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
- 格式:doc
- 大小:148.50 KB
- 文档页数:1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时1)学习目标: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
2、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得出结论:化学是一门以___________为基础的科学。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__________,通过对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
【展示提升】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你感受到化学学习的哪些特点?【深入探究】:蜡烛熄灭时的白烟成分是什么呢?【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探究活动体现了化学学习的以下特点:(1)关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关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关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讲点拨:1、小明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
他的以下做法中你认为不合适的是()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B.查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物质是什么C.因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故不予理睬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达标体验:1.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火焰中约1 s~2 s后取出,能观察到()A、均匀的变黑B、与外焰接触部分被烧黑C、与内焰接触部分被烧黑D、与焰心接触部分被烧黑2.蜡烛是由和组成的,蜡烛的颜色是,形状。
硬度较,气味是,蜡烛不溶于水,把蜡烛放入水中,蜡烛(填浮在水面或沉入水底),蜡烛的密度比水(填大或小)。
3.蜡烛燃烧既发生了变化又发生了变化,火焰分层,_ 最暗, 部分的温度最高,部分温度最低。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教案建议课标要求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
3.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内容分析及教案建议本课题通过两个探究活动来加深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
这两个探究活动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炼出来的,会给学生以新的感受和启迪。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通过对蜡烛在点燃前、燃烧时和熄灭后三个阶段有引导的观察,着重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对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通过给出实验原理的信息和图示实验步骤等方法,着重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能明确地表述探究所得到的结论。
教案建议如下: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看似简单,其实有着比较深刻的内涵。
要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此项探究活动,敢于增加或更改某些实验观察的内容,谁观察到的现象越多,描述越详细越准确越好;要鼓励学生敢于将自己的实验结果与别人进行交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并改进自己的短处。
教材中对这个探究活动的小结很重要,要引导学生亲自感受化学学习的以下特点:⑴关注物质的性质;⑵关注物质的变化;⑶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引导学生积累对物质的一些具体性质和变化的认识,为下一单元学习化学性质和化学变化等打好基础。
2.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趣味性较强,较易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
但该探究活动的实验步骤较多,且收集呼出的气体的操作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可在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该探究活动的内容,并在家里利用吸管、瓶子、盆子等进行收集呼出的气体的操作练习,以使学生能够较顺利地进行该探究活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一、学习目标1.知道化学研究的基础是实验,并能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会写探究活动报告2.认识探究实验的几个环节二、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明确学习目标。
仔细阅读教材,完成预习案。
2、结合导学案,明确探究内容,学会初步探究实验的方法。
3、D同学规范完成预习案并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ABC同学完成全部探究内容。
ABCD全部完成目标检测。
三、预习案1.蜡烛火焰分_____、_______、_______三层,其中______温度最高。
2.化学研究的基础是______。
利用实验进行科学探究时,一要关注物质的_______,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二要关注物质的______,如石蜡是否熔化,是否______燃烧等,三要关注物质的 __________,以及对结果的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四、探究案3、通过实验,仔细观察现象,完成课本P13第一个表。
结论:(1)证明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证明蜡烛燃烧后的产生是水和二氧化碳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拓展案4、完成课本P13页“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相关内容。
