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昌县棉花生产的不利气候浅析
- 格式:pdf
- 大小:79.70 KB
- 文档页数:2
农业技术N112020年1月·下棉花生产中气象灾害及防御对策的三个探析古力拜克然木·沙吾提 □ 新疆阿克苏市喀拉塔勒镇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摘 要 气候条件和气象灾害,对棉花的的生产有很大的影响,在棉花的生产期间,会遇到很多不利于棉花生产的干旱、冰雹、低温等天气,要想使棉花能够更好的生产,必须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预防,保证棉花的产量。
因此,本文主要从棉花生产可能遇到的气象灾害、如何对气象灾害进行有效的预防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关键词 棉花生产;气象灾害;预防对策棉花在生产的过程中,可能遇到大风、风沙、春寒等问题。
因此,在进行棉花生产的过程中,农民一定要提前了解种植年棉花地区的气候特点、地理环境,并结合棉花的品种,将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进行提前的预估,尽可能低的减少气象灾害对棉花生产带来的影响,保证棉花的产量能够满足当前消费者对棉花的需求,带动相关经济的发展。
1 春夏干旱的气象灾害的防御有些地区夏天可能出现高温干旱的情况,其少量的降水,不能够满足棉花生产所需要的条件,如果出现长时间的水源缺乏,可能会使棉花的蕾铃脱落,造成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针对这种情况,农民一定要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可以通过节水栽培这种新的技术,来加强对水管的控制,使得每一滴水都能够物尽其用,不浪费水资源,保证水的利用率。
可以通过推广防渗工程,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不要等到没有水的时候,在意识到需要节约用水。
可以根据种植棉花的地理特点,来判断是否可以利用抗旱剂,避免棉花因为缺乏水,而导致产量不足的问题。
另外,还可以通过人工降雨这种新的方式,来保证棉花生产所需要的降水量。
例如,若播种棉花的地方,夏季经常出现干燥情况,为了保证棉花能够有充足的水分,农民可以从棉花播种的时候,就开始进行预防,可以利用保水剂来进行伴种,保证棉花的种子能够满足其生长条件,可以对播种地土地进行平整的方式,通过对其施加机肥、秸秆还田等方式,来提高棉花播种地的蓄水能力,防止出现土地干燥的情况。
气候变化对棉花生产的影响及优化种植方案引言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对农业产业造成了广泛的影响。
棉花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纤维作物之一,同样受到了气候变化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对棉花生产的影响,并提出优化种植方案以适应变化的气候条件。
1. 气候变化对棉花生产的影响1.1 温度的影响气候变暖导致棉花生长季节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对棉花的生长和产量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1.1.1 生长季节的延长随着环境温暖化,春季的提前和秋季的推迟使得棉花的生长季节变得更长。
这导致了更多的生长天数和更长的生长周期,对棉花的产量有正向的影响。
1.1.2 温度升高的影响高温对棉花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了不利影响。
超过30摄氏度的高温会抑制棉花的开花和结实,导致产量的下降。
1.2 降水的影响气候变化还对棉花的降水条件产生了影响,这对棉花的生长和产量也有重要影响。
1.2.1 干旱的影响气候变化导致干旱频率和强度的增加,这对棉花的生长产生了不利影响。
干旱条件下土壤中的水分不足,影响棉花的生长和发育,导致产量减少。
1.2.2 暴雨的影响气候变化还导致了降雨的不规律性,暴雨事件的增加对棉花的生长产生了负面影响。
暴雨会导致棉花的倒伏和病害的增加,对产量造成损失。
1.3 病虫害的影响气候变化对棉花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1.3.1 病害的增加高温和湿度的增加使得棉花病害的发生和传播更加有利。
气候变化导致了病害的增加,对棉花的健康和产量造成了威胁。
1.3.2 虫害的增加气候变化还导致了棉花虫害的增加。
温暖的气候条件使得虫害的繁殖和传播更加有利,对棉花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了负面影响。
2. 优化种植方案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对棉花生产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些优化的种植方案。
2.1 品种选择选择适应气候变化的耐热、耐旱和抗病虫害的棉花品种。
这些品种能够适应高温、干旱和高病虫害压力的条件,提高棉花的生长和产量。
2.2 水管理合理的水管理对棉花的生长和产量至关重要。
异常天气对棉花生产的影响及防范措施熊婕【摘要】江西省都昌县位于赣北鄱阳湖棉区,棉花生长周期长,一般4月初播种,要到11月下旬收获完毕,受低温冷害、渍涝灾害、雹灾、高温干旱、台风等异常天气影响较大。
常年遇到的异常天气主要有:育苗期的阴雨低温、移栽期的干旱少雨、花铃期的高温干旱、吐絮期的连绵秋雨、中后期的台风暴雨等,且发生频繁。
