血色病治疗
- 格式:docx
- 大小:17.06 KB
- 文档页数:3
血液科常见病症的中医治疗方法血液科常见病症是指一些影响人们血液系统功能的常见疾病,如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等。
对于这些疾病,中医学可以提供一些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病症的中医治疗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血液科疾病的中医治疗。
一、贫血的中医治疗方法贫血是指红细胞数量或功能减少,导致组织缺氧的疾病。
中医学认为贫血主要与脾功能失常、气血亏虚等因素有关。
治疗贫血的中医方法主要包括补益脾气、益气养血等。
1. 补益脾气:中医认为脾气是造血的重要脏器,当脾气功能减退时,容易导致贫血。
补益脾气的中药主要有党参、黄芪等,可以通过调节脾气功能促进新血细胞的生成。
2. 益气养血:中医强调气血的相互关系,气血充足有利于调节血液系统功能。
益气养血的中药主要有当归、山药等,可以通过活血化瘀、补充气血来改善贫血状况。
二、血小板减少症的中医治疗方法血小板减少症是指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导致出血倾向的疾病。
中医学认为血小板减少症主要与气血不足、虚火上扰等因素有关。
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中医方法主要包括养血止血、清热凉血等。
1. 养血止血:中医认为血小板减少症与气血不足有关,因此补充气血可以改善这一状况。
养血止血的中药主要有黄耆、川芎等,可以通过活血止血来提高血小板数量和功能。
2. 清热凉血:中医认为虚火上扰是导致血小板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清热凉血的中药主要有生地黄、丹参等,可以通过清热降火、凉血止血来改善血小板减少症状。
三、白血病的中医治疗方法白血病是一类由于骨髓异常增生导致的血液恶性肿瘤。
中医学认为白血病主要与体内湿热、虚实两种病机有关。
治疗白血病的中医方法主要包括清热解毒、益气化瘀等。
1. 清热解毒:中医认为湿热是导致白血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清热解毒的中药主要有金银花、连翘等,可以通过清热解毒来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生。
2. 益气化瘀:中医认为体内气血不畅是导致白血病的另一个原因。
益气化瘀的中药主要有三七、当归等,可以通过调节气血运行来改善白血病患者的病情。
血色病病情说明指导书一、血色病概述血色病(hemochromatosis,HC)是指铁在体内沉积过多,使组织损伤和多种器官功能受损的一种罕见疾病。
根据其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血色病和继发性血色病。
原发性血色病的病因为基因突变导致的铁代谢异常,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继发性血色病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如长期大量输血、摄入过多含铁药物。
铁主要累积于肝脏、心脏、胰腺、性腺和垂体,临床表现以疲乏、皮肤青铜色色素沉积、肝硬化、心肌病、糖尿病和性功能障碍为主。
诊断依赖于血清铁的相关检测和基因检测。
本病经过及时的治疗,可好转。
英文名称:Hemochromatosis,HC。
其它名称:青铜色糖尿病。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遗传病。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原发性血色病主要由HFE基因突变造成,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发病部位:全身。
常见症状:虚弱无力、关节痛、昏睡、慢性疲劳、体重减轻、腹痛、皮肤颜色改变、缺乏性欲。
主要病因:基因突变、铁吸收过多、因治疗贫血而给予的外源性铁、反复输血。
检查项目:血常规检查、血清铁及其相关检查、血糖和肝功能检测、基因检测、心脏超声及MRI、腹部CT及MRI检查和肝活检。
重要提醒:本病肝硬化风险高,需早诊断、早治疗,降低发展为肝癌的风险。
临床分类:1、原发性血色病即遗传性血色病,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肠道铁吸收增加,进而导致本病。
根据突变的基因不同进一步分类(1)HFE相关性血色病(1型):是由于HFE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占血色病的绝大部分。
(2)非HFE相关性血色病:铁代谢过程中其他基因的突变会导致非HFE相关性血色病,包括青少年血色病(2A型)、青少年血色病(2B型)、TFR2基因突变(3型)、SLCI1A3(4型)。
2、继发性血色病是由铁吸收过多、反复输血或口服摄入过多导致,多见于红细胞生成异常疾病的患者,包括地中海贫血、镰状细胞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弗里德赖希共济失调(Friedreichataxia)等疾病的患者。
