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化学2.1.2物质的检验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探究学案(1)苏教版必修第一册
- 格式:docx
- 大小:212.31 KB
- 文档页数:4
第2课时物质的检验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探究教学目标1. 学会铵根离子、氯离子、硫酸根、钾离子检验的实验技能。
2. 能用焰色反应、离子检验法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
3. 了解一些现代化学的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1. 铵根离子、氯离子、硫酸根、钾离子的检验。
2. 焰色反应。
教学难点检验方案的设计和分析。
课前准备1. 教师的教学准备:搜集相关图片、资料并结合教学设计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2. 教学用具、实验的设计和准备。
3. 实验药品,实验用具等。
教学过程【课程导入】以物质检验在日常生活、生产、科研的应用来导入,让学生意识到物质检验的重要性,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再以初中学过的检验知识过渡,学生与教师共同讨论,概括出物质检验的依据与一些常用检验方法。
【活动与探究】在掌握检验依据与一般检验方法之后,设计实验方案检验氯化铵、硫酸铵、氯化钾、硫酸钾这几种盐中所含的离子检验方法。
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物质检验的认识,初步学会物质检验的一般方法。
活动结束后,针对学生设计检验方案中的不足教师点出检验的注意事项,这样能使学生加深印象。
(讲述)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人们经常需要根据不同原子、分子或离子的某些特征反应对物质进行检验,以确定物质的组成。
那该如何鉴定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同学们翻开课本P33。
(提问)1. 怎么知道两瓶失去标签的食用醋和酱油哪一瓶是醋?2. 如何辨别是否是全毛毛衣?3. 氯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怎么区别开来?(学生回答)1. 闻气味 2. 燃烧,闻气味 3. 看颜色(讲述)总结上面提到的,我们发现,物质的气味、颜色等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只能对物质进行粗略的区分,假如我们要知道物质的组成,就要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了。
【板书】一、物质的检验(讲述)结合初中的知识,我们来回顾一下,如何检验某物质中是否含有碳酸盐?其依据是什么?(学生回答)加入盐酸,反应放出无色气体,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存在CO2-3。
专题2 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第一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 1 - 第1课时实验安全与基本规范物质的分离提纯.................................................. - 1 - 第2课时物质的检验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探究.................................................... - 11 - 第二单元溶液组成的定量研究........................................................................................ - 19 - 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核的认识.......................................................................................... - 29 - 第1课时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原子核的构成.......................................... - 29 - 第2课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 35 - 微专题2原子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 42 -第一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第1课时实验安全与基本规范物质的分离提纯发展目标体系构建1.能规范使用常见的实验仪器。
2.1.2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学案(含答案)第第22课时课时氧化钠和过氧化钠氧化钠和过氧化钠核心素养发展目标1.从物质类别.元素化合价的角度认识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性质,熟知过氧化钠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应用。
2.会设计实验探究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增强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一.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性质1物理性质氧化钠是一种白色固体,过氧化钠是一种淡黄色固体。
注意Na2O2中阴.阳离子数之比是12而不是11。
2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氧化钠是碱性氧化物,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氧化钠与水反应Na2OH2O2NaOH。
2氧化钠与盐酸反应Na2O2HCl2NaClH2O。
3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Na2OCO2Na2CO3。
3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1实验探究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试管外壁发烫,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用pH试纸检验反应所得溶液呈碱性实验结论Na2O2与水反应放热,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2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