这些灾害每年对棉花生产都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期刊名称】《棉花科学》【年(卷),期】2012(034)006【总页数】2页(P39-40)【关键词】棉花生产;异常天气;防范;高温干旱;低温冷害;渍涝灾害;台风暴雨;生长周期【作者】熊婕【作者单位】江西省都昌县气象局,江西都昌332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62.54江西省都昌县位于赣北鄱阳湖棉区,棉花生长周期长,一般4月初播种,要到11月下旬收获完毕,受低温冷害、渍涝灾害、雹灾、高温干旱、台风等异常天气影响较大[1]。
常年遇到的异常天气主要有:育苗期的阴雨低温、移栽期的干旱少雨、花铃期的高温干旱、吐絮期的连绵秋雨、中后期的台风暴雨等,且发生频繁。
这些灾害每年对棉花生产都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2012年尽管遇到了多次异常天气影响,但由于采取了有效防范措施,全县的棉花生产仍然获得了较好收成,全县平均子棉单产达到了3900 kg/hm2,高产创建区平均子棉单产达到了4875 kg/hm2。
1 对2012年都昌县棉花生产的异常天气分析1.1 苗期低温阴雨天气影响了棉花早发都昌县棉花移栽至现蕾阶段,雨水偏多,5月份总雨日达20天,降雨量达到了230 mm,较历年同期偏多51.4 mm。
气温也略低于历年同期。
特别是5月上中旬的较长时间阴雨天气,影响了棉花的正常移栽,造成苗期生长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棉花早发。
1.2 酷暑高温天气影响了棉花中部结铃2012年7月份平均气温较历年偏高1.7℃,8月份平均气温较历年偏高0.2℃。
特别是从7月20日起至8月8日持续了近20天日平均气温超过30℃的高温天气,对棉花中下部坐桃造成了较大影响。
棉花生产中气象灾害及防御对策研究发布时间:2022-10-24T09:19:39.02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第6月第12期作者:吴新国吴青松[导读] 棉花的生长周期较长,吴新国吴青松库勒尔市气象局 841000轮台县气象局 841699摘要:棉花的生长周期较长,在生长发育期间会遭受多方面的灾害。
伴随着棉花育种和栽培技术的不断进步与生产设施的不断完善,很多灾害都得到了有效控制。
但近些年部分地区出现的异常气候问题也导致棉花生产遭受到了低温冷害和高温热害问题,对棉花生长发育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对此本文将分析棉花生产过程中的常见气象灾害,并提出科学有效的防御对策。
关键词:棉花生产;气象灾害;沙尘暴;灾害防御在棉花生产过程中,经常会遭遇大风、风沙与春寒等问题。
所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农户一定要提前了解棉花生产地区的气候特点与地理环境特征,根据棉花的品种,预估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从而减少气象灾害对棉花生产造成的影响,保证棉花产量可以满足消费者实际需求,从而带动棉花生产经济的发展。
1.棉花生产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1.1寒潮寒潮属于一种大型天气过程,北方形成的冷空气会朝南方地区迁移,从而导致经过的区域温度骤降,进而会出现大风和雨雪天气,通常在初春、秋末和冬季经常发生。
在每年4-5月份,在冷暖空气交替的影响下,很容易出现寒潮天气,容易导致大气温度急剧下降,在大规模雨雪天气的影响下,棉苗会受到严重损害。
另外,秋季也是寒潮高发时期,但秋季也是棉花的重要采摘季节,如果在此时期遭遇到了寒潮和大风天气,就会对棉花采摘和晾晒造成影响,并且也影响着棉花整体品质。
1.2沙尘暴沙尘暴是影响棉花生产的自然灾害之一。
沙尘暴主要是由微尘被大风卷起所形成的,空气会因此变得十分浑浊,对水平能见度造成了严重影响。
沙尘暴的危害性较强,对棉花生长会带来十分严重的损害[1]。
同时,沙尘暴的出现也会对棉花种植区域的地膜造成损坏,直接影响着地膜对棉花的保温效果,降低了棉花生长期间的温度,甚至还会造成冷害问题,导致棉花大面积死亡。
导致棉花产量低的原因棉花产量低的原因有很多,下面将介绍一些主要原因。
1.气候条件不利:棉花生长需要适宜的气候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和日照等。
如果气温过高或过低,湿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棉花的生长和发育,从而导致产量下降。
2.病虫害的侵袭:棉花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如棉铃虫、棉红蜘蛛、灰飞虱等。
它们会大量吸食棉花的汁液或损害棉花组织,导致棉花生长不良,产量降低。
3.土壤质量不适宜:棉花对土壤的要求比较苛刻,它需要富含养分、排水良好的土壤。
而如果土壤质量差,如养分缺乏、土壤酸碱度不适宜或者土壤过于粘重等,都会对棉花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4.水资源短缺:棉花的生长需要大量的水资源,特别是在关键的生长期,如开花和棉铃组织形成期。
如果水资源短缺,会导致棉花生长缓慢、开花率下降,从而导致产量减少。
5.种植技术不当:种植棉花需要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支撑,包括种植密度、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
如果种植者对这些技术掌握不足,如使用不合适的施肥量、不合理的灌溉方式,或者不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等,都会导致棉花产量降低。
6.缺乏科学育种:科学育种是提高棉花产量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抗病虫害的品种,可以提高棉花的适应性和抗性。
