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2.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2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主要内容是什么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文笔记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大家在初一学习的语文课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主要内容是什么?大家在上课的时候都要做好课堂笔记,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文笔记,供大家参考。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主要内容是什么本文通过记叙叶圣陶先生的几件事,说明了他待人厚,律己严的品德,赞美了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行,同时也颂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讲的是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谨严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追思景仰之情。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简介《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张中行写的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出自他的作品《谈文论语集》。
全文写了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写”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
第二个方面回忆叶圣陶先生不仅有为人宽的一面,还有严的一面,那就是律己、正心、修身。
文章中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以下几件事:1、文字往来谦和待人;2、日常交往守礼敬人;3、写作言文如一;4、文风倡导简权洁;5、重语文求完美。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文笔记叶圣陶简介叶圣陶(1894-1988年),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
著名作家、编辑家、教育家。
早期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
”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发表了《多收了三五斗》等著名的短篇小说,技巧日臻圆熟。
叶圣陶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著有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
作者介绍张中行(1909-2006年),原名张璇,学名张璿。
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
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代表作品有《负暄琐话》等。
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背景资料作者和叶圣陶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
1988年2月,叶圣陶先生辞世。
3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表达了自己对叶圣陶先生的怀念与赞美之情。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段落大意及划分叶圣陶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和文学家,他的教育理念和人格魅力对于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是关于叶圣陶先生的二三事的段落大意及划分。
第一段:叶圣陶先生的教育理念叶圣陶先生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独立性。
他主张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入手,提倡启发式教学和学生参与式教育。
这种教育理念深受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并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第二段:叶圣陶先生的教育实践叶圣陶先生在教育实践中倡导“生活化”教学,他提倡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结合,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他还提倡素质教育,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审美能力和身心健康等方面的综合素养。
叶圣陶先生的教育实践不仅使学生在知识上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三段:叶圣陶先生的影响力叶圣陶先生是中国现代教育改革的先驱者之一,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他提出的关于学生发展的理论和方法在教育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参考。
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还被应用于教师培训和教材编写等方面,为培养更多优秀的教育人才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做出了重要贡献。
最后一段:对叶圣陶先生的敬佩与学习叶圣陶先生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与思考。
我们应该学习叶圣陶先生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我们也应该向叶圣陶先生学习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奉献精神,以他为榜样,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知识梳理与练习1.文学常识张中行,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香河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燕园三老”之一。
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
张中行和叶圣陶先生,都是我国著名的语文学家。
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
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
2.文章思想内容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3.重点词语颠沛流离(diān pèi )商酌(shāng zhuó)累赘(léi zhuì)朦胧(méng lóng)拖沓(tuō tà)妥帖(tuǒtiē)譬如(pì rú)修润:修改润色。
东四八条:北京东城区胡同名。
商酌: 商量斟酌。
朦胧:不清楚,模糊。
文中指一种美学境界。
累赘:不必要,麻烦。
拖沓:不爽快,不简洁。
妥帖:恰当,十分合适。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颠沛流离:因生活困窘而到处奔波流浪。
颠沛:遭受挫折或困难。
流离:离散、流落。
4.重点问题(1)文章通过一系列事件,重点塑造了叶圣陶先生哪两种品行?答:①待人厚。
体现叶先生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过人之处。
②律己严。
通过叶先生有关自己无法当面指摘他人短处的一次发言。
表现其“使人自重”的“德的力量”。
(2)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答: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还特别重视“简洁”。
练习题一、基础知识综合1.下面的文段选自《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有改动),阅读后,完成各题。
《左传》说不朽有三种(甲)居第一位的是立德。
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行为是这样,思想也是这样。
七下语文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笔记叶圣陶先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和文学家,对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七下语文第14课中,我们学习了叶圣陶先生的生平及其对教育理念的贡献。
以下是关于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笔记。
1. 艰辛的求学之路:叶圣陶先生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但他对知识的渴望促使他努力学习。
他为了上学,每天都要走很远的路去学校,并且常常没有午饭吃。
他的母亲是他一直以来的精神支持,她为了供儿子上学,辛辛苦苦地缝制衣服换成学费。
2. 教育理念的转变:叶圣陶先生在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
他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他主张让学生通过实践和亲身经历来获取知识,提倡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文学创作的成就:叶圣陶先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文学作品广受赞誉。
他的作品既有鲜明的时代背景,又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他的代表作之一《山海经》通过对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整理,为世人揭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4. 教育事业的推动者:叶圣陶先生对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曾担任过多个学校的校长和教育部门的领导职务,通过改革教育体制、推动教育政策的制定,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他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对许多教育家和学者产生了深远影响。
5. 终身奉献的精神:叶圣陶先生一生都致力于教育事业,他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来自贫穷家庭的经历,并一直以此为动力,用自己的所学所知去帮助更多的贫困学生。
他的奉献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叶圣陶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和文学家,他的学术成就和教育理念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通过学习叶圣陶先生的二三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教育思想和精神,从而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所启发。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③事》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文原文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
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
那时候他还没以字行,用叶绍钧的名字。
我的印象,比如与鲁迅、郁达夫相比,鲁迅笔下多锋芒,郁达夫有才任情,叶先生只是平实规矩而已。
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虽然不能说错,也失之太浅;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
《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
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
中国读书人的思想,汉魏以后不出三个大圈圈:儒、道、释。
搀合的情况很复杂,如有的人是儒而兼道,或阳儒阴道;有的人儒而兼释,或半儒半释;有的人达则为儒,穷则修道;等等。
叶圣陶先生则不搀合,而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
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
因此,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
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
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
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
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
普通话他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
他说:“不必客气。
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
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
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每段的概括
步骤思路:
1.了解叶圣陶先生的背景和贡献:叶圣陶是中国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人物,他提倡以人本主义为基础的教育理念,并致力于推动教育公平和素质教育的发展。
2.概括“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第一段:第一段主要介绍了叶圣陶先生的早年经历和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影响。
他出生于官僚家庭,但他却积极追求知识并深受西方现代教育思想的影响。
他在教育界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提出了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和能力为目标的教育理念。
3.概括“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第二段:第二段着重描述了叶圣陶的教育实践和影响。
他在南京师范大学设立了实验小学,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并成立了“民主教育研究会”倡导教育公平。
叶圣陶先生的教育实践和理论成果在中国教育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4.概括“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第三段:第三段主要介绍了叶圣陶先生的晚年生活和思考。
他在晚年受到了政治运动的冲击,但他仍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并继续关注教育改革的发展。
他的教育思想和成就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遗产。
5.总结叶圣陶先生的贡献:叶圣陶先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提出了以培养学生个性和能力为目标的教育理念,对中国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和成就被广泛传承,并继续影响着中国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