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技能训练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理能力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182.20 KB
- 文档页数:2
心理干预与生活技能训练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发表时间:2018-03-30T11:55:18.967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7期作者:魏刚[导读] 针对老龄精神分裂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以及生活技能的训练,可以有助于患者精神状态的恢复,值得临床上进行应用和推广。
(重庆市第三社会福利院重庆 400036)【摘要】目的:探讨针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与生活技能训练治疗的影响。
方法:本文中主要选取了在本院进行治疗的7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入院序号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接受实行生活以及心理上的训练(我们将之称为干预组),另一组接受单纯的药物治疗哈常规的精神护理疗法(我们将之称为对照组)。
研究中主要采用精神病评定量表(BRDS)以及社会功能功能残疾评定表,用两组患者的治疗数据和效果来分析其恢复的状况。
结果:在进行一定阶段的治疗过后,可以发现干预组在BPRS上的评分要地域对照组,差异具有一定的差异性(P值<0.05),同时,在DAS上的比较结果发现,干预组的患者要明显的地域对照组,差异具有一定的差异性(P值<0.05)。
结论:对患者实行生活以及心理上的训练跟单纯的药物治疗相比较,前者的治疗效果会更好,更加适合推广。
【关键词】老年精神分裂症;心理干预;生活技能训练;康复;影响【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7-0173-02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在我国的人口比例中,老龄人口占据大多数,致使中国的老龄化程度越来越深。
在老龄人口中,老年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数量在不断增加,目前,针对该病症的患者进行治疗,加强患者的心理健康的治疗和调整,在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对患者实行生活以及心理上的训练跟单纯的药物治疗相比较,前者的治疗效果会更好。
因此,本次研究中,主要针对我院进行试验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生活技能以及心理上进行干预,具体的报道如下。
生活技能训练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发表时间:2015-10-21T11:18:05.337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22期供稿作者:向美玲何前芳吴开文[导读] 福州市第四医院福建福州专职护师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训练计划。
每日起床后训练病人整理好自己的床铺,检查每位病人的晨间护理落实情况。
向美玲何前芳吴开文(福州市第四医院福建福州 350000)【关键词】生活技能训练;精神分裂症;康复【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2-0389-02生活技能是指一个人的心理社会能力,是一个人有效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和挑战的能力;是个体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且在与他人、社会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适应和积极行为的能力。
精神分裂症病人由于病情复杂多变易复发,治疗时间长,导致其大部分时间都在医院内生活,为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促进其病情康复,为精神病病人开展生活技能训练意义显得更为重大。
2015年1月-5月,对住我科50例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病人开展生活技能训练,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按随机法选取2015年1月—5月住我科男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共50例。
入组标准:(1)所有病历均符合 CCMD-3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⑵急性期经药物治疗症状缓解,病情基本稳定,无严重药物副作用,有部分自知力。
⑶排除意识障碍、极度兴奋、躁动或其他严重的躯体疾患、严重潜逃、自杀、自伤、伤人及冲动性行为等病人。
⑷入组前经简明精神评定量表(BPRS)、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评定。
入组病人为男性共50例,年龄19~76岁,平均39±12.25岁;病程0.25~32年,平均13.62±9.21年;学历大专及以上7例,高中20例,初中及以下23例;婚姻已婚14例,未婚33例,离异3例。
1.2 方法对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5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在服用抗精神药物及其他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生活技能训练,包括:生活,社交,学习,劳动技能。
生活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便秘的影响魏波;黄健;肖忠承【期刊名称】《现代临床护理》【年(卷),期】2010(009)005【摘要】目的探讨生活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便秘的影响.方法将87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日常生活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2个月的生活技能训练.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es of daily living,ADL)、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对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社会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估.并观察两组患者便秘发生率.结果生活技能训练后1个月和2个月,研究组患者ADL、SDSS评分和便秘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或P<0.05).结论生活技能训练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功能,降低了患者便秘的发生率.【总页数】3页(P63-64,27)【作者】魏波;黄健;肖忠承【作者单位】深圳市宝安区龙华医院,广东深圳,518109;深圳市宝安区龙华医院,广东深圳,518109;深圳市宝安区龙华医院,广东深圳,5181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1【相关文献】1.生活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J], 杜荣荣;张景明;陈思思2.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J], 徐丽芬;江爱玉;苏雅芳;吴卫英;陈爱学3.生活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J], 张健;江芮4.氯丙嗪片与氨磺必利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康复状况的影响 [J], 谢悦喜;林育波;郑闻华5.急性脑卒中继发便秘患者对便秘症状、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J], 林志云;熊丽荣;朱丽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活技能训练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康复的影响作者:许海燕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第02期【摘要】目的探讨生活技能训练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康复的影响。
