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昔洛韦治疗小儿腺病毒肺炎58例临床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90.38 KB
- 文档页数:2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腺病毒肺炎
许素玲
【期刊名称】《中国药物与临床》
【年(卷),期】2004(004)003
【摘要】腺病毒肺炎病程长,病情重,严重威胁患儿的健康及生命。
几年来,我科先后用病毒唑针、双黄连粉针、更昔洛韦针(商品名丽科伟,湖北科益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治疗腺病毒肺炎80例,现回顾性分析如下。
【总页数】2页(P239-240)
【作者】许素玲
【作者单位】河南省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47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
【相关文献】
1.更昔洛韦治疗小儿腺病毒肺炎58例临床分析 [J], 唐元萍
2.更昔洛韦治疗腺病毒肺炎42例 [J], 鲁礼荣
3.更昔洛韦治疗小儿腺病毒肺炎60例 [J], 孙晓敏;张永红
4.更昔洛韦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腺病毒肺炎的临床研究 [J], 陈颖萍;马冬梅;刘国华;马思遥;祁宏艳;刘岩
5.更昔洛韦辅助治疗儿童腺病毒肺炎疗效的观察 [J], 陶涛;彭博;常丽;袁艺;曹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观察作者:尹琼丽来源:《今日健康》2014年第04期【摘要】目的观察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
方法治疗组采用更昔洛韦5-10mg/kg.d静脉滴注;常规治疗组采用阿昔洛韦5-10mg/kg.d静脉滴注。
两组病例各30例,分析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87%。
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疗程短,见效快,无毒副作用。
【关键词】更昔洛韦腮腺炎抗病毒剂阿昔洛韦【中图分类号】 R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4-0055-01流行性腮腺炎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成人中也有发病。
本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为突出的病征,可单侧或双侧受累,血白细胞不但不增高反而减低或正常。
该病毒主要侵犯腮腺,但也可侵犯各种腺组织、神经系统及肝、肾、心、关节等几乎所有的器官。
因此腮腺炎的常见并发症有脑膜脑炎、睾丸炎、胰腺炎、卵巢炎、乳腺炎等。
该病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患儿生命。
临床上多应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我院自2011—2012年利用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30例,与常规治疗组30例对比治疗,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60例流行性腮腺炎住院患儿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⑴,将患儿随机分组,治疗组30例,男性25例,女性5例,年龄2—12岁,治疗前病程1—3天,合并脑膜炎者5例,睾丸炎者8例,胰腺炎者3例。
常规治疗组30例,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2—11岁,合并脑膜炎者4例,睾丸炎者7例,胰腺炎者4例。
两组年龄、性别及病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在一般对症治疗基础上,用更昔洛韦注射液5—10mg/kg.d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0—200ml静脉滴注;常规治疗组予阿昔洛韦10--15mg/kg.d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00ml静脉滴注;两组患儿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
更昔洛韦的药理及临床应用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更昔洛韦的药理作用,评价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70例带状疱疹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患给予更昔洛韦0.5g/d静脉滴注,每日1次。
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0.5g/次,静脉滴注,2次/d,疗程7d。
并观察记录症状体征以及不良反应,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疗效优于阿昔洛韦,不良反应较多,是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药物,应选择性应用。
关键词:更昔洛韦;带状疱疹;更昔洛韦外文名ganciclovir,别名赛美维、丽科伟。
