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二学案:第四单元 第17课 与妻书 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43.50 KB
- 文档页数:19
17与妻书本课话题——以天下为己任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情真意切,字字泣血,句句都是浓得化不开的真情,缠绵悱恻而又充满激情,充满凛然正气,为国捐躯的激情与对爱妻的深情,对国的热爱与对家的眷恋,相互交融、相互辉映,叫人断肠落泪,而又撼人魂魄、令人感奋。
虽然已时隔百年,但文句的魅力依然,作者对爱妻的那份真情、那种“以天下人为念”舍生取义的革命者的气度风范,依然令人动容。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于方舟,原名于兰渚(1900~1928年),1900年生于河北省宁河县表口村一个农民家庭里(现为天津宁河县),在兄弟五人中,他是最小的一个。
1916年,于方舟考入直隶官立中学,他是天津五四运动杰出的领导者之一,也是天津早期党团组织的重要负责人。
在中学时期,于方舟面对神州破碎,民不聊生的凄惨景况,自警道:“狂澜四面严相逼,群生彼岸须舟亟。
方舟负任一何重,方舟遭境一何逆。
”激励自己“努力壮尔神,努力执尔柁,战胜眼前魔,何愁沧海阔”遂以“方舟”为名,自期自奋,愿做“渡人之舟”,把祖国人民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
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北方爆发了震惊全国的玉田农民武装暴动,以玉田县为中心,周围遵化、丰润、迁安、蓟县均有农民参加。
于方舟以中共顺直省委组织部长身份领导了这次暴动,后在丰润县河流沙附近的大张屯不幸被捕,押解到玉田,在狱中坚贞不屈,1927年12月30日于玉田县城南门外被杀害。
《玉田县志》中有记载。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位卑未敢忘忧国。
——(唐)杜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第四单元《与妻书》班级:姓名:成绩: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的实词、虚词。
2.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中有深刻内涵的句子。
3.感悟文章情感,体悟作者为天下人谋幸福的革命豪情和理性自觉。
学习重点:1、文言字词句的理解与落实。
2、感悟作者的情感与思想。
学习过程:预习﹒交流﹒评价1、通假字:(1)、几家能彀.(2)、吾灵尚依依旁.汝也2、古今异义词:(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2)吾充.吾爱汝之心(3)第.以今日事势观之(4)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5)是.吾不是处3、词类活用:(1)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2)瓜.分之日可以死(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4)汝幸而偶.我(5)卒不忍独善.其身(6)意洞手.书训练﹒拓展﹒提高一、梳理课文内容。
二、合作探究:(1)作者的衷情是什么?(2)作者是围绕什么来表达衷情的?(3)作者是怎样表达衷情的?(4)想一想,这篇绝笔为什么会感人至深?三、写作技巧小结。
归纳﹒整理一、文言实词释义1、一词多义与与妻书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吾与(汝)并肩携手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竟不能竟书而欲搁笔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身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余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前十余日回家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吾今死无余憾书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当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吾家后日当甚贫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卒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旦日飨士卒鲁肃闻刘表卒五万兵难卒合二、文言虚词释义其:助天下人爱其所爱卒不忍独善其身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吾亦望其言是实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汝其勿悲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所:助天下人爱其所爱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所以: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吾爱汝至,所以为汝体者唯恐未尽为:故遂忍悲为汝言之为天下人谋永福也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当尽吾意为幸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盖: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以: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汝不必以无侣悲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则: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而: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不能竟书而欲搁笔