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怒冲霄汉,三鞭大横山——嬴政与桐城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1
赞美秦始皇的诗句1.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古风》其三2. 《秦始皇》宋·王安石天方猎中原,狐兔在所憎。
伤哉六孱王,当此鸷鸟膺。
搏取已扫地,翰飞尚凭凌。
游将跨蓬莱,以海为丘陵。
勒石颂功德,群臣助骄矜。
举世不读易,但以刑名称。
蚩蚩彼少子,何用辨坚冰。
3. 火乌日暗崩腾云,秦皇虎视苍生群。
—李贺《白虎行》4. 甘愿受驱使,唯君命是从—巨岳《始皇寻鼎》5. 径欲随关令,龙沙万里强。
—李商隐《玄微先生》2.关于歌颂秦始皇诗词歌赋途经秦始皇墓作者:【许浑】年代:【唐】体裁:【七绝】类别:【未知】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注释】: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作出了巨大历史贡献的。
但他又是一个暴君,实行专制主义,给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受到后人谴责。
许浑这首诗抒写了他行经秦始皇墓时的感想。
秦始皇墓位于陕西临潼县东约五公里的下河村附近,南依骊山,北临渭水。
它建成于公元前二一○年,坟丘为土筑,经二千年的风雨剥蚀,现存高四十三米,周长二千米。
陵墓落成之初,坟上“树草木以象山”。
在山光水色的映照下,在空旷的平地上托起的这座山一样的巨大坟茔,这就正如首句形容的那样,给人以“龙盘虎踞”之感。
诗人在墓前驻足,目光从墓基转向墓顶,见到的是层层绿树,直上云天。
眼前的高坟,不正好象征着秦始皇生前煊赫的声势吗?“势入浮云亦是崩”,覆亡之迅速与秦始皇在位时不可一世的声势,恰恰形成极富于讽刺性的鲜明对照。
诗人将无比丰富的历史内容熔铸在这简短的七个字里。
一个“崩”字,声如裂帛,宣告了秦皇已死,秦朝已亡,似乎言尽意绝,下文难以为继了。
然而诗人忽一转笔:“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诗作旋即别开生面,令人称绝。
这两句与前两句似断而实连,诗意从“崩”字悄悄引出,不着痕迹地进一步写出了秦始皇形象在后人心目中的彻底崩塌。
同样是青山秋草,路人却只向汉文帝陵前参拜。
汉文帝谦和、仁爱与俭朴,同秦始皇的刚愎、凶残与奢靡正好是强烈的对比。
秦朝轶事:秦始皇渡江遇大风,伐山怒怼湘水女神
秦始皇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谈起他的故事,人们总是津津乐道。
正史中,与秦始皇有关的女性只有三位,湘水女神就是其中之一。
秦始皇统一六国称帝之后,为了“示疆威,服海内”,公元220年,秦始皇第一次巡视全国。
途径彭城的时候,听闻象征着周朝天子权利的周鼎沉没于泗水之中,周朝持续八百年,秦始皇也想得到这件国宝,使得秦代周更合乎天意,于是派遣上千人潜入水中寻找,结果一无所获。
(史记:始皇还,过彭城,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
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
)
满心失望的秦始皇向西南渡过淮水,到达长江中下游的衡山郡,秦始皇带着文武百官沿着长江顺流直下,抵达了湘山祠,想要登顶南岳衡山。
然而此时江面忽然刮起大风浪,许多船只翻沉,渡江的计划不得不终止。
登岸之后,秦始皇问随行博士,湘君是什么神?博士说:听说是尧的女儿,舜的妻子,死后葬于此地,后人尊湘君为神,立湘山祠。
秦始皇正恼怒刚才差点落水,惊魂未定,此时又听闻什么湘水女神,更是恼怒,一个小小的神就与自己作对。
于是派遣三千刑徒把湘
山的树木全部砍光,使湘山成为一座秃山。
秦始皇出了一口气,以为战胜了湘水女神。
之后秦始皇没有了巡游心情,便从南郡经过武关回到了咸阳。
参考文献:
1.《史记·秦始皇本纪》。
李白《相和歌辞·梁甫吟》全诗翻译赏析李白《相和歌辞·梁甫吟》全诗翻译赏析相和歌辞·梁甫吟李白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
宁羞白发照水,逢时吐气思经纶。
广张三千六百钧,风雅暗与文王亲。
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
入门不拜骋雄辨,两女辍洗来趋风。
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楚汉如旋蓬。
狂生落拓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震天鼓,帝旁投壶多玉女。
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
阖九门不可通,以额叩关者怒。
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
磨牙竞人肉,虞不折生草茎。
手接飞搏雕虎,侧足焦原未言苦。
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见我轻鸿毛。
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
吴楚弄兵无剧孟,亚夫尔为徒劳。
梁父吟,梁父吟,声正悲。
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
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当安之。
