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3物体的运动方式
- 格式:ppt
- 大小:3.59 MB
- 文档页数:15
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同物质不可分的运动,其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辩证唯物主义根据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历史,按照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把运动的基本形式概括为以下五种:(1)机械运动。
指的是物体的位置变动,是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它的物质基础是物体。
(2)物理运动。
指分子、电子和其他基本粒子的运动,它的物质基础是分子、电子、基本粒子和场等。
(3)化学运动。
指元素的化合与分解运动,它的物质基础是原子。
(4)生物运动。
是生命的新陈代谢过程,它的物质基础是蛋白质和核酸。
(5)社会运动。
指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它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生产方式,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每一种基本运动形式中又包括无限多样的具体运动形式。
如物理运动形式中包括声、光、热、电、磁、原子、原子核、基本粒子等具体运动形式。
各门具体科学就是各以不同的物质运动形式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各种运动形式之间既有质的区别,又是互相联系,互相转化的。
一方面,各种运动形式的物质基础和规律不同,它们之间是有质的区别的,决不能混淆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质的区别。
社会达尔文主义用生物学的规律来解释社会的阶级斗争,说阶级斗争就是生物界中“弱肉强食”的生存竞争,是错误的。
另一方面,各种运动形式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具有内在的联系。
表现在:(1)高级运动形式是从低级运动形式发展而来,并且包含着低级运动形式。
(2)各种运动形式之间是根据一定的条件互相转化的。
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打破了诸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基础科学的传统界限,出现了许多边缘学科,因而改变了一种基本形式只同物质结构的一定层次相对应的认识,极大地丰富了五种基本运动形式的内容。
粤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15.《物体的运动方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物体的运动方式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下册运动与力单元的第二课。
在前一节课学生已经知道了如何判断物体在运动,本课开始引导学生对物体运动的现象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本课的内容是物体的运动方式。
教科书先让学生想各种方法让小球运动起来并描述球是怎样运动的,再向学生介绍滚动、滑动、转动、振动、摆动等运动方式,教材编排了两个活动。
活动1小球的运动,先让学生想方法让乒乓球做出各种运动,然后再提供绳子给学生,让乒乓球做出不同于之前的运动。
本活动的立足点是观察和描述乒乓球是怎样运动的,并通过活动发现物体有多种运动方式。
活动2运动的方式,教科书先介绍了几种常见的运动方式——滚动、滑动、转动、振动、摆动,然后要求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来描述物体的运动方式。
活动最后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各种运动着的物体,说说它们以什么方式在运动。
【学情分析】学生能用多种方式让小球动起来,但他们比较少关注小球是怎样运动的。
学生比较熟悉物体的运动方式是滚动、转动、摆动,他们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方式时往往表述不太清晰。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了解运动是物体的基本特征。
.能说出几种常见的物体运动方式,如滚动、滑动、转动、振动、摆动等。
2.让小球做出各种运动,并观察小球的不同运动方式。
3.观察生活中各种运动着的物体,能描述它们以什么方式运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小球做出各种运动,观察小球的不同运动方式,并说出几种常见的运动方式,如滚动、滑动、转动、振动、摆动。
教学难点:观察生活中各种运动着的物体,描述它们以什么方式运动。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乒乓球、绳子、透明胶带、物体运动的图片、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创设情境:彬彬和波波在打球。
彬彬手上拿着球,波波让彬彬把球传给他。
问题探究:有哪些传球的方式?学生交流:学生讨论交流有哪些让球运动的方式。
物体运动的方式实验报告(文章一):实验报告四年级4课.小吊车活动1:做小吊车(分组实验)制作目的:做小吊车并研究小吊车原理制作材料及工具:小纸盒吊车臂吊臂支架线绳两个铁丝钩一个剪刀锥子胶水钩码制作过程:1.小组分工合作2.观察小吊车模型组装各部分①四个点要对称,固定牢固;②绳子要从前往后穿,不要穿反了;3.调试小吊车分别拉动两根线,看看小吊车的臂能否灵活运动. 实验现象:小吊车能提起或放下钩码实验结论:放松上牵引绳,拉紧下牵引绳,吊臂向下运动;拉紧上牵引绳,放松下牵引绳,吊臂向上运动。
活动2:收与放实验目的:推断动物与人的肢体运动原理(分组实验) 实验过程:1. 弯曲手臂,感受上臂上下肌肉的长短松紧变化。
2.伸直手臂,感受上臂上下肌肉的长短松紧变化。
3.反复几次体会与小吊车的原理的联系。
实验现象:手臂骨骼就像小吊车的吊臂,肌肉就像绳子,手臂运动时,当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时,肱二头肌牵动前臂向内收缩;当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时,肱三头肌牵动前臂向外伸展. 实验结论:前臂收缩类似小吊车抬起重物。
前臂伸展类似小吊车放下重物。
6课.做沙盘(分组实验)制作目的:通过制作校园沙盘模型培养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
制作材料:硬纸板学校平面图橡皮泥潮湿的沙土废旧泡沫包装纸小木棍颜料盒剪刀制作步骤:对校园建筑的布局进行观测2.用大的硬纸板做底座。
在纸板上画好学校平面图。
(明确建筑物.树木等的位置)3.用橡皮泥旧泡沫等材料做出立体的楼房等校园建筑物,根据平面图摆放好位置。
(可以用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泡沫做楼房,硬纸板做围墙,小木棍做旗杆等)。
