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精作用
- 格式:doc
- 大小:97.00 KB
- 文档页数:5
受精作用的知识点总结受精作用的基本过程包括精子的运动、与卵子的结合、精子核与卵子核的融合,最终形成受精卵。
受精卵会继续发育成为一个新的个体,继而完成生命的延续。
下面我们将对受精作用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包括受精作用的过程、影响受精作用的因素,以及受精作用的意义。
一、受精作用的过程1. 精子的运动受精作用开始于精子的运动。
精子是男性生殖系统中的生殖细胞,它们在射精的时候释放到女性生殖系统中。
精子通过尾巴的摆动和游动的方式,向着卵子所在的部位进行运动。
2. 精子与卵子的结合精子在运动过程中,通过卵子表面的化学气味和其他生化物质的识别,最终与卵子结合在一起。
这个过程也被称为精子的发生。
3. 精子核与卵子核的融合一旦精子与卵子结合在一起,精子的核就会融合到卵子的核内。
这一过程也被称为受精核的融合。
融合后的受精卵就包含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形成了一个新的个体。
4. 受精卵的发育受精卵在融合后,会开始进行分裂和细胞分化的过程,最后发育成为一个新的个体,完成受精作用的过程。
二、受精作用的因素1. 适宜的环境受精作用需要在适宜的环境中进行。
在人类和动物中,受精作用通常在女性的生殖系统内发生,需要有适宜的PH值、温度和湿度来保证精子和卵子的正常结合和融合。
2. 精子和卵子的质量精子和卵子的质量对受精作用的成功至关重要。
精子要活跃和具有较高的存活率,而卵子要有较高的受精能力和受精率,才能顺利完成受精作用。
3. 生理状态受精作用的成功还受到个体的生理状态的影响。
例如,女性的卵巢排卵周期的正常与否、内分泌状态、子宫内膜的厚度和构造等都会对受精作用产生影响。
4. 外界因素除了个体内部因素外,外界因素也会影响受精作用。
比如,生活环境、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精神状态等都会对受精作用产生影响。
三、受精作用的意义1. 生命的延续受精作用是生物生命延续的重要环节。
通过受精作用,产生了新的个体,继续了种群的生命。
2. 遗传信息的传递受精作用将父母双方的遗传信息融合在一起,传递给新的个体,保证了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多样性。
高中生物【受精作用】专题训练A基础达标1.下列关于受精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受精作用是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B.一个卵细胞能与多个精子结合C.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十分重要D.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的结合是随机的解析:选B。
受精作用是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A正确;正常情况下,一个卵细胞只能与一个精子结合,B错误;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十分重要,C正确;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的结合是随机的,D正确。
2.某生物的基因组成如下图所示,则它产生配子的种类及它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精子的种类分别是()A.2种和2种B.4种和2种C.2种和4种D.8种和4种答案:B3.下图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部分行为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过程通常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B.甲图中姐妹染色单体发生部分片段的交换C.1个性原细胞经上述过程一定能产生4种生殖细胞D.乙图产生的重组型配子有aB和Ab解析:选D。
甲图过程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前期,A错误;甲图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部分片段的交换,B错误;若性原细胞是精原细胞,经上述过程可产生4种精细胞,若性原细胞是卵原细胞,则经上述过程只能产生1种卵细胞,C错误;由图可知,乙图产生的重组型配子是aB、Ab,D正确。
4.如果精原细胞有三对同源染色体,A和a、B和b、C和c,下列四个精子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的是()A.aBc、AbC、aBc、AbC B.AbC、aBC、Abc、abcC.AbC、Abc、abc、ABC D.abC、abc、aBc、ABC解析:选A。
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Ⅰ,同源染色体分离后形成两种次级精母细胞,每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Ⅱ,着丝粒分裂,产生的都是相同的精子,所以基因型为AaBbCc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正常减数分裂只能形成两种精子,故A项符合题意。
受精作用的名词解释受精作用是指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和雌性生殖细胞(卵子)结合、融合,形成新生命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生物繁殖的基础,对于各类生物来说都至关重要。
受精作用发生在生殖器官内部或外部,具体方式因物种不同而异。
动物界是一个受精作用非常普遍的领域。
在大部分动物中,受精作用发生在体内。
例如,人类受精作用发生在女性体内的子宫内。
这一过程通常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男性生殖器官会释放出数百万甚至上亿个精子。
这些精子通过男性的生殖道进入女性生殖道,经过移动和过滤,只有少数能够到达卵子。
其次,卵子也被释放到女性生殖道中,并将其离子活性提高,以吸引精子靠近。
卵子释放的时间通常与女性月经周期有关,每个周期通常只有短短几天的时间窗口。
然后,当遇到卵子的时候,精子开始竞争进入卵子内部。
其中,只有最优秀的精子能够及时与卵子结合,这确保了新生命的遗传品质有更大的机会具备较高的优势。
最后,当一个精子成功地与卵子结合时,受精作用完成,形成受精卵,也被称为胚胎。
胚胎将继续在子宫内发育,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个体。
受精作用的发生也存在于植物界。
