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框架柱模板计算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3
人防地下室模板系数1、概述2万振逍遥苑人防车库总建筑面积13959m,净高4.35m,最大梁550×1000mm,顶板厚250mm,柱截面尺寸为600×600mm,模板为15mm厚900×1800木模,木方为50×100mm,本工程的钢管采用ф48×3.5规格,但因目前市场上该规格的钢管采购较困难等多种原因,目前市场上的钢管有以下几种规格ф48×2.75、ф48×3.0、ф48×3.25、ф48×3.5,为保证支撑安全及稳定,所有模板支撑体系均按最小规格钢管ф48×2.75重新进行设计计算。
该规格钢管的计算参数为:净截面面积S=π×222 (24-21.25)=391mm,443截面抵抗弯矩W=π/32×(48-42.5)/48=4490mm, 4444惯性矩I=π/64×(48-42.5)=10.04,柱截面尺寸为600×600mm,模板为15mm厚900×1800木模,木方为50×100mm,本工程的钢管采用ф48×3.5规格,但因目前市场上该规格的钢管采购较困难等多种原因×10mm,2弹性模量E=206KN/mm。
2、框架柱支撑受力计算2.1柱支撑:柱箍采用钢管搭成,柱截面尺寸为600×600,柱最大高度4.35米,柱支模如下图;箍间距:从上往下:第1道距梁底150-200,第2-4道间距450,以下为350,最后一道距地面150-200 2.2柱箍受力计算取本工程截面尺寸为600×600mm的柱子进行计算(柱子大于500的都增设了对拉螺杆,螺杆间距不大于500mm),且只验算层高为4.35m的柱子,其它高度的柱模均可以此为依据根据现场的需要作适当调整。
2.3.1荷载计算2振捣砼产生的荷载标准值F1,取F1=4.0kN/m。
各种脚手架计算规则,预算不求人指施工现场为工人操作并解决垂直和水平运输而搭设的各种支架。
建筑界的通用术语,指建筑工地上用在外墙、内部装修或层高较高无法直接施工的地方。
主要为了施工人员上下干活或外围安全网维护及高空安装构件等,说白了就是搭架子,脚手架制作材料通常有:竹、木、钢管或合成材料等。
有些工程也用脚手架当模板使用,此外在广告业、市政、交通路桥、矿山等部门也广泛被使用。
(一)计算内、外墙脚手架时,均不扣除门窗洞口、空圈洞口等所占的面积。
(二)同一建筑物高度不同时,应按不同高度分别计算。
(三)总包施工单位承包工程范围不包括外墙装饰工程或外墙装饰不能利用主体施工脚手架施工的工程,可分别套用主体外脚手架或装饰外脚手架项目。
二、外脚手架(一)建筑物外墙脚手架高度自设计室外地坪算至檐口(或女儿墙顶);工程量按外墙外边线长度(凸出墙面宽度大于240mm的墙垛等,按图示尺寸展开计算,并入外墙长度内),乘以高度以平方米计算。
(二)砌筑高度在15m以下的按单排脚手架计算;高度在15m以上或高度虽小于15m,但外墙门窗及装饰面积超过外墙表面积60%以上(或外墙为现浇混凝土墙、轻质砌块墙)时,按双排脚手架计算;建筑物高度超过30m时,可根据工程情况按型钢挑平台双排脚手架计算。
(三)独立柱(现浇混凝土框架柱)按柱图示结构外围周长另加3.6m,乘以设计柱高以平方米计算,套用单排外脚手架项目。
现浇混凝土梁、墙,按设计室外地坪或楼板上表面至楼板底之间的高度,乘以梁、墙净长以平方米计算,套用双排外脚手架项目。
(四)型钢平台外挑钢管架,按外墙外边线长度乘设计高度以平方米计算。
平台外挑宽度定额已综合取定,使用时按定额项目的设置高度分别套用。
三、里脚手架(一)建筑物内墙脚手架,凡设计室内地坪至顶板下表面(或山墙高度1/2处)的高度在3.6m以下(非轻质砌块墙)时,按单排里脚手架计算;高度超过3.6m 小于6m时,按双排里脚手架计算。
地下室模板支撑方案及计算书一、工程概况**01#地块改造工程一标段3#、11#、12#、14#楼房及地下室工程,总建筑面积为73112.55平方米,其中地下室面积17285平方米,地下室车库二层层高为 3.5米,地下室二层板厚120mm,地下室车库一层层高为3.75米,地下室一层顶板厚320、300mm,地下室线荷载超过15KN/m的梁截面有:500×1000,300×700,300×1000,300×800,500×800,300×600,250×600等,平面情况见下页插图(本计算方案在施工前须经专家论证)。
二、编制依据施工图纸《施工手册》(第四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J84-2001 )《江苏省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技术操作规程----混凝土结构工程》(DGJ32/J30-2006)《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三、荷载选择模板及其支架荷载标准值及荷载分项系数,采用DGJ32/J30-2006中的数据表3-1四、材料选择五、施工方法本工程地下室部分模板搭设采用50×100木方,15厚多层板和壁厚不少于2.6的φ48×2.6定尺钢管,φ14穿墙螺杆,螺帽、“3”形卡、梁底立杆顶部用顶托。
1、地下室砼按后浇带分区域施工。
地下室内混凝土框架柱先浇筑,剪力墙板与地下室顶板砼同时浇筑。
2、立杆支承在地下室混凝土底板上,立杆下垫50厚木板,3、支模系统搭设前,先做专项安全技术交底,支模系统由架子工搭设。
为了统一地下室整体支架,地下二层立杆间距统一调整为900*900,地下一层立杆间距统一750*750,步距不大于1800,设纵横向扫地杆。
4、施工前,由现场技术人员根据施工方案在砼底板面上按搭设间距的方格弹线,线的交叉点是立杆位置,水平线是纵横向水平杆位置。
框架柱配筋计算范文1.确定柱子的截面尺寸和几何形状。
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柱子的截面尺寸,如宽度、高度和有效长度等。
2.确定柱子的受力情况。
根据结构设计方案和荷载条件,确定柱子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受力情况,包括轴向力、弯矩和剪力等。
3.计算柱子的强度要求。
根据设计要求和材料特性,计算柱子的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和抗剪强度要求。
4.选择柱子的钢筋型号。
根据柱子的受力情况和强度要求,选择适当的钢筋型号,包括热轧钢筋和冷轧钢筋等。
5.计算柱子的受力状态。
根据柱子的受力情况和钢筋型号,计算柱子在受力状态下的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和抗剪强度等。
6.确定柱子的钢筋数量。
根据柱子的受力情况和受力状态,计算柱子所需的钢筋数量,包括纵向钢筋和箍筋等。
7.确定柱子的钢筋直径。
根据柱子的受力情况和钢筋数量,确定每根钢筋的直径,并进行合理布置。
8.进行配筋计算。
根据柱子的截面尺寸、受力情况、强度要求、钢筋数量和钢筋直径等,进行配筋计算,获得最终的钢筋布置方案。
在进行框架柱配筋计算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主要因素:1.外力作用:根据框架结构的设计要求和荷载条件,计算柱子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受力情况,包括轴向力、弯矩和剪力等。
2.材料特性:根据钢筋的材料特性和强度等级,确定钢筋的受力性能和使用要求。
3.强度要求:根据结构设计要求和地震设计要求,计算柱子的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和抗剪强度等,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4.钢筋布置要求:根据柱子的受力情况和强度要求,确定合适的钢筋布置方式和间距,以保证钢筋的工作性能和连接性能。
总之,框架柱配筋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结构设计要求、荷载情况、材料特性和施工工艺等因素,以获得合理的钢筋布置方案,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黑龙江东方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高层综合办公楼姓名李冠鹏学号074171210专业建筑工程班级07级2班指导教师石玉环学部建筑工程学部答辩日期2011年4月15日高层综合办公楼摘要本设计题目是拟在哈尔滨建造一幢综合性高层办公楼,建筑面积为9500㎡(设计误差允许±5%范围内)。
在老师的指导下,首先根据设计任务书及高层综合办公楼建筑功能要求进行了建筑方案设计,并结合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特点,采用CAD、天正等软件对建筑平面,立面,剖面施工图的绘制,并设计了楼梯,大墙剖面等主要建筑大样图。
本设计采用框架结构方案。
在确定框架布局之后,取一榀框架,先计算水平风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内力(弯矩、剪力、轴力),接着求出在竖向荷载(恒荷载和活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内力(弯矩、剪力、轴力)。
找出最不利的一组或几组内力组合。
选取最安全的结果计算并绘图。
此外还进行了结构方案中的楼梯的设计。
完成了平台板,梯段板,平台梁等结构的内力和计算及施工图的绘制。
最后对双向板和单向板的设计和计算及施工图的绘制。
本工程地基基础采用干作业成孔灌注桩基础,承台采用锥形承台。
本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建筑方案设计,建筑施工图设计,结构计算书到结构施工图,地基基础设计到施工图这一整套设计。
是学生受到全面的训练,能独立完成规定任务,掌握建筑工程设计的主要过程及内容,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建筑;结构;地基基础Building high-level synthesisAbstractThis topic is designed to be built in Harbin in a comprehensive high-rise office building construction area of 9500 square meters (design error allowed±5%)。
框架梁柱有效高度计算公式在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中,框架梁柱的有效高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它直接影响到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因此需要进行准确的计算。
本文将介绍框架梁柱有效高度的计算公式,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解析。
框架结构是建筑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其主要由梁和柱组成。
在设计中,需要确定梁柱的有效高度,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框架梁柱的有效高度是指在受压状态下,柱子的有效长度。
在计算有效高度时,需要考虑到柱子的侧向稳定性和受压构件的强度,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框架梁柱有效高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L_{eff} = k \cdot L \]其中,\( L_{eff} \)为框架梁柱的有效高度,\( L \)为柱子的实际长度,\( k \)为修正系数。
修正系数\( k \)的计算公式如下:\[ k = 1 \frac{P_{cr}}{P} \]其中,\( P_{cr} \)为柱子的临界压力,\( P \)为柱子的实际受压力。
在实际的设计中,修正系数\( k \)的计算需要考虑到柱子的截面形状、材料性质、受力状态等因素。
通常情况下,可以根据相关的规范和经验值来确定修正系数的取值。
在计算框架梁柱有效高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考虑柱子的侧向稳定性。
在计算有效高度时,需要考虑到柱子的侧向稳定性,以保证结构在受压状态下不会出现侧向失稳的情况。
2. 考虑受压构件的强度。
在计算有效高度时,需要考虑到受压构件的强度,以保证结构在受压状态下不会出现破坏的情况。
3. 考虑修正系数的取值。
修正系数\( k \)的取值对于有效高度的计算非常重要,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
框架梁柱有效高度的计算是结构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影响到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在实际的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柱子的受力状态、材料性质、截面形状等因素,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通过合理的有效高度计算,可以有效地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为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地下室铝框木模板的应用发布时间:2022-03-11T12:37:10.896Z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11月下33期作者:张月昂龙胜刘杰[导读] 本文介绍铝框木模板在地下室模板的应用,铝框木模作为一种模板体系,在使用过程中具有铝合金模板的轻质,同时又具有小钢模板的施工灵活性,可以利用铝框木模组合设计成框架柱、地下墙体、积水坑、柱坑等多种形式的模板,且铝框木模在单侧支模中具有木模方钢体系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安全稳定,经济效益良好。