然而,如果缺乏科学育种的支持,品种的生长潜力和抗性都会受到限制,导致产量低下。
综上所述,棉花产量低的原因主要包括气候条件不利、病虫害的侵袭、土壤质量不适宜、水资源短缺、种植技术不当和缺乏科学育种等。
要提高棉花产量,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合理施肥、科学调控水资源、加强病虫害防治、选用适应性好的品种等,以提高棉花的生长质量和产量水平。
棉花种植中的气候变化对防护的影响气候变化对棉花种植的影响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其影响了诸多领域,包括农业。
棉花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也受到了气候变化的影响。
本文将从增加的温度、降低的水分以及气候灾害等方面探讨气候变化对棉花种植中防护工作的影响。
首先,气候变暖导致棉花种植区域的温度升高,这对棉花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高温环境下,棉花的幼苗容易受到热害,会导致叶片萎蔫,影响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进而降低棉花的生长速度。
同时,高温环境下也容易引发病虫害的爆发,对棉花的产量和质量造成影响。
因此,在种植棉花时需要加强防护措施,包括合理调整种植时间、选用耐热品种、加强田间管理等,以适应气候变暖的环境,提高棉花的产量和质量。
其次,气候变化还导致棉花种植区域的水分减少,这对棉花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降水量的不足会导致土壤干燥,影响棉花的吸水和养分吸收,造成棉花的生长迟缓或停滞,甚至死亡。
此外,缺水还会增加棉花的抗性,使其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因此,在棉花种植中需要加强抗旱措施,如合理调整灌溉制度、增加覆膜排水等,以保证棉花的正常生长。
最后,气候变化还导致了频繁的气候灾害,如干旱、洪涝、台风等,给棉花种植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气候灾害会直接导致棉花生长的不稳定和减产,同时还会增加病虫害的发生。
对于这些突发事件,农民们需要加强预警和防范意识,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加强棉花田的排水系统、加强防风固沙等,以减轻气候灾害对棉花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结来说,气候变化对棉花种植中的防护工作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农民们需要根据气候变化的特点,合理调整种植策略,加强防护措施,以提高棉花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政府和科研机构也应加大对棉花种植中的防护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以适应气候变化对农业的挑战,保障棉花产业的持续发展。
继续写相关内容1500字除了以上提到的影响外,气候变化还给棉花种植带来一系列的其他挑战和变化。
县棉花产业开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棉花产业在我县农业消费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业产业构造、促进农村经济开展重要支撑力量,[找文章到☆大☆秘☆书☆网()一站在手,写作无忧!]加快棉花产业开展对维护广阔农民利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加速实现我县农村小康社会目的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县棉花产业开展现状近年来,我县棉花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开展,XX年我县共有棉花加工企业45家,其中棉纺企业6家,预计年产值近4亿元,棉花消费、营销和加工已成为我县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
我县棉花产业开展现状是:——面积逐年扩大,农民增收明显。
棉花是我县种植业中经济效益较高的大宗作物,XX年种植面积10.8万亩,占农田种植总面积的32%,是XX年4.2万亩的2.57倍。
其中铜闸、运漕两地种植面积达7.5万亩,占全县种植总面积的70%。
据理解,棉花是我县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今年,我县棉田平均亩产籽棉230公斤左右,按目前棉花收买价2.55元/斤计算,亩产值1170元,每亩纯收入比水稻增收近500元。
经测算,在运漕、铜闸等镇,农民从棉田获得的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40%以上。
——经纪人队伍不断壮大,棉花市场蓬勃开展。
目前,我县45家加工企业年加工籽棉10万吨,年产值4亿元,棉花经纪人4000多人,他们的足迹到了新疆、山东、河南等多个省市,年采购籽棉5万吨。
每到棉花收买季节,从外地调进的棉花车辆络绎不绝,交易市场火爆。
随着棉花市场的蓬勃开展,棉花企业税收已成为地方税收的重要组成局部,仅XX年,运漕镇棉花加工企业就实现税收200多万元,棉花产业实现“农民增收、经销赚钱、企业开展、政府增税〞的“四赢〞场面。
——龙头企业不断壮大,产业链初具雏形。
从1995年___创办首家棉花企业以来,经过10年开展,棉花企业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XX年已开展到53家,其中还新上了6家棉纺企业,实现了从轧花到棉纺的跨越。