植物受精作用与动物有所不同,因为它涉及到花粉和胚囊。
花粉是植物的雄性生殖细胞,它由花序产生。
胚囊是植物的雌性生殖细胞,它通常位于花雌蕊的子房中。
当花粉来到花朵上时,它会在花粉管中生长,最终到达花雌蕊内的胚囊。
在胚囊内,花粉和胚囊融合,形成一个结合体,也称为胚胎。
胚胎会继续在植物内发育,最终形成种子。
总之,受精作用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过程,它使得新生命的诞生成为可能。
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受精作用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了解受精作用的名词解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繁殖过程的奥秘,以及不同物种内部的生殖方式。
第2课时受精作用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说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其遗传信息通过配子传递给子代。
1.生命观念:初步运用结构与功能观,说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定义。
2.科学思维:概括归纳遗传的稳定性和多样性原因。
3.科学探究:运用模型模拟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一、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1.原因时期图示染色体行为减数分裂Ⅰ前期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发生互换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2.意义导致不同配子遗传物质有差异,使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
二、受精作用1.概念: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过程图示说明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卵细胞的细胞膜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以阻止其他精子进入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1)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为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
(2)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4.意义(1)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其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导致了不同配子遗传物质的差异,加上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同一双亲的后代必然呈现多样性。
这种多样性有利于生物适应多变的自然环境,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
(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每种生物(有性生殖的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维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配子的多样性只与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有关。
( ) 2.正常情况下,1个精原细胞产生的4个精子在染色体组成上两两相同。
( ) 3.受精时精子全部进入卵细胞内。
( )4.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 ) 5.有性生殖更有利于生物适应多变的自然环境。
( ) 6.若考虑染色体互换,一个精原细胞最多产生4种精子。
受精作用及其意义受精作用是指雄性生殖细胞(精子)与雌性生殖细胞(卵子)结合并与其融合的过程。
这一过程发生在生物的繁殖过程中,是种群演化中保持基因稳定的重要环节。
受精作用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因传递:通过受精作用,父母个体的基因得以随机组合,生产新一代个体。
这样的基因组合使得新个体具有与父母不同的基因组合,增加了遗传变异的可能性。
这种基因传递方式有助于保持物种的多样性,并为群体适应环境提供了可能。
2.遗传优势的选择:受精作用使得不同个体的基因组合混合,有利于优势基因的传递和扩散。
在受精过程中,对环境适应力较高的个体的基因往往能够更容易地参与下一代的基因池中,使下一代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相对增强。
3.遗传疾病的筛选:受精作用对于筛选遗传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在受精过程中,携带有严重遗传疾病的精子或卵子在受精前会被选择性地排除,从而减少了遗传疾病在群体中的传播。
4.营养物质的相互补充:在受精作用中,精子和卵子都含有自己的细胞质,其中包含了许多必须的营养物质。
通过受精作用,两种生殖细胞的细胞质可以互相融合,使受精卵能够从父母个体继承到更全面的营养物质,有利于胚胎的合理发育。
5.繁殖方式的多样性:受精作用创造了不同的繁殖方式,如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性繁殖可以增加遗传的多样性,并且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无性繁殖虽然减少了遗传的多样性,但由于繁殖过程相对简单,对个体的存活率和数量有利。
综上所述,受精作用是生物繁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具有促进遗传多样性、筛选优势基因、剔除遗传疾病、优化营养补充和保持种群适应能力等重要意义。
受精作用的发生与基因的变异和遗传优势有关,它保证了物种的遗传稳定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为生物种群的进化和演化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知识点
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超级有趣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呀!
