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参考
- 格式:ppt
- 大小:99.00 KB
- 文档页数:32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专题一:古代政治一、政权统治的基本特征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夏、商、周社会的大变革和诸候争霸-----春秋、战国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秦、汉政权的分立和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繁荣与开放-------------------------隋、唐多元文化的碰撞和交流----------辽、宋、夏、金繁盛与危机--------------------------元、明、清二、历代王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三、商鞅变法与孝文帝改革启示:改革应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四、盛世局面西汉:文景之治(汉文帝、汉景帝)东汉:光武中兴(汉光武帝)隋朝:开皇之治(隋文帝)唐朝:①贞观之治(唐太宗)②贞观遗风(武则天)③开元盛世(唐玄宗)清朝:康乾盛世(康熙、乾隆)五、历朝对边疆的管理1、“台湾自古以就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①三国时,孙权派卫温到达夷州(即台湾)②隋炀帝三次派人到流求(即台湾)③元朝设澎湖巡检司,加强对琉球(即台湾)的管理;④郑成功收复台湾,⑤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管辖台湾。
2、“新疆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史实:①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设西域都护;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②东汉时,班超出使西域,重建西域都护。
③唐朝时,设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④清朝时,设置伊犁将军。
⑤1878年,左宗棠收复除伊犁外的新疆地区。
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3、对西藏的管辖史实:(1)唐朝时:“唐蕃合同为一家”。
(2)元朝时,设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3)清朝时,确立了册封制度:顺治册封五世达赖;康熙册封五世班禅;雍正时,设立驻藏大臣;乾隆时,设立金瓶掣签制度。
专题二:古代经济一、古代农业发展:1、原始农耕文化:半坡氏族(陕西)种粟;河姆渡氏族(浙江余姚)种水稻2、农业生产工具:石器(原始社会)----青铜农具(西周)-------铁农具、牛耕(春秋战国)------曲辕犁、筒车(唐朝)3、农业政策: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西汉初(休养生息)、三国(垦荒耕田)、唐朝(轻徭薄赋)、元朝(重视发展农业)、清朝(重本抑末)4、兴修水利:(1)大禹治水(防洪)(2)战国李冰在岷江流域修都江堰(防洪灌溉)(3)秦凿灵渠沟通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灌溉)(4)隋朝大运河连接涿郡(北京)与余杭(杭州)、(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二、手工业1、建筑业:(1)半坡人、河姆渡人会建造房屋(2)秦长城(3)赵州桥(隋)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比欧洲早700年)(4)北京故宫、明长城(明)2、造船业:宋朝造船业发达,我国是世界上造船水平最先进的国家。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复习题
一、简答题
1. 古代中国的历史时期划分为哪几个时期?请简要说明每个时期的
特点。
2. 请列举并简要说明中国古代的五大发明。
3. 请简要介绍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进行的重要改革和建设。
4. 请简要介绍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5. 请简要介绍唐朝的盛世和开元盛世的特点。
二、论述题
1. 描述一下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结构,并解释各层次的人物在社会
中的地位和职责。
2. 唐宋时期的文化和科技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请以唐代的长安和
宋代的汴京为例,分别论述其对经济、文化和国际交往方面的贡献。
3. 请对比分析元朝和明朝两个朝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解释元
朝的迅速兴衰和明朝的长久稳定。
4. 学习和使用古代汉字对于现代汉语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请以
古代汉字的演变和使用为例,说明其对现代汉字和汉语文化的重要性。
5. 请结合你所学的知识,解释为什么中国古代的航海技术在明朝时达到了顶峰,但此后却几乎停滞不前,为什么中国错过了工业革命等一系列技术进步的机遇。
三、文化赏析题
1. 请选取你喜欢的一幅中国古代绘画作品,解读其中的寓意和艺术特点。
2. 请选取你喜欢的一首中国古代诗词,分析其中的情感和意境,并解释其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贡献。
3. 请选取你喜欢的一段中国古代故事或传说,讲述其中的主要情节并分析其所体现的价值观和思想。
这些问题涵盖了中国古代史的各个方面,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复习和理解相关知识。
祝你顺利完成复习,取得优秀的成绩!。
中国古代史复习重点1.西周时期的政治特征。
例题:西周时期的政治特征主要包括①实行王位世袭制②大力推行分封制③实行专制统治④开始采用井田制A.②④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辨析:一般认为,王位世袭制度开始于夏朝,结束于清朝。
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政治都具有专制特色,不同的是秦朝建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一般把井田制作为西周的经济制度。
答案为C。
2.能够证明“五谷”在商周时期都已种植的文献。
例题:现在我们认为“五谷”在商周时期都已种植,主要来源于①甲骨文的记载②神话传说③想象推理④《诗经》的记载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辨析:我们说商周时期已经种植“五谷”的主要文献是甲骨文和《诗经》的记载。
答案为D。
3.春秋战国时期民族融合的主要方式。
例题: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民族融合主要是通过①各国的变法②经济文化交流③频繁的战争④诸子百家的争论A.①③B.②③C.①④D.①②③辨析:频繁的战争和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融合。
答案为B。
4.我国开始使用铁器、铁农具时期。