振华棉业于XX 年投资1200万元新上了气流纺消费线,佳诚纺织投资XX万元建成环绽纺消费线,实现了从轧花到纺织的产业晋级。
棉花栽培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建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棉花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而在棉花的栽培过程中,我们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无效投入过多,土地资源的不断消耗等等。
因此,为了推进我国棉花栽培技术的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针对现有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一、现有问题分析1.投入过多:在一些沿海地区,由于气候较为温暖,农民在种植棉花时往往会过度使用肥料,农药等农业化学品,这不仅会增加投入,同时也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2.需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棉花需求也不断增长,而这也使得棉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导致土地资源的消耗加剧。
3.水资源利用的不合理:棉花作为耗水量较大的作物之一,往往面临着用水资源有限的问题,而一些地区由于水资源的短缺,往往会采取过度灌溉等方式,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
二、发展建议分析1.科学施肥:在棉花栽培中,要尽量避免浪费化肥等农业资源,可以根据土壤、气候等因素,合理使用化肥,科学给棉花施肥。
同时,可以采取覆盖草被、有机肥等措施,减少农药与化肥的使用量。
2.优化农田布局: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农业用地日益减少,因此,优化农田布局,提高空间利用率显得尤为重要。
城市周边、临近公路、河流等地区可以建设棉花生产合作社等,以带动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3.加强水资源管理: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同时,应加强水资源的管理。
通过科学调度灌溉水、提高灌溉效率等,合理使用水资源,防止过度灌溉导致水资源的浪费。
总的来说,针对我国棉花栽培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科学施肥、优化农田布局和加强水资源管理为核心的发展策略,全面提高棉花种植的效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需要加强宣传,提高农民的意识,减少无效投入,推进棉花栽培技术的普及与推广。
新形势棉花栽培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建议近年来,随着国家农业技术的不断提升和改进,棉花栽培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更新。
在新形势下,棉花栽培技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进。
本文将探讨棉花栽培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创新建议。
一、问题分析1. 气候变化对棉花产量的影响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气温和降雨的不稳定性增加,给棉花的生长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
高温多雨易导致棉花植株发生病虫害,进而影响棉花产量和质量。
降雨不足也会导致棉花生长周期的延长,影响采摘时间和产量。
2. 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和污染随着棉花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土壤污染问题日益显现。
长期的单一种植模式和过度施肥都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降低棉花产量和品质。
3. 技术管理的滞后部分地区在棉花栽培技术和管理手段上滞后落后,使用传统的耕作方式和化肥农药施用,不能满足当下棉花高产高效的需要,技术管理滞后制约了棉花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创新建议1. 推广抗逆性强的品种针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应该进行品种的改良和选育,提高棉花抗逆性和气候适应性。
推广抗逆性强的品种,可以减轻气候变化对棉花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提高棉花的抗旱、抗病、抗逆性,从而保障棉农的收益。
2. 优化种植结构,实行轮作休耕在土地资源过度利用和污染的问题上,需要优化棉花的种植结构,实行轮作休耕,恢复土壤的肥力,减少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
种植其他作物和休耕可以帮助土壤恢复并保持农田生态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土地资源的压力。
