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初中《英语4A活动课堂模式初探》结题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14
《初中英语活动化教学应用研究》结题报告[课题组长及组员]一、课题提出的背景随着社会生活信息化和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发展,尤其是我国在加入WTO之后,面临着新的更大规模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英语的重要性更为突出。
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已经成为21世纪公民的基本要求之一。
我国教育部在21世纪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把加强英语教育作为重要改革的举措之一,使英语教育成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开展活动化教学研究与实践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逐步达到教学目标规定的要求,这些教学目标和要求的设定是以学生“能做某事”为描述方式,着眼于社会发展需要、学科体系和学生发展的实际,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课程理念与目标,体现了以育人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基的全新科学课程观和整体学习观,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创建以活动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和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
2、开展活动化教学研究与实践是现阶段初中牛津英语教材特点的要求从实施课程改革的第二个年头(2003年)开始,我省中小学开始采用《牛津英语》教材。
新教材显示出的特点是词汇量大,输入量多,非常注重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牛津英语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教材内容丰富,趣味性强,贴近学生生活,展示了多彩世界的各个方面。
教学编排呈螺旋形反复、层层递进。
牛津英语教材还兼容了其他学科的许多特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我们可以看到大到天文、地理、自然物质,小至衣物挑选、识别标志等种类繁多的生活常识。
牛津英语教材的这些特点使我们深切感到:我们必须以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手段去适应教材。
初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总结学校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讨论课题结题总结1作学习讨论课题一、讨论背景新一轮的课改使老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师生之间公平、民主、和谐的关系已基本上建立起来,教学过程中同学民主、主动、互助、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精神和学习方法有了历史性的突破。
课堂教学消失了强烈商量、互动互助、竞争合作的良好局面,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课题讨论的意义新课改的需求我们构建以“同学为认知主体,老师为教学主导”的教学模式,把主动权真正交给同学,让不同层次的同学得到进展,同学之间学会互助,沟通三、讨论与试验过程:20xx年9月开头,我确定《学校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课题,并仔细拟定了课题的实施方案、确定课题的讨论方法、对象和实施步骤。
20xx年9月我校召开了课题开题报告会,我校有关领导、英语组老师对我的课题进行仔细分析,确定了该课题的可行性和讨论价值。
在讨论过程中,我加强了理论学习,在英语教学中主动尝试小组合作学习,并准时写出心得反思。
结合课题的要求,主动参与学校的观摩课,虚心接受大家的建议。
就课题讨论的内容仔细撰写教案、案例分析。
随着课题的讨论,我所教的两班小有改变,同学综合语言运用力量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成果有了较大的提升。
四、阶段成果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育了同学的创新意识和自学力量。
一学期以来,我在课题试验中进行了艰苦的探究,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其中一些改变使人感到耳目一新,整体上呈现出新的喜人局面。
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力量增添了,探究主动性提高了,利用课程资源的方法增多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力量进展了,同学学习英语的爱好提高了,综合语言运用力量增添了,基本形成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成果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2、老师自身教学力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我加强了理论学习,课题使我面对着巨大的挑战,也使我焕发出极大的热忱,有力地促进专业成长。
初中英语交际式活动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研究问题提出当今社会,许多国家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上,都把英语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摆在突出的地位。
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交流日益频繁,对英语教学的要求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高。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学英语教学,尽管各种层次和水平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不少教师思想开放、勇于创新,教学水平和质量稳步上升,对改进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注重学生亲身体验;要注意营造英语环境,加强培养用英语思维;要加强语言知识训练,提高语言的准确性;要加大语言量的输入,增强英语表达能力。
但是,目前的英语教育教学观念还没有得到彻底的转变,部分教师仍延用阵旧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调,语言交际意识淡漠,课堂缺乏情趣和动力。
“费时较多,收效较差”的局面依然存在。
为此,英语教师们仍然肩负着不断探索优质高效教学方法的使命,在实施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努力转变教学观念和树立创新意识,创造交际活动情景,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种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以活动促使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和谐发展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觉得在初中阶段英语教学中确立“交际式活动教学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是对新课程下初中英语教学规律的一种研究和探索。