你看哈,减数分裂就像是一场神奇的“变身秀”!比如说细胞就像一个魔术师,它要把自己变来变去。
本来好好的一个细胞,嘿,它开始分裂啦!染色体在里面跳舞一样,配对呀、分开呀。
就好像是在表演复杂的舞蹈动作。
为啥要这样呢?这是为了产生只含有一半遗传信息的生殖细胞呀!这多厉害呀!比如我们人类,要是没有减数分裂,那遗传信息不就乱套啦?
然后呢,受精作用就像是一场盛大的“派对”!精子和卵子这两位主角闪亮登场啦。
你想想看,一个精子千辛万苦地游啊游,终于找到了卵子这个美丽的公主。
它们结合在一起,就像王子和公主拥抱一样,哇,新生命就这样开始孕育啦!这不神奇吗?就好像童话故事里那样美好!比如一只小猫咪的诞生,不就是因为猫爸爸的精子和猫妈妈的卵子在这个神奇的派对上相遇了嘛!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它们俩可是配合得超级默契呢!没有减数分裂提供独特的生殖细胞,哪来受精作用的精彩呀?没有受精作用把精子和卵子结
合起来,哪来新生命的诞生呢?它们就像是一对最佳搭档,共同创造着生命的奇迹。
它们可不只是书本上的知识哦,它们就在我们身边呀!我们人类,还有各种各样的动物、植物,都是因为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才有了代代相传,才有了这么丰富多彩的世界。
所以呀,我们得好好感谢这两个神奇的过程呢,它们真的是太重要啦!。
《受精作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加强对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以及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的理解。
2.能力目标:(1)生物绘图、识图能力(2)形象思维能力(3)比较推理能力3.情感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来源,形成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尊重生命。
(3)通过同学合作进行模拟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两节的学习已经学习了减数分裂的过程,学会了分析减数分裂各期的图像,课前练习模拟了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为本节课构建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打下了基础。
学生对生物体从何而来充满了好奇,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减数分裂模拟材料易得,准备方便。
以上都为本节课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2)受精作用的意义。
2.教学难点:(1)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2)受精作用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四、教学方法1.模型构建法2.多媒体动画演示法3.讲授法五.教学过程《受精作用》导学案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利用模型建构来解释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2.阐明受精作用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学习重点】1.解释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2.受精作用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学习难点】解释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学习探究】一、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活动探究一]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1.用红、黄橡皮泥及白色卡纸,依照“模型建构”构建一个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和行为变化的模型。
2.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1)让长度相同、颜色不同的两条染色体配对代表什么?(2)完成精原细胞形成精子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表[活动探究二]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1.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时,非同源染色体有几种组合形式?请借助染色体模型动手将所有的组合情况展现出来。
遗传与进化专题遗传的细胞基础考点2配子的形成过程和受精作用●基础知识自主疏理1.受精作用(1)概念: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为的过程。
(2)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精子的细胞核和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使彼此的会合在一起。
(3)实质: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彼此的染色体会合。
(4)意义:受精作用使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恢复到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既使得新一代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又使得前后代体细胞中保持恒定。
校对:受精卵染色体体细胞染色体数目●自主检测过关1.猴子的下列各组细胞中,肯定都有Y染色体的是()A.受精卵和次级精母细胞B.受精卵和初级精母细胞C.初级精母细胞和雄猴的神经元D.精子和雄猴的肠上皮细胞2.一个基因为AaBb的卵原细胞按自由组合规律遗传假成胚配合c 过程过过过程程程a b d 定产生了一个基因组合为AB 的卵细胞。
