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社会批判理论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 格式:pdf
- 大小:558.62 KB
- 文档页数:7
浅析生态社会主义理论及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提要:生态社会主义是生态社会主义是生态马克思主义学者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上对合理社会形态的规划,它从经济、政治及发展模式的角度对如何建立起一个生态社会主义的国家进行了切实的规划。
虽然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具有理想性的缺陷和不可实现性,但其对生态环境的重视能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很好的借鉴作用,是中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社会的重要指导。
关键词:生态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意义一、概念界定(一)生态马克思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最有影响的思潮之一,它产生于当代资本主义的大背景中,在绿色运动的现实中兴起,致力于生态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的结合,生态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结合。
其宗旨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批判功能与人类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相结合,寻找一种能够指导解决生态问题及人类自身发展问题的“双赢”理念。
(二)生态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是生态马克思主义学者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上对合理社会形态的规划,它是指按照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构建起来的符合生态规律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是一种在生态上合理而敏感的社会。
这种社会以对生产手段和对象、信息等等的民主控制为基础,并以高度的社会经济平等、和睦以及社会公正为特征。
狭义的生态社会主义是指“对现代生态环境难题的社会主义政治理论分析和一种未来绿色社会的制度设计及其实现。
它的核心性问题是论证现代生态环境问题的资本主义制度根源和未来社会主义社会与生态可持续性原则的内在相容性。
”①二、建设生态社会主义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一)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态危机是发展生态社会主义的内在驱动力纵观世界发展史,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兴起,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及破坏都已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资本主义从其本质上看,是以追逐利益、实现利润和剩余价值为其根本目标,采用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利用竞争机制,不断扩大再生产。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世界观周志山一生态唯物主义哲学的重建:自然与社会的辩证关系自然与社会(即人类与自然、历史与自然)的关系,既是经典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哲学根基,又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致力于重建的哲学基础和逻辑起点。
但问题在于:在自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何以需要重建?“重建”是否意味着对传统马克思主义在这一关系问题上的纠偏、反拔或重构?显然,“重建”之必要性首先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自然观和社会观及其关系的独特理解,以及传统马克思主义在这一问题的理解上的偏差和缺失密切相关。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这一问题上的独特理解在于:“社会与自然关系”中的“自然观”,应该对于当代生态危机或“自然的异化”在价值和文化上具有可批判性,赋予自然观以批判的意蕴。
这种可批判性,又源自“自然观”所承载的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价值的各种内涵。
同时,重建的“社会观”中,又应该积极涵纳自然的、生态的因素,使其植入自然观之生态系统当中,以便设定人类社会活动和社会发展的自然限度。
只有这样,自然与社会的辩证关系、自然史与人类史彼此制约,才能真正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提供哲学基础。
传统马克思主义在这一问题的偏差和缺失又是什么呢我们知道,“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存在着两种典型形态:一种是以第二国际和苏俄为代表的东方传统马克思主义,一种是由卢卡奇开创的西方马克思主义。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通过对“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反思,来获得对自然与社会辩证关系的重新建构。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中,并没有提供认识和解决当代生态危机的现存公式和方法。
以第二国际和苏俄为代表的东方传统马克思主义,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石是“自然”范畴,坚持“自然本体论”或“物质本体论”,崇尚自然的本源性、自在性、给定性以及自然对于社会的绝对优先性,把自然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逻辑起点,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出发点和解释人类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评析作者:姚修杰来源:《北方论丛》2018年第01期[摘要]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为基础,阐释了当代社会产生生态危机产生的真实根源,批判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导致全世界范围内的生态危机,以及当前资本主义制度解决生态危机的现实无解性。
与此同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所提出的生态危机理论体系,重新确立了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于消解生态危机的中心话语权,指出了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对我们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与此同时,历史和科学的事实告诉我们,任何理论和实践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都会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在认识到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积极意义的同时,也必须认清它所存在的某些理论不足。
在新时代的今天,重新思考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所蕴含的内在价值和它的理论体系的不足之处,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加以仔细甄别和筛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对于当前我们国家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建设理论,以及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和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伟大目标的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生态危机;生态社会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中图分类号]B08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541(2018)01-0125-06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立足于人类社会当前所遭遇的由生态危机所导致的生存困境的现实,力图找出解决生态危机的办法。
