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汉人墓考古
- 格式:ppt
- 大小:8.15 MB
- 文档页数:29
张壁古堡的感情作文张壁古堡的感情作文篇一金秋时分,我们带着一种神奇感,走进张壁古堡作考察。
常年干旱的山西,难得细雨绵绵,水流潺潺。
走进张壁古堡南门,迎面而来的是龙街,街道沿着古堡南高东低走向而形成陡坡,约有十余米落差,且以石铺地,故雨不大,水流却急,石路龙街,已是浪花翩翩,鳞鳞泛光,一道龙脊跃然入目。
陪同我们考察的,是在古堡土生土长,专事古堡研究的郑广根同志,他引领我们走遍古堡东西大街和鱼骨形巷子,瞻拜了古堡南北两门的庙宇群,拜读了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十余块碑文。
碑记具有重要历史考证资料,难能可贵。
其中最令我们倾目的是孔雀蓝琉璃碑,以及庙宇山脊间栩栩如生的琉璃雕饰,其造型之精美,色彩之绚丽,内涵之博大,图像之生动,种类之繁多,历史之悠长,是惟一仅见的,殊显其古朴优美之风韵。
民居宅院多为明清建筑,山西风格,石雕、砖雕,石盆、石鼓、石柱、石花缸、影壁砖雕,龙鹤福字造型,“正家风”门额题字……可谓异彩纷呈,虽没有苏州民宅小园林之秀美,却彰显山西晋商崇儒治家之文化传承。
行进间,我们又观察了张壁古堡的地理造势。
介休是山西晋中平原通往太原的要塞,张壁古堡地处三面数丈深之沟壑,背依巍巍绵山,构成难攻易守的地理优势。
再走入地下长城―――3000米地道(待全部挖掘完成,将可称地下万米长城),地道建筑堪称绝妙,立体交叉,纵横贯通,内外一体,攻守兼备,容量极大,既有马厩、粮仓、兵屯功能,又有监视、指挥、袭击、传令、陷阱、闸门、通气、通水设施……异常的完善,其军事价值、建筑价值不可估量,在世界上也是惟一仅有。
法国卡尔卡松古堡,地下仅有通道。
意大利罗马天使古堡却是上有古堡下无地道。
就是这样一座古老而神秘的地下长城,长久以来却一直无人发现。
郑广根同志告诉我们,有趣的倒是在日本鬼子占领期间,鬼子以城南的可汗庙为制高点,驻兵于此,在庙台上偶然发现了一个洞口,他们作贼胆虚,不敢入洞探悉,只对洞口打了几枪,不见动静,为免生后患,就用了大量水泥,把洞口死死封住了,现在想打开此洞,炸不得,凿不开,已经很难了。
黄河黄土黄种人2022.01(下)┃考古发现与研究┃东汉时期是汉文化进入西南地区的重要阶段,云贵高原各地都涌现出了大量的汉文化遗存。
究其原因,除了汉式器物成品的输入及器物类型形态对云贵高原地方文化进行了冲击以外,汉人的金属技术对云贵高原地区金属技术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贵州贞丰地区发现了不少石板墓,墓中出土了较为丰富的土著式金属器。
本研究试图通过对贵州贞丰浪更燃山石板墓出土的金属器进行合金成分分析来揭示东汉时期贵州西部土著民族的铸铜技术及其和汉文化的关系。
一、贞丰浪更燃山墓地出土青铜器的合金成分分析浪更燃山墓地位于贵州西南部的贞丰县鲁贡镇。
2007年,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这一地区65座石板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墓地年代跨越西汉晚期至东汉早中期,出土了包括陶、铜、铁、银、玉等多种质地文物数件。
石板均由当地所产板岩加工而成,墓葬形制有瓮棺葬石板墓和长方形石板墓两种。
18座瓮棺葬石板墓集中于墓地西部,47座长方形石板墓集中分布于墓地中、东部。
墓地位于北盘江与坝杜河交汇处,河面开阔,河两岸山坡平缓,墓地北部有拉它遗址,与水打田遗址隔北盘江相望。
浪更燃山石板墓的墓葬形制及随葬品与其西南方向的兴义万屯老坟山石板墓相同[1]。
浪更燃山墓地地处北盘江地区,两侧都是高山,地理位置相对闭塞。
囿于自然地理环境,贞丰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2]。
尽管发现的石板墓数量较多,但墓葬出土的青铜器种类较少,常见手镯、铜铃、指环、带钩、纽扣等小型装饰用品,具有地方民族特色。