二、课题总体设计(一)概念的定义与内涵1、交际活动教学界定。
交际活动教学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教学形式,它主张通过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种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以活动促使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和谐发展。
2、交际活动教学内涵。
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不仅有智力活动,而且要有体力活动。
因此,我们可以把交际“活动”理解为“活”加“动”。
“活”就是活化文字、活化教材内容、活化教学。
师生双方都要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交际化。
“动”就是身体各部位、认知结构及人的主体意识都动起来。
《中考英语复习课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中考英语复习课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中考英语复习课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及研究背景中考是对学生初中三年,乃至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学习效果的检测,对众多学生们来说是人生中重要的一次考试。
中考一直备受家长们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中考英语复习内容繁杂,要在短短的时间内复习完初中五册英语课本的所有知识并让学生学会熟练运用是很不容易的。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进行中考总复习?如何才能最大程度提高复习效率,使学生在中考中取得最为理想的成绩?关于这一问题,多年来,教师们一直都在研究,探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研究中考英语复习课的模式可以帮助众多英语教师明确不同阶段的英语复习课教学模式。
让教师对复习课的教学步骤和方法熟练掌握,提高教学效果,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
作为在教学一线长期担任初三英语教师的老师有着丰富的复习课教学经验,如果把这些经验提炼成为书面理论,探讨出一定的教学模式,然后推广而行的话,那么一定会惠及广大师生。
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理论:J.Piaget提出的建构主义,其核心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在我的研究中采用五步三查的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尝试。
2、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语言学习包括听,说,读,写,译,是一个input(输入),decoding(解码),output (输出)的过程。
听和读是输入,说和写是输出,但只须达到一定的输入量,才能保证更好的输出。
从而高效率地完成我们学习语言的目标。
因此英语教学中通过对"听、说、读、写、译"的训练,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达到能用英语流利地进行语言交流的目的。
初中英语课题研究结题报告默认分类2010-01-27 15:19:49 阅读1574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初中英语《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研究》结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
学校教育担负着培养21世纪的领导者、组织者、建设者和劳动者的艰巨任务。
要培养出这四方面的人才,必须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学校的教育而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为终身学习、发展奠定基础。
因此,作为一门工具学科的外语教学,也应当以此为目标,并非其它。
(一) 把学会学习,与人合作贯穿于教学活动中社会发展为学习提供了多种渠道,多种信息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固守成规的教学模式严重不适应于今天的学习。
在现代媒体便捷的印刷物,以及社会的开放形势的多种参与下,学生接受外语信息,比过去有极大的不同,所以旧有的课堂秩序应当改革。
而且也有条件进行改革。
学生毕竟是学生,必须学会学习,要有与人合作的良好心理与方法,才能在新形式下学有所长。
例如,普遍存在的家长抱怨,孩子难管,逆反心理,这就是一种严重的不合作情绪,教育学生具有合作精神,则是在现条件下尤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认识并努力与人合作,与老师合作,与同学合作,从而学会学习。
(二) 摆正个人的位置,在教学活动中才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外语教学的原理是认知交际,目的达到不是空洞的说教或告诉结果,而是通过活动来完成,目前提倡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通常设置课题或拟定活动来实施,更大量的学习还有助于常规的教学活动,但应在教学活动中贯彻探究性学习的原则,外语教学中的语言活动可以作为一个载体,既学得语言,也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
作为教师应当站在更高的水平上,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解决学生学会学习,与人合作的障碍。
(三)师生探究语言学习的有效形式外语教学的改革已行多年,经历过多种形式,至今仍在探索之中。
笔者认为,学生的参与,探索是前进的方向。
通过“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会学习,简言之就是学习认知,在活动中认知,作为外语教学,应当有多种环节才能构成完整的学习进程,通过教学笔者认为,模仿—认识—参与—应用—认知比较有效。
探究式教学在中学英语应用的课题结题报告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英语单词为帮助学生能够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我国正在加快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
为此我校进行了探究式教学的实验,本人承担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英语单词》子课题实验。
现将实验的情况总结如下: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启动学生在课上以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