4.要注意建筑物的比例。
(四年级的学生还不能很精确地计算出比例尺,教师适当指导。
)8课.快与慢实验目的: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分组实验) 实验材料:秒表(或电子手表)、长尺、玩具车(学生自带),橡皮泥,马达、电池等(学生自带)实验过程:1.小组做好分工:赛车手、计时员、测量员、记录员。
《物体的运动方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物体的运动方式》是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中的第12课。
本课对物体运动的方式及特点进行研究。
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式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会分析描述物体运动时,同时具备的几种运动方式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看到了许多不同物体的不同运动方式,如风车的转动、汽车轮子的滚动、秋千的摆动等,对一些简单物体运动的形态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只是对它们的认识还不够深入、系统,对物体运动方式的本质特点还不很清楚。
同时六年级的学生的认识存在于感知性,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抓住学生爱玩的天性,在课堂上创设具体、生动的研究氛围,让学生玩玩具,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研究材料,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点燃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让他们在亲自动手操作、动手实验、自行探究的实践中学习科学。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物体运动的方式主要有移动、转动、滚动、摆动、振动,主要有两种种类型: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2、知道同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
3、知道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的特点。
探究目标:1、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式。
2、会描述分析同一个物体运动时,同时具备的几种运动方式。
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运动的简单性和复杂性,认识到复杂的运动是由简单运动组合而成的。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命名并分类。
教学难点:分析一个运动物体的复合运动方式。
五、教学准备:教师:摆、风车、塑料盒子、皮球、纸筒、有关课件、报告单。
学生:纸、彩笔。
板书设计:运动的方式你小组研究的物体是:给这种运动方式起个名字吧!别忘了在上面画下物体运动的路线呦!。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3.3运动的方式一、填空1.说出三种物体在做直线运动有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动共有四种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向冰面上仍出一粒石子,石子的运动类型是平动,纸风车的运动类型是________,在地面上拍着的皮球的运动类型是________,荡着的秋千的运动类型是________。
4.易拉罐的滚动包含运动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
5.运动形式只有一种。
()6.在斜坡上滑落的木块是直线运动,小朋友立定跳远时从脚的运动轨迹来看属于曲线运动。
()7.在地上滚动的易拉罐同时有直线、旋转这两种运动方式存在。
()8.明明在拍篮球时,篮球的运动方式是摆动。
()9.我们走路时只有直线运动这一中运动方式。
()三、简答题10.连线题11.有一些物体的运动包含了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你能举出两个例子并加以分析吗?12.说一说人们是按照什么给物体的运动方式分类的?13.综合题图中,骑自行车时会出现的运动方式。
从整体看,自行车的运动方式是:________;从局部看,自行车把手的运动方式是:________;脚踏的运动方式是:________;车轮的运动方式是:________;钢丝的运动方式是: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一、填空1.【答案】跳远;滑滑梯;跷跷板【解析】【解答】直线运动指的是物体位置的变化的轨道是直线。
【分析】根据运动的路线进行解答。
2.【答案】移动;振动;转动;摆动【解析】【解答】运动共有四种类型,分别是移动、振动、转动和摆动。
【分析】物体的运动方式有移动、转动、振动和摆动着四种运动方式;各种运动方式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复杂的运动方式可能包含多种简单的运动方式。
3.【答案】转动;振动;摆动【解析】【解答】向冰面上仍出一粒石子,石子的运动类型是平动,纸风车的运动类型是转动,在地面上拍着的皮球的运动类型是振动,荡着的秋千的运动类型是摆动。
物体运动的三种基本方式
物体的运动方式有三种: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和旋转运动。
1、直线运动:所谓直线运动是指物体以固定方向和速度沿着一定的
直线运动,可以是匀速直线运动或是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直线运动时,物
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可用绝对位移或变化量表示,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
可能会有位置的偏移,但运动的方向是固定的。
2、曲线运动:曲线运动是指物体在一定的运动轨迹上移动,运动轨
迹一般是椭圆、圆或抛物线等曲线,可以是匀速曲线运动或是变速曲线运动。
物体曲线运动时,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可以用极坐标来表示,物体
的运动轨迹是椭圆、圆或抛物线等曲线,运动轨迹上的位置和速度会随时
间变化,但运动的方向是固定的。
3、旋转运动:所谓旋转运动,是指物体围绕某一固定的点沿抛物线
运动的运动方式,也称为自转运动,物体的运动情况可用角度或转速大小
来表示,例如日头的自转,地球的公转等。
物体旋转运动可以是匀速旋转,也可以是变速旋转,但运动的方向是固定的。
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物质运动是自然界中最基本、最普遍的现象之一。
从宏观角度看,物质运动表现为物体的运动和变形,而从微观角度看,物质运动则表现为分子、原子和基本粒子的运动。
