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换位思考
- 格式:pdf
- 大小:327.67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人性化管理纵观现行学校的管理,我们发现学校比较注重管理的制度化,强调制定完善、严格的规章制度,强调对教师定量评价。
管理者总希望通过制度来让被管理者机械服从,违者按照制度规定进行扣分,学年度结束凭借积分,实行末位淘汰或转岗。
教师“谈分色变”。
尽管如此管理,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也并未能如管理者所希望的那样,有所提高。
相反,教师之间、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反而逐渐变得生硬起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也因此越来越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因而只注重制度化管理,其负面影响是远远大于正面影响的。
制度化管理是企业的管理方法。
企业对职工上班时间、生产的产品可以整齐划一,可以用制度来约束来管理。
但学校不同于企业,它的管理对象是人中整体素质较高、思维较为活跃、批判性很强的人,生产出的产品也是人,而且这个产品极具弹性,难于精确评价和估量,难以整齐划一管理。
这些特殊性决定了学校管理也要采取特殊的管理方法。
管理者的决策必须要基于具有“人性”和现实“人情”的人性化管理理念。
为此,我们教师非常渴望、期盼管理者能用制度化与纯粹人性化相结合的办法管理教师,管理学校,即实行人性化管理。
一、人性化管理是以制度为前提和保障的现代管理模式。
所谓人性化管理,就是在整个学校管理过程中,充分尊重教师的人格、价值和合理的要求,提供教师展示个性的机会,促使教师较好地实现自我价值,最终达到促进个人和学校都能和谐发展的目的。
人性化管理是以制度约束和保障为前提的,介于制度管理和人性化管理之间,制度是第一位,强调在管理中既要体现“制度性”又要体现“人情味”,让教师乐意接受管理,不产生抵触心理。
二、人性化管理不是宽松化管理。
人性化管理不是宽松化管理。
管理中有些管理者反对人性化管理,以为人性化管理就是宽松化管理,会使学校工作处于“一盘散沙”状态。
其实,人性化管理强调的是在管理面前要体现教育为主,引导为辅,处罚为辅的原则。
说白了,就是在制度管理范围内,讲点人情味,给违反管理制度的教师更多改过的机会,而不是一棍子将其打死。
无为而治——学校管理应有的理念与行动《汉书·丙吉传》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汉代一位名叫丙吉的宰相,有一次外出巡视,遇到路人打架伤亡,有人拦轿喊冤。
丙吉问明缘由后却绕道而行。
后看见一头牛在路边不断地喘气,他却立即停下米,刨根究底,仔细询问。
随从觉得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人命关天的事情不理会,却对喘气的耕牛如此关心。
丙吉说:“打架斗殴,由地方官吏负责,我不能越权处理。
天尚未热,而牛喘气异常,就有可能发生了牛瘟或是其他有关民生疾苦的问题,这些事情地方官吏一般又往往不太注意,因此我要查问清楚。
”这则故事今天看仍有很多耐人寻味的地方。
如果我们把“杀人事件”看成例行事件,丙吉“不管”,只是因为“杀人事件”的处理实际上已制度化、流程化,并由专门的机构负责处理,作为领导完全可以让下属去解决。
相反,“牛喘气”作为一种偶发性事件,丙吉“管”,是因为“牛喘气”这事缺乏制度化、流程化的解决方式,没有专门负责的组织机构,就容易被忽视而造成严重的后果。
丙吉这种放手例行性事件、专注流程外和偶然事件的辩证管理思想,其实就是老子“有为”和“无为”的哲学智慧,这对学校的现代化管理有着很深的启示。
一、“无为而治”的内涵与”无为而治”管理理念的特征1. “无为而治”的内涵“无为而治”是老子哲学的核心命题。
老子指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穴《道德经》第三十七章?雪意思是说:“道”永远是顺其自然而无所作为的,却又没有什么事情不是它所作为的。
如果能按照“道”的原则为政治民,万事万物就会自我化育、自生自灭而得以充分发展。
自生自长而产生贪欲时,我就要用“道”来镇住它,用“道”的真朴来镇服它,就不会产生贪欲之心了。
万事万物没有贪欲之心了,天下便自然而然达到稳定、安宁。
“道”是事物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
它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和无形无像的。
学校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换位思考作者:张金良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校长》2008年第01期目前,我们大多数学校教育管理仍以“管理者为中心”,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只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
这种过于刚性的教育管理,特别容易引起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心理和行为的对抗,导致学校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紧张,甚至抵触与对立,影响学校的长远发展。