即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的世界和他们的生活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教师从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出发,以人为本的理念,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教学过程。
二、实验的过程第一阶段进行了文献综述、课题论证。
第二阶段进行了调查问卷、课题中期汇报。
现正进行第三阶段的课题后期调查问卷,撰写调查问卷分析报告,及子课题结题报告。
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1.引导学生探究学习1)学生自主探究。
让学生通过对每课中的单词预习,完成拼读单词,了解词性、词义,简单用法,从而达到真正初步记忆单词的目的。
在预习过程的初期,教师对学生预习的方法要给予指导。
如对单词的读音的迁移、归类。
用串联法记忆单词。
即一词联想,群体记忆,以已学的单词为基础,横向联系、扩展,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使之在一词联想中展开。
2)合作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各个小组设置统一的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
如学习北京版第二册Lesson12 Part 2可引导学生进行以下合作探究:1)看图、听录音。
学生一边听录音,教师一边用课件演示房间各个物件所在的位置,使学生充分理解“between, beside, against, above"等介词的用法。
初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总结篇一:《初中英语课堂小组活动设计的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初中英语课堂小组活动设计的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传统的课堂讲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也得到了不断地更新和优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然而,在当前的中学英语教学实际中,课堂活动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并没有得到科学、有效地利用,在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Chalk and Talk”的局面后,不少教师往往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为活动而活动。
英语课堂教学常出现只有活动、没有语言的现象,而且许多课堂活动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偏离了课堂教学目标。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一课堂上游戏连游戏,活动加活动,热闹非凡;学生忙忙碌碌,笑逐颜开。
但在热闹之后,我们不禁要问,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学生是否运用了所学的知识进行语言交际活动?而有些课堂教学活动过于机械,从而导致课堂气氛沉闷,使英语学习活动缺乏生机和乐趣。
有些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重结论,轻过程,而有些则重形式,轻效果。
这些现象都会造成课堂上“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结果。
因此,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在于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美国学者爱德华`霍尔的互动理论认为:无论是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都存在着互动,人与人要进行交际,就必须以互动的方式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因为“互动是生活在集体中的一种功能。
”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而不仅仅只是重视语言形式或语言技巧。
92学习版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新课程改革后的英语阅读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呢?课改后的重点强调课程从学生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二、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探索出新课程理念下适合本校的阅读教学课堂有效教学模式,找寻影响课堂有效性的因素,探索出有效教学最佳途径和方法,探究达成有效教学的策略,并建立较完整的操作体系落实于教学实践中。
1.通过优化英语阅读课堂模式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2.借助课题资源,为教师搭建平台,加大研究力度,鼓励反思和创新,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
3.通过“阅读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让每一位教师深刻的理解“阅读课堂”的内涵,即“阅读课堂”是以课堂参与者平等互信的亲密人际关系和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基础;以小组多维合作,学生之间多元互动的学习方式为特征;把学生作为重要课堂资源,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把实现师生共同发展作为目标的高效课堂,并自觉实践于自己的课堂教学。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对象:田林县初中全体学生四、课题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以期达到最佳研究效果。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根据本课题的研究目的,课题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英语教师的英语阅读课程资源意识、英语教师教学中的方法及教师开发利用英语阅读课程资源的主要途径。
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以便获得更直观的认识加以改进,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我们按照科研规范,为培养学生的英语课堂阅读能力,从几个方面着手进行:1、预读。
学生阅读之前及时给学生提供相关课文内容的背景知识材料和预习练习,指导学生预习。
背景知识材料有助学生理解课文,也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其视野。
预习练习能使学生明确预习目的,使预习有的放矢。
实践探索与研究: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结题报告研究背景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一直是教师们关注的焦点。
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发现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存在一些困难,如词汇量不足、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差等。