江苏南通二建集团有限公司张月昂龙胜刘杰江苏南通 226200【摘要】:本文介绍铝框木模板在地下室模板的应用,铝框木模作为一种模板体系,在使用过程中具有铝合金模板的轻质,同时又具有小钢模板的施工灵活性,可以利用铝框木模组合设计成框架柱、地下墙体、积水坑、柱坑等多种形式的模板,且铝框木模在单侧支模中具有木模方钢体系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安全稳定,经济效益良好。
【关键词】:铝框木模板地下室流水段、单侧支模 1、工程概况1.1、建筑概况本项目是北京市房山区青龙湖镇金地大湖风华项目,洋房与叠拼的住宅小区。
位于北京市房山区青龙湖镇中心区,总建筑面积126456㎡,其中地上76559㎡,地下49896m㎡, 1#、3#-23#楼为住宅楼,2#楼为配套公建,24#为地下车库。
洋房地上6层,叠拼地上4层,地下2层,地下层高3.7m、3.6m,局部高度达到6.6m。
1.2、结构概况地上住宅楼为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地下车库为混凝土框架结构(局部下沉式机械车位)。
地上住宅为相同户型的洋房。
地下车库为通长的外墙、局部内墙和独立柱,外墙厚度为300mm、500mm、600mm;内墙厚度为300mm;独立柱尺寸为500*700mm。
1.3、本工程地上铝模板运用本工程1#、4#、7#、3#、9#、12#、13#、17#住宅楼地上结构部分采用铝框木模板施工,楼栋流水施工顺序为下表:表一:流水施工划分表 1.4、本工程地下铝模板运用本工程地下车库二层,每层流水段有22个;局部三层,流水段10个。
概述同润商务园±0。
00以下为地下室一层,地上为独立的五幢四层办公楼,地下室层高为4.55,建筑物长为87米,宽为67.52米,建筑面积为16308m2,结构类型为框架结构,地下室底板厚度500,底板内设有900、1300高承台和400×850,400×950,500×700,400×1200等地梁纵横通,,顶标高均为—4.60,地下室顶板标高分别为-1。
4、—0.90、—0.05、中间—1。
4米标高楼板对应的地下室为预应力无梁楼盖,地下室内设有方柱园柱异形柱附墙柱及“Z”字梁等,外墙厚度为300。
通过改进施工方法,加强工序控制和质量管理,砼达到表面平整光滑、棱角分明顺直、交界清晰、接头平顺的效果.一、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组织工长和班组骨干认真学习施工图纸,充分领悟设计意图,熟练掌握规范要求,结构施工前,工长必须向班组操作人员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和安全技术分底并做好签证手续,切实将交底落实到施工操作中去。
2.材料准备要求工长提前一周准确地提供材料需用计划,施工人员及时组织材料进场,在支模前1—2天,木工工长要安排木工将周转材料清理干净,并涂刷好隔离剂。
二、施工工艺流程:(一)地下室底板施线焊底板限模杆支底板侧模安装拉杆并焊接拉线找平效正加固钢板止水带安装结束焊外墙杆焊限模杆安装300高模板安装拉杆效正加固复核验收(二)柱、墙、梁板轴线、标高复核支模架搭设柱墙模板清理、涂刷隔离剂阳角处贴双面粘胶带总包验收穿拉杆安装柱墙模板效正加固柱墙模板验收安装梁板模板梁板模板验收钢筋绑扎边模效正模板复核模板验收三、模板安装施工技术要求(一)、地下室模板选择:园弧墙采用自配异形模板,园柱一部分采用自制模板,一部分采用定型钢模.对于竖向不符模数者配制木模,地下室底板侧模,外墙,电梯基坑及剪力墙,集水坑,楼梯底板,地下室顶板,下地室预应力顶板,柱帽以上模板均采用9.15×1830×18九层板,地下室内剪力墙独立柱,框架梁采用1220×2440×18复树模板,背枋均采用53×90截面木枋,拉杆选用Φ14穿墙拉杆,20PVC塑料套管,有防水要求的外墙采用防水拉杆,内架采用Φ4。
第三节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4.3.1 梁、柱截面尺寸框架梁、柱截面尺寸应根据承载力、刚度及延性等要求确定。
初步设计时,通常由经验或估算先选定截面尺寸,以后进行承载力、变形等验算,检查所选尺寸是否合适。
1、梁截面尺寸确定2、柱截面尺寸柱截面尺寸可直接凭经验确定,也可先根据其所受轴力按轴心受压构件估算,再乘以适当的放大系数以考虑弯矩的影响。
即框架柱的截面宽度和高度均不宜小于300mm,圆柱截面直经不宜小于350mm,柱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3。
为避免柱产生剪切破坏,柱净高与截面长边之比宜大于4,或柱的剪跨比宜大于2。
3、梁截面惯性矩在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中,与梁一起现浇的楼板可作为框架梁的翼缘,每一侧翼缘的有效宽度可取至板厚的6倍;装配整体式楼面视其整体性可取等于或小于6倍;无现浇面层的装配式楼面,楼板的作用不予考虑。
设计中,为简化计算,也可按下式近似确定梁截面惯性矩I:4.3.2 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1、计算单元框架结构房屋是空间结构体系,一般应按三维空间结构进行分析。
但对于平面布置较规则的框架结构房屋,为了简化计算,通常将实际的空间结构简化为若干个横向或纵向平面框架进行分析,每榀平面框架为一计算单元。
就承受竖向荷载而言,当横向(纵向)框架承重,且在截取横向(纵向)框架计算时,全部竖向荷载由横向(纵向)框架承担,不考虑纵向(横向)框架的作用。
当纵、横向框架混合承重时,应根据结构的不同特点进行分析,并对竖向荷载按楼盖的实际支承情况进行传递,这时竖向荷载通常由纵、横向框架共用承担。
2、计算简图在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中,梁、柱用其轴线表示,梁与柱之间的连接用节点表示,梁或柱的长度用节点间的距离表示,框架柱轴线之间的距离即为框架梁的计算跨度;框架柱的计算高度应为各横梁形心轴线间的距离,当各层梁截面尺寸相同时,除底层外,柱的计算高度即为各层层高。
对于梁、柱、板均为现浇的情况,梁截面的形心线可近似取至板底。
对于底层柱的下端,一般取至基础顶面;当设有整体刚度很大的地下室;且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小于相邻上部结构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时,可取至地下室结构的顶板处。
地下室模板每平米含量篇一:每立方混凝土模板含量经验数据表桥涵护岸工程现浇混凝土模板含量每10m3混凝土┏━━━━━┳━━━━━━━━┳━━━━━━━━━┳━━━━━━━━┓┃构筑物名称┃模板面积(m2)┃构筑物名称┃模板面积(m2)┃┣━━━━━╋━━━━━━━━╋━┳━━━━━━━╋━━━━━━━━┫┃基础┃7.62 ┃箱┃0号块件┃48.79┃┣━┳━━━╋━━━━━━━━┫┣━━━━━━━╋━━━━━━━━┫┃承┃有底模┃25.13 ┃形┃悬浇箱梁┃51.08┃┃┣━━━╋━━━━━━━━┫┣━━━━━━━╋━━━━━━━━┫┃台┃无底模┃12.07 ┃梁┃支架上浇箱梁┃53.87┃┣━┻━━━╋━━━━━━━━╋━╋━━━━━━━╋━━━━━━━━┫┃支撑梁┃100.00┃┃矩形连续板┃32.09┃┣━━━━━╋━━━━━━━━┫板┣━━━━━━━╋━━━━━━━━┫┃横梁┃68.33 ┃┃矩形空心板┃108.11 ┃┣━━━━━╋━━━━━━━━╋━╋━━━━━━━╋━━━━━━━━┫┃轻型桥台┃42.00 ┃板┃实心板梁┃15.18┃┣━━━━━╋━━━━━━━━┫┣━━━━━━━╋━━━━━━━━┫┃实体式桥台┃14.99 ┃梁┃空心板梁┃55.07┃┣━┳━━━╋━━━━━━━━╋━┻━━━━━━━╋━━━━━━━━┫┃拱┃墩身┃9.98 ┃板拱┃38.41┃┃┣━━━╋━━━━━━━━╋━━━━━━━━━╋━━━━━━━━┫┃桥┃台身┃7.55 ┃挡墙┃16.08┃┣━┻━━━╋━━━━━━━━╋━━━━━━━━━╋━━━━━━━━┫┃柱式墩台┃42.95 ┃方涵┃29.80┃┣━━━━━╋━━━━━━━━╋━┳━━━━━━━╋━━━━━━━━┫┃墩帽┃24.52 ┃┃梁与梁┃67.40┃┣━━━━━╋━━━━━━━━┫接┣━━━━━━━╋━━━━━━━━┫┃台帽┃37.99 ┃┃柱与柱┃100.00 ┃┣━━━━━╋━━━━━━━━┫┣━━━━━━━╋━━━━━━━━┫┃墩盖梁┃30.31 ┃┃肋与肋┃163.88 ┃┣━━━━━╋━━━━━━━━┫头┣━━━━━━━╋━━━━━━━━┫┃台盖梁┃32.96 ┃┃拱上构件┃133.33 ┃┣━━━━━╋━━━━━━━━╋━┻━━━━━━━╋━━━━━━━━┫┃拱座┃17.76 ┃防撞护栏┃48.10┃┣━━━━━╋━━━━━━━━╋━━━━━━━━━╋━━━━━━━━┫┃拱肋┃53.11 ┃地梁、侧石、缘石┃68.33┃┣━━━━━╋━━━━━━━━╋━━━━━━━━━╋━━━━━━━━┫┃拱上构件┃123.66┃┃┃┗━━━━━┻━━━━━━━━┻━━━━━━━━━┻━━━━━━━━┛桥涵护岸工程预制混凝土模板含量每10m3混凝土┏━━━━━━━━━━┳━━━━━━┳━━━━━━━━┳━━━━━━┓┃构筑物名称┃模板面积(m2)┃构筑物名称┃模板面积(m2)┃┣━━━━━━━━━━╋━━━━━━╋━━━━━━━━╋━━━━━━┫┃方桩┃62.87┃I 形梁┃115.97 ┃┣━━━━━━━━━━╋━━━━━━╋━━━━━━━━╋━━━━━━┫┃板桩┃50.58┃槽形梁┃79.23 ┃┣━━━━━┳━━━━╋━━━━━━╋━━━━━━━━╋━━━━━━┫┃┃矩形┃36.19┃箱形块件┃63.15 ┃┃立柱┣━━━━╋━━━━━━╋━━━━━━━━╋━━━━━━┫┃┃异形┃44.99┃箱形梁┃66.41 ┃┣━━━━━╋━━━━╋━━━━━━╋━━━━━━━━╋━━━━━━┫┃┃矩形┃24.03┃拱肋┃150.34 ┃┃┣━━━━╋━━━━━━╋━━━━━━━━╋━━━━━━┫┃板┃空心┃110.23 ┃拱上构件┃273.28 ┃┃┣━━━━╋━━━━━━╋━━━━━━━━╋━━━━━━┫┃┃微弯┃92.63┃桁架及拱片┃169.32 ┃┣━━━━━┻━━━━╋━━━━━━╋━━━━━━━━╋━━━━━━┫┃T 形梁┃120.11 ┃桁架拱联系梁┃162.50 ┃┣━━━━━━━━━━╋━━━━━━╋━━━━━━━━╋━━━━━━┫┃实心板梁┃21.87┃缘石、人行道板┃27.40 ┃┣━━━━━┳━━━━╋━━━━━━╋━━━━━━━━╋━━━━━━┫┃┃10 m以内┃37.97┃栏杆、端柱┃368.30 ┃┃空心板梁┣━━━━╋━━━━━━╋━━━━━━━━╋━━━━━━┫┃┃25 m以内┃64.17┃板拱┃38.41 ┃┗━━━━━┻━━━━┻━━━━━━┻━━━━━━━━┻━━━━━━┛排水构筑物混凝土模板每10m3混凝土┏━━━━━━━━━━━━┳━━━┳━━━━━━━━━━━━┳━━━┓┃┃模板面┃┃模板面┃┃构筑物名称┃积(m2)┃构筑物名称┃积(m2)┃┣━━━━━━━━━━━━╋━━━╋━━━━━━━━━━━━╋━━━┫┃井底流槽现浇混凝土┃34.60┃半地下室圆池底┃ 3.05┃┃┃┃δ50cm以内┃┃┣━━━━━━━━━━━━╋━━━╋━━━━━━━━━━━━╋━━━┫┃非定型渠(管)道混凝土平基┃35.40┃半地下室圆池底┃ 3.70┃┃┃┃δ50cm以外┃┃┣━━━━━━━━━━━━╋━━━╋━━━━━━━━━━━━╋━━━┫┃方沟壁现烧混凝土┃80.00┃架空式平池底┃55.10┃┃┃┃δ30cm以内┃┃┣━━━━━━━━━━━━╋━━━╋━━━━━━━━━━━━╋━━━┫┃方沟顶、墙帽现浇混凝土┃107.00┃架空式平池底┃34.50┃┃┃┃δ30cm以外┃┃┣━━━━━━━━━━━━╋━━━╋━━━━━━━━━━━━╋━━━┫┃沉井混凝土垫层┃13.40┃架空式方锥池底┃10.10┃┃┃┃δ30cm以内┃┃┣━━━━━━━━━━━━╋━━━╋━━━━━━━━━━━━╋━━━┫┃沉井混凝土井壁及隔墙┃60.00┃架空式方锥池底┃9.30┃┃δ50cm以内┃┃δ30cm以外┃┃┣━━━━━━━━━━━━╋━━━╋━━━━━━━━━━━━╋━━━┫┃沉井混凝土井壁及隔墙┃40.00┃池壁(隔墙)直、矩形┃115.40┃┃δ50cm以外┃┃δ20cm以内┃┃┣━━━━━━━━━━━━╋━━━╋━━━━━━━━━━━━╋━━━┫┃沉井混凝土底板┃10.50┃池壁(隔墙)直、矩形┃91.90┃┃δ50cm以内┃┃δ30cm以内┃┃┣━━━━━━━━━━━━╋━━━╋━━━━━━━━━━━━╋━━━┫┃沉井混凝土底板┃38.00┃池壁(隔墙)直、矩形┃72.20┃┃δ50cm以外┃┃δ30cm以外┃┃┣━━━━━━━━━━━━╋━━━╋━━━━━━━━━━━━╋━━━┫┃沉井混凝土顶板┃50.00┃池壁(隔墙)圆弧形┃113.40┃┃┃┃δ20cm以内┃┃┣━━━━━━━━━━━━╋━━━╋━━━━━━━━━━━━╋━━━┫┃沉井混凝土刃脚┃42.00┃池壁(隔墙)圆弧形┃81.60┃┃┃┃δ30cm以内┃┃┣━━━━━━━━━━━━╋━━━╋━━━━━━━━━━━━╋━━━┫┃沉井混凝土地下结构梁┃86.80┃池壁(隔墙)圆弧形┃64.10┃┃┃┃δ30cm以外┃┃┣━━━━━━━━━━━━╋━━━╋━━━━━━━━━━━━╋━━━┫┃沉井混凝土地下结构柱┃94.70┃池壁(隔墙)挑檐┃113.90┃┣━━━━━━━━━━━━╋━━━╋━━━━━━━━━━━━╋━━━┫┃沉井混凝土地下结构┃80.40┃池壁(隔墙)牛腿┃161.00┃┃平台┃┃┃┃┣━━━━━━━━━━━━╋━━━╋━━━━━━━━━━━━╋━━━┫┃半地下室平池底┃ 1.40 ┃池壁(隔墙)配水花墙┃101.00┃┃δ50cm以内┃┃δ20cm以内┃┃┣━━━━━━━━━━━━╋━━━╋━━━━━━━━━━━━╋━━━┫┃半地下室平池底┃ 1.78 ┃池壁(隔墙)配水花墙┃92.10┃┃δ50cm以外┃┃δ20cm以外┃┃┣━━━━━━━━━━━━╋━━━╋━━━━━━━━━━━━╋━━━┫┃半地下室锥坡池底┃9.30 ┃无梁盖柱┃110.00┃┃δ50cm以内┃┃┃┃┣━━━━━━━━━━━━╋━━━╋━━━━━━━━━━━━╋━━━┫┃半地下室锥坡池底┃11.10┃矩(方)形柱┃93.00┃┃δ50cm以外┃┃┃┃┣━━━━━━━━━━━━╋━━━╋━━━━━━━━━━━━╋━━━┫┃圆形柱┃117.10┃池底暗渠δ20cm以内┃79.30┃┣━━━━━━━━━━━━╋━━━╋━━━━━━━━━━━━╋━━━┫┃连续梁、单梁┃86.80┃混凝土落泥斗、槽┃85.70┃┣━━━━━━━━━━━━╋━━━╋━━━━━━━━━━━━╋━━━┫┃悬臂梁┃43.00┃沉淀池水槽┃211.00┃┣━━━━━━━━━━━━╋━━━╋━━━━━━━━━━━━╋━━━┫┃异形环梁┃86.80┃下药溶解槽┃48.80┃┣━━━━━━━━━━━━╋━━━╋━━━━━━━━━━━━╋━━━┫┃肋形池盖┃71.10┃澄清池反应筒壁┃187.00┃┣━━━━━━━━━━━━╋━━━╋━━━━━━━━━━━━╋━━━┫┃无梁地盖┃82.00┃混凝土导流墙δ20cm 