腧穴定位法
- 格式:ppt
- 大小:2.06 MB
- 文档页数:16
腧穴定位方法范文首先,通过解剖学知识进行腧穴定位。
这是最传统和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根据人体结构、经络走向和指间距比例等依据,确定腧穴的大致位置。
然后,在具体定位时,使用解剖学标志物来确定腧穴的准确位置。
比如,额头上的印堂穴,它位于眉毛与头发稍多的地方之间,颧骨处。
据此,可以在具体患者的头部上找到相应的位置。
其次,通过临床经验进行腧穴定位。
中医医生或经验丰富的针灸师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总结,形成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根据经络走向、传导规律、主治疾病等特点,他们能够准确定位腧穴。
比如,中风患者常常在手与手之间的合谷穴处累积寒湿,通过针灸手太阴心经上的其他穴位,能够缓解这种症状。
这种方法要求医生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才能准确判断穴位位置。
此外,根据五官面部特征进行腧穴定位。
中医通过观察患者面部的颜色、纹理、肌肉等情况,来判断体内脏腑经络的变化,并据此定位腧穴。
比如,鼻翼旁的迎香穴,在经络学上与肝经相通。
经验丰富的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面部,包括鼻子的形状、颜色、黑头等,可以判断患者的肝经是否有问题,并在正确的位置进行针刺。
最后,根据经络经脉进行腧穴定位。
中医经络学认为,人体内存在着12条主要经络和8条络脉,通过这些经络和络脉传导气血,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因此,通过经络的走向和络脉的分布,可以找到相应的腧穴。
这种方法从理论上来说是比较科学的,但它需要掌握经络学的知识,并在具体实践中进行验证。
总的来说,腧穴定位是中医治疗的关键步骤之一、虽然具体的腧穴定位方法有多种,但是它们都需要基于解剖学知识和临床经验,并综合考虑五官面部特征、经络经脉等因素。
这些方法较为科学、准确,但需要针灸师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才能够进行准确的腧穴定位。
腧穴的定位方法在针灸推拿的过程中,起效果的好坏与选穴是否准确有直接关系。
因此,准确的选取腧穴,也就是腧穴的定位,应该被大家广泛的重视。
1 骨度分寸法骨度分寸法,是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比例折算尺寸作为定穴标准的方法。
常用的骨度分寸见下表。
常用骨度分寸表2 自然标志取穴法根据人体表面所具的特征的部位作为标志,而定取穴位的方法称为自然标志定位法。
人体自然标志有两种:固定标志法:即是以人体表面固定不移,又有明显特征的部位作为取穴标志的方法。
如人的五官、爪甲、乳头、肚脐等作为取穴的标志。
活动标志法:是依据人体某局部活动后出现的隆起、凹陷、孔隙、皱纹等作为取穴标志的方法。
如曲池屈肘取之。
3 手指比量法以患者手指为标准来定取穴位的方法。
由于生长相关律的缘故,人类机体的各个局部间是相互关联的。
由于选取的手指不同,节段亦不同,可分作以下几种。
中指同身寸法:是以患者的中指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一寸,可用于四肢部取穴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横寸。
拇指同身寸法:是以患者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一寸,亦适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
横指同身寸法:以名“一夫法”,是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横量作为:3寸。
4 简便取穴法此法是临床上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如垂手中指端取风市,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在食指端到达处取列缺穴等。
24节气的气候及健康提醒2011-08-18 17:08二十四节气与养生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24节气的变经随时影响着人体健康.顺应24节气变化的规律和特点,调节人体、防病健身,可以达剑健康长寿的目的。
我们根据每个节气的主要气候特点,总结出每个不同时段养生要点,供大家参考。
立春气候特征:白昼逐渐变长,气温回暖,人体血液代谢旺盛。
健康提醒:少吃酸性食物,养生以养肝护肝为主。
腧穴的定位方法
腧穴定位方法一般可以分为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骨度折量定位法、指寸定位法等方法。
1.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指以体表解剖学的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
体表解剖标志又可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
固定标志指各部由骨骼和肌肉所形成的凸起和凹陷,如五官轮廓、头发边际、指(趾)甲、乳头、脐窝等。
如两眉之间定印堂。
活动标志指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腰、皮肤随着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凸起等。
