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发性烃类CHx 重金属化合物Pb,Mn 苯并芘B(a)P
(二) 物理因素
Physical factor
生活、生产环境
气象因素(微小气候) 阳光电磁辐射
放射元素——电离辐射
物理因素变化
放射物质使用
人为原因 微光、激光应用
机器、交通噪声、振动
自然原因:异常气象
(三) 生物因素
Biological factor
表1-1 DDT农药在环境中的富集作用
环境状态 环境中浓度(ppm) 富集系数
海水 藻类植物 鱼类 水鸟类
5.00×10-5 4.00×10-2
2.07 75.50
8.00×102 4.14×104 1.51×106
多氯联苯的生物聚集性
水生动物
水生植物
银鸥卵
胡瓜鱼
鲑鱼
二、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一) 统一性
2
(二) 环境分类
环境
自然环境 (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原生环境 primary environment
次生环境 secondary environment
社会环境
经济、文化、人际、 社会心理
原生环境: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
有利健康因素
不利健康因素
“正常”空气,水,土壤,阳光,微小气候,风光 “不正常”水、土壤:元素含量异常
3、个体感受性差异:如人体的健康状况、性 别、年龄、生理状态、遗传因素等。
4、多因素综合作用:呈现为相加作用、增毒 作用或拮抗作用
三、 环境因素在体内的处置过程
(一) 吸收:消化道、皮肤、呼吸道 (二) 分布与蓄积 (三) 转化:解毒;活化 (四) 排泄:肾脏、呼吸道与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