方法将64例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40例和对照组24例。
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治疗护理,训练组进行系统的生活技能训练,生活技能训练前及训练3周、6周后用住院精神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进行康复效果评定。
结果训练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讲究卫生能力,关心和兴趣等方面比对照组明显提高。
结论生活技能训练可促进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生活能力,有很好的康复效果。
【关键词】生活技能训练;精神分裂症;康复精神分裂症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精神疾病之一[1],因为疾病影响而长期住院的患者往往表现情感淡漠,生活懒散,行为退缩等,对此类患者开展生活技能训练作为一种辅助治疗,已逐渐被临床所应用,现将具体方法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入组训练的患者年龄不限,符合CCMD-3精神病诊断标准;无严重躯体疾病和脑器质性疾病;住院时间>3年,本次住院经药物治疗后能应对合作者。
1.2 方法对入训练组的患者每周进行两次集中训练,主要内容为铺床法训练、整洁与个人卫生、仪容仪表训练,培养患者的定时作息时间,外出超市购物等,在训练中参与积极的患者给予代币奖励,根据集中训练的内容,每天在不同的时段强化训练,对经过训练效果明显的患者在集体训练时提出表扬,这样形成良性循环,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2 结果作者单位:652400云南省精神病医院老年科未入组训练的24例患者经住院精神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后,未见明显变化,入组的40例患者经住院精神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评定,3周后生活能力有18例明显提高,14例有变化,8例无变化,训练6周后32例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讲究卫生能力两个因子分有明显提高,6例有变化,2例无变化。
3 讨论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常见易复发的疾病,其预后与发展环境的等因素有关,在住院患者中进行生活技能训练目的是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为患者重返社会,适应社会生活而做准备的一项训练措施,此项活动的开展,使病房的环境明显改善,患者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故生活技能训练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有一定康复疗效。
生活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章丽平(江西省荣军医院,江西樟树 331211)[摘要] 目的探讨生活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始动性功能缺乏的康复效果,使病人重新建立起自我服务的能力,为病人回归社会做好准备。
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
训练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生活技能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和护理方法。
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于训练前和训练后六个月末进行效果评定。
结果训练六个月后训练组NOSIE评分中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总积极因素、病情总估计等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训练前,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生活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始动性功能缺乏的康复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慢性精神分裂症;生活技能训练;康复;效果精神分裂症是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紊乱,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最常见的精神疾病。
随着得病时间的延长,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社会能力退缩、情感淡漠、思维贫乏和意志减退等衰退表现[1]。
本院是一所民政系统医院,主要收治全省复员退伍精神病人,住院病人多数是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病患者,有的患者住院时间长达几十年甚至终生住院。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已引起国内外精神病学者的普遍关注[1],为防止和延缓患者的精神衰退,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料理与自我服务能力,作者对本院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生活技能的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院长期住院的男性复员退伍军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符合入组标准的60人,按最后一次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训练组30人,对照组30人,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文化程度、阴性症状量表[2]I评定分数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
入组标准:符合CCMD—III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年龄≤65岁;病程≥5年;本次住院≥1年;病情基本稳定,阳性症状基本消失,阴性症状量表评分≥60分(共24项,每项按0-5级评分,得分越高患者社会能力退缩和始动性功能缺乏越严重);排除合并严重躯体疾病,有明显药物不良反应以及伴有精神发育迟滞、其它精神病性障碍和药物依赖或酒精依赖者。
生活技能和社交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的影响研究【摘要】目的研究生活与社交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能力与社交功能的影响。
方法纳入2017年01月至2019年12月间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6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取其中32例为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另33例为实验组,施行生活+社交技能训练。
比较两组干预后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功能性评定量表(FIM)、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得分差异。
结果两组训练前BPRS(焦虑抑郁、敌视猜疑、思维障碍、活力缺乏)、SDSS(个人生活自理、社会性退缩、责任心和计划性、社会技能训练)、FI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3个月后,实验组BPRS、SDSS中各项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I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予以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社交技能训练,能够改善其疾病症状,重塑生活能力与社会功能。
【关键词】生活技能训练;社交技能训练;精神分裂症;生活能力;社会功能精神分裂症患者受自身病情与外界排斥因素的影响,会慢慢丧失社交与独立生活能力。
即使未来疾病得以有效治疗,患者内心仍旧存在对社会的逃避心态,难以适应外界环境,难再重新融入社会。