例题:我国开始使用铁器是在A.西周晚期B.春秋前期C.春秋后期D.战国初期辨析:我国使用铁器可以追溯到西周晚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则在春秋时期,战国时期铁农具进一步推广。
珠江流域开始使用铁器是在秦朝时期,西域使用铁器在张骞出使西域后。
答案为A。
类似的还有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因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开始使用和推广牛耕。
5.春秋时期楚国控制的最大范围。
例题: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曾经控制过的地区有①长平②芍陂③郑国渠④郢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辨析:由《春秋战国时期水利工程图》中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统治范围达到黄淮流域,并在淮河流域修建了芍陂。
春秋时期楚国的都城是郢。
答案为D。
6.商鞅变法特征和对秦国及后世的影响。
例题:商鞅变法后秦国的统治特点有①厉行重农抑商政策②政治思想以法家为主③实行文化高压政策④推行严刑峻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辨析:商鞅变法实行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的秦朝也有消极影响。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复习提纲一、中华文明起源与夏商周时期1.古代中国人类的起源-黄河流域早期文明的发展与演变-夏、商、周三代的特点及其政治制度2.夏朝-夏商周年表-“夏桀纣”的得失与衰亡-夏朝的历史地位与意义3.商朝-商朝的社会政治制度-商朝的经济与文化特点-商朝的兴盛与衰落4.周朝-周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周朝的分封制度与国家统一-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二、中国封建社会与秦汉时期1.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分封制度与诸侯国建立-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形态2.秦朝-秦朝的统一战争-秦始皇的治理措施与政治制度-秦朝的兴衰原因与意义3.汉朝-汉高祖刘邦的统一战争-汉朝的政治制度与分封制度-汉朝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4.与汉朝同时期的民族政权与文化-北方游牧民族的崛起与影响-丝绸之路的开通与西方文化的传播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三国时期-曹操与刘备的对峙与统一战争-三国的政治制度与农业经济2.两晋时期-晋朝政权的建立与分裂-两晋时期的政治与文化发展-两晋时期的佛教和道教3.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政权的建立与统治-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南北朝时期的内忧外患与统一战争四、隋唐时期1.隋朝-隋朝的政治统一与分权制度-隋朝的农业经济与对外关系-隋炀帝的政治与文化2.唐朝-唐朝的政治与经济制度-唐朝的科举制度与文化繁荣-唐朝的兴盛与贞观之治3.安史之乱与黄巢之乱-安史之乱的经过与影响-黄巢之乱的原因与结果五、五代十国与宋元明时期1.五代十国时期-五代政权的建立与统治-五代政权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五代文化的特点与变迁2.宋朝-北宋和南宋政权的建立与统治-宋朝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宋朝的科举制度与文化繁荣3.元朝-元朝政权的建立与统治-元朝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元朝的对外关系与文化变迁六、明清时期1.明朝-明朝的建立与洪武、永乐年间的政治-明朝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明朝的海外探险与文化繁荣2.清朝-清朝的建立与康乾盛世-清朝的政治与经济发展-清朝的对外关系与文化变迁七、中国现代史时期1.辛亥革命与民国时期-辛亥革命的背景与过程-中华民国的建立与政治变革-民国时期的政治纷争与社会变迁-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与革命战争-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与影响3.开放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开放的背景与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与成就-当代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影响以上是中国古代史的主要知识点复习提纲,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帮助你系统性地学习和理解中国古代史的发展与演变过程。
中国古代史复习上册:1、元谋人: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的,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距今约有170万年。
2、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干栏式房屋)和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半地穴式房屋),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3、商鞅变法目的:战国时期,各国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开始: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
内容:(1)废井田,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3)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地方。
历史作用:经过商鞅商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日后兼并六国统一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商鞅变法是当时一次最为彻底的变法。
4、文字(1)甲骨文:商朝的文字,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小篆、隶书:秦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间流行笔画更简单的隶书。
5、思想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著有《道德经》,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到汉武帝时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教育:孔子注意“因材施教”,要养成老实的学习态度。
