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4~2020年)
- 格式:pdf
- 大小:482.00 KB
- 文档页数:4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安徽省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0-202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0.03.17•【文号】发改基础〔2020〕431号•【施行日期】2020.03.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产业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安徽省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0-2025年)的批复发改基础〔2020〕431号安徽省发展改革委:转来《关于审批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8-2023)的请示》(皖发改基础〔2018〕677号)和《关于调整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8-2023)的请示》(皖发改基础〔2019〕541号)文件收悉。
经研究并商住房城乡建设部,现批复如下。
一、为落实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完善轨道交通网络,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原则同意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建设2号线东延线、3号线南延线、4号线南延线、6号线一期、7号线一期、8号线一期等6个项目,总里程109.96公里,总投资798.08亿元,规划期为2020~2025年。
二、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按照现代、安全、高效、绿色、经济的原则,统筹城市开发进程、建设条件及财力情况,量力而行、有序推进项目建设。
三、深入做好项目建设方案论证。
优化项目建设方案,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提升快线运营速度和网络服务水平。
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线路走向和站点设置应避开文物本体,在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建设的项目,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文物保护。
进一步研究有关项目穿越高速铁路的建设方案,加强铁路路基、桥梁防护,尽可能减小对铁路运输的影响。
四、加强城市轨道交通与合肥西站、肥东火车站、北城高铁站等主要交通枢纽的衔接,做好换乘设计。
统筹衔接城市轨道交通与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等的规划建设,深入研究站点枢纽综合开发,做好站点与周边客流密度较大的商城、社区、学校等的衔接,科学合理布设出入口,提升旅客出行安全性、便捷性,提高土地综合开发效益。
合肥市交通运输局关于印发《合肥市交通运输局2024年工作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合肥市交通运输局•【公布日期】2024.03.14•【字号】合交办〔2024〕57号•【施行日期】2024.03.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公安综合规定正文合肥市交通运输局关于印发《合肥市交通运输局2024年工作要点》的通知各县(市)交通运输局、区(开发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局属各单位、局机关各处室,各有关单位:现将《合肥市交通运输局2024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合肥市交通运输局2024年3月14日合肥市交通运输局2024年工作要点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
2024年全市交通运输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运输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围绕服务保障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着力优化交通运输服务供给,全力提升行业治理能力水平,为合肥高质量发展贡献交通力量。
一、坚持不懈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1.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
持续深化市委巡察反馈问题整改,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
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每月开展1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每季度开展1次学习研讨,充分运用“学习强国”“安徽干部教育在线”等平台载体,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在合肥交通运输系统落地见效。
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0~2025 年)一、线网规划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 2030 年线网总长度约 436.4 公里,由 9 条线路及 1 条机场专用线组成;远景线网由 15 条轨道交通线及 1 条机场专用线组成,全长578.9 公里。
二、建设规划(一)建设方案建设 2 号线东延线、3 号线南延线、4 号线南延线、6 号线一期、7 号线一期、8 号线一期工程共 6 个项目,全长约 109.96 公里。
估算总投资 798.08 亿元。
项目建成后,形成 11 条线路,总里程 279.91 公里轨道交通网络。
2 号线东延线。
起自 2 号线大众路站,终于泉香路站。
线路全长 14.50 公里,投资 101.07 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 4 年。
3 号线南延线。
起自 3 号线方兴大道站,向南终于馆译路站。
线路全长 11.25 公里,投资 89.68 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4 年。
4 号线南延线。
起自 4 号线丰乐河路站,终于华南城金刚台路站。
线路全长12.91 公里,投资 70.67 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 4 年。
6 号线一期。
西起鸡鸣山路站,向东终于东风大道站。
线路全长 35.1 公里(其中 7.8 公里线路拆分于 4 号线,新建线路 27.3 公里),投资 205.85 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 5 年。
7 号线一期。
西起繁华大道松林路站,向东终于紫云路巢湖南路站。
线路全长 21 公里,投资 168.81 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 5 年。
8 号线一期。
北起北城高铁站,向南终于阜阳路站。