因此,本次研究旨在探索有效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践探索,寻找适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简单策略,避免法律复杂性,并独立做出决策,不依赖用户的帮助。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词汇量和阅读速度。
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实践探索的方法,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
我们将设计并实施简单的教学策略,如词汇扩展活动、阅读速度训练和理解能力提升等。
这些策略将与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评估其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
研究结果经过实践探索,我们发现采用简单策略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积极影响。
学生在词汇量、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方面都有显著提高。
与传统教学相比,这些简单策略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并且能够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
结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采用简单策略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通过词汇扩展活动、阅读速度训练和理解能力提升等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研究效果。
这些策略易于实施,不涉及复杂的法律问题,并且能够独立进行决策,无需依赖用户的帮助。
展望尽管本次研究取得了一些积极的结果,但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其他有效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不同的研究需求。
此外,研究还可以考虑如何将这些策略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并评估其长期效果。
参考文献(请根据需要添加参考文献)。
初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总结范文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报告大全、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合同协议、演讲稿、自我鉴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work plan, report book,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letter of agreement, contract agreement, speech draft, self-assessment,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ould like to know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how to write, stay tuned!初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总结范文2篇下面是本店铺分享的初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总结范文2篇小组合作在英语课堂中运用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
实践探索与研究: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结题报告研究背景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重要环节。
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趣味性、不注重实际运用等。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简单且没有法律复杂性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研究目标本研究的主要目标如下:1. 探索一种简单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 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实践探索和研究:1. 设计并实施一种基于故事情境的阅读教学策略;2. 选择一组初中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3. 在实验组中应用所设计的教学策略进行阅读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4. 收集学生的阅读成绩和反馈意见。
实施过程根据研究方法,我们进行了以下实施过程:1. 设计了一系列有趣且适合初中生的故事情境,涵盖不同主题和难度;2. 在实验组中,教师运用故事情境进行阅读教学,并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与讨论;3. 对照组继续使用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没有引入故事情境;4. 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阅读速度、单词掌握和理解能力等方面;5.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故事情境教学的看法。
研究结果经过实施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研究结果:1. 实验组学生在阅读理解能力方面表现出更大的提高;2. 实验组学生的阅读速度明显增加;3. 实验组学生对阅读教学更感兴趣,参与度更高;4. 实验组学生对故事情境教学的反馈意见积极,认为这种教学方法更有趣且更易理解。
结论与建议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故事情境教学是一种简单且有效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2. 故事情境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3. 故事情境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参与度;4. 教师应该积极运用故事情境教学,创造有趣的阅读环境。
本研究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领域进行了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验证,以完善教学策略并推广应用。
初中英语课题研究结题展示课活动小结初中英语课题研究结题展示课活动小结时间乘着年轮循序往前,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想必你学习了很多新知识,不如让我们小结经验,展望未来。