1Na2O与Na2O2均为碱性氧化物2Na2O与Na2O2中的氧元素的化合价不相同,钠元素的化合价相同3Na2O与Na2O2的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24Na2O2与H2O的反应中,H2O是还原剂答案12341为什么呼吸面具和潜水艇里常用过氧化钠作供氧剂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示过氧化钠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放出氧气,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
2类比Na与H2O反应的分析方法及Na2O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试着分析以下问题。
1将适量过氧化钠投入盐酸中,有什么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
提示有气泡产生。
2Na2O24HCl4NaClO22H2O。
2将适量过氧化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有什么现象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示有气泡放出,溶液颜色变浅,同时有蓝色沉淀生成。
2Na2O22H2O4NaOHO2,2NaOHCuSO4CuOH2Na2SO4。
苏教版化学必修1教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化学1(苏教版)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1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第1单元课时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一、学习目标1.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初步认识物质的科学分类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尤其是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认识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能尝试运用比较、分类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掌握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能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判断是否氧化还原反应。
认识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
4.了解化学家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和内容,体会化学的学科价值。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物质的分类方法;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
三、设计思路本课设计以“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为切入口,通过故事激发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去认识物质世界的兴趣,探讨物质的分类方法及不同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并从不同角度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四、教学过程[导入]在同学们眼中,什么是化学?化学家们又是些什么样的人呢?在化学家眼中,物质世界是怎样的呢?我们都知道,巧克力是情人节的首选礼物,然而化学家却在思考:这是为什么呢?经研究,他们发现在巧克力中含有一些物质,食用后能令人产生愉悦的感觉,这样的氛围中,爱人更加可爱。
这就是为什么要送巧克力了。
再如臭脚丫,那种气味可不敢恭维,是什么物质如此难闻呢?化学家们研究发现,原来是一种叫做“硫醇”的物质作怪,硫醇的结构与我们学过的乙醇相似,只是其中的氧换成了硫。
化学家研究了硫醇,又利用其特殊的气味,将其少量添加到无色无味的煤气中去。
这样万一煤气泄漏,我们就能闻到其气味了。
这就是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他们绝不只是穿着白大褂,在一堆试管和烧杯中摆弄各种药品的人。
对于我们早已习惯的物质世界,化学家们总是保持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强烈的探索欲望,他们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
课后分层练2.1.2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物质的检验、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探究)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无色试液焰色反应呈紫色,则该试液是钾盐溶液B .每次焰色反应实验前和完毕后,均要用稀盐酸洗净铂丝C .某试样的焰色反应呈黄色,可以表明样品中含有Na +,没有K +D .若没有铂丝,可直接用玻璃棒蘸取试样进行焰色反应 [答案] B[解析] A 项能说明含有K +,但不一定是钾盐,比如可能是KOH 溶液;C 项能肯定有Na +,但不能排除K +,因为K +的焰色会被Na +的焰色(黄色)掩盖;D 项,玻璃中含有Na +,其焰色反应呈黄色,因此不能用玻璃棒蘸取试样进行焰色反应。
2.实验室提纯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的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操作Ⅰ是过滤,将固体分离除去B .操作Ⅰ是加热浓缩,趁热过滤,除去杂质氯化钠C .操作Ⅰ包括过滤、洗涤,将硝酸钾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D .操作Ⅰ~Ⅰ总共需2次过滤 [答案] C[解析] 因为KNO 3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明显,NaCl 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无明显变化,故提纯含少量NaCl 的KNO 3,操作Ⅰ是在烧杯中加水溶解,操作Ⅰ是蒸发浓缩,得到较高温度下的KNO 3饱和溶液,操作Ⅰ为冷却结晶,利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不同使KNO 3结晶析出,过滤,洗涤,干燥即得KNO 3晶体,操作Ⅰ~Ⅰ总共需要1次过滤。
C项正确。
3.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召开期间,武汉热干面作为武汉美食的代表之一,深受顾客好评。
热干面的制作包括“压面”“泹面”“烫面”和“加调味料”四个环节。
其中“烫面”可以用小筲箕放入面,在沸水中来回浸烫,抖动五六次,使之熟透滚热,然后迅速提起沥水,盛入碗中。
除加热外,下列与“烫面”环节所涉及操作最接近的是()A.蒸发B.过滤C.溶解D.分液[答案] B[解析]“烫面”环节类似于固体和液体分离,相当于过滤,B项正确。