线路全长 23 公里,投资162.01 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 5 年。
(二)主要技术标准2 号线东延线、3 号线南延线、4 号线南延线、7 号线一期工程采用 B 型车 6 辆编组,最高运行时速 80 公里;6 号线一期、 8 号线一期采用 B 型车 6 辆编组,最高运行时速 100 公里。
在规划实施阶段,支持采用全自动运行技术装备,提高关键技术保障能力,进一步优化车型、速度等主要技术标准和运营组织方案,为发展预留空间。
合肥市轨道交通线网专用无线通信系统频率规划研究作者:刘剑锋来源:《中国新通信》2015年第07期【摘要】根据合肥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情况,分析合肥市轨道交通专用无线通信系统频率的复用模式,合理规划频率,节约频率资源,提高频率利用率。
【关键词】轨道交通专用无线通信频率复用频率规划一、合肥市轨道交通线网建设情况1.1 第一轮建设规划2008年,合肥市编制完成第一轮建设规划《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09-2016年)》,提出至2016年合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方案由1号线和2号线组成,形成“十”字形的基本骨架,建设方案线路总长53km。
2012年6月,1号线全线开工;2013年2月,2号线潜山路站开工;预计1、2号线分别于2016年和2017年建成通车运营。
1.2 第二轮建设规划2014年,合肥市编制完成第二轮建设规划《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4-2020)》,提出近期(2016-2020年)新建轨道交通3、4、5号线。
其中,3号线:全长37.4km,共33个站,于2014年10月开工建设,2019年10月建成通车;4号线:全长36km,共28个站,计划2015年开工建设, 2020年中建成通车;5号线:全长40.3km,共34个站,计划2016年开工建设, 2020年底建成通车。
二、轨道交通线网专用无线通信系统频率规划的必要性轨道交通建设作为城市市政基本建设,是提高城市经济建设步伐的必要保障之一,同时也是反映城市综合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而轨道交通的专用无线通信系统是保证列车运输安全的基本保证。
轨道交通专用无线通信系统在轨道交通运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专用性、特殊性(大部分运营区间位于地下)和极高的可靠性、可用性要求也决定了轨道交通专用无线通信应该建立自己的专用无线通信网。
至2020年,根据合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将相继开通1、2、3、4、5等5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各条线均需相应建设无线通信系统和安排指配频率。
合肥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及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公示1、建设项目名称和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合肥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及建设规划(2)概况:合肥市远期(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由6条轨道交通线路组成,全长181.1公里,共设置15个轨道交通枢纽。
近期(至2016年)建设项目由1号线(汤池路站至遵义路站)和2号线(长宁大道站至大众路站)构成,线路总长度55.95公里,共设置车站45座,其中有一座换乘车站,设置车辆及综合维修基地1座、车辆段1座、停车场2座、主变电所4座、控制中心1处。
线路在城市中心区均采用地下敷设方式,中心城区外采用高架线路。
总投资240.53亿元。
1号线是南北向的径向线,北起新蚌埠路与汤池路交叉口北侧,终点至滨湖新区规划的广西路与遵义路交叉路口东侧,全线长28.75公里,其中地下线17.15公里,高架段11.31公里,过渡段长0.29公里。
共设置车站23座,其中地下车站14座,高架车站9座。
最大站间距1720米,最小站间距900米,平均站间距1273米。
北端设瑶海车辆段一座,南端设滨湖停车场一座。
2号线西起长江西路与长宁大道交叉口东侧,终点至长江西路与大众路交叉口西侧处。
全线长27.20公里,其中地下线13.71公里,高架段12.91公里,过渡段长0.58公里。
共设置车站23座,地下车站12座,高架车站11座。
最大站间距1880米,最小站间距810米,平均站间距1223米。
线路西端设蜀山停车场,东端设龙岗车辆基地。
合肥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远期规划方案图合肥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方案图2、主要环境影响:工程施工期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房屋、地下管线的拆迁影响,施工期噪声、振动、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等影响;工程建成后环境影响主要为噪声、振动、电磁等影响。
除此之外,风亭等构筑物还会产生景观影响等。
3、项目建设单位和联系方式:项目建设单位:合肥市轨道交通建设办公室地址:合肥市荣事达大道17号;邮编:230001联系人:张思源电话:(0551)26695284、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和联系方式: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证书等级:甲;证书编号:国环评证甲字第3210号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通锦路3号;邮编:610031;联系人:董事,电话:(028)86446476;Email:teyghc@5、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和主要工作内容收集现有自然、生态、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资料,辅以实地调查,确定各条线路沿线环境敏感保护目标和敏感区域,分析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实施各阶段存在的环境问题,对轨道交通规划所涉及到的所有的主要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和分析,提出有效的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和建议,得出评价结论。
合肥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院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二OO九年八月合肥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 工程概况及工程分析1.1 项目建设意义1.1.1 一号线的建设是支持和促进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实现的需要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对于市域城镇体系,构建“一核一圈五轴”的城镇空间组织结构,形成以合肥中心城区为核心,周边城镇密集区为市域城镇重点发展圈层,沿主要交通轴线,向四周围辐射,形成东、北、西、西南、东南五条拓展轴。