同时墓中还出土有少量的货泉、五铢钱等金属货币,反映了当地已经受到汉文化的强烈影响。
我们对浪更燃山墓地出土的15件金属器的表面进行了手持式X 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检测,①表面成分见表1。
15件金属器中有11件为铜锡铅三元合金青铜器,占总数的73.3%,其中既有汉代钱币,也有手镯等土著式青铜饰品。
1件五铢钱为锡青铜器,1件指环为锡器,1件手镯和1件指环为铅锡合金。
青铜器中锡含量波动较大,为6.6%~57.35%,整体来说锡含量较高,部分高锡铜器可能□黄梅1 吴晓桐1 杨洪2贵州贞丰浪更燃山墓地出土金属器的合金成分分析序号实验编号072LPM5:1072LPM42:3072LPM42:2072LPM42:1072LPM50:1072LPM49:4072LPM29:1072LPM2:1072LPM2:2072LPM4:1072LPM16:1072LPM19:1072LPM25:1072LPM49:3072LPM63:2手镯指环手镯货泉铜铃手镯饰品手镯手镯手镯带钩五铢钱纽扣铜饰指环65.510.3269.1756.3330.0361.8687.0446.9836.680.0088.9193.3449.0956.780.6930.9877.5617.9325.3457.3533.049.4934.6946.3830.457.916.6039.6522.3598.74GZ1GZ2GZ3GZ4GZ5GZ6GZ7GZ8GZ9GZ10GZ11GZ12GZ13GZ14GZ15123456789101112131415出土编号器物类型合金类型Cu Sn Pb 3.5118.0810.0118.3312.625.103.4818.3316.9469.553.180.0611.2620.870.57CuSnPb SnPb CuSnPb CuSnPb CuSnPb CuSnPb CuSnPb CuSnPb CuSnPb SnPb CuSnPb CuSn CuSnPb CuSnPb Sn表1贞丰浪更燃山墓地出土青铜器的合金成分分析(单位:%)①虽然手持式X 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仅能实现半定量分析,并且受青铜器表面锈蚀产物影响,X 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并不能准确获得器物的合金成分,但是仍然可以通过这种无损方法快速判断青铜器的合金类型44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2022.01(下)黄河黄土黄种人受到镀锡的影响。
考古2012年第10期★研究与探索金代女真贵族墓汉化的再探索吴敬关键词:金代女真贵族墓汉化KEYWORDS :The Jin DynastyT he Jurchen Aristocrat TombsSinicizationABSTRACT :The issues about t he Sinicization of the Jurchen aristocrat tombs have been alw ays at -tended by academic circles .Based on the f orm er researches ,this paper discusses about som e other f actors of t he Sinicization of the Jurchen aristocrat tombs .Th rough the analyses we find that the Sinicization of the Jurchen aristocrat tombs w as not only reflected on the shapes of these tombs ,but also on the burial positions and the funeral custom s ,w hich show ed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an people in differ -ent extents .作者:吴敬,长春市,130012,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第10期·81(总945)·金代从公元12世纪早期至13世纪早期,统治了我国秦岭、淮河沿线以北的广大地区,与南宋政权对峙长达百余年之久。