针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需要重视此类患者的社会功能与独立生活能力重塑[1]。
但现阶段临床针对精神分裂症疾病的治疗,过分强调疾病本身的医治,忽视患者的心理重塑,未能构建系统的功能康复训练,这导致患者治疗后依旧难以重新融入社会,从某种程度而言,此类患者仍未被“治愈”。
为改善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现状,提升临床对此类病患功能康复训练的重视,笔者纳本单位65例患者进行研究,望为读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价值,详情见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纳入2017年01月至2019年12月间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6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取其中32例为对照组,男女比例15:17;年龄20~53岁,平均(38.148.17)年;病程1~6年,平均(3.080.86)年。
心理及生活技能训练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摘要:目的:探索心理及生活技能训练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是否具有积极影响。
方法:从我院近三年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随机抽取44例,再平均分为两组,分别实施不同的干预方式,即基础组22例患者,实施基础干预,实验组22例,实施心理及生活技能训练干预。
结果:基础组的BPRS评分与实验组具有明显差距,前者得分明显低于后者,差异较大P<0.05。
结论:心理及生活技能训练干预对患者病情康复和社会功能的恢复起到正面促进作用,在得到有效应用后,患者的社会功能得到有效提升,治疗依从性有效提高,应大力推行。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心理干预;生活技能训练目前,精神分裂症的确切病因和影响因素不明确,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精神分裂症的病发率与年龄有一定关系,老年期精神分裂病发率较少,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初次发病的年龄在青春期至30岁,多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复杂,其临床症状主要有感知觉障碍、情感障碍、意志行为异常和思维障碍等[1]。
精神分裂的治疗应当早期、综合和全程治疗,治疗策略包括急性期、巩固期、维持期以及慢性患者的治疗策略。
患者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其中非药物治疗包括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是药物治疗的辅助治疗策略,可以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社会功能的恢复,帮助患者回归社会。
心理治疗包括支持性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社交技能康复训练、心理健康教育等治疗技术。
因此,对精神病的治疗不仅需要药物治疗,还需要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2]。
本次研究选取了4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心理及生活技能训练干预对患者康复效果和家属满意度的实际影响,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资料从我院近三年来接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随机选取44例,再按照收治的顺序将44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实施心理及生活技能训练干预,基础组使用基础护理和基础药物干预。
生活技能训练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张平;李银屏;彭应君;陶用富【期刊名称】《中国民康医学》【年(卷),期】2014(000)016【摘要】目的:探讨生活技能训练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符合 CCMD-3的62例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两组患者均使用抗精神病药物,观察组患者辅以24周的生活技能训练。
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定。
结果:训练后观察组患者的 NOSIE 得分及 ADL 得分分别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生活技能训练有助于改善慢性精神病患者的社会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减缓衰退,提高生活质量。
【总页数】2页(P37-38)【作者】张平;李银屏;彭应君;陶用富【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四川绵阳 621000;四川省绵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四川绵阳 621000;四川省绵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四川绵阳 621000;四川省绵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四川绵阳 62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3【相关文献】1.工娱疗法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 邹金周;陈惠萍2.综合康复治疗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 [J], 万里3.综合干预治疗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影响 [J], 麦兰花4.综合康复治疗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 [J], 唐步春; 奚娟5.综合康复治疗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 [J], 唐步春;奚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综述·技能训练程式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进展秦湘琴,李先宾,王传跃,翁永振摘要: 技能训练程式作为一种心理社会康复干预技术,运用学习原理,通过习得的行为来代偿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和学习障碍,同时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对于增强患者用药坚持性、预防复发、改善社会功能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等有积极作用。
适当的药物治疗结合康复训练能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全面康复。
技能训练主要以面对面形式进行,对部分患者适用性低,目前有待智能化技能训练程式的开发,将其融入精神分裂症的常规康复治疗当中。