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是指物质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运动方式,它是物质运动规律的基础。
一、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的运动,它是最简单的物质运动形式之一。
直线运动的速度可以是匀速的,也可以是变速的。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不变的,即物体在相等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相等;而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随时间而变化的,即物体在相等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在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与其所通过的路程相等,而位移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此外,直线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为零,即物体的速度不会发生变化。
二、曲线运动曲线运动是指物体在曲线上的运动,它是比直线运动更复杂的物质运动形式之一。
曲线运动的速度也可以是匀速的或者变速的。
在曲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与其所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而位移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同。
曲线运动的加速度是一个向心加速度,它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和曲率半径有关。
向心加速度的方向指向曲线的中心,而物体的速度方向则始终沿着切线方向。
曲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都是矢量量,需要用矢量的方法进行分析。
三、周期运动周期运动是指物体在一定时间内重复运动的运动形式,它是物质运动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周期运动的周期是指物体完成一次完整运动所需要的时间,周期的倒数称为频率。
周期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都是周期性变化的,其变化规律可以用周期函数来描述。
周期运动的例子包括振动、波动、旋转等。
振动是指物体沿着某一方向来回运动的运动形式,其周期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随时间变化的。
波动是指物体的能量以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的运动形式,其周期和频率可以用波长和波速来描述。
旋转是指物体绕着某个轴心旋转的运动形式,其周期和频率可以用角速度和角频率来描述。
四、复合运动复合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同时进行多种运动形式的运动,它是物质运动中最复杂的一种形式。
小球在斜面上的三种运动形式
1. 下滑运动:当小球释放在斜面上时,如果没有外力作用或阻力的影响,小球将自由下滑。
这种运动形式符合重力定律,小球沿斜面下滑直到达到平衡位置或与其他物体发生碰撞。
2. 上滚运动:当小球受到外力(如推力或斜面上的其他物体的作用)时,小球将沿斜面上升滚动。
这种运动形式常见于斜面上存在一定的摩擦力的情况下。
3. 爬升运动:当斜面的倾角足够大,小球在斜面上可以表现出爬升运动。
在这种情况下,小球会连续地折返移动,直到达到斜面的顶部或与其他物体发生碰撞。
这些运动形式是斜面上小球的基本运动方式,其具体特点受到斜面的角度、物体间的摩擦力、外力的大小和方向等因素的影响。
对于更复杂的情况,还可以考虑其他因素(如空气阻力、弹性碰撞等)。
《运动的方式》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能用画图的方法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式。
会分析描述物体运动时同时具备的几种运动方式。
能够知道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各种运动方式的特点。
能够根据物体运动时不同的运动方式将物体进行分类。
2.科学知识:知道物体的运动方式主要有四种类型:直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运动、摆动。
知道同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中观察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从中感受分析问题的乐趣。
运用所学的知识编舞、跳舞,感受运动带来的乐趣、健康。
二、教学重点:认识物体运动的四种类型:直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运动、摆动并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出它们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认识同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课件2.学生操作材料:分组——秋千、乒乓球、弓箭,每组三种玩具,彩色卡纸3张、笔3支。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学生通过玩风车观察风车的运动,讨论:风车是怎样运动的。
2.学生交流、汇报3.师提问:谁来说一说风车是怎样运动的?(学生可能答:风车的叶片是围绕一个中心点在做旋转运动)谁能用线画出它的运动方式?(生上台,划一个圆,加一个箭头)及时评价肯定学生,并告诉学生用线表示运动的方法叫做运动的图示。
你能给象风车这种运动起个名字吗?你认为叫什么运动?(生说:旋转运动)4.师小结:真聪明,象风车叶片这样物体围绕一个中心点在顺时针或逆时针做圆周运动的这种运动方式,我们称之为旋转运动(板书:旋转运动),旋转运动就是风车的运动方式。
5.揭示课题:运动的方式(板书)【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风车”入手引导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运动的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实验研究物体的运动方式,探究两种运动方式的特点。
1.师谈话: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运动的物体,他们又存在那些运动方式,同学们想不想去研究一下,(生答:想),好的,那我们现让风车休息一下,请组长把风车轻轻地放进抽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