【古诗简介】李白《梁甫吟》诗可能是天宝三载(744)作者离开长安时的作品。
作者通过吕尚、骊食其等的故事和一些神话传说,表达遭受挫折的愤以及期盼明君知己的愿望。
全诗纵横跌,变幻恍,淋漓悲壮。
【诗词注释】⑴长啸:吟唱。
⑵朝歌屠叟:指吕尚(即吕望、姜太公)。
《战国策·秦策三》:“臣(范)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
”又《秦策五》:“太公望,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
”《韩诗外传》卷七:“吕望行年五十,卖食棘津,年七十屠于朝歌,九十乃为天子师,则遇文王也。
”又《韩诗外传》:“太公望……屠牛朝歌,赁于棘津,钓于溪,文王举而用之,封于齐。
”⑶经纶:《易经·屯卦》:“君子以经纶。
”经纶:喻治理国家。
⑷三千六百钓:指吕尚在渭河边垂钓十年,共三千六百日。
风期:风度和谋略。
⑸大贤:指吕尚。
虎变:《易经·革卦》九五:“大人虎变。
”喻大人物行为变化莫测,骤然得志,非常人所能料。
⑹高阳酒徒:西汉人骊食其。
《史记·骊生陆贾列传》:“骊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书坑儒要商量:秦始皇嬴政毛泽东1973年8月5日同江青谈话,令其记下七言诗一首,题为《读(封建论)·呈郭老》:“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
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并说:历代政治家有成就的,在封建社会前期有建树的,都是法家。
【赢政小传】秦始皇,字赢政。
生于公元前259年,死于公元前210年。
13岁登基,39岁称帝,在位一共37年。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临天下、叱咤风云的人物。
他统领强大的秦军,挥师东进,横扫六合,威服四海。
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的君主嫔妃王孙公主无不胆战心惊俯首称臣。
为了夸耀自己的功德,赢政创立了“皇帝”的尊号,自封始皇,代代世袭。
秦始皇治国的手段是高明的。
在政治上,在全国范围内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由他直接控制,建立了自中央直至郡县的一整套官僚机构,制定和颁发统一的法令。
在军事上,明令禁止民间收藏武器,销毁没收得来的武器,在经济上,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扶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并实行“车同轨”,开凿灵渠修造驰道。
在文化上,统一文字,禁止私学,当然也为“焚书坑儒”背上千古骂名。
秦始皇是一个很有作为的政治家。
并吞六国,修筑长城,征服面越地区,都应该说是他功业的光辉写照。
然而,全国统一之后,他修建豪华的阿房宫和骊山墓及求长生不老药。
派方士到东海求神等,耗费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难。
秦二世胡亥即位后,更加压榨剥削人民,社会矛盾日趋激化。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完全是一副有力的添加剂,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
【毛泽东评点】如果说,以前的一个时代是诸侯割据称雄的封建国家,那么,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就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仍旧保留着封建割据的状态,在封建国家中,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各地方分设官职以掌兵、刑、钱、谷等事,并依靠地主绅士作为全部封建统治的基础。
廊坊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题及答案(1)一、选择题1.“斩蛇起义草莽雄,推翻暴秦社稷功。
约法三章千载颂,帅拜韩信称英明。
逐鹿中原操胜券,鏖战垓下伏苍龙。
大风歌唱云飞涌,龙腾凤翥是古丰。
”这首诗中盛赞的这位“推翻暴秦”的历史人物是( )A.汉高祖刘邦B.汉武帝刘彻C.汉光武帝刘秀D.汉献帝刘协2.公元383年,前秦出兵伐晋,交战于淝水。
此次战役史称“淝水之战”。
下列关于淝水之战,说法正确的是()A.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仅有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B.淝水之战时期,前秦团结一致,从容应对C.淝水之战后,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乱的状态D.淝水之战前秦获胜,打败东晋3.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民南迁()A.有利于北方的稳定B.是因为北方人口过多C.给南方带来了人口负担D.促进了江南地区进一步开发4.下图是西晋朝廷颁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的印章:“晋归义羌王”印。
由此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A.西晋被少数民族所灭B.西晋与少数民族关系紧张C.西晋时南方经济超过了北方D.西晋时少数民族迁到黄河流域5.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政权分立时期,但中华民族也在进一步趋向融合。
