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病毒肺炎(讲课)
- 格式:ppt
- 大小:2.18 MB
- 文档页数:15
腺病毒性肺炎是怎么回事?*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腺病毒性肺炎的病理病因,腺病毒性肺炎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腺病毒性肺炎病因*一、发病原因腺病毒是DNA病毒,1953年Robwz等人首次从人腺样体细胞分离到。
病毒颗粒含DNA和蛋白质,在细胞核内繁殖。
电子显微镜观察此病毒为完整的20面体结构,剖面可见致病的核和衣壳(capsid),无囊膜,外衣壳直径约60~90nm衣壳由252个子粒组成,其中240个子粒组成6个一组的6面体构成20面体的20个三角形的面,12个子粒是五邻体构成12个顶端,每个五邻体的基部伸出一根纤丝",使病毒体类似通讯卫星样构型。
双股DNA基因组,分子量(20~25)106,末端重复,5'末端连接有蛋白质,有感染性,核内复制。
腺病毒在感染的细胞匀浆中非常稳定,耐寒,可在4℃几周内,-25℃几个月内保持其感染性,相对不耐热,紫外线照射30min 可灭活其感染性。
对酸碱度及温度的耐受范围较宽,在pH6.0~9.5的室温条件下可保持其最高感染力。
现已知人腺病毒有42个血清型 (命名为腺病毒H1~H42),按基因组的同源性、组内重组潜力及其他几种标准可分为6个亚属(A~F)或看成是42个型而归属为6个种,同一亚属内的腺病毒都具有共同的致病机制和流行病学特征。
腺病毒又可按其与不同的动物红细胞凝集的特征分为4个亚群。
多数型别并不引起人的严重疾病,但某些型别能引起敏感人群的急性呼吸道疾病,成人中1%,5岁以下儿童中有5%的急性呼吸道疾病由腺病毒引起,不显性的感染常见由Ad1、Ad2、Ad5引起,大多数儿童在婴幼儿时期就感染过这些型的腺病毒,其中50%发病症状轻,为非特异的。
感染Ad2这一类腺病毒后,往往形成潜伏感染而长期带病毒,流行性感染多由Ad3、Ad11、Ad7、Ad8型引起。
新兵营中腺病毒所致急性呼吸道感染流行多由Ad4和Ad7引起,偶尔由Ad3、Ad11、Ad21引起,咽结膜热主要由Ad3和Ad7引起,如儿童夏令营的游泳池结膜炎,可呈暴发流行,流行性角膜结膜炎主要由Ad8引起。
解说腺病毒肺炎作者:暂无来源:《家庭医学(上)》 2020年第1期主任医师施弦(湖南省儿童医院湖南长沙 410007)2019年以来,儿童腺病毒肺炎在部分地区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尤其是网上流传的一些疫情消息,引起了公众的关注。
为了应对疫情,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了儿童腺病毒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
眼下正是北温带和寒带地区腺病毒肺炎的高发期,我们特请专家为大家解说腺病毒肺炎的相关知识,希望对你和你的孩子有所帮助。
策划/执行家庭医学刊社腺病毒的前世今生1953年,Rowe医生在扁桃腺手术切除后,组织培养时偶然发现了这种微生物;次年,其他医生在患呼吸道感染者扁桃腺中也发现了同种病原体,于是命名为腺病毒。
随后,不同的医生在世界各地各个年龄层次的人群,甚至军人这样看似身体“倍儿棒”的群体中,均发现该病毒的传播和致病。
HAdVs属于腺病毒科,哺乳动物腺病毒属,是一种无包膜的双链DNA病毒。
随着人们对腺病毒研究的逐步深入,根据血清中和反应、红细胞凝集抗原表位、基因序列和功能、在新生仓鼠体内的致癌性和在人体的病理学表现,将目前已发现的腺病毒分为7个组90多个型。
不同型别HAdVs的组织嗜性并不一致,可引起不同的疾病。
例如,3和7型易引起呼吸系统疾病,19和37型可引起眼部疾病,40和41型可引起胃肠道疾病,12和31型可引起泌尿系统疾病等。
根据1995~2016年世界范围的流行病毒株统计,各国流行的病毒株不尽相同。
日本流行以3、7型为主,我国近年来的临床调查发现亦以3、7型为主,南方春夏之际多发;儿童时期高发,6岁内患儿占九成,其中一半为2岁内的婴幼儿;除了最容易影响呼吸道外,还会累及眼结膜、消化道黏膜、泌尿道和淋巴结等。
腺病毒会引起哪些疾病及临床表现发热以长程高热为特点,经过1~3天低热后发展为40摄氏度左右的高热,可持续7~10天,重症和合并肺炎并发症等可持续2~3周甚至更久。
呼吸道感染通常早期有阵发性刺激性干咳,后期可有白色黏痰,合并细菌感染后可有黄色甚至黄绿色痰。
腺病毒肺炎是怎么回事?*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腺病毒肺炎的病理病因,腺病毒肺炎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腺病毒肺炎病因已知腺病毒有41个血清型别,其中很多与人类上、下呼吸道感染密切有关。
从我国北方和南方各地住院病儿的病原学观察,均证明3型和7型腺病毒为腺病毒肺炎的主要病原。
从咽拭子、粪便或死后肺组织可以分离出病毒,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较早期(发病5~10天或更早)上升4倍以上。
在一部分麻疹并发肺炎的严重病例,也得到同样的病原学检查结果。
北京等地还发现11型腺病毒也是肺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的较常见的病原(儿科研究所,1964~1966)。
此外,21、14及1、2、5、6等型亦在我国大陆逐渐出现,台湾则以1、2、5、6型为主。
最近白求恩医大对1976~1988年分离的3、7型腺病毒,进行了基因组型的分析,证明7b多导致重症肺炎。
腺病毒是DNA病毒,主要在细胞核内繁殖,耐温、耐酸、耐脂溶剂的能力较强,除了咽、结合膜及淋巴组织外,还在肠道繁殖。
可根据其对特殊动物红细胞的凝集能力分为3组,容易引起婴幼儿肺炎的3、7、11、14、21这一组,均能凝集猴红细胞。
1.呼吸道感染(35%):已知腺病毒有41个血清型别,其中很多与人类上,下呼吸道感染密切有关,从我国北方和南方各地住院病儿的病原学观察,均证明3型和7型腺病毒为腺病毒肺炎的主要病原,从咽拭子,粪便或死后肺组织可以分离出病毒,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较早期(发病5~10天或更早)上升4倍以上,在一部分麻疹并发肺炎的严重病例,也得到同样的病原学检查结果,北京等地还发现11型腺病毒也是肺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的较常见的病原(儿科研究所,1964~1966),此外,21,14及1,2,5,6等型亦在我国大陆逐渐出现,台湾则以1,2,5,6型为主,最近白求恩医大对1976~1988年分离的3,7型腺病毒,进行了基因组型的分析,证明7b多导致重症肺炎。
2.病毒感染(33%):腺病毒是DNA病毒,主要在细胞核内繁殖,耐温,耐酸,耐脂溶剂的能力较强,除了咽,结合膜及淋巴组织外,还在肠道繁殖,可根据其对特殊动物红细胞的凝集能力分为3组,容易引起婴幼儿肺炎的3,7,11,14,21这一组,均能凝集猴红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