6、都江堰(识记)战国时期,秦国李冰在岷江修筑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7、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1)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认为“民贵君轻”,要求统治者轻徭薄赋,实行“仁政”;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还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具有今天的环境保护思想和“可持续发展”思想)。
(2)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3)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他主张改革,反对儒家的仁政,提倡法治。
中国古代史复习题中国古代史复习题中国古代历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众多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思想。
复习中国古代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发展轨迹和文化传承。
下面是一些中国古代史的复习题,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回顾相关知识。
一、秦朝的统一1.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王朝,它的统一过程是怎样的?2. 秦始皇统一后,推行了哪些重要政策和制度?3. 秦朝的统一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二、汉朝的兴起1. 汉朝是秦朝灭亡后的下一个统一王朝,它是如何兴起的?2. 汉朝的刘邦和刘备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请简要介绍他们的事迹。
3. 汉朝的文化和科技发展有哪些重要成就?三、三国时期的分裂1. 三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是如何形成的?2. 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三个国家分别由谁建立?3. 三国时期的文化和艺术有哪些特点?四、隋唐的繁荣1. 隋唐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它的繁荣原因是什么?2. 唐朝的文化和艺术有哪些重要成就?3. 唐朝的外交和对外关系有哪些特点?五、宋朝的变革1. 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的变革是如何进行的?2. 宋朝的科技和经济发展有哪些重要成就?3. 宋朝的文化和思想有哪些特点?六、元朝的统治1.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它的统治者是谁?他们是如何统治中国的?2. 元朝的文化和艺术有哪些特点?3. 元朝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七、明朝的兴衰1.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的兴衰原因是什么?2. 明朝的文化和科技发展有哪些重要成就?3. 明朝的外交和对外关系有哪些特点?八、清朝的崛起1.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是如何崛起并统一中国的?2. 清朝的文化和艺术有哪些特点?3. 清朝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以上是一些中国古代史的复习题,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回顾和巩固相关知识。
古代历史是了解中国文化和传统的重要途径,希望读者能够通过复习,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中国古代历史专题复习2011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变革史1、中央管理机构:秦朝秦始皇三公制度(丞相、太尉、御使大夫)→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尚书、中书、门下省)→元朝的中书省→清朝的军机处2、地方管理机构:西周的分封制→战国商鞅变法中推行县制→秦朝秦始皇实行郡县制→西汉前期郡县制与分封制并存,后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元朝建立行中书省(行省)3、选拔官吏制度:科举制创立于隋朝的隋炀帝,其标志是正式设置进士科→完善于唐朝,关键人物有唐太宗、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唐玄宗(杂文专考诗赋,推动唐诗发展)→僵化于明清(明太祖实行八股取士)→废除于清朝末年(即1905年,存在1300多年)二、边疆领土与民族关系1、新疆地区(维吾尔族)西汉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末年)设置西域都护,标志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清朝时期民族英雄左宗棠收复新疆地区,1884年设置新疆省2、西藏地区(藏族)唐朝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奠定了汉藏联系的基础→元朝时期西藏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清朝时期采用册封达赖、班禅制度,设置驻藏大臣,进一步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标志着祖国大陆完全统一3、台湾地区(高山族)三国时期吴国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这是大陆与台湾第一次官方友好往来→元朝时将琉球(今台湾)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明末荷兰于1624年占领台湾,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将被荷兰占领38年之久的台湾收复→清朝在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割给日本,一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将台湾收复,日本占领台湾长达50年之久→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蒋介石逃到台湾,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
