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
- 格式:doc
- 大小:247.00 KB
- 文档页数:4
先秦一、原始社会:1、中国最先出现的人类祖先是元谋人,云南地区,距今约170万年;蓝田人——距今约80万年的是蓝田人,河南一带;北京人——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化石、石器和用火遗迹最为丰富的古人类遗址。
元谋人与北京人都会使用火和制造石器,他们生活在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时代)。
山顶洞人进入氏族公社时期,生活在距今约18000年前,也是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具有磨光钻孔,有爱美观念了,处于母系氏族时期,会人工去火,骨针。
2、人类出现的时间先后: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其中蓝田人、北京人都是直立猿人的代表。
3、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的居民是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其中山顶洞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的晚期了。
河姆渡和半坡居民进入新石器时代了。
2、河姆渡文化和半坡文化—河姆渡生活在长江流域,种植水稻;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种植粟、蔬菜、亚麻,半坡居民制陶,制彩陶,会纺织了即织麻布,制麻衣。
他们都是母系氏族文化的代表,生活在新石器时代。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3、大汶口文化——父系氏族的代表。
生活在黄河下游,距今约四五千年。
制陶有了了发展,出现了新品种——黑陶和白陶。
大汶口文化的典型器物是黑陶。
这时期养蚕织丝,纺织业进步。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养蚕和丝织的国家。
4、距今约四五千年,尧舜时期,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
5、母系氏族:距今约六七千年前,人类进入母系氏族,母系氏族的文化及人类代表:山顶洞人、河姆渡文化和半坡文化。
6、父系氏族:距今约五千年前,文化代表有:山东大汶口文化、河南龙山文化、江苏青莲岗文化、浙江良渚文化。
7、三皇——女娲、伏羲、神农。
五帝——炎帝、黄帝、尧、舜、禹。
尧舜禹生活在原始向奴隶转变时期。
二、奴隶社会形成发展时期(夏商周时期)青铜时代1、夏朝——禹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至公元前1600年,都城在阳城(河南登封),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中国古代史的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史是一个多义词,它通常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原始社会阶段:这个阶段始于大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止于约公元前2070年夏王朝的建立。
原始社会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时期。
氏族公社又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
奴隶社会阶段:这个阶段从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开始,到公元前476年春秋时期结束,是中国的奴隶社会。
禹的儿子启建立的夏,是中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封建社会阶段:这个阶段从公元前475年战国初开始,到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夕结束。
其中封建社会阶段可分为五个时期:战国、秦、汉时期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阶段。
隋唐五代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
辽、宋、夏、金、元时期是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阶段。
明清时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阶段。
第一部分古代古代中国第一部分古代中国的政治一、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一)分封制1目的:巩固统治2概况:①前提:井田制和宗法制为基础②对象:王族(同姓亲族为主体)、功臣和先代贵族③作用:加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西周贵族集团等级秩序。
3瓦解:春秋战国时期,随着井田制的逐步崩溃、周王室势力的衰微、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的进行,导致分封制瓦解。
(二)宗法制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嫡长子继承制;严格的大小宗体系;大小宗关系具有相对性;大小宗关系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3、特点:嫡长子继承制是核心;族权与政权、财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来维护政治关系。
4、影响:保证各级贵族世卿世禄特权;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家国一体5、与分封制的关系:是分封制的基础,二者互为表里,互相依存。
二、秦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前221年:前三世纪)(一)商鞅变法:社会转型时期的重要改革1、春秋战国时代特点:政治: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世卿世禄制不利于社会进步;诸侯战争频繁;百年变法兴起。
经济:生产力提高,井田制瓦解,私有土地逐渐合法化,地主经济快速发展;文化:学术下移,百家争鸣。
2、内容:(1)政治:废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打击贵族特权,树立了新兴地主的政治经济优势,提高战斗力;建立县制,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法律,连坐法---建立国家基层管理体制和严密法律体系,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兵役和徭役,利于对人民控制(2)经济:废井田(为田开阡陌封疆),确立土地私有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有利于生产发展(3)思想:燔诗书明法令,加强思想控制。
3、评价:政治:废除旧贵族特权,推动秦国社会发展;推动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化,为秦统一奠定基础;经济:发展了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力;军事:壮大军事力量。
(二)秦的统一1、条件:经济发展----物质基础;商鞅变法----国力强盛;诸侯战争---民心思定;嬴政锐意进取---主观因素2、意义:结束分裂割据,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奠定基础;社会经济发展,为人民生活安定和交往提供条件。
中国古代史表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传说中的三代之一。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第一个实际有历史记载的王朝,出现了最早的文字。