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姓名_________ 合作者________ 班级_______ 日期_________探究活动(或实验)名称:探究活动(或实验)目的:用品(如仪器、药品等):结论:问题和建议:烟与雾有何区别?六、训练案【当堂训练】5、根据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举例说明下列问题:哪些属于物理变化?哪些属于化学变化?哪些是关于物理性质的描述?哪些是关于化学性质的描述?【目标检测】6、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得出正确的结论是 ( )①蜡烛燃烧时放热、发光②蜡烛燃烧时有水雾生成③外焰的温度最高④蜡烛先熔化再燃烧⑤熄灭时蜡烛冒白雾⑥蜡烛燃烧时有二氧化碳生成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③④⑤⑥ C.只有④ D.①②③④⑥7.一枚硬币,表面有银白色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是由铁制成。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课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学目标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大家是否还记得《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我们不要小看这个炼丹炉,其实古代炼丹和炼金的作坊就是今天的化学实验室的前身。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的化学成果与创造都是在实验室中反复地实验而得出的,所以说要想学好化学就必须重视化学实验。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提出问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步骤是怎样的呢?交流讨论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或实例讨论。
归纳总结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设计方案,(4)进行实验,(5)收集证据,(6)解释与结论,(7)反思与评价,(8)表达与交流。
知识拓展 科学探究的形式有多种,实验、调查、讨论等都是科学探究的形式,进行科学探究不是一定都按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一步步进行,可根据实际的研究 内容 选择其中几个环节进行。
探究点二 观察描述实验现象提出问题 在实验时,我们在实验前观察什么?实验的过程中观察什么?实验后又观察什么呢?观察到的这些实验现象,我们从哪些方面去进行描述呢?交流讨论 讨论相关的原因。
归纳总结1. 学习化学实验的特点(1)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等);(2)关注物质的变化(如发光、放热、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3)关注物质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并学会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探究点三.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取一根火柴梗,(或在蜡烛的火课堂讨论1. 蜡烛燃烧时状态有没有什么改变?2. 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约1s-2s后取出,放置的时间长了,会有什么现象?3. 蜡烛燃烧时产生黑烟,为什么熄灭后是白烟?熄灭后的白烟是什么物质?归纳总结1.石蜡燃烧的文字表达式表示为: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此反应的条件是点燃,写在了箭头的上方。
第一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学习目标】1.认识石蜡的性质,初步学会对蜡烛燃烧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准确描述。
2.通过对实验现象观察和分析得出石蜡性质及变化的有关结论。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问题能力、表达能力等。
【课前穿越】5′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探究实验的特点:(1)关注物质的性质①物理性质:②化学性质:(2)关注物质的变化(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3、学习化学的途径实验探究——观察现象——记录现象、数据、结果科学分析——做出结论⑴观察蜡烛的制作材料⑵点燃前:请描述蜡烛的颜色、状态、密度(与水比较)及溶解性。
【自我测评】5′1、在化学实验探究过程中,要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等,通过观察金属铜得出以下不属于金属铜性质的是()A.光亮的红色 B.常温下为固C.有特殊的气味 D.在空气中加热表面会变黑2、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得出正确的结论是()①燃烧时发光、发热②蜡烛燃烧时有水雾生成③火焰的温度最高处是外焰④蜡烛先熔化再燃烧⑤熄灭时蜡烛冒白雾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③④⑤ C.只有④D.①②③④3、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会变成红色。
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会发生颜色的变化。
就这些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观察 B.实验 C.假设 D.做结论4、小李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整理学案】2′我的收获与疑惑:。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一、学习目标: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能体会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课前预习】1.化学是一门以____为基础的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____,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____、____和____等,可以____,学习____的方法并获得____。
2.蜡烛是由____和____组成的,是____色,____味,____体(填“液”或“固”),____溶于水(能或不能),质(硬或软),切下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会____(漂浮或沉入),说明石蜡的密度____水(大于或小于)。
3.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____,而且白色浑浊越多,说明气体中____越多。
氧气可以使燃烧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的含量____。
4.人体的呼吸作用通常是将空气中____吸入体内,通过呼吸作用产生____和____。
二氧化碳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做灭火器,说明二氧化碳____支持燃烧(能或不能)。
5.查阅有关资料,实验探究有哪些步骤?【情境导入】问题和建议【交流与思考】1.通过实验,比较蜡烛各层火焰的温度高低。
2.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是什么?3.蜡烛燃烧后生成物是什么?【展示提升】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你感受到化学学习的哪些特点?(1)关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关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关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我的收获】三、自我测评【课堂练习】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A、空气B、水蒸气C、氧气D、二氧化碳2.点燃蜡烛,可以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____层,____最亮,____最暗。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课时)单元分析本课题位于九年级化学上册起始部分,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化学活动与探究实验。