以内┃111.00┃┣━━━━━━━━━━━━╋━━━╋━━━━━━━━━━━━╋━━━┫┃锥形盖┃72.30┃混凝土导流墙δ20cm以外┃100.00┃┣━━━━━━━━━━━━╋━━━╋━━━━━━━━━━━━╋━━━┫┃球形盖┃122.30┃混凝土导流筒δ20cm以内┃129.90┃┣━━━━━━━━━━━━╋━━━╋━━━━━━━━━━━━╋━━━┫┃平板、走道板δ8cm以内┃74.40┃混凝土导流筒δ20cm以外┃118.00┃┣━━━━━━━━┫┃平板、走道板δ12cm以内┃62.00┃设备独立基础体积2m3以内┃24.70┃┣━━━━━━━━━━━━╋━━━╋━━━━━━━━━━━━╋━━━┫┃悬空板δ10cm以内┃48.40┃设备独立基础体积5m3以内┃32.09┃┣━━━━━━━━━━━━╋━━━╋━━━━━━━━━━━━╋━━━┫┃悬空板δ15cm以内┃40.50┃设备独立基础体积5m3以外┃12.00┃┣━━━━━━━━━━━━╋━━━╋━━━━━━━━━━━━╋━━━┫┃挡水板δ7cm以内┃80.40┃设备杯形基础体积2m3以内┃19.40┃┣━━━━━━━━━━━━╋━━━╋━━━━━━━━━━━━╋━━━┫┃挡水板δ7cm以外┃61.80┃设备杯形基础体积2m3以外┃17.50┃┣━━━━━━━━━━━━╋━━━╋━━━━━━━━━━━━╋━━━┫┃悬空V、U形集水槽┃143.00┃中心支筒┃230.00┃┃δ8cm以内┃┃┃┃┣━━━━━━━━━━━━╋━━━╋━━━━━━━━━━━━╋━━━┫┃悬空V、U形集水槽┃19.20 ┃支撑墩┃110.20┃┃δ12cm以内┃┃┃┃┣━━━━━━━━━━━━╋━━━╋━━━━━━━━━━━━╋━━━┫┃悬空L形集水槽δ10cm 以内┃110.60┃稳流筒┃222.00┃┣━━━━━━━━┫┃悬空L形集水槽δ20cm以内┃105.20┃异形构件┃250.00┃┣━━━━━━━━━━━━╋━━━╋━━━━━━━━━━━━╋━━━┫┃池底暗渠δ10cm以内┃95.20┃┃┃┗━━━━━━━━━━━━┻━━━┻━━━━━━━━━━━━┻━━━┛篇二:_建筑材料每平方米用量及费用施工中常用的一些数据一、砖混结构:1、水泥用量160一180Kg/㎡2、用砖量160-180块/㎡3、钢筋用量20-25Kg/㎡4、外墙抹灰面积=0.7-0.8倍建筑面积5、内墙抹灰面积=1.7倍建筑面积6、室内抹灰面积=2.7-3倍建筑面积7、240砖墙128块/㎡;370砖墙192块//㎡;490砖墙256块//㎡;120砖墙64块//㎡;180砖墙96块//㎡;60砖墙32块//㎡8、外墙瓷砖面积=0.3-0.33倍建筑面积二、工程造价:1、砖混结构:680-720元/㎡2、框架结构:950-1050元/㎡3、底框结构:700-750元/㎡4、剪力墙结构:1150元/㎡5、短肢剪力墙结构:980-1100元/㎡6、厂房框架:1300元/㎡7、别墅:1300-1400元/㎡8、办公楼框架:1200-1300元/㎡三、水泥地面抹灰3㎡/袋四、框架结构:1、水泥用量175-190Kg/㎡2、用砖量390×190×190砌块16一18块/㎡3、钢筋用量35-40Kg/㎡;公共建筑50-60Kg/㎡:厂房:65一70Kg/㎡4、外墙抹灰0.7-0.9建筑面积5、内墙抹灰面积=1.7倍建筑面积6、室抹灰面积=2.7一3倍建筑面积五、损耗外墙瓷砖:横贴20-25%;竖贴10-15%;六、配合比C10配合比1:3.97:4.66:0.85 水泥用量235Kg/m3C15配合比1:1.769:3.76:0.49水泥用量325Kg/m3 泵送C20配合比1:2.08:3.69:0.58水泥用量330Kg/m3 2:4:6 C25配合比1:1.74:3.23:0.47水泥用量373Kg/m3 2:3:5C30配合比1:1.48:2.76:0.41水泥用量424Kg/m3 2:2:4 2:1:2C35配合比1:1.67:3.25:0.44水泥用量398Kg/m3水泥建筑材料每平方米用量及费用机砖:170块/㎡×0.3元/块=51元/㎡钢材:28㎏/㎡×3.30元=92元/㎡水泥:150㎏/㎡×2.6元=40元/㎡木材:0.11 m3/㎡×1500元/m3=165元/㎡砂子:0.4 m3/㎡×85元=34元/㎡石子:0.28 m3/㎡×80元=22.4元/㎡保温层:0.019 m3/㎡×150元/m3=2.85元/㎡(100厚聚苯板) 防水层:0.19㎡/㎡19元/㎡=3.61元/㎡涂料:0.52㎡/㎡×10=5.2元/㎡窗户:0.27㎡×270元/㎡=72.9元/㎡门:0.12㎡/㎡×8元=9元/㎡水暖:30元/㎡电照:20元/㎡给排水:16元/㎡;:2:342.5 2建筑工程清包工价格­模板:19-23元/平米(粘灰面)砼:38-41元/立,钢筋:310-420元/吨,或者10-13元/m2砌筑:55-70元/立。
构造柱混凝土工程量计算公式
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柱是承受垂直荷载的重要构件,其设计与施工需要精确的工程量计算。
构造柱混凝土工程量计算公式是设计师和工程师们在进行工程量计算时的重要工具,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柱混凝土工程量计算公式。
计算柱体积是柱混凝土工程量计算的基本步骤。
柱体积的计算公式为:柱体积= 截面积× 高度。
其中,截面积可以根据柱的形状(如矩形、圆形等)来计算,高度则是柱的实际高度。
计算柱的钢筋用量也是关键的一步。
柱的钢筋用量取决于设计荷载和混凝土的强度等因素。
一般来说,柱的钢筋面积可以根据设计要求和构造规范来确定,然后根据柱的高度和钢筋的间距计算出具体的钢筋用量。
还需计算混凝土用量。
混凝土用量的计算公式为:混凝土用量= 柱体积- 钢筋体积。
这样可以确保混凝土和钢筋的用量达到设计要求,从而保证柱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除了上述基本的工程量计算公式外,还需要考虑柱的模板用量、灰缝灌浆用量等因素。
模板用量取决于柱的形状和尺寸,灰缝灌浆用量则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来确定。
总的来说,构造柱混凝土工程量计算公式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
一部分,它可以帮助设计师和工程师们准确地计算柱的材料用量,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
通过合理地应用工程量计算公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工程的效率和质量,实现设计要求和施工标准的完美结合。
希望本文介绍的柱混凝土工程量计算公式能对相关人员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起到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框架柱计算长度什么是计算长度?计算长度的真正意义是“将具有端部约束的杆件拟作承载力相同而长度不同的两端铰支杆看待”。
再通俗一点儿,以最简单的两端铰支杆为目标,将研究杆件的长度向这个目标来换算,换算的条件是承载力相同,换算的结果就是计算长度。
而计算长度系数就是指这个换算长度与杆件实际长度的比值。
计算长度和哪些因素有关?通常我们在设计一个框架时,求柱子的计算长度的目的不光是为了验算柱子本身的稳定性,更主要的是验算框架的整体性。
这里,任何一根框架柱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框架中的其它构件对整体的稳定性都是相关的。
框架柱的计算长度不仅和它的构件尺寸和支撑情况有关,还和荷载分布情况有关,同一框架的同一根柱在不同的荷载分布之下应取不同的数值,否则就不能准确地反应框架的承载能力。
设计者必须清楚了解,在运用规范相关计算长度系数表格时,要考虑设计的框架是否符合制作表格时前提,当各柱的刚度参数相差较多时,就不能直接应用表格中的计算长度系数。
PKPM软件关于混凝土柱计算长度系数的计算(转自PKPM培训资料)(一)规范要求⑴《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第7.3.11条第2款规定:一般多层房屋梁柱为刚接的框架结构,各层柱的计算长度系数可按表7.3.11-2取用。
⑵第7.3.11条第3款规定:当水平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占总弯矩设计值的75%以上时,框架柱的计算长度l0可按下列两个公式计算,并取其中的较小值:l0=[l+0.15(Ψu+Ψl)]H(7.3.11-1)l0=(2十0.2Ψmin)H (7.3.11-2)式中:Ψu、Ψl——柱的上端、下端节点处交汇的各柱线刚度之和与交汇的各梁线刚度之和的比值;Ψmin——比值Ψu、Ψl中的较小值;H——柱的高度,按表7.3.11-2的注采用。
(二)工程算例⑴工程概况:某工程为十层框架错层结构,首层层高2m,第二层层高4.5m。
其第一、二层结构平面图、结构三维轴侧图如图1所示。
硬质双面覆膜多层木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计算本工程模板主要集中在地下室、地上框架梁、柱、板及地下室外墙。
拟建建筑物地下二层,从下往上层高依次为4.0m、5.5m;地上五层,一层层高6m,二至五层层高5.2m。
1 模板体系设计选型墙体模板:地下室内外墙均采用17mm厚硬质双面覆膜多层木模板,按地下二层1/2的量配置,周转使用;独立柱模板:17mm厚硬质双面覆膜多层木模板,配以100×50木枋加钢管组合背楞,φ18对拉螺杆加钢管斜撑予以加固,按不同类型总量的1/2配置,按施工流水周转使用;梁、板模板:按地下二层量的2倍配置,向上周转,随工程进展补充损耗。
2 安装前准备工作(1)模板的堆放场地设置在塔吊工作半径范围内,便于直接调运。
(2)技术交底: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对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3)测量放线:柱模安装之前,在楼层上依次弹出墙体、柱子轴线,柱模的安装位置线和门洞口位置线。
轴线引测后,测量员复验。
(4)刷脱模剂:先将模板表面的粉尘、残留物等清理干净,然后刷脱模剂,木模板采用水性脱模剂。
(5)柱模安装之前,柱钢筋绑扎完毕,验收合格且相关资料完毕。
(6)已做好施工缝的处理。
3 底板模板施工3.1 砖胎模施工(1)工艺流程放线→排砖→砌砖→外侧回填→内侧抹灰(2)施工方法人工清槽并浇筑完垫层后,在垫层上放出砖胎模线(底板外轮廓+防水层厚度+抹灰层厚度),然后立皮数杆按一顺一丁方式错缝砌筑。
砖胎模采用灰砂砖、M5砌筑砂浆砌筑,采用1:3水泥砂浆抹面。
阴阳角抹成R=50mm的圆弧以方便防水膜贴的施工。
3.2 混凝土导墙模板支设本工程底板上导墙设置在高出底板顶面500mm处,采用3mm厚止水钢板进行防水处理,导墙模板为吊模,采用顶模棍和U形箍固定,模板采用覆膜木模板。
见《导墙模板支设示意图》。
导墙模板支设示意图4 独立柱模板施工(1)工艺流程安装前准备→柱模拼装就位→安装斜撑→清扫柱内杂物→调整模板位置→紧固对拉螺栓→斜撑加固→预检(2)施工方法①支设前模板底部板面应平整,沿柱边线向外3-5mm贴好海绵条,检查模板是否清理干净,预埋件是否安装到位。
人民防空地下室结构设计计算方法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人民防空地下室结构设计计算方法随着建筑结构新规范全面颁布,新规范在工程设计中已全面开始,这对于如何在工程设计中正确应用理解规范条文,正确选择设计软件及合理选取设计参数显得优为重要。
大家知道:各新规范都明确要求结构设计必须对结构分析软件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判断,确认其合理有效后方可作为工程设计依据。
如何判断?当然只能依靠概念设计来判断;另外大家一定要注意,编程序的人一再讲“设计者采用他们的程序计算,出了问题他们并不负责,仍然由设计者负责”;另外施工图审查单位只承担相应的技术审查失察责任,主要的质量责任还由设计者负责(在合理使用年限内负终身责任)。
一、上部结构与防空地下室分析模型上部结构与防空地下室组成一个承力体系,具有共同的位移场,相互协调变形。
地下室外的回填土对结构侧向有一定的约束作用,地下室楼层侧移刚度通常较大。
上部结构与防空地下室分析模型可简化为:①分离模型(有条件的):将上部结构与地下室分开,分别设计计算,按规范确定嵌固层作为二者分界;②共同工作分析(无条件的):将上部结构与地下室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共同作用,采用如下两种方式之一来考虑地下室外回填土对结构的约束作用。
方法1:地下室水平位移的侧向嵌固(-K法)。
方法2:地下室水平位移的有限(弹簧)约束(K法)。
地下室如果设计不当,对整体抗震性能会产生较大影响,对于半地下室的埋深要求应大于地下室外地面以上的高度,才能不计其层数,总高度才能从室外地面算起。
地下室的墙柱与上部结构的墙柱要协调统一。
地下室顶板室内外板面标高变化处,当标高变化超过梁高范围时则形成错层,未采取措施不应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规范明确规定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的顶楼盖应采用梁板结构,地下室顶板为无梁楼盖时不应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结构计算应往下算至满足嵌固端要求的地下室楼层或底板,但剪力墙底部加强区层数应从地面往上算,并应包括地下层。
地下室框架柱装配式模壳施工工法地下室框架柱装配式模壳施工工法是一种针对地下室结构施工的工程方法。
下面将对该工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前言地下室框架柱装配式模壳施工工法是一种在地下室结构施工中使用的新型工法。
它采用了装配式模板和模壳结构,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并减少人力和时间成本。
二、工法特点地下室框架柱装配式模壳施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 模板和模壳结构是预制的,可以大大减少现场操作和工时,提高施工效率。
2. 施工过程中无需使用支撑,免除了搭建和拆除支撑的繁琐工序。
3. 结构采用现浇混凝土浇筑,确保施工质量和结构强度。
4. 工法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地下室结构,灵活性强。
