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三专题复习教学案:抒情类文章写作指导
- 格式:doc
- 大小:63.00 KB
- 文档页数:4
写作选择恰当的抒情方式专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抒情方式的概念,并能够识别不同的抒情方式。
2. 培养学生运用恰当的抒情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他们在写作中能够灵活运用抒情方式。
二、教学内容1. 抒情方式的定义和分类2. 不同抒情方式的写作特点3. 如何选择恰当的抒情方式4. 抒情方式的实际运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抒情方式的定义、分类和写作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作品中不同抒情方式的运用。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写作,尝试运用不同的抒情方式。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抒情方式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抒情方式的定义、分类和写作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作品中不同抒情方式的运用。
4. 练习: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尝试运用不同的抒情方式。
5. 反馈与评价: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提供改进建议。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抒情方式的定义和分类。
2. 学生能够识别不同抒情方式的写作特点。
3. 学生能够在写作中灵活运用不同的抒情方式。
4. 学生的写作作品具有情感表达的深度和准确性。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抒情方式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分享彼此的经验和见解。
2. 写作练习:布置一道写作题目,要求学生运用不同的抒情方式进行写作,以此培养他们的运用能力。
3. 作品展示: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作品,并分享他们的创作思路和感受。
七、案例分析1. 分析优秀作品:选取一些优秀的文章或故事,让学生分析其中运用了哪些抒情方式,以及这些抒情方式如何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2. 学生互评:让学生互相评价彼此的写作作品,指出其中运用的抒情方式,并提出改进建议。
八、实践活动1. 情感体验:组织一次户外活动或情境模拟,让学生亲身感受不同的情感,并尝试用文字表达出来。
2. 写作分享:让学生将自己的写作作品分享给班级同学,让大家一起讨论、分析和欣赏。
写作学习抒情教案写作抒情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抒情的概念和重要性。
2、学生能够掌握抒情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学生能够通过抒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二、教学内容1、抒情的定义和重要性。
2、抒情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如何通过抒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抒情作品,激发他们对抒情写作的兴趣和热情。
2、讲解抒情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理解抒情是一种表达感情的重要方式,是写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讲解抒情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抒情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如何描写情感、如何运用修辞手法等。
4、实践练习:让学生通过写作实践,掌握抒情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可以采取课堂作业、课外写作等方式。
5、评价与反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反馈,指出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四、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学生对抒情写作的兴趣和热情是否提高?学生对抒情写作的技巧和方法是否掌握?学生的作品是否有所进步?2、不足之处:学生对抒情写作的理解是否存在误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讲解是否清晰明了?是否需要更多的实例分析?3、改进措施:是否需要更多的课堂互动?是否需要更多的写作实践?是否需要更多的评价与反馈?五、作业布置1、课堂作业:根据课堂讲解的内容,写一篇抒情短文。
2、课外作业:阅读一篇抒情作品,并写一篇读后感。
写作抒情教案写作抒情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抒情的概念和重要性。
2、学生能够掌握抒情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学生能够通过抒情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二、教学内容1、抒情的概念和重要性。
2、抒情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如何通过抒情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抒情作品,让学生感受到抒情的力量和美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理论讲解:通过讲解抒情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理解抒情写作的意义和目的。
写作学习抒情教案课题:学习抒情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抒情,培养学生对生活、情感等方面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对抒情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3.培养学生对语言表达的敏感度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学习抒情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学习不同形式的抒情作品,如抒情诗、抒情散文等。