学生在化学课的第一节课上对化学学科有了一个初步印象,知道了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但是怎么研究、利用什么方法研究物质并不清楚,通过这节课将对这个问题有个完整的认识;同时在这节课中,学生将会与化学实验第一次亲密接触,怎么进行实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又是什么,将会直接影响到以后实验探究的学习。
因此,本课是化学实验的基础,对全部初中化学乃至今后的化学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逻辑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增加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通过对蜡烛燃烧实验的探究,使学生掌握化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其中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并规范、准确地描述实验现象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2)难点: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推理能力是本节内容的难点本单元教学策略(整个授课过程可[借助教学课件:(2)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目的:帮助教师梳理教学流程。
)第一步:组织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对有关蜡烛燃烧等现象进行回忆,并设疑第二步:学生分组实验、记录,教师巡视、指导第三步:交流讨论问题第四步:填写学案、小结教具及媒体1.学生课前准备:提前一天布置家庭小实验。
取一支蜡烛,观察;将蜡烛点燃,观察燃烧过程中的现象,并记录下来。
◇◆初三化学◆◇导学稿04班级姓名
编写孟庆玲审核化学备课组申冀生时间2011-8-11
第一单元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一课)学习目标: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操作方法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
教学重点: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探究活动,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学习观察化学实验现象的基本要领,学习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实验。
教学难点:蜡烛燃烧生成物的探究
学法指导:1.要学好化学,必须认真做好实验,仔细观察,并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
2.化学学习中,思维习惯很重要,对遇到的现象、问题要善于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
教学过程:一、预习导航:
1、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通过
以及对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和化学原理,学习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
2、什么是科学探究呢?在生日晚会上,停电时我们都用过蜡烛,你还记得蜡烛燃烧是什么样子?点着之后你又看到了什么?参考课本P12进行家庭实验:
3、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到水中,可以观察到蜡烛,说明蜡烛_______溶于水,蜡烛的密度比水的密度_______。
(2)点燃蜡烛后可观察到其火焰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层。
取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钟后取出,可以看到最先碳化的
是火柴梗_______ ___,说明火焰各层中________的温度最高。
所以
我们在用蜡烛火焰加热物体时,应用它的_______进行加热。
(3)熄灭蜡烛时,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用火柴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 ____。
二、课堂探讨:
1、对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
观察顺序:点燃前——燃烧时——熄灭后;
2、提出问题:蜡烛越来越短生成了什么物质?
假设与猜想:
设计实验方案:
实施方案-----得出结论:
3、提出问题:蜡烛熄灭后白烟是什么成份?
假设与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实施方案----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4、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那我们以后应该怎样去学习化学?
三、课堂练习:
[基础在线] ()1.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
A.水B.二氧化碳C.二氧化碳和水D.灰烬
()2.下列有关蜡烛的叙述正确的是
A.蜡烛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固体,质硬,不溶于水
B.蜡烛沉入水底,说明它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有明亮火焰,稍有黑烟,放出热量
D.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
()3.将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以确定该气体是:A.氧气B.空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
[能力闯关]
4、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片刻后观察到烧杯内壁上_____________产
生, 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___:取下烧杯,迅速翻转,向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
的石灰水,振荡,观察到__ _,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_ _____。
5、用一根玻璃管伸入蜡烛火焰的焰心中,再用点燃的火柴靠近玻璃管的另一端,可观
察到的现象是有火焰产生,这说明焰心有_ ____。
[中考连接]6.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蜡烛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只要求写出操
作、现象和结论。
7.蜡烛燃烧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有人提出以下假设:
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实验:(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
证假设(填序号),但是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原因是。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
明白烟不是。
四、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