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三、词类活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称心快意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瓜分之日可以死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汝幸而偶我卒不忍独善其身意洞手书四、文言句式固定结构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1、省略句望今后有远行,必以(之)告妾,妾愿随君行(省略介词宾语)吾居(于)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省略介词“于”)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于)今日之中国(省略介词“于”)吾辈处(于)今日之中国(省略介词“于”)天灾可以死(人) (省略宾语)谁知吾卒先(于)汝而死乎(省略介词“于”。
17与妻书禀父书方声洞父亲大人膝下:跪禀者:此为儿最后亲笔之禀,此禀果到家,则儿已不在人世者久矣。
儿死不足惜,第此次之事,未曾禀告大人,实为大罪。
故临死特将其就死之原因为大人陈之。
窃自满洲入关以来,凌虐我汉人无所不至。
迄于今日,外患逼迫,瓜分之祸,已在目前。
满洲政府犹不愿实心改良政治,以图强盛;仅以预备立宪之空名,炫惑内外之视听,必欲断送汉人之土地于外人,然后始大快于其心。
是以满政府一日不去,中国一日不免于危亡。
故欲保全国土,必看碟驱满始,此固人人所共知也。
儿蓄此志已久,只以时未至,故隐忍未发。
迩者海内外诸同志共谋起义,以扑满政府,以救祖国。
祖国之存亡,在此一举。
事败则中国不免于亡,四万万人皆死,不特儿一人;如事成则四万万人皆生,儿虽死亦乐也。
只以大人爱儿切,故临死不敢不为禀告,但望大人以国事为心,勿伤儿之死,则幸甚矣!夫男儿在世,不能建功立业以强祖国,使同胞享幸福;奋斗而死,亦大乐也。
且为祖国而死,亦义所应尔也,儿刻已廿有六岁矣,对于家庭本有应尽之责任。
只以国家不能保,则身家亦不能保;即为身家计,亦不能不于死中求生也。
儿今日极力驱满,尽国家之责任者,亦即所以保卫身家也。
他日革命成功,我家之人,皆为中华新国民,而子孙万世,亦可以长保无虞。
则儿虽死,亦瞑目于地下矣!惟从此以往,一切家事均不能为大人分忧,甚为抱憾!幸有涛兄及诸孙在,则儿或可稍安于地下也。
惟祈大人得信后,切不可过于伤心,以碍福体,则儿罪更大矣。
幸谅之!兹附上致颖媳信一通,俟其到汉时面交,并祈得书时即遣人赴日本接其归国。
因彼一人往东,无人照料,种种不妥也。
如能早归,以尽子媳之职,或能轻儿不孝之罪。
临死,不尽所言,惟祈大人善保玉体,以慰儿于地下,旭孙将来长成,乞善导其爱国之精神,以为将来为国报仇也。
临书不尽企祷之至。
敬请万福金安儿声洞赴义前一日禀于广州城家中诸大人,及诸兄弟姊妹、诸嫂、诸侄儿女、诸亲戚统此告别。
1.作者简介林觉民(1887—1911),近代民主革命者,字意洞,号抖飞,福建福州人。
17 与妻书练习一、夯基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会晤./唔.言眷.属/誊.写称.心如意/称.呼B.啼.泣/缔.结婉.解/手腕.蓦.然回首/模.拟C.禁.受/禁.锢悲恸./痛.心妻离子散./散.漫D.虐.待/戏谑.毋宁./宁.静不肖.子孙/肖.像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适.冬之望日前后适:正,恰逢B.第.以今日事势观之第:仅,但C.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抑:难道D.使之肖.我肖:相像,类似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作此书.时不能竟书.而欲搁笔B.吾尝语.曰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C.不能竟.书而欲搁笔竟.日不出门D.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4.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意洞手.书B.不可数.计C.瓜.分之日可以死D.幼.吾幼,以及人之幼5.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汝不必以.无侣悲B.或.又是男左右或.欲引相如去C.故遂忍悲为汝言之.且以汝之.有身也D.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为吾与汝双栖之所.6.下列文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句:仁慈的人“尊敬我家的长辈以及别人的长辈;爱护我家的晚辈以及别人的晚辈”。
B.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译句:试问从古以来什么时候见过破镜能重圆?那就是比死还要苦呀,怎么对待这种逆境呢?C.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译句:江州司马的青衫湿了,我不能学那些修养高超的人忘怀于世理人情。
D.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
译句:即使可以不死,但是彼此离散不相见,只能使两地望眼成穿,身子变成空望对方的石头。
二、延伸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7~11题。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孙文满清末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巇,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踬踣者屡,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