如曲池在肘横纹的外侧端。
本文来源39蜂疗网。
2.“骨度”折量定位法:指以自身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定尺寸,用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
3.指寸定位法:指以患者本人手指的某些部位折作一定分寸,用以比量腧穴位置的方法,习称“同身寸”。
指寸法分中指同身寸、拇指同身寸和“一夫法”三种。
中指同身寸是令患者将拇指与中指屈曲,以中指指端抵在拇指指腹,形成环状,伸直其余手指、使中指桡侧面得到充分显露,取其中节上下两横纹头之间的距离作为1寸。
拇指同身寸的方法是令患者伸直拇指,以拇指指骨关节横纹两端之间的距离作为1寸。
“一夫法”的方法是以患者第2—5指并合,当中节上横度,其两侧间距离为“一夫”,折作3寸。
适用于上下肢定穴。
第四节腧穴的定位与主治。
简述常用腧穴的定位方法
常用的腧穴定位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参考标志物法:根据身体的特定标志物来确定腧穴的位置。
例如,耳朵上的腧穴可以根据耳廓的形状、耳垂的位置以及耳骨的凹陷处来确定。
2. 比例法:根据人体比例关系确定腧穴的位置。
例如,头部,腹部或四肢的腧穴可以根据身体的分割位置或者相对比例来确定。
3. 解剖法:通过解剖学知识来确定腧穴的位置。
例如,人体的脉搏位于动脉旁边,因此,可以利用动脉位置确定脉搏腧穴的位置。
4. 经络路径法:根据经络走向确定腧穴的位置。
例如,根据经络路径扫描法来确定腧穴的位置。
5. 实验定位法:通过实验确定腧穴的位置。
例如,在人体试验中,根据特定刺激发产的反应来确定腧穴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腧穴的定位方法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个体差异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判断,以保证准确性和有效性。
腧穴的定位方法共61张腧穴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人体经络上的特定穴位。
通过刺激腧穴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腧穴的定位方法在中医理论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腧穴定位方法。
1.经络定位法:经络是气血在人体内循行的渠道,腧穴常位于经络的特定位置。
通过追踪经络的走向,可以确定腧穴的大致位置。
例如,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大都位于背部,跟脊椎呈平行排列。
2.解剖定位法:通过研究人体解剖结构的相关知识,可以推测腧穴的大致位置。
例如,膝关节周围的腧穴多位于骨突或肌肉腱附着点周围。
3.邻穴定位法:腧穴往往与相邻穴位有一定的关联性。
通过确定相邻穴位的位置,可以推测腧穴的位置。
例如,髌骨的内侧是血海穴,外侧是解溪穴,通过这个关系就可以确定髌骨下方的腧穴的位置。
4.临床定位法:通过实践经验,总结出一些有特定疗效的腧穴的常见位置。
例如,人中穴位于人体下巴正中间的凹陷处,是常用的调节气血的腧穴。
治疗时,选择合适的腧穴进行刺激是非常关键的。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腧穴及其治疗作用。
1.三阴交:位于内踝尖上方3寸处,能调节女性生殖系统的功能,常用于治疗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问题。
2.风池:位于颈椎大椎突下1.5寸处,可以舒缓颈部肌肉紧张,缓解头痛、颈椎病等症状。
3.背俞穴:位于背部脊柱旁,各个脏器对应的背俞穴可以调节相应脏器的功能,常用于治疗内脏疾病。
4.额外穴:位于人体经络之外,具有独特的治疗作用。
例如四神聪、风市、舌瘰等额外穴都可以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治疗失眠、焦虑等问题。
5.手三里:位于前臂上,与大肠经相关,可以帮助调节消化系统功能,常用于治疗胃痛、便秘等问题。
6.大椎:位于脖颈交界的突起处,可以舒缓肩颈肌肉的紧张,缓解肩周炎等症状。
以上只是部分常用的腧穴及其治疗作用,实际上还有很多腧穴都有特定的疗效。
通过准确地定位腧穴并刺激,可以实现治疗效果。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刺激腧穴应该由专业的医生或中医师进行,以免造成刺激不当或感染等问题。
第六单元腧穴的定位方法一、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1.固定标志指各部位由骨节、肌肉所形成的突起、凹陷及五官轮廓、发际、指(趾)甲、乳头、肚脐等,是在自然姿势下可见的标志,可以借助这些标志确定腧穴的位置。
2.活动标志指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着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尖端等,是在活动姿势下才会出现的标志,据此亦可确定腧穴的位置。
二、骨度折量定位法: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
不论男女老幼、高矮胖瘦,统一标准折量。
三、手指同身寸(指寸)定位法:依据患者本人手指所规定的分寸以量取腧穴的方法。
中指同身寸、拇指同身寸和横指同身寸(一夫法)三种。