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技能训练程式; 康复治疗中图分类号: R749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 3220(2023)06 0499 03Progressonskilltrainingmoduleinrehabilitationtreatmentofschizophrenia QINXiang qin,LIXianbin,WANGChuan yue,WENGYong zhen.BeijingAndingHospital,CapitalMedicalUniversity,Beijing100088,ChinaAbstract:Skilltrainingmodule,asakindofpsychosocialrehabilitationinterventiontechnology,usesthelearningprincipletocompensatethecognitiveandlearningdisabilitiesofschizophrenicpatientsthroughtheac quiredbehavior,andimprovesthepatients'abilityofself managementofdisease,whichhasapositiveeffectonenhancingthemedicationadherence,preventingrecurrence,improvingsocialfunctionandimprovingthequalityoflifeofpatients.Appropriatedrugtherapycombinedwithrehabilitationtrainingcanpromotethecomprehen siverehabilitationofpatientswithschizophrenia.Skilltrainingismainlyinface to faceform,whichhaslowap plicabilityforsomepatients.Atpresent,itisnecessarytodevelopetheintelligentskilltrainingmoduletoin tegrateitintotheroutinerehabilitationtreatmentofschizophrenia.Keywords: schizophrenia; skilltrainingmodule; rehabilitationtreatment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终生患病率约为0.7%的具有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的慢性重性精神疾病[1 2],主要表现为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动力低下和情感表达减少等阴性症状以及包括信息加工速度、记忆力和执行功能明显受损等认知缺陷。
生活技能训练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张平;李银屏;彭应君;陶用富【摘要】Objective:To explore effect of life skills training on social function for chronic schizophrenics who were in hospital for a long time. Methods:62 patients in accordance with CCMD-3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32) and control group (n=30). All of the subjects took antipsychotic drugs. Moreover,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received life skills training for 24 weeks. The two groups were assessed by nurses' observation scale for inpatient evaluation (NOSIE) and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 (ADL)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Results: NOSIE scores and ADL scores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s: The life skills training can improve social function and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low down the declines, and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for chronic schizophrenics.%目的:探讨生活技能训练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生活技能训练对提高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期自理能力的影响肖敏(大同市第六人民医院,山西大同037001)马多缓释片、丁丙诺啡透皮贴、塞来昔布胶囊等。
1.3观察指标护理1个月后开展随访工作观察效果,包括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锻炼依从性及护理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抑郁评分、步行能力评分变化。
锻炼依从性判定标准:患者谨遵医嘱并主动开展相关锻炼活动,并及时将自身生理机能变化告知医师。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评估抑郁情况,以问卷调查方式开展,包括自制力、疑病性症状、全身症状、精神焦虑、激越等,严重抑郁:≥35分,轻度或中度抑郁:≥20分,无抑郁:<8分,分值越低抑郁感越轻[1]。
采用Holden 功能性步行分级法进行步行能力评定,根据步行表现分为0~5级,对应0~5分,分值越高表明步行能力越好。
采用膝关节WOMAC 评分评定患者膝关节功能,满分24分,分值越低表示膝关节功能越好[2]。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 ±s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2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1。
2.22组术后锻炼依从性对比研究组术后锻炼依从性97.62%(41/42),对比组术后锻炼依从性为71.43%(3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01,P =0.003)。
2.32组护理后抑郁评分、步行能力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对比护理后,研究组抑郁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低于对比组,步行能力评分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2。
3讨论膝关节骨折后,患者可伴随强烈疼痛感及活动能力丧失,同时可引起患肢神经损伤、肌腱损伤、血管损伤等,部分严重者可出现感染而导致脏器功能受损。
手术是治疗膝关节骨折患者的主要措施,可有效改善及控制病情,并达到治疗效果;但是由于手术属于侵入性操作,患者术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疼痛感,如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会导致其出现负性心理及不依从治疗等情况,严重影响术后恢复。
启发式生活技能训练对住院分裂症患者的作用研究目的探讨启发式生活技能训练,对分裂症患者康复的有效性。
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分裂症患者120例,男、女病区各60例,分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应用护士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定。
结果两组NOSIE、ADL分值训练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启发式生活技能训练对住院分裂症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康复具有一定的作用。
标签:技能训练;分裂症;康复作用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完全明了的慢性、重性精神疾病,其病程多为迁延,呈反复发作或恶化,部分患者可导致精神衰退。
由于反复或长期住院,患者的社会功能减退、生活懒散、孤僻退缩、生活质量下降[1]。
因此,如何利用可控因素对其精神衰退的现状进行干预,最大限度地延缓衰退的进程至关重要。
结合笔者所在医院实际,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明显的患者通过启发式生活技能训练,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09年6月~2011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的住院患者,住院两个月以上,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排除有严重器质性疾病、酒中毒、药物依赖者。
共计120例患者入组,男60例,年龄16~67岁,平均(48±5.6)岁。
女60例,年龄18~65岁,平均(48±7.7)岁,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训练方法患者入院后10 d左右开始合作,筛选120例患者为入组对象。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和传统的封闭式管理方法,如组织看电视、报纸等一般工娱治疗,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按照训练计划进行启发式生活技能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