最近几十年来,在金代的统治范围内发现了大量的女真墓葬,其中,绝大多数金代女真贵族墓葬发现于金源地区以及海陵王迁都之后的中都地区,即现今我国的东北地区和北京地区。
2024年1月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共6页,共100分。
考试时长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距今约9000至7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已经有了原始农业和陶器,如河南关家遗址的此类遗存,陶器出土最多,罐、钵等器形常见,形制如图1、图2等。
这显示裴李岗文化()图1绳纹陶角把罐图2红褐陶三足钵A.以彩陶普遍制作为特征B.进入了文明社会C.是史前中原代表性文化D.发展出龙山文化2.《后汉书》记载:“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共立巴氏子务相为君长。
“及秦惠王并巴中,以巴氏为蛮夷君长,世尚秦女……汉兴,南郡太守靳彊请一依秦时故事”,得到朝廷允许。
这表明()A.巴氏君长世代与秦女通婚B.务相为秦所命的蛮夷君长C.务相所统五姓被视作戎狄D.秦汉民族政策具有延续性3.吉林金代早期女真贵族墓前发现有石雕文臣武将、石虎石羊,黑龙江金代女真人墓群出土有中原的丝织品和瓷器,河北发现的金人墓葬形制与辽墓有相似之处,甘肃发现有西夏纪年的汉人火葬墓。
这些现象表明()A.女真有自己墓葬习俗B.女真葬俗受宋人影响C.金人葬俗受辽人影响D.各民族文化交流广泛4.清人焦循指出:“紫阳(朱熹)之学,所以教天下之君子;阳明之学,所以教天下之小人。
”这里的“君子”“小人”的主要差别在于()A.社会身份B.私人财富C.个人品德D.家族声望5.晚明时期的役银征收,江南地区“全以田粮起派,而但以丁银助之”,江北地区“惟论丁起差,间有以田粮协带者”。
造成这种地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数量B.文化传统C.田亩产量D.政治制度6.洋务运动亲历者郑观应指出:“官督商办者,既有委员、监督,而用人之权操自督办,股东不能顾问。
督办而贤也……股东自然受赐;而无如其多是官场中人……结党营私毫无顾忌,而局务遂日归腐败矣。
”这表明他()A.反对股份制度B.认可督办作用C.萌发维新思想D.主张官商分途7.晚清小说《狮子吼》描述了明代遗民将一个海岛建成为政治乐园的故事。
(3)宋元至明清时期1.[2024届·吉林·模拟考试]1125年,宋使许亢宗奉命赴金,途经“契丹东寨”,记录道:“当契丹强盛时,虏获异国人,则迁徙杂处于此……故此地杂诸国风俗。
凡聚会处,诸国人语言不能相通晓,则各为汉语以证,方能辨之。
”这表明( )A.通用语言具有重要作用B.民族交往促进语言融合C.儒家文化占据主导地位D.民族团结推动边疆稳定2.[2024届·河南·模拟考试]1240~1241年,杨惟中在燕京(今北京)建立太极书院,旨在“继学传道”,书院内设置周子(周敦颐)祠,墙壁上镌刻着《太极图》。
同一时期,宋理宗诏令张载、程顺、朱熹等从祀孔庙。
材料反映这一时期( )A.南北正统思想存在差异B.北宋政府力图挽救统治危机C.理学的影响力得到增强D.儒家的正统地位遭到了冲击3.[2024届·广西·模拟考试]宋太宗时规定,各路转运使不准随便上京奏事,遇“非常事,许乘驿入奏”。
神宗时,特准部分转运使“如有要切公事,须合面奏者,即取旨”。
徽宗后期,要求转运使“各条具所部无名之费、不急之务”奏报朝廷。
据此可推断( )A.地方向中央奏事流程规范化B.中央对地方控制力逐渐下降C.转运使的政治地位日益上升D.中央对地方管理方式集权化4.[2024届·贵州·模拟考试]宋真宗时期,王禹偁上疏提到:“臣本鲁人,古籍济上,未及第时,一州止有刺史一人、司户一人,当时未尝阙事。