17 与妻书一、读准字音眷.属( ) 吾尝语.曰( ) 依依旁.汝( )的.的非吾所思( ) 如晤.( ) 能彀.( )婉.解( ) 使之肖.我( ) 搁.笔( )称.心( ) 双栖.( ) 情不自禁.( )恸.哭( )[答案] juàn yù bànɡ dí wù ɡòu wǎn xiào ɡē chènqī jīn tònɡ二、辨识通假(1)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2)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 )[答案] (1)“彀”同“够”,能够 (2)“念”通“廿”,二十三、一词多义(1)竟⎩⎪⎨⎪⎧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2)身⎩⎪⎨⎪⎧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 )(3)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 )(4)余⎩⎪⎨⎪⎧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 )及今思之,空余.泪痕( )前十余.日回家( )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今死无余.憾( )(5)书⎩⎪⎨⎪⎧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6)卒⎩⎪⎨⎪⎧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旦日飨士卒.( )鲁肃闻刘表卒.( )五万兵难卒.合( )(7)其⎩⎪⎪⎨⎪⎪⎧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卒不忍独善其.身( )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 )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 )吾亦望其.言是实( )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 )汝其.勿悲( )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 ) [答案] (1)动词,完毕,终了 副词,全,整,终 (2)名词,自身,自己 名词,身孕 (3)动词,推广到 介词,等到 (4)副词,以外,以后 动词,剩下 数词,整数后不确定的零数 代词,我的 形容词,遗留的,剩下的 (5)名词,信 动词,写 (6)副词,最终 名词,兵 动词,死 副词,读cù,通“猝”,仓猝 (7)代词,他们 代词,自己 代词,代腹中之物 代词,代鬼 代词,那些 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或许 副词,表婉商语气,可,希望 副词,表祈使语气,应当,一定四、词类活用(1)瓜.分之日可以死.( )____________ (2)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 ( )____________ (3)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 ( )____________ (4)意洞手.书 ( )____________ (5)汝幸而偶.我 ( )____________ (6)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 ( )____________ (7)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 ( )____________ (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____________ (9)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____________ (10)称心快.意 ( )____________ (11)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 )____________ (12)卒不忍独善.其身 ( )____________ (13)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 )____________ (14)当尽.吾意为幸. ( )____________[答案] (1)瓜,名词作状语;死,动词的使动用法,其后省略宾语“之” 像切瓜一样;使……死 (2)名词活用为动词 追求 (3)名词作状语 用数字 (4)名词作状语 用手,亲手 (5)名词作动词 配偶,嫁 (6)动词作状语 小声哭着 (7)动词活用为名词 远行的事情 (8)第一个“老”,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尊敬;后两个“老”,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老人(9)第一个“幼”,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爱护;后两个“幼”,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小孩(10)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愉快(1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1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完善(13)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写尽;万千,数词作名词指很多的话(14)尽,形容词作动词领会尽,领会透;幸,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幸事五、古今异义(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表并列的连词。
◎第14课《阿房宫赋》◎第15课《赤壁赋》◎第16课《项脊轩志》◎第17课《与妻书》◎第18课《逍遥游(节选)》◎第19课《兰亭集序》第17课与_妻_书本课话题——真情一、从课本中积累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二、从自然中积累天鹅——忠贞的伴侣在鸟类中雌雄间结成终生伴侣的当属天鹅。
它们不仅在繁殖期成双成对,相互恩爱,而且在其他时间也在一起觅食、休息或戏水。
甚至在千里迢迢的迁徙中也前后照应,从不分离。
如果有一只不幸死去,另一只宁肯单独生活一辈子,也不再另选佳偶。
天鹅有着亲密的“夫妻”关系,在繁殖期尤为突出。
做巢时夫妻双双外出衔巢材,回来后一同做巢,温馨和谐。
筑巢后雌天鹅开始产卵、孵化,雄天鹅则在巢边日夜巡逻。
三、从历史中积累化蝶东晋时,浙江上虞祝家有一女祝英台,女扮男装到杭州游学,途中遇到一同前来的同学梁山伯,两人便相偕同行。
