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赣美版三年级上册《色彩的变化》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讲课件A012
- 格式:pptx
- 大小:4.07 MB
- 文档页数:9
赣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3课色彩的变化》说课稿6一. 教材分析《第3课色彩的变化》是赣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以及色彩的冷暖知识。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运用色彩知识创作出富有变化和表现力的美术作品。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色彩案例和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色彩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色彩感知和绘画基础,他们对色彩有一定的认识,但还不够系统和深入。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绘画技巧和色彩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然而,对于色彩的冷暖、明度等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示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三要素及色彩的冷暖知识,能够运用色彩知识创作出富有变化和表现力的美术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法,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和色彩的冷暖知识。
2.教学难点:色彩冷暖的理解和运用,以及色彩变化的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实践、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互动。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实物演示、示范绘画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色彩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优秀的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谈论对色彩的感知,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讲解:讲解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和色彩的冷暖知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3.示范:教师现场示范绘画,展示色彩变化的运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
4.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绘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和引导学生。
5.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共同提高。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色彩的三要素和冷暖知识。
赣美美术三年级上册《第3课色彩的变化》【市一等奖】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3课色彩的变化》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包括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以及色彩的冷暖知识。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更多的颜色,并学会运用色彩知识来美化生活。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色彩的魅力,提高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色彩认知,他们能辨别基本的颜色,但对色彩的深浅、明暗等变化还不够敏感。
此外,学生们的动手能力较强,喜欢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学会运用色彩知识来美化生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术的情感,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运用方法。
2.难点:让学生学会通过色彩变化来表达情感和创意。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相关色彩知识的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带好绘画工具,如水彩笔、彩铅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组色彩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色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认识这些颜色吗?它们给你们什么感觉?”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包括色相、明度、纯度以及色彩的冷暖。
通过对比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色彩的变化。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所学色彩知识,尝试创作色彩变化的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让大家一起欣赏、评价,从而巩固所学色彩知识。
赣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3课色彩的变化》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第3课色彩的变化》是赣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认识色彩的三要素,即色相、明度和纯度,并了解色彩的变化规律。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运用色彩知识创作出富有想象力和个性的美术作品。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对色彩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他们对于色彩的系统知识和运用能力还不够成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色彩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了解色彩的三要素,掌握色彩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色彩知识创作美术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能体验到色彩带来的美,增强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审美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掌握色彩的三要素和变化规律。
2.难点:学生能运用色彩知识创作出富有想象力和个性的美术作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演示法、实践法、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画册、色彩样品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色彩丰富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思考色彩的变化。
2.讲解:讲解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和色彩的变化规律,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
3.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色彩实验,观察和记录色彩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4.示范:教师示范运用色彩知识创作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掌握色彩运用技巧。
5.创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主创作美术作品,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6.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7.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色彩知识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赣美版三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第3课《色彩的变化》一. 教材分析《色彩的变化》这一课是赣美版三年级上册的美术课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以及色彩的变化规律。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色彩案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探索色彩的奥秘,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色彩认知,他们能分辨出基本的颜色,但对色彩的深浅、明暗、冷暖等概念还不够清晰。
