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伐他汀对血管平滑肌细胞CX3CR1表达及其介导的趋化作用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224.86 KB
- 文档页数:3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CX3CR1趋化因子受体mRNA的表达(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作者:李遇梅姚煦陈敏李安生高建明杨桂兰陈志强【摘要】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X3CR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及其与疾病活动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93例确诊的SLE患者和30例正常人的PBMC,提取RNA。
应用RT PCR方法检测CX3CR1mRNA表达水平,并与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作直线相关性分析。
结果:①CX3CR1 mRNA在PBMC中的表达水平,活动期(3.735±0.557)与非活动期(0.530±0.04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6,P=0.01);非活动期与对照组(0.146±0.02)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31,P=0.000);患者组(2.819±1.347)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21,P=0.000)。
②SLE患者组CX3CR1 mRNA 水平与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 呈正相关(r=0.445,t=4.523,P0.001)。
③不具有血管炎、肌炎、肾损及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与具有上述相应临床特征的患者比较,CX3CR mRNA表达水平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CX3CR1mRNA表达水平在活动期SLE 比非活动期增高,与疾病的活动性(SLEDAI)呈正相关。
CX3CR1可能反映疾病的活动性、参与特异器官受累的发生。
【关键词】趋化因子受体,CX3CR1;红斑狼疮,系统性;外周血单一核细胞[Abstract]Objective: To assess the expressions of chemokine receptors CX3CR mRNA o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 with active or inactive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Methods:Ninty three definitive SLE patients and 30 controls were collected. PBMC were separated from the peripheral blood specimen.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 PCR) technique was applied to the semi quantitatively analyze for the expression of chemokine receptors mRNA(CX3CR1) in PBMC. Results:Level of CX3CR1 mRNA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patients with SLE (2.819±1.347)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s(0.146±0.02)(t=3.921,P=0.000). Level of CX3CR1 mRNA expression in PBMC showed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disease activity(SLEDAI). Conclusion:CX3CR1 might be involv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SLE, and the expression level might be a good indicator for the disease activity of SLE.[Key words]lupus erythematosus, systemic; chemokinereceptors, CX3CR1;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CX3CR是CX3CL1型的唯一一个趋化因子fractalkine(分形素、FLK)的特异性受体,FLK的生物学活性是趋化单核细胞和T细胞,促进单核细胞和T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趋化NK细胞。
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单核细胞CX3CR1表达的影响彭丹丹;李志梁【期刊名称】《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08(028)003【摘要】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CX3CR1表达的影响,探讨他汀类药物可能的非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方法 63例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按照处理因素不同分为对照组、10-7~10-5mol/L辛伐他汀不同浓度组和作用4、8、12 h不同时间组,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各组患者中外周血单核细胞CX3CR1的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浓度组中CX3CR1的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不同作用时间组中CX3CR1的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辛伐他汀可降低CX3CR1的表达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从而发挥抗炎及稳定斑块的作用.【总页数】3页(P475-477)【作者】彭丹丹;李志梁【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心血管内科,广东广州,510282;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心血管内科,广东广州,51028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2;R541.4【相关文献】1.普罗布考和氟伐他汀对由Ox-LDL诱导的人单核细胞CX3CR1表达的影响 [J], 欧柏青;姜德谦;张社兵;张小炼;刘虹;田轶伦2.氯吡格雷合并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J], 石惠娟;汪雁;孟宪红;包海燕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亚群CX3CR1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J], 赵倩;高霖;王长谦;张俊峰;张绘莉;卓杨4.辛伐他汀联合氢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J], 钱健;徐坚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单核细胞CX3CR1表达的研究 [J], 彭丹丹;李志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转染CX3CR1基因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Fractalkine趋化能力的影响郭晓书;李法琦【期刊名称】《重庆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39)9【摘要】目的:研究在Transwell共培养体系中,转染CX3CR1基因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向趋化因子Fractalkine(FKN)趋化能力的影响。