自后有团练推官一人,太平兴国中,增置通判、副使、判官、推官,而监酒、椎税算又增四员。
曹官之外,更益司理。
”材料意在强调当时北宋( )A.行政机构不断完善B.地方事务日益繁杂C.官僚体系庞大臃肿D.行政官员相互制约5.[2024届·安徽·模拟考试]北宋初年,“交趾、海南诸国连岁人贡,通关市,商人岁乘舶贩易外国物,自三佛齐、勃混城,犀、象、香药珍异之物充盈府库,始议于京师置香药易院,增香药之直,听商人市之。
金代的雕塑艺术浅析近年,由于工作的关系,我从富饶的北国——沈阳调到了美丽的南国——厦门,虽然从东北大地来到了南海之滨。
但对工作生活了几十年的东北黑土地一直魂牵梦绕,对那方神奇土地产生的神秘文化留恋不舍。
因为在沈阳生活工作时,我曾多次借节假日到东北三省和内蒙古等地进行野外考察。
对散落于山野之间的历史遗存和它们所散发出的浓厚的文化气息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和感触。
其中,对充满神奇色彩的女真族及其创造的辉煌、灿烂的文明犹为独钟。
一女真族的祖先很早就生活在长白山和黑龙江流域。
五代时,女真之名始见于史籍,受契丹所统治。
女真完颜部为首的部落联盟建立后,很快就统一了女真各部。
从此,女真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辽天祚帝天庆四年(1114年)九月,女真族领袖完颜阿骨打率部誓师于涞流河畔(今黑龙江与吉林省间拉林河),向辽宣战。
阿骨打于辽天庆五年(1115年)称帝建国,国号“大金”,年号收国。
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即金太宗完颜晟天会三年,灭辽。
金灭辽后,与北宋遂成敌国,于天会五年(1127年)又灭北宋。
以后。
金与南宋对峙。
金(1115-1234年),是中国历史上以女真为主体建立的王朝,1/ 6效仿中原王朝官制,服饰也有制度。
建都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南白城镇)。
金都初期当为部落帐幕时期,“初无城郭,星散而居,呼曰皇帝寨,国相寨、太子寨。
”及“升皇帝寨为会宁府,城邑宫窒,无异于中原州县廨宇。
制度极草创,居民往来,车马杂遝,略无禁制。
春击土牛,父老士庶皆聚观于殿侧。
”直“至熙宗皇统六年(1146年),始设五路工匠,撤而新之。
规模虽仿汴京,然仅得十之二三而已。
”(见《历代帝王宅京记》)贞元元年(1153年),海陵王迁都到中都燕京(今北京),上京遂废。
1126年全攻陷开封,改开封为汴京,后在此定都。
金人的建筑保留着较多的唐代风格,比宋人更注重建筑外表的装饰,更加华丽和精巧,减少了房屋的木柱,扩大了使用面积,更注意实用价值。
沁县金代古墓二十四孝图作者:曹雪霞来源:《文物世界》 2013年第1期曹雪霞历史以来,忠孝节义属于封建伦理道德范畴,是古代儒道两家礼敬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孝义故事古往今来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其尊老爱幼和睦亲友崇尚诚信的精神,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根本。
孝义故事图画以雕塑、石刻的形式传承已久,在我国的民间流传了近两千年。
据考证,作为墓葬装饰的重要题材,最早可追溯到东汉晚期,这时期的孝义故事大概只有十多种。
系统的二十四孝故事,在唐代已经初步形成,以说唱的形式在民间传播。
宋、金、辽、元时,中原地区特别是北方地区二十四孝故事流传就更为广泛了。
据考古发掘资料,这类故事的壁画、石刻雕塑在同一时期不同的地区有多种组合,同一时期同一地区相同题材的二十四孝故事其表现的图案也不尽相同。
然其主要的内容却是相近相似的。
在明清两代以后,成熟的二十四孝故事体系的涉猎面愈来愈广,出现了《后二十四孝》、《女二十四孝》,又有把历代的二十四孝故事及不同地区的二十四孝故事汇集成《百孝图》、《一百二十孝图》、《二百四十孝图》等。
