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版
- 格式:doc
- 大小:420.50 KB
- 文档页数:66
安徽省二级综合医院基本标准(试行)一、床位:住院床位总数100至599张二、科室设置:(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ICU)、麻醉科、康复医学科、中医科、传染科,其中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可合并建科,皮肤科可并入内科或外科,辖区内已有传染病医院的,根据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可设传染病隔离病房。
(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医学检验科、病理科、医学影像科(X 线诊断、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诊断、超声诊断、心电诊断)、手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室。
三、人员:(一)每床至少配备0.88名卫生技术人员;(二)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三)至少有3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四)各专业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四、房屋:(一)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二)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5平方米;(三)日平均每诊人次占门诊建筑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
五、设备:基本设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彩超(二维、三维) CT(16排以上)数字X线(DR、CR)配备的医疗设备能够满足临床诊疗需求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需求。
(二)病房每床单元设备:床 1张床垫 1.2条被子 1.2条褥子 1.2条被套 2条床单 2条枕芯 2个枕套 4个床头柜 1个暖水瓶 1个面盆 2个痰盂或痰杯 1个病员服2套床头信号灯1台(三)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资金:注册资金至少:500万元;有医疗用房投资:5000万元;无医疗用房投资:1.2亿元。
第三章登记与校验第二十条民营医疗机构执业实行申请登记制度。
民营医疗机构申请执业,必须进行申请登记,经审批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方可执业。
执业登记由批准其设置的卫生行政部门办理。
第二十一条民营医疗机构申请执业登记,按照卫生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25条、26条、27条和28条的规定办理,并符合下列条件:(一)符合《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核准事项;(二)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三)有与其开展业务相适应的经费;(四)医疗机构用房能满足诊疗服务功能;(五)通讯、供电、消防、环保、上下水道等公共设施能满足医疗机构正常运转;(六)有相应的规章制度;(七)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等基本知识和技能现场抽查考核合格;(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安徽省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版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一、医院管理。
1.医院领导班子稳定,医院领导具有丰富的医院管理经验和医疗服务经验,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决策能力。
2.医院设立了医务委员会,定期召开院务会议,建立了科室长负责制度,科室长具备相应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3.医院建立了健全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设立了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定期开展医疗质量评估和医疗事故报告,建立了医疗事故处理制度。
4.医院建立了完善的医疗安全管理体系,设立了医疗安全管理部门,定期进行医疗安全风险评估,建立了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
二、医疗服务。
1.医院建立了完善的门诊服务体系,设立了不同专科门诊,提供全科医疗服务,满足患者的就诊需求。
2.医院建立了完善的住院服务体系,设立了不同专科病房,提供高质量的住院护理服务,保障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3.医院建立了完善的急诊服务体系,设立了急诊科,配备了急诊医生和护士,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急诊医疗服务。
4.医院建立了完善的手术服务体系,设立了手术室,配备了专业的麻醉师和手术护士,实施安全高效的手术治疗。
三、医疗设备。
1.医院配备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包括影像学设备、实验室设备、手术设备等,保证了医疗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医院建立了健全的医疗设备管理体系,设立了医疗设备管理部门,定期进行医疗设备的维护和检修,保证了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
四、人才队伍。
1.医院拥有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医疗团队,包括医生、护士、技师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2.医院建立了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设立了继续教育学分制度,定期开展医疗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升医疗人才的专业水平。
五、医院环境。