方法:采用差速贴壁法分离纯化小鼠MSCs,体外培养、传代扩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标志和细胞周期;将携带有趋化因子受体CX3CR1基因及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基因的慢病毒(LV-CX3CR1-EGFP)及空载体病毒(LV-CON-EGFP)转染小鼠MSCs细胞,RT-PCR法分别检测空白对照组、实验组、阴性对照组细胞中CX3CR1 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印记法检测CX3CR1蛋白的表达水平,并通过Transwell共培养体系观察不同转染组细胞向趋化因子FKN的迁移情况。
结果:成功获得了细胞形态均一,生长状态良好的MSCs;细胞CD29、CD44、CD34有阳性表达;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小鼠MSCs不表达CX3CR1基因;构建的慢病毒过表达载体pUbi-MSC-CX3CR1-EGFP 能成功转染至小鼠MSCs中,并使转染后的MSCs表达CX3CR1 mRNA及蛋白。
在Transwell共培养体系中,转染CX3CR1基因的小鼠MSCs向趋化因子FKN趋化能力明显强于各对照组(P=0.000),其中阴性对照组浸润至下室的细胞数为:(13.80±2.17)个每高倍镜视野(n=5)。
实验组浸润至下室的细胞数为:(35.80±3.34)个每高倍镜视野(n=5)。
FKN抗体阻断组浸润至下室的细胞数为(14.80±1.92)个每高倍镜视野(n=5)。
普伐他汀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陈碧珊;徐洁平;李冶;陈文彬;陈少慈【期刊名称】《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09(22)1【摘要】目的:观察普伐他汀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的影响,以探讨他汀类药可能的非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方法:组织贴块法培养的大鼠VSMCs随机分为对照(正常VSMCs)组、AngⅡ(10-6mol/L)模型组、普伐他汀高剂量(10-5mol/L+AngⅡ10-6mol/L)、中剂量(10-6mol/L+AngⅡ10-6mol/L)、低剂量(10-7mol/L+AngⅡ10-6mol/L)组、溶剂(体积分数0.1%的DMSO+AngⅡ10-6mol/L)组,分别测定活细胞数量和细胞周期中各期细胞构成比。
观察普伐他汀对VSMCs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结果:AngⅡ(10-6mol/L)作用24 h能使活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并使VSMCs的G0/G1期细胞减少,细胞增殖指数增大。
与AngⅡ模型组比,普伐他汀组活细胞数减少,G0/G1期的细胞构成比增加,细胞增殖指数减少。
结论:AngⅡ对VSMCs有促增殖作用,能被普伐他汀所拮抗。
【总页数】3页(P15-17)【关键词】血管紧张素Ⅱ;血管平滑肌细胞;普伐他汀【作者】陈碧珊;徐洁平;李冶;陈文彬;陈少慈【作者单位】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普宁市疾病控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2.6【相关文献】1.川芎嗪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中CaN活性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水平的影响 [J], 郑红花;李映红;罗德生;屈伸2.干扰素-γ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J], 张卓琦;田波;李晶洁;刘莹;曲秀芬;黄永麟3.内源性一氧化碳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J], 胡昌兴;马业新;付度关;任澎4.清达颗粒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J], 余娜;李琼瑜;陈友琴;Thomas Joseph SFERRA;褚剑锋;林珊;彭军5.G蛋白抑制肽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J], 程轶群;李晓辉;张海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X3CL1和CX3CR1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损伤机制的研究现状李永姝;张宝欢;贾克刚;刘军锋【期刊名称】《检验医学》【年(卷),期】2016(031)011【摘要】趋化因子Fractalkine(CX3CL1)及其特异性受体CX3C趋化因子受体1(CX3CR1)、CX3CL1-CX3CR1轴均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并改变了斑块成分和斑块的稳定性。
CX3CR1 V249I和CX3CR1 T280M与冠状动脉损伤相关。
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CX3CL1、CX3CR1通过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和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进行表达,VSMC和单核细胞间相互作用需通过CX3CL1-CX3CR1轴,这种相互作用调节了单核细胞的生存及分化。
抵抗素可能通过一系列涉及核因子-κB(NF-κB)、活化蛋白-1(AP-1)、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1/STAT3的机制使CX3CL1和CX3CR1表达上调,进而产生平滑肌细胞的促炎性状态。
在不稳定性冠心病及冠状动脉严重病变患者中,血清CX3CL1水平明显升高;血清CX3CR1在冠状动脉狭窄性疾病患者中明显升高,但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无相关性。
通过CX3CL1/CX3CR1的相关研究,可揭示某些炎性介质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潜在机制和致病作用,从而为临床治疗策略及干预药物的研究提供依据及方向。
【总页数】9页(P1002-1010)【作者】李永姝;张宝欢;贾克刚;刘军锋【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检验科,天津300457;天津医科大学医学检验学院,天津300203;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检验科,天津300457;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检验科,天津30045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相关文献】1."三法三穴"推拿手法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痛觉功能和脊髓背角CX3CL1/CX3CR1表达的调节 [J], 莫岩君; 张羽墨; 于天源; 邵帅; 沈熠; 罗宇婷; 吕桃桃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预测模型研究现状概述 [J], 韩泽森;来利红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气滞血瘀证客观化研究现状 [J], 胡坤;何浩强;朱爽;冯岚岚;徐舒欣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亚群CX3CR1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J], 赵倩;高霖;王长谦;张俊峰;张绘莉;卓杨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单核细胞CX3CR1表达的研究 [J], 彭丹丹;李志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普伐他汀预处理对香烟提取物诱导的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研究廖思聪;祁春雷;王大新【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pravastatin