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级债能发挥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市场约束作用吗
- 格式:pdf
- 大小:966.25 KB
- 文档页数:13
商业银行的次级债券的作用有哪些
小编希望商业银行的次级债券的作用有哪些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本文概述:商业银行的次级债券的作用有哪些?关于这个问题小编做了详细调查,总结如下,请各位认真阅读哦。
商业银行次级债券是指商业银行发行的、本金和利息的清偿顺序列于商业银行其他负债之后、先于商业银行股权资本的债券,属于商业银行附属资本。
那么大家知道商业银行的次级债券的作用有哪些吗?接下来请大家跟随小编的脚步来小编寻找答案吧。
商业银行的次级债券的作用有哪些?小编总结如下:
在不存在政府隐性担保的条件下,次级债券具有较好的市场约束作用。
但他们在探讨次级债券市场约束作用时,首先以研究对象具有市场化的金融体系这一制度背景作为假定前提;其次未就次级债券市场约束作用的目标功能及其实现路径作出具体的理论分析;最后国内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市场约束作用研究尚缺乏经验的支持。
中国银监会发出了《关于将次级定期债务计入附属资本的通知》,决定增补中国商业银行的资本构成,将符合规定条件的次级定期债务(不得由银行或第三方提供担保,且不得超过银行核心资本的50%),计入银行附属资本。
由于资本金融资渠道。
论商业银行次级债的市场约束作用的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近年来,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发展不仅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还逐步演化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商业银行次级债作为商业银行资本补充的重要手段之一,不仅承载了传播风险、提高银行资产质量的重要职责,还在推进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引导市场化定价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在商业银行次级债市场发展的进程中,相关的市场约束机制却存在诸多问题,如信息不对称、监管政策缺位、投资者保护不足等,这些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市场的有效运作。
因此,本论文旨在深入研究商业银行次级债市场的发展过程及其市场约束作用,探寻改进相关机制的可行性,推动商业银行次级债市场及其相关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二、论文主要内容1.商业银行次级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对商业银行次级债在资本补充中的作用进行深入分析,以及商业银行次级债市场的发展与现状。
2.商业银行次级债市场运作的主要参与者及其行为特征分析,商业银行次级债的风险与收益特征,以及商业银行次级债市场存在的约束性问题与市场失败。
3.商业银行次级债市场加强约束的规制设计,包括加强市场信息的透明度、完善信用评级机构评级体系、制定行业标准和规范、建立相关的风险管理机制等,以促进商业银行次级债市场的发展。
4.商业银行次级债市场加强约束的实践案例,以美国、欧洲等国家为例,对其经验进行梳理,探究其可借鉴的地方。
5.商业银行次级债市场加强约束的政策建议,针对商业银行次级债市场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制定完善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完善评级机构评级产品等方面的具体政策建议,同时探讨如何激励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提升其资本充足率。
三、论文研究意义商业银行次级债市场的规范化和发展,对保障商业银行健康运营和金融市场稳定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次级债市场的约束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促进商业银行次级债市场在更大范围内有效运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商业银行次级债新规:资本约束和市场约束双重功效
武锶芪
【期刊名称】《金融经济(理论版)》
【年(卷),期】2010(000)004
【摘要】中国银监会于2009年10月21日向各大商业银行下发<关于完善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机制的通知>,对次级债券的发行做了比较大的调整和修改.次级债券具有资本约束和市场约束双重功能,此次次级债改革不仅有利于次级债资本约束能力提高,同时也加强了其市场约束.如何进一步提高次级债券对商业银行的约束功能,可以从继续坚持次级债为资本金补充重要手段、大力发展次级债发行和交易市场、减轻政府对商业银行的隐性担保和扩大次级债的投资群体四个方面着手.