1999年5月间,山西省沁县文物馆会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在沁县县域内发现的首座金代砖雕墓进行了发掘清理,其后沁县文物馆又发掘清理了沁县境内的其他两座砖雕墓葬。
这三处墓葬均有二十四孝故事陶塑的出土。
本文将三处墓葬中清理出的二十四孝图的情况及资料予以介绍。
金代砖墓,位于沁县城西南15公里的南里东庄村,是在修路取土时发现的。
砖雕墓坐东北向西南,为拱券顶,平面呈长八角形,全高3.5米,长3.2米,宽2.85米。
砖雕仿木结构有板门、棂窗、斗栱、出檐、枋、柱、须弥座等建筑构件,砌作规整、随类彩绘,反映出时代建筑特色和精湛的匠作水准。
八面砖壁中部,条砖砌出一周框格镶嵌着完整的陶塑二十四孝故事,并有题榜,只是因年代久远的原因,所施彩色及部分墨色题记有脱落的现象,它是墓葬文物的主要构成。
陶塑图案中的人物以圆塑技法为主,融浅浮雕、线刻和绘画技法为一体,将故事情节、人物、器具等刻画得神情并茂,栩栩如生。
转各朝的各种墓葬结构战陵与墓的辨别[转]各朝的各种墓葬结构战陵与墓的辨别000商代商朝是中国青铜时代的盛期,社会生产力有了高度的发展,以商王为尾的奴才主贵族统治著弘大的国家。
因此,在商代的墓葬制度中存在著严峻的阶级和等级的分歧,统治阶级的陵墓有著非常宏壮的规模。
河南省安阳的商王陵墓,有"亚字形墓"和"中字形墓"。
亚字形墓的墓室,是一个巨大的方形或亚字形的竖穴式土坑,四周各有一个墓道。
侯家庄的一座最大的亚字形墓,墓室面积约330平方米,加上墓道,总面积达1800平方米,深度在15米以上。
近似的墓葬在山东益都也有创造,是属于诸侯或方国的魁首的。
中字形墓的墓室,是一个大型的长方形竖穴式土坑,南北两面各有一个墓道。
武平易近村的一座最大的中字形墓,墓室面积近170平方米,加上墓道,总面积达340平方米,深度为7米馀。
除王陵之外,其他贵族的墓也有中字形的,但规模略逊。
在贵族的墓中,还有一种"甲字形墓",只在墓室南面有一个墓道,规模一般都较中字形墓为小。
商朝尽大大都的墓,都是出有墓道的长方形竖穴式土坑。
形状当然类同,但规模则有很大差别。
大贵族的墓,面积可达20馀平方米,在安阳小屯收现的商王武丁妃耦"妇好"的墓即如此。
一般小贵族的墓,面积每每不够10平方米。
而平民的墓面积更小,有的以致缺少2平方米。
商王和各级贵族的墓,都用木材筑成椁室。
亚字形墓的椁室,平面呈亚字形或方形。
其馀各种范例的墓,椁室平面呈长方形。
敛尸的葬具都是木棺,放在椁室正中。
平平易近的墓,有的有棺有椁,有的有棺无椁。
尸体的安排办法,主假如俯身直肢。
不论是贵族还是平夷易近的墓,墓主都只要一人,还没有发现伉俪开葬的情况。
商王和各级贵族墓的随葬品极其丰富、出色。
包含各类青铜器、玉石器、陶器、漆木器、骨角器等。
妇好墓随葬种种青铜器460馀件,玉石器750多件,骨角器560馀件,还有海贝近7000枚(见彩图尊显示图片、三联显示图片、偶方彝显示图片、玉龙显示图片、玉凤显示图片、玉鹰显示图片、玉显示图片、美男显示图片、玉龙与怪鸟显示图片、带流虎象牙杯(商)显示图片)。
陕西甘泉金代壁画墓王勇刚(甘泉县博物馆)图一墓葬位置示意图甘泉县地处陕北南部,洛河上游,南距延安市35公里,属延安市辖县。
2008年4~11月,甘泉县城关镇袁庄村村民先后在该村北面的两处山坡上发现了4座古墓(图一)。
县博物馆闻讯后,立即派人前往调查。
调查表明,4座墓葬均在早年已被盗扰,随葬品及葬式情况不明,但墓内仿木结构及壁画保存基本完好,且有金代大定、明昌纪年题记。
为了有效保护墓葬,我们对4座墓葬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分别编号为2008GQY ZM1、M2、M3、M4,并进行了回填保护。
现将本次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一号墓1.墓葬形制M1位于袁庄村西北的山坡上,距M2、M3、M4所在的山坡直线距离约800米。
该墓坐北朝南,为仿木结构砖砌单室墓,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室4部分组成。
墓道位于墓室南端,为土构竖井式,长1.2、宽1.2、深3.73米。