pretreatment on cigarette smoke extract (CSE)-induced apoptosis of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VSMCs) in mice and its mechanism. Methods This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from June 2017 to January 2018. Negative pressure suction device was used to collect cigarette smoke, and CSE stoste was prepared by filtration sterilization, log phase VSMCs (within 10 cell propagations) with good growing status were selected for the experiment. (1) VSMCs were divided into blank group (cultivated without CSE), low-concentration group (cultivated with 1% CSE), moderate-concentration group (cultivated with 5% CSE) and high-concentration group (cultivated with 10% CSE) according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CSE, and then were cultivated for 12 hours on DMEM medium. (2) VSMC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without pravastatin pretreatment), low-dose group (with 1 μM pravastatin pretreatment for 2 hours), moderate-dose gr oup (with 10 μM pravastatin pretreatment for 2 hours) and high-dose group (with 100 μM pravastatin pretreatment for 2 hours) according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CSE, and then were cultivated for 12 hours on DMEM medium with 5% CSE. Meanwhile some experiments set positive control group (with 2 mM 4-PBA pretreatment for 2 hours and then were cultivated for 12 hours on DMEM medium with 5% CSE). Flow cytometry was used to detect the apoptosisrate,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was used to detect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quantity of mRNA of Bcl-2, Bax, GRP78 and Chop, and Western Blot was used to detect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quantity of protein of Bcl-2, Bax, GRP78 and Chop. Results (1) Apoptosis rate in low-concentration group, moderate-concentration group and high-concentration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blank group, respectively, apoptosis rate in moderate-concentration group and high-concentration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low-concentration group, respectively, meanwhile apoptosis rate in high-concentration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moderate-concentration group (P<0.05). (2) Relative expression quantity of mRNA and protein of Bcl-2 in low-concentration group, moderate-concentration group and high-concentration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blank group, respectively, relative expression quantity of mRNA and protein of Bcl-2 in moderate-concentration group and high-concentration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low-concentration group, respectively, meanwhile relative expression quantity of mRNA and protein of Bcl-2 in high-concentration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moderate-concentration group, respectively (P<0.05); relative expression quantity of mRNA and protein of Bax in low-concentration group, moderate-concentration group and high-concentration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blank group, respectively, relative expression quantity of mRNA and protein of Bax in moderate-concentration group and high-concentration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low-concentration group, respectively, meanwhile relative expression quantity of mRNA of Bax in high-concentration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moderate-concentration group (P<0.05). (3) Relative expression quantityof mRNA and protein of GRP78 and Chop in low-concentration group, moderate-concentration group and high-concentration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blank group, respectively, relative expression quantity of mRNA and protein of GRP78 and Chop in moderate-concentration group and high-concentration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low-concentration group, respectively, meanwhile relative expression quantity of mRNA of GRP78 and relative expression quantity of protein of Chop in high-concentration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moderate-concentration group, respectively (P<0.05). (4) Apoptosis rate in low-dose