5. 施工工艺简单易学,减少了工人技能要求,降低了技术门槛。
三、适应范围地下室框架柱装配式模壳施工工法适用于各种地下室结构,包括商业建筑、住宅楼、地下车库等。
四、工艺原理该工法的工艺原理基于模板和模壳的装配,通过将预制的模板和模壳装配到框架柱上,用于混凝土浇筑,从而形成结构。
该工法采用了先进的结构设计和工艺,确保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满足设计要求。
五、施工工艺地下室框架柱装配式模壳施工工法的施工过程如下:1. 搭建模板和模壳:在地下室框架柱上搭建预制的模板和模壳。
2. 钢筋绑扎:在模板和模壳之间绑扎钢筋,确保结构的强度。
3. 浇筑混凝土:将混凝土从上部倒入模板和模壳内,直至充满整个空间。
4. 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行适当的养护,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质量。
六、劳动组织施工过程需要有一定的劳动力组织,包括具备基本技能的工人和现场专业人员,以确保施工进程的顺利进行。
七、机具设备施工过程需要使用一些机具设备,包括起重机、混凝土搅拌机、模板拆除机等。
八、质量控制为了保证施工的质量,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控制措施,包括对模板和模壳的质量检查,对混凝土成分和浇筑过程的控制等。
九、安全措施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事项,如佩戴安全帽、穿戴安全鞋等,特别是在高处作业时要做好防护措施。
房建工程模板施工方案(含计算)一、模板选择二、地下室基础底板模板设计本工程筏板基础板厚400mm采用防水砼,在砼垫层施工完成后,底板外模砌240厚砖模,高度比底板高出300,用混合砂浆砌筑,每隔2000mm砌筑360砖垛一个,内壁混合砂浆抹平压光,垫层砼表面抹平干燥后,做卷材防水,在未浇筑砼前砖墙处回填2:8灰土夯实,以防止跑模,在砖模上部支模板,模板采用竹胶模加方木背楞,加钢管对拉螺栓拉结的形式。
3-4层多层住宅条基模板采用竹夹板,50×100木龙骨脚手架加固。
三、框架梁模板设计:本工程框架梁采用12厚竹胶板50×100木带配制成梁帮梁底模板。
规格尺寸精确,加固梁帮当梁高超过700时采用双钢管对拉螺栓,当梁高小于700时则用木钢管支撑,梁上口用钢筋支撑以保证梁上口宽度。
梁下部支撑采用碗扣脚手架,设水平拉杆和斜拉杆。
框架梁跨度≥4m时按照规范要求起拱必须做法见框架梁模板图。
1. 1.2 厚竹胶板面板按13Kg/m22.方木背楞60×100 间距150mm3.对拉螺栓Φ18钢筋@600mm4.水平钢管Φ48×3 双根间距随对拉螺栓5.墙体的计算高度 H=3600mm6.砼的浇注速度 V=2.5mm/h7.砼的坍落度 180mm(一)墙体模板的受力计算砼对模板的测压力计算,按下面两个式子,取其较小值:①F=0.22YCt0β1β2V0。
5 ②F=YCH式中:F—新浇注砼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KN/m2)YC—砼的重力密度(24KN/m3)t0—新浇注砼的初凝时间(h)按h=200/(T+15)计算T—混凝土的入模温度(℃)V—混凝土的浇注速度(2.5m/h)β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2β2—混凝土坍落度修正系数,取1.15t0=200/(5+15)=10℃F1=0.22×24×10×1.2×1.15×2.50.5=115.21KN/m2F2= YC ×H=24×3.6=86.4KN/m2取F= F2=86.4KN/m2砼的侧压力有效压头高度h(m)按下式计算h=F/ YC=86.4÷24=3.6m(二)竹胶板面板验算1.强度验算背楞间距为150mm ,各种力学数据按红松材取值:砼对模板的侧压力F=86.4KN/m2,换算成线荷载为:86.4×0.15=12.96KN/m倾到砼时承受的侧压力4KN/m 计线荷载为:4×0。
建筑施工技术构造柱工程量计算
首先,柱的数量是根据建筑设计图纸中的要求确定的。
在图纸中,每个柱子都会标注上相应的编号和尺寸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我们可以计算出柱子的总数量。
柱子的尺寸是根据设计要求来确定的。
设计图纸中会标注出柱子的高度、宽度和深度等尺寸信息。
有了这些尺寸信息,我们可以计算出柱子的体积。
柱子的体积计算公式为:体积=高度×宽度×深度
一旦柱子的体积计算完成,我们就可以确定所需的材料量。
通常情况下,柱子的材料是混凝土。
根据混凝土的密度和体积,我们可以计算出所需的混凝土重量。
柱子的混凝土重量计算公式为:重量=体积×密度
在计算柱子的材料量时,还需要考虑到一些其他的因素。
例如,柱子的底座和顶部可能需要加入钢筋来增加其强度。
钢筋的数量和长度需要根据设计要求来确定。
此外,柱子的施工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模板的使用,模板的材料、数量和成本也需要计算进去。
在计算柱子的工程量时,还需要考虑到施工过程中的一些特殊情况,例如柱子的加固、加宽或者需要进行修复等。
这些因素都会对柱子的工程量计算产生一定的影响。
总之,柱工程量的计算是建筑施工技术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它确保了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柱子的数量、尺寸和材料的使用都需要根据设计要求来确定。
在计算柱子的工程量时,还需要考虑到一些特殊情况,
例如柱子的加固、加宽或者需要进行修复等。
通过准确计算柱子的工程量,我们可以保证建筑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泰安市宏成御苑D2#楼结构计算书审定复核设计泰安市城市建设设计院1.荷载统计1.1建筑楼面屋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详施工图设计说明1..2荷载标准值统计屋面荷载1)非上人屋面(不包含现浇板自重)20厚1:3水泥砂浆抹平压光 20×0.02=0.40KN/㎡3厚改型沥青防水层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 20×0.02=0.40KN/㎡50厚挤塑性聚苯板 0.14 KN/㎡35厚C20细石混凝土找平层 35×22=0.77KN/㎡平瓦 0. 55 KN/㎡屋面恒荷载合计g k = 4.0KN/㎡2)铺地砖楼面:(不包含现浇板自重)50厚C20细石混凝土找平层 50×22=1.1KN/㎡10厚铺地砖 0.22KN/㎡20厚水泥砂浆找平 0.4 KN/㎡2.5厚TS-F卷材防水层楼面荷载合计:g k = 1.72KN/㎡4.4墙体作用在梁上的线荷载统计外隔墙:200厚混凝土加气混凝土砌块,容重为6.0KN/ m3,双面抹灰;内隔墙:200厚混凝土加气混凝土砌块,容重为6.0KN/ m3,双面抹灰;荷载统计:1)外墙荷载:(墙下均布线荷载)5KN/m2)内墙荷载:(墙下均布线荷载)6KN/m5.各层楼(屋)面现浇板面荷载(包括恒荷载和活荷载)输入简图(见附图)(在实际荷载输入模型中根据房间功能的不同,恒荷载和活荷载考虑不利因素的作用可能比上述计算值有所增加)6.各层楼(屋)面梁线荷载、集中力(包括恒荷载和活荷载)输入简图(见附图)建筑结构的总信息总信息 ..............................................结构材料信息: 钢砼结构混凝土容重 (kN/m3): Gc = 26.00钢材容重 (kN/m3): Gs = 78.00水平力的夹角(Degree) ARF = 0.00地下室层数: MBASE= 0竖向荷载计算信息: 按模拟施工3加荷计算风荷载计算信息: 计算X,Y两个方向的风荷载地震力计算信息: 计算X,Y两个方向的地震力“规定水平力”计算方法: 楼层剪力差方法(规范方法)结构类别: 框架结构裙房层数: MANNEX= 0转换层所在层号: MCHANGE= 0嵌固端所在层号: MQIANGU= 1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m) DMAX= 1.00弹性板与梁变形是否协调是墙元网格: 侧向出口结点是否对全楼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是(计算内力配筋时采用弹性模楼板假定)地下室是否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 是墙梁跨中节点作为刚性楼板的从节点是计算墙倾覆力矩时只考虑腹板和有效翼缘否采用的楼层刚度算法层间剪力比层间位移算法结构所在地区全国风荷载信息 ..........................................修正后的基本风压 (kN/m2): WO = 0.40风荷载作用下舒适度验算风压(kN/m2): WOC= 0.40地面粗糙程度: B 类结构X向基本周期(秒): Tx = 0.6651结构Y向基本周期(秒): Ty = 0.6584是否考虑顺风向风振: 否风荷载作用下结构的阻尼比(%): WDAMP= 5.00风荷载作用下舒适度验算阻尼比(%): WDAMPC= 2.00是否计算横风向风振: 否是否计算扭转风振: 否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效应放大系数: WENL= 1.00体形变化分段数: MPART= 1各段最高层号: NSTi = 4各段体形系数: USi = 1.30地震信息 ............................................振型组合方法(CQC耦联;SRSS非耦联) CQC 计算振型数: NMODE= 12地震烈度: NAF = 6.00场地类别: KD =II 设计地震分组: 三组特征周期 TG = 0.45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Rmax1 = 0.04用于12层以下规则砼框架结构薄弱层验算的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Rmax2 = 0.28框架的抗震等级: NF = 4剪力墙的抗震等级: NW = 5钢框架的抗震等级: NS = 4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 NGZDJ =不改变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活载组合值系数: RMC = 0.50周期折减系数: TC = 0.70结构的阻尼比 (%): DAMP = 5.00中震(或大震)设计: MID =不考虑是否考虑偶然偏心: 是是否考虑双向地震扭转效应: 是按主振型确定地震内力符号: 否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的附加地震数 = 0活荷载信息 ..........................................考虑活荷不利布置的层数从第 1 到4层柱、墙活荷载是否折减不折算传到基础的活荷载是否折减折算考虑结构使用年限的活荷载调整系数 1.00------------柱,墙,基础活荷载折减系数-------------计算截面以上的层数---------------折减系数1 1.002---3 0.854---5 0.706---8 0.659---20 0.60> 20 0.55调整信息 ........................................梁刚度放大系数是否按2010规范取值:是托墙梁刚度增大系数: BK_TQL = 1.00梁端弯矩调幅系数: BT = 0.85梁活荷载内力增大系数: BM = 1.00连梁刚度折减系数: BLZ = 0.60梁扭矩折减系数: TB = 0.40全楼地震力放大系数: RSF = 1.000.2Vo 调整分段数: VSEG = 00.2Vo 调整上限: KQ_L = 2.00框支柱调整上限: KZZ_L = 5.00顶塔楼内力放大起算层号: NTL = 0顶塔楼内力放大: RTL = 1.00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区剪力墙抗震等级自动提高一级:是实配钢筋超配系数 CPCOEF91 = 1.15是否按抗震规范5.2.5调整楼层地震力IAUTO525 = 1弱轴方向的动位移比例因子 XI1 = 0.00强轴方向的动位移比例因子 XI2 = 0.00是否调整与框支柱相连的梁内力 IREGU_KZZB = 0薄弱层判断方式:按高规和抗规从严判断强制指定的薄弱层个数 NWEAK = 0薄弱层地震内力放大系数 WEAKCOEF = 1.25强制指定的加强层个数 NSTREN = 0配筋信息 ........................................梁箍筋强度 (N/mm2): JB = 360柱箍筋强度 (N/mm2): JC = 360墙水平分布筋强度 (N/mm2): FYH = 210墙竖向分布筋强度 (N/mm2): FYW = 300边缘构件箍筋强度 (N/mm2): JWB = 210梁箍筋最大间距 (mm): SB = 100.00柱箍筋最大间距 (mm): SC = 100.00墙水平分布筋最大间距 (mm): SWH = 200.00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 (%): RWV = 0.30结构底部单独指定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的层数: NSW = 0结构底部NSW层的墙竖向分布配筋率: RWV1 = 0.60梁抗剪配筋采用交叉斜筋时箍筋与对角斜筋的配筋强度比: RGX = 1.00设计信息 ........................................结构重要性系数: RWO = 1.00柱计算长度计算原则: 有侧移梁端在梁柱重叠部分简化: 不作为刚域柱端在梁柱重叠部分简化: 不作为刚域是否考虑 P-Delt 效应:否柱配筋计算原则: 按单偏压计算按高规或高钢规进行构件设计: 否钢构件截面净毛面积比: RN = 0.85梁保护层厚度 (mm): BCB = 20.00柱保护层厚度 (mm): ACA = 20.00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的设计执行高规7.2.16-4: 是框架梁端配筋考虑受压钢筋: 是结构中的框架部分轴压比限值按纯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否当边缘构件轴压比小于抗规6.4.5条规定的限值时一律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是是否按混凝土规范B.0.4考虑柱二阶效应: 否荷载组合信息 ........................................