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教学设计常规考核量化表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1
量化考核实施方案为了鼓励教师多任课、任主要学科,提高教育教学成绩,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实际,制定考核办法,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进行量化,并以此为依据对教师进行年度评优和授予相关荣誉称号。
一、考勤10% (按时签到、签离,值班教师按值班要求)计算方法:查岗空堂一次减2分,迟到一次减0.5分,请假半天扣1分,旷工两次取消参评资格空堂三次取消参评资格累计减分,扣完为止。
二、成绩40%(鼓励多任课、任语文、数学、英语科目)计算方法:(1)全镇第一名的分数值40分,40分÷(第一名的分数)=考核分值(2)(该任课教师考试分数)×(考核分值)=该任课教师考试成绩的考核分值说明:1、跨科或跨年级教师教学成绩:计算方法(1)全镇第一名的分数值40分,40分÷(第一名的考试分数)=考核分值(2)(该任课教师考试分数)×(考核分值)=该任课教师考试成绩的考核分值(3)把多科的考核分值相加后除以科数。
2、非主要学科教师的教学成绩考核分值计算方法:(1)全镇第一名的分数值40分,40分÷(第一名的分数)=考核分值(2)(该任课教师考试分数)×(考核分值)=该任课教师考试成绩的考核分值(3)把多科的考核分值相加后除以科数=考核分值(4)考核分值×0.9=实际考核分值3非考试学科:计算方法:全校教师考核分值的平均数=该教师考核分值三、工作量20% (20分)计算方法:(1)(班级总课时40节)×班数=全校总课时(2)(全校总课时)÷(任课教师数)=平均课时(3)20分÷(平均课时)=每课课时的分值(4)(每课课时的分值)×(教师任课节数)=该教师的工作量分数四、日常教学10%(备课、讲课、听课记录、教科研、作业批改、等)计算方法:(1)按学区教学常规检查的数据折合,学校的最高分为满分10分,10分÷(学校的最高分的分数)=考核分值(2)(该任课教师检查分数)×(考核分值)=该任课教师日常教学的考核分值五、教师本人的各种奖励(以本年度获奖证书为准,同一篇论文只加最高分)论文:国家级 5分省级4分。
教学常规检查量化评分表福贡县中小学教学常规检查量化评分表学校(印章):填表人(签字):时间:年月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与计分办法自评分考核分A1课程设置(4分)B1课程开设(4分)C1课程开设(4分)1.1.按省级要求开齐课程(2分),每少开一门课程扣0.2分,直至扣完为止。
1.2.严格按照课程表实施授课,上足课时(1分)。
1.3.课程表、作息时间表、行事历、学生花名册”进教室(1分)。
A2制度建设(10分)B2教学监督检查机制建设(10分)C2制度建设(2分)2.1.业务档案健全,管理规范。
有本校教育科研实施方案和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师教学常规检查登记册,教学常规检查结果与教师绩效考核挂钩。
(缺1项扣1分)。
C3教学督查机制(3分)3.1.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堂教学督查小组,建立教师上课评价机制,随机抽查教师上课情况。
(无领导机构扣1分,小组成员每周每人督查不少于一次,缺一次扣0.5分)。
C4教学计划、总结(5分)4.1.本校上学期和本学期教学计划、总结收缴齐全(1分)。
4.2.本学期学校教研工作计划总结科学、合理,操作性强(2分)。
4.3.教研组、班主任、科任教师计划、总结内容实在,有具体事例和数字阐述亮点与不足(2分)。
A3教学常规(36分)B3备课(9分)C5教案撰写(6分)5.1.教案撰写含以下内容:“教学的目标要求——教学的重难点——教学过程(师生双边活动及练习的设计安排)——教学反思”。
使用电子教案的主要看二次备课痕迹。
有条件的学校也可用导学案代替教案。
发现不带教案上课、教案与上课内容不相符、没有二次备课痕迹的扣1分/人次(5分)。
5.2.本学期教师教案收缴齐全(1分)。
C6集体备课活动(3分)6.1.集体备课计划周密、活动记录详实,成效显著。
每学期每个备课组集体备课不少于4次,每少一次扣1分。
B4教师授课(13分C7课堂教学(10分)7.1.教师至少提前2分钟到教室候课(1分)。
教学设计评价标准量化表1. 引言教学设计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为了对教学设计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我们需要建立一套评价标准来进行量化分析。
本文将提出一份教学设计评价标准量化表,以帮助评价教学设计的质量和优劣。
2. 教学设计评价标准2.1. 教学目标•目标明确性: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具体,能够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
•学习效果:教学目标是否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2.2. 教学内容•内容合理性:教学内容是否与教学目标相一致,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内容丰富度:教学内容是否全面、丰富,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教学方法•方法多样性: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方法灵活性: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和变化。
2.4. 教学过程设计•设计合理性:教学过程是否具有合理的组织结构,能够有效地推动学生的学习进程。
•活动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活动是否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2.5. 教学评价•评价方式:教学评价是否多样化,能够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反馈及时性:教学评价结果的反馈是否及时,能够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3. 教学设计评价标准量化表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等级教学目标明确性A、B、C学习效果A、B、C教学内容合理性A、B、C丰富度A、B、C教学方法多样性A、B、C灵活性A、B、C教学过程设计合理性A、B、C活动设计A、B、C教学评价评价方式A、B、C反馈及时性A、B、C3.1. 评价等级说明•A级:优秀•B级:良好•C级:一般3.2. 使用方法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评价时,可以根据教学设计评价标准量化表中的评价标准,对每个评价指标进行评价,并给予相应的评价等级。
最后,可以综合评价每个评价指标的得分,以得出整体的教学设计评价等级。
4. 结论通过建立教学设计评价标准量化表,可以帮助教师进行科学、客观的教学设计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