3.学习抒情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1.学生对抒情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学生对抒情的写作技巧的掌握。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抒情作品的选读材料。
2.多媒体设备及相关教学素材。
3.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教师介绍抒情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引发学生对抒情的兴趣,并与学生一起讨论抒情作品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Step 2:展示抒情作品教师以多媒体形式展示一些经典的抒情作品,如《静夜思》、《七月上》等。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并欣赏这些作品,帮助学生了解抒情作品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Step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一起讨论自己对抒情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同时要求学生从作品中选取几句写出自己的感受,互相交流分享。
Step 4:学习抒情的写作技巧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学习抒情作品的写作技巧。
如运用修辞手法、选择合适的词语来表达情感等。
同时,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写抒情作品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创作。
Step 5:学生实践创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抒情作品的创作。
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在课堂上完成作品。
Step 6:展示作品和点评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互相进行点评和交流。
教师也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评价,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Step 7: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再次强调抒情的重要性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鼓励学生将抒情这种表达情感的能力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写作中。
Step 8:作业布置作业可以是让学生选择一首抒情诗或抒情散文,进行朗读和解析。
或者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感受,写一篇自己的抒情作品。
抒情作文教案教案标题:抒情作文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抒情作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使其能够用抒情的方式表达内心感受。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或黑板/白板。
2. 学生练习本和铅笔。
3. 抒情作文范文和相关文学作品。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利用幻灯片或黑板/白板展示一些著名的抒情作品,如《黄河颂》、《临江仙》等,并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这些作品的感受。
2. 引导学生思考抒情作文的定义和特点,例如情感真挚、语言优美、表达个人感受等。
讲解(15分钟):1. 通过幻灯片或黑板/白板,详细介绍抒情作文的基本要素,包括主题选择、情感表达、修辞手法等。
2. 分析和解读一篇范文,重点讲解范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手法和方式对于增强抒情作文的效果的重要性。
实践(20分钟):1. 给学生分发抒情作文的写作任务,并提供一些写作题目供选择。
2. 学生根据所选题目,以抒情的方式写一篇作文,并在作文中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初步的写作,老师在此过程中提供指导和帮助。
分享与反馈(10分钟):1.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作文,并互相评价和提出建议。
2. 老师选取几篇优秀的作文进行展示,并与学生一起分析和讨论其优点和改进之处。
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抒情作文的要素和技巧。
2. 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写作中多运用抒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感受和思考,以便积累素材和提高写作的灵感。
2. 布置抒情作文的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并在下节课上进行互相分享和评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抒情作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培养了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实践环节,学生得到了写作的实践机会,并在分享与反馈环节中互相学习和提高。
《学习抒情》教学目标:1.让学生明确什么是抒情?抒情的作用是什么?抒情的方式有哪些?2.学会借景抒情的写法,作文能做到“情景交融”。
3.掌握借景抒情作文的一些具体方法。
教学重点:学会借景抒情的写法,作文能做到“情景交融”。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借景抒情作文的一些具体方法。
课前准备:带学生到抚溪河畔欣赏盛开的格桑花,归来后习作。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作文中,同学们常常不能做到说真话,诉真情,文章显得矫揉造作,或者不论写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一律是一般性概括叙述,干巴巴的鉴定式的介绍,不会抒情,不会议论,文章中人物形象概念化,难以引人注目。