1.医院建筑物和设施保持整洁、明亮、舒适,医院环境卫生得到有效管理和维护。
2.医院建立了健全的医院安全管理体系,设立了医院安保部门,保障了医院的安全和秩序。
六、患者满意度。
1.医院建立了患者满意度调查机制,定期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进行改进。
合肥市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第一章医院功能任务
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定位和要求
二、科学规范的内部管理机制
三、承担政府指令性任务
四、应急管理
五、临床医学教育及科研
六、具有承担公立医疗卫生中心功能任务的能力和资源(可选,县医院为必选)
二、门诊流程管理
六、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八、就诊环境管理
第四章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五、住院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第六章医院管理一、依法执业
二、明确管理职责与决策执行机制,实行管理问责制
三、依据医院的功能任务,确定医院的发展目标和中长期发展规划
四、人力资源管理
五、信息与图书管理
六、财务与价格管理
七、医德医风管理
八、后勤保障管理。
安徽省二级综合医院临床技术标准2011版(一)内科1.心血管内科(1)急慢性心力衰竭的处理(2)心律失常的诊治(3)心脏病骤停及心脏性猝死的抢救(4)心源性休克的抢救(5)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治(6)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治(7)心脏瓣膜病的诊治(8)心肌疾病的诊治(9)床旁心电监护(10)心脏超声心动图(11)急性肺水肿的抢救(12)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与处理(13)心包穿刺术(14)心脏临时起搏(15)动态心电图2.呼吸内科(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 O P D)的规范治疗(2)支气管哮喘的治疗(3)大咯血的抢救(4)自发性气胸的处理(5)胸腔积液的诊治(6)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与处理(7)急慢性呼吸呼吸衰竭的诊断与处理(8)肺癌的诊断与处理(9)胸腔穿刺术(10)痰液的病原学检测(11)肺脓肿的诊断与处理(12)血液气体分析(13)简易呼吸支持3.内分泌科(1)糖尿病及其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糖尿病昏迷的诊断与治疗(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与治疗(3)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诊断与治疗(4)甲状腺炎的诊断与治疗(5)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与治疗(6)库欣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7)高脂血症的诊断与治疗(8)痛风的诊断与治疗(9)血糖检测与葡萄糖耐量试验(10)内分泌激素测定: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 T3)、总甲状腺素(T T4)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 T3)、游离甲状腺素(F T4)(11)甲状腺危象的抢救(12)内分泌腺超声波检查4.消化内科(1)常规内镜(胃镜、纤维结肠镜)检查(2)黄疸的鉴别诊断(3)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4)肝昏迷、肝功能衰竭的诊治(5)急性胰腺炎的诊治(6)急性弥漫型腹膜炎的诊治(7)急诊内镜检查(8)缺血性肠病的诊治(9)胆道镜检查(可配合肝胆外科)5.肾内科(1)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治(2)肾病综合征的诊治(3)泌尿系统感染的诊治(4)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诊治(5)肾性高血压的诊治(6)肾功能测定(血肌酐、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7)泌尿系统超声、核素及影像学检查(8)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治(包括血液、结肠、腹膜透析)6.血液内科(1)常见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诊治(2)白血病的诊治(组织化学染色)(3)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治(4)溶血性贫血的诊治(5)常见出血性疾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治(6)急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的诊治(7)骨髓穿刺及细胞形态学分类(8)淋巴瘤的诊治7.神经内科(1)脑血管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2)颅内高压的对症治疗及常见病因检查(3)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疾病的诊治(4)脑电图和脑脊液的检查(常规、生化)(5)癫痫的诊断及规范化治疗(6)帕金森病的诊断和处理(7)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诊治(二)外科1.普外(1)常见急腹症外科处理(2)胆肠内引流术(3)肝破裂修补术;(4)脾破裂切除或修补术(5)胆囊切除术、胆道探察术(6)肝囊肿手术(7)肝左外叶切除术(8)门脉高压脾切除术、断流术(9)胰腺囊肿内引流术(10)胃大部切除术(11)甲状腺次全切除术(12)乳癌根治术(13)结肠癌根治切除术(14)直肠癌根治切除术2 .骨科(1)各类开放性骨折的急诊处理(2)手外伤清创术(3)四肢骨干骨折的手术治疗(4)截肢(指,趾)术(5)骨关节化脓性感染的诊断治疗(6)全身复合性损失的诊断与治疗(7)四肢血管损伤的处理(8)骨,关节,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9)腰椎间盘切开减压、脱出髓核摘除术(10)脊柱外伤后路减压固定术及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3.