通过重新系统的梳理马克思及其生态学思想,并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基础,形成自己的生态学理论体系,这无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新发展,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对全人类真正解放的价值。
同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消解生态危机和消除生存困境所进行的最积极的理论尝试,给我们解决生态危机的具体实践起到很有意义的理论指导作用。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所建构的理论体系还有很多缺陷和不足之处,某些理论观点相对比较片面,其理论所指的社会目标对于目前的现实过于理想化,缺乏现实的实践支撑。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多维视野何萍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1-28西方马克思主义20世纪主要在社会系统内部,以劳动异化为核心概念。
展开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则打破了社会系统的限制,把资本主义的批判扩展到自然系统,以自然异化为核心概念,展开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由于强调自然异化,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从本体论到历史观,从理论到方法,从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到哲学,更新了马克思主义传统。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末兴起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态运动理论。
首先,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中发展起来的,是一种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
20世纪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在社会系统内部,以劳动异化为核心概念,展开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则打破了社会系统的限制,把资本主义的批判扩展到自然系统,以自然异化为核心概念,展开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由于强调自然异化,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从本体论到历史观。
从理论到方法,从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到哲学,更新了马克思主义传统。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不只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的自我革新,而且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的超越。
其次,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强调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把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及其所引发的全球自然、经济、政治危机和所形成的新帝国主义霸权作为自己理论批判的中心论题。
这使它成为全球化时代。
对抗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象征。
基于以上两个特点。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多视角综合性研究广泛开展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获得广泛发展,首先表现在自然、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等各个层面上。
以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关系为轴心,开展政治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政治学、哲学等多视角的综合性研究。
在自然层面上,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结合热力学第二定理、即熵定理。
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和物质交换理论为核心概念。
探讨地理环境对人与自然之间学理论。
詹姆斯·奥康纳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詹姆斯·奥康纳是一位著名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在生态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结合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
他对于资本主义发展所带来的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理论观点和政策建议,在学术界和社会活动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奥康纳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是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形成和发展的。
他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式导致了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的恶化,这一过程需要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深入的批判和改革来解决。
在他看来,资本主义需要不断地扩张市场和生产规模,以满足利润最大化的需求,这会导致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
他提出了一种以社会主义为基础的生态转型理论,试图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进行根本性改造来解决当前的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
奥康纳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他认为生态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的产物。
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将自然资源视为可无限消耗的生产要素,而忽视了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的稳定性。
这种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的破坏导致了生态危机的出现。
要解决生态危机,就必须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彻底的改革。
奥康纳提出了“再生产成本”理论。
他认为,当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的成本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内在成本,这一成本并没有在商品价格中得到合理的体现,而是通过环境的恶化和社会的失衡来转嫁给了整个社会。
他主张要通过相关的政策和制度改革,将环境成本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本体系之中,以实现环境问题的内部化,从而压缩环境成本,并避免环境问题再次出现。
奥康纳还提出了“环境公平”和“社会转型”等概念。
他认为,环境公平是指不同社会成员对环境资源的享有权应当是公平的,这需要通过对社会结构和政治体制进行改革来实现。
他强调了社会主义转型的必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进行根本性的改革,才能解决当前的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
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一、本文概述《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一文旨在深入剖析福斯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其对于当代生态危机和社会变革的重要启示。