同窗三年,感情深厚,但梁山伯始终不知祝英台是女儿身。
后来祝英台中断学业返回家乡。
梁山伯到上虞拜访祝英台时,才知道三年同窗的好友竟是女儿身,欲向祝家提亲,此时祝英台已许配给马文才。
之后梁山伯在鄞当县令,因过度郁闷而过世。
祝英台假意应允马家婚事,但是要求迎亲队伍必须经过梁山伯的坟墓,并且让她下轿祭拜。
后祝英台出嫁经过梁山伯的坟墓时,突然狂风大起,阻碍迎亲队伍的前进,祝英台下花轿到梁山伯的墓前祭拜,梁山伯的坟墓塌陷裂开,祝英台跳入坟墓中,其后坟墓中飞出一对彩蝶,双双离去。
一、作者简介绝笔之书显风格——林觉民林觉民(1887-1911),中国民主革命者。
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县(今福州)人。
14岁进福建高等学堂,毕业后到日本留学,加入同盟会,从事革命活动。
1911年(清宣统三年)得黄兴、赵声通知,回国约集福建同志参加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随黄兴攻打总督衙门,受伤被捕,从容就义。
第17课 与妻书学习重点 1.掌握文言文基础知识,背诵文中名句。
2.理清文章脉络,学习革命者“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及高尚情操。
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几家能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念.六夜四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同“够” ②通“廿”,二十(2)一词多义①至⎩⎪⎨⎪⎧ 吾至.爱汝: 吾爱汝至.: 大兵如林而至.:②卒⎩⎪⎨⎪⎧ 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鲁肃闻刘表卒.: 五万兵难卒.合:③语⎩⎪⎨⎪⎧ 何事不语.: 有朕位几不保……之语.: 集诸将而语.之曰: ④书⎩⎪⎨⎪⎧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⑤竟⎩⎪⎨⎪⎧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竟.日不出门:⑥身⎩⎪⎨⎪⎧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且以汝之有身.也:答案 ①副词,极、最 副词,到了极点 动词,到 ②副词,读zú,终于 动词,读zú,死 副词,读cù,仓猝③动词,说 名词,话 动词,告诉 ④名词,信 动词,写 ⑤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完毕 副词,全、终⑥代词,自身 名词,孕(3)古今异义①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汝可以模拟..得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古义:幸福。
17与妻书设计方案(一)总体设计教材概述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运动,从1905年创立兴中会开始直到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胜利,其间先后发动了十多次武装起义,1911年4月27日(农历3月29日)的广州起义是一场战斗最激烈、对社会震动最大的一次起义,后因起义死难的烈士都埋在广州城外的黄花冈,故又名之曰“黄花冈起义”。
本文作者林觉民是黄花冈有名的七十二烈士之一,这封信就是林觉民在起义前三天(4 月24日)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
在这封绝笔信中,作者诚挚地表达了对革命事业的热忱和对妻子的至爱,同时也深刻地阐明了个人的爱情和幸福同革命事业、全体人民的幸福紧密相连、有主有从的辩证关系;表白了他作为一名坚定的民主主义革命志士的革命人生观; 体现了作者舍身为人民的崇高精神。
本文是一篇以抒情为主、情理结合的记叙文。
全文以汝言“吾衷”为主线,结合叙情忆事,进行深刻的说理,阐明了本文的中心思想一一“吾至爱汝”并“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从而“使吾勇于就死”,并“敢先汝而死”,进而慰“汝不必以无侣为悲”。
文章洋溢着烈士对革命的忠诚、对妻子的挚爱,个人的革命豪情和依依不舍的夫妻之情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其中阐述个人幸福和全民幸福的关系的句子,千载之后读来仍惊心动魄,令人肃然起敬。
“为天下人谋永福”更是激励了无数的英雄儿女勇于反抗,为民主、自由奋战不已。
思路方法本文拟用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设想:本文在语言上接近于口语,比较通俗易懂,故在语言上稍加点拨,学生就可以自行阅读了。
这篇文章的价值在于“情”,诸多的感情合在一起,构成了文章荡气回肠的艺术之美。
教授本文,重点在于讲授课文洋溢的诸多感情的结合。
此外,革命烈士的高尚情操、为国而死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
第一课时,主要是解题、介绍背景、熟悉课文大意。
第二课时教学设想:继续研读,欣赏句子,体会烈士对妻子的至爱和对革命的忠诚以及理解烈士为革命而死的选择,感受烈士的伟大。
17、与妻书林觉民教学目标1、学习革命先驱抛私情循大义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2、积累掌握实词、虚词的用法,进一步巩固文言句式知识教学重点1、掌握本文重点实虚词,掌握课文中活用的词在词的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2、领会“吾至爱汝,既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的含义,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章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相结合以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一、走近作者①辛亥革命先驱者林觉民“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郁达夫林觉民(1887-1911)辛亥革命先驱,“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字意洞,号抖飞,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