更昔洛韦可用于抗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对巨细胞病毒尤具抗菌活性主要用于:预防免疫缺陷和免疫抑制患者的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预防和治疗器官移植者和AIDS患者的巨细胞病毒感染。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常见的病毒性皮肤病,由于又能引起后遗神经痛,临床上更昔洛韦可以通过抑制病毒的复制而对带状疱疹患者产生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1]。
我院于2014年1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对70例带状疱疹患者治疗,其中35例用更昔洛韦治疗,现将临床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70例患者均有带状疱疹的典型临床症状和特征,病程中未使用过抗病毒药物,患者无肝、肾功能障碍和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无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史;观察组中,男14例,女21例。
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52.5岁。
平均病程3.5d;对照组男15例,女20例。
年龄18~73岁,平均年龄53.7岁。
平均病程3.1d;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部位、病程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于更昔洛韦0.5g/d,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患者给于阿昔洛韦0.5g/次,静脉滴注,2次/d,疗程7d。
两组均给予维生素B1注射液0.1g,1次/d,肌肉注射,维生素B12注射液0.5mg,1次/d,肌肉注射,炉甘石洗剂外用,每日2次。
儿童腺病毒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人腺病毒(Human adenovirus, HAdV)肺炎(以下简称腺病毒肺炎)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较为严重的类型之一,多发于6个月至5岁儿童,部分患儿临床表现重,肺外并发症多,重症病例易遗留慢性气道和肺疾病,是目前造成婴幼儿肺炎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需要高度关注。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救治和临床管理,提高重症病例救治能力和规范化诊疗水平,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局组织多学科专家,针对腺病毒肺炎制定本诊疗规范。
一、病原学HAdV属于哺乳动物腺病毒属,为无包膜的双链DNA病毒,1953年由Rowe等首次发现。
目前已发现至少90个基因型,分为A-G共7个亚属,不同型别HAdV的组织嗜性、致病力、流行地区等特性不同。
HAdV感染可引起多种疾病,包括肺炎、支气管炎、膀胱炎、眼结膜炎、胃肠道疾病及脑炎等。
与呼吸道感染相关的HAdV主要有B亚属(HAdV-3、7、11、14、16、21、50、55型),C亚属(HAdV-1、2、5、6、57型)和E亚属(HAdV-4型)。
腺病毒肺炎约占社区获得性肺炎的4%-10%,重症肺炎以3型及7型多见,HAdV-7B型是2019年我国南方发病地区主要流行株。
二、流行病学人腺病毒感染潜伏期一般为2-21天,平均为3-8天,潜伏期末至发病急性期传染性最强。
有症状的感染者和无症状的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
传播途径包括:1.飞沫传播:是呼吸道感染腺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2.接触传播:手接触被腺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后,未经洗手而触摸口、鼻或眼睛;3.粪口传播:接触腺病毒感染者的粪便。
腺病毒肺炎最常发生于6个月至5岁,尤其是2岁以下儿童。
患慢性基础疾病和免疫功能受损者(如器官移植、HIV感染、原发性免疫缺陷等)更易发生重症。
三、发病机制目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认为与腺病毒本身以及诱发机体的炎症反应有关,其引起的肺部和全身炎症反应较其他病毒更重,可发展为多脏器功能衰竭。
2024年更昔洛韦注射液市场调研报告1. 介绍更昔洛韦注射液是一种抗病毒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和粘膜病变。
它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本报告旨在通过市场调研,对更昔洛韦注射液的市场销售情况、竞争格局、潜在机会等进行分析和总结。
2. 市场规模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更昔洛韦注射液市场在过去几年一直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
截至目前,该市场的年销售额已达到xx亿美元。
预计在未来几年,随着病毒感染疾病的不断增多和人们对药物治疗需求的增加,更昔洛韦注射液市场的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
3. 市场竞争格局更昔洛韦注射液市场上存在着多家主要的竞争企业,包括公司A、公司B和公司C等。
这些企业在产品研发、生产能力和市场营销方面具有较高的竞争力。