神经外科(1)开放性颅恼损伤清创术(2)颅骨凹陷性骨折复位术(3)颅骨成形术(4)各类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5)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6)大脑半球(凸面)表浅肿瘤切除术(7)高血压小脑出血血肿清除术(8)颅内压增高的内外减压术(9)脑积水分流术(10)单纯性脊髓髓外肿瘤切除术(11)颈椎狭窄椎管减压术4.泌尿外科(1)包皮环切术(2)膀胱穿刺造瘘术(3)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4)睾丸切除术(5)膀胱切开取石术(6)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7)膀胱部分切除术(8)膀胱破裂修补术(9)肾囊肿去顶减压术(10)输尿管下段结石取石及输尿管膀胱再吻合术5 .胸心外科(1)胸腔闭式引流术(2)肺裂伤修补术(3)肋间血管缝扎止血术(4)肺大庖切除,胸膜固定术(5)肺楔形切除术(6)肋骨肿瘤切除术(7)心包开窗术(8)贲门、食管下段肿瘤切除术(9)周围型肺癌肺叶切除术(10)贲门括约肌切开成形术(11)食管良性肿瘤切除术(12)膈疝修补术(三)妇科1、子宫肌瘤剔除术2、宫外孕诊治3、子宫全切术4、附件切除术5、前庭大腺囊肿处理6、急性盆腔炎诊治7、有异常的人流、取环术8、卵巢癌性畸胎瘤剥(切)除术9、计划生育复杂并发症处理10、内分泌诱发排卵11、未破裂宫外孕的诊治12、有异常的人流、取环术(四)产科1、产科一般出血处理2、产科感染处理3、产道损伤处理4、高危妊娠诊断和处理(子痫、胎位异常)5、围产期保健6、围产期新生儿监护及抢救(包括窒息复苏)7、高围妊娠监测及系统管理8、产前诊断技术(器官发育明显畸形的彩超监测、中枢神经管缺陷做甲胎蛋白筛查、21-3体做唐氏筛查)9、输卵管通液术及子宫输卵管造影10、妊娠合并内外科合并症的诊治11、产程监护和产程并发症的处理(五)儿科1、重症肺炎的诊治2、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治3、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治(含光疗)4、感染性休克、脑疝的诊治和抢救5、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6、小儿心律失常的诊治7、川崎病的诊治8、肾病綜合症的规范性诊治9、小儿腹泻合并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诊治10、支气管哮喘的诊治11、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治(六)感染科1、乙型肝炎五项血清学指标检测2、黄疸的鉴别诊断3、传染性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4、中毒性痢疾,暴发性流脑,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治5、结核病的诊断治疗(七)急诊科1、心肺脑复苏临床操作;2、急性心力衰竭的抢救;3、急性心律失常的抢救;4、各种休克的抢救;5、呼吸衰竭血气监测及抢救;6、复合伤、多发伤诊断及抢救;7、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早期诊断。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一、医院基本情况。
1. 医院性质,二级综合医院应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依法设立,具有独立的法人财产。
2. 医院规模,医院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床位数等符合相关规定。
3. 医院设施设备,医院设施设备齐全,满足二级综合医院的基本要求,包括但不限于手术室、检验室、放射科等。
4. 医院人员结构,医院拥有一支合格的医疗团队,包括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等,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执业资格。
二、医疗质量管理。
1. 临床路径管理,医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规范化治疗。
2. 医疗质量评估,医院建立医疗质量评估体系,定期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测。
3. 不良事件报告,医院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对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进行及时报告和处理。
4. 医疗安全管理,医院建立医疗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过程中的安全。
三、医疗服务水平。
1. 门诊服务,医院门诊服务规范,医生应及时、准确地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
2. 住院服务,医院住院服务规范,医护人员应提供全面、周到的护理服务。
3. 急诊抢救,医院急诊抢救设施齐全,医护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急救技能。
四、医疗设施设备。
1. 医疗设备,医院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保证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2. 医疗器械,医院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医疗器械,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3. 医疗环境,医院医疗环境整洁、舒适,符合患者就医的基本要求。
五、医疗质量管理。
1. 医疗质量管理,医院应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和质量。
2. 医疗质量评估,医院应定期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 医疗安全管理,医院应建立医疗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过程中的安全。
六、医疗服务质量。
1. 医疗服务态度,医院医护人员应热情、耐心地为患者提供服务,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意愿。