四、简便取穴法例如:两耳尖连线中点取百会;两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压在另一手腕后高骨的上方,当食指尽端处取列缺;半握拳,当中指端所指处取劳宫;垂肩屈肘,于平肘尖处取章门;立正姿势,两手下垂,于中指尖处取风市等。
骨度分寸规定,髀枢至膝中的距离是:A.13寸B.14寸C.16寸D.18寸E.19寸『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髀枢至膝中的距离是19寸。
A.12寸B.13寸C.16寸D.18寸E.19寸耻骨联合上缘至髌底的骨度分寸是()『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耻骨联合上缘至髌底的骨度分寸是18寸。
膝中至外踝尖的骨度分寸是()『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膝中至外踝尖的骨度分寸是16寸。
耳后两乳突之间的骨度分寸是A.4寸B.6寸C.8寸D.9寸E.12寸『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耳后两乳突之间的骨度分寸是9寸。
根据骨度分寸法,印堂穴至百会穴为A.18寸B.15寸C.8寸D.12寸E.10寸『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印堂穴至百会穴为8寸。
横指同身寸又称“一夫法”。
是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四指相并,以()为标准A.食指中节横纹B.中指中节横纹C.无名指中节横纹D.中指末节横纹E.食指末节横纹『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一夫法”以中指中节横纹为标准。
针灸学-腧穴的定位方法骨度分寸定位法骨度分寸定位法简称骨度法,是指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不论男女老幼、高矮胖瘦,一概以此标准折量作为量取腧穴的依据。
折量分寸是以患者本人的身材为依据的。
全身主要骨度分寸见下表。
续表续表续表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是以人体解剖学的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确定腧穴定位的方法。
体表解剖标志可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种。
固定标志指各部位由骨节、肌肉所形成的突起、凹陷及五官轮廓、发际、指(趾)甲、乳头、肚脐等,是在自然姿势下可见的标志,可以借助这些标志确定腧穴的位置。
如:鼻尖取素髎;两眉中间取印堂;以眉头定攒竹;两乳中间取膻中;以脐为标志,脐中即为神阙,其旁开2寸定天枢;俯首显示最高的第7颈椎棘突下取大椎;腓骨小头前下方取阳陵泉;以足内踝尖为标志,在其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定三阴交等。
另外,背腰部穴的主要取穴标志有肩胛冈平第3胸椎棘突,肩胛骨下角平第7胸椎棘突,髂嵴最高点平第4腰椎棘突等。
活动标志指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着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尖端等,是在活动姿势下才会出现的标志,据此亦可确定腧穴的位置。
例如:微张口,耳屏正中前缘凹陷中取听宫;闭口取下关;尽力屈肘,于横纹头处取曲池;外展上臂时肩峰前下方的凹陷中取肩髃;拇指跷起,当拇长、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取阳溪;正坐屈肘,掌心向胸,当尺骨小头桡侧骨缝中取养老等。
手指同身寸定位法手指同身寸定位法又称指量法、指寸定位法,是指依据患者本人手指所规定的分寸以量取腧穴的方法。
在具体取穴时,医者应在骨度分寸定位法的基础上,参照被取穴者自身的手指进行比量,以确定腧穴的标准定位。
手指同身寸定位法分中指同身寸、拇指同身寸和横指同身寸(一夫法)三种。
中指同身寸以患者的中指中节桡侧两端纹头(拇指、中指屈曲成环形)之间的距离作为1寸。
拇指同身寸以患者拇指指间关节的宽度作为1寸。
常用腧穴定位方法
常用的腧穴定位方法主要包括解剖定位法、尺寸定位法、比例定位法、地理定位法和借助仪器定位法等。
解剖定位法是指依据人体解剖学知识,通过观察人体表面的骨骼、肌肉、神经等结构来确定腧穴的位置。
这种方法较为直观,但需要对人体解
剖知识有较深入的了解。
尺寸定位法是指根据人体部位的比例关系,通过测量已知尺寸的部位
来确定腧穴的位置。
例如,可以利用身体比例,通过已知的脉搏位置来推
断其他腧穴的位置。
比例定位法是指根据人体各部位的相对位置关系,通过比例的方法来
确定腧穴的位置。
例如,脐下三寸即在脐下3个脓疱的位置。
地理定位法是指以地理位置和地理要素为依据,通过确定腧穴与人体
其他部位的地理关系来定位。
例如,头维穴位于人体头部的正中央,相当
于国家地理的首都。
借助仪器定位法是指利用各种仪器设备来辅助确定腧穴的位置。
例如,可以使用超声波、X射线、CT扫描等仪器来检测人体内部结构,从而确定
腧穴的位置。
在实际操作中,常常结合多种定位方法来确定腧穴的位置,以增加定
位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此外,还可以根据经验和临床实践来判断腧穴的位置。
不同定位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具体情况和个人经验。
总结起来,常用的腧穴定位方法包括解剖定位法、尺寸定位法、比例定位法、地理定位法和借助仪器定位法。