group, moderate-dose group and high-dose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meanwhile apoptosis rate in moderate-dose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low-dose group and high-dose group, respectively (P<0.05). (5) Relative expression quantity of protein of Bcl-2 in low-dose group, moderate-dose group and high-dose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while relative expression quantity of protein of Bax in low-dose group, moderate-dose group and high-dose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group, respectively (P<0.05); relative expression quantity of protein of Bax in moderate-dose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low-dose group and high-dose group, respectively (P<0.05). (6) Relative expression quantity of protein of GRP78 and Chop in positive control group, low-dose group, moderate-dose group and high-dose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relative expression quantity of protein of GRP78 in low-dose group, moderate-dose group and high-dose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positive control group, relative expression quantity of protein of GRP78 in moderate-dose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low-dose group, meanwhile relative expression quantity of protein of Chop in moderate-dose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positiv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CSE may induce apoptosis of VSMCs with concentration dependence in mice; pravastatin pretreatment has certain protective effect on CSE-induced apoptosis of VSMCs in mice (10 μM pravastatin pretreatment has the best anti-apoptosis effect), the mechanism may correlated with regulate and control of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signal pathway.%目的探讨普伐他汀预处理对香烟提取物(CSE)诱导的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2017年6月—2018年1月,采用负压吸引装置抽吸香烟烟雾并经过滤除菌制备CSE原液,取10代以内生长状态良好的对数期VSMCs进行实验.(1)将实验细胞分为不同浓度CSE诱导组,其中空白组使用不含CSE的DMEM培养基培养12 h,低浓度组、中浓度组、高浓度组分别于含1%、5%、10% CSE的DMEM培养基培养12 h.(2)将实验细胞分为不同剂量普伐他汀预处理组,其中对照组使用不含普伐他汀的DMEM培养基培养12 h;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给予1 μM、10 μM、100 μM普伐他汀预处理2 h,然后使用含5% CSE的DMEM培养基培养12 h;部分实验设置阳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给予4-苯丁酸(4-PBA)2 mM预处理2 h,然后使用含5% CSE的DMEM培养基培养12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Bcl-2、Bax、GRP78、Chop 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GRP78、Chop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1)低浓度组、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细胞凋亡率高于空白组,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细胞凋亡率高于低浓度组,高浓度组细胞凋亡率高于中浓度组(P<0.05).(2)低浓度组、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Bcl-2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空白组,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Bcl-2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低浓度组,高浓度组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中浓度组(P<0.05);低浓度组、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Bax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空白组,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Bax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低浓度组,高浓度组Bax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中浓度组(P<0.05).(3)低浓度组、中浓度组、高浓度组GRP78、Chop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空白组,中浓度组、高浓度组GRP78、Chop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低浓度组,高浓度组GRP78 mRNA、Chop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中浓度组(P<0.05).(4)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细胞凋亡率低于对照组,中剂量组细胞凋亡率低于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P<0.05).(5)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Bax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5);中剂量组Bax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P<0.05).(6)阳性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GRP78和Chop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GRP78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阳性对照组,中剂量组GRP78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低剂量组、Chop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结论CSE可诱导小鼠VSMCs凋亡,且呈浓度依赖性;普伐他汀预处理对CSE诱导的小鼠VSMCs凋亡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中10 μM普伐他汀预处理的抗细胞凋亡作用最佳,其机制可能与调控内质网应激信号途径有关.【期刊名称】《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8(026)003【总页数】7页(P44-50)【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肌细胞,平滑肌;细胞凋亡;普伐他汀;香烟提取物【作者】廖思聪;祁春雷;王大新【作者单位】410011 湖南省长沙市,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内科;410011 湖南省长沙市,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内科;225001 江苏省扬州市,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5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病理基础,其特征性病理改变是AS斑块形成。