下面有关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有①官渡之战后,曹操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②赤壁之战后,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进一步巩固③曹操和孙权分别在洛阳和建业建立了魏、吴④诸葛亮辅佐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了蜀国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6.下面是一位同学在中国古代史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两幅图片,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可能是A.佛教在中国的传播B.建筑艺术的发展C.道教在中国的传播D.雕塑艺术的成就7.古代下列商品中主要通过丝绸之路进入中原的是A.丝织品B.漆器C.玻璃D.铁器8.小丽同学在百度搜索引擎里输入“公元25年”,“洛阳”,“光武中兴”等字眼,那么出现的页面中涉及的人物可能是A.嬴政B.刘邦C.刘秀D.拓跋宏9.《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赞美秦朝的诗句一、形容秦国强大的诗句?秦朝曾统一天下,成就史上最强大的帝国,以下诗句就是形容秦国的强大: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2、气势建瓴藏霸业,关中形胜帝王谋。
秦皇跋扈千秋梦,铁骑横行六国收。
3、今日忆秦皇,虎视傲东方。
一朝灭六国,功业盖穹苍。
4、秦皇按宝剑,赫怒震神威。
逐日巡海右,躯石驾沧津。
征卒空九宇,作桥伤万人。
二、秦朝的诗句?《古风·秦王扫六合》唐代诗人李白。
译文:秦王嬴政以虎视龙卷之威势,扫荡、统一了战乱的中原六国。
天子之剑一挥舞,漫天浮云消逝,各国的富贵诸侯尽数迁徙到咸阳。
《山坡羊·潼关怀古》元代诗人张养浩。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译文:从秦汉宫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一朝兴盛,百姓依旧受苦。
三、描写秦朝辉煌的诗句?①1、葛覃先秦:佚名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薄污我私,薄浣我衣。
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译文葛草长得长又长,漫山遍谷都有它,藤叶茂密又繁盛。
黄鹂上下在飞翔,飞落栖息灌木上,鸣叫婉转声清丽。
葛草长得长又长,漫山遍谷都有它,藤叶茂密又繁盛。
割藤蒸煮织麻忙,织细布啊织粗布,做衣穿着不厌弃。
告诉管家心理话,说我心想回娘家。
快把内衣洗干净。
洗和不洗分清楚,回娘家去看父母。
2、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
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
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
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南方地区有很多生长茂盛的树木,这些树木中有下垂的树枝,葛藟爬上这根树枝,并在这根树枝上快乐的生长蔓延。
一位快乐的君子,他能够用善心或善行去安抚人或使人安定。
南方地区有很多生长茂盛的树木,这些树木中有下垂的树枝,葛藟爬上这根树枝,在这根树枝上快乐的生长蔓延,并且这根樛木都被葛藟覆盖了。
关于秦始皇统一的诗句1.有没有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方面的诗秦王扫六合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
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秦王饮酒□李贺秦王骑虎游八极,剑光照空天自碧。
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
龙头泻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枨枨。
洞庭雨脚来吹笙,酒酣喝月使倒行。
银云栉栉瑶殿明,宫门掌事报六更。
花楼玉凤声娇狞,海绡红文香浅清,黄娥跌舞千年觥。
仙人烛树蜡烟轻,青琴醉眼泪泓泓。
李白、李贺是唐代不同时期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们的创作风格各具特色。
同是描写秦始皇的诗篇,李白的《古风》(其三·秦王扫六合)与李贺的《秦王饮酒》,写法不同,但各出机杼,各呈异彩,成为交相辉映,珠联璧合的名作。
先看李白的《古风》(其三)。
诗歌前半部分肯定了秦始皇统一天下、巩固天下的历史功绩。
秦始皇顺应了历史的愿望和要求,使国家由战国纷争的割据混乱局面走向统一、太平,维护了百姓的利益,历史功绩彪炳千古。