血色病1例作者:毕宁王菁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2期【关键词】血色病;诊断;肝功能异常【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2-0283-01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5岁,因“解稀烂大便2年余”入院,既往有反复胸闷病史,在外院诊断为原发性心肌病,心功能不全,给于强心、利尿、改善心肌重构等治疗后症状能缓解,有甲状腺功能减低病病史多年,口服右旋甲状腺素治疗。
入院查体:BP130/80mmHg,神清,皮肤巩膜无黄染,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不齐,可闻及杂音,腹平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入院后查血常规白细胞8.34*10^9/L,红细胞4.05*10^12/L,血紅蛋白132g/L,血小板199*10^9/L,谷丙转氨酶449U/L,谷草转氨酶 236U/L,球蛋白24.2g/L,白蛋白42.5g/L,直接胆红素4umol/L,间接胆红素12.3umol/L,谷氨酰转肽酶23U/L,碱性磷酸酶76U/L,尿素6.29mmol/L,血肌酐97.1umol/L,葡萄糖5.65mmol/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2.61pg/ml,促甲状腺素9.57uIU/ml,铁蛋白1510ng/ml,空腹转铁蛋白饱和度(transferrin saturation,TS) 62.1%,抗dsDNA 阴性(-),抗ANA 阴性(-),自免肝全套阴性,肝炎相关标志物阴性。
常规心电图检查:频发室性早搏。
肝胆脾胰甲状腺心脏彩超检查:肝、胆囊、脾脏声像图均未见明显异常,甲状腺肿大,二尖瓣轻度关闭不全,室壁运动异常,心功能减低,左室增大,左室舒张功能减低,LVEF(左心功能测定):约39%(50-75%),左心室缩短率:20%(25-45%)。
上腹部CT平扫检查:肝脏密度增高,建议结合临床有无输血史、血液病史综合考虑。
甲状腺ECT检查:双叶甲状腺摄锝功能明显减低。
遗传血色病的质子泵抑制剂治疗
*导读:血色病为一种罕见的先天性代谢缺陷病,由于过多
的铁质沉着在脏器组织所致,引起不同程度的基质细胞破坏、纤维组织增生及脏器功能障碍,临床表现有肝硬化、糖尿病、皮肤色素沉着、内分泌紊乱、心脏和关节病变。
……
英国学者的研究显示,质子泵抑制剂(PPI)能减少遗传性血色病
患者对饮食中非血红素铁的吸收。
c0, 百拇医药
静脉切开放血以诱导负铁平衡是治疗遗传性血色病的基本方法。
而其他一些预防或减少铁聚积率的方法并不常用。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附属医院Bomford和同事调查了PPI对维持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及非血红素铁吸收的影响。
研究对象是14例
接受放血疗法的患者,其铁储备正常。
结果表明, PPI减少每年放血疗法的需求(平均从2.5 L到0.5 L)。
与未服用PPI患者比较,服用PPI的患者其每年放血疗法的需求
亦显著减少。
餐后铁吸收的交叉研究显示,PPI显著减少餐后血
清铁浓度的增加。
Bomford医师说,该研究重新唤起他们对铁负荷情况下胃酸在铁
吸收中发挥作用的兴趣。
可望将这项成果应用于地中海贫血和镰状细胞(贫血)病。
此外,PPI质子泵抑制剂长期使用的安全性较好。
血液疾病的分类与治疗方法一、引言血液是人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负责携带氧气和营养物质到达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还起着排除废物和调节体温的作用。
然而,有许多因素可能影响正常的血液功能,导致血液疾病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血液疾病的分类以及常见的治疗方法。
二、血液疾病分类2.1 白细胞增多症白细胞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免疫细胞,其数量异常增多可能提示机体存在某些问题,例如感染或肿瘤。
白细胞增多可分为三类:中性粒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增多和单核细胞增多等。
治疗方法通常根据基础原因来确定。
2.2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是一种帮助形成止血凝块的关键成分。
当血小板数量降低时会导致出血现象,这种情况被称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输注血小板、药物治疗和手术干预等。
2.3 贫血贫血是指人体红细胞数量不足或功能异常,无法有效地提供足够氧气给组织和器官。