福斯特作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体系不仅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且紧密结合了当代生态危机的现实,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本文将首先回顾福斯特的生平与学术背景,探讨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重点分析福斯特对于生态危机的深刻认识,以及他对于资本主义制度在生态危机中扮演角色的批判。
文章还将关注福斯特提出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解决方案,包括生态革命、生态社会主义等核心思想。
通过对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深入研究,本文旨在揭示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为应对当代生态危机、推动社会变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也期望通过这一研究,推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为构建生态文明和推动绿色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础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生态学理论,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
福斯特认为,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二者可以相互补充和深化。
在生态学理论方面,福斯特深受生态学整体论和系统论的影响。
他强调,自然界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中各个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人类作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其活动必须遵循生态系统的规律,与自然和谐共处。
福斯特还提出了“生态危机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浪费式利用导致了生态危机的产生,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福斯特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危机的根源,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惜牺牲生态环境和工人的利益。
福斯特强调,只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生态社会主义,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
【哲学与当今世界】社会科学家SOCIAL SCIENTIST 2023年6月(第6期,总第314期)Jun.,2023(No.6,General No.314)收稿日期:2022-10-18基金项目:贵州省2022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对西方绿色思潮生态观的超越研究”(编号:22GZYB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蒋谨慎(1978-),侗族,贵州铜仁人,哲学博士,贵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生态批判及其当代价值蒋谨慎(贵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贵阳550025)摘要:与西方其他绿色思潮抽象地从文化价值观的维度反思生态环境危机的根源不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行机制的内在逻辑进行生态审视,揭露资本主义生产的利润逻辑、积累逻辑和竞争逻辑与生态逻辑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他们提出,如果要从根本上化解资本主义社会人与自然的矛盾,防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自然的破坏和人的损害,需要实现文化价值观和社会生产方式的双重转变,并且社会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的变革最为根本。
这一思想虽然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西方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所作的反思,存在着如何借助生态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来实现其生态社会主义理想的现实困境,但这不仅有利于我们深化对当代资本主义结构性矛盾以及生产方式矛盾的理解,而且还对于我们拓展历史唯物主义的绿色内涵、厘清生产方式与生态环境问题之间的内在勾连和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生态转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历史唯物主义;生态批判中图分类号:B0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40(2023)06-0023-06 与西方其他绿色思潮抽象地从文化价值观的维度反思生态环境危机的根源不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坚持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强调从生产方式方面去探究生态环境危机的本源。
第49卷 第4期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Vol.49 No.4 2009年7月J ilin University Journal Social Sciences Editi on Jul1,2009 □探索当代中国哲学的道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危机理论分析穆艳杰[摘要]伴随着现代工业文明发展进程的加快,以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为核心的生态危机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大问题,并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热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必然要关注这一当今的焦点问题。
因此,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也就成了当下马克思主义新的理论生长点。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关注的中心问题就是生态危机问题,它对生态危机的原因及走出危机的路径作出不同于以往生态主义的独特分析,认为生态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因此,走出生态危机的路径就是构建生态社会主义。
[关键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危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基金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9B001)[收稿日期]2009-02-01[作者简介]穆艳杰,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哲学博士。
(长春 130012)一、关注生态危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生长点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作为一种有价值的理论必须关注时代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并给出明确理论解答。
马克思主义也不例外。
经典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斗争异常激烈,当时马克思主义关注的焦点是无产阶级的生存和解放,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精髓就是关于阶级斗争和人类解放的学说。
要保持马克思主义的生机与活力,就必须使马克思主义当代化,即马克思主义要与时俱进,关注当今的热点问题。
而当今时代最迫切、关系人类生存发展的大问题就是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危机、可持续发展等。
这些问题已成为人类发展进程中的根本性问题,这是当代社会,无论哪一种社会制度或哪种社会发展模式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每一种理论和学科都必须要研究和回答的问题。