Fractalkine和其受体Cx3CR1在寻常性银屑病中的表达及意义刘文韬;朱里;胡志国;涂亚庭【期刊名称】《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年(卷),期】2007(21)4【摘要】目的探讨Fractalkine/Cx3CR1在寻常性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分别检测寻常性银屑病(进展期)皮损26例、皮损周边0.5 cm 皮肤8例和正常皮肤15例中Fractalkine/Cx3CR1的表达情况。
分析其与PASI(疾病严重度评分)之间的关系。
结果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角质形成细胞和真皮浅层血管内皮细胞中Fractalkine/Cx3CR1阳性率较皮损周围0.5 cm范围皮肤明显增强(P<0.05),正常皮肤中未见Fractalkine/Cx3CR1表达。
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Fractalkine的表达与PASI呈正相关(γ=0.6097,P<0.01),Cx3CR1的表达与PASI 无相关性(γ=0.2965,P>0.05)。
结论Fractalkine/Cx3CR1的异常表达可能在寻常性银屑病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总页数】3页(P193-195)【关键词】趋化因子;Fractalkine;Cx3CR1;银屑病;寻常性;PASI【作者】刘文韬;朱里;胡志国;涂亚庭【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皮肤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8.63【相关文献】1.Fractalkine及其受体CX3CR1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J], 李堰松;刘雪峰2.淫羊藿苷干预自然衰老模型大鼠大脑皮质趋化因子Fractalkine及其受体CX3CR1的表达 [J], 张欣;康增军;薛娟;张顺;刘小青;刘未华3.淫羊藿苷干预自然衰老模型大鼠大脑皮质趋化因子Fractalkine及其受体CX3CR1的表达 [J], 张欣; 康增军; 薛娟; 张顺; 刘小青; 刘未华4.趋化因子Fractalkine及其受体CX3CR1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马斌武;杨平;吴建明;孙珍珍;冯妍;杨喜喜;李双5.子宫内膜异位症中Fractalkine及其受体CX3CR1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J], 杜洁贤;陈素琴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文分类号 R 541.4单位代码 1 0 1 8 3密级公开研究生学号2003742011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CX3CR1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的表达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的研究Reserch 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CX3CR1 o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andcoronary artherosclerosis作者姓名:潘爽专业:心血管内科导师姓名孙健及职称:教授学位类别:医学硕士论文起止年月:2004年8月至2006年6月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硕士学位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2006年4月15日《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投稿声明研究生院:本人同意《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出版章程的内容,愿意将本人的学位论文委托研究生院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的《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投稿,希望《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给予出版,并同意在《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数据库》和CNKI系列数据库中使用,同意按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
论文级别:■硕士□博士学科专业:心血管内科论文题目:CX3CR1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的表达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的研究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2006年4月15日作者联系地址(邮编):吉林大学第二临床医院心内科(130041)作者联系电话:135****1415作者姓名潘爽论文分类号 R541.4 保密级别公开研究生学号 2003742011 学位类别医学硕士授予学位单位吉林大学专业名称内科学培养单位(院、所、中心)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研究方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学习时间2003年 8月至2006年 6月论文中文题目CX3CR1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的表达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的研究论文英文题目Research on the associativity between the expres sion of CX3CR1 o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and coronary artherosclerosis关键词(3-8个)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受体CX3CR1,单核细胞姓名孙健职称教授导师情况学历学位博士工作单位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论文提交日期 2006年4月10日答辩日期2006年 6月1日是否基金资助项目否基金类别及编号如已经出版,请填写以下内容出版地(城市名、省名)出版者(机构)名称出版日期出版者地址(包括邮编)谨以此论文献给孙健教授,以表达我对导师深深的谢意和敬意。