恒载分项系数: CDEAD= 1.20活载分项系数: CLIVE= 1.40风荷载分项系数: CWIND= 1.40水平地震力分项系数: CEA_H= 1.30竖向地震力分项系数: CEA_V= 0.50温度荷载分项系数: CTEMP = 1.40吊车荷载分项系数: CCRAN = 1.40特殊风荷载分项系数: CSPW = 1.40活荷载的组合值系数: CD_L = 0.70风荷载的组合值系数: CD_W = 0.60重力荷载代表值效应的活荷组合值系数: CEA_L = 0.50重力荷载代表值效应的吊车荷载组合值系数:CEA_C = 0.50吊车荷载组合值系数: CD_C = 0.70温度作用的组合值系数:仅考虑恒载、活载参与组合: CD_TDL = 0.60考虑风荷载参与组合: CD_TW = 0.00考虑地震作用参与组合: CD_TE = 0.00砼构件温度效应折减系数: CC_T = 0.30********************************************************** 各层的质量、质心坐标信息 **********************************************************层号塔号质心 X 质心 Y 质心 Z 恒载质量活载质量附加质量质量比(m) (m) (t) (t)4 1 32.755 3.260 12.400 1153.3 31.5 0.0 1.043 1 32.860 3.014 9.900 1107.2 32.7 0.0 0.672 1 32.866 3.421 6.900 1467.3 229.2 0.00.981 1 32.854 3.445 3.900 1498.6 229.2 0.0 1.00活载产生的总质量 (t): 522.721恒载产生的总质量 (t): 5226.367附加总质量 (t): 0.000结构的总质量 (t): 5749.088恒载产生的总质量包括结构自重和外加恒载结构的总质量包括恒载产生的质量和活载产生的质量和附加质量活载产生的总质量和结构的总质量是活载折减后的结果 (1t = 1000kg)********************************************************** 各层构件数量、构件材料和层高 **********************************************************层号(标准层号) 塔号梁元数柱元数墙元数层高累计高度(混凝土/主筋) (混凝土/主筋) (混凝土/主筋) (m) (m)1( 1) 1 316(30/ 360) 76(30/ 360) 0(30/ 360) 3.900 3.9002( 2) 1 316(30/ 360) 76(30/ 360) 0(30/ 360) 3.000 6.9003( 3) 1 164(30/ 360) 36(30/ 360) 0(30/ 360) 3.000 9.9004( 4) 1 138(30/ 360) 84(30/ 360) 0(30/ 360) 2.500 12.400********************************************************** 风荷载信息 **********************************************************层号塔号风荷载X 剪力X 倾覆弯矩X 风荷载Y 剪力Y 倾覆弯矩Y4 1 19.27 19.3 48.2 124.24 124.2 310.63 1 23.44 42.7 176.3 139.78 264.0 1102.72 1 23.44 66.2 374.8 140.09 404.1 2315.01 1 30.47 96.6 751.6 182.11 586.2 4601.3===========================================================================各楼层偶然偏心信息===========================================================================层号塔号 X向偏心 Y向偏心1 1 0.05 0.052 1 0.05 0.053 1 0.05 0.054 1 0.05 0.05===========================================================================各楼层等效尺寸(单位:m,m**2)===========================================================================层号塔号面积形心X 形心Y 等效宽B 等效高H 最大宽BMAX 最小宽BMIN1 1 1303.47 32.87 3.08 89.80 14.59 89.80 14.592 1 1303.47 32.87 3.08 89.80 14.59 89.80 14.593 1 1303.47 32.87 3.08 89.80 14.59 89.80 14.594 1 1272.32 32.87 3.26 90.05 14.20 90.05 14.20===========================================================================各楼层的单位面积质量分布(单位:kg/m**2)===========================================================================层号塔号单位面积质量 g[i] 质量比 max(g[i]/g[i-1],g[i]/g[i+1])1 1 1325.58 1.022 1 1301.59 1.493 1 874.51 0.944 1 931.17 1.06===========================================================================各层刚心、偏心率、相邻层侧移刚度比等计算信息Floor No : 层号Tower No : 塔号Xstif,Ystif : 刚心的 X,Y 坐标值Alf : 层刚性主轴的方向Xmass,Ymass : 质心的 X,Y 坐标值Gmass : 总质量Eex,Eey : X,Y 方向的偏心率Ratx,Raty : X,Y 方向本层塔侧移刚度与下一层相应塔侧移刚度的比值(剪切刚度)Ratx1,Raty1 : X,Y 方向本层塔侧移刚度与上一层相应塔侧移刚度70%的比值或上三层平均侧移刚度80%的比值中之较小者RJX1,RJY1,RJZ1: 结构总体坐标系中塔的侧移刚度和扭转刚度(剪切刚度)RJX3,RJY3,RJZ3: 结构总体坐标系中塔的侧移刚度和扭转刚度(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的比)===========================================================================Floor No. 1 Tower No. 1Xstif= 32.8656(m) Ystif= 4.2424(m) Alf = 0.0000(Degree)Xmass= 32.8543(m) Ymass= 3.4448(m) Gmass(活荷折减)= 1957.0985( 1727.8534)(t)Eex = 0.0004 Eey = 0.0289Ratx = 1.0000 Raty = 1.0000Ratx1= 0.9596 Raty1= 0.9624薄弱层地震剪力放大系数= 1.25RJX1 = 4.8369E+06(kN/m) RJY1 = 4.8369E+06(kN/m) RJZ1 = 0.0000E+00(kN/m)RJX3 = 8.9276E+05(kN/m) RJY3 = 8.9710E+05(kN/m) RJZ3 = 0.0000E+00(kN/m)---------------------------------------------------------------------------Floor No. 2 Tower No. 1Xstif= 32.8656(m) Ystif= 4.2566(m) Alf = 0.0000(Degree)Xmass= 32.8656(m) Ymass= 3.4211(m) Gmass(活荷折减)= 1925.8271( 1696.5820)(t)Eex = 0.0000 Eey = 0.0303Ratx = 1.3000 Raty = 1.3000Ratx1= 1.5886 Raty1= 1.5645薄弱层地震剪力放大系数= 1.00RJX1 = 6.2880E+06(kN/m) RJY1 = 6.2880E+06(kN/m) RJZ1 = 0.0000E+00(kN/m)RJX3 = 1.0701E+06(kN/m) RJY3 = 1.0863E+06(kN/m) RJZ3 = 0.0000E+00(kN/m)---------------------------------------------------------------------------Floor No. 3 Tower No. 1Xstif= 32.8656(m) Ystif= 3.2601(m) Alf = 45.0000(Degree)Xmass= 32.8597(m) Ymass= 3.0143(m) Gmass(活荷折减)= 1172.6360( 1139.8999)(t)Eex = 0.0002 Eey = 0.0089Ratx = 0.6870 Raty = 0.6870Ratx1= 0.9440 Raty1= 0.9999薄弱层地震剪力放大系数= 1.25RJX1 = 4.3200E+06(kN/m) RJY1 = 4.3200E+06(kN/m) RJZ1 = 0.0000E+00(kN/m)RJX3 = 9.6231E+05(kN/m) RJY3 = 9.9191E+05(kN/m) RJZ3 = 0.0000E+00(kN/m)---------------------------------------------------------------------------Floor No. 4 Tower No. 1Xstif= 32.8656(m) Ystif= 3.2601(m) Alf = 45.0000(Degree)Xmass= 32.7545(m) Ymass= 3.2600(m) Gmass(活荷折减)= 1216.2478( 1184.7527)(t)Eex = 0.0041 Eey = 0.0000Ratx = 1.7760 Raty = 1.7760Ratx1= 1.0000 Raty1= 1.0000薄弱层地震剪力放大系数= 1.00RJX1 = 7.6723E+06(kN/m) RJY1 = 7.6723E+06(kN/m) RJZ1 = 0.0000E+00(kN/m)RJX3 = 1.4563E+06(kN/m) RJY3 = 1.4172E+06(kN/m) RJZ3 = 0.0000E+00(kN/m)---------------------------------------------------------------------------X方向最小刚度比: 0.9440(第 3层第 1塔)Y方向最小刚度比: 0.9624(第 1层第 1塔)============================================================================结构整体抗倾覆验算结果============================================================================抗倾覆力矩Mr 倾覆力矩Mov 比值Mr/Mov 零应力区(%)X风荷载 2675221.2 798.8 3349.25 0.00Y风荷载 447608.2 4846.1 92.36 0.00X 地震 2581340.5 13996.0 184.43 0.00Y 地震 431900.5 14349.4 30.10 0.00============================================================================结构舒适性验算结果(仅当满足规范适用条件时结果有效)============================================================================按高钢规计算X向顺风向顶点最大加速度(m/s2) = 0.014按高钢规计算X向横风向顶点最大加速度(m/s2) = 0.006按荷载规范计算X向顺风向顶点最大加速度(m/s2) = 0.015按荷载规范计算X向横风向顶点最大加速度(m/s2) = 0.029按高钢规计算Y向顺风向顶点最大加速度(m/s2) = 0.070按高钢规计算Y向横风向顶点最大加速度(m/s2) = 0.007按荷载规范计算Y向顺风向顶点最大加速度(m/s2) = 0.082按荷载规范计算Y向横风向顶点最大加速度(m/s2) = 0.088============================================================================结构整体稳定验算结果============================================================================层号 X向刚度 Y向刚度层高上部重量 X刚重比 Y刚重比1 0.893E+06 0.897E+06 3.90 77353. 45.01 45.232 0.107E+07 0.109E+07 3.00 52950. 60.63 61.553 0.962E+06 0.992E+06 3.00 28924. 99.81 102.884 0.146E+07 0.142E+07 2.50 14721. 