公司A在市场份额方面占据主导地位,其产品具有良好的口碑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公司B和公司C虽然市场份额较小,但它们在产品质量和价格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4. 市场增长驱动因素市场调研数据显示,更昔洛韦注射液市场的增长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驱动:•疱疹病毒感染疾病的高发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免疫力的下降,疱疹病毒感染疾病(如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等)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
•医疗保健服务的普及:随着医疗保健服务的普及和医疗技术的进步,患者对更昔洛韦注射液等药物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新产品的研发和上市: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更昔洛韦注射液产品不断研发和推出,满足了不同患者的治疗需求。
5. 市场前景基于对市场调研数据的分析,预计未来几年更昔洛韦注射液市场将保持稳定增长。
这主要得益于疾病发病率的增加、医疗保健服务的改善以及新产品的不断研发和上市。
同时,尽管市场竞争激烈,但市场份额占据主导地位的公司A有望通过持续的创新和市场推广,保持其领先地位。
6. 结论通过市场调研报告可以看出,更昔洛韦注射液市场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和增长空间。
企业应该加强产品研发和市场营销,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以赢得更多市场份额。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咽结合膜热临床分析【摘要】目的观察更昔洛韦治疗小儿咽结合膜热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将108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更昔洛韦10 mg/(kg·d)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0 mg/(kg·d)治疗,对两组发热天数和眼结膜炎天数及总有效率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组平均发热天数和结膜炎持续天数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小儿咽结合膜热安全可靠,疗效显著。
【关键词】更昔洛韦腺病毒儿童[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ganciclovir for children pharyngo-conjunctival fever.Methods 108 childre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rap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therapy group was administered with ganciclovir [10 mg/(kg·d)],the control group was administered with ribavirin [10 mg/(kg·d)].Result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therapy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rate of recovery and symptom duration (P <0.01).Conclusion The threatment with ganciclovir on children pharyngo-conjunctival fever has better clinical effect and higher safety.[Key words] ganciclovir;adenovirus;child咽结合膜热是小儿时期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临床以发热、咽炎、单眼或双眼急性滤泡性结膜炎三联症为其特点,发病率较高,目前临床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本组采用更昔洛韦治疗小儿咽结合膜热58例,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更昔洛韦在小儿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摘要】在小儿感染性疾病中,病毒性疾病居多。
本文通过更昔洛韦在小儿各种疾病中所发挥的作用,阐明更昔洛韦的作用机制、安全性。
【关键词】更昔洛韦;小儿病毒性疾病【中图分类号】r7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295-02在小儿感染性疾病中,病毒性感染者居多,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严重后果。
临床治疗主要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和干扰素等。
更昔洛韦是近年上市第二代抗病毒药物,2003年注射剂国内才开始应用,由于其抗病毒谱广,疗效显著,不易耐药和相对较轻的副作用,用量始终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更昔洛韦(gcv)与阿昔洛韦(acv)同属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两者作用机制相似,抑制病毒dna合成与复制,但更昔洛韦又有如下特点:⑴抗病毒谱广,如巨细胞病毒、eb病毒、流感病毒、风疹病毒、水痘病毒、腮腺炎病毒等引起的流感支气管炎、脑炎、肝炎、心肌炎、肠炎、带状疱疹、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