普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血浆Chemerin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脂联素的影响张小平【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4(011)015【摘要】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血浆脂肪因子趋化素(Chemerin)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脂联素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2月湖北省荣军医院老年病科收治的118例冠心病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普伐他汀组,观察治疗前后血浆Chemerin水平、hs-CRP、血清脂联素的变化,分析Chemerin、脂联素、hs-CRP与血脂浓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疗程结束后,普伐他汀组血浆Chemerin、hs-CR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常规治疗组显著降低(P<0.01),血清脂联素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较常规治疗组显著升高(P<0.01).血浆Chemerin与TG呈正相关(r=0.48,P<0.01);hs-CRP与HDL-C呈负相关(r=-0.21,P<0.01);血清脂联素与HDL-C呈正相关(r=0.56,P<0.01),与Chemerin、hs-CRP均呈负相关(r=-0.43、-0.36,P<0.01).结论普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而且能提高血清脂联素水平以降低hs-CRP浓度及血浆Chemerin 水平.【总页数】3页(P72-74)【作者】张小平【作者单位】湖北省荣军医院老年病科,湖北武汉 43007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5【相关文献】1.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J], 沈奇峰2.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ACS患者血脂水平及血浆chemerin水平的影响[J], 何博生;梁桢华3.胆红素、血脂及Chemerin水平对冠心病患者病情进展的影响 [J], 刘凡4.代谢综合征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及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影响 [J], 刘英;孙贺;李霞5.血脂康与普伐他汀对血脂正常冠心病患者脂联素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影响的对比研究 [J], 赵红丽;李潞;刘丽敏;李纯;张晓丹;王晓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X3CR1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ERK5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的开题报告题目:CX3CR1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ERK5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背景: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神经性损伤所引起的痛觉异常增强的一种疼痛类型。
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脊髓小胶质细胞应答信号的异常增强成为了关键性因素。
CX3CR1(人类CX3CR1基因编码的趋化因子受体)与小胶质细胞的作用常常与神经病理性疼痛密不可分。
ERK5信号通路在细胞增殖、分化和生长中扮演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ERK5信号通路参与了对小胶质细胞功能的调节。
但是,目前尚不明确CX3CR1是否通过调节ERK5信号通路来影响小胶质细胞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CX3CR1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中脊髓小胶质细胞ERK5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
方法:将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模型组、CX3CL1给药组和ERK5抑制剂治疗组。
通过慢性臂丛神经损伤模型诱导神经病理性疼痛。
通过行为学实验,比较各组大鼠的机械和热感受阈值,以评估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程度。
将脊髓组织进行准备,分别使用免疫荧光、Western blot和RT-qPCR检测各组大鼠CX3CR1和ERK5信号通路的表达变化。
预期结果:预计CX3CR1给药组和ERK5抑制剂治疗组大鼠在机械和热痛阈值上均有显著改善,并且脊髓小胶质细胞CX3CR1表达明显升高,而ERK5信号通路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
这表明CX3CR1可能通过调节ERK5信号通路来影响小胶质细胞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
结论:CX3CR1能够调节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脊髓小胶质细胞功能,通过抑制ERK5信号通路来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程度。
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开发新的治疗方案,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对患者的严重影响。
Fractalkine及其受体CX3CR1蛋白在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中表达增加
聂永梅;陈槐卿;张德强
【期刊名称】《基础医学与临床》
【年(卷),期】2010(030)002
【总页数】3页(P200-202)
【作者】聂永梅;陈槐卿;张德强
【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室,四川,成都 610041;新疆伊犁兵团农四师66团清水河社区医院,新疆伊犁 835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41
【相关文献】
1.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2在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 [J], 赵瑾;迟路湘;诸兴明
2.雌激素受体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在动脉粥样硬化兔组织中的表达 [J], 崔亚利;赵德明;梁万宁;宁章勇;杨建民;孙艳明
3.趋化因子Fractalkine及其受体CX3CR1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马斌武;杨平;吴建明;孙珍珍;冯妍;杨喜喜;李双
4.多聚肌苷酸联合他汀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胆固醇结晶及高敏C反应蛋白表达的影响 [J], 王宁;孙荣国;李海霞;王梦;吕以杰
5.子宫内膜异位症中Fractalkine及其受体CX3CR1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J], 杜洁贤;陈素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普伐他丁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潘晓明;黄佐;张家友;吴宗贵
【期刊名称】《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年(卷),期】2003(011)003
【摘要】@@ 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与粥样斑块的发生及其稳定性以及再狭窄的发生密切相关.许多实验表明,亲脂性他丁类药物可以抑制包括VSMCs在内的许多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但是,有关亲水性他丁类药物对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报道颇不一致.本研究观察亲水性他丁类药物普伐他丁对VSMCs迁移、增殖、凋亡及p27kip1表达的影响.