4.下列分离方法正确的是()A.回收水溶液中的I2:加入乙醇,分液、蒸发B.回收含有KCl的MnO2:加水溶解,过滤、干燥C.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通过盛有P2O5的干燥管D.除去乙醇中的水:加入无水氯化钙,蒸馏[答案] B[解析]乙醇与水以任意比混溶,加入乙醇后液体不分层,不能通过分液来分离,A项错误;KCl易溶于水而MnO2不溶于水,溶解后过滤、干燥,可以回收MnO2,B项正确;氨气是一种碱性气体,不能用酸性干燥剂P2O5来干燥,C项错误;加入无水氯化钙后蒸馏,乙醇和水仍会以一定的比例蒸出,不能达到除水的目的,应加入生石灰后蒸馏,D项错误。
第二课时 物质的检验 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探究课程标准要求 1.了解物质检验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步骤。
学会Cl -、SO 2-4、CO 2-3、NH +4等离子检验的基本技能。
2.能用焰色反应法、离子检验法设计简单实验方案。
利用化学实验探究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
3.了解利用化学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主要方法。
一、物质的检验 1.NH +4的检验(1)检验方法:取少量待测液,加入NaOH 溶液,加热,若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原溶液中含有NH +4。
(2)化学方程式(以NH 4Cl 为例):NH 4Cl +NaOH=====△NaCl +H 2O +NH 3↑。
2.Cl -的检验(1)检验方法:取少量待测液,加入AgNO 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含有Cl -。
(2)化学方程式(以NH 4Cl 为例): NH 4Cl +AgNO 3===AgCl ↓+NH 4NO 3。
3.SO 2-4的检验(1)检验方法:取少量待测液,加入稀盐酸酸化,再加BaCl 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含有SO 2-4。
(2)化学方程式[以(NH 4)2SO 4为例]:(NH 4)2SO 4+BaCl 2===BaSO 4↓+2NH 4Cl 。
注意:①先用稀盐酸酸化(排除CO 2-3、SO 2-3、Ag +等的干扰),再加BaCl 2溶液。
②不能将稀盐酸换成稀硝酸,因为稀硝酸会将SO 2-3氧化为SO 2-4,从而影响SO 2-4的检验。
4.焰色反应(1)概念:许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火焰上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这叫作焰色反应。
(2)实验操作①“烧”:将铂丝(或光洁无锈的铁丝)放在酒精灯(或煤气灯)火焰灼烧至无色时为止。
②“蘸”:用铂丝蘸取少量KCl溶液。
③“烧”:在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颜色。
④“洗”:用稀盐酸洗净铂丝,并在火焰灼烧至无色时,再检验下一个试样。
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第二课时钠的几种化合物焰色试验【学习目标】1.通过Na2O、Na2O2与水反应的对比实验探究、原理分析,掌握钠的两种氧化物的重要性质,建立基于类别、核心元素价态等认识物质性质、设计物质转化的基本思维模型。
2.通过Na2CO3、NaHCO3的水溶性和稳定性的实验探究,掌握两种钠盐性质上的异同点及二者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培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化学核心素养。
3.通过学习碳酸钠和碳酸钾焰色试验,知道焰色试验的操作方法,掌握钠、钾及其化合物的检验方法,了解焰色试验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化学的魅力,【学习重点】Na2O、Na2O2的性质、Na2CO3、NaHCO3的性质及相互转化【学习难点】Na2O2的化学性质、Na2CO3、NaHCO3的相互转化【课前预习】旧知回顾:1.氧化物的定义: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氧化物可分为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等。
2.Na2O 属于碱性氧化物(填“酸性”或“碱性”)能和水、酸、酸性氧化物等物质反应,化学方程式分别为:Na2O+H2O=2NaOH、Na2O+2HCl=2NaCl+H2O、CaO+CO2=Na2CO3。
NaOH 是一种强碱,俗称火碱、烧碱、苛性碱,在空气中易吸收水分而发生潮解。
能和酸、酸性氧化物、盐等物质反应。
新知预习:1.而过氧化钠是特殊氧化物。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均能与水的反应,其化学方程式分别为:Na2O+H2O===2NaOH 、2Na2O2+2H2O===4NaOH+O2↑;它们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Na2O+CO2===Na2CO3、2Na2O2+2CO2===2Na2CO3+O2.。
2.按照组成元素分类,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属于钠或碳酸盐,碳酸钠具有稳定性,而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
火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 。
【课中探究】情景导入:趣味实验“滴水生火”。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学案目录◆高一化学学案《1.1.1物质的分类》◆高一化学学案《1.1.2物质间的相互转化》◆高一化学学案《1.1.3物质的量》◆高一化学学案《1.1.4物质的聚集状态》◆高一化学学案《1.1.5物质的分散系》◆高一化学学案《1.2.1物质的分离与提纯》◆高一化学学案《1.2.2常见物质的检验》◆高一化学学案《1.2.3溶液的配制及分析》◆高一化学学案《1.3.1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高一化学学案《2.1.1氯气的生产原理和氯气的性质》◆高一化学学案《2.1.2氧化还原反应》◆高一化学学案《2.1.3溴、碘的提取》◆高一化学学案《2.2.1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及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高一化学学案《2.2.2离子反应》◆高一化学学案《2.2.3镁的提取及应用》◆高一化学学案《3.1.1从铝土矿到铝合金》◆高一化学学案《3.2.1铁、铜的获取及应用》◆高一化学学案《3.3.1含硅物质与信息材料》◆高一化学学案《4.1.1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高一化学学案《4.2.1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高一化学学案《4.2.2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第一课时物质的分类一、课标内容: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二、教学要求:1、初步认识物质的科学分类,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化学物质及物质间的转化进行分类。