治疗范围广,疗效明确,副作用轻微。
⑵弥补了acv治疗巨细胞病毒的不足,约为acv的100倍。
⑶进入宿主细胞后在敏感病毒诱导产生的一种激酶作用下,磷酸化后变为更昔洛韦三磷酸(gcv-tp)而发挥作用。
故其在病毒感染细胞内的浓度高于非病毒感染内的100倍,抗病毒作用大大加强⑷由于其在正常细胞内不被磷酸化,故毒副作用较小。
1 流感流行性感冒主要由流感病毒引起,小儿以发热、咽痛、肌肉痛、头痛为主诉,常与冬春季节发病。
更昔洛韦属新型无环类核苷药物,具广谱、抗dna病毒作用,可竞争性抑制病毒的dna聚合酶而终止病毒dna链增长。
2 支气管肺炎急性呼吸道感染为儿科常见疾病,病毒为其主要病原之一。
70年代以腺病毒为主,80年代渐为合胞病毒(cmn),尤其免疫力低下儿童更易受其侵害,如不及时治疗,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对支气管炎更昔洛韦临床应用显示,疗效显著,作用迅速,不易耐药,安全性好,控制发热作用尤为显著。
阿糖腺苷与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成本—效果分析目的探讨应用阿糖腺苷和更昔洛韦治疗病毒性肺炎的疗效、不良反应及成本-效果比差异。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病毒性肺炎患儿94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糖腺苷组和更昔洛韦组。
确定两组患者成本,分析两组患者成本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获得1个单位效果情况下,更昔洛韦组所用成本小于阿糖腺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更昔洛韦组静滴方案临床效果显著且成本较小。
标签:病毒性肺炎;成本效果;更昔洛韦;阿糖腺苷病毒性肺炎(viral pneumonia)是由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所致的肺部炎症。
可发生在免疫功能正常或抑制的儿童和成人。
引起儿童肺炎的常见病毒为甲、乙型流感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冠状病毒等[1]。
我们对临床常用于治疗病毒性肺炎的两种药物,阿糖腺苷和更昔洛韦进行了成本-效果药物经济学分析,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儿科住院的病毒性肺炎患儿94例,其中男58例,女36例;年龄(3.8±1.7)岁。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糖腺苷组和更昔洛韦组,各47例,两组间患者年龄、性别、病情均无显著性差别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及观察方法更昔洛韦组给予患者注射用更昔洛韦100mg/次,2次/d,给予静脉给药。
阿糖腺苷组给予患者阿糖腺苷注射液100mg/次,2次/d,进行静脉滴注。
严密监测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各项指标。
两组均未使用抗菌药物,对症治疗也相同。
记录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指标。
通过病历记录,监测肺部罗音、咳嗽症状、体温及不良反应等情况。
1.3效果评价效果评价是以某一临床治疗目的为衡量指标,我们所关注的特定药物治疗方案的临床结果。
我们以总有效率作为衡量两个治疗方案的指标。
各项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无变化或进一步加重为无效;用药1w后体温降至正常,各项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有改善为好转;3d内体温下降,1w内降至正常,各项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也恢复正常为显效。
更昔洛韦治疗儿童腺病毒肺炎的疗效观察
胡艳;陈和斌;王莹
【期刊名称】《华中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6(30)4
【摘要】目的观察更昔洛韦治疗腺病毒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腺病毒肺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病毒唑治疗(40例)和更昔洛韦治疗(60例).结果 2周后更昔洛韦组临床体征及胸部X线显示炎症吸收情况均好于病毒唑组(P<0.05).结论更昔洛韦治疗腺病毒肺炎临床疗效显著.
【总页数】1页(P314)
【作者】胡艳;陈和斌;王莹
【作者单位】430016,武汉,武汉市儿童医院;430016,武汉,武汉市儿童医院;430016,武汉,武汉市儿童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
【相关文献】
1.热毒宁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儿童急性EB病毒感染疗效观察 [J], 钱胜华;郦银芳
2.更昔洛韦治疗EB病毒感染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J], 蔡继敏;罗新福
3.更昔洛韦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观察 [J], 蔚宝萍
4.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的疗效观察 [J], 刘新锋;李丹丹;李攀;郎艳
美;马铮;王莎;石艳玺
5.更昔洛韦辅助治疗儿童腺病毒肺炎疗效的观察 [J], 陶涛;彭博;常丽;袁艺;曹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实例分析更昔洛韦的应用
典型病例:
患儿,女,3岁,体重18kg,诊断支气管炎。