4、香港、澳门问题(方针:一国两制)香港: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签署《南京条约》,将香港割让给英国,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一、石器时代与三皇五帝时期(约公元前7000年-前2300年)1.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特点与区别2.三皇五帝的传说与影响二、夏、商、西周时期(前2300年-前771年)1.夏朝的建立与衰亡2.商朝的兴起与发展3.西周的成立、分封制度与封建社会形成4.商周之际的经济、政治、文化特点三、春秋战国时期(前771年-前221年)1.春秋时期的政治动乱与齐、楚崛起2.战国时期的七雄分立与百家争鸣3.各个时期的思想家及其主要思想4.长平之战与秦国统一中国四、秦、汉、三国时期(前221年-西晋)1.秦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2.西汉的兴起与汉武帝的时代3.三国时期的魏、蜀、吴及其主要人物与战争4.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与三国分立五、魏晋南北朝时期(西晋-隋朝)1.魏晋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2.南北朝时期的分裂与动乱3.隋朝的建立与统一六、唐、宋、元时期(唐朝-明朝)1.唐朝的繁荣与开放政策2.宋朝的政治制度和科举制度的实施3.元朝的建立与蒙古政权统治4.明朝的建立与海上贸易的发展七、清朝时期1.清朝的建立与满洲政权的兴起2.清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3.第一次鸦片战争与中西交流八、近代中国(辛亥革命-现代)1.辛亥革命与孙中山的建设与发展思想2.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侵略与民族抵抗3.中国共产党的兴起与抗日战争九、中国古代史的意义与价值1.古代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2.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与3.古代中国的国力与地位对比以上提纲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进行删减或者补充。
总的来说,这个复习提纲涵盖了中国古代史的各个时期,重点强调了各个朝代的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文化特点以及社会变革。
通过复习这个提纲,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过程,了解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特点与变迁,为我们对现代中国的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提供了历史背景。
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史专题形成:夏朝(前21世纪—前16世纪,禹—桀)奴隶 发展:商(殷)朝(前16世纪—前1046年,汤—纣,殷) 社会 强盛: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周武王—周幽王,镐京)瓦解:春秋(前770年—前476年,周平王东迁洛邑) 战国(前475年—前221年)形成 秦(前221年 —前206年,嬴政,咸阳) 和发 西汉(前202年—8年,刘邦,长安) 展时 新(8—23年)期 东汉(25年—220年,刘秀,洛阳)分裂与 东晋 宋 齐 梁 陈民族融 合时期 西晋东魏 北齐(一) 十六国 北魏 王朝 更替 西魏 北周 隋(二)、中古史发展阶段说明1、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社会)最早的原始人类:元谋人。
远古居民 群居生活代表:北京人。
半坡氏族(北方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氏族公社)文化代表 河姆渡氏族(南方长江流域)。
2、国家的产生 ① 早期国家的建立:夏朝、商朝 和社会变革 ② 强盛的国家:西周(奴隶社会) ③ 纷争、变革的时代:春秋、战国 ① 封建社会的形成:战国 3、封建社会 ② 统一国家的建立:秦、汉的形成、 ③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
发展与衰落①两次次大分裂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其中西晋短期统一)。
4、封建国家的 ②两个完成统一的朝代:秦、西晋。
统一与分裂③四个统一的朝代:秦、西汉、东汉、西晋。
东汉蜀 221-263刘备 魏 220-265曹丕 吴 229-280孙权()治蜀,促进了西南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三国时期(三)少数民族纷纷南迁,建立许多政权,出现了空前的民族民西晋至北融合趋势;族朝时期北魏()改革:顺应和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融速了胡汉融合的历史进程。
合(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确立与发展战国:()从理论上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
规定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称(“”),皇权至高无上;秦朝中央设置丞相、()、()等官职,地方设();焚书坑儒,加强()。
专题一先秦——中华文明的起源考点 1、经济的发展1. 农业(1) 耕作方式的变迁:①原始农业:刀耕火种。
②商周时期:石器锄耕。
③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
(2) 土地制度的演变:①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
②夏、商、西周时期: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③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
2. 手工业(1)春秋战国时期, 形成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2) 商周青铜铸造十分繁荣, 以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最著名。
(3)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 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4) 商朝时己能烧制出原始瓷器。
3. 商业(1) 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
(2) 春秋战国时期,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
4. 经济政策:战国时期, 商鞍在秦国实行变法, 首倡“重农抑商”"政策, 后来的历代封建王朝, 都继承并发展这一政策。
考点 2、政治制度1. 分封制(1)含义:为了巩固周朝的统治, 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 拱卫王室。
(2)义务及权利:被封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承担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的义务。
受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内, 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权利。
(3)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开发了边远地区, 扩大了统治区域, 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2. 宗法制(1) 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 巩固国家统治。