【总页数】3页(P83-85)
【作者】武锶芪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栽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利率市场化与资本约束下商业银行体系安全面临的挑战 [J], 郭慧
2.次级债对银行的市场约束——基于我国商业银行次级债的现状分析 [J], 樊彦翔
3.次级债对银行的市场约束——基于我国商业银行次级债的现状分析 [J], 樊彦翔
4.双重资本约束下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分析 [J], 郭文伟;陈妍玲
5.市场竞争视角下资本约束与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承担 [J], 范亚辰; 田雅群; 何广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商业银行次级债新规:资本约束和市场约束双重功效作者:武锶芪来源:《金融经济·学术版》2010年第04期摘要:中国银监会于2009年10月21日向各大商业银行下发《关于完善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机制的通知》,对次级债券的发行做了比较大的调整和修改。
次级债券具有资本约束和市场约束双重功能,此次次级债改革不仅有利于次级债资本约束能力提高,同时也加强了其市场约束。
如何进一步提高次级债券对商业银行的约束功能,可以从继续坚持次级债为资本金补充重要手段、大力发展次级债发行和交易市场、减轻政府对商业银行的隐性担保和扩大次级债的投资群体四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次级债;资本约束;市场约束一、引言商业银行次级债券是指商业银行发行的、本金和利息的清偿顺序列于商业银行其他负债之后、先于商业银行股权资本的债券,经相关部门批准发行后,次级债券可以计入商业银行附属资本。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3年12月发布了《关于将次级定期债务计入附属资本的通知》,开始允许符合条件的次级债计入银行附属资本,调整资本结构。
2004年6月23 日,中国银监会颁布了《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发行管理办法》,规定次级债券可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或私募发行。
该办法还允许商业银行相互持有次级债券,但所持有的其他银行发行的次级债券余额不得超过其核心资本的20%。
该政策出台后,中国银行于2004年7月首次公开发行了140.7亿的次级债,接着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交通银行以及一些城市商业银行也都公布了发行次级债券的计划。
在随后的5年里,次级债券成为了我国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的一个非常重要,也是使用最为频繁的手段。
然而次级债券发行的过于频繁引起了大家对于次级债作为资本金在控制风险能力上的质疑,尤其是次级债在银行间相互持有,更是引发对道德风险的担忧。
次贷危机爆发后,各国开始了金融监管改革,其中非常重要部分就是商业银行资本监管的改革。
我国银监会于2009年8月18日向各大商业银行下发《关于完善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机制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修订后于2009年10月21日正式下达到各商业银行。
我国银行业次级债特征及其市场约束效应分析摘要:商业银行发行的次级债不仅具有弥补资本金功能,还具有特殊的市场约束效应。
本文首先对2003-2010年间我国商业银行发行的次级债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在与美国银行次级债券特征比较的基础上揭示这些特征对次级债市场约束效应的影响,然后从市场约束的角度总结了我国银行业次级债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银行业次级债市场约束效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次级债;市场约一、我国银行业次级债市场发展现状(一)发行规模及其分布自兴业银行2003年发行第一笔30亿元人民币次级债券以来,截至2010年4月,我国先后有42家银行发行了6184.7亿元次级债,其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发行额为3726.3亿元,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行额2130.5亿元,城市商业银行发行额为315.9亿元(资料来源:笔者根据各商业银行年报及其他公开消息整理,下同。
)二、我国银行业次级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市场约束角度的分析基于上述统计数据,从次级债市场约束的角度看,我国银行业次级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次级债发行目的单一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券的目的对其市场约束功能存在直接影响。
理论分析表明,次级债券是一种具有资本属性的长期债券,因此可以用来补充资本金;次级债还具有特殊的市场约束功能,商业银行不仅可以通过发行次级债融资,还可以藉此调节其负债结构,实施长期负债管理,充分发挥次级债券的市场约束功能。
(二)实际期限偏短附带赎回权是我国银行业次级债的一个重要特征,赎回权的存在使得次级债券的实际期限大大缩短(例如,由10年缩短为5年),当然,这也与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的单一目的有关系。
国外商业银行将次级债券作为一种长期融资工具,发行的次级债往往不附带赎回权,而我国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旨在解决短期内的资本充足率问题,往往通过设定赎回条款缩短次级债的实际期限。