三、知识回顾:名称文字表述具体实例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酸碱盐氧化物四、教材导读:1、物质的分类各有什么标准?根据各标准如何分类?标准:物质标准:物质标准:物质ChemPaster2、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特点,物质又如何分类?五、试一试: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C、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氧化物D、原子和分子在化学反应里都能生成新的原子和分子2、下列物质属于酸的是(),属于盐的是()A、H2SO4B、NaHSO4C、H2SD、C2H5OHE、Cu2(OH)2CO33、下列物质属于盐的是()A、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B、能与金属反应生成氢气的化合物C、能与盐反应的物质D、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E、以上答案全部错误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碱和盐不一定都含金属元素B、酸和碱当中都有氢元素和氧元素C、混合物可能由同种元素组成D、酸、碱、盐电离产生的阴离子和阳离子数目不一定相等5、下列物质中:①含CaO99%的生石灰;②CaO刚好与水反应的生成物;③水银;④浓盐酸;⑤含铁70%的三氧化二铁。
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教学设计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第二课时钠的几种化合物焰色试验【回顾1】氧化物的定义: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氧化物可分为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等。
【回顾2】Na2O 属于碱性氧化物(填“酸性”或“碱性”)能和水、酸、酸性氧化物等物质反应。
化学方程式分别为:【板书】Na2O+H2O=2NaOH、Na2O+2HCl=2NaCl+H2O、CaO+CO2=Na2CO3。
【回顾3】NaOH是一种强碱,俗称火碱、烧碱、苛性碱,在空气中易吸收水分而发生潮解。
能和酸、酸性氧化物、盐等物质反应。
【预习1】而过氧化钠是特殊氧化物。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均能与水的反应,其化学方程式分别为:【板书】Na2O+H2O===2NaOH 、2Na2O2+2H2O===4NaOH+O2↑ ;它们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板书】Na2O+CO2===Na2CO3 、2Na2O2+2CO2===2Na2CO3+O2.。
【预习2】按照组成元素分类,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属于钠或碳酸盐,碳酸钠具有稳定性,而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
化学方程式为:【板书】2NaHCO3Na2CO3+H2O+CO2↑ 。
【导入】趣味实验“滴水生火”。
把少量淡黄色粉末平铺在脱脂棉上,用玻璃棒轻轻压拨,使粉末进入脱脂棉中,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观察棉花会燃烧。
这是为什么呢?【学生1】①组成元素一样、均为金属氧化物;因此,可能能与水、二氧化碳、盐酸等物质反应。
【教师】强调实验安全及注意事项、投影表格。
【学生】分小组完成实验: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填写表格内容。
实验操作将1①2 mL水滴入盛有1~2 g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检验生成的气体;用手轻轻触摸试管外壁,感受有什么变化;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观察有何现象。
实验现象①滴入水后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高中化学新课标教材知识点对比简表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新增知识点:1、有机物的分类(1按碳的骨架分为链状和环状有机物;2按官能团分类:须知道醚、酮的官能团)2、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现象:碳链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顺反异构等。
3、有机物的键线式表示(以“资料卡片”形式出现)4、有机物的命名: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的命名。
5、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1)分离、提纯(a蒸馏b重结晶c萃取)(2)元素分析与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a元素分析b质谱法确定相对分子质量)(3)分子结构的测定(a红外光谱b核磁共振氢谱)6、二烯烃的1,2-加成和1,4加成(以“资料卡片”形式出现)7、乙醇与浓氢溴酸的取代反应8、丙酮(科学视野)9、有机合成(1)有机合成的过程(2)逆合成分析法10、果糖11、氨基酸的性质(1)两性(2)成肽反应12、蛋白质的四级结构13、核酸14、缩聚反应注意缩聚物结构式书写与以往不同,增加了端基原子或端基原子团。
15、酚醛树脂的制备选修3内容与老教材变化较大,基本为全新知识。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原子结构新增能层、能级、轨道等概念,构造原理,泡利原理、洪特规则,电子排布式、轨道式等。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新增周期表分区,对角线规则,电离能、电负性等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共价键新增共价键的方向性、饱和性,σ键π键,键参数,电子原理等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新增加层电子对互斥模型,杂化轨道,路易斯结构式,配合物理论第三节分子的性质新增分子内氢键,手性分子,无机含氧酸酸性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第一节晶体的常识新增晶体有关知识,晶胞概念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新增分子密堆积概念,冰的晶体结构,第三节金属晶体新增电子气理论,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模型。
第四节离子晶体新增决定晶体结构的几何因素、电性因素、键性因素,晶格能(注: )老教材化学第三册第一章晶体类型与性质在课标教材选修3第三章但内容比新教材少。