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商朝被周朝推翻,它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21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分裂和战争最多的时期,也是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由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集权帝国。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9年)秦朝灭亡后的第一个王朝,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
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西汉灭亡后的第二个王朝,此时中国分裂为三国。
三国时期(公元220年-280年)中国历史上的三个国家魏、蜀、吴相互争霸的时期。
西晋(公元265年-公元316年)三国时期的魏国灭亡后,晋朝统一中国。
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589年)北方和南方分裂为两个朝代,这个时期有北朝和南朝之分。
隋朝(581年-618年)隋文帝统一南北朝,建立了隋朝。
唐朝(618年-907年)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王朝之一,被誉为"盛世"。
五代十国(907年-960年)唐朝灭亡后的割据时期,中国分裂为五个朝代和十个国家。
北宋(960年-1127年)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一统王朝,这个时期发展了科技和文化。
南宋(1127年-1279年)北宋灭亡后南方的继任朝代,与金朝抗争。
元朝(1271年-1368年)蒙古帝国在中国建立的一个王朝。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个王朝。
清朝(1644年-1912年)满洲人建立的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辛亥革命(1911年)结束了清朝统治,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现代化的新时代。
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时序
一、中国古代史(前2070—1840)
(一)中国古代史六个阶段及特点
(二)中国古代史朝代更替顺序
1.夏商周、秦汉朝代更替
2. 三国两晋南北朝朝代更替
先秦时期 (夏商周)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
秦汉时期 大一统局面的开创时期
隋唐时期宋元时期
繁荣与开放 政治 :从分裂走向统一; 各民族进一步交融 经济:经济发展,重心南移
文化: 市民生活丰富多彩;文化高度繁荣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明清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中国古代史
(前2070
—1840)
3.隋唐朝代更替
4.宋元时期朝代更替
5.明清时期朝代更替
二、中国近代史(1840年—1949年)
三、中国现代史(1949年—今)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领导)
旧民主主义革命 (资产阶级领导)
中国民主革命时期
分界线。
中国古代史·原始时代(新石器时代)(~前2070)经济:农业:刀耕火种纺织:纺织技术萌芽原料:麻、葛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冶炼:黄河流域,小件铜器(小工具、生活用具),使用金属器具陶瓷:山东蛋壳黑陶,釉陶,原始青瓷商业:早期交换政治:出现城禅让制贫富分化产生文化:文字:刻画符号(文字起源)绘画:陶器图形、壁画·夏(前2070~前1600)政治:启继禹禅让制→世袭制“家天下”始传贤→传子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政治关系·商(前1600~前1046)都:朝歌经济:土地制度:井田制纺织: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文物:玉蚕甲骨文:祭祀蚕神冶炼:铸铜生产规模大,青铜器为礼制的象征,代表权力和秩序政治:祭祀:奴隶为祭祀祖先神灵之“人牲”制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宗族为政治实体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政治事务占卜决策文化:文字:甲骨文(较成熟的文字)金文(商周)·西周(前1046~前771)都:镐京经济:土地制度:井田制纺织:国有六职,纺织业地位重要商业:交易频繁,币需数增,流通骨铜贝政治:制度:宗法制: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分封制:同姓王族:召公之子:燕(蓟),姬周公长子伯禽:鲁(曲阜),姬晋:后三分为韩(郑)赵(邯郸)魏(梁),姬功臣:姜尚:齐先代贵族:亲周商旧贵族微子:宋(商丘)特点: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文化:文学:《诗经》·东周(前770~前256)[此处泛指春秋战国]经济:农业:铁犁牛耕(黄河中下游地区)文化:火药:具有有关制作火药的原料硫磺和硝石的知识春秋(前770~前476)经济:冶炼:中国最早人工冶炼铁器文化:儒:孔子:“仁”、“礼”、“德治”、敬鬼神而远之“有教无类”,培养六艺,注重全面发展创儒家学派,以六经为基本文献道:崇尚自然,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老子:“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转化是无条件的,“弱者道之用”,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小国寡民”战国(前476~221)经济:土地制度:商鞅废井田,确立土地私有制水利:李冰都江堰(川)郑国郑国渠(关中,汜水和洛水)冶炼:淬火的钢件商业都会:出现市井(商业区)政策:商鞅变法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政治:行政单位: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文化:儒:孟子:“仁政”“君轻民贵”为早期民本思想之基础。
中国历史简述中国历史是指中国从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
以下是简述:一、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包括夏、商、周三代以及秦、汉、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历史。
1. 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古代史的早期阶段,也是中国文化的源头。
夏朝是中国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朝代之一,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出现了甲骨文、青铜器等文化成就,以及“礼乐文化”等重要的文化传统。
2.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统一了中国的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奠定了中国的基本疆域和政治制度。
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和制度改革,如推行法家思想、实行标准度量衡等。
3.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并发展出了独特的文化风格。
汉武帝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中的主导地位。
同时,汉朝还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外界的文化交流。
4.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
唐朝实行了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以才干为主,而不是以出身或财富为基础。