然而,过短的期限直接影响了次级债的市场约束效应。
(三)发行价格偏低与美国银行业次级债与国债50bp-100bp的利差相比,我国银行发行的次级债券与国债平均利差只有不到50bp,这说明我国银行业次级债定价普遍偏低。
商业银行次级债券一、对次级债券作用的再认识新巴塞尔协议极为强调次级债券,认为次级债券的功能不仅仅是为商业银行拓宽融资渠道,更重要的是它具有市场约束的作用。
笔者认为,次级债券对银行业的作用可以从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来考察。
(一)短期作用1.拓宽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的渠道。
商业银行资本金的补充渠道有国家注资、扩充股本、资本公积、税后盈利、计提准备等渠道。
巴塞尔委员会将长期次级债券纳入到资本金的范畴,拓宽了商业银行的融资渠道。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较快地将附属资本的比例提高到协议所规定的占资本总额50%的水平上来,极大地减轻了商业银行在扩充资产时所面临的制度压力。
2.强化对商业银行的市场约束。
市场约束机制的内容包括:(1)在债券发行的一级市场上,由于次级债券的特点,一旦银行的信用评级有所降低或投资者认为银行的风险较高,就会增加商业银行的融资成本。
(2)在二级市场上,投资者认为银行的风险超出了其承受能力,就会抛售手中持有的债券,结果是银行的声誉受损,该银行以后很难被投资名所认同。
(3)在银行经营业绩极差或发生危机时,银行总是希望尽可能的拖延破产时间,投资者则会要求尽可能快地关闭问题银行,银行和投资者的博弈这对维护整个银行的声誉是有利的。
(4)当问题银行破产风险不是很大的时候,银行的次级债券会急剧波动,投资者作为利益相关者,必然要求银行采取可行的战略或相关应急措施,以改善资产质量,提高盈利水平。
(二)长期作用1.提高商业银行抗御风险的能力。
从理论上说,次级债券可以增强银行的抗御风险的能力,主要体现在:(1)如果银行拥有一定比例的次级债务余额,次级债券持有者事实上可以吸收一部分银行损失,而不必像以前那样,在银行的股权账面价值达到零时就得破产,从而为资本处境不佳的银行提供额外的缓冲力量;[1](2)次级债券提高了商业银行的信息透明度,外部的压力促使银行加强日常风险管理,提高资产质量。
(3)作为债务的次级债券的融资成本比股权融资成本低,这本身就是一种财务节约。
我国商业银行次级债券的市场约束作用探究论文我国商业银行次级债券的市场约束作用探究全文如下:摘要:次级债券是商业银行公开向市场融资以补充资本金的重要工具之一,2021年以来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使得我国商业银行次级债发行逐渐常态化。
但作为理论上银行经营决策的外部约束力量之一,次级债投资者对银行经营的市场约束机制强弱还有待探究。
文章通过对近十年国内上市商业银行次级债发行信息的回归分析,对银行次级债的市场约束作用进行了实证检验,进而对我国银行次级债的发行和监管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次级债券1 商业银行次级债券概述1.1 概念界定商业银行次级债券,是指由商业银行发行的本金和利息的清偿顺序在商业银行存款和普通债券之后,而在普通股和优先股之前的一种兼有债券和股票特征的可流通债务工具,属于银行的附属资本。
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债券,商业银行次级债券的发行主要是为了补充银行资本金以满足监管要求,具有无担保、清偿顺序次于普通债券的特点。
从法律权利上讲,次级债债权人只具有对企业资产的第二追索权,因此具有某种程度的资本属性和权益属性,相比其他普通类债券具有较高的信用违约风险。
1.2 商业银行次级债券的市场约束机制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对银行的市场约束机制主要分为直接市场约束和间接市场约束。
直接市场约束是指通过一级市场激励银行控制风险。
由于次级债投资者无法获得银行发展带来的超额利润,但是承担了较大的违约风险,致使次级债券的发行定价直接与银行风险程度相关。
若银行处于高风险状态,则投资者会少购买或不购买该银行的次级债,导致其次级债发行数量较少甚至发行失败。
如果要争取发行成功,则银行必须支付更高的收益率才能提高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但这会提高银行的融资成本,当融资成本过高时,就会迫使银行调整自身过度的风险倾向,降低风险资产配置比例或暂停某些高风险业务,进而使银行经营回归稳定。
因此,次级债券的发行成本对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有着直接约束作用。
商业银行次级债券一、对次级债券作用的再理解新巴塞尔协议极为强调次级债券,认为次级债券的功能不但仅是为商业银行拓宽融资渠道,更重要的是它具有市场约束的作用。
作者认为,次级债券对银行业的作用能够从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来考察。
(一)短期作用1.拓宽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的渠道。
商业银行资本金的补充渠道有国家注资、扩充股本、资本公积、税后盈利、计提准备等渠道。
巴塞尔委员会将长期次级债券纳入到资本金的范畴,拓宽了商业银行的融资渠道。
商业银行能够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较快地将附属资本的比例提升到协议所规定的占资本总额50%的水平上来,极大地减轻了商业银行在扩充资产时所面临的制度压力。
2.强化对商业银行的市场约束。
市场约束机制的内容包括:(1)在债券发行的一级市场上,因为次级债券的特点,一旦银行的信用评级有所降低或投资者认为银行的风险较高,就会增加商业银行的融资成本。
(2)在二级市场上,投资者认为银行的风险超出了其承受水平,就会抛售手中持有的债券,结果是银行的声誉受损,该银行以后很难被投资名所认同。
(3)在银行经营业绩极差或发生危机时,银行总是希望尽可能的拖延破产时间,投资者则会要求尽可能快地关闭问题银行,银行和投资者的博弈这对维护整个银行的声誉是有利的。
(4)当问题银行破产风险不是很大的时候,银行的次级债券会急剧波动,投资者作为利益相关者,必然要求银行采取可行的战略或相关应急措施,以改善资产质量,提升盈利水平。