因此,学会在作文时多一点抒情性的语言,是十分必要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写一篇有抒情味的作文”。
二、新授:1.什么是抒情?抒情,即抒发感情,是作者或文章中人物抒发主观情感的表达手段,以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强化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2.抒情的作用:恰当的抒发自己的感情,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并深化主题。
如《黄河颂》结尾句:‚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这里鲜明、直接地抒发了作者对黄河的景仰、对黄河哺育下的祖国英雄儿女的赞颂之情。
3.常见的抒情有两种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1)直接抒情作者不借助别的事物,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情感。
一般用在人物情感的高潮或者事件激动人心的时刻,强烈的感情喷涌而出,动人心魄。
如《最后一课》中,热爱、难过、悔恨、怜惜等复杂的情感在小弗郎士心里反复交织、酝酿,最后换为:“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感人至深,且毫不突兀。
(2)间接抒情就是通过记叙、描写和议论来抒情,情感渗透在字里行间,分为下面几种情况:寓情于“叙”。
如《邓稼先》中‚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就在叙事中表达了对列强强占中国领土的愤怒情绪。
书微言,传情意——抒情类微写作指导教学目标1、明确“微写作”考察目的2、学习并掌握抒情类微写作“写什么”和“怎么写”等问题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重点:1、解决“写什么”问题 2、什么是抒情,抒情方式有哪些导入:台湾作家龙应台说,每个时代都有思考和不思考的人。
人本是散落的珍珠,随地乱滚,写作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线,将珠子穿起来成为项链。
一个敢于思考的人越多,天分、才气、道德、勇气就越多.一、明确文体特点微写作最突出的特点是带着材料的任务式写作。
在150——200字的区间里,它不仅考查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编织故事、描述事物、阐释观点、抒发情感以及辩证思维能力,更要考察学生如何经营句子逻辑关系以及遣词造句等多方面的能力,考的是学生的急才。
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可以带着一点小情绪,比如幽默感或调侃什么的,可以是比较诙谐的,写作的个性化也可以容纳在里面。
思考:这段话告诉我们应具备哪些写作能力(学习掌握哪些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还有说明等能力。
示例:2014 年高考语文北京卷一、微写作(10 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超过150 字。
3.写一段抒情文字(可写诗歌)纪念自己的18岁。
要求感情真挚,富有文采。
示例:《纪念自己的十八岁》明天是我十八岁生日,那个少年也将一去不复返,在此,想留作一份纪念,算是自己的一份奔二之礼。
看着镜子里自己的模样,眼神露着稚气,举止大大咧咧。
我不想长大,长大一岁,肩上的责任和压力就多一些。
看着爸爸妈妈头上的青丝,我就不想总是任性妄为了,自己也要为自己撑起一片天,因为到最后陪伴的人都可能离开自己。
我要学会照顾自己,学会生活,学会体谅。
很多我都做得不好,但我会努力的,变成那个我喜欢的自己。
题解:以抒情的文字“纪念自己的十八岁”,这样的内容选择充分地贴近了学生的生活现实,保证大家有话可说,既保留了一定的考查区分度,也能让学生自由地抒发真情实感。
思考:是否切题?有没有你喜欢的部分?分析存在问题:(1)表达方式有误,不切题,没有抒情;(2)不讲逻辑,思路不清;(3)语言不精练,拖沓。
学习抒情一、教学目标:1、品赏哑剧,体会细致动作描写中传递的情感。
2、以练笔为依托,启发、教会学生运用“动作中传情”的技法写作。
3、用心观察和感受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用自己行动的笔触去传递真情。
二、重点难点:1.品赏哑剧,体会细致动作描写中传递的情感。
2.在练笔中,启发、教会学生运用“动作中传情”的技法写作。
三、教学过程:1.导入:师:白居易曾说过一句话: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世间最能打动人心的,莫过于一个情字”而情的传递正如《毛诗序》里面所说的,情动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就是说人内心的情感如果用言语和唱歌都难以充分表达的时候,就会情不自禁的手舞足蹈来予以表达。
是的,在我们生活中最能诠释一个人情感的方式,是这个人动作,而动作中的情意需要我们用心细细的去品味,所以,今天让我们一起去领略,生活当中那举手投足间传递的真情。
2.品词语,演故事(1)看词语,演哑剧。
(2)小组内交流故事内容,安排成员表演。
3.赏美文,悟方法(1)写下看到的哑剧,体会动作中传递的情感。
(2)小组交流推荐习作,推荐作品在全班交流,教师做点评。
(3)学生总结写作方法,师引导,并播放微课,明确“动情点”这一写作方法。
4.总结方法,学以致用(1)用总结的四种方法,修润已写的故事。
(2)完善故事内容,课堂总结。
四、总结1.引导学生小结课堂内容。
(1)抓动情点把握感情(2)分解动作传递感情(3)精选动词突出感情(4)巧用修辞渲染感情2.教师点评总结。
同学们,好的作品都是要通过反复的修润,才能成为我们心中的至情之作。
生活中我们表达情感的方式很多,而真正能触发你内心那根情弦的是这个人的举手投足间传递的那一份微妙的感情,所以,让我们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去细心捕捉我们生命里的每一个感人的瞬间,去体会生活中那没声的动作所传递那份真情,去采撷情感的花絮,让生活之源头活水,源源不断流入你的双眼,进入你的心灵,倾注于你的笔端!五、作业半小时作业:按照课堂上的思路,整理加工已有的文字,结合四种方法完善故事内容,字数不少于300字。