3.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针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降雨不足的问题,应该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通过改进灌溉方式和技术手段,科学合理地利用水资源,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减少农田排水和浪费,从而保障棉花的正常生长。
4. 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针对技术管理滞后的问题,应该加强对棉农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在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应用上进行技术支持,指导农民进行科学的种植管理,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为棉农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与服务。
棉花生产形势不乐观专家建议管理抓四点记者从8月26日全省棉花生产暨高产创建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我省棉花生产形势极不乐观。
针对当前棉花生产的实际,与会专家建议棉农抓好四项措施。
今年我省棉花生产突出表现为面积减少,单产降低,总产下降。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棉花实收面积在1100万亩左右,比上年减少百万亩以上,预计棉花单产70~75公斤,总产75~80万吨,减10万吨以上。
今年棉花生产的主要特点:一是气候极端异常、灾害严重。
春季异常低温天气,造成播期推迟、棉花总体发育迟缓,7月高温造成高产棉田脱落严重,8月份持续阴雨,特别是鲁西北的德州、聊城和鲁北的滨州、东营等主产棉区受特大涝灾影响,棉花减产3成以上,绝产面积20万亩以上。
二是地区之间不平衡。
与鲁西北、鲁北相比,鲁西南两熟棉区虽然面积下滑严重,但棉花长势良好,有的单产可望再创新高。
三是面积调整大。
由于植棉比较效益低,棉花良种补贴方式的转变等原因,今年有些植棉市面积变化特大。
鲁西南、鲁西北减少30%以上,鲁北滨海盐碱地植棉面积有较大增加。
针对当前棉花生产形势,特别是灾后生产恢复自救,会议提出了四项技术措施:一是抢摘烂铃,降低损失。
由于雨涝,大部分棉田出现烂铃,可把铃期40天以上,铃壳已黄和开始出现黑斑的棉铃在未烂之前抢摘下来晾晒,可以得到较好的棉花;二是叶面喷肥促铃重。
大雨后棉田肥料流失严重,雨过天晴要抢喷叶面肥,改善棉株营养状况,延长叶片功能期,增加秋桃铃重。
可喷0.5%~1%的尿素溶液、2%~3%的过磷酸钙溶液或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50~60公斤/亩,每周一次,连喷三次;三是去老叶枝通风透光。
枝叶繁茂的棉田,将主茎中下部老叶和无效果枝剪去,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促进棉铃正常成熟。
四是搞好后期病虫测报和防治。
主要防治对象有红叶茎枯病、黄萎病,四代棉铃虫、烟粉虱等。
新形势棉花栽培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创新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棉花栽培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
新形势下,棉花栽培技术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进和创新。
本文将就新形势下棉花栽培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创新进行探讨。
一、问题:1. 气候变化对棉花生长的影响。
气候变暖、降水不稳定等因素对棉花生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气候变化面临的情况下,需要针对棉花的生长特点进行技术调整,以适应气候变化对棉花生长的影响。
2. 土壤质量下降。
由于长期的化肥施用和土地过度开发,导致了土壤质量的下降,这对棉花的生长和产量产生了不利影响。
需要采取措施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肥力,以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3. 害虫病害严重。
随着气候的变暖和降水量的增加,一些害虫和病害也随之增加,对棉花生长造成了威胁。
需要研发新的防治方法和技术,以更好地抵御害虫和病害的侵害。
4. 市场需求多样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市场对棉花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
需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和技术,以提供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棉花产品。
二、创新:1. 栽培技术的调整。
针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可以通过调整栽培技术来适应气候变化对棉花生长的影响,比如调整播种时间、改良品种、调整施肥方法等,以提高棉花的适应能力和产量。
2. 土壤改良技术。
针对土壤质量下降的问题,可以采用土壤改良技术,比如有机肥的施用、绿肥的种植、轮作休耕等方法,以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质量,从而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3. 害虫病害防治技术的创新。