(二)长期作用1.提升商业银行抗御风险的水平。
从理论上说,次级债券能够增强银行的抗御风险的水平,主要体现在:(1)如果银行拥有一定比例的次级债务余额,次级债券持有者事实上能够吸收一部分银行损失,而不必像以前那样,在银行的股权账面价值达到零时就得破产,从而为资本处境不佳的银行提供额外的缓冲力量;1(2)次级债券提升了商业银行的信息透明度,外部的压力促使银行增强日常风险管理,提升资产质量。
(3)作为债务的次级债券的融资成本比股权融资成本低,这本身就是一种财务节约。
1998年国有四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与日加速递减,两年以后四大银行的平均资本充足率竟然只有5%,被同期国际大银行拉开了巨大的差距。
于是,中国银监会在2003年年底出台了《关于将次级定期债务计入附属资本的通知》,兴业银行、招商银行等国内商业银行先后发行了次级定期债券,资本充足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2004年6月23日,银监会和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发行管理办法》,增加了能够发行次级债的商业银行名单,此后,交通银行、中国银行等也纷纷发行次级债。
截止到2019年,国有五大商业银行总共发行了19次次级债,高达5496.3万亿元。
一、次级债的作用和风险(1)次级债的作用。
①对于银行来说,发行次级债能够扩宽我国银行对于资本的筹集,还能改善资本结构单一的状况。
②次级债的一级市场可以让银行控制自身风险。
③次级债券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客观上对银行起到一种约束作用。
(2)次级债的风险。
次级债券会提高银行融资的成本,从而加大银行的风险。
如果银行的经营出现了问题,那么次级债的风险危机也会显露的更加明显,对银行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二、次级债对于我国国有银行风险承担的实证研究(一)研究假说目前,关于次级债对于银行的风险承担有怎么样的影响,专家、学者还没有统一定论。
一般都认为,次级债发行的利率和同时同期国债发行的利率差会作用于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
利率差越大,国有银行所要承担的利息也就越大,从而加大了国有商业银行运营的风险。
同时,次级债发行的时间可能也会影响国有商业银行承担的风险。
次级债使用的时间越长,国有商业银行所要承担的费用也就越多,从而也加重了国有银行的经营风险。
另外,次级债发行的规模如果越大,同样也会增加国有商业银行承担的风险。
因此,根据以上的理论分析,提出如下假设:假说1:次级债发行的利差越大,国有商业银行承担的风险就越大,次级债的利差同国有商业银行的承担风险是正相关关系。
假说2:次级债发行的期限越长,国有商业银行承担的风险就越大,次级债发行的期限同国有商业银行的承担的风险是正相关关系。
我国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市场约束作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商业银行作为现代市场经济中的重要金融机构,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商业银行的经营中,债券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融资工具,尤其是次级债券,其作用更加重要。
次级债券一般指风险较高、优先级较低的债券,通常发行的期限较长,其收益率较高,同时风险也更加明显。
因此,次级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对于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以及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市场的发展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总体还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市场的规模和深度不足、投资者结构单一、交易机制不完善等方面。
针对这些问题,探究次级债券市场约束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该研究将对于指导商业银行的次级债券融资行为、促进次级债券市场的稳健发展、提高金融系统的稳定性等方面都有积极意义。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究:1. 商业银行次级债券的基本情况。
本部分主要从次级债券的发行情况、投资者结构、收益率、流通性等方面进行分析,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全面了解商业银行次级债券的状况。
2. 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市场的约束作用。
本部分主要探究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市场对商业银行行为的约束作用、对金融稳定的贡献以及对整个金融市场的影响等方面展开深入分析。
3. 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市场的发展问题与对策。
本部分主要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包括如何改善投资者结构、提高流通性、推动市场机制的改革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1. 实证研究:选取一定数量的商业银行次级债券,通过对其历史的交易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市场的深度和稳定性,并对次级债券的收益率、流通性等数据进行统计和比较分析。
2. 理论分析:通过对现有文献资料的学习和对次级债券发行机制、市场原理等方面的理论分析,探究次级债券市场的约束作用,并针对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