腧穴定位法_图文
- 格式:pdf
- 大小:19.49 MB
- 文档页数:42
腧穴的定位方法共61张腧穴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人体经络上的特定穴位。
通过刺激腧穴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腧穴的定位方法在中医理论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腧穴定位方法。
1.经络定位法:经络是气血在人体内循行的渠道,腧穴常位于经络的特定位置。
通过追踪经络的走向,可以确定腧穴的大致位置。
例如,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大都位于背部,跟脊椎呈平行排列。
2.解剖定位法:通过研究人体解剖结构的相关知识,可以推测腧穴的大致位置。
例如,膝关节周围的腧穴多位于骨突或肌肉腱附着点周围。
3.邻穴定位法:腧穴往往与相邻穴位有一定的关联性。
通过确定相邻穴位的位置,可以推测腧穴的位置。
例如,髌骨的内侧是血海穴,外侧是解溪穴,通过这个关系就可以确定髌骨下方的腧穴的位置。
4.临床定位法:通过实践经验,总结出一些有特定疗效的腧穴的常见位置。
例如,人中穴位于人体下巴正中间的凹陷处,是常用的调节气血的腧穴。
治疗时,选择合适的腧穴进行刺激是非常关键的。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腧穴及其治疗作用。
1.三阴交:位于内踝尖上方3寸处,能调节女性生殖系统的功能,常用于治疗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问题。
2.风池:位于颈椎大椎突下1.5寸处,可以舒缓颈部肌肉紧张,缓解头痛、颈椎病等症状。
3.背俞穴:位于背部脊柱旁,各个脏器对应的背俞穴可以调节相应脏器的功能,常用于治疗内脏疾病。
4.额外穴:位于人体经络之外,具有独特的治疗作用。
例如四神聪、风市、舌瘰等额外穴都可以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治疗失眠、焦虑等问题。
5.手三里:位于前臂上,与大肠经相关,可以帮助调节消化系统功能,常用于治疗胃痛、便秘等问题。
6.大椎:位于脖颈交界的突起处,可以舒缓肩颈肌肉的紧张,缓解肩周炎等症状。
以上只是部分常用的腧穴及其治疗作用,实际上还有很多腧穴都有特定的疗效。
通过准确地定位腧穴并刺激,可以实现治疗效果。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刺激腧穴应该由专业的医生或中医师进行,以免造成刺激不当或感染等问题。
第六单元腧穴的定位方法一、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1.固定标志指各部位由骨节、肌肉所形成的突起、凹陷及五官轮廓、发际、指(趾)甲、乳头、肚脐等,是在自然姿势下可见的标志,可以借助这些标志确定腧穴的位置。
2.活动标志指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着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尖端等,是在活动姿势下才会出现的标志,据此亦可确定腧穴的位置。
二、骨度折量定位法: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
不论男女老幼、高矮胖瘦,统一标准折量。
三、手指同身寸(指寸)定位法:依据患者本人手指所规定的分寸以量取腧穴的方法。
中指同身寸、拇指同身寸和横指同身寸(一夫法)三种。
四、简便取穴法例如:两耳尖连线中点取百会;两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压在另一手腕后高骨的上方,当食指尽端处取列缺;半握拳,当中指端所指处取劳宫;垂肩屈肘,于平肘尖处取章门;立正姿势,两手下垂,于中指尖处取风市等。
骨度分寸规定,髀枢至膝中的距离是:A.13寸B.14寸C.16寸D.18寸E.19寸『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髀枢至膝中的距离是19寸。
A.12寸B.13寸C.16寸D.18寸E.19寸耻骨联合上缘至髌底的骨度分寸是()『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耻骨联合上缘至髌底的骨度分寸是18寸。
膝中至外踝尖的骨度分寸是()『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膝中至外踝尖的骨度分寸是16寸。
耳后两乳突之间的骨度分寸是A.4寸B.6寸C.8寸D.9寸E.12寸『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耳后两乳突之间的骨度分寸是9寸。
根据骨度分寸法,印堂穴至百会穴为A.18寸B.15寸C.8寸D.12寸E.10寸『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印堂穴至百会穴为8寸。
横指同身寸又称“一夫法”。
是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四指相并,以()为标准A.食指中节横纹B.中指中节横纹C.无名指中节横纹D.中指末节横纹E.食指末节横纹『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一夫法”以中指中节横纹为标准。
针灸学-腧穴的定位方法骨度分寸定位法骨度分寸定位法简称骨度法,是指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不论男女老幼、高矮胖瘦,一概以此标准折量作为量取腧穴的依据。
折量分寸是以患者本人的身材为依据的。
全身主要骨度分寸见下表。
续表续表续表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是以人体解剖学的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确定腧穴定位的方法。
体表解剖标志可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种。
固定标志指各部位由骨节、肌肉所形成的突起、凹陷及五官轮廓、发际、指(趾)甲、乳头、肚脐等,是在自然姿势下可见的标志,可以借助这些标志确定腧穴的位置。
如:鼻尖取素髎;两眉中间取印堂;以眉头定攒竹;两乳中间取膻中;以脐为标志,脐中即为神阙,其旁开2寸定天枢;俯首显示最高的第7颈椎棘突下取大椎;腓骨小头前下方取阳陵泉;以足内踝尖为标志,在其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定三阴交等。
另外,背腰部穴的主要取穴标志有肩胛冈平第3胸椎棘突,肩胛骨下角平第7胸椎棘突,髂嵴最高点平第4腰椎棘突等。
活动标志指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着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尖端等,是在活动姿势下才会出现的标志,据此亦可确定腧穴的位置。
例如:微张口,耳屏正中前缘凹陷中取听宫;闭口取下关;尽力屈肘,于横纹头处取曲池;外展上臂时肩峰前下方的凹陷中取肩髃;拇指跷起,当拇长、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取阳溪;正坐屈肘,掌心向胸,当尺骨小头桡侧骨缝中取养老等。
手指同身寸定位法手指同身寸定位法又称指量法、指寸定位法,是指依据患者本人手指所规定的分寸以量取腧穴的方法。
在具体取穴时,医者应在骨度分寸定位法的基础上,参照被取穴者自身的手指进行比量,以确定腧穴的标准定位。
手指同身寸定位法分中指同身寸、拇指同身寸和横指同身寸(一夫法)三种。
中指同身寸以患者的中指中节桡侧两端纹头(拇指、中指屈曲成环形)之间的距离作为1寸。
拇指同身寸以患者拇指指间关节的宽度作为1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