此外,学生们的绘画基础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到这一点,因材施教。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色彩的三要素,掌握色彩的冷暖、深浅、明暗等变化规律,并能运用到绘画实践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激发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色彩的基本知识,色彩的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色彩变化规律在绘画实践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色彩案例,直观地展示色彩变化的过程,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色彩丰富的画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和探讨色彩的奥秘。
2.讲解新课:介绍色彩的基本知识,讲解色彩的冷暖、深浅、明暗等变化规律,并通过多媒体展示色彩变化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
3.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在实践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发挥创新精神,运用所学色彩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4.展示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评价。
在此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欣赏他人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5.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色彩变化规律在绘画实践中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色彩的基本知识和变化规律。
赣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3课色彩的变化》教案2一. 教材分析《第3课色彩的变化》是赣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三原色、色彩的混合以及色彩的变化等基本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色彩的三原色,了解色彩的混合原理,能够运用色彩的变化来创作出富有特色的美术作品。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对色彩有一定的认识,但还不够系统和深入。
他们善于观察,喜欢动手实践,对于色彩的变化充满好奇。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实践来掌握色彩的变化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色彩的三原色,了解色彩的混合原理,能够运用色彩的变化来创作美术作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分析、总结等方法,掌握色彩的变化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色彩的三原色,了解色彩的混合原理,掌握色彩的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色彩的变化来创作出富有特色的美术作品。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2.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色彩的变化过程。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4.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色彩变化的实物演示材料,如红色、黄色、蓝色等颜料,以及调色板、画纸等。
2.学生准备:带好画笔、画纸等绘画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色彩变化的实物演示,引导学生关注色彩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色彩的三原色(红、黄、蓝)以及色彩的混合原理,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色彩的变化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运用色彩的变化来创作美术作品。
赣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3课色彩的变化》教案3一. 教材分析《第3课色彩的变化》是赣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以及色彩的冷暖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色彩知识创作出富有变化和美感的作品。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对色彩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色彩知识体系尚未完善。
他们在绘画过程中,往往注重色彩的直观感受,而对色彩的冷暖、明度、纯度等概念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色彩的三要素,掌握色彩的冷暖知识,能够运用色彩知识创作出富有变化和美感的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和创作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提高审美素养,激发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色彩的三要素和冷暖知识。
2.难点:如何运用色彩知识创作出富有变化和美感的作品。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2.示范法:展示优秀作品,分析作品的色彩变化。
3.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创作色彩变化的作品。
4.引导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提高色彩感知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色彩理论知识资料、优秀作品示例、绘画工具和材料。
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优秀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色彩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包括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和冷暖知识。
通过实物展示和幻灯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色彩的变化。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色彩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尝试运用色彩知识进行创作,注意色彩的冷暖、明度、纯度等方面的变化。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大家一起分析作品的色彩变化,引导学生总结色彩运用的心得。
小学美术赣美版三年级上册第3课《色彩的变化》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材分析本课我认为它有两个关键词,一是“探究”,二是“表现”。
所为“探究”,就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观察和发现认识三原色,这一发现的过程教材要求通过游戏的方式实现让学生将红、黄、蓝三种原色试着配出其他的颜色——橙色、绿色、紫色。
在认识了色彩概念与变化原理之后,让学生们尝试用色彩来进行创作,而这一过程就是“表现”。
学好本科是为后一节学习《色彩的应用》课打好基础,一节这样的色彩基础知识课,比较枯燥,所以如何在这样的课中让学生快乐的学习就必须让学生动起来,因此我对教材进行了探索,采用了让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的方法,通过自己的发现明白其中的原理,这样更有利学生理解并运用色彩知识。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去认识三原色,了解三原色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在游戏变魔术的过程中通过观察、试验、合作练习初步掌握色彩三原色配成三间色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及对色彩各级敏锐的感受力和运用色彩大胆表现的能力,感受颜色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激发学生大胆创新的意识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3重点难点1、重点:认识三原色,了解三原色的重要作用。
2、难点:有规律的利用三原色去调配三间色或者更多的颜色。
3、兴趣点:游戏一直贯穿教学,学生很感兴趣。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激趣导入第一环节:激趣导入1、出示图片。
(彩虹图片)师:在缤纷的色彩世界中,我们经常看到的颜色有哪些?请同学样带着这个问题观看下面的图片。
展示图片,生观察。
师:看完图片后,我们知道日常生活中色彩确实很多,请同学们回答,刚看到的颜色有哪些?学生自由回答。
师:画画离不开色彩,那么这些色彩有什么联系没有呢?让老师用一个魔术来告诉你们色彩中的秘密吧!2、魔术教师出示一杯黄色的水,用一张纸片盖住,让学生先看水的颜色。
(教师在纸片的下面放上一定量的蓝色颜料)然后再把纸片盖住杯子上下摇晃,使蓝色的颜料与杯子中的黄色水进行调和,再让学生观察杯子中水的颜色变化情况【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求知欲3、学生试做变色游戏A、出示一组装有颜色的水杯,(红色)请一位同学出来玩游戏,将另一杯水(蓝或黄色)任意倒进这些杯里,慢慢倒,边倒边看前一杯水有什么变化?B、同学倒了后,老师示范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