2. 医疗服务效果,医院医疗服务应具有一定的疗效,确保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3. 医疗服务流程,医院医疗服务流程合理,方便患者就医和就诊。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1.11.25•【文号】卫办医管发[2011]148号•【施行日期】2011.11.2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正文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的通知(卫办医管发〔2011〕14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逐步健全我国医院评审评价体系,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责和义务,提高医疗行业整体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我部印发了《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卫医管发〔2011〕33号)。
为正确解读评审标准,促进医疗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我部组织制定了《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以下简称《细则(2011年版)》)。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细则(2011年版)》是评审标准配套文件,是各地开展三级医院等级评审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医疗机构加强自我监管的重要参考工具。
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当前医疗卫生工作重点、医院管理实际和卫生政策导向,结合本地特点,遵循“标准只升不降,内容只增不减”的原则,对《细则(2011年版)》进行适当调整,报我部备案后施行。
《细则(2011年版)》电子版请从卫生部网站下载。
各地在工作过程中如有问题或建议,请及时联系我部医疗服务监管司。
联系人:卫生部医疗服务监管司陈虎、刘勇联系电话:************传真:************电子邮箱:*****************附件: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略)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一、医院管理和组织结构二级综合医院的管理和组织结构应当符合以下标准:1.1 管理层的组织结构清晰,职责明确,包括院长、副院长和各个职能部门的负责人;1.2 医院应设立医务、护理、行政、财务等职能部门,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1.3 医院应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制定和落实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规范;1.4 医院应有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包括制定和执行人事管理规定和流程;1.5 医院应有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保证医疗、护理、行政和财务等各项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医疗服务质量二级综合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应当符合以下标准:2.1 医院应具备开展常见疾病和常见手术的基本医疗技术能力;2.2 医院应设有多学科的医疗团队,包括各个专科的临床医生和护理人员;2.3 医院应有规范的临床路径和治疗方案,确保医疗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2.4 医院应保证医疗设备和仪器设施的完好性和适用性,确保医疗技术能力的支持;2.5 医院应建立监测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的机制,并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
三、护理服务质量二级综合医院的护理服务质量应当符合以下标准:3.1 医院应有专业的护理团队,包括护士和护理管理人员;3.2 医院应制定和执行护理操作规范和护理质量标准,确保护理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3.3 医院应提供全天候的护理服务,包括病房护理和门诊护理;3.4 医院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确保护理服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3.5 医院应建立护理质量监测和评估机制,及时改进护理服务。
四、设施和环境二级综合医院的设施和环境应当符合以下标准:4.1 医院应具备适宜的建筑和硬件设施,满足医疗服务的需要;4.2 医院应有良好的通风、照明和消毒条件,确保病房环境的清洁和卫生;4.3 医院应建立医疗废物处理和医疗器械管理制度,保证医疗废物和器械的安全处理;4.4 医院应提供便利和舒适的就医环境,包括病房、就诊区和候诊区等。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是对医院的一套质量评估标准,旨在指导各级医院的发展。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制定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的通知》,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包括:医院总体布局、医疗资源标准、管理机构、技术服务卫生机构、卫生技术设备、药品器械及质量管理、医疗绩效、安全管理等7个方面。
首先,医院总体布局,要求医院总体布局要合理、有序,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符合全院各科室和部门]功能需求,具有良好的环境卫生,以及适宜的抗震设计。
其次,医疗资源标准,要求医院应具备护士、技师、医师等基本医疗人员,以及各科室和病房数量等方面的基本标准。
管理机构,要求医院应具有完备的管理机构,包括行政机构、科室、客户服务部门等,以确保医院的正常运行。
技术服务卫生机构,要求医院应具有完善的技术服务和卫生。
首页以保证医院的技术服务和卫生服务质量。
卫生技术设备,要求医院应具备较先进的卫生技术设备,以满足患者的检查、治疗需要。
药品器械及质量管理,要求医院应具备药品和器械的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药品和器械的安全有效性。
医疗绩效,要求医院应具有良好的医疗绩效,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有效治疗。