所以诗人开篇即满怀激情地讴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统一六国后,为了进一步巩固统一局面,诗人接着叙述了秦始皇的“大略”:始皇采取两种措施,一是二十六年尽收天下之兵器,铸成金人(铜像)十二,存于宫内;一是刻石纪功(见《史记·秦始皇本纪》),彰显天下。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二十八年,南登琅邪,“乃徙黔首三万户琅邪台下;复十二岁,作琅邪台,立石刻,颂秦德”,肯定了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制定法律以及中央集权等措施;三十七年,“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秦德”,批判了六国诸侯企图复辟叛乱的行为,从舆论上防止了六国贵族的反抗,维护了天下统一。
秦始皇名言语录2018-11-25秦始皇名言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谧。
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
自今已来,除谥法。
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功臣不能全身而退,嬴政何颜立于天下!朕统六国,天下归一,筑长城以镇九州龙脉,卫我大秦、护我社稷。
朕以始皇之名在此立誓!朕在,当守土开疆,扫平四夷,定我大秦万世之基!朕亡,亦将身化龙魂,佑我华夏永世不衰!此誓,日月为证,天地共鉴,仙魔鬼神共听之!方圆百里之内,无论妇幼老少,猪犬牛羊,杀而焚之,化作焦土,万年寸草不生。
庸夫之怒,以头抢地尔。
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秦始皇的介绍秦始皇,名赢政(前259~前210),秦庄襄王之子,庄襄王死后继秦王位,后灭六国,统一中国,称始皇帝,是秦王朝的开国皇帝。
在王位25年,帝位XX年,病死,终年49岁。
葬于郦邑(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25里处)。
秦始皇,嬴姓,名政。
因出生于赵国,又称赵政,秦庄襄王之子(另一说为吕不韦之子)。
公元前246年,年仅13岁的嬴政继承秦王位由丞相吕不韦和宣太后的男宠毒专权。
公元前238年亲政,毒乘他外出之机,举兵叛乱,他一举粉碎叛乱,诛杀毒,幽禁太后。
第二年免除吕不韦的相职,后逼杀吕不韦,任用了尉缭、李斯等人。
此后,嬴政继承了自秦孝公以来变法革新、奖励耕战的一系列政策。
接著,嬴政采取李斯等人的策略,以重金收买关东六国权臣,离间其君臣关系,远交近攻,从公元前230年起到公元前221年止的XX 年间,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分裂割据、混战不已的局面,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
赢政统一天下后,创立了皇帝”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宣布子孙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幻想秦王朝的统治能延续千秋万代;国家的一切政务都由皇帝裁决,中央和地方的重要官吏悉由皇帝任免,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
随后,秦始皇废除了自商、周以来的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以秦国原有的法律令为基础,吸收六国法律的某些条文,制定和颁行统一的法律。
三一文库()五年级作文
伤秦怀古_500字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秦始皇千古一帝!他指挥大秦铁
骑踏遍六国河山,他一声令下咸阳城外焚书坑儒,他一声令下阿房宫拔地而起,他一声令下
长城出现在崇山峻岭之上。
他建立中国第一个
统一帝国——大秦帝国,但这个用剑开始的故
事必将用剑结束!
阿房宫覆压三百余里。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高阁大殿矗不知几千万落。
燕赵之收藏,
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无数珍宝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千城绝,长城列。
役万夫,千里万里入胡
之乡,绵延万里,御匈奴欲限中华,只为千世
万世为帝。
但这一片繁荣背后是什么?是长城下的累
累尸骨,是阿房宫内朝歌夜弦的秦宫人,是被
活埋儒生的诅咒,是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
不胜,天下哀声载道。
但这没让秦始皇悔改,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20 × 20。
古体诗1.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也如此一作:也若此)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唐代·李白《蜀道难》2.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四万一作:一万)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代·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3.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出门看一作:出看门)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描写李白优美的句子1. 关于描写李白的优美语句,诗意盎然的那种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日照香炉生紫烟⒀,遥看瀑布挂前川⒁。