则随之产生的三个极体的基因组合应为()A .Ab 、aB 、abB .AB 、ab 、abC .ab 、ab 、abD .AB 、AB 、AB3.下图中甲~丁为某动物(染色体数=2n )睾丸中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 分子数的比例图,关于此图叙述中错误的是()A .甲图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 .乙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C .丙图可表示有丝分裂间期的第一阶段D .丁图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4.右图是自然界中豌豆的生殖周期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基因的表达主要在a 过程中B .纯种豌豆自交产生的子代只有一种性状C .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于c 过程中D.在d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会发生联会5.根据科学家研究证实,由精子细胞变为精子的过程中,细胞核变为精子的头部;部分细胞质变成精子的颈部和尾部;大部分细胞质及多数细胞器被丢弃;但全部线粒体保留下来,并集中在颈部。
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是:(1)细胞核内含有______________,以便传给下一代。
名词解释: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减数分裂】也叫成熟分裂,是有性生殖的生物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方式。
其二倍体原始生殖细胞内染色体复制一次之后,细胞连续分裂两次,从而使得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了一半。
减数分裂有三种类型:合子减数分裂、配子减数分裂、居间减数分裂。
【前减数分裂】前减数分裂期是指原始生殖细胞(如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进入减数分裂之前的间期,分为G1期、S期和G2期。
前减数分裂期的S期持续时间长于有丝分裂间期的S期,但只合成全部染色体DNA的%,其余DNA在偶线期合成。
G2期是原始细胞由有丝分裂向减数分裂发展的转变时期,也是原始升值细胞由非同步性有丝分裂转变为同步性的减数分裂的时期。
【减数分裂Ⅰ】减数分裂Ⅰ是原始生殖细胞经过同源染色体分离实现染色体数目减半的过程。
可划分为前期Ⅰ、中期Ⅰ、后期Ⅰ和末期Ⅰ。
【前期Ⅰ】前期Ⅰ持续时间长,结构变化复杂,通常又细分为细线期、粗线期、双线期和终变期。
【细线期】染色质凝缩成染色体。
有若干染色体进行配对,配对是靠两条同源染色体之间沿长轴形成联会复合体实现的,同源染色体的配对使细胞染色体由2n条单价体变成n条二价体。
此外,大约%的DNA在偶线期合成,这部分DNA与同源染色体的精确配对有关。
【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每两条同源染色体,都分别来自雌雄生殖细胞,即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且它们在形态大小及遗传结构上都是相似的。
且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前期,要进行联会,形成四分体。
在减数分裂第一次的后期,每对同源染色体的两个成员开始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彼此发生分裂,分别向两极移动(这是基因分离定律的基础),经末期形成的次级性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不含有同源染色体,即同源染色体分离;在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可以自由组合(这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联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要进行配对的现象。
第二节受精作用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第一中学戴芙蓉
一教材分析
《受精作用》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图版)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一单元第1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细胞减数分裂的基础上进行的,又是生命发展的开始,对生命从微观到宏观发展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节课主要讲解精子和卵细胞的融合。
教材首先以人的受精卵的形成为例,描述了受精作用发生的部位,以及精子和卵细胞向输卵管的运输、识别和融合的过程;其次重点通过探究活动“受精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阐明受精作用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最后阐述了受精作用的意义,为今后学习进化奠定基础,学习完本节课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生命,尊重生命。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简述精子和卵细胞向输卵管的转运;
2.举例说明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过程;
3.解释受精作用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
4.阐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的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受精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提高学生
根据资料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情感目标】探讨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过程,体验生命诞生过程的规
律性和客观性,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
2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精子和卵细胞的融合。
【难点】受精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三教学方法
问题探讨
四课前准备
PPT课件及受精作用相关视频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意图
设疑导入
引入新课
1.受精作用的定义
2.受精作用的场所【多媒体展示】你几岁了?