墓门为砖券门洞,略靠东侧,高1.26、宽0.6米,表面发券砖参差不齐。
无封门砖。
甬道券顶,长0.42、宽0.5、高1.13米,长方形青砖铺地。
墓室与甬道相连,平面略呈方形,东西长2.17、南北宽2.14米。
墓室地面至墓顶高2.58米,叠涩覆斗形墓顶(图二)。
墓室东西两侧各有一砖砌棺床,棺床分别宽0.62和0.71、高0.35米。
棺床外侧砌成须弥座式,床面用边长30厘米的方砖铺设(图六)。
两棺床间为方砖铺就的狭长墓室地面。
墓室中部四壁镶嵌方砖,形成长方形平面,方砖表面经过打磨并涂白灰,壁画绘于其上。
壁画画面高0.38米,每幅壁画周围用条砖围成边框,边框上黄彩涂地,绘黑色卷草纹。
壁画下部墙面白彩涂地,用红彩绘卷草纹带一周。
壁画以上为仿木结构。
阑额□陕西甘泉金代壁画墓图三M2平、剖面图图二M1平、剖面图2009年·第7期图四墓室平、剖面图1.M32.M4□陕西甘泉金代壁画墓2009年·第7期方立一男子,与少年交谈。
右图为“曾参打柴”。
画面中一红衣妇人倚杖而立。
河北宋辽金时代考古河北特殊的地理区域以及丰富的考古发现,使其在中国宋辽金考古领域占据了特别重要的位置。
一、宋辽金时期的河北公元960年,北宋建立。
此后,宋为统一北方与辽之间在河北地区频发战争,对当地政治、经济及人民生活造成巨大破坏。
公元1004年,宋、辽缔结澶渊之盟,约定以白沟河(今大清河一线)为界,双方罢兵求和,从此进入和平相持时期。
这种稳定的环境有利于河北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们安定生活。
但另一方面,河北也进入一个南北分裂的时代,中南部地区属宋,北部地区属辽。
这种情况直到公元1127年,金灭北宋后,河北全境统一属金。
宋代的地方行政建制主要设路、府、州、县等,河北主要分为两路:河北东路、河北西路。
河北东路所辖地区主要有:大名府、开德府、河间府,以及沧州、冀州、霸州、德州等11州。
河北西路所辖地区主要有:真定府、中山府、信德府、庆源府,以及相州、卫州、戎荨⑸钪莸9州。
上述两路基本包括了今河北省大清河以南的全部地区。
辽代行政建制设五京道,道以下设府、州、县。
其中南京道的全部及部分中京道、西京道所辖地域,相当于今河北省大清河以北的全部地区。
金代的行政建制基本因循宋,今河北省地域大致相当于金代的河北东路、西路以及中都路、大名府路所辖范围。
宋辽对峙与金统一河北,对河北这一时期物质文化的发展与面貌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河北此一阶段的古文化遗存,呈现出宋的中原文化传统与辽、金的北方文化因素互相融合的独特特点。
河北多年的文物考古工作发现了大量的宋辽金时期的文化遗存,出土了丰富的各类文物。
已发现的宋代遗址约260多处,其中城址13处;辽金时期遗址约1600处,其中城址61处;另外还有大量墓葬。
二、宋代考古北宋遗址以城址和瓷窑址最为重要,考古发掘工作亦主要针对此两项内容开展。
比较重要的城址有大名故城、巨鹿故城等。
始建于五代,宋代立为北京的宋代著名城市大名府故城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7500米,东西宽约6000米。
城垣夯土筑成,残高1~8米。
□马颖“妇人启门”图新探摘要:“妇人启门”图作为一种墓葬装饰,画面生动而优美,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此装饰手法具有存在时间长,分布地区广之特点,虽为同一题材,但在内容、形式、载体及表现手法上,不同时代却有其各自的特征。
其所要表现的含义究竟是什么?缘何受到当时人们如此的钟爱?在其流行的时间区域内,契丹、女真、蒙古人的墓葬中却极为罕见?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成为待解之谜。
关键词:“妇人启门”图时代特征含义“妇人启门”图是出现于东汉,发展于北宋中后期,金代中后期达至其发展的巅峰,元代逐渐走向衰亡的一种墓葬装饰图。