飞流直下三千尺⒂,疑是银河落九天襄王云雨今安在?江水东流猿夜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怀君恋明德,归去日相思。
2. 描写李白的好段落摘抄李白独树一帜,带着西域狂放洒脱的气质,拒绝了“摧眉折腰”他“举杯邀明月”洋洋洒洒为后世留下多少千古名作。
他大笔横扫狂飙突进,给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的剽悍与纯粹,令芸芸众生都为之一惊。
描写李白的优美句子,希望大家喜欢。
1、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
走着笑看红尘,走着辞别故友。
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
然而李白同样是位被上苍嫉妒的文人啊!嫉妒他的人——年少英才;嫉妒他的诗——出水芙蓉。
2、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
翰林遭贬,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所走的路更让我佩服。
这样说虽有失公平,但我仍然觉得,李白人生路上的磨难哪里比陶潜与屈子少呢?但他却一直在走,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一块宝玉,在僵硬的政治舞台上磨来折去,却无半点玷污与磨损!3、李白洒脱,不寄托于高堂的庄严,不艳羡那官场的利禄,站在大唐的江山上,站在诗人的位置上,任清风涤荡心胸,随月辉起舞弄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吟出了好大的斗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吟出了好大的气魄,于是,大唐的江山史册上又多了几分厚重、灵动的神气!4、当李白不被重用时,他却仍能快乐地梦游天姥,却仍能举杯畅饮。
他对明天有着乐观的微笑。
关于秦始皇的诗句1、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2、破碎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3、嬴氏并天下,六合已混同,子孙相隔离,帝业留空名。
——李白《上之回》4、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元稹《离思五首》5、赢,秦灭六国,始皇帝也;刘邦,也是逐鹿中原,刘项之争,得此一说。
——萧禹《读史论-汉高祖篇》6、圣德北服南单于,六合日归一。
山河千里在,城阙九重新。
白日来天地,青春似古人。
——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3。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4。
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元稹《离思五首》5。
赢,秦灭六国,始皇帝也;刘邦,也是逐鹿中原,刘项之争,得此一说。
——萧禹《读史论-汉高祖篇》 6。
圣德北服南单于,六合日归一。
山河千里在,城阙九重新。
白日来天地,青春似古人。
——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7。
山色空濛雨亦奇。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 8。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9。
胡骑奔腾按玉鞍,飒沓如流星。
——李白《古风》 10。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咏字诗词咏的古字1、于焉欢击筑,聊以咏南风。
《重幸武功》李世民2、傥咏幽兰曲,同欢黄竹篇。
《喜雪》李世民3、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李隆基4、未知康衢咏,所仰惟年丰。
《重阳日即事》李适5、叨荣逢偃羽,率舞咏时文。
《奉和御制平胡》韩休咏的诗句大全咏的诗句大全1、《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咏字诗词,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咏字诗词,二月春风似剪刀。
2、《在狱咏蝉》唐·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咏字诗词,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咏字诗词,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3、《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4、《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关于咏字的诗句有哪些关于咏字的诗句有哪些1.咏字题目的诗句宋代咏月诗词晏殊《中秋月》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咏早梅南北朝何逊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