学习抒情作文指导教案教案标题:学习抒情作文指导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抒情作文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撰写抒情作文的基本技巧;3.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准备:1. 教材:抒情作文范文;2. 多媒体设备。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解释抒情作文的概念,并列举一些著名的抒情作品,如《黄河颂》、《登鹳雀楼》等;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抒情作文?它与其他文体的区别是什么?主体活动:3. 分析抒情作文的特点: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等;4. 分享一篇范文,解读其中的情感表达手法和修辞技巧;5. 指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活动,如观看一段感人的视频、阅读一篇优美的诗歌等;6.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情感体验,并鼓励他们将其转化为文字表达;7. 讲解抒情作文的结构和写作技巧,如开头引入、情感表达、意境营造等;8. 分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互相修改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9. 学生进行作文修改和完善,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总结活动:10.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集体评价和讨论;1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抒情作文的重要性和学习成果。
拓展活动:12.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抒情作品,如诗歌、散文等;13. 组织学生参加抒情作文比赛或创作分享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抒情作文的特点和要求,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通过范文解读、情感体验活动和写作指导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修改和评价,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写作学习抒情》教案一、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发现它们的美好,学会用抒情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2. 例文:选取了几篇优秀的抒情作文,让学生感受抒情的表达方式,并从中学习抒情的技巧。
3. 写作指导: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感受身边的事物,用抒情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4. 练习:提供了几个写作话题,让学生进行抒情写作练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观察和感受身边的事物,发现它们的美好。
2. 让学生学会用抒情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感受身边的事物,用抒情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难点:如何让学生学会用抒情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并能够做到语言优美、表达真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2. 学具:笔记本、文具盒、课本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发现它们的美好,并提问学生:“你们觉得身边的事物有哪些美好之处?”2. 学习例文: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优秀抒情作文,感受抒情的表达方式,并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抒情的技巧。
3. 写作指导: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感受身边的事物,用抒情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4. 学生练习:提供几个写作话题,让学生进行抒情写作练习,如:“我最喜欢的季节”、“我最喜欢的动物”等。
5. 学生互评:让学生互相交换作文,进行评价和欣赏,共同提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观察感受表达身边的事物美好抒情的语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最喜欢的……”为主题,写一篇抒情作文。
2. 作业答案:我最喜欢的季节春天,是我最喜欢的季节。
它充满了生机和希望,让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春天的气候宜人,不冷也不热。
我们可以穿上漂亮的衣服,享受阳光的温暖。
在春天的周末,我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公园散步、放风筝。
看着风筝在蓝天白云间翱翔,我感到无比的快乐。
春天还是播种的季节。
我们在学校的菜园里种下了各种各样的蔬菜,用心照料。
《写作__学习抒情》导学案《写作《进修抒情》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理解抒情文学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抒情文学的写作技巧;3. 能够运用抒情手法写出具有情感共鸣的作品。
二、导学内容1. 什么是抒情文学?- 抒情文学是一种以抒发作者心里感情为主要目标的文学体裁,通常表现为对个人情感、体验和情绪的真实表达。
- 抒情文学的特点包括情感真挚、语言漂亮、意境深遥、表达方式多样等。
2. 如何写好抒情文学?- 选择合适的主题:抒情文学主题通常包括爱情、友情、亲情、自然等,选择与自己有情感共鸣的主题更容易写出打感人心的作品。
- 借助意象和比喻: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比喻,可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 注重情感体验:写作抒情文学时,要深入感受自己的情感,让读者能够共情和产生共鸣。
3. 实例分析- 以进修《进修抒情》为主题,写一篇抒情作品,表达对进修的热爱和追求,展示出作者心里的真实情感和情绪。
三、导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介绍抒情文学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对抒情文学有初步了解。
2. 进修讲解:详细诠释抒情文学的写作技巧,包括选择主题、运用意象和比喻、注重情感体验等。
3. 实践演练:让学生尝试写一篇抒情作品,可以是关于进修的主题,也可以是其他激发情感的主题。