唐朝的文化和艺术也达到了高峰,如诗歌、书法、绘画等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5. 宋、元、明、清等朝代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科技最发达的时期之一,元朝是蒙古族在中国建立的统治,明朝出现了郑和下西洋等重要事件,清朝则经历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和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
二、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历史。
这个时期是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和瓜分的时期,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时期。
1. 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国的开端,英国通过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割让香港等领土,并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
此后,列强纷纷侵略中国,割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2.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晚期发生的一场大规模农民起义,旨在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列强侵略。
中国古代史66本基本史料介绍中国古代历史悠久,自上古时期至现代,有着丰富而多样的历史文献。
这些文献不仅记录了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更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独特魅力。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史中的66本基本史料,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中国古代历史。
一、《史记》《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纯正的纪传体通史,也是中国古代史研究的基石之一。
它以纪事和传记的形式,详细记载了从远古传说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史记》由司马迁撰写,其独特的文风和叙事方式,为后世的历史著作树立了榜样。
二、《汉书》《汉书》是西汉时期班固撰写的一部官修史书。
它详细记载了西汉自刘邦公元前202年起至公元23年的历史,是中国史书中第一部正式的纪传体史书。
《汉书》对刘邦及其后继者的事迹和政绩进行了全面而详实的记载,对研究西汉政治、经济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后汉书》《后汉书》是东汉时期范晔撰写的史书,与《汉书》一脉相承。
它详细记载了东汉自公元23年至公元189年的历史。
《后汉书》对东汉末年的政治动荡、军事战争、社会变革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描述,是研究东汉晚期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四、《三国志》《三国志》是西晋时期陈寿所撰写的一部叙事通史。
它以纪事和传记的形式,详细记载了中国三国时期(公元184年至280年)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三国志》以其严密的史料和生动的描写,成为研究三国历史的重要文献。
五、《晋书》《晋书》是西晋时期范晔撰写的一部官修史书。
它详细记载了西晋自265年至420年的历史。
《晋书》对西晋的政治、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叙述,为研究西晋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六、《南北史》《南北史》是隋朝与唐朝之间的历史学家李延寿等合修的一部纪传体史书。
它分为两部分,即《南史》和《北史》,分别记载了南朝和北朝时期的历史。
《南北史》包括了南梁、南陈、南齐、南梁、南晋、南宋、南齐等朝代的历史,对于研究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一、先秦时期1. 夏朝(约前2070-前1600年)- 中国历史上传说中的第一个王朝,由大禹建立。
- 夏朝的政治制度以宗法制为主,实行世袭制。
2. 商朝(约前1600-前1046年)- 以殷墟(今河南安阳)为中心的奴隶制国家。
- 商王实行中央集权,通过卜辞和祭祀与神灵沟通。
3. 西周(前1046-前771年)- 周武王灭商后建立,实行分封制。
- 周公制礼作乐,奠定了周代的礼乐文化。
4. 春秋战国(前770-前221年)- 春秋时期,诸侯割据,争霸不断。
- 战国时期,七雄争霸,各国变法图强,如秦国的商鞅变法。
二、秦汉时期1. 秦朝(前221-前206年)-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 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文字、货币。
2. 西汉(前206-8年)- 刘邦建立汉朝,推行郡国并行制。
- 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外开辟丝绸之路。
3. 新朝(8-23年)- 王莽篡汉自立,进行一系列改革,但最终失败。
4. 东汉(25-220年)- 刘秀建立,恢复汉室,但后期宦官专权,导致朝政腐败。
三、魏晋南北朝1. 三国(220-280年)- 魏、蜀、吴三国鼎立,各自为政。
2. 晋朝(265-420年)- 西晋统一短暂,八王之乱后分裂为东晋和十六国。
3. 南北朝(420-589年)- 南朝宋、齐、梁、陈相继更迭,北朝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四、隋唐五代1. 隋朝(581-618年)- 隋文帝、隋炀帝两代,统一南北,开凿大运河。
2. 唐朝(618-907年)- 李渊建立,唐太宗、唐玄宗时期国力强盛。
-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文化繁荣,与外国交流频繁。
3. 五代十国(907-979年)- 唐朝灭亡后,中原地区五代更替,地方割据。
五、宋辽金夏元1. 宋朝(960-1279年)- 北宋时期,经济、文化、科技发展迅速。
- 南宋时期,面临金朝和蒙古的威胁,最终被元朝取代。
2. 辽朝(907-1125年)- 契丹族建立,统治中国东北和北方部分地区。
第一部中国历史中国历史一般划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三部分。
一、中国古代史:(170万年前—1840年)中国古代史开始于我国境内人类产生,结束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夕,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发展阶段。
(中国古代史不作为河北省考试范围,应用较少,所以在这里不细分。
)二、中国近代史:(1840—1949)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新中国成立,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也被称为民主革命时期。
(民主革命是指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和封建专制制度并建立民主制度的革命。
通常由资产阶级领导,故又称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民主革命时期按照领导阶级的不同及完成的任务不同又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注: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根本标志是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旧民主主义革命一般指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政权,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为目的的革命。
在中国历史中一般指1840-1919年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但领导阶级不仅有资产阶级,还有农民阶级的加入。
