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会 审计 第一章
- 格式:ppt
- 大小:488.50 KB
- 文档页数:37
第一章审计概述【考点1】审计的定义(★)【考点2】审计要素(★★)【考点3】审计目标(★★★)总体目标发表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具体目标①通过实施审计程序确认各类交易、账户余额、披露层次认定是否恰当。
②对管理层的认定进行再认定。
【举例】认定指管理层作出的意思表示(明确或隐含的),CPA将其用于考虑发生的不同类型的潜在错报。
利润表相关发生认定(高估)、完整性认定(低估)、准确性认定(不准确)、截止认定(推迟或提前)、分类认定(账户正确)、列报认定(披露清楚可理解)资产负债表相关存在认定(高估)、完整性认定(低估)、准确性和计价与分摊认定(不准确)、权利、义务认定(权属义务适当)、分类认定(账户正确)、列报认定(清楚可理解)小泽总结:审计目标审计定义财务报表审计指CPA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增强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
目的①改善财务报表的质量或内涵,增强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
②并不涉及为如何利用信息提供建议。
保证程度①由于固有限制,审计提供的是合理保证,而非绝对保证,合理保证是一种高水平保证②大多数审计证据是说服性而非结论性的。
基础独立性+专业性最终产品审计报告(不包括四表一注)审计要素三方关系人、财务报表、编制基础、审计证据、审计报告管理层责任◆CPA审计并不能减轻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责任包括如下“3+3”:①按编制基础编制财务报表,并使其实现公允反映。
②设计、执行和维护必要的内部控制,使财报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③向CPA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包括:☞允许接触与编制财务报表相关的所有信息☞提供审计所需的其他信息☞不受限制地接触其认为必要的所有内、外部人员预期使用者①审计报告的收件人应当尽可能明确所有的预期使用者。
②审计意见主要向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提供(管理层是报表编制者)。
③管理层和预期使用者可能来自于同一企业,但并不意味着两者就是同一方;管理层可能是预期使用者,但不能是唯一预期使用者(三角不能成直线)审计证据①既包括支持和佐证管理层认定的信息,也包括与这些认定相矛盾的信息;②信息的缺乏本身也构成审计证据。
【教材的变化及关注】 部分表述发生变化,其中需重点关注审计风险部分表述的变化。
本章考情概述考点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审计定义 √ √√√√ 业务类型及保证程度√ √√√√√ 审计要素√√√√√√ √审计目标(认定)√√√√√√√√审计基本要求√√√√ √ √√审计风险√√√√√ √√【考点一】审计定义 【考点一】审计定义 财务报表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以积极方式提出意见,增强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信赖的程度。
审计定义解读 用户:有效满足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的需求 目的:改善财务报表的质量,以合理保证的方式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度,增强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不涉及为如何利用信息提供建议 审计基础(注册会计师的立身之本):独立性——独立于被审计单位和预期使用者;专业性——专业胜任能力(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最终产品:审计报告 合理保证(审计工作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由于审计存在固有限制,审计提供的是合理保证,不提供绝对保证 【考点二】保证程度【考点二】保证程度一、注册会计师的业务类型 一、注册会计师的业务类型二、保证程度 二、保证程度 【提示】其他鉴证业务,有的提供合理保证,有的提供有限保证,但只要是鉴证业务都提供一定程度的保证;相关服务不涉及保证程度,不涉及对独立性的要求。
【考点三】审计要素【考点三】审计要素 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审计要素包括审计业务的三方关系人、财务报表、财务报表编制基础、审计证据和审计报告。
一、责任方的责任一、责任方的责任执行审计工作的前提之一是管理层和治理层认可并理解其应当承担的责任:编报表按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财务报表,并使其实现公允反映搞内控设计、执行和维护必要的内部控制,以使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提供必要的人和信息向注册会计师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包括:1)允许注册会计师接触与编制财务报表相关的所有信息2)向注册会计师提供审计所需的其他信息3)允许注册会计师在获取审计证据时不受限制地接触其认为必要的内部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 二、需要注意的地方二、需要注意的地方 注意 (1)治理层和管理层可能存在重叠。
第一章审计概述(十)本章内容第一节审计的概念与保证程度第二节审计要素第三节审计目标第四节审计基本要求第五节审计风险第六节审计过程第五节审计风险【考点一】重大错报风险(一)重大错报风险的定义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重大错报风险与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相关,且独立于财务报表审计而存在。
(二)两个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1.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理解要点)(1)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与财务报表整体存在广泛联系,可能影响多项认定。
(2)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通常与控制环境有关,但也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如经济萧条。
(3)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难以界定于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具体认定;相反,此类风险增大了任何数目的不同认定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注册会计师考虑由舞弊引起的风险特别相关。
2.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理解要点)(1)注册会计师应当同时考虑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考虑的结果直接有助于注册会计师确定认定层次上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2)注册会计师在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获取审计证据,以便能够在审计工作完成时,以可接受的低审计风险水平对财务报表整体发表审计意见。