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
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
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
应知早飘落,故逐春上来。
梅花南北朝庾信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
早梅南朝·谢燮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赠范晔南北朝陆凯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首春李世民寒随穷律变,春逐鸟声开。
初风飘带柳,晚雪间花梅。
碧林青旧竹,绿沼翠新苔。
唐朝诗人胡曾的诗句七雄戈唐朝诗人胡曾的七雄戈七雄戈,千古事,一时应感蜀先平。
马上琵琶从此去,几多魂魄向天生。
曾有秦王鞭不到,有虞罗鼓久休声。
日斜秦马嘶犹在,月出南云色尚明。
屈指从头二百载,堪悲亡国不堪城。
——《题长安感事》唐·胡曾原文:七雄戈,千古事,一时应感蜀先平。
马上琵琶从此去,几多魂魄向天生。
曾有秦王鞭不到,有虞罗鼓久休声。
日斜秦马嘶犹在,月出南云色尚明。
屈指从头二百载,堪悲亡国不堪城。
注释:秦王:指秦始皇嬴政,这里指秦始皇的军队。
秦王的军队没有追到,虞舜帝的乐队早已停止了打鼓。
说明秦始皇之后再也没有贤明的君主和英勇的将领。
可惜如今只剩下司马相如的词作为证。
诗中的秦王指秦始皇,第一句指他挥鞭追击楚霸王项羽,让楚霸王死于乌江。
第二句写他焚书坑儒,使文人魂魄向天而生。
第三句写他修筑阿房宫,罗鼓噪动而久无声息。
第四句写他亡国后逃离咸阳的情形。
大意:秦始皇的武力可以横扫千军万马,他想东方诸侯臣服,他所建立的帝业永垂千古。
中国古代有“六合”之说,“六合”指天、地、东、南、西、北,“秦王鞭”指的是汉王刘邦挥鞭猛抽秦王的军队。
项羽自刎乌江,汉高祖刘邦开创了汉室基业。
秦始皇挥鞭逐鹿天下,却未能统一天下。
当时天下还是一个整体,项羽失败了,秦始皇凭借着自己超强的武力征服了整个天下,可谓是“车裂商鞅”,但是他依然没有得到天下,因为虽然秦始皇被称为暴君,但是他也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但是后来的秦朝仅仅存活了15年就灭亡了,而且后期秦始皇晚年穷兵黩武,滥用民力,导致民怨四起,最终被农民起义军推翻。
诗中的汉王刘邦也正是经历了秦末的动荡,看清楚了秦朝的真实面目,才发愤图强,最终一统天下。
可以说秦朝的覆灭与汉王刘邦的崛起有很大的关系,虽然不少文人觉得这首诗太过夸张,但是现在社会又何尝不是呢?中国还没有成功实现大一统,但是秦始皇确实开创了这样的局面。
这个伟大的过程不也给我们很多启示吗?此时西汉政权十分强盛,统一六国的余威仍在,但是他在打击匈奴时犯了严重的错误,对匈奴采取了姑息迁就的政策,致使在汉武帝晚年时爆发了边境战争。
一怒冲霄汉,三鞭大横山——嬴政与桐城
来源:《名人与桐城》时间:2014-06-19 09:08:34作者:
嬴政即秦始皇(前259-前210),一代天骄,就位时年仅十三岁,少壮努力,奋斗十年,终成大业,六王毕,四海一,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又建造了有环宇天下之誉的万里长城,但也曾大开杀戒坑儒焚书,千秋功罪,谁又能说清楚?!清文华殿大学士、当朝一品大员邑人张英叹曰:“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我,一介书生,小学、中学、大学,穷经皓首,学而优则仕,虽也曾为官却未能入流,八、九品啬夫小吏也,道及始皇帝有何资格,但却不能忘怀流传于桐城民间那美妙的传说??秦始皇三鞭大横山:
秦灭六国后,为稳固江山社稷,差数十万民众修筑万里长城。
“西方三圣”之一的观音老母在巡视人间时,看到修筑万里长城民众不胜重荷的艰苦服役情景,动了恻隐之心,这位广化众生的菩萨给每个民工的工具上都系上了一条化重为轻的红丝线。
民工顿觉重担负荷锐减。
监工发现此事,便报告给秦始皇,这位始皇帝思忖此非同寻常趣事:“一根红丝线有那么大的神力,若是聚成丝鞭,岂不威力无穷?!”恰在此时,有大臣来报:“长江洪水猛涨,已冲开枞阳口涌入菜子湖,良田被淹,众民遭殃。
”秦始皇立即下令收缴红丝线,编成丝鞭。
秦始皇一鞭在手,从龙眠山中寻出山峰一座,挥鞭而下,欲移山堵口,果真轰声大作,地动山摇,山峰拔地而起往南移去。
观音老母听到巨响,在天庭往下一看,大惊失色,她知道此次虽然能堵住江水倒灌,但后患无穷,如遇山洪暴发,泄口被堵,桐国岂不成为汪洋泽国,便长袖一拂,用假丝鞭换掉了真丝鞭,待秦始皇再去以鞭赶山时,无论怎样鞭打,山也岿然不动了。
至此这座山峰便停留在菜子湖畔,这就是如今的大横山,山脊背尚有三道深沟,那就是秦始皇赶山时留下的鞭痕。
大横山海拔153米,山势陡峭,怪石嶙峋,林木繁茂,花草纷呈,东北西南走向,形成南北屏障。
平畴葱茏,一山横亘,成了菜子湖畔的亮丽风景,她有着美妙的传说,也发生过痛击日本侵略者的真实战事。
1938年9月28日,驻安庆侵华日军300余人夜袭桐城重镇练潭,妄图攻占大横山这一战略要地,打通安庆至桐城的东大路,守军国民党一七六师五二八团莫敌部布下伏兵,诱寇入瓮,经一昼夜激战,歼灭日寇200余人。
1944年10月23日,侵华日军计两个营兵力,再度进犯大横山,守军国民党一七六师师长李本一率部痛击来犯之敌并全歼之。
该山南坡建有抗日战斗中我军以身殉国将士的墓冢,并立碑志之,今尚存,祭祀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