【总页数】1页(P164)
【作者】潘晓明;黄佐;张家友;吴宗贵
【作者单位】200003,上海长征医院心内科;200003,上海长征医院心内科;200003,上海长征医院心内科;200003,上海长征医院心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
【相关文献】
1.丁黄药体系中方铅矿与黄铁矿的伽伐尼作用对其浮选行为的影响 [J], 覃文庆;王兴杰;马丽媛;焦芬;刘瑞增;高科
2.普伐他丁、维生素E、开搏通对家兔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和脂肪肝形成的影响 [J], 范建高;陈良华;曹民德
3.福辛普利和普伐他丁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细胞凋亡的影响 [J], 王宇琴;熊永炎
4.普伐他丁、维生素E、卡托普利对家兔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和脂肪肝形成的影响 [J], 范建高;陈良华;曾民德;王兴鹏;王国良
5.普伐他丁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内皮功能不全的影响 [J], 陆国平;陈良华;蔡伟菁;吴春芳;沈永初;龚兰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X3CL1及其受体CX3CR1调节肾癌细胞迁移、转移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CX3CL1及其受体CX3CR1调节肾癌细胞迁移、转移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研究背景:
肾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肾癌的治疗难度大,且易发生转移,导致患者死亡率高。
因此,寻找治疗肾癌的新靶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CX3CL1是一种新型细胞黏附分子,已被证明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等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其受体CX3CR1是肿瘤细胞迁移和转移过程中的关键分子。
因此,本研究将探讨CX3CL1及其受体CX3CR1在调节肾癌细胞迁移、转移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研究内容:
1.检测肾癌组织中CX3CL1和CX3CR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构建CX3CL1和CX3CR1稳定表达和敲除的肾癌细胞系。
3.使用细胞外基质及小鼠模型检测CX3CL1及其受体CX3CR1对肾癌细胞迁移、转移的影响。
4.探究CX3CL1/CX3CR1信号通路在调节肾癌细胞转移中的作用。
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为深入了解CX3CL1及其受体CX3CR1在调节肾癌细胞转移方面的作用提供新的证据,并为针对这一信号通路开发抗肿瘤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普伐他汀的药理及临床应用分析普伐他汀(Pravastatin)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降低胆固醇的药物,它属于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药物类别,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的关键酶HMGCoA还原酶,起到降低胆固醇水平的作用。
本文将对普伐他汀的药理机制以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
一、药理机制普伐他汀可与HMGCoA还原酶结合,形成稳定的复合物,从而阻断胆固醇的合成途径。
胆固醇合成受到抑制后,肝脏内的胆酸合成会增加,使得胆酸的利用增加,从而降低了胆固醇在体内的水平。
此外,普伐他汀还能增加肝脏特异性LDL受体的表达,加快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清除,进一步降低胆固醇含量。
二、药物特点普伐他汀是一种口服药物,其生物利用度高达34%-91%,在服药后2-4小时达到峰值浓度。
它主要通过肝脏代谢,约80%的药物在肝脏中被代谢,肾脏排泄仅占少数。
因此,在患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调整剂量是必要的。
三、临床应用1. 降低胆固醇:普伐他汀主要用于治疗高胆固醇和高脂蛋白血症患者,可显著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的水平。
此外,它还能够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从而进一步改善血脂谱。
2. 预防心血管事件:通过降低胆固醇水平,普伐他汀减少了冠心病、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多项临床研究证实,普伐他汀能够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并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
3. 降低炎症水平:除降低胆固醇水平外,普伐他汀还具有抗炎作用。