急诊处方:更昔洛韦200mg,5%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1次/日;头孢曲松1g,5%葡萄糖注射液100ml,1次/日。
用药分析:
本例为更昔洛韦适应症错误,治疗剂量过大,给药频次错误。
(1)非适应症用药患儿诊断支气管炎,更昔洛韦说明书中并无此适应症。
(2)用药浓度过大,不按说明书用法使用应1日剂量分2次给药,执行1日剂量1次给完,如更昔洛韦针剂应50mg/kg,2次/日,执行10mg/kg,1次/日会造成输入浓度过大,有风险;比2次/日来说,有效浓度维持时间短。
(3)滴速快更昔洛韦针剂200mg加入100ml生理盐水,按要求1h以上滴完,医嘱:30滴/分,大约40min 滴完,浓度过高,对心脏毒性大,不良反应风险加大。
药师提醒:支气管炎以病毒感染多见,多数病例为自限性。
以对症治疗为主,不宜常规使用抗感染药物。
支气
管炎伴痰量增加、脓性痰和气急加重等提示可能存在细菌感染的患者,可应用抗感染药物。
应选用能覆盖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及肺炎克雷伯菌等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抗感染药物。
对疗效不佳的患者可根据痰液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
轻症患者予以口服药,病情较重者可用注射剂。
临床更昔洛韦药物儿童应用、用法用量及注
意事项
儿童用药
更昔洛韦应用于儿童的适应证包括先天或围产期巨细胞病毒(CMB)感染,是治疗症状性先天性CMV感染的首选药物。
因为有潜在的长期致癌性和生殖系统毒性,儿童应用本品时应非常小心,需评估接受治疗的益处是否超过其风险。
应严格掌握更昔洛韦的应用指征:
①有中枢神经系统累及的先天性CMV感染;
②有明显活动期症状的CMV感染,如肺炎、肝炎或脑炎等。
无症状性CMV感染或轻症,尤其是生后感染,可暂不用该药。
用法用量
治疗剂量为每日12mg∕kg,分2次给药,静脉滴注,疗程6周。
注意事项
该药仅能抑制病毒的复制,不能杀灭病毒,长期应用可引起耐药性及远期毒、副作用,主要有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损害、胃肠道及神经系统并发症等。
FDA黑框警告:血液毒性、生育力受损、胎儿毒性、诱变和致癌作用
1、血液学毒性:在使用注射用更昔洛韦治疗的患者中报告了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和全血细胞减少的情况。
2、生育力受损:根据动物数据和有限的人类数据,注射用更昔洛韦可能导致男性精子发生暂时或永久抑制以及抑制女性的生育力。
3、胎儿毒性:根据动物数据,使用注射用更昔洛韦有可能导致
人类胎儿出生缺陷。
4、诱变和致癌作用:根据动物数据,用注射用更昔洛韦有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
注射用更昔洛韦说明书注射用更昔洛韦治疗巨细胞病毒,人类孢疹病毒感染的首选药物,高效低耐药性,广谱抗病毒。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注射用更昔洛韦说明书,欢迎阅读。
注射用更昔洛韦商品介绍通用名:注射用更昔洛韦生产厂家: 广东阳江制药厂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3717药品规格:0.125g*1支药品价格:¥49.84元注射用更昔洛韦说明书【商品名】德洛好【通用名】注射用更昔洛韦【英文名】Ganciclovir for Injection【汉语拼音】ZhuSheYongGengXiLuoWei【主要成份】更昔洛韦。
【性状】德洛好为白色粉末或疏松块状物。
【适应症】治疗巨细胞病毒,人类孢疹病毒感染的首选药物,高效低耐药性,广谱抗病毒。
1、适用于免疫缺陷患者(包括艾滋病患者)并发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的诱导期和维持期治疗。
2、亦可用于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预防巨细胞病毒感染及用于巨细胞病毒血清试验阳性的艾滋病患者预防发生巨细胞病毒疾病。
【用法用量】1、诱导期静脉滴注按体重一次5mg/kg,每12小时1次,每次静滴1小时以上,疗程14~21日,肾功能减退者剂量应酌减。
肌酐清除率为50~69ml/分钟时,每12小时静脉滴注2.5mg/kg;肌酐清除率为25~49ml/分钟时,每24小时静脉滴注2.5mg/kg;肌酐清除率为10~24ml/分钟时,每24小时静脉滴注1.25mg/kg;肌酐清除率〈10ml/分钟时,每周给药3次,每次1.25mg/kg于血液透析后给予。
2、维持期静脉滴注按体重一次5mg/kg,一日1次。
【药理毒理】更昔洛韦是合成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在体内可抑制疱疹病毒的复制,包括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等,尤以对缺乏胸苷激酶的耐药毒株及巨细胞病毒的作用显著;此外,德洛好对乙肝病毒,腺病毒及疱疹Ⅵ病毒亦有较强作用。
在作用机理上,德洛好进入宿主细胞后主要由敏感病毒诱导的一种或多种细胞激酶磷酸化为更昔洛韦三磷酸,其在病毒感染细胞内的浓度可以高于非感染细胞100倍,并通过两种方式抑制病毒复制。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效果观察于新环【摘要】目的分析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抽取我院于2014年4月—2017年5月收治的32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经过随机数字表方法将32例平均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即对照组16例采用利巴韦林实施治疗,观察组16例采用更昔洛韦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和62.50%,同时观察组患儿经治疗后的恶心、呕吐以及皮疹发生比例均低于对照组,以上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采用更昔洛韦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且用药安全性良好.