2.1.2物质的检验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探究
1、学会Cl-、SO42-、NH4+、CO32-离子的检验方法
2、学会焰色反应的实验,能用焰色反应检验K+、Na+
3、能根据一定的化学原理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某些常见物质
1.Cl-、SO42-、NH4+、CO32-离子的检验方法
2.焰色反应实验操作
3.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某些常见物质。
1、氧气的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O2的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O2有哪些性质?通过什么实验可以检验这些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需要测定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确定它是哪种物质,即进行物质的检验。
通常可以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某些特征反应、化学反应来检验。
一、常见离子的检验
实验一:铵根离子的检验
1、方法: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混合加热,有刺激性气体,将_______________靠近试管口,试纸_______,证明该试样中含有NH4+。
2、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写化学方程式)
实验二:氯离子的检验
1、方法: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向试管加入______________,无现象,再加入______溶液,若生成____________,证明该试样中含有Cl- 。
2、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写化学方程式)
思考:(1)稀硝酸的作用是什么?
(2)能不能用稀盐酸或稀硫酸代替稀硝酸?为什么?
实验三: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1、方法: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向试管内加稀盐酸,无沉淀生成,再加入BaCl2溶液,若生成白色沉淀,证明该试样中含有SO42-。
2、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写化学方程式)
思考:稀盐酸的作用是什么?
二、焰色反应
许多金属或他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叫作焰色反应。
2、操作方法:一根铂丝,将铂丝在______中蘸一下,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____________。
用灼烧后的铂丝蘸取少许__________,火焰中_________观察到不同颜色的火焰(K的焰色要透过钴玻璃观察)。
3、常见离子的检验:
Na+:________
K+:________(透过____的钴玻璃观察)
思考:蓝色钴玻璃的作用是什么?
特别提示:
1、焰色反应是表现元素的性质,是物理变化。
2、元素分析仪:测定是否含有:C、H、O、N、S、P、Cl、Br等元素。
3、红外光谱仪:是否存在某些有机原子团
三、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探究
1、教材第36页“观察思考”
2、教材第36页“实验探究”
设计实验1:探究温度对双氧水分解的影响。
实验步骤
1.取浓度约为15%的双氧水2-3 mL盛放于试管中,观察溶液中气泡产生的快慢
2.把实验1所用的双氧水置于75℃热水中,观察溶液中气泡产生的快慢。
设计实验2:探究浓度对双氧水分解的影响。
1.能用来区别BaCl2、NaCl、Na2CO3三种物质的试剂是()
A. AgNO3
B. 稀硫酸
C. 稀盐酸
D. 稀硝酸
2.在允许加热的条件下,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硫酸铵、氯化钾、氯化镁和硫酸铁溶液,这种试剂是()
A.NaOH B.N a2CO3 C.AgNO3 D.BaCl2
3、下列关于离子检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某溶液中加入浓NaOH溶液,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说明原溶液中存在NH+4
B.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Cl-
C.某溶液中滴加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SO2-4
D.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可能存在Ag+或SO2-4或CO2-3或SO2-3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焰色反应为黄色,说明该物质中肯定含有钠元素
B.某物质的焰色反应不显紫色(未透过蓝色钴玻璃),说明该物质中肯定没有钾元素
C.焰色反应不能用于物质的鉴别
D.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
5、检验某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SO2-4,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 )
A.先加稀硫酸酸化,再加氯化钡溶液
B.加入氯化钡溶液
C.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
D.先用盐酸酸化,若有沉淀,则过滤,滤液中再加氯化钡溶液
6、下列溶液中离子检验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加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原溶液可能含有CO2-3
B.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溶解,原溶液一定含有SO2-4
C.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原溶液一定含有Cl-
D.加入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原溶液一定含有Ba2+
7、有一包白色固体,它可能是KCl、K2CO3、KNO3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下列实验:
①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
②在所得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③再滴加稀硝酸,沉淀量减少但不完全消失,同时有气泡生成。
根据上述现象判断:
(1)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的成分是________。
(2)请写出上述实验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