4. 作品分享:学生可以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交流心得和体会,从中进修彼此的优点和不足。
5.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写作抒情文学的经验和感悟,对自己的写作进行反思和提升。
四、课后作业1. 撰写一篇抒情作品,表达对某个主题的真实情感;2. 阅读一些经典的抒情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写作技巧和情感表达方式。
五、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多多尝试不同主题和风格的抒情文学作品,培养写作的多样性和创造力。
2. 可以邀请专业作家或文学评论家来校进行抒情文学写作讲座,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创作灵感。
六、小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学生们对抒情文学的理解和写作技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
《抒情》教案一导入:古人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所谓“情动于衷而形于言”。
二、了解基本概念:一抒情就是抒发、倾吐作者主观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
抒情的分类: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它适于表现直率、不加掩饰地宣泄一种强烈的情感。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
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使人感觉到。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间接抒情:依托对人物、事件的叙述、描写、议论,以情感渗透的方式,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感情。
其形式有:借人、借事、借景、借物、借理抒情。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
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故都的秋》三、抒情的要求:情感必须积极健康、真挚自然、富有个性。
抒情有好几种方式,而表现出来,却有两种不同的方法。
一种是强烈的、紧张的;一种是轻淡的、弛缓的。
比如同是欢乐,可以欢呼狂叫,也可以别有会心;同是悲哀,可以痛苦流涕,也可以别有凄心。
不同的抒情方法,会收到不同的表达效果。
紧张的抒情,直抒所感,不加节制,也不隐晦和改易,只要内蕴的情感真切、深沉,就会写出很好的抒情文字。
弛缓的抒情,则把内蕴的丰富感情,表露出一部分来,于平淡中抓取精神实质,能给读者以暗示和启发,自有感人至深之处。
那么,对抒情有哪些要求呢?(1)要真挚自然。
对表现的事物,要有深切的感受,情感要发自内心,这样的抒情, 才是真挚的、诚恳的,也才能是深沉的、感人的。
感情要自然地流露出来。
抒情最不能作伪,虚假的、矫柔造作的东西,是最要不得的,那种抒情,不仅不能感染读者,而只能使人产生厌恶的情绪。
(2)要健康向上。
我们抒发的感情,必须具有健康的情趣,用健康的、朝气蓬勃的思想感情去打动读者。
那种低级、消极、颓废等不健康的感情,我们要坚决反对。
(3)要具体生动。
抒情要生动,切忌呆板和干瘪,重复老一套的东西,是不能给人以新鲜感的。
写作《学习抒情》教案写作《学习抒情》教案1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学习“融情于物”(间接抒情——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并要求掌握一定的话语组织方式。
重点难点1、学会“融情于物”,亦即间接抒情。
2、如何用恰当的语言来进行表达。
学情分析学生有一定的记叙能力,但多数停留在记流水账的层面上,叙事干瘦,少润色,尤其不善把情感融合进来,或抒情生硬,直白。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说“抒情”,导入本课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种写作方法:融情于物。
所谓融情于物,就是在对客观事物的描绘当中寄托写文章的人或是文章中写到的人的内心情感。
这种方法好比给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穿上了一件隐身衣,你可能从字面上看不到“情”,但能体会到“情”,正所谓“道是无情却有情”。
二、读课文,归纳技法(一)例文示范:片段一:这晚上没有风,蜡烛的火焰向上直升,一点也不摇晃。
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
(《蜡烛》八年级上)片段二: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阴。
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
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台阶》八年级上)片段三: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
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芦花荡》八年级上)2、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下面问题。
以上片断写了什么“物”?是怎么写“物”的?表达了什么人的什么情感?片段一①蜡烛的火焰②大围巾①火焰向上直升,一点也不摇晃(情态)②黑色的(颜色);表达了老妇人内心的沉痛之情,对牺牲的红军战士的哀思。
片段二①台阶②桃树③柳树④旱烟雾①别人家的高高的(形状)②遮出一片绿阴(情态)③树枝摇来摇去(动态)④飘来飘去(动态);“父亲”对有高台阶的人家的羡慕,对造高台阶的渴望、执着;暂时无力造高台阶的愁绪。
写作学习抒情教案一、教案背景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抒情作文作为写作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旨在通过抒情作文的教学,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写作能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抒情作文的特点,掌握抒情作文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关爱他人的情感态度。