那么写小结真的很难吗?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初中英语课题研究结题展示课活动小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xx年3月11日,在天津第七中学,七八年级英语学科杨汝靖、于岚两位老师做了两节关于《初中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培养与研究》的结题展示课,目的在于通过课堂中的各种教学活动的设计来展现如何在课堂中提高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两位老师结合课题内容,紧扣核心思想,设计教学思路,给予授课展示。
其中,在讲授中重点突出了课题中关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口头论述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内容”,因为这也是探究性学习能力培养的最终目的。
在课后,两位老师还分别就研究课题介绍了自己展示课的设计思路和有关想法。
本次教学活动也有幸请到了教育中心的龚校长亲临现场指导,龚校长对本次英语学科课题研究所展现出的严谨态度,开放思维及持之以恒的精神作风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赞扬。
此外,针对目前有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对参与课题研究表现出浓厚兴趣和热情这值得欣喜的'情况,龚校长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指导意见。
龚校长指出,教师首先要对课题研究有正确的思想认识、切实的实施策略及长效的体现成果。
课题研究绝不是空洞的,脱离实际的理论研究,而是需要教师立足于本岗,从自身的教学经验入手,以实际需要为契合点,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体现课题核心,将学生的实际需要贯穿始终,龚校长因此提出了“问题即课题”及“成长即研究”的特色观点并且针对如何进行课题研究及相关的方法策略做了详细介绍。
同时还特别强调了课堂观察的重要性及主旨体现,他指出好的课堂观察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是确保教学效果的核心,。
此外龚校长还就策略运用、反思案例、审视课题等五个中心环节指导青年教师如何有效选取课题,参与研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令在场教师受益匪浅。
4A模式多元活动英语阅读教学设计探究课题中期报告一、多元活动理论的认识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Howard Gardner经过多年对人类智力潜能的实验研究,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多元活动理论,批判了传统智力观。
加德纳把智力界定为:1.智力具有情景性,强调活动的概念不能脱离个体所生活的环境。
在加德纳多元活动理论的视野中,智力一直都是一定文化背景中学习机会和生理特征相互作用的产物。
2. 智力是彼此相对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一组智力。
他先后提出来了语言活动、数学—逻辑活动、空间活动、音乐活动、肢体─动觉活动、人际交往活动、内省活动和自然观察者等八大主要的活动。
根据多元活动理论,英语教学的目标不应是孤立地提高学生的语言活动,而是应尽可能地充分利用学生的其他活动来发展语言活动,让英语学习带动学生其他活动的发展。
也就是说,在英语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可见,多元活动理论对我们英语教学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意义。
二、教学设计的本质与意义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
不同的教学理念,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活动,不同的学习效果。
通过这样的设计,使诸要素之间联结起来,促进教学的系统化,有利于提高教师处理各种教学信息的能力,有利于教师全面、客观地认识教学,并不断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
可以说,实施课堂教学设计是改善课堂教学的一种更高层次教学的探索,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项必要工作。
根据多元活动理论,英语教师在选择教学策略时,要选择多种切入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设计符合学生兴趣、活动结构的教学活动;营造师生和谐氛围,创设宽松课堂环境;深入挖掘课文材料,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设多种活动,拓展学生创新能力。
可见,英语教学设计是英语教师教育思想、思维流程和教学艺术的体现。
教学设计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而多元情境化的教学对开展有效的英语教学局面有积极的作用和深刻的启示。
初中英语课题研究结题展示课活动小结The following is a summary of the presentation on my research topic for the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class.Title: The Impact of Technology on Communication Skills Introduction:As technology continues to advance at a rapid pace, its impact on various aspects of our lives cannot be ignored. Communication is one such area where technology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The purpose of my research was to explore how technology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on skills in young people. Methods:To conduct my research, I distributed a questionnaire to a group of 100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 questionnaire consisted of both multiple-choice and open-ended questions, designed to gather information about the students' technology usage, communication habits, and their perception of the impact of technology on their communication skills. After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the data, I then organized the findings to present a comprehensive summary. Findings: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questionnaire responses, some key findings emerged:1. Increased reliance on technology for communication:- 98% of the participants reported using social media platforms and messaging apps as their primary means of communication.