(三)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理解要点)1.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或者说,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均属于认定层次,不属于财务报表层次。
y=k/x2.某些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及其认定,固有风险较高。
例如:(1)复杂的计算比简单计算更可能出错;(2)受重大计量不确定性影响的会计估计发生错报的可能性较大;(3)产生经营风险的外部因素也可能影响固有风险,比如,技术进步可能导致某项产品陈旧,进而导致存货易于发生高估错报(计价认定);(4)维持经营的流动资金匮乏、被审计单位处于夕阳行业,可能影响多个认定的固有风险。
3.控制风险(1)控制风险取决于与财务报表编制有关的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
第一章审计概述【考点1】审计的概念与保证程度(一)审计的含义财务报表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以积极的方式提出意见,增强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
上述定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理解:1.审计的用户是财务报表的预期使用者,即审计可以用来有效满足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的需求。
2.审计的目的是改善财务报表的质量或内涵,增强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即以合理保证的方式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度,而不涉及为如何利用信息提供建议。
3.合理保证是一种高水平保证,低于绝对保证,高于有限保证。
4.审计的基础是独立性和专业性,通常由具备专业胜任能力和独立性的注册会计师来执行。
注册会计师应独立于被审计单位和预期使用者。
5.审计的最终产品是审计报告。
注册会计师针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并实现公允反映发表审计意见,并以审计报告的形式予以传达。
(二)合理保证与有限保证鉴证业务的保证程度包括合理保证和有限保证。
其中,审计业务提供合理保证,审阅业务提供有限保证,非鉴证服务不提供保证。
【考点2】审计要素审计要素包括:审计业务的三方关系、财务报表(鉴证对象信息)、财务报表编制基础(标准)、审计证据和审计报告。
(一)审计业务的三方关系三方关系人分别是注册会计师、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责任方)和财务报表的预期使用者。
管理层和预期使用者可能来自同一企业,但并不意味两者就是同一方。
管理层也会成为预期使用者之一,但不是唯一的预期使用者。
是否存在三方关系是判断某项业务是属于审计业务或其他鉴证业务的重要标准之一。
1.注册会计师(1)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
(2)确认责任的方式:签署审计报告。
(3)履行职责的要求:如果审计业务涉及的特殊知识和技能超出了注册会计师的能力,注册会计师可以利用专家的工作,此时,注册会计师应当确信包括专家在内的项目组整体已具备执行该项审计业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并充分参与该项审计业务和了解专家所承担的工作。
第一章 审计概述 第一节 审计概念与保证程度一、审计的产生:和公司制度产生于19世纪中期项目 内容起源 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所有者不直接参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通过经营者编制的财务报表体现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来监督和控制经营者的行为,因此需要第三方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
作用 财务报表使用者需要根据财务报表作出各种经济决策,审计能有效地降低财务报表使用者进行决策所面临的信息失真风险,提高经济决策的有效性,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保护公众利益。
发展 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
中国 1980年12月重建。
作用:1、促进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2、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3、推动了国有企业的改革。
二、审计的概念:项目 内容 说明概念 1、对财务报表是否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以积极的方式提出意见,增强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信赖的程度。
2、财务报表审计是核心业务。
特征 1、审计可以有效满足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的需求。
即审计用户的需求2、目的是改善财务报表的质量或内涵,增强除管理层之外预期使用者的信赖程度,以合理保证方式提高财务报表可信度,而不涉及为如何利用信息提供建议。
3、合理保证是高水平的保证,而非绝对保证,审计证据是说服性而非结论性。
4、独立性和专业性是审计的基础。
独立于被审计单位和预期使用者5、最终产品是审计报告。
非财务报表业务类型 鉴证类1、审计:合理保证、高水平保证,以积极方式提出审计意见。
2、审阅:有限保证,低于审计业务的保证水平,以消极的方式提出审阅结论。
非低或中等水平保证3、其他鉴证业务:合理或有限保证。
内控审计属合理保证 相关服务 1、代编财务信息;2、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3、税务和管理咨询。
无须保证要素 1、范围:1)审计业务的三方联系人;2)财务报表;3)财务报告编制基础;4)审计证据;5)审计报告。
2、审计业务的三方联系人:1)注册会计师、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2)存在三方关系是判断属于审计业务的重要标准之一。
2024年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第一章审计概述习题+答案+解析(一)一、单项选择题1.在两权分离下,下列有关注册会计师审计产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所有者需要对经营者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B.经营者需要定期通过财务报表向所有者报告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C.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能够提高经济决策的有效性,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保护公众利益,但不能提高经济决策的有效性D.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出具客观、公正的审计报告C【解析】选项C错误: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能够有效地降低财务报表使用者进行决策所面临的信息失真风险,提高经济决策的有效性,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保护公众利益。