4.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内容1.抒情作文的概念及特点2.抒情作文的基本方法3.抒情作文的写作技巧4.抒情作文的例文分析5.抒情作文的实践与评价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讲解抒情作文的概念及特点(1)抒情作文的概念:以表达作者情感为主,通过对人物、景物、事物的描绘,抒发作者内心的感受。
(2)抒情作文的特点: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形象生动。
3.讲解抒情作文的基本方法(1)选材: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挖掘内心的情感。
(2)构思:确定主题,搭建框架,安排材料。
(3)表达:运用恰当的语言,抒发真挚的情感。
4.讲解抒情作文的写作技巧(1)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增强语言表现力。
(2)注重细节描绘,使文章更具画面感。
(3)运用象征、暗示等手法,丰富文章内涵。
5.分析抒情作文例文选择一篇优秀的抒情作文,引导学生分析其写作方法、表达技巧,体会文章的情感内涵。
6.实践与评价(1)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完成一篇抒情作文。
(2)学生互评、教师点评,总结写作经验,提高写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教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讲解、分析、实践等环节,使学生掌握抒情作文的基本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关注生活、热爱自然,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写作学习抒情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抒情方式及作用。
2、学会借景抒情的写法,作文能做到情景交融。
3、通过阅读、交流、展示让学生逐步学会欣赏自我,热爱生活,抒发真情。
4、学会理性的思考,真实抒情。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抒情方式及作用。
2、学会借景抒情的写法,作文能做到情景交融。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练习法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赏析下面两个片段。
片段一:我能感觉到妈妈并没有出去,她好像站在了我的床前。
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那里,手里抱着毛毯,眼睛静静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世界上任何形容母亲的好词加上都不为过。
我曾经在一本书上读过一篇文章,说所有的母亲都喜欢在孩子睡觉时端详他们……?片段二:我能感觉到妈妈并没有出去,她好像站在了我的床前。
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那里,手里抱着毛毯,眼睛静静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第一缕晨曦对娇花的抚弄,那是三月里的春风对碧水的温柔,那是夏日晚霞对嫩柳的辉映,那是月光对修竹的依恋,那是冬日里的朝霞与小草的交谈,妈妈呀,我愿在您温柔的怀里甜甜如梦!教师导入本课中心片段二:之所以比片段一好,就在于作者在叙事之外运用了一种表达方式使文字充满情意和张力,这种表达方式叫抒情。
二、什么是抒情(一)、抒情,就是对主观感情的抒发和表达。
表达方式除抒情外,还有记叙、描写、议论、说明。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我们写文章,总要表情达意,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和表露作者的感情,这就是抒情。
?记叙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人物或事物、描绘景或物的过程中,用饱含感情的语言,把自己内心的情感(或喜或悲,或热爱或厌恶,或赞美或批评)抒发和表达出来。
(二)、从情感的表达方式上讲,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之分。
1、“我爱你,中国!”这是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比较直白、热烈,多用带有浓重感情色彩的判断句、陈述句等,同时经常会在句中使用感叹词,如“好美啊”、“真想你呀”。
抒情散文专题复习一、设计思想:1.课内文本向课外文本的迁移。
2. 走进美文,感受生命。
二、教学目标:1.抒情散文知识线条梳理。
2.对散文整体感悟能力的培养。
3.写作素材的积累丰厚,抒情散文的写作指导。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抒情散文知识线条梳理。
教学难点:1.对散文整体感悟能力的培养;2.写作素材的积累丰厚,抒情散文的写作指导。
教学方法:知识线条构建法;迁移融汇复习教学法。
课时:1课前准备:图书馆课内外优美散文收集收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走进美文,感受自然的蓬勃(一)经典推荐,感受生命:1.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它是万花种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宗璞《紫藤萝瀑布》2.宇宙是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
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叶,大生命中之一滴。
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
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等于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
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它说“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冰心《谈生命》(二)永久的记忆,蓬勃的生命1. ,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2.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3.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微微露出点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4.野芳发而幽香,,风霜高洁,。