针对害虫病害严重的问题,可以通过研发新的防治方法和技术,比如选育抗病虫害品种、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利用天敌来控制害虫等方法,以更好地抵御害虫和病害的侵害,从而保证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4. 品种培育和市场导向的种植。
针对市场需求多样化的问题,可以通过培育适合市场需求的新品种,比如长绒棉、有机棉等,同时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种植结构的调整,以提供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棉花产品。
棉花种植需要啥气候棉花是一种热带和亚热带植物,对气候条件有一定的要求。
下面将详细介绍棉花种植需要的气候条件。
温度:棉花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30摄氏度,一般在24-28摄氏度下生长最佳。
生长过程中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对棉花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温度过低时,棉花生长缓慢,开花率降低,结果粒小;温度过高时,棉花植株易受热带气候下的病虫害侵害,生长受限。
光照:棉花对光照有较高的要求,一般需要每天8-10小时以上的光照。
光照不足时,棉花生长缓慢,开花时间延迟,结果量减少,品质下降。
湿度:在幼苗期和开花结果期,棉花对湿度要求较高,相对湿度在65%以上为宜。
湿度过低时,棉花植株易受干燥气候的影响,生长受阻,易发生开口裂纹的情况;湿度过高时,容易引发真菌病和细菌病的爆发,造成棉花减产甚至死亡。
降水:棉花对水分的需求较大,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供给。
但是,棉花的生长过程对降水的时间和频率有一定要求。
一般来说,棉花在生长和幼苗期需要较多的水分,但在开花和结果期则需保持干燥环境,以避免细菌和真菌病的滋生。
土壤:棉花对土壤有一定的适应性,但在生长过程中对土壤pH值、结构和肥力有较高要求。
棉花适宜生长的土壤pH值在6-7之间。
另外,土壤要排水性好,富含有机质,能提供足够的养分供植物吸收。
除了以上气候因素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也会影响棉花的生长和产量。
例如,气候变化、风力等也会对棉花种植产生影响。
此外,种植棉花的地区还需要考虑到虫害、病害等因素,以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总结起来,棉花种植需要适宜的温度、光照、湿度和降水条件,土壤要求排水性好、富含有机质。
只有在这些适宜的气候条件下,棉花才能健康生长,实现高产高质的种植目标。
探析棉花种植气象条件分析及优质高产措施摘要:本文结合铁门关市气候资料,对棉花生长期内的光、热、水气候资源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气象灾害对棉花种植的影响,最后给出了棉花优质高产措施,以期提升棉花产量和品质,不断增强农民经济收入水平。
关键词:棉花种植气象条件气象灾害措施引言棉花的原产地是热带地区,属于喜温喜光的短日照植物,切忌低温霜冻,怕高温、阴雨渍涝,极易出现病虫害。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商品面生产基地,棉花种植是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铁门关市在新疆兵团第二师二十九团场,是南北疆气候的自然分界线,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棉花是当地适宜种植的经济作物之一。
近年来,随铁门关市区对棉花的种植水平不断提升,其棉花产量逐年上升,但是不稳定的气象条件因素也影响和制约了棉花的产量。
1、棉花种植气象条件1.1温度棉花属于喜温作物,在全生育期内对热量条件有较大需求。
当日平均气温在10.0~12.0℃之间棉籽就能发芽,而在最适宜温度25.0~30.0℃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增加,棉籽发芽速度会随之增强;温度越低对于棉籽的出苗越不利,同时还容易感染病害,严重的情况下则会出现烂种;若是在棉花出芽后的温度下降到1.0~2.0℃左右,将会导致部分芽苗或全部芽苗出现冻死的情况,此时需要棉农重点关注低温霜冻对棉花的危害。
温度与棉花幼苗的生长速度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棉花茎枝生长过程中的最适宜温度在20.0~30.0℃之间。
棉花现蕾期后,温度越高会提升现蕾量,现蕾初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在25.0~30.0℃之间,且该时期的最低温度不能低于19℃;棉花开花到吐絮期内的最低温度在15.0~18.0℃,吐絮期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0.0~30.0℃,一旦日平均气温不足20.0℃,会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棉花成熟期时间,若是平均气温不足15℃,将会对光合作用和有机物质的转运产生抑制,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较大。
一定的昼夜温差可使棉花成熟时间提前。
铁门关市棉花种植区内的年平均气温为11.4℃,极端最低气温为,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