247.31 240.67该结构刚重比Di*Hi/Gi大于10,能够通过高规(5.4.4)的整体稳定验算该结构刚重比Di*Hi/Gi大于20,可以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 楼层抗剪承载力、及承载力比值 ***********************************************************************Ratio_Bu: 表示本层与上一层的承载力之比----------------------------------------------------------------------层号塔号 X向承载力 Y向承载力 Ratio_Bu:X,Y----------------------------------------------------------------------4 1 0.8068E+04 0.7697E+04 1.00 1.003 1 0.8401E+04 0.7816E+04 1.04 1.022 1 0.1124E+05 0.1142E+05 1.34 1.461 1 0.9410E+04 0.9325E+04 0.84 0.82X方向最小楼层抗剪承载力之比: 0.84 层号: 1 塔号: 1Y方向最小楼层抗剪承载力之比: 0.82 层号: 1 塔号: 1======================================================================周期、地震力与振型输出文件===================================================================考虑扭转耦联时的振动周期(秒)、X,Y 方向的平动系数、扭转系数振型号周期转角平动系数 (X+Y) 扭转系数1 0.6651 178.38 0.88 ( 0.88+0.00 ) 0.122 0.6584 88.19 1.00 ( 0.00+1.00 ) 0.003 0.6347 176.77 0.12 ( 0.12+0.00 ) 0.884 0.2166 179.49 1.00 ( 0.99+0.00 ) 0.005 0.2155 89.43 1.00 ( 0.00+1.00 ) 0.006 0.2075 166.69 0.01 ( 0.00+0.00 ) 0.997 0.1136 90.91 1.00 ( 0.00+1.00 ) 0.008 0.1131 1.08 0.94 ( 0.94+0.00 ) 0.069 0.1088 178.39 0.06 ( 0.06+0.00 ) 0.9410 0.0796 90.04 1.00 ( 0.00+1.00 ) 0.0011 0.0778 0.07 0.99 ( 0.99+0.00 ) 0.0112 0.0754 176.69 0.01 ( 0.01+0.00 ) 0.99地震作用最大的方向 = -89.371 (度)============================================================仅考虑 X 向地震作用时的地震力Floor : 层号Tower : 塔号F-x-x : X 方向的耦联地震力在 X 方向的分量F-x-y : X 方向的耦联地震力在 Y 方向的分量F-x-t : X 方向的耦联地震力的扭矩振型 1 的地震力-------------------------------------------------------Floor Tower F-x-x F-x-y F-x-t(kN) (kN) (kN-m)4 1 425.58 -12.46 4164.383 1 380.60 -10.50 3678.732 1 435.36 -12.05 4285.681 1 262.68 -7.34 2597.41振型 2 的地震力-------------------------------------------------------Floor Tower F-x-x F-x-y F-x-t(kN) (kN) (kN-m)2 1 0.50 15.78 -3.68 1 1 0.30 9.57 -2.20振型 3 的地震力------------------------------------------------------- Floor Tower F-x-x F-x-y F-x-t (kN) (kN) (kN-m) 4 1 60.43 -2.92 -4390.60 3 1 52.10 -3.18 -3852.14 2 1 61.13 -3.74 -4400.71 1 1 36.92 -2.24 -2664.47振型 4 的地震力------------------------------------------------------- Floor Tower F-x-x F-x-y F-x-t (kN) (kN) (kN-m) 4 1 -154.97 1.41 -271.55 3 1 -60.40 0.50 -117.16 2 1 164.92 -1.46 247.84 1 1 220.22 -1.95 471.03振型 5 的地震力------------------------------------------------------- Floor Tower F-x-x F-x-y F-x-t (kN) (kN) (kN-m) 4 1 -0.02 -1.61 0.64 3 1 -0.01 -0.60 0.19 2 1 0.02 1.68 -0.81 1 1 0.02 2.26 -1.01振型 6 的地震力------------------------------------------------------- Floor Tower F-x-x F-x-y F-x-t (kN) (kN) (kN-m) 4 1 -0.88 0.19 327.04 3 1 -0.24 0.10 121.49 2 1 1.11 -0.22 -340.41 1 1 1.05 -0.30 -458.91振型 7 的地震力------------------------------------------------------- Floor Tower F-x-x F-x-y F-x-t (kN) (kN) (kN-m)2 1 -0.02 1.26 -0.39 1 1 0.02 -1.50 0.46振型 8 的地震力------------------------------------------------------- Floor Tower F-x-x F-x-y F-x-t (kN) (kN) (kN-m) 4 1 41.78 0.79 304.54 3 1 -27.07 -0.53 -172.02 2 1 -76.44 -1.42 -544.93 1 1 89.56 1.68 599.14振型 9 的地震力------------------------------------------------------- Floor Tower F-x-x F-x-y F-x-t (kN) (kN) (kN-m) 4 1 2.77 -0.07 -302.77 3 1 -2.02 0.03 203.94 2 1 -5.15 0.17 539.21 1 1 6.46 -0.18 -638.09振型 10 的地震力------------------------------------------------------- Floor Tower F-x-x F-x-y F-x-t (kN) (kN) (kN-m) 4 1 0.00 0.00 0.00 3 1 0.00 -0.01 0.00 2 1 0.00 0.00 0.00 1 1 0.00 0.00 0.00振型 11 的地震力------------------------------------------------------- Floor Tower F-x-x F-x-y F-x-t (kN) (kN) (kN-m) 4 1 -8.19 -0.01 -19.89 3 1 13.83 0.02 30.82 2 1 -8.92 -0.01 -21.56 1 1 4.15 0.00 7.74振型 12 的地震力------------------------------------------------------- Floor Tower F-x-x F-x-y F-x-t (kN) (kN) (kN-m)4 1 -0.08 0.01 26.623 1 0.14 -0.01 -45.822 1 -0.10 0.01 30.171 1 0.06 0.00 -13.95各振型作用下 X 方向的基底剪力-------------------------------------------------------振型号剪力(kN)1 1504.222 1.723 210.584 169.785 0.026 1.047 0.018 27.839 2.0510 0.0011 0.8712 0.01各层 X 方向的作用力(CQC)Floor : 层号Tower : 塔号Fx : X 向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地震反应力Vx : X 向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楼层剪力Mx : X 向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弯矩Static Fx: 静力法 X 向的地震力------------------------------------------------------------------------------------------ Floor Tower Fx Vx (分塔剪重比) (整层剪重比) Mx Static Fx (kN) (kN) (kN-m) (kN)(注意:下面分塔输出的剪重比不适合于上连多塔结构)4 1 502.50 502.50( 4.24%) ( 4.24%) 1256.25 716.90 3 1 429.90 926.05( 3.98%) ( 3.98%) 4029.37 550.70 2 1 521.49 1391.05( 3.46%) ( 3.46%) 8144.21 571.26 1 1 382.53 1693.07( 2.94%) ( 2.94%) 14634.18 328.84抗震规范(5.2.5)条要求的X向楼层最小剪重比 = 0.80%X 方向的有效质量系数: 99.50%============================================================仅考虑 Y 向地震时的地震力Floor : 层号Tower : 塔号F-y-x : Y 方向的耦联地震力在 X 方向的分量F-y-y : Y 方向的耦联地震力在 Y 方向的分量F-y-t : Y 方向的耦联地震力的扭矩振型 1 的地震力------------------------------------------------------- Floor Tower F-y-x F-y-y F-y-t (kN) (kN) (kN-m) 4 1 -11.98 0.35 -117.24 3 1 -10.72 0.30 -103.57 2 1 -12.26 0.34 -120.66 1 1 -7.40 0.21 -73.13振型 2 的地震力------------------------------------------------------- Floor Tower F-y-x F-y-y F-y-t (kN) (kN) (kN-m) 4 1 15.44 488.08 -123.09 3 1 13.71 433.30 -106.12 2 1 15.76 500.01 -116.53 1 1 9.51 303.11 -69.75振型 3 的地震力------------------------------------------------------- Floor Tower F-y-x F-y-y F-y-t (kN) (kN) (kN-m) 4 1 -3.47 0.17 251.94 3 1 -2.99 0.18 221.04 2 1 -3.51 0.21 252.52 1 1 -2.12 0.13 152.89振型 4 的地震力------------------------------------------------------- Floor Tower F-y-x F-y-y F-y-t (kN) (kN) (kN-m) 4 1 1.37 -0.01 2.40 3 1 0.53 0.00 1.03 2 1 -1.46 0.01 -2.19 1 1 -1.95 0.02 -4.16振型 5 的地震力-------------------------------------------------------4 1 -1.55 -156.40 61.87 3 1 -0.59 -58.04 18.56 2 1 1.69 163.19 -78.17 1 1 2.17 218.88 -97.72振型 6 的地震力------------------------------------------------------- Floor Tower F-y-x F-y-y F-y-t (kN) (kN) (kN-m) 4 1 0.19 -0.04 -69.53 3 1 0.05 -0.02 -25.83 2 1 -0.24 0.05 72.37 1 1 -0.22 0.06 97.57振型 7 的地震力------------------------------------------------------- Floor Tower F-y-x F-y-y F-y-t (kN) (kN) (kN-m) 4 1 -0.71 45.51 -10.84 3 1 0.46 -31.54 11.71 2 1 1.30 -79.59 24.85 1 1 -1.51 95.18 -29.35振型 8 的地震力------------------------------------------------------- Floor Tower F-y-x F-y-y F-y-t (kN) (kN) (kN-m) 4 1 0.78 0.01 5.71 3 1 -0.51 -0.01 -3.22 2 1 -1.43 -0.03 -10.21 1 1 1.68 0.03 11.23振型 9 的地震力------------------------------------------------------- Floor Tower F-y-x F-y-y F-y-t (kN) (kN) (kN-m) 4 1 -0.07 0.00 8.09 3 1 0.05 0.00 -5.45 2 1 0.14 0.00 -14.40 1 1 -0.17 0.00 17.04振型 10 的地震力-------------------------------------------------------4 1 0.01 -8.66 0.34 3 1 -0.01 15.12 -2.29 2 1 0.01 -10.29 1.78 1 1 0.00 4.87 -0.83振型 11 的地震力------------------------------------------------------- Floor Tower F-y-x F-y-y F-y-t (kN) (kN) (kN-m) 4 1 -0.01 0.00 -0.02 3 1 0.02 0.00 0.04 2 1 -0.01 0.00 -0.03 1 1 0.00 0.00 0.01振型 12 的地震力------------------------------------------------------- Floor Tower F-y-x F-y-y F-y-t (kN) (kN) (kN-m) 4 1 0.00 0.00 -0.97 3 1 -0.01 0.00 1.67 2 1 0.00 0.00 -1.10 1 1 0.00 0.00 0.51各振型作用下 Y 方向的基底剪力-------------------------------------------------------振型号剪力(kN)1 1.192 1724.493 0.694 0.015 167.636 0.057 29.568 0.019 0.0010 1.0311 0.0012 0.00各层 Y 方向的作用力(CQC)Floor : 层号Tower : 塔号Fy : Y 向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地震反应力Vy : Y 向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楼层剪力My : Y 向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弯矩Static Fy: 静力法 Y 向的地震力------------------------------------------------------------------------------------------ Floor Tower Fy Vy (分塔剪重比) (整层剪重比) My Static Fy (kN) (kN) (kN-m) (kN)(注意:下面分塔输出的剪重比不适合于上连多塔结构)4 1 513.92 513.92( 4.34%) ( 4.34%) 1284.79 723.51 3 1 438.62 945.73( 4.07%) ( 4.07%) 4116.59 555.77 2 1 532.92 1424.92( 3.54%) ( 3.54%) 8334.96 576.52 1 1 388.62 1735.81( 3.02%) ( 3.02%) 14995.95 331.87抗震规范(5.2.5)条要求的Y向楼层最小剪重比 = 0.80%Y 方向的有效质量系数: 99.50%==========各楼层地震剪力系数调整情况 [抗震规范(5.2.5)验算]==========层号塔号 X向调整系数 Y向调整系数1 1 1.000 1.0002 1 1.000 1.0003 1 1.000 1.0004 1 1.000 1.000**本文件结果是在地震外力CQC下的统计结果,内力CQC统计结果见WV02Q.OUTSATWE 位移输出文件所有位移的单位为毫米Floor : 层号Tower : 塔号Jmax : 最大位移对应的节点号JmaxD : 最大层间位移对应的节点号Max-(Z) : 节点的最大竖向位移h : 层高Max-(X),Max-(Y) : X,Y方向的节点最大位移Ave-(X),Ave-(Y) : X,Y方向的层平均位移Max-Dx ,Max-Dy : X,Y方向的最大层间位移Ave-Dx ,Ave-Dy : X,Y方向的平均层间位移Ratio-(X),Ratio-(Y): 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Ratio-Dx,Ratio-Dy : 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Max-Dx/h,Max-Dy/h : X,Y方向的最大层间位移角DxR/Dx,DyR/Dy : X,Y方向的有害位移角占总位移角的百分比例Ratio_AX,Ratio_AY : 本层位移角与上层位移角的1.3倍及上三层平均位移角的1.2倍的比值的大者 X-Disp,Y-Disp,Z-Disp:节点X,Y,Z方向的位移=== 工况 1 === X 方向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Floor Tower Jmax Max-(X) Ave-(X) hJmaxD Max-Dx Ave-Dx Max-Dx/h DxR/Dx Ratio_AX4 1 618 4.54 4.47 2500.618 0.35 0.35 1/7189. 99.9% 1.003 1 499 4.20 4.14 3000.499 0.97 0.96 1/3088. 35.1% 1.792 1 289 3.25 3.19 3000.289 1.32 1.30 1/2267. 12.2% 1.571 1 78 1.93 1.90 3900.78 1.93 1.90 1/2019. 99.9% 1.36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2019.(第 1层第 1塔)=== 工况 2 === X 双向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Floor Tower Jmax Max-(X) Ave-(X) hJmaxD Max-Dx Ave-Dx Max-Dx/h DxR/Dx Ratio_AX4 1 618 4.54 4.47 2500.618 0.35 0.35 1/7189. 99.9% 1.003 1 499 4.20 4.14 3000.499 0.97 0.96 1/3088. 35.1% 1.792 1 289 3.25 3.19 3000.289 1.32 1.30 1/2267. 12.2% 1.571 1 78 1.93 1.90 3900.78 1.93 1.90 1/2019. 99.9% 1.36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2019.(第 1层第 1塔)=== 工况 3 === X+ 偶然偏心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Floor Tower Jmax Max-(X) Ave-(X) hJmaxD Max-Dx Ave-Dx Max-Dx/h DxR/Dx Ratio_AX4 1 618 4.57 4.48 2500.618 0.35 0.35 1/7144. 99.9% 1.003 1 499 4.23 4.14 3000.499 0.98 0.96 1/3069. 35.1% 1.79 2 1 289 3.27 3.20 3000.289 1.33 1.30 1/2250. 12.2% 1.57 1 1 78 1.95 1.90 3900.78 1.95 1.90 1/2004. 99.9% 1.36 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2004.(第 1层第 1塔)=== 工况 4 === X- 偶然偏心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Floor Tower Jmax Max-(X) Ave-(X) hJmaxD Max-Dx Ave-Dx Max-Dx/h DxR/Dx Ratio_AX 4 1 618 4.51 4.47 2500.618 0.35 0.35 1/7235. 99.9% 1.00 3 1 499 4.17 4.14 3000.499 0.97 0.96 1/3108. 35.0% 1.79 2 1 289 3.23 3.19 3000.289 1.31 1.30 1/2284. 12.2% 1.57 1 1 78 1.92 1.90 3900.78 1.92 1.90 1/2035. 99.9% 1.36 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2035.(第 1层第 1塔)=== 工况 5 === Y 方向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Floor Tower Jmax Max-(Y) Ave-(Y) hJmaxD Max-Dy Ave-Dy Max-Dy/h DyR/Dy Ratio_AY 4 1 618 4.55 4.53 2500.618 0.36 0.36 1/6850. 99.9% 1.00 3 1 499 4.20 4.18 3000.499 0.96 0.95 1/3129. 37.6% 1.69 2 1 289 3.26 3.24 3000.289 1.32 1.31 1/2277. 13.5% 1.57 1 1 78 1.94 1.94 3900.78 1.94 1.94 1/2008. 99.9% 1.38 Y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2008.(第 1层第 1塔)=== 工况 6 === Y 双向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Floor Tower Jmax Max-(Y) Ave-(Y) hJmaxD Max-Dy Ave-Dy Max-Dy/h DyR/Dy Ratio_AY 4 1 618 4.71 4.62 2500.618 0.38 0.37 1/6649. 99.9% 1.00 3 1 499 4.35 4.26 3000.499 0.99 0.97 1/3029. 37.4% 1.692 1 289 3.38 3.31 3000.289 1.37 1.34 1/2196. 13.3% 1.581 1 78 2.01 1.97 3900.78 2.01 1.97 1/1937. 99.3% 1.38Y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1937.(第 1层第 1塔)=== 工况 7 === Y+ 偶然偏心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Floor Tower Jmax Max-(Y) Ave-(Y) hJmaxD Max-Dy Ave-Dy Max-Dy/h DyR/Dy Ratio_AY4 1 699 5.71 4.53 2500.699 0.45 0.36 1/5509. 99.9% 1.003 1 614 5.27 4.18 3000.614 1.20 0.95 1/2499. 37.6% 1.692 1 494 4.09 3.24 3000.494 1.66 1.31 1/1811. 13.5% 1.571 1 283 2.44 1.94 3900.283 2.44 1.94 1/1597. 99.9% 1.38Y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1597.(第 1层第 1塔)=== 工况 8 === Y- 偶然偏心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Floor Tower Jmax Max-(Y) Ave-(Y) hJmaxD Max-Dy Ave-Dy Max-Dy/h DyR/Dy Ratio_AY4 1 618 5.75 4.53 2500.618 0.46 0.36 1/5454. 99.9% 1.003 1 499 5.31 4.18 3000.499 1.21 0.95 1/2478. 37.6% 1.682 1 289 4.12 3.24 3000.289 1.67 1.31 1/1799. 13.5% 1.571 1 78 2.46 1.94 3900.78 2.46 1.94 1/1587. 99.9% 1.38Y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1587.(第 1层第 1塔)=== 工况 9 === X 方向风荷载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Floor Tower Jmax Max-(X) Ave-(X) Ratio-(X) hJmaxD Max-Dx Ave-Dx Ratio-Dx Max-Dx/h DxR/Dx Ratio_AX 4 1 618 0.23 0.23 1.01 2500.618 0.01 0.01 1.00 1/9999. 99.9% 1.00 3 1 499 0.22 0.22 1.01 3000.499 0.04 0.04 1.00 1/9999. 44.2% 2.00 2 1 289 0.17 0.17 1.01 3000.289 0.07 0.06 1.01 1/9999. 26.1% 1.74 1 1 78 0.11 0.11 1.01 3900.78 0.11 0.11 1.01 1/9999. 99.9% 1.61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9999.(第 4层第 1塔)X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 1.01(第 1层第 1塔)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 1.01(第 1层第 1塔)=== 工况 10 === Y 方向风荷载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Floor Tower Jmax Max-(Y) Ave-(Y) Ratio-(Y) hJmaxD Max-Dy Ave-Dy Ratio-Dy Max-Dy/h DyR/Dy Ratio_AY 4 1 699 1.39 1.39 1.00 2500.699 0.09 0.09 1.00 1/9999. 99.9% 1.00 3 1 614 1.30 1.30 1.00 3000.614 0.27 0.27 1.00 1/9999. 44.8% 1.84 2 1 289 1.03 1.03 1.00 3000.471 0.39 0.39 1.00 1/7722. 26.8% 1.70 1 1 78 0.64 0.64 1.00 3900.78 0.64 0.64 1.00 1/6090. 99.9% 1.60Y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6090.(第 1层第 1塔)Y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 1.00(第 4层第 1塔)Y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 1.00(第 4层第 1塔)=== 工况 11 === 竖向恒载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Floor Tower Jmax Max-(Z)4 1 654 -4.323 1 550 -8.232 1 298 -5.421 1 87 -5.35=== 工况 12 === 竖向活载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Floor Tower Jmax Max-(Z)4 1 672 -0.663 1 577 -0.662 1 485 -1.841 1 87 -1.78=== 工况 13 === X 方向地震作用规定水平力下的楼层最大位移Floor Tower Jmax Max-(X) Ave-(X) Ratio-(X) hJmaxD Max-Dx Ave-Dx Ratio-Dx4 1 618 4.55 4.52 1.01 2500. 