为实现学校管理的创新和突破,创造良好育人环境,促进学校和谐发展,我们在学校教育管理的实践中,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学会换位思考问题。
反思之一:“换位思考”是管理沟通的润滑剂所谓“换位思考”体现在管理实践方面,要求学校领导要“以教师为本”,教师要以“以学生为本”,决不能“高高在上”。
要在尊重师生的前提下,随时从师生角度着想“为什么会这样”,多思考“假如我是师生会怎样”,以达到少苛求,多宽容;少埋怨,多理解;少指责,多尊重,有个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
换位思考要以诚信为基础,以诚相见,坦诚面对,将心比心是良好沟通的第一步,是师生间无话不说的“心桥”。
“没有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就不可能实行有效的领导。
”沟通中的换位思考,可以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增强信心,建立信任关系。
反思之二:“换位思考”是人性化管理的凝聚剂在人性化管理的实施中,学校领导要转变角色,变“管理”为“服务”,在服务中更注重根据教师和学生特点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关注教师和学生的深层次发展需要,搭建广阔的施展才能的平台。
管理者要主动与教师沟通,听取教师的建议与要求;学校的重大决策更多地由广大教师共同参与,发表意见;学校更注重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对有特长的教师给予政策的支持,对有困难的教师给予最大限度的照顾。
换位思考实质上是人性化管理的表现,更强调满足人的心理需求,通过潜移默化而非规章制度,来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观念。
学校领导要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设身处地为教职工着想,加强与教职工的情感沟通,建立正常、健康、融洽的管理关系。
学校管理当中进行有效沟通的策略在学校管理当中进行有效沟通的策略学校管理过程是一种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的运动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一个关键的东西,那就是沟通,包括与上级的沟通,与社会各部门的沟通,与教师的沟通…………,实践证明,沟通好了,我们的管理就事半功倍,反之,会事倍功半,甚至限于僵局,无法开展工作。
下面谈谈自己在管理中如何进行有效沟通的一些看法。
一、尊重与信任是有效的沟通基础北师大姚计海博士认为:作为校长,要“尊重教学水平不高的教师,尊重受到孤立和拒绝的教师,尊重有过错的教师,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教师、尊重不尊重自己的教师”。
教师都是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们都期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期望获得他人的关爱,期望得到他人的认可。
教师都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每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班级、自己执教的学科比其它班级、其它学科教得更好。
他们更多地渴望得到领导、同行、学生、家长的认可和尊重。
人们常说:“校长的生命在教师之中。
”所以,在管理中我们应该尊重教师,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工作、尊重教师的合理需要。
古语云:“士为知己者死。
”作为知识分子这个特殊的群体,教师往往把得到他人的信任视为人格的尊重。
因此,学校领导应给予教师充分的信任,不要事必躬亲,该放手的时候要放手,放手让教师大胆地干,只在教师需要我们出面帮助时,我们才“过问”,这时,被委以任务的老师会感受到来自学校领导的信任,感到自身价值的实现,积极性得以充分地调动。
在工作中,有不同意见的老师是很正常的,关键是怎样让他感受到学校对他的尊重与信任。
有这样一位老师,在一些个人的利益问题上意见多多,总认为学校特别是校长对他不好,在背后说学校和校长的不是,甚至在教师当中煽风点火,制造不团结,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
论述管理沟通本质换位思考的内涵,并阐明其应用技巧管理沟通是组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到信息的传递、理解和反馈,从而促进团队协作和完成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换位思考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技巧,它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和回应员工的需求和期望,从而建立更加有效的沟通关系。
换位思考是指从对方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和感受问题,以便更好地理解对方的立场和观点。