十四岁进福建高等学堂学习时,即深受民主思潮影响,倾向革命。
1907年赴日本庆应大学留学,加入同盟会。
1911年春,得知黄兴、赵声将发动广州起义,即归国返乡,组织几十名革命志士赴广州参加起义。
起义时,领先袭击总督衙门,负伤被捕。
在督衙受审时,他毫无惧色,且当众演说,声讨清廷反动罪行,宣传革命思想,后从容就义。
二、课文研究全文七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段),作为遗书的开端,简要地说明自己写这封遗书的原因和悲痛的心情。
第二部分(第2、3、4段),是信的核心。
在这部分中,烈士心情倾诉自己“至爱汝”又“忍舍汝而死”的心情和道理。
第2段开头一句“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是全文的纲。
烈士在这段里先简单地阐述“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的道理。
然后下面用两段文字,一段详诉,“吾至爱汝”的衷情,一段说明“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的道理。
第3段,用“汝忆否”、“回忆”、“又回忆”引出三件夫妻恩爱的追忆。
三件事情都反映了烈士对妻子的眷恋之深,为妻子着想“无所不至”,用事实说明自己绝不是一个无情的人。
17 与妻书夜冷清,独饮千言万语;难舍弃,思国心情。
灯欲尽,独锁千愁万绪;言难启,诀别吾妻。
烽火泪,滴尽相思意,情缘魂梦相系;方寸心,只愿天下情侣,不再有泪如你……一曲如泣如诉的“诀别”感动了多少热血男儿。
英雄的背影渐渐远去,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已渐渐远去,但先烈们的浩然正气依然充塞天地之间,激励后人。
人生就像一个五彩线团,不论什么时候,只要顺着时光轻轻抽出一缕来,你就会从这往昔生活的经纬上发现人生的各种折光。
最令人留恋的要算它的开头——你一无所知地降临于这个世界,睁开眼,展开耳廓,你激动了。
这世界居然这般明朗宽敞!比之那温暖却混沌的母体美多了。
那时你的心中满是花的馨香,草的清新,还有母亲摇篮旁充满爱心的低唱。
【课内挖掘】写《与妻书》时,林觉民满怀悲壮,已下定慷慨赴死的决心,义无反顾,在信的第一句,他就毅然决然地告诉妻子“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
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写信时,他“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心中滋味无以言表。
为“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为天下人谋永福”,他置生死于度外,抛却与爱妻的儿女情长而“勇于就死”,大义凛然、无所畏惧地积极投身到推翻清政府黑暗腐朽统治的武装起义中。
真爱爱国与爱家诀别真情大义无畏生与义精彩运用为造福天下,他放弃了自己的幸福和生命;为造福别人,他与心爱的人洒泪相别。
林觉民用一腔热血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大爱之歌。
大爱,不仅仅是与亲人之间的爱,更重要的是博爱:爱祖国,爱人民。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人生于世,当“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为天下人而死,虽死犹生;只为自身利益而祸害他人,虽生犹死。
无数革命烈士、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利益,为了人民的安宁,抛头颅,洒热血,浩浩的历史长河中,镌刻着他们鲜活的形象,传颂着他们不屈的精神。
【课外运用】与妻书亲爱的老婆:你是否已经过了那座拥挤的奈何桥?你是否已经喝了那碗能忘却前世的孟婆汤?你是否已经忘记了我们那“一生一世,白头偕老”的约定?你是否已经想不起那个深爱着你的我?老婆,过去失约的经常是我,有多少次,我答应你一起过春节,但是一个电话便让我踏上了返回部队的列车。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如晤.( ) (2)眷.属( )
(3)双栖.( ) (4)使之肖.我( )
(5)相和.( ) (6)一恸.( )
(7)称.心( ) (8)能彀.( )
(9)婉.解( ) (10)不能禁.( )
二、识记文中基础知识
1.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婉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卿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3)虐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4)率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5)独善其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通假字及意义
(1)几家能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六夜四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今义:生活上的利益,特指对职工生活(食、宿、医疗等)的照顾;使生活上得到利益。
(2)汝可以模拟
..得之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今义:模仿。
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1)至⎩⎪⎨⎪⎧ 吾至.爱汝: 吾爱汝至.:
(2)语⎩⎪⎨⎪⎧
吾尝语.曰: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 何事不语.: (3)书⎩⎪⎨⎪⎧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4)身⎩⎪⎨⎪⎧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且以汝之有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