第十讲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颇有影响的“绿色运动”中,它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要的新兴流派之一,也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活跃的生长点。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继承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精神,并比较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当代生态环境及其危机问题,积极探寻解决危机的途径,提出了一些深刻的思想。
它在西方理论界被视为一种政治生态学,并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第一政治生态学,是近年来西方较为流行的一种理论,也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之一。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指出,以前人们往往把生态学当作与经济活动无关的学科。
后来,人们则把生态学看成经济学的一个分支。
高兹说:“直到经济活动破坏或长久地扰乱了环境并且这样做也危及到经济活动自身的追求,深深地改变了它的存在条件,生态学才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出现。
生态学开始关注外在的限制,经济活动必须尊重这些限制,以避免产生和其目标相反的结果,或与其继续发展不一致的后果。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指出,仅仅从生产和经济活动的角度来研究生态问题,把生态学看成一门特殊的经济学,还不能实现人们对生态学这门学科的期试图克服相对匮乏的经济上的努力造成了绝对的、不可克服的匮乏。
结果是消极的:生产造成的破坏比它所创造的更多。
当经济活动侵害了原始的生态圈的平衡,或者破坏了不可再生或恢复的资源时,就会发生这种颠倒的现象。
”要理解并克服这些“反生产性”,人们就必须破除经济学的界限,探索一种不同于经济理性的生态理性。
“生态学所要做就是:向我们解释如何在物质生产界限中缩减而不是在物质生产中增长,合理地应付贫乏和疾病,合理地应付工业文明的梗阻和死结。
它证明保护自然资源比利用自然资源,维护自然循环比干涉自然循环,更有这样,才能充分展示其反对技术法西斯主义、现代资本主义的作用。
高兹指出:“生态学作为一门纯粹的科学学科,它并不意味着必然要抵制独裁主义、技术法西斯主义的解决方法。
《单向度的人》中马尔库塞的生态思想马尔库塞是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创始人同,时也是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将社会批判理论与资本主义的生态危机相结合,探索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使科学技术异化、人的劳动异化、消费异化,由此导致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态危机愈发严重。
在1964年马尔库塞写作的《单向度的人》著作,它的核心就是批判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充分体现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
标签:马克思在1844年写成,1932问世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当时的哲学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这本著作中马克思第一次提出异化的概念,他的异化思想给揭露了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
这对于后来的马尔库塞有着深刻的影响,马尔库塞批判的继承了马克思、海德格尔和弗洛伊德等人的思想,形成了独特的社会批判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早期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主要作品《反革命与造反》、《单向度的人》、《论解放》中提出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生态问题中的根源以及解决方法。
(一)自然的异化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指出“通过对自然的统治而与逐步愈加有效的人对人的统治提供了概念和工具”他认為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会不断地以技术为手段的掠夺自然资源。
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统治者为了实现高度的控制人和自然而来加重环境负担从而超出环境自我净化程度。
在书中提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与自然的矛盾超出人与人的关系的矛盾程度。
资本主义的本质决定了资本家在巨大利润驱使下不断的扩大生产、剥削工人和自然,对于自然资源过度开发、过度开垦土地等。
资本家为利润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以电影、广告等大众文化中不断制造出“虚假需求”使得人们在无止境的物欲中为资产家们盈利。
在马尔库塞看来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正是通过不断对自然界索取来再生产资本主义制度,对于自然的控制就是社会对人的控制的延伸。
自然的异化和人的异化是同步的,都是于资本主义制度相关。
马克思对于人和自然的关系指出了“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论文一、国外文献研究现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最早见之于20世纪40年代出版的霍克海默尔与阿多诺合著的《启蒙的辩证法》一书(1947年)。
由启蒙精神所产生的认识论意味着我们是在对自然有支配权的范围内认识自然的,认识自然的目的就是为了控制自然,奴役自然。
“由于自然被破坏了,每一种想要取消对自然奴役的企图都更加深人地陷入被奴役之中,由此产生了欧洲文明的过程。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首次提出和使用这一概念的是加拿大学者本·阿格尔。
阿格尔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一书中,将"TheEcologicalMar某im"理解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典型代表人物主要有安德烈·高兹、詹姆斯·奥康纳、威廉·莱斯、本·阿格尔、约翰·贝拉米·福斯特、大卫·佩珀。
他们认为,首先,生态问题已成为当代资本主义世界最为突出的问题,应强调生态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生态危机已取代经济危机而成为资本主义的主要危机。
其次,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异化消费”是人性的扭曲,是生态危机的根源,他们主张应予批判。
再次,摆脱生态危机的根本出路是建立一种“稳态”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
最后,提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争取社会主义道路的设想。
20世纪90年代以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危机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马尔库塞对“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使用”的批判;威廉·莱斯重新定位自然与社会的关系;本·阿格尔的生态危机理论的建立。
(一)关于对生态危机原因的分析本·阿格尔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中提到,马克思主义关于工业资本主义生产领域的危机理论已失去效用,今天危机的趋势已转移到消费领域,即生态危机取代了经济危机,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意识和危机理论给予高度重视,认为今天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危机就是生态危机。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评析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结合当代环境问题提出的一种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根本观点是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性,认为人类与自然界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下面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进行评析:1. 科学性与实践性: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既是科学性的,又具有实践性。
它基于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能够解决环境问题的原理和方法。