在管理沟通中,换位思考具有以下的内涵:1. 理解对方的需求和期望通过换位思考,管理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员工的需求和期望,从而为员工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例如,当员工提出一个需求时,管理者可以从员工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以便更好地理解员工的需求和期望,并提供更加恰当的解决方案。
2. 建立更加有效的沟通关系通过换位思考,管理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员工的立场和观点,从而建立更加有效的沟通关系。
例如,当员工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时,管理者可以从员工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以便更好地理解员工的立场和观点,并与员工进行更加有效的沟通。
3. 提高领导能力和管理技能通过换位思考,管理者可以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和管理技能,从而更好地管理和领导团队。
例如,在处理员工问题时,管理者可以从员工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以便更好地理解员工的需求和期望,并提供更加恰当的解决方案,这将有助于建立更加积极和有效的团队文化。
在实践中,换位思考可以通过以下的技巧来实现:1. 学会倾听倾听是换位思考的基础,通过倾听,管理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员工的需求和期望,并从员工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2. 学会提问提问是换位思考的重要技巧,通过提问,管理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员工的立场和观点,并与员工进行更加有效的沟通。
3. 学会关注关注是换位思考的关键,通过关注员工的需求和期望,管理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员工的立场和观点,并从员工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4. 学会反馈反馈是换位思考的重要技巧,通过反馈,管理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员工的感受和反应,并与员工进行更加有效的沟通。
管理者要学会换位思考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论语》是中式风格的一个典型,轻松,自然,活泼,有一种原生状态的凛凛生气,有点象《清明上河图》的散点透视,也有点象《红楼梦》的“伟大的混沌”。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如果读者想侧重了解其思想的结构性,《论语》就显得零碎,甚至有些散乱,要想找到我们习惯的所谓“中心思想”,就颇不容易。
当然,我也不是多么喜欢凡事先问中心思想的这种小学语文老师的习惯,只是考虑到人际交流的有效性,不得不为之而已。
例如,烦中心思想的人,应该罚他写一写学术文章,“概述”部分是中心思想,“介绍”部分是中心思想,“结论”部分还是中心思想。
每一自然段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最少一处必须是这一段的中心思想……好在《论语》中还有以下这样的段落: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论语-里仁第四》)。
曾参呀,我的理论有一个中心思想。
曾参说,明白。
孔子出去了,同学赶紧问曾参:这个中心思想是什么呀?曾参说:先生的理论,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忠恕而已。
忠恕二字,按朱子的解释,尽己之心以待人谓之忠,推己之心以待人谓之恕。
《周礼》解析这两个字:中心曰忠,如心曰恕。
心在中央说的是正视自我,时时用抽象的原则来对照检查自我的言行,也就是康德所说的“心中的道德律”。
如心指的是把别人当作和自己一样的有喜怒哀乐的人看待,约束性的道德规范是其内涵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其实也是一种移情思考、换位思考的能力,也就是英文中的empathy,“理解另外一个人的感觉和经验,尤其是当你曾经处于类似情况的时候”。
如果说儒家的忠道要待到朱子等人阐发理、气、敬、诚、慎独等概念的涵义之后才算圆通的话,孔子对恕道的强调应该是非常到位了。
《卫灵公十五》中还有另外一个总结性的一节——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是直接定义了恕道的含义。
管理中的“换位思考”轮驳公司赵衍柏摘要本文介绍了“换位思考”的概念和核心内容,以及这一管理手段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并且如何运用好其中的技巧,使得管理工作更加有效。
关键词换位思考企业管理管理理念当今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人才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人才的创造力成为企业核心的发展力,这已经成为无可争议的真理,如何管理好企业中的人才,如何让人才少跳槽少流失呢?进行“换位思考”就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有效的管理手段。