(2) 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3) 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3. 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夏、商、周政治制度强调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注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考点 3、精神文明1. 汉字(1) 6000多年前, 原始文字称为“图画文字”。
中国古代史通史复习整理版中国古代史,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悠久的历史时期和众多的历史事件。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和重要事件,本文将对古代史进行通史复习整理。
通过对各个时期的概述和重要事件的介绍,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清晰的古代史知识框架。
一、夏商周时期(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56年)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史的起始阶段,也是中国最早的朝代序列。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而周朝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制度王朝。
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有夏朝的建立、商朝的兴起与灭亡以及周朝的建立。
二、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史的分水岭,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权更迭频繁、诸侯争霸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有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之间的争霸与战争,以及战国时期七雄的兴起与秦国的崛起。
其中,孔子提出的儒家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时期。
秦朝由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制度王朝,同时秦始皇还进行了许多重大的改革,如统一文字、度量衡等。
而汉朝则是秦朝的继承者,其创立了丝绸之路、采用科举制度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史的混乱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权更迭频繁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有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之争、两晋时期的战乱和南北朝时期的南北分裂。
其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融合和变迁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隋唐时期(公元581年-公元907年)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史的黄金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统一和国力最强盛的时期之一。
隋朝由隋文帝统一南北朝建立,统一了全国的政权,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题纲一、中国古代史1. 先秦时期-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发展- 诸子百家的思想争鸣2. 秦汉时期- 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 汉朝的开疆拓土与民族融合- 儒家思想的官方化与影响3. 魏晋南北朝- 魏晋风度与士族政治- 南北朝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4. 隋唐时期- 隋朝的短暂统一与大运河的建设- 唐朝的盛世与开放政策- 唐朝的文化成就与对外交流5. 宋元明清- 宋朝的商业繁荣与科技发明- 元朝的民族政策与对外征服- 明清两代的中央集权与社会变革二、中国近现代史1. 晚清时期- 列强的侵略与不平等条约- 太平天国运动与民族抗争- 洋务运动与自强不息2. 民国时期- 辛亥革命与民主思想的传播- 国民政府的建立与抗日战争- 国内战争与新中国的诞生3. 新中国成立后- 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探索- 文化大革命与改革开放- 现代化建设与国际地位的提升三、世界古代史1. 古代文明的起源- 古埃及、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文明 - 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政治制度与文化影响2. 中世纪欧洲- 封建制度与教会的权威- 十字军东征与东西方的交流3.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人文主义的兴起与艺术的繁荣- 宗教改革与欧洲宗教格局的变化四、世界近现代史1.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社会结构的变化-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与扩张2. 殖民主义与民族解放运动- 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与反抗-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3. 两次世界大战与冷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与后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影响-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与意识形态对立五、历史学习方法与技巧1. 历史事件的时空定位- 学会在时间线上定位历史事件- 理解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的影响2. 历史人物与思想的分析- 分析历史人物的作用与影响- 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流派3. 历史材料的解读与运用- 学会从文献、图片、实物等材料中获取信息- 运用材料分析历史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结束语:通过本题纲的复习,希望同学们能够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为即将到来的高考做好充分的准备。