贫血可分为多种类型,例如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遗传性贫血等。
治疗方法通常取决于贫血的原因。
三、治疗方法3.1 药物治疗许多血液疾病可以通过服用药物来控制和改善。
例如,中性粒细胞增多症患者可能会接受抗生素治疗以控制感染;贫血患者则可能会服用铁剂或维生素B12来促进红细胞生成。
此外,还有一些特定的药物可以帮助控制其他类型的血液疾病。
3.2 放射治疗对于某些恶性肿瘤引起的白细胞或淋巴细胞过多的情况,放射治疗可能是一个有效的选择。
通过用高能射线破坏异常细胞的DNA,放射治疗可以抑制细胞分裂和增殖。
3.3 骨髓移植对于一些严重的血液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移植可能是唯一的治愈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患者会接受大剂量化疗或放射治疗以销毁异常的造血干细胞,然后通过输注健康的供体骨髓来替代。
3.4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利用免疫调节剂或细胞进行干预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或改变免疫系统对血液问题的应答。
这种治疗方法通常用于某些癌症、自身免疫性血液紊乱和某些免疫缺陷状态。
四、结论总结起来,血液疾病根据其分类不同可能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血液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血液病是指由于造血系统的功能障碍或异常,导致血液细胞数量、形态、功能出现异常的一类疾病。
常见的血液病主要包括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血液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放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和手术治疗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各种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血液病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一,包括化疗药物、免疫调节剂和靶向治疗等。
化疗药物用于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繁殖,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鸟苷、长春新碱等。
免疫调节剂主要通过调节免疫功能来控制血液病的发展,常用的免疫调节剂包括白介素、干扰素等。
靶向治疗是根据血液病细胞的具体变化和分子靶点设计的治疗策略,目前已经发展出一些可靶向特定基因或蛋白的药物,如成活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
2.放疗:放疗是一种利用辐射杀伤癌细胞的治疗方法,适用于血液病的部分病例,如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纤维化等。
放疗可以通过破坏癌细胞的DNA结构,抑制其分裂和增殖,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放疗的剂量和疗程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3.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通过移植健康的造血干细胞来替代患者体内异常造血系统的治疗方法。
它适用于白血病、淋巴瘤等需要重建正常造血系统的疾病。
造血干细胞可以从患者自身、近亲或无关供者中获得,经过预处理后输注给患者。
移植后的造血干细胞可以在骨髓中重新建立健康的造血系统。
4.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一种通过手术切除或修补异常组织或器官来治疗血液病的方法。
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一些血液病的并发症,如脾脏肿大、脾脏破裂、外周血管阻塞等。
手术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除了上述常规方法,还有一些新兴的治疗方法正逐渐应用于临床实践。
例如:1.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方式,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免疫治疗方法包括抗体治疗、CAR-T细胞疗法等。
2.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正常基因导入患者体内,以修复或替代异常基因,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血色病诊断标准血色病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患者皮肤和眼球的色素沉着增加,导致皮肤和眼球呈现出深红色或棕褐色。