最后,安全管理,要求医院应具备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以确保
患者和医院工作人员的安全。
以上就是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的主要内容,它旨在为各级医院提供指导,以保证医院的发展,提高医疗质量,提高患者就医的安全及满意度。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前言二级综合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规范二级综合医院的运营和管理,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国家制定了相关评审标准和实施细则。
本文将详细介绍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评审标准二级综合医院的评审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基础设施二级综合医院的基础设施应满足以下要求:1.建筑设计和施工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建筑面积应不小于1.5万平方米;2.医院应装备完善的医疗设备和专业工具,设备应具有先进性、合理性和完备性,能够开展所属科室的标准化诊疗服务;3.医院应设有完善的医用气体供应系统、轻型轨道输送系统、医疗设备维修保养中心等。
医疗服务二级综合医院的医疗服务应满足以下要求:1.医疗服务范围应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口腔科等综合科室;2.医疗服务应根据患者需要提供全面、及时、安全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3.医疗服务应配备高水平的医疗专家、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
管理服务二级综合医院的管理服务应满足以下要求:1.医院要完善管理制度,确保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2.医院要设立质量管理部门,制定和实施医院质量管理体系;3.医院要实行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
实施细则二级综合医院的评审实施细则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评审流程1.医院申报:医院向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提交申报资料;2.材料审查: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对申报资料进行审查;3.环境检查: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对医院的卫生、环境、消防等情况进行检查;4.专家验收: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对医院的基础、首页医疗服务、管理服务等方面进行验收;5.评估报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根据专家的评估结果,编制评估报告并将评估结果反馈给医院。
评审标准二级综合医院的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基础设施验收标准:适用于医院基础设施的验收;2.医疗服务验收标准:适用于医院的医疗服务验收;3.管理服务验收标准:适用于医院的管理服务验收。
评审结果根据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所制定的评审标准,医院如果达到标准要求,则评审部门将对医院进行合格认定,并发放相应的评审证书。
二级甲等医院等级评审一票否决条款备注:被一票否决的医疗机构,整改3个月后可重新提交评审申请。
创建“二级甲等医院”达标分解任务表二、医疗质量管理(260分)项 目 内 容评 审 标 准分值 检 查 方 法判 定 结 果扣 分得 分扣分 原因(一)医疗管理 (40分)1.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听汇报、查计划、实施方案 查核有关资料:要点①到④项中,有1项达不到扣0.5分。
⑴建立院、科二级质量管理体系,院长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定期专题研究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工作,科主任全面负责科室的质量管理工作。
2①了解院、科二级质量管理体系及质控网络组织情况,医务科、质控科、护理部的组织及人员配备情况,工作制度,互相配合情况。
②业务院长对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是否熟悉、重视。
是否有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相关会议研究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等问题。
有无定期到临床检查、督促、处理医疗质量相关重大问题(查会议记录)③发生重大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时,院长有无参与指导处理。
(查记录)④抽查了解科主任抓本科医疗质量管理的方法及科室质控小组成员与质量控制的情况。
⑵医疗质量管理职能部门组织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指导、监督、检查、考核和评价质量管理工作,严格监管,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
建立多部门质量管理协调机制。
2医务科、质控科、医院感染科、门诊办公室、护理部有否定期开展活动,对医疗、护理、医技、输血、药品、病案部门进行质量教育,监督、检查、提出持续改进意见对医务科、质控科、护理部、院感科、门诊办公室职责不明或工作不到位,发现问题无整改措施每一项扣1分。
⑶建立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包括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伦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和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研究医疗质量管理等相关问题。
4查各质量管理组织工作职责、制度并执行情况(查活动记录、会议记录)。
标准中的七个医疗质量管理组织缺一个或有名无实扣1分,工作职责不到位扣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