所谓“换位思考”,是指在管理过程中主客体双方在发生矛盾时,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对内,管理者应当站在员工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对外,企业应当站在用户的角度,想用户之所想,急用户之所急,以诚信为基础,以沟通为桥梁。
管理理论中的“换位思考”的核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考虑对方的需求,满足对方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了解对方的不足,帮助对方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管理中原则的应用是一门很难掌握的艺术,它要求智慧、经验、判断和注意尺度。
由经验和机智合成的掌握尺度的能力是管理者的主要才能之一。
可见,对职工要有深入的了解是进行换位思考的基础,对管理原则的把握是换位思考的结果。
现代的各种管理理论中,其共同的出发点是重视人的因素,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对人的影响。
企业领导的责任在于提高员工的士气,增加员工的满意度,要使员工有机会参与管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
在管理中,换位思考得当,就可以使其发挥积极最用;换位思考不当,就会起到消极作用,特别使进入21世纪后,管理更应该注重文化特色。
文化的差异,导致传统的管理理论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未来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使得企业外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企业内部员工素质也不断提高,对管理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换位思考亦显得愈加重要。
“换位思考”在管理中的作用:①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企业提出正确的发展战略。
企业只有在兼顾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对内为公司着想,为员工着想,才能制定出正确的发展战略。
最好的管理是示范最好的教育是感染兰坪县营盘中学郝全林云南农业大学附中由云南农业大学、山东省昌乐二中、昆明永益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于2011年8月合作创办股份制民办学校,也称山东省昌乐二中云南分校。
在云南省教育厅的支持下,学校充分依托云南农业大学的办学资源优势,全套引进山东昌乐二中的素质教育品牌模式,秉承“求是创新、至善唯真”的校训,坚持“素质+个性,规范+创新”的办学特色,以把“每一个孩子一生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为培养目标,致力于培养素质全面、人格健全、身心健康的现代人才。
2012年12月26-29日,在怒江州教育局的安排下,营盘中学一行16人,到云南农业大学附中,就“271”高效课堂模式进行学习。
两天的时间中,我们随堂听了课,听了初中包级主任赵铁龙的关于“271”教学模式下的小组建设的专题讲座,周生波主任的《班主任管理》,参观了学生宿舍食堂和校园文化建设,和部分师生进行了交流。
两天的时间虽然短暂,但留给我们无数的思考:最好的管理是示范最好的教育是感染曾经在李镇西老师的博客里看到这样一句话:“最好的管理是示范,最好的教育是感染。
”我深以为然。
我们学习魏书生,但中国的教育界没有出现第二个魏书生,我们学习洋思教学模式,但我们的课堂还是传统不变。
赵铁龙主任的一句话阐释了这个道理:文化底蕴是成功的保障。
在农大附中,要求教师做到的,领导必须首先做到,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必须首先做到。
我们看到农大附中的教师们和学生整齐地在球场一起出操、一起读书的感人场景,听到老师给学生做饭过生日的亲情故事。
反思我们自己,身上有太多的言行不一,比如:学生在集队的时候被要求安静,而有的老师却在队伍后面聊天说笑;我不止一次地看到有的老师当着学生的面往路边的花草上吐痰丢烟头;早操我们要求学生锻炼身体,但我们却在梦乡,有的老师还美其名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课间操要求学生跑步,还必须整整齐齐,口号响亮,而班主任却“摇控指挥”;我们要创建“书香校园”,要求学生手不释卷,而我们许多老师却几年如一日不读一本书……我们会给学生留下什么印象呢?学生会信服我们的教育吗?由此,我知道,“271”教学模式的成功不在于简单的导学案和把时间分配为百分之二十和七十的问题,更不是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合作学习那么简单,成功的背后是深厚的文化积淀!教育是通过提升自己来提升别人的事业。
关于“强化教学管理”与“构建高效课堂”的换位思考推行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从教育教育理念、教学方式上都有了较大转变,但单纯地依靠学校的管理制度,还是很难实现教学管理与高效课堂的有机结合,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目标。
