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同步学习·地理
第3课时 滔滔黄河
1.结合相关图文资料,掌握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主要支流、流经 的省区和上、中、下游的划分。(重点) 2.阅读“黄河水系图”和“黄河下游‘地上河’示意图”,分析黄河下游“地上 河”的成因及治理措施。(难点) 3.知道黄河各河段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难点)
3.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甲、乙分别为( C )
A.湖口、河口 B.湖口、桃花峪
C.河口、桃花峪 D.河口、郑州
4.黄河流域面积最小、长度最长的河段分别是( B )
A.上游、下游 B.下游、上游
C.中游、下游 D.中游、上游
5.图中M处不属于黄河流域,是因为M位于( A )
A.内流区
B.外流区
C.黄河游
答案:①③②。 (3)黄河水患的主要成因及其危害。 答案:黄河之害,在于下游河道决口泛滥。究其原因,是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大量泥沙入河,并在下游河道沉积。
初中同步学习·地理 3.母亲河的“血堵”——凌汛
(4)图中①②③④河段中哪些易发生凌汛,应采取什么措施治理? 答案:②④河段易发生凌汛,可采用破冰的方法来防治,还可控制上游水量来防治。
初中同步学习·地理
(1)分别说出黄河年平均流量和年平均含沙量的演变特点。分析为什么会有这 样的变化? 答案:黄河从上游、中游到下游年平均流量先减少,再增加,后减少;含沙量先逐渐 上升,再急剧上升,后逐渐下降。原因:上游少有支流汇入,加上生产、生活用水,河 流水量减少;中游有众多支流汇入,使河流水量增加;下游为“地上河”无支流汇入, 加上工农业、生活用水大增,河流水量减少。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使 河流含沙量急剧上升,下游因部分泥沙沉积,使河流含沙量逐渐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