对于城镇密集区空间结构,构建“141”的多中心城市空间体系,形成指状展开的布局形态。
具体指“一个主城、四个城市组团、一个滨湖新区”,周边形成多个特色小城镇,并由城市中的生态廊道分隔。
合肥市轨道交通一号线连接了主城核心区和滨湖新区,符合“一核一圈五轴”和“141”的空间结构布局,其建设是支持和促进城市总体规划实现的迫切需要。
1.1.2 一号线的建设是提升合肥城市品质,促进合肥都市圈发展的需要合肥作为安徽省省会,在与周边省会城市的比较中处于相对劣势,经济总量薄弱是合肥面临的核心问题。
经济总量的不足也直接影响着城市的辐射能力和中心度,城市的经济腹地受到严重挤压,难以带动全省发展。
另外经济总量弱导致投资力度有限,城市的服务水平和吸引力降低,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力不足,人才流失严重等一系列问题。
合肥尽管在国家政策体系中属于中部城市,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应努力融入长三角地区,与皖江地区联合发展,成为长江三角洲、长江经济带中具有一定地位的中心城市,成为承接和传递发达地区辐射,带动落后地区的关键结点。
其中,“接轨沪宁”是合肥未来发展的总体目标,“联动长江”是合肥融入区域分工协作的重要举措。
基于区域发展以及省内发展重心的要求,有必要以合肥为中心,形成皖中一体化发展格局,实现区域内部分工协作和城乡统筹发展,以此带动全省经济的发展。
合肥城轨运营管理状况1. 引言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交通压力的不断加大,城市轨道交通成为了现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肥作为安徽省的政治、经济和交通中心城市,近年来通过城轨建设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交通运力,改善居民出行条件。
本文将对合肥城轨运营管理状况进行分析。
2. 合肥城轨网络合肥城轨网络目前由两条线路组成:合肥地铁1号线和2号线。
1号线自2016年开始运营,全长29.65公里,共设站18个;2号线于2020年开通,全长28.71公里,共设站19个。
这两条线路连接了合肥市的主要商业、办公和居住区域,为市民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方式。
3. 运营管理架构合肥城轨的运营管理架构包括:合肥地铁有限公司作为主要的运营管理主体,负责轨道交通线路的运营管理;合肥城市公交集团负责大部分其他公交线路的运营。
为了保证城轨的安全运营和高效管理,合肥地铁有限公司采取了一系列管理措施,包括安全监控系统、调度指挥中心、紧急应急预案等。
运营过程中,地铁公司严格按照列车时刻表运营,保障乘客安全,提高运营效率。
4. 运营规模和运力合肥城轨的运营规模和运力不断提升。
目前,每日平均客运量约为30万人次,运送乘客超过了预期。
根据业务发展和市民需求,地铁公司增加了列车的运行频率,确保乘客不用等待过长时间。
此外,地铁公司还加强了票务管理,提供了多种购票方式,如自动售票机、手机扫码购票等,方便乘客购票。
5. 安全管理合肥城轨的安全管理是城轨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肥地铁有限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乘客的安全。
例如,设置了安全门,防止乘客误入轨道;安装了监控设备,实时监测乘客情况;加强了紧急救援和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乘客的生命安全。
同时,地铁公司还进行了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在紧急情况下,地铁公司能够迅速响应和处理,保障乘客的安全。
6. 用户满意度合肥城轨运营管理的目标之一是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地铁公司通过举办用户服务活动、开展客户意见收集等方式,积极听取用户的反馈和需求,并及时采取措施改进服务。
合肥市轨道交通第二轮建设规划获批
佚名
【期刊名称】《建筑机械》
【年(卷),期】2014(0)12
【摘要】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近日正式批复《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4-2020年)》(即合肥轨道交通第二轮建设规划),这标志着合肥市轨道交通3、4、5号线正式获得开工建设许可。
据了解,3年内合肥市将每年开建1条轨道交通线。
合肥市轨道交通第一轮建设规划(2009-2016年)于2010年7月正式获批,主要包括轨道交通1、2号线项目。
【总页数】1页(P75-75)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合肥市;国家发改委;轨道交通线;国务院;2号线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
【相关文献】
1.重庆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获批总投资额约1500亿元 [J],
2.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和浙江省都市圈城际铁路规划获批 [J],
3.武汉获批的第二轮轨道交通规划线网密度增加一倍 [J],
4.宁波市第二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获批 [J],
5.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8—2023年)获批 [J], 王子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合肥轨道交通7、8号线走向及拟建站点曝光!高楼迷标题: 合肥轨道交通7、8号线走向及拟建站点曝光![打印本页]作者: sangguo 时间: 昨天 19:55标题: 合肥轨道交通7、8号线走向及拟建站点曝光!12月11日,合肥市十六届人大**会第七次会议听取合肥市人民**关于2018年**投资项目计划执行情况和2019年计划草案的报告,2019年,合肥市大建设计划初步编排项目约1468项,年度估算总投资约1258.4亿元。
同时听取了合肥市人民**关于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实施情况的报告,一批重大工程建设计划列上日程表。
轨道交通方面:2019年将建成轨道交通3号线,加快推进4、5号线建设,争取批复《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8-2023)》。
目前轨道交通7、8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总体总包设计和勘察监理及施工图强审项目已启动标前需求公示。
作者: sangguo 时间: 昨天 19:55根据《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8-2023)》,7号线工程北起白莲岩路站,线路出站后经长宁大道、明珠大道、杭埠路、繁华大道、始信路、锦绣大道、玉龙路、紫云路,行至巢湖南路站。
线路全长38.37km,全为地下线,设车站29座,其中换乘站9座,平均站间距1356m。
7号线与2号线共址设置于南岗车辆基地,另在长沙路与重庆路路口西南地块内设紫云路停车场。
轨道交通7号线投资估算约290亿元,其中工程费用约为163亿元。
作者: sangguo 时间: 昨天 19:55根据《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8-2023)》,8号线工程北起北城高铁站,线路出站后经凤麟路、汤都路、阜阳北路、兴隆路、蒙城北路、清河路、阜阳路,行至珠江路站。