但教学管理人员借助换位思考和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会使管理人员从强化教学管理方面全面思考、主动解决构建高效课堂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把这一过程归纳为“两换位一提高”。
一、管理人员与决策者的换位思考教育行政决策人员根据新课改需要,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决定实施构建高效课堂活动。
这一决策无疑来源新课改对教育教学提出的更高要求。
那么,做为管理人员与决策者的换位就是要把自身放在决策层,就如何开展这一活动进行深入思考。
那么如何开展这一活动呢?一是要找准突破口,着力推行成功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实施过程中,帮助教师分析问题、理清思路,突破难点;指导教师总结经验、提炼方法,提高课堂效率;鼓励教师大胆实践、创新教法,形成独特教学风格。
二是要把好检查关口,切实把活动落到实处。
要切切实实抓好构建活动的落实,确保教师备课“深”,上课“实”,作业“精”,辅导“巧”,负担“轻”,效率“高”,逐步达到实施高效课堂的教学要求。
三是要建立与外地专家、专业研究人员和兄弟学校知名教师的联系,组织开展高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围绕教学目标的定位、课堂的组织与管理、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课程资源的利用与整合、课堂问题设计与提问、教学反馈与检测等具体问题,通过专题研讨、案例分析、课例研究等形式,切实转变教师课堂教学方式,扎实推进构建高效课堂活动。
四是要以活动为载体,着力打造高效课堂。
深入教师之中,研讨听评课、构画知识结构图、同课异构、教学设计评比等活动开展情况,充分激发广大教师参与构建高效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五是要积极收集整理学校开展构建活动的资料,努力推广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师能够根据不同课型的要求,灵活运用教学模式,进一步巩固构建高效课堂活动成果。
构建和谐学校需要换位思考黄益群(浙江省粮食干部学校,浙江杭州310012)摘要:构建和谐校园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家长、公众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
本文以换位思考作为构建和谐校园的切入,最,力求在领导、教师、学生相互之间如何营造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换位思考体系方面作了积极探索。
关键词:学校管理换位思考目前。
我们大多数学校教育管理仍以管理者为中心.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只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
这种过于刚性的教育管理。
特别容易引起两者在心理和行为上的对抗,导致学校人际关系紧张,影响学校的长远发展。
为实现学校管理的创新和突破,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促进学校和谐发展,在学校教育管理的实践中。
应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学会换位思考问题。
如有位教师进了教室,在白板上点了一个黑点。
他问班上的学生说:这是什么?大家都异口同声说:一个黑点。
教师故作惊讶地说:只有一个黑点吗?这么大的白板大家都没有看见?试问你看到的是什么?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些缺点。
但是你看到的是哪些呢?是否只有看到别人身上的黑点,却忽略了他拥有了一大片的自板(优点)?其实每个人必定有很多的优点。
换一个角度去看吧!也许你会有更多新的发现。
一、换位思考的内涵换位思考到底是什么呢?换位思考是人际沟通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则。
其实就是将心比心,“理解”别人的想法、感受,从对方的立场来看事情。
换位思考,既是一种做人的原则.也是做人的一个方法。
换位思考在人际沟通上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了解对方的立场、感受及想法。
我们无法正确地思考与回应。
要管理好一所学校.就要充分调动学校行政人员和教职T的T作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社会各界的办学热情。
形成浓厚的文化教育氛围,树立良好校风,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得以高效有序地开展。
在工作的学校里。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份职责,而这每一份职责都是神圣的。
都是重要的。
所以,对一个学校来说.从本质上讲,每一个人都是重要的,没有重要与次要之分.不能人为地搞成谁重要谁不重要。