这种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对血色病的诊断非常重要。
以下是血色病的诊断标准,供医生和患者参考。
一、临床表现。
1. 皮肤色素沉着增加,呈现出深红色或棕褐色。
2. 眼球色素沉着增加,眼白呈现出深红色或棕褐色。
3. 皮肤和眼球的色素沉着呈进行性增加趋势。
二、实验室检查。
1. 皮肤组织活检,镜下观察可见黑色素细胞数目明显增多,且色素颗粒呈现出深红色或棕褐色。
2. 血液检查,血清黑色素含量显著增加。
3. 基因检测,通过基因检测可发现相关基因发生突变。
三、影像学检查。
1. 皮肤超声,可见皮肤下黑色素沉着增加。
2. 眼科检查,眼底检查可见眼球黑色素沉着增加。
四、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家族史和遗传学检测,可以进行血色病的诊断。
五、鉴别诊断。
1. 霍奇金淋巴瘤,需通过淋巴组织活检和淋巴细胞免疫表型鉴别。
2. 黑色素瘤,需通过皮肤组织活检和黑色素瘤特异抗原鉴别。
六、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对症治疗和遗传咨询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
七、预后。
血色病是一种进行性疾病,预后较差,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八、结语。
血色病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准确的诊断对于指导治疗和遗传咨询非常重要,希望医生和患者能够加强对血色病的认识,早日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血色病治疗
*导读:血色病为一种罕见的先天性代谢缺陷病,由于过多
的铁质沉着在脏器组织所致,引起不同程度的基质细胞破坏、纤维组织增生及脏器功能障碍,临床表现有肝硬化、糖尿病、皮肤色素沉着、内分泌紊乱、心脏和关节病变。
……
(一)放血疗法
放血疗法是治疗原发性血色病最有效的疗法,也适用于不伴贫
血的继发性血色病,如南部非洲人铁质沉积症、迟发型皮肤肝性叶琳病等。
放血可使全身症状减轻、肿大肝脏缩小、皮肤色素沉积及心力衰竭减轻,但对糖尿病、垂体功能低下及关节损害等影响较小,仅少数糖尿病病人胰岛素用量可以减少。
(二)驱铁剂治疗
目前有临床应用价值的驱铁列只有去铁敏,它是一种强的去铁络合剂。
在肝细胞内与铁形成稳定的复合物一铁羟酰胺酸,1分子去铁敏能络合3个铁离子。
它能络合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中的铁,但对血红蛋白和细胞色素内的铁则无影响。
口服吸收差,不到15%,故多注射给药。
肌内注射不如静脉注射效果好。
由于血浆
半衰期短,仅5~10分钟,为了获得最大排铁效应,最好持续静脉输注,每天8~12小时,或用便携式输注泵间断皮下给药肌
内注射首次1g,以后每小时0.5g,给药两次。
此后,每4~12
小时给0.5g。
静脉输注与肌内注射剂量相同.每天总量0.5~
4.0g,不超过6g。
(三)人类重组红细胞生成素(γ-HuEPO)
γ-HuEPO是利用DNA重组技术人工合成的激素,其生物活性、免疫学特点与自然红细胞生成素(EPO)完全相同。
γ-HuEPO可促进体利用铁合成血红蛋白,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肾性贫血。
对于伴有铁负荷过量的肾性贫血病人,γ-HuEPO不仅可减轻铁负荷,还可减少输血量,甚至不输血。
过去γ-HuEPO应用剂量较大,150-300ug/kg,1周3次,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多。
现趋向于减少用量,并将静脉用药改为皮下用药,使其安全性增加,作用时间延长,不良反应减少。
一般50ug/L 时应补充铁剂
(四)抗氧化剂
1、维生素E 在理论上,维生素E可以抑制铁所导致的脂质过氧化过程。
动物试验证实,维生素E能有效抑制铁负荷过量导致的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但在人体尚缺乏研究。
2、维生素C 维生素C 与铁代谢关系较密切。
在南部非洲,居民自食物摄取大量铁,长导致维生素C缺乏,严重者发展为维生素C缺乏症。
原发性血色病及输血性血色病的营养良好的白人的白细胞中也有维生素C缺乏。
因此,有补充维生素C的依据。
(五)预后
本病预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放血及驱铁的早晚。
未治疗的病人常死于糖尿病酸中毒和高渗昏迷、肝功能衰竭、自管胃痛静脉曲
张破裂出血、心力衰竭及冠心病等。
有14%-30%的原发性血色病病人可并发肝癌。
有研究表明.在肝硬化前期,肝脏病变尚可逆转。
当放血等使多余的铁全部清除后,肝脏组织的实验检查可完全恢复正常,病人可望享有正常人相同或相近的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