根据具体情况和个人经验,可以选择合适的定位方法来确定腧穴的位置。
腧穴的定位方法大纲要求:骨度分寸定位法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手指同身寸定位法简便取穴法骨度分寸定位法骨度分寸定位法简称骨度法,是指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用以定位腧穴(以患者本人的身材为准)。
头面部骨度分寸:头面部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12 直寸确定头部腧穴的纵向距离眉间(印堂)至前发际正中 3 直寸确定前头部腧穴的纵向距离两额角发际(头维)之间9 横寸确定头前部腧穴的横向距离耳后两乳突(完骨)之间9 横寸确定头后部腧穴的横向距离胸腹胁部骨度分寸:胸腹胁部胸骨上窝(天突)至胸剑联合中点(歧骨)9 直寸确定胸部任脉穴的纵向距离剑胸联合中点(歧骨)至脐中8 直寸确定上腹部腧穴的纵向距离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曲骨) 5 直寸确定下腹部腧穴的纵向距离两肩胛骨喙突内侧缘之间12 横寸确定胸部腧穴的横向距离两乳头之间8 横寸确定胸腹部腧穴的横向距离腋窝顶点至第11肋游离端(章门)12 直寸确定胁肋部腧穴的纵向距离背腰部骨度分寸:背腰部肩胛骨内侧缘至后正中线 3 横寸背腰部腧穴的横向距离上肢骨度分寸:上肢部腋前、后纹头至肘横纹(平尺骨鹰嘴)9直寸上臂部腧穴的纵向距离肘横纹(平尺骨鹰嘴)至腕掌(背)侧远端横纹12 直寸前臂部腧穴的纵向距离下肢骨度分寸:下肢部耻骨联合上缘至髌底18 直寸大腿内侧部腧穴的纵向距离髌底至髌尖 2 直寸髌尖(膝中)至内踝尖15 直寸小腿内侧部腧穴的纵向距离胫骨内侧髁下方阴陵泉至内踝尖13 直寸小腿内侧部腧穴的纵向距离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平髌尖)19 直寸大腿部前外侧部腧穴的纵向距离臀沟至腘横纹14 直寸大腿后部腧穴的纵向距离腘横纹(平髌尖)至外踝尖16 直寸小腿外侧部腧穴的纵向距离内踝尖至足底 3 直寸足内侧部腧穴的纵向距离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的骨度分寸为A.19寸B.16寸C.13寸D.18寸E.14寸『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考点:下肢部骨度分寸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平髌尖)为19寸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的骨度分寸为A.9寸B.8寸C.5寸D.3寸E.6寸『正确答案』C趣味记法:985重点大学『答案解析』考点:胸腹胁部骨度分寸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曲骨)为5寸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重点记例子)1.鼻尖取素髎;两眉中间取印堂;以眉头定攒竹;两乳中间取膻中;以脐为标志,脐中即为神阙,其旁开2寸定天枢;俯首显示最高的第7颈椎棘突下取大椎;腓骨小头前下方取阳陵泉;另外,背腰部穴的主要取穴标志:有肩胛冈平第3胸椎棘突,肩胛骨下角平第7胸椎棘突,髂嵴最高点平第4腰椎棘突等。
常用的腧穴定位方法摘要:一、腧穴定位方法概述二、常用腧穴定位方法介绍1.经络腧穴定位法2.相对定位法3.解剖学定位法4.手指比量法三、腧穴定位注意事项四、结论正文:【一、腧穴定位方法概述】腧穴定位,是指在人体上确定穴位位置的过程。
它是针灸、推拿等中医治疗技术的基础,对于治疗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腧穴定位方法主要包括经络腧穴定位法、相对定位法、解剖学定位法和手指比量法等。
【二、常用腧穴定位方法介绍】1.经络腧穴定位法:依据中医经络学说,经络腧穴定位法是根据经络的走向和穴位分布来确定穴位的位置。
这种方法主要依赖于中医理论,对于熟悉中医理论的人来说,操作起来较为简便。
2.相对定位法:相对定位法是根据人体标志物,如五官、关节、肌肉等,来确定穴位的位置。
这种方法适用于全身各个部位的穴位定位,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3.解剖学定位法:解剖学定位法是根据人体解剖学知识,结合穴位所在部位的肌肉、骨骼、神经等结构来确定穴位的位置。
这种方法准确性较高,适用于临床治疗。
4.手指比量法:手指比量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穴位定位方法,通过手指的距离和宽度来估算穴位的位置。
这种方法适用于初学者和现场急救等情境。
【三、腧穴定位注意事项】在进行腧穴定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熟悉穴位所在的经络和主治功能,以便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治疗。
2.定位时要保持耐心和细心,避免因穴位定位不准确而影响治疗效果。
3.穴位定位时要遵循一定的顺序,如先上肢,后躯干,再下肢。
4.注意个体差异,穴位定位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四、结论】腧穴定位方法在中医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掌握各种腧穴定位方法,既能提高治疗效果,又能保证患者的安全。
学习和掌握这些方法,对于从事中医治疗工作的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