从目前发现的考古资料来看,1957年河南禹县白沙镇发掘的北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仿木构砖室墓一座,其后室正北壁砖雕仿木构门,门半开,门后一圆雕妇人端手站立,这是有关“妇人启门”图的最早发现。
此后,带有“妇人启门”图的墓葬不断地出现在考古学者的视野中,从而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从地区上看,它以河南为中心,并向四周扩散。
从时间上看,它可远溯到东汉时期,并有四川芦山建安十七年王晖墓中石棺档的“妇人启门”图为依据。
从目前发现的考古资料来看,主要集中在宋、辽、金、元四个时代。
所以,本文仅以这四个时代的“妇人启门”图为阐述对象,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妇人启门”图的分类由于时代、观念的变化,“妇人启门”图并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形式。
角度不同,分类亦是不同,可依据启门人进行分类,也可以载体、门的进行分类。
在此,本人以现有资料为基础,根据启门人的差异,将“妇人启门图”分为以下三大类:(一)女子启门图,包括进门图与出门图两种河北宣化1、2、5、6、7号辽墓而在西面的墙壁上,则似欲关门状,故又可将进门在宋辽金时期的墓葬中,女子出门图是出土数量最多、最为典型,也是比较独立的一幅图像,其经常出现在墓室的北壁,以壁画和砖雕两种形式出现。
妇人的形象大多是一只手扶着门,头探出门外,身子在门内,目光向门外看。
例如,河南禹县白沙宋墓1、2墓,以及河北宣化四号辽墓等等,皆为女子出门图。
目前,在北京海淀区发现的辽金元时期墓葬有24处(座),分别是康文成墓[1]、西翠路辽墓[2]、羊坊店辽墓[3]、北京市物资学校辽金墓[4]、五棵松篮球馆辽金墓[5]、河畔家园辽金墓[6]、上地墓群[7]、西山农场墓群[8]、西郊新市区辽墓[9]、清河镇辽墓[10]、北大金代石椁墓[11]、三家店金墓[12]、南辛庄金墓[13]、向阳村金代墓葬[14]、植物园金墓[15]、张汝猷墓[16]、蒲察胡沙墓[17]、半截塔金墓[18]、金山金墓[19]、耶律楚材墓[20]、耶律铸夫妇合葬墓[21]、大有庄元墓[22]、永定路元墓[23]及在海淀区北安河发现的一座金代土坑火葬墓[24]。
发现遗址3处,即公主坟琉璃窑遗址[25]、元大都遗址[26]、京杭大运河遗址[27]。
发现出土点一个,即土城路瓷器出土点[28]。
此外,还有出土的一些碑志,如元京畿都漕运使王德常去思碑[29]、鲜于氏墓志[30]、丁求谨墓志[31]、丁文育及丁洪墓志[32]等。
1.元大都其建立在历史上有着重大的意义,使北京第一次由地方重镇升级为政权政治统治中心。
这种统治地位一经确立,历明清两朝数百年不变,并一直延续到今天。
正是因为元大都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引起无数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其进行研究,包括历史学方面和考古学方面等,如《元大都的历史地位探微》[33]《元大都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和地位》[34]等。
元大都研究同样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国际影响力,业界还曾召开过专门的学术会议,如元大都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上提交了70余篇论文,题材广泛而新颖,涵盖了很多方面。
关于这次学术会议的详细情况,王建伟先生曾专门写了述评———《元大都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35]。
本文主要介绍元大都在考古学方面的研年二月石匠作头”,明确了该水关的确切纪年,该题记的发现在考古学研究中具有断代上的绝对标尺作用,应该是修建元大都土城水关时留下的有力证据。
该土城水关应为与城同时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