【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8(009)006【总页数】2页(P67-68)【关键词】更昔洛韦;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效果【作者】于新环【作者单位】嘉定区安亭医院儿科,上海 201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为一种急性自限性传染病,主要症状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咽喉炎、外周血淋巴细胞增加等,嗜异性凝集试验结果表现为阳性,临床表现存在复杂性,可对脏器侵犯[1]。
本次研究主要分析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内容进行如下叙述: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7年5月收治的32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入选患儿均存在一定程度上发热、淋巴结肿大以及咽峡炎等现象。
经过随机数字表方法将32例平均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即每组16例。
对照组男10例,女6例,年龄5个月~12岁,平均(5.3±1.2)岁,观察组男11例,女5例,年龄8个月~13岁,平均(6.2±1.4)岁。
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数据经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诊断标准[2]依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的诊断内容:(1)临床症状表现为淋巴结肿大、皮疹、咽炎以及发热等;(2)实验室检查后外周血象白血胞计数增加,血小板数量减少,淋巴细胞比例显著增加;嗜异性凝集试验结果表现为阳性;抗EB病毒抗体VCA-IgM结果表现为阳性;(3)周围血中产生异型淋巴细胞。
更昔洛韦在儿科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更昔洛韦对儿科多发病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并总结治疗经验。
方法:将4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用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20例)用更昔洛韦治疗,然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和临床疗效。
结果:两组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和症状消失时间明显比对照组要好,P<0.05具有显著统计差异。
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不良反应少,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更昔洛韦;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应用小儿病毒性脑炎是儿科中枢神经病中常见病,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了多种不同病毒引起的,病毒侵袭脑膜导致出现脑膜刺激体征,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惊厥、呕吐、意识障碍[1]。
但目前临床上,仅有约1/4的中枢神经病毒感染病例,能诊确其致病病毒,其中主要为肠道病毒,其次为单纯疱疹病毒、虫媒病毒、金腮腺炎病毒腺病毒等。
因其可感染的病毒种类多,发病范围广,病死率高,严重危害着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及患儿的生命。
在临床上,常用病毒唑和更昔洛韦或更昔洛韦钠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现为进一步探讨更昔洛韦对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本文对4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进行治疗观察。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自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的小儿病毒性脑炎40例患者,男23例,女性患17例,年龄3个月~12岁,平均年龄5.6岁。
所有患儿均符合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的标准[2]。
行脑部CT检查,23例有病灶改变,行脑电图检查,25例有高幅慢波背景。
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临床症状上没有显著的统计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所有的患儿进行脑炎常规治疗,包括退热,抗惊厥,降颅内压,使用脱水剂和激素[3]等对症治疗,和全身支持的治疗。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用利巴韦林10mg/kg, 2次/d,进行静脉滴注,每次滴注时间在1h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