同时,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也是具有实践性的,其目的是通过实践来改变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 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应用: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的应用。
它通过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认识,揭示了社会发展与环境问题的内在联系。
同时,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也强调了辩证唯物主义方法的运用,强调要对环境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3. 阶级斗争与环境问题: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认为,环境问题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阶级斗争的一部分。
它强调了资本主义制度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并且认为解决环境问题需要进行阶级斗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这一观点引起了一些争议,一些人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的问题不能仅仅归结为环境问题,还涉及到经济、政治等方面。
4.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它强调通过改变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实现社会生产方式的转型,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与平衡。
这一思想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支持,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仍然面临挑战。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对于解决当代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要面对一些问题和挑战。
因此,对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评价应该是全面的、客观的,并根据实践来进行不断的修正和完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与生态学是马克思主义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和拓展,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本文将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与生态学的内容和重要性,并探讨它们对于当今社会的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总结和概括,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基本原理。
其中,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和规律,指出历史是人类的社会实践创造的结果。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状态,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矛盾和斗争。
科学社会主义则提出了实现社会公平和发展的思想和目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对于生态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它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指出人类不仅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其主体和改造者。
人类对自然界的掌握和改造应该符合自然规律,追求可持续发展,避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损害。
同时,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科学社会主义提出了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二、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和关系的科学,它关注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和资源循环利用等。
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结合,为我们认识和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了指导。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基础,它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等方面的保护。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和利用应该符合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原则,避免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同样地,辩证唯物主义揭示了资源的有限性和可再生性,强调了资源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与生态学的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与生态学的结合是对于当今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规模,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日益加剧,生态危机日益严重。
2020年11月总第35卷第11期Nov,2020VOL.35NO.11社科纵横SOCIAL SCIENCES REVIEWE判与超I—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消费方式的扬弃敖永春1张振卿#(1.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成都611731;2.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广州510641)【内容摘要】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于资本主义消费方式的批判试图建立一种新的生态消费方式,这不仅是对资本主义消费方式的反思,也是对资本主义乃至人类社会未来的可持续消费的一种积极展望。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消费方式的批判是超越,这种超越体现在对资本主义消费方式的扬弃上,必须要在廓清消费理念中变革消费观念,在突破消费模式中创新消费方式,在消解异化消费中构建生态消费。
【关键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消费方式扬弃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106(2020)11-0037-07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属于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比较激进的一支,以其特有的生态视角和批判理论对资本主义的现,未来资本主义社会的向必然危机。
反观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轨迹,无不陷于自身的制度桎梏而频发社会危机和生态危机。
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将视在资本主义的消费领域,这的危机是其外败絮其中。
其是资本主义的消费方式,在一种虚中消费的,化种消费条件和消费环境的制度,观念化地蛊人向异化消费。
在消费目的消费体理化的中,消费方式•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来,这种资本主义消费方式的式,本上,也现资本主义生方式的资本主义的。
一、对资本主义消费方式的重释(一)消费之实和真实消费之失马克思主义要是人的需要。
人们在追求美好生活和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过程中,那些必要的、有益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即为人的 要。
反之,为虚假需要。
所以,虚假消费指的是些以满足人的要的的消费,真实消费指那些以满足人的真实需要为目的的消费。
显然,二者的差别根本在于需要的指向是否,所谓就是要是否能满足人现美好生活和自由全面发展这个诉求•资本主义下的消费是二重的,即消费消费并存,且消费是一种被提倡、被鼓动、被异化了的消费;消费往往被遮蔽雪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