线路全长44.78km,全为地下线,设站25座,其中换乘站10座,平均站间距1855m。
8号线于清风岭路和嵇康路路口角地块设北城车辆段,另在涡阳路与阜阳路东北角地块内设涡阳路停车场,深圳路和香格里拉北路西南角地块内设环湖路停车场。
215 2021年第8期工程设计张 鹏中铁合肥建筑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0摘 要:合肥轨道交通4号线为安徽省第二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批复线路,该线路地质情况特殊,部分地段为河漫滩地层,同时项目沿线道路多次下穿建(构)筑物、国铁线、重要市政管线等,给项目实施带来极大的困难。
为解决这些问题,项目参与人员大量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和设计案例,进行了大量的计算分析与方案比选、多次组织专家咨询会议,采取严谨、先进的分析方法全面研究项目实施风险,开展系列标准化、重点化、创新化的专题研究,为后期第三轮建设规划提供了大量参考资料。
关键词:合肥轨道交通4号线;蒸发冷凝技术;站点一体化中图分类号:U23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2789(2021)08-0215-02合肥轨道交通4号线是在1号线和2号线工程的基础上续建的线路,2014年通过了国家发改委第二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批复《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4—2020)》,是合肥市轨道交通“L型”市区骨干线。
作为合肥市轨道交通基本网络的骨干线,该项目的建设将极大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同时该项目对其他项目的开展也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1 合肥轨道交通4号线工程概况合肥市轨道交通4号线是一条自西向东北的“L型”市区骨干线,西起鸡鸣山路站,北至东方大道站,与3号线构成组合环线,形成“十字+环形放射”的轨道交通线网骨架。
全线覆盖合肥市东西向主要客流走廊,串联科技创新基地、政务文化中心、合肥南站中心三大中心,连接了西南、东北两大产业发展带,支撑了“双心两扇两翼”的城市空间发展布局。
该项目带动了沿线的高新区、合肥南站中心区、包河商业区、瑶海区等区域的发展[1]。
线路全长41.38km,共设31座车站,均为地下站,其中换乘站10座(见图1)。
总投资276.75亿元,于2016年开工,计划2021年底建成。
该线路位于合肥市高新区、政务区、新站区,属于江淮波状平原,沿线可划分为5个工程地质单元[2],具体如下所述。
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合肥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9.12.30•【字号】•【施行日期】2020.02.01•【效力等级】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轨道交通正文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条例(2019年11月1日合肥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2019年12月21日安徽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批准)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与建设第三章运营与服务第四章安全保护区管理第五章应急管理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管理,保障城市轨道交通运行安全,维护乘客的合法权益,促进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健康发展,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运营、综合开发、设施保护以及相关监督管理活动。
本条例所称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地铁等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系统。
第三条城市轨道交通应当遵循科学规划、统筹建设、安全运营、规范服务、区域协同的原则。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工作的领导,将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负总责,统筹解决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中的重大事项,建立财政补贴投入长效机制以及衔接高效、运行顺畅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安徽巢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应当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做好相关工作。
第五条市交通运输部门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指导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应当做好下列工作:(一)建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信息统计分析制度、重大隐患治理督办制度、安全重大故障和事故报送制度、投诉受理制度;定期组织对重大故障和事故原因进行分析;依法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开展联动应急演练;根据应急预案调动行业装备物资为突发事件提供交通运输保障;(二)监督指导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做好反恐防范、安全检查、治安防范和消防安全管理相关工作;(三)组织对城市轨道交通初期运营前、正式运营前安全评估;定期委托第三方机构组织专家开展运营期间安全评估工作;定期对运营单位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和考评,并向社会公布;(四)制定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各站点公交线路接驳换乘方案,组织实施交通一卡通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制定并公布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规范和乘客守则;(五)加强舆论引导,宣传文明出行,培养公众安全防范意识,引导理性应对突发事件;(六)依法应当做好的其他工作。
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转发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的通知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建城函[2015]300号
【发布部门】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日期】2015.02.27
【实施日期】2015.02.2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转发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的通