618 0.35 0.35 1.003 1 499 4.20 4.17 1.01 3000. 499 0.97 0.97 1.002 1 289 3.23 3.20 1.01 3000. 289 1.32 1.30 1.011 1 78 1.91 1.90 1.01 3900.78 1.91 1.90 1.01X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 1.01(第 1层第 1塔)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 1.01(第 1层第 1塔)=== 工况 14 === X+偶然偏心地震作用规定水平力下的楼层最大位移Floor Tower Jmax Max-(X) Ave-(X) Ratio-(X) hJmaxD Max-Dx Ave-Dx Ratio-Dx4 1 618 4.58 4.52 1.01 2500. 618 0.35 0.35 1.013 1 499 4.23 4.17 1.01 3000. 499 0.98 0.97 1.012 1 289 3.25 3.20 1.02 3000. 289 1.33 1.31 1.021 1 78 1.93 1.90 1.02 3900.78 1.93 1.90 1.02X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 1.02(第 1层第 1塔)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 1.02(第 1层第 1塔)=== 工况 15 === X-偶然偏心地震作用规定水平力下的楼层最大位移Floor Tower Jmax Max-(X) Ave-(X) Ratio-(X) hJmaxD Max-Dx Ave-Dx Ratio-Dx4 1 618 4.51 4.51 1.00 2500. 620 0.35 0.35 1.013 1 499 4.17 4.17 1.00 3000. 501 0.97 0.97 1.002 1 289 3.21 3.20 1.00 3000. 289 1.31 1.30 1.001 1 78 1.90 1.90 1.00 3900.78 1.90 1.90 1.00X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 1.00(第 2层第 1塔)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 1.01(第 4层第 1塔)=== 工况 16 === Y 方向地震作用规定水平力下的楼层最大位移Floor Tower Jmax Max-(Y) Ave-(Y) Ratio-(Y) hJmaxD Max-Dy Ave-Dy Ratio-Dy4 1 618 4.59 4.58 1.00 2500. 618 0.37 0.36 1.003 1 499 4.23 4.21 1.00 3000. 499 0.96 0.96 1.002 1 289 3.26 3.26 1.00 3000. 289 1.32 1.32 1.001 1 78 1.94 1.94 1.00 3900.78 1.94 1.94 1.00Y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 1.00(第 4层第 1塔)Y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 1.00(第 4层第 1塔)=== 工况 17 === Y+偶然偏心地震作用规定水平力下的楼层最大位移Floor Tower Jmax Max-(Y) Ave-(Y) Ratio-(Y) hJmaxD Max-Dy Ave-Dy Ratio-Dy4 1 699 5.78 4.58 1.26 2500. 699 0.46 0.36 1.253 1 614 5.32 4.21 1.26 3000. 614 1.21 0.96 1.262 1 494 4.12 3.26 1.26 3000. 494 1.67 1.32 1.261 1 283 2.45 1.94 1.26 3900. 283 2.45 1.94 1.26Y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 1.26(第 2层第 1塔)Y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 1.26(第 2层第 1塔)=== 工况 18 === Y-偶然偏心地震作用规定水平力下的楼层最大位移Floor Tower Jmax Max-(Y) Ave-(Y) Ratio-(Y) hJmaxD Max-Dy Ave-Dy Ratio-Dy4 1 618 5.81 4.58 1.27 2500. 618 0.46 0.36 1.263 1 499 5.35 4.21 1.27 3000. 499 1.22 0.96 1.272 1 289 4.13 3.26 1.27 3000. 289 1.67 1.32 1.271 1 78 2.46 1.94 1.27 3900.78 2.46 1.94 1.27Y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 1.27(第 2层第 1塔)Y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 1.27(第 2层第 1塔)+------------------------------------------------------------+ JCCAD 计算结果文件+------------------------------------------------------------+ [总参数]室外地坪标高 (m) -0.45地下水距天然地坪深度 (m) 40.00结构重要性系数 1.0基础人防等级无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 C30结构抗震等级 4柱钢筋连接方式闪光对接焊接自动按楼层折减活荷载否[地基承载力参数]确定地基承载力时采用的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基规范 GB50007-2011 5.2.4 综合法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k (kPa) 240.0基础宽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ηb 3.00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ηd 4.40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或浮重度) γ (kN/m3) 20.0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γm (kN/m3) 20.0确定地基承载力所用的基础埋置深度 d (m) 1.20单位面积覆土重 [γ'H] (kN/m2) 自动计算地基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 1.000[浅基础参数]浅基础底标高 (m) -1.50 (相对于正负0)浅基础底面积计算归并系数 0.20独立基础最小高度 (mm) 600独立基础底板最小配筋率 (%) 0.15独立基础计算考虑线荷载作用是独立基础底面长宽比 0.800拉梁间隙 (mm) 0毛石条基台阶宽度 (mm) 150毛石条基台阶高度 (mm) 300毛石条基上部宽度 (mm) 600条基砖放脚参数 6060条基刚性参数 1.50墙下条基底板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率 (%) 0.20独立基础详图中绘制柱不画柱条基详图中墙不加厚+------------------------------------------------------------++ JCCAD 计算结果文件 + +------------------------------------------------------------+ 荷载代码Load 荷载组合公式548 SATWE标准组合:1.00*恒+1.00*活549 SATWE标准组合:1.00*恒+1.00*风x553 SATWE标准组合:1.00*恒+1.00*风y557 SATWE标准组合:1.00*恒-1.00*风x561 SATWE标准组合:1.00*恒-1.00*风y573 SATWE标准组合:1.00*恒+1.00*活+0.60*1.00*风x577 SATWE标准组合:1.00*恒+1.00*活-0.60*1.00*风x581 SATWE标准组合:1.00*恒+1.00*活+0.60*1.00*风y585 SATWE标准组合:1.00*恒+1.00*活-0.60*1.00*风y589 SATWE标准组合:1.00*恒+1.00*风x+0.70*1.00*活593 SATWE标准组合:1.00*恒-1.00*风x+0.70*1.00*活597 SATWE标准组合:1.00*恒+1.00*风y+0.70*1.00*活601 SATWE标准组合:1.00*恒-1.00*风y+0.70*1.00*活1005 SATWE标准组合:1.00*(恒+0.50*活)+1.00*地x+0.38*竖地1006 SATWE标准组合:1.00*(恒+0.50*活)-1.00*地x+0.38*竖地1007 SATWE标准组合:1.00*(恒+0.50*活)+1.00*地y+0.38*竖地1008 SATWE标准组合:1.00*(恒+0.50*活)-1.00*地y+0.38*竖地1009 SATWE标准组合:1.00*(恒+0.50*活)+0.20*1.00*风x+1.00*地x+0.38*竖地1013 SATWE标准组合:1.00*(恒+0.50*活)+0.20*1.00*风y+1.00*地y+0.38*竖地1017 SATWE标准组合:1.00*(恒+0.50*活)-0.20*1.00*风x-1.00*地x+0.38*竖地1021 SATWE标准组合:1.00*(恒+0.50*活)-0.20*1.00*风y-1.00*地y+0.38*竖地1185 SATWE准永久组合:1.00*恒+0.50*活1186 SATWE基本组合:1.20*恒+1.40*活1187 SATWE基本组合:1.35*恒+0.70*1.40*活1188 SATWE基本组合:1.20*恒+1.40*风x1192 SATWE基本组合:1.20*恒+1.40*风y1196 SATWE基本组合:1.20*恒-1.40*风x1200 SATWE基本组合:1.20*恒-1.40*风y1212 SATWE基本组合:1.20*恒+1.40*活+0.60*1.40*风x1216 SATWE基本组合:1.20*恒+1.40*活-0.60*1.40*风x1220 SATWE基本组合:1.20*恒+1.40*活+0.60*1.40*风y。
地下室框架柱模板受力验算:
面板采用15mm厚木质复合板(多层板),次龙骨采用50mm×100mm木方子(立放),间距200,柱箍采用双道ф48*3.5,下面两道间距500mm,以上间距600mm,螺栓采用M14,在柱中间位置设置,间距同柱箍间距,双向设置。
柱高取3.0米,柱截面700*700
①最大侧压力计算
砼采用商砼,坍落度180~200mm,β1=1.2,β2=1.15浇注速度为V=5m/h.
F 1=0.22γ
c
t0β1β2V1/2
=0.22×25×6×1.2×1.15×51/2=101.8KN/m2
F 2=γ
c
H
=25×5.00=125KN/m2
倾倒砼时产生的水平荷载4 KN/m2
折减系数取0.9
则F=0.9×(1.2×101.8+1.4×4)=115 KN/m2(计算承载能力)
F=0.9×1.2×101.8=110 KN/m2(验算刚度)
②板面受力验算:
取1m板带,则q=115KN/m(计算承载力),
q=110KN/m(验算刚度)按三跨连续计算按
挠度系数0.677,
强度验算:
W=M
max
/f
m
=0.100×115×2002/26=17691mm
h=(6×17691/1000)1/2=10.30mm
所以取h=15 mm符合要求。
刚度验算:
ω=k
W
ql4/(100EI)=0.677×110×2004/(100×5500×281250)=0.77mm 所以,刚度满足要求。
③次龙骨验算
W=8.3×104 mm3
I=4.165×106 mm4
M= Wf
m
=13×8.3×104=1.08 KN〃m
M=1.08=0.125×23×S2
S=612mm
ω=0.512×22×S4/100EI≤S/250
S≤1093mm
④柱箍验算:
A、2.5米以下:
E=2.05×105N/mm2 I=1.01 ×106mm4
W=2.53×104mm3
M=fW=205×2.53×104=5.18×106N〃mm
M=5.18=(115×S×0.6×0.8)(2-0.6/0.8)/8
S=600 mm
ω=110×S×600×8003×103(8-4×0.62/0.82+0.63/0.83)/(384×2.05×105×1.01×106)=600/400
S=556 mm
取S=500 mm
B、2.5米以上:
F 2=25×2.5=62.5 KN/m2< F
1
=101.8KN/m2
所以按F
2
进行验算
F=0.9×(1.2×62.5+1.4×4)=72.54 KN/m2(计算承载能力)
F=0.9×1.2×62.5=67.5 KN/m2(验算刚度)
只验算柱箍
E=2.05×105N/mm2 I=1.01 ×106mm4 W=2.53×104mm3
M=fW=13×3.34×105=4.34×106N〃mm
M=4.34=(72.54×S×0.6×0.8)(2-0.6/0.8)/8
S=797 mm
ω=67.5×S×600×8003×103(8-4×0.62/0.82+0.63/0.83)/(384×9000×16.66×
106)=600/400
S=675 mm
取S=600 mm
○5螺栓受力验算
采用螺栓M14
对拉螺栓的拉力
N
=FA=115×0.4×0.3=13.8KN 1
N
=FA=72.54×0.6×0.3=13.1KN 2
A= N
/f=13.8×103/215=64.2 mm2
1
取M14螺栓,能满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