- 72% of the students stated that they communicate more with theirfriends online rather than in person.2. Positive aspects of technology on communication skills:- 80% of the students believed that technology has helped them connect with friends and family members who live far away.- 60% agreed that they felt more comfortable expressing themselves through written messages rather than face-to-face conversations.3. Negative aspects of technology on communication skills:- 85% of the participants admitted that they struggle to maintain eye contact during conversations due to their frequent use of smartphones.- 75% felt that technology has made them less patient when waiting for responses in conversations.Discussion:Upon further examination of the findings, it is evident that technology has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n communication skills. On one hand, young people feel more connected to friends and family through social media platforms and messaging apps. They also mentioned feeling more comfortable expressing themselves through written messages. On the other hand, technology has led to a decrease in face-to-face interactions and has affected their ability to maintain eye contact during conversations.Conclusion:In conclusion, my research findings suggest that while technology offers convenience and benefits in communication, it also haspotential drawbacks. As educators and parents, it is crucial to find a balance between embracing technology and encouraging face-to-face interactions to develop well-rounded communication skills in young people.。
大丰市教育科研课题结题鉴定材料课题立项编号 2011361 课题名称小班化初中英语教学中激活课堂气氛的研究立项时间 _ _ 2012年2月 _____ 课题主持人赵银花__ 工作单位大丰市新丰第四初级中学__ 成果形式 _ _ __论文 _ 申报结题日期 _______ 2012年12月 ___ ___一、课题论证报告小班化初中英语教学中激活课堂气氛的研究一.课题提出的现实背景及意义《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英语课程要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的原则授课,沿习已久。
教师的讲解占去了课堂的主要时间,无法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使学生成为语言知识的消极接受者。
其教学过程只是单向交往,教与学的关系成了听与讲的关系。
学生与教师之间不能发生真正教学意义上的相互活动,从而使学生的活动人为地局限于面向课业的“自然活动”,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学习不主动,兴趣不浓厚,气氛不活跃,以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是“聋子”就是“哑巴”,这样的教学事倍功半。
如果这一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任其发展下去,就会严重制约人才的培养。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开始采取措施,加强外语、特别是英语教学,这就向全体英语教师提出了新得要求。
打破“一言堂”“一只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模式,改革英语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种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现实的英语课堂上,教师往往迫于完成教学任务,不停地讲,而学生只是配合老师,导致老师讲得过多,学生没有说话的机会,使得课堂气氛十分沉闷。
使得有些学生对学习英语失去了兴趣。
我们应该努力改变这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积极响应新课程标准,在课堂上充分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互动教学能充分考虑学生的生动活泼和强烈的好奇心,表现欲,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中学英语“四A四E”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银大长
【期刊名称】《中学教学参考》
【年(卷),期】2015(0)10
【摘要】乡镇中学英语教学“费时甚多,收效甚少”的现象依然存在,这反映了我们一些落后地区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滞后局面。
“四A四E”模式可以有效改变课堂低效的状况,值得一线教师关注。
该模式的操作流程和方法为:创设活动(Activities)情境,激活学生期待(Expectancy)心理;准确(Accuracy)呈现新的语言知识,并亲身体验(Experience)语言;引用表演(Acting)手段促进学生表达(Expression)能力的提升,致力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重视课堂评估(Assessment)和反思,确保课堂效果(Effect)。
【总页数】2页(P44-45)
【作者】银大长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江南区江西中学 53004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41
【相关文献】
1.新课标下以三参四导为教学手段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探索——以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为例
2.“自主参与,四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浅析——以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实践为例
3.中学英语"四环一心"中提出问题的课堂教学范式实