【提出疑问】大家可以发现
同一年出生同学在回答这个
问题的时候,答案虽然并不
统一,但在答案的误差上却
惊人的统一——那就是只
差一年!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
象?到底哪种回答才是正确
的呢?
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疑问在
今天的课堂中寻求答案!
【多媒体展示】思考:
1.新生命的形成起点是()
A.婴儿的呱呱坠地
B.受精卵的形成
2.受精卵是如何形成的?
3.精子和卵细胞是如何形成
的?
【多媒体展示】思考:
1.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场
所?
2.受精卵形成的场所是精
巢?卵巢?还是都不是?
学生带着疑惑和好
奇,争先恐后的回答。
学生积极思考,寻求答
案
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再
次思考解决课前疑问
学生利用问题总结受
精的定义
阅读课本P7并思考回
答相关问题
往往最常见、
最简单的问
题,给学生带
来的疑惑最
大,利用疑惑
激起学生学
习得兴趣
通过对生物
体发育起点
的回顾,让学
生利用已学
知识,解决古
今对生命现
象阐述上的
差异,并理解
其共存的合
理性。
通过问题引
导学生学会
自主学习。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意图
3.受精作用的过程
⑴卵细胞的结构3.精子和卵细胞是如何到达
输卵管壶腹部?
4.精子利用尾部提供动力进
行运动,那卵细胞是借助什
么动力进行运动的?
【多媒体展示】
1.在输卵管的壶腹部一个卵
细胞遇到了一个还是多个精
子?
2.在受精卵形成时,一个卵
细胞是与一个还是多个精子
结合?
3.那一个卵细胞在输卵管的
壶腹部遇到多个精子的时
候,卵细胞如何选择的?什
么结构决定卵细胞有这种选
择权?
【多媒体展示】卵细胞的图
片
【多媒体展示】
1.在卵细胞的什么位置上存
在什么物质可以使精子和卵
细胞相互识别?这种物质有
什么特性?
学生利用问题总结受
精的定义
观察课本P7并思考回
答相关问题
学生结合图片和课本
P9自学卵细胞结构的
的相关内容并思考教
师提出的问题: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意图
⑵受精作用的过程
4.受精作用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
5.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2.在卵细胞的什么位置上存
在什么物质可以使卵细胞只
与一个精子结合?
【多媒体展示】阅读课本P9
自学受精作用的过程,并思
考:
受精作用的实质是什么?
【多媒体展示】精子和卵细
胞融合的过程,思考:
1.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的
来源?
2.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来源?
3.受精卵中遗传物质的来
源?
4.绘制出减数分裂和受精作
用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
坐标曲线。
阅读课本P9自学受精
作用的过程
学生自住绘制坐标曲
线,并分析所绘制的曲
线,思考减数分裂和受
精作用的意义
六板书设计
第二节受精作用
一、受精作用
1.定义
2.场所-----输卵管壶腹部
⑴精子的运输过程
⑵卵细胞的运输过程
⑶卵细胞运动的动力来源
3.过程
⑴卵细胞的结构
⑵过程
⑶受精作用的实质
4.受精作用中染色体的变化
二、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课堂小结及扩展】
以板书为线,对本节课所讲知识进行简要的复习归纳;教学扩展:学生课后收集有关植物双受精和动物受精相关知识,课后交流。
知识收集途径:图书馆,互联网等。
七教学后记
受精作用作为减数分裂与新生命形成的桥梁,对学生了解整个生命过程无疑是不可或缺的。
本节课以受精作用为重点,以问题导引,师生互动,教师主讲等多方式,启发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生物受精过程是复杂的,通过学生知识的扩展,可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使他们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运用多媒体教学,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避免了单纯由教师讲授所带来了知识繁重,学生疲劳等弊端。
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