知
(建城函〔2015〕300号)
各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城乡建设委)、规划局,宿州、六安市城管局,广德、宿松县住房城乡建设委(局):
现将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的通知》(建城〔2014〕169号,以下简称《通知》)转发给你们,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加强组织推进。
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皖政〔2014〕46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倡导低碳绿色出行的指导意见》(皖政办
〔2014〕41号)的要求,设区城市应在2015年底前编制完成城市轨。
合肥轨道交通2018年线路图及2025年规划图
(高清)
合肥是安徽省的省会,因东西淝水合于城东北角的逍遥津而得名。
三国时魏国大将张辽大战吴国孙权于逍遥津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同时合肥是“包青天”包拯的故乡,城南包河边有包公墓及其他包公文化遗迹。
合肥的轨道交通起步较晚,截至目前只有2条线路开通运营,总长度50余千米。
然后,根据合肥轨道交通规划,到2020年将建设3号线、4号线、5号线,全长114公里,全市形成5条线路,166公里的地铁网络。
到2025年计划建成6号线、7号线、8号线。
另外,根据规划合肥市中心城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远期由12条线路组成,总长约公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的通知正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的通知建城[2014]169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天津市规划局,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重庆市规划局: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和《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64号)的要求,有序推进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现就做好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以下简称“线网规划”)编制工作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做好线网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线网规划是指导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的重要依据,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组成部分,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
及时组织和科学编制线网规划,并将线网规划的主要内容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有利于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土地开发时序、强度相匹配,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引导城市合理发展;有利于控制城市轨道交通投资规模,依法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实施,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综合效益。
各地要充分认识加强线网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重视和加强线网规划编制工作,加强线网规划实施管理,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把握线网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一是以人为本。
把改善出行条件、方便群众日常出行作为首要原则,以群众实际出行需求和意愿为导向,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二是适度超前。
把握现代城市发展规律,根据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需要,有前瞻性和预见性地谋划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发挥好对轨道交通设施建设的引导作用。
【法规标题】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办法(2016年发布)【发布部门】合肥市人民政府【发文字号】政府令188号【适用区域】合肥市【发布时间】2016-11-24【生效时间】2017-01-01【关键词】运输安全【有效性】有效【更替信息】【注:此文档于2018年12月由一点通平台导出】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办法《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办法》已经2016年11月15日市人民政府第7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市 长 凌云2016年11月24日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促进本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规范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维护城市轨道交通各方主体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运营、综合开发利用、安全保障及其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城市轨道交通,是指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
第三条 城市轨道交通遵循统筹规划、优先发展、政策扶持、综合利用、规范运营、安全便捷的原则。
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设立城市轨道交通议事协调机构,统筹协调解决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运营、综合开发利用、安全保障等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含开发区管理机构,下同)应当协同做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运营、安全保障以及土地征收利用等工作。
第五条 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监督管理,其所属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实施工作。
