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艺文志诸子略
- 格式:ppt
- 大小:317.50 KB
- 文档页数:41
《汉书·艺文志》六艺略、诸子略之序论【原文】《汉书·艺文志》六艺略、诸子略之序论【原文】录自[东汉]班固:《汉书》卷30,中华书局 1962年版,第6册。
“+++”为转页标识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
故《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易》有数家之传。
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淆乱。
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
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
迄孝武世,书缺简脱,礼坏乐崩,圣上喟然而称曰:“朕甚闵焉!”于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
至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
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
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
会向卒,哀帝复使向子侍中奉车都尉歆卒父业。
歆于是总群书而奏其《七略》,故有《辑略》,有《六艺略》,有《诸子略》,有《诗赋略》,有《兵书略》,有《术数略》,有《方技略》。
今删其要,以备篇辑。
[东汉]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6册第1701页。
《易》曰:“宓戏氏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至于殷、周之际,纣在上位,逆天暴物,文王以诸侯顺命而行道,天人之占可得而效,于是重《易》六爻,作上下篇。
孔氏为之《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属十篇。
故曰《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及秦燔书,而《易》为筮卜之事,传者不绝。
汉兴,田何传之。
讫于宣、元,有施、孟、梁丘、京氏列于学官,而民间有费、高二家之说。
刘向以中《古文易经》校施、孟、梁丘经,或脱去“无咎”、“悔亡”,唯费氏经与古文同。
[东汉]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6册第1704页。
《易》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故《书》之所起远矣,至孔子纂焉,上断于尧,下讫于秦,凡百篇,而为之序,言其作意。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原文及翻译原文: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
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
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
袓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
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
”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己试之效者也。
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
苟以哗众取宠。
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寖衰。
此辟儒之患。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
历记成败、存亡、祸褔、古今之道。
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君人南面之术也。
合于尧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
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
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
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
法家者流,盖出於理官。
信赏必罚,以辅礼制。
《易》曰“先生以明罚饬法。
”此其所长也。
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
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
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
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
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此其所长也。
及譥者(喜欢攻击别人隐私的人)为之,则苟钩釽析乱(屈曲破碎、支离错杂)而己。
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
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
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
从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
孔子曰“诵《诗》三百,使於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又曰“使乎!使乎!”言其当权制宜,受命而不受辞,此其所长也。
及邪人为之,则上诈谖,而弃其信。
《易》曰“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
”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
使其人遭明王圣主,得其所折中,皆股肱之材已。
艺文志·诸子略班固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
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
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
”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已试之效者也。
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
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渐衰,此辟儒之患。
【译文】儒家那个流派,大概出自于古代的司徒之官。
他们帮助国君,顺应自然,宣明教化。
涵泳于六经的文章当中,特别注意仁义之间的事务,远遵尧舜的道统,近守周文王、武王的礼法,尊崇孔子为师表,来加重他们言论的重要性,在各派道术当中最为崇高。
孔子说:「若是对别人有所称赞,就一定先对他有所试验。
」唐尧虞舜的兴隆,商朝周朝的盛世,孔子的德业,是已经经过试验而有成效的。
但是迷惑的人已经失去了(儒家经典中)精深奇奥的道理,而邪僻的人又追随时俗任意曲解附会经书的道理,违背离开了圣道的根本,只知道以喧哗的言论来博取尊宠。
后来的学者依循着去做,所以五经的道理就乖谬分离,儒学就逐渐的衰微的;那就是那些邪僻的儒者所留下来的祸患啊。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
合于尧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
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
【译文】道家那个流派,大概出于古代的史官。
他们连续记载成功失败、生存灭亡、灾祸幸福、古今的道理。
然后知道秉持要点把握根本,守着清静无为,保持谦虚柔弱的态度;这就是国君治理国家的方法。
(这想法)相符于尧的能够谦让,易经上所说的谦虚,一种谦虚可以得到四种好处;这就是他们的长处。
等到无为的人来实行道家学术,那么就断绝了礼仪,抛弃了仁义;认为只要用清静无为,就可以治理好国家。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
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
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
游文于五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
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
”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己试之效者也。
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
苟以哗众取宠。
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寝衰。
此辟儒之患。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
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
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君人南面之术也。
合于尧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
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
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
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
法家者流,盖出於理官。
信赏必罚,以辅礼制。
《易》曰“先生以明罚饬法。
”此其所长也。
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
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
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此其所长也。
及?者(喜欢攻击别人隐私的人)为之,则苟钩?析乱(屈曲破碎、支离错杂)而己。
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
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
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
从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
孔子曰“诵《诗》三百,使於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又曰“使乎!使乎!”言其当权制宜,受命而不受辞,此其所长也。
及邪人为之,则上诈谖,而弃其信。
《易》曰;“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
”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
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序漢書‧班固儒家者流,蓋出於司徒之官。
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者也。
游文於六藝之中,留意於仁義之際。
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以重其言,於道最為高。
孔子曰:「如有所譽,其有所試。
」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業,已試之效者也。
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隨時抑揚,違離道本,茍以譁眾取寵,後進循之,是以五經乖析,儒學浸衰;此辟儒之患。
註釋:流:流派。
司徒:官名,掌管教育。
陰陽:儒家的陰陽之道,即天地人事的自然之道。
游文於六藝:游,習。
六藝,指六經。
祖述堯舜:以堯舜為本,奉行其道。
憲章:效法。
宗師仲尼:尊奉孔子為師。
宗:尊。
師:師事。
重其言:增強他們學說的重要性。
如有所譽,如有所試:語出《論語‧衛靈公》,謂如果我對他有所讚譽,那一定是我試用過他。
原文作「如有所譽者,其有所試矣。
」辟者:邪僻不正之人。
抑揚:上下進退,有曲解附會之意。
譁眾取寵:謂以浮誇之言迷惑大眾,以博取尊寵也。
譁,誇也,虛誇。
寵,尊也。
乖析:支離破碎,違背本意。
乖,違也。
析,分歧。
浸:逐漸。
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
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
然後知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術也。
合於堯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謙而四益,此其所長也。
及放者為之,則欲絕去禮學,兼棄仁義,曰獨任清虛,可以為治。
註釋:秉要執本:把握事情的要點與根本。
秉、執皆持也。
清虛:清靜虛無,老子認為清靜無為則天下就能正。
君人南面之術:1.人君,君主也。
2.君人,治理人民。
南面,帝王之位南向,故稱君王為南面。
克攘:能讓。
攘,通「讓」。
嗛:通「謙」。
一謙而四益:《易‧謙‧彖辭》云:「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好盈而好謙。
」放者:放蕩的人。
陰陽家者流,蓋出於羲、和之官。
敬順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此其所長也。
及拘者為之,牽於禁忌,泥於小數,舍人事而任鬼神。
註釋:羲、和:羲氏、和氏。
相傳在堯時掌天文四時歷象的官。
《艺文志诸子略》原文和译文作者:加入日期:11-12-06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
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
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
”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已试之效者也。
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
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渐衰,此辟儒之患。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
合于尧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
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义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
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
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
易曰“先王以明罚饬法”,此其所长也。
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
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
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
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此其所长也。
及讦者为之,则苟钩釽析乱而已。
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
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其所长也。
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
纵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
孔子曰:“诵诗三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又曰:“使乎!使乎!”言其当权事制宜,受命而不受辞,此其所长也。
及邪人为之,则上诈谖而弃其信。
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
兼儒、墨,合名、,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
及荡者为之,则漫羡而无所归心。
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
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二曰货。
孔子曰“所重民食,此其所长也。
及鄙者为之,以为无所事圣王,欲使君臣并耕,悖上下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