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一、夏商周时期1.夏朝的建立和结束2.商朝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特点3.周朝的建立和分封制度4.周朝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特点5.夏商周时期的思想和文化发展二、春秋战国时期1.春秋时代的政治格局和思想家2.战国时代的政治格局和思想家3.农业生产的变革和分封制的崩溃4.墨子、荀子和孟子的思想5.孔子及其学派的思想三、秦汉时期1.秦朝的建立和统一中国2.秦朝的政治制度和思想3.西汉的建立和汉武帝的4.东汉的兴起和王莽的新政5.秦汉时期的文化与学术发展四、魏晋南北朝时期1.南北朝分裂和政治动荡2.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和文化3.儒家学说的发展和佛教的传入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和艺术5.五胡乱华及北方民族政权的建立五、隋唐时期1.隋朝的统一和政治制度2.唐朝的疆域扩张和政治制度3.唐朝的社会制度和农业生产4.唐朝的科举制度和文化繁盛5.唐朝的外交和西域文化的传播六、五代十国时期1.五代十国的政治格局和社会动荡2.北方和南方政权的对峙3.五代十国时期的文化与科技4.王安石变法和北宋的政治5.北宋时期的文化繁荣和科技进步七、元明清时期1.元朝的建立和蒙古族统治2.元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动荡3.明朝的建立和世界海上贸易4.明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发展5.清朝的建立和满族统治6.清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变革八、近代史时期1.科学技术的传入和对中国的影响2.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中国的民族解放运动3.五四运动和中国的革命思潮4.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国共合作5.抗日战争和中国共产党的兴起总结:以上提纲包括了中国古代史的重要时期和事件,可以帮助复习者系统地回顾和总结古代中国的历史发展。
复习时,可以结合教材、课堂笔记和历史文献进行详细学习和理解,加深对中国古代史的认知和理解。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一、朝代沿袭北京人(群居)氏族人(定居):(母氏)半坡、河姆渡;(父氏)大汶口、炎、黄帝1、历史沿革顺序原始人类------------氏族聚落及部落------------夏-----------商-----------西周------------春秋战国(又称东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2、时代特征(1)中华文明的起源:列举远古文明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骨针、陶器、石器、刻画、符号、文字我国属于农业文明,何时进入农耕时代?--------氏族聚落:①半坡聚落(粟:黄河流域)与②河姆渡聚落(水稻:长江流域)(河姆渡更早:母系氏族公社,从事农业生产、过定居生活、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是农耕文化的代表)四大文明古国是哪些,有何相似点?-------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代中国相似点--------都在大河流域的环境中发展的,都是农业大国,都经历奴隶制时期。
文明的出现及发展根源是什么?----------生产力的发展。
可通过哪些素材了解古代文明,其中提供历史信息最真实可靠的是哪一种?-------文物、文献、传说;其中最真实可靠(第一手资料):文物。
(2)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七上8课第一个国家是什么?国家出现的根源是什么?---------夏朝;根源:生产力的发展这一时期变革有哪些表现-------①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夏)、②出现铁器牛耕(铁器:春秋时期;牛耕:春秋出现,战国时期开始用两牛牵引的犁)、③改革变法(公元前356年,战国时期,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④建立国家政权机构(公元前221年,秦兼并了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3)大一统的秦汉帝国:七上15课秦汉为维护大一统局面,开创并完善了哪一制度?该制度的起止时间?---------中央集权制。
专题一中国古代史专题内容概述:中国古代史(远古-1840年)代表着典型的农耕文明,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体现出浓厚的东方特色。
政治上,经历了从早期分封制、宗法制到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历程,一方面中央对地方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中央的权力逐渐集中到皇帝手中。
权力高度集中是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特点。
经济上,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受到抑制,商品经济依附于农耕经济,未能起到瓦解自然经济的作用。
文化上,儒家思想长期在思想界占统治地位,文学的主流形式经历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发展过程,书画艺术以写意为特点,古代科技则是典型的实用科技。
第1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纲要求】(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商朝(1)政治:内外服制度。
内服:商王直接统治的区域;外服:附属国管辖的地区(2)特点:神权和王权紧密结合,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加强王权。
西周三大政治制度:1.分封制:(1)含义: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拱卫王室。
(2)分封对象:①同姓亲族是主体;②功臣;③姻亲;④一些古国后裔。
(3)影响(作用):①分封制使周朝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扩大了疆域。
②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还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宗法制:(1)目的: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特点:①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规定了相对的大宗、小宗之别。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3)影响(作用):①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特权②有利于凝结宗族,防止纷争,强化王权,把家与国密切结合在一起。
3.礼乐制:维护分封宗法制的工具。
表面是一种礼仪制度,实质是等级制度二.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1)早期政权(王权)和神权结合,如商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