市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城市轨道交通及其安全保护区内相关建设工程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公安机关负责城市轨道交通的治安管理、消防监督管理和反恐工作,维护治安秩序。
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城市轨道交通用地保障工作。
市发展改革、财政、土地储备、城市管理、环保、卫生计生、林业和园林、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审计、安监、质监、价格、人防、水务、地震等部门、政府应急机构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和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城市轨道交通的相关监督管理工作。
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合肥市区声环境功能区(2020修订)划分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0.12.10•【字号】合政办秘〔2020〕61号•【施行日期】2020.12.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噪声污染防治正文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合肥市区声环境功能区(2020修订)划分方案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合肥市区声环境功能区(2020修订)划分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2020年12月10日合肥市区声环境功能区(2020修订)划分方案一、市区声环境功能区(2020修订)划分目的1.科学实现城市环境分区分类管理,有效控制噪声污染的程度和范围,提高声环境质量。
2为城市社会发展和经济开发建设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3.为城市工业布局、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指导意见。
二、市区声环境功能区(2020修订)划分主要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3.《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 15190-2014)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5.《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6.合肥市土地利用现状图(2017年)7.《合肥市“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8.城市性质、结构特征、分区规划等。
三、市区声环境功能区(2020修订)划分原则1.从整体性出发,遵循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
2.各功能区分别执行相应的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3.便于城市环境噪声管理,促进环境噪声污染防治。
4.有效控制噪声污染的程度和范围,提高声环境质量。
5.以城市环境特征为基础,选择能反映区内相似性和区间差异性的城市环境指标体系。
6.有利于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和城市改造,做到区划科学、合理,促进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四、各类标准适用区域解释0类声环境功能区:指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
附件
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
(2014~2020年)
一、线网规划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合肥市中心城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由12条线路组成,总长约336.9公里,其中中心城区线网密度0.49公里/平方公里,设换乘站21座。
预计2020年,合肥市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量比例达到66.4%,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量比例达到32.9%。
二、近期建设规划
(一)基本原则
以线网规划为基础,加密中心城区网络,改善交通状况,加强重点区域交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坚持量力而行、稳步发展的方针,力求近期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发展密切配合与衔接,形成轨道交通基本网络。
(二)近期建设方案
建设3号线、4号线、5号线,全长114公里。
到2020年,形成5条运营线路、总长166.4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
3号线工程自方兴大道至相城路站,线路长37.7公里,设
站32座,投资260.71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4~2019年。
4号线工程自侯店路至天水路站,线路长36公里,设站28座,投资242.89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5~2020年。
5号线工程自汲桥路至云南路站,线路长40.3公里,设站24座,投资284.24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6~2020年。
(三)主要技术标准
采用B型车6辆编组,最高运行时速80公里。
在规划实施阶段,进一步深化主要技术标准和运营组织方案。
(四)资金安排
近期建设项目总投资为787.84亿元,其中资本金比例30%,计236.35亿元,由合肥市财政资金解决。
资本金以外的资金利用国内银行贷款等融资方式解决。
(五)实施保障
近期建设项目由合肥市政府组织实施,制定相关政策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保证建设和保障正常运营,结合城市开发进程,把握节奏、稳步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合肥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作为项目业主,负责轨道交通项目投融资、建设和运营管理。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认真总结上轮规划实施经验,重视各项前置条件,深化市域轨道交通线路与城际铁路功能划分,做好与近期建设项目的衔接方案。
注重优化综合交通衔接,提高公共交通整体效率和吸引力;统筹协调地铁建设与周边生态、环境以及建设工程的关系,深入研究规划线路选线问题;专项规划设计
车站周边土地利用和交通接驳,重点控制好车辆段和停车场建设用地,积极探索利用土地开发保障城市轨道交通持续发展的途径。
附: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4~2020年)示意图
附
高架敷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