(这一概念了解即可,不必深究。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一般指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性质仍然是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专制的资产阶级性的民主革命。
革命的目的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共和国。
这一时期是指1919-1949年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实质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
1919年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一只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时期(1921—1949)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开始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民主革命,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先秦时期【阶段特征】先秦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第一个历史时期,是奴隶社会形成、发展、繁荣、瓦解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
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和奠基时期一、政治:(1)启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西周确立嫡长子继承制,传承制度臻于完善。
(2)夏、商时期初步建立地方管理制度。
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这种以宗法制为基础的政治制度,把国家管理与血缘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3)中央和地方权力秩序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
春秋战国时期,争霸战争和各国变法,打破了旧的权力秩序,分封制逐渐崩溃。
二、经济:(1)农业经历了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青铜时代和铁犁牛耕等阶段,农业耕作方式不断改进并趋于成熟;土地制度经氏族公社公有到夏、商、西周时期的国有(井田制),再到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后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西周时期为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官营、民营、家庭三种经营形态,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技术不断进步。
(3)商业出现,并逐渐由官府垄断走向民间。
三、思想文化:“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在文学领域,诗歌是当时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形式(《诗经》、楚辞);文字产生,商朝的甲骨文已是较为成熟的文字。
【知识整合】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制。
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
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
(2)分封制——地方行政“封建时代”的开始①背景:A、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东征,灭商建周,史称西周。
B、内外服制度使中央与地方关系松散,加之西周建立后,经历了短期的社会动荡,周公执政后,修改了商王朝的内外服制度,大举实行分封。
中国古代史完整版中国古代历史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延续了5000多年的时间,从黄河文明到秦汉时期再到唐宋明清,每个时期都留下了丰富而精彩的历史故事。
本文将为您梳理中国古代史的主要时期和重要事件,带您一探这段悠久的历史。
1. 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10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新石器时代是人类进入农耕文明的初期,人类从狩猎采集开始转向农耕、渔猎和手工业生产。
此时期,中国的黄河流域成为最早发展农业的区域,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制陶、养殖、纺织,不断扩大安全生产能力。
2. 夏、商、西周:约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771年夏、商、西周历时约1200年,被称为中国古代历史的传说时期。
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商朝是第一个统一的王朝,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社会时代,也是封建社会的开端。
这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包括夏朝的禹洪水治理、商朝的殷墟遗址发掘和西周的周公制度建设。
3. 春秋战国:约公元前771年至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分水岭,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颇具战乱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中国分裂成了七雄,之间争夺领土和资源,经济、军事和文化方面都出现了繁荣。
重要人物有孔子、墨子等。
春秋时期的变法风波为后来的改革开创了先河。
战国时期,不断出现农业技术、铁器、手工业和军事方面的创新,使中国的封建制度逐渐走向衰落。
4. 秦汉三国: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80年秦汉三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鼎盛时期。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秦制,废除分封制,实行县制和郡县制。
汉武帝时期,中国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学术研究、文化艺术、经济贸易都得到了迅猛发展。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鼎立的时期,魏、蜀、吴三国相互争霸,最终导致了东晋的建立。
5. 隋唐五代十国:公元581年至公元979年隋唐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的中兴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封建制度最为健全和完善的时期。
「原创」中国古代史15篇汇总
中国历史第一篇:三皇五帝的血缘关系
中国历史第二篇:夏朝简史
中国历史第三篇:商朝简史
中国历史第四篇:西周简史
中国历史第五篇:春秋五霸简史
中国历史第六篇:战国七雄简史
中国历史第七篇:大秦帝国千年凤凰涅槃史
中国历史第八篇:楚汉争霸简史
中国历史第九篇:宋、辽、西夏、金、蒙古五国杀
中国历史第十篇:席卷欧亚非的蒙古帝国征伐史
中国历史第十一篇:历史上三次少数民族俘虏中原皇帝的事件
中国历史第十二篇:朱元璋建立明朝简史
中国历史第十三篇:三百年明朝简史
明末清初风云,从努尔哈赤到顺治,崇祯到南明,从李自成到张献忠
中国历史第十五篇:三百年清朝简史。
08
中国古代史
【新课导入】
江苏卫视益智节目一站到底和芝麻开门从开播以来就收到大家的喜爱,我想同学们都看过。
档节目里的问题其实就可以归纳为我们这门课程的知识内容,那么我们来看看百科知识都分为哪些类别。
百科知识分类:
自然:生物资源环境现象天文地理
人文:语言民族宗教国家历史