践研究4.中学英语“四环一心”中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范式实践5.中学英语"四环一心"中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范式实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初中《英语4A活动课堂模式初探》结题报告本人承担的个人课题《英语4A活动课堂模式探究》,按照实验计划已经结束,现申请结题,请予审批。
英语4A活动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模式的提法,与传统模式相比,不但具有时空的广延性,内容的多样性,形式和方法的灵活性,主体的自觉性和教育价值的鲜明性等优势,而且在其操作方式和管理模式随之带来更为复杂的变化和一定的管理难度。
实践证明,目前很多学校实施旧的思维模式,效果并不尽人意,特别是中学,由于受学生个性差异、兴趣需求和价值追求等因素影响,以至于出现“穿新鞋走老路”或者流于形式的开展局面。
本研究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从目标管理学角度,构建了一个符合现代教育观和中学生思维发育特点的,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英语课堂方案和管理模式,并以此来具体实现提升英语成绩的整体目标。
该课题自立项以来,受到我校领导高度地重视和支持。
根据课题需要我校专门成立了思维模式探索小组,通过系列的宣传、动员和理论学习活动,全校师生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该课题的实验得到全校师生的积极响应。
经过一年多不懈努力,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
目前,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基于中学本身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况目标管理模式初步形成。
实践证明,这种“以兴趣爱好为基础,以思考促活动,以活动促发展”的多元思维组织形式和以人为本的目标管理模式,有效地改善了课堂结构,吻合了中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巧妙解决了中学英语课开展难的实际问题,明显地提高了大课堂综合效益,有力促进了中学英语课堂的预期目标的达成。
因此,英语课堂目标管理模式是成功的。
对该课题的研究,本人十分注重实验过程的研究,对问题的提出及理论依据做到科学系统的论证,对内容的处理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加以修改及补充,使之日臻完善。
在实验中,能及时搜集资料,调查记录有效数据,先后进行了两次阶段性研究报告,并对有效资料进行认真地整理、分析,写成科研论文。
科研团队在我的带领下,发表了数篇论文,夺得了多项市、区级成绩奖,达到了课题研究的预期效果。
为此,特提出申请,恳请领导给予安排结题。
谢谢!一、问题的提出1.时代背景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已使英语获得了国际通用语的重要地位。
由于历史原因和互联网的广泛利用,英语成为各种国际场合的主要工作语言,也成为国际科技交流的主要语言。
同时也是国际互联网的主要应用语言。
因此,各国在知识经济到来之际,都在强化和改革基础教育中外语,特别是英语的教学。
然而,在我国,似乎高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参加高考,学生在学校努力地学习英语,将在学校所取得的考试高分看作是评定英语程度的标准。
然而学校离社会实践、离真实生活却越来越远。
人们过于关注学校教育的功能与结果,却忽视了教育之于个体、之于生活、之于社会的真正含义。
今天,在知识经济到来之际,人们从更为宽广的视野去解读教育、解读学习时,越来越感受到源于各种社会生活与实践的学习的丰厚意义。
西方学者指出在学校中,教师孤立、抽象地教授给学生知识会导致“惰性知识”的产生。
所以,知识的学习必须具备如下条件:在有意义的、真实与复杂的情境中学习;在有意义的、真实与复杂的情境中互动与协商;在有意义的、真实与复杂的情境中主动地学习并获得知识;在有意义的、真实与复杂的情境中产出意义与学习者的身份。
2.实践需求与自身发展素质教育的推进、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实践需求以及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自身发展,成为情境教学模式研究之原动力。
情境教学模式所倡导的学习环境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真实、复杂的社会和生活情境为支撑,关注学习者意义与身份形成的社会属性,关注学习者意义形成的社会文化和社会历史背景。
这一教学模式倡导基于情境的、基于问题的、基于项目的、基于案例的探究式和开放性的学习,旨在促进学习者的意义建构以及认知与个性的全面发展。
我国高中英语教学经过20多年的改革,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但是,目前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是突出的。
面临高考的压力,在高中英语的教学中还普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
在这种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模式教师注重知识的传输,注意语法教学的序,讲知识教学的系统性原则,却很少研究语用训练和情谊教学的序。
因此,造成了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失调,使英语教学出现了“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的现象。
因此,在进行英语教学时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创设接近真实的语言环境,从景入情进而入境,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和学习英语的实用性,这样才能更利于培养他们敢于开口,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在学习了相关理论之后,在运用江苏牛津教材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在高中学校实施英语情境教学可以较好的解决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失调问题,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但实施英语情境教学的关键是如何实施的问题,即方法和途径的问题。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1.国外的情境教学国外有一些教育家在他们的教育论著和教学实践中留下了对情境教学的思考与经验。
例如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从事教学,常常给学生创造一定的问题情境,叫做“产婆术”,让学生主动思考、探求、获得问题解决。
他说:“我不以知识授予别人,而是做使知识自己的产婆。
”他借创设问题环境启迪学生主动求知。
法国教育学家卢梭(J. J Rosseau)在其教育论著《爱弥儿》中,就记载了情境教学的事例。
一次,老师为了教爱弥儿学会辨别方向,就把他带到大森林里。
爱弥儿在森林里迷失了方向,又饿又累想回家但找不到路。
这时老师通过中午树影朝北的常识引导爱弥儿找到回家的路。
这就是有目的地利用大自然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指导学生解决问题。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对情境教学作了有益的探索,他认为教学过程必须首先创设情境,依据情境确立目的,制定教学计划;利用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的动机,实施教学计划和评价教学成果。