2.下列有关财务报表审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注册会计师应当独立于被审计单位和预期使用者B.审计可以有效满足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的需求,但不能无限满足C.审计的用户是财务报表的预期使用者,管理层也可能是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之一D.审计应当在一定程度上为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如何利用其审计后的财务信息提供建议D【解析】选项D错误:审计以合理保证的方式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度,不涉及为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如何利用信息提供建议。
3.下列有关财务报表审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财务报表审计提供高水平保证B.财务报表审计的目的是改善财务报表的质量C.财务报表审计应当发现财务报表所有重大错报D.财务报表审计的基础是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和专业性C【解析】选项C错误:由于审计的固有限制,注册会计师只能提供合理保证,不能提供绝对保证,注册会计师无法发现所有重大错报。
4.下列有关财务报表审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审计业务的最终产品是审计报告B.如果不存在除责任方之外的其他预期使用者,则该业务不构成一项审计业务C.审计可以减轻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D.执行审计业务获取的审计证据大多数是说服性而非结论性的C【解析】选项C错误:审计的目的是改善财务报表的质量,增强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但是并不能减轻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第2讲-审计的概念与保证程度(1)第一章审计概述本章考情分析本章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包括:第一,财务报表审计的定义及理解要点、保证程度(教材1.1);第二,审计五要素(教材 1.2);第三,认定类别与具体审计目标(教材 1.3);第四,审计基本要求,重点是职业怀疑和职业判断(教材 1.4);第五,审计风险模型相关概念及模型因素分析(教材 1.5)。
本章主要考查客观题,但是针对认定类别的判断,每年在综合题中均有涉及。
本章最近五年平均考试分值超过 7分。
本章必备考点清单2020 年教材主要变化1. 对注册会计师提供的相关服务进行重新表述2. 对具体审计目标的部分表述进行了修订3. 修改 教材表 1-2,将“准确性、计价和分摊”改为 “准确性”第一节 审计的概念与保证程度【考点一】财务报表审计定义及理解要点(★★★) 【考点二】保证程度(★★★)【考点一】财务报表审计定义及理解要点(★★★) (一)财务报表 审计 定义 (二)理解要点( 5个方面)(一)财务报表审计的定义 (关键词)财务报表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 是否不存在 重大错报提供 合理保证 ,以 积极方式提出意见, 增强 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 信赖的程度 。
图 1-1 审计三角形如图 1-1所示:( 1)执行审计的 主体 是“ B (注册会计师)”;( 2)注册会计师 审计的对象 是“ A (管理层)”负责编制的财务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的 “任务”是“过滤掉”财务报表中的“虚假、不实、误导或遗漏”等“错报”;( 3)注册会计师“初心” 主要 是为了“ C (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其“使命与担当”是增强“ C ”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
(二)理解要点(关键词)要素要点提示审计 用户财务报表 预期使用者包括 管理层(责任方)和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审计目的改善财务报表的质量或内涵,增强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不涉及为如何利用信息提供建议保证程度合理保证不能绝对保证、不是有意义水平的保证审计基础独立性和专业性独立于被审计单位和预期使用者审计的最终产品审计报告已审计财务报表不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最终结果1. 审计的用户(图 1-2中“ A和 C”)审计的用户是财务报表的预期使用者,即审计可以用来有效满足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的需求。
知识点:审计的概念一、审计产生与发展(一)审计产生的条件注册会计师制度源于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简称两权分离)。
股份公司的产生,一方面财产的所有者将财产委托给经营者经营,所有者一般不参与财产经营管理,另一方面,财产的经营者必须对财产的所有者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
由此而产生了监督和控制的问题,为独立的第三方审计奠定了基础。
审计产生的基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二)审计的产生与发展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二、审计的定义★★审计报告ABC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我们审计了ABC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BC公司)财务报表,包括2019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2019年度的利润表、股东权益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以及财务报表附注。
我们认为,后附的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公允反映了ABC公司2019年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以及2019年度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公司管理层编制的财务报表,一般可信度较低,必须通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来增强预期使用者(除管理层之外的)对财务报表信赖的程度,有效满足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的需求。
财务报表的可信度变化:1.审计用户财务报表的预期使用者(包括管理层和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2.审计目的改善财务报表的质量和内涵,增强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不涉及为如何利用信息提供建议)3.合理保证审计应当提供合理保证,不提供绝对保证(因审计证据是说服性而非结论性)4.审计基础独立性和专业性5.审计产品审计报告知识点:保证程度一、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注册会计师的业务包括鉴证业务(Assurance Services)和非鉴证业务(Non-assurance Services)。
(一)鉴证业务1.审计业务(Audit engagements)审查企业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
2.审阅业务(Review engagements)一般是对中期财务报表进行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