学校管理模式的点滴思考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源于西方,主要管理模式是为企业和政府服务的,对于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管理模式并不完全适用。
学校管理模式在组织管理上应当采取洋为中用、中西结合的办法,依据管理理论,经过实践和探索,才能使学校在教育教学中走出一条符合国情、具有特色、满足各方面需要的管理之路。
认识学校管理模式,应当从管理对象进行思考。
学校管理对象不仅仅只是人、财、物的管理,还包括对有组织性团队的管理和非组织性小团体的管理,同时在管理模式上采用活性管理模式和学习型管理模式,这些都对学校整体管理能力的提高极具帮助。
一、组织性团队的管理(一)适用管理模型校园管理团队主要以党、政、工、团及班级管理中的团委会为主体,还有一些有组织有制度的校园小团队,如学科办公室、学生会、课外活动小组、车管会等社团组织。
这些团队的主要管理模型是以个人为领导,有一定组织管理模式,权利集中并对某一方面工作负责。
■有的学校的组织管理上有一定的区别,如经济独立的单位可能会对某些组织进行简化或增强。
(二)现行组织管理模式对于这些组织的管理,一般采取主要领导人分工负责和学校团队分工负责的办法。
如校长即是学校行政管理的领导人,也是党组织的领导人。
学校的团领导人也是党小组的领导或党组织的某项负责人。
这种模式的好处显而易见,但也有机构臃肿,分工不明,抓则紧,不抓则松,责任不清等问题的存在。
个别学校也表现为个人作用加大,有能力的人会对整个组织机构产生强力作用,使得某组织作用进一步加强,功能上使组织管理责任混乱,同时也会严重影响某些组织的作用。
这种管理模式也可能产生内耗过大,相互扯皮的现象。
(三)理想管理模式校园管理不需要过多的外界干涉,或应当将外界干涉进行最小化处理。
内部组织管理应当明确各组织的功能性作用,以功能促进团队正常成长,形成协调管理,加强团队间协作,强调校园管理的目的性。
同时强化管理监督,强调组织纪律性,提高团队的效率。
其模式如下:■同时组织管理上也要有相对应的监督检查机构进行管理。
优秀校长管理经验介绍优秀校长的管理经验从事学校管理工作已十八个春秋,通过反思、实践、总结,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做好一个学校管理者,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学校应该有先进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用先进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管理学校,是现代校长的责任。
校长要善于把党的方针政策融化为自己的办学思想,把千头万绪的工作有机地纳入自己的坚定不移的办学思路中。
1、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也就是以师生为本。
一是要有正确的教师观,注重教师教育,努力培育一个积极进取、团结协作、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
二是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学生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创新。
2、树立“依靠全体教职工的集体智慧民展学校”的办学理念,确立“为社会提供一流的教育服务,让孩子享受到更优质教育”的办学目标。
3、贯彻“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的原则,努力实践管理育人,活动育人,服务育人。
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与育人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制定计划、行事历时,要针对师生的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安排专题活动。
[例如针对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厌学等情况,安排“我要学习”普通话演讲赛;针对学生无理想、无责任心的情况,举行“兴我家乡,爱我学校”演讲赛;针对学生不服从管理、逆反心理严重的现状,组织学生开展“学生要不要严格管理”大讨论;针对学校教育质量连续几年滞后,师生情绪低落,信心不足,消极悲观的情况,在校园醒目处悬挂标语“只要努力就会进步,唯人有进步才能成功”,并召开专题讲座,激励师生积极进取等。
这些都起到育人作用,收效明显]。
4、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善于创新。
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发扬创新精神。
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工作要有新举措,学校要有新局面。
二、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人格魅力,是当好校长的立足之本。
校长是学校的“最高行政长官”也是学校各种矛盾纠纷的最大承受者。
在工作中校长要时刻操心学校的各项事务,又不可避免地会陷入各种矛盾纠纷的旋涡中,其实,合理地处理矛盾纠纷最能体现校长的综合素质和魅力,树立校长的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