最近的研究表明,普伐他汀可以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减少血管内皮炎症反应,从而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4. 其他应用:普伐他汀在临床上还被广泛用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和代谢综合征等疾病。
研究发现,普伐他汀能够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肝脏内脂肪堆积,并能改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
结论普伐他汀是一种常用的降胆固醇药物,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它能够显著降低胆固醇水平,从而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并具有抗炎和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
普伐他汀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作者:毛利东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第15期普伐他汀(Pravastatin)是一种胆固醇合成抑制剂。
属于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近年来它已发展成为一种新型有效的降脂药。
1 药理作用普伐他汀为HMG-CoA迹原酶的竞争性抑制剂。
HMG-CoA还原酶是胆固醇生物合成阶段的限速酶。
在HMG-CoA还原酶的作用下,HMG-coA转变成甲瓦龙酸(胆固醇合成的一个中间环节)。
普伐他汀是Mevastatin羟基化的衍生物,它的化学结构中的开放酸部分和HMG-CoA相似,因此能够可逆性地抑制肝微粒体中的HMG-CoA还原酶的活性,从而阻碍甲瓦龙酸的形成,降低胆固醇的生物合成。
1.1 作用机制一方面,由于普伐他汀抑制肝细胞的胆固醇的生物合成,导致肝脏细胞表面的LDL受体数目增加,既而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分解,并从血清中摄取LDL中的胆固醇,满足肝脏对胆固醇的需要,导致血清LDL-C降低。
有动物实验证明:在停用普伐他汀之后,保持LDL受体的上调作用超过24 h。
另一方面,由于普伐他。
汀减少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分泌,导致血清总胆固醇的减少。
1.2 普伐他汀的化学结构其结构与洛伐他汀和辛伐他汀相似,它们的基本母体是活性部分。
但它有不同于洛伐他汀和辛伐他汀的化学结构特点:它以有活性的开放酸形式存在,在萘环第六位上有羟基,后两种药是以内醋环形式存在。
因它亲水性强,对肝脏有较强的选择性,吸收后主要在肝脏发挥作用。
普伐他汀抑制肝脏胆固醇合成作用比周围组织高400 ~1200倍。
因此无明显抑制外周组织合成胆固醇的作用。
和亲脂性强的洛伐他汀和辛伐他汀相比弱200~500倍,因而不良反应较少。
普伐他汀不易透过血脑屏障,所以不影响睡眠和白天工作效率。
对中枢神经系统无不良反应。
2 临床疗效2.1 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Ⅱa或Ⅱb)。
普伐他汀能抑制胆固醇合成,有效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三酰甘油(TG),并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趋化因子受体CXCR3,CCR5,CCR3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患者脾脏中的表达的开题报告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由于体内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导致的血小板减少和出血倾向。
虽然其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是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在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趋化因子受体CXCR3,CCR5和CCR3
是三种与炎症反应有关的趋化因子受体。
本研究旨在探讨CXCR3,CCR5和CCR3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脾脏中的
表达。
本研究将收集10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脾脏组织和10例正常对照组脾脏组织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
织化学技术检测CXCR3,CCR5和CCR3的表达水平。
同时,将对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以了解CXCR3,CCR5和
CCR3的表达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相关性。
预期结果:本研究将提供CXCR3,CCR5和CCR3在免疫性
血小板减少症中的作用机制的初步了解,并可能为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