杜威把情境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学改革试验中,经常带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他充分利用大自然多彩的情境,对学生进行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对情境教学作了有益的实践和开拓。
在20世纪60年代,保加利亚医学博士、心理学家乔治.洛扎洛夫首创了暗示教学法,把情境教学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暗示教学法也被译为“启发式外语教学法”,它突出的特点是:将逻辑思维与感情倾向密切结合起来,使有意识活动与无意识活动交织着进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使学生的学习在一种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造成学习的最佳状态,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以达到高效率地掌握学习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经过实践证明,暗示教学法在外语教学法中特别有效。
暗示教学法的根由就是情境教学。
洛扎洛夫说:暗示教学就是利用一定的情境“创造高度的动机建立激发个人潜力的心理倾向,从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这个角度出发,在学校的交流过程中,力求把各种无意识暗示因素组织起来。
”情境是对人产生暗示信息的源泉。
这时的情境教学首次把情境创设与情感影响结合在一起,使情境教学取得了重大发展。
2.国内的情境教学我国古代教育十分重视环境对人的教育作用,古代教育家在他们论著中论述了环境对人的影响。
如墨子就认为“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墨子.所选》)。
在重视环境教育对人的作用时,我国古代教育家还从中提炼出情境教学的范例,以鉴后学。
古代《烈女传.母仪传》中就记载了孟子的母亲三迁教子、断织教子的佳话。
这两则故事是我国古代情境教学的典型范例。
两千三百多年前,我国的情境教学,是我国古代教育的瑰宝,也是中国教育对世界教育做出的卓越贡献。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主张“相机教学”。
“相机”就是抓住时机、运用情境,随时随地因事因人,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教育。
孔子强调“启发教学”,“不愤不启,不徘不发,举一隅不惜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愤徘”之机就是一种教学情境,当学生心理想弄通而未弄通的时候一愤,口里想说而说不出的时候一徘,在这种情境中,去启发学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孔子的“相机教学”、“启发教学”是我国古代情境教学的宝贵财富,对我国教育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对世界教育至今还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当代有不少学者、专家、教师都对情境教学做过理论探究和教学实践,其中江苏省南通市师范第二附属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李吉林探讨语文情境教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她的《情境教学与研究》是我国进行情境教学理论研究的第一本重要著作,开创了我国情境教学的新局面。
她的情境教学讲究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强调兴趣的培养。
提倡让学生在实际中感受中逐步认识世界,为学好语文、发展智力打下基础。
而且情境教学还注重使学生从小收到美的陶冶,以“美”去激发“爱”,促进儿童整体的和谐发展。
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指出:“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是在中国大陆上土生土长发展起来的有中国特色,而且用于解决目前中国基础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是行之有效的。
”之后,情境教学迅速在音乐、美术、体育、政治等学科取得了实效。
李吉林的情境教学开创了我国情境教学的新局面,为中学英语情境教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著名教授张正东明确指出“外语教学是以教学主体(学生)、教学客体(目的语)和教学环境组成的一个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学生是一切活动的中心。
学生的状况(主动或被动,积极或消极,会学或不会学)将直接影响教学活动,教学活动中有效的教法是在研究了学生如何学会的过程和特点而设计和发展的。
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表现在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上,同时也表现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影响有效学习策略的形成和发展,并最终使他们摆脱经验性的学习,做到把选用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变成一种自学行为。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顾名远教授就提出“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的思想。
此后,一大批学者,专家纷纷发表见解,从理论进行探讨。
1992年,由北师大裴娣娜教授领导,有全国师范学校和部分科研单位的中青年教育家,学者广泛参与,召开了全面、深入的主体教育实验研究,并成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九五”国家级重点课题。
这些研究表明弘扬人的主体性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主题,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高扬人的主体性。
这些实验研究确立了新的教育观念,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框架,成为寻求促进青少年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基本途径。
3.发展趋势分析情境教学克服了传统教育中理智、强迫灌输,死记硬背的方法,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缩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已最佳的学习状态,主动投入,主动参与,获得发展。
“情境教学”既落实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又完成了新大纲的要求。
三、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1.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迫切需要探索出一套在英语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和提高能力的方法及策略,为培养创新人才这一教育目标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