生活:饮食交通居家健康情感教育
社会:公益传媒机构法律
科技:机构奖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应用科学
艺术:绘画书法音乐舞蹈戏剧建筑
体育:组织赛事奖项田径球类水上
体操棋牌射击武术户外
政治:军事行政区域外交
财经:企业金融就业创业理投资理财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演变进程,了解各朝代更迭的顺序及各类古代历史常识
2、能力目标:让同学们了解并记忆中国古代历史的朝代演变,掌握中国封建制度的发展趋势
3、情感、价值和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悠久历史的热爱,并以客观的角度正是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
【新课讲解】
一、中国历史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二、先秦时期
(一)中国古代人类起源
1、元谋人
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
2、北京人的文化遗
生活地点:北京周口店。
用火方式: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
3、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
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陶器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
遗址出土了大量彩陶。
(二)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故事)
1、炎帝和黄帝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2、尧年老后,部落联盟推举舜为继承人。
后来,舜又以同样的方式传位给禹。
这种通过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禅让”。
3、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城。
4、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三)奴隶社会的建立
1、夏:启废“禅让制”,用“世袭制”替代,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2、商:青铜铸造业/甲骨文文字。
代表:四羊方尊(精美的艺术品)
司母戊大方鼎(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3、周:
史称“共和行政”——中国确切纪年开始
(四)封建社会的建立和初步发展
春秋五霸:一说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一)秦——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始皇的主要事迹:
政治上:统一中国;建立皇帝制,确立中央集权和地方行政机构
经济上: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文化上:统一文字
思想上:焚书坑儒
军事上:出击匈奴,修筑长城,南攻越族
(二)汉——楚汉之争开始,刘邦胜出,建立了西汉。
西汉文景之治
汉武帝统治时期:
思想家: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史学家:司马迁《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文学家:司马相如
军事家:卫青、霍去病
政治活动家:张骞出使西域
东汉:
蔡伦: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造纸术
张衡:地动仪
三、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一)三足鼎立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
江南得到开发。
三分天下最后归于曹魏,继而司马氏代魏建晋,史称“西晋”,北方各族的统治者先后建立起16个封建割据国家,史称“十六国”。
公元420年,东晋灭亡后,南方先后经历宋、齐、梁、陈,总称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总称北朝,与南朝并存,史称“南北朝。
”
四、隋唐时期——封建社会走向繁荣和成熟的时期
(一)隋朝,定都长安,隋炀帝实行科举考试。
前后历经两帝:隋文帝和隋炀帝。
开凿京杭大运河,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古代运河。
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四省一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二)唐朝,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618年至907年),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安史之乱” /王仙芝、黄巢起义
唐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的都市,陶瓷、绢、锦均
闻名
(三)宋元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高度发展时期
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北宋。
辽、金、西夏并立。
征战不息。
(四)唐朝,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618年至907年),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安史之乱” /王仙芝、黄巢起义
唐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的都市,陶瓷、绢、锦均闻名
五、明清(鸦片战争以前的清)时期——中国封建
社会的晚期。
(一)明朝
元末,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建立了明朝,并灭掉了元朝,统一了全国。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并派遣郑和下西洋。
1644年,李自成推翻明朝。
(二)清朝
女真族努尔哈赤建立金(161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36年),1644年迁都北京,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62-1795康雍乾盛世。
历史上三个盛世(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泰民安)。
【课堂小结】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将近4000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中国古代史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其中封建社会可分为五个阶段:一、战国、秦、汉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阶段。
三、隋唐五代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
四、辽、宋、夏、金、元,是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阶段。
五、明、清(鸦片战争前),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阶段。
【巩固练习】
1、中国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古代运河京杭大运河
2、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
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作业布置】
1、预习中国近代史中发生的历史事件
2、小先生介绍两次鸦片战争发生的经过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