《学习抒情》写作指导及范文三篇抒情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
它是写在心境上的文字,是作者情感流露的一种艺术表现。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抒情写作是一种重要的写作方式,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也能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下面,本文将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抒情写作指导进行详细阐述。
一、选择合适的主题在写作抒情文时,首先要确定合适的主题,这将决定整篇文章的表达方向和感情色彩。
主题必须与作者有密切的联系,这样能够让作者在写作时更自然、真实地表现自己的情感。
在选择主题时,可以从人生、情感、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切入,或者从读过的一些文学作品中获取灵感。
要注意挑选的主题要有足够的内涵和价值,能够触及读者的内心,产生共鸣,引起阅读者的情感上的共鸣。
二、情感真挚,语言清新抒情文章表达的是作者的真实情感,因此情感的真挚度非常重要。
所谓真挚,就是要真心实意表达自己的情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真情实感。
同时,语言的清新和生动也是写作抒情文章的重要方面。
文章不应过于单调,也不应过于华丽,而应正好恰到好处,通俗易懂,并且要有感染力。
三、采用适当的句式和修辞适当的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和丰富的句式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和有感染力。
学生可以运用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可以让整篇文章更加易读,富有感染力。
句式也同样重要,由于抒情文章通常以句子为主要表达工具,因此句子的结构和用词也要讲究。
四、重视整体结构抒情散文的结构通常分为三个部分:引子、主体和结尾。
引子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引领文章的走向。
主体则是通过情感来引导读者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结尾是收尾的关键部分,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铭记在心。
这三个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抒情篇章。
学生在写作时要对整个结构进行重视,合理地进行安排和组合。
五、注重心理描绘写抒情散文需要注重心理描绘,掌握深入写作的方法和技巧,运用表现手法展现自己对事物和人物的强烈感受。
可以从人物的语言、神情、动作等角度来阐述人物的爱情故事,注重人物的内心冲突,体现作者对爱情的感悟。
选择恰当的抒情方式第一章:了解抒情方式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抒情方式,以及为何在写作中选择合适的抒情方式至关重要。
1.2 教学内容:介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分析它们在写作中的具体运用和效果。
1.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抒情方式。
1.4 教学步骤:1.4.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在写作中如何表达情感。
1.4.2 讲解:详细介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概念和特点。
1.4.3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具体的例子,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抒情方式的。
1.4.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抒情方式的理解和运用。
第二章:直接抒情的方式与运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直接抒情的各种方式,并能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2.2 教学内容:介绍使用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表达情感的方式,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如何运用。
2.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直接抒情的方式。
2.4 教学步骤:2.4.1 引入: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直接抒情的方式。
2.4.2 讲解:详细介绍使用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表达情感的方式。
2.4.3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具体的例子,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直接抒情的方式的。
2.4.4 练习: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直接抒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第三章:间接抒情的方式与运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间接抒情的方式,并能在写作中恰当运用。
3.2 教学内容:介绍通过人物、场景、事件等来间接表达情感的方式,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如何运用。
3.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间接抒情的方式。
3.4 教学步骤:3.4.1 引入:引导学生思考间接抒情在写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3.4.2 讲解:详细介绍通过人物、场景、事件等来间接表达情感的方式。
3.4.3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具体的例子,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间接抒情的方式的。
3.4.4 练习: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间接抒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