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子植物的双受精过程与意义
- 格式:ppt
- 大小:490.00 KB
- 文档页数:18
被子植物的双受精过程及其生物学
意义
被子植物的双受精过程是指花药中的两个生殖细胞(即花粉管核和胚乳)在花内相互受精的过程。
在双受精过程中,先有一个花粉管核细胞受精,然后另一个胚乳细胞受精,最后形成一个双受精的雄性三倍体细胞。
该双受精过程在被子植物中十分重要,因为它有助于保持种群遗传多样性,并防止基因突变的出现以及对环境适应性的改变。
双受精过程使得植物能够有效地提高繁殖效率,有助于植物的繁衍、发展和适应环境变化。
双受精还可以防止基因过度流失或突变,保护植物的基因多样性,提高植物的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有利于植物的长期发展。
被子植物的基本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具有真正的花,包括花梗、花托、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
花的出现,有利于昆虫等动物授粉。
2. 有明显的双受精现象,即两个精细胞与卵细胞和两个精细胞与中央细胞分别完成受精作用,产生受精卵和受精极核。
3. 具有更为明显的雌、雄配子体。
这意味着雄配子体的形成居于主导地位,能产生大量花粉,以一定方式传播后使雌配子体的成熟,并能进入雌配子体内,进而实现双受精。
4. 具有一个被子的子房发育为成熟的果实。
这样的果实对于保护种子成熟和帮助种子散布具有重要意义。
5. 具有维管束的次生木质部,主要由导管分子组成。
6. 具有双倍的染色体数,这决定了其生命周期中基因组加倍的特点。
7. 生长发育过程经历了由顶端分生组织形成花原基,进而分化形成各种器官和组织,以及完成传粉、受精、结实等过程。
8. 具有特殊的细胞组织结构和功能,例如维管组织可以将水分和营养物质输送到整个植物体,以及具有一些特殊的防御和繁殖机制。
这些特点使被子植物在多方面优于裸子植物,从而在地球上占据更广泛的环境,并在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的角色。
2013年植物学乙试题一、问答题:1.试述双受精的过程及生物学意义。
花粉管进入胚囊时,先端破裂,两个精子由花粉管进入胚囊。
其中一个精于与卵细胞结合,形成二倍体的合子,将来发育成胚;另一个精子与极核结合形成三倍体的初生胚乳核,这种两个精于分别与卵和极核结合的现象,称为双受精,双受精是进化过程中被子植物所特有的现象。
双受精的意义:受精作用实质上是雌、雄配子的相互同化过程,通过单倍体的雌配子一卵细胞与单倍体的雄配子一精子的结合,形成了一个二倍体的合子,由合子发育成新一代的植物体,恢复了各种植物体原有的染色体数目,保持了物种的稳定性:并且由于雌,雄配子间存在遗传差异,精、卵融合将父母本具有差异的遗传物质组合在一起,通过受精形成的合子及由它发育形成的新个体具有父母本的遗传特性,同时具有较强的生活力和适应性。
由于雌、雄配子本身相互之间的遗传差异(由减数分裂过程中所发生的遗传基因交换、重组所决定的),因而在所形成的后代中就可能形成一些新的变异,极大地丰富了后代的遗传性和变异性,为生物进化提供了选择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双受精作用具有特殊的生物学意义。
因为双受精不仅使合子或由合子发育成的胚具有父母双方丰富的遗传特性,而且作为胚发育中的营养来源的三倍体胚乳,也是通过受精而来的,因而也带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特性。
这就使产生的后代具有更深的父母遗传特性,以及更强的生活力和适应性。
因此,被子植物的双受精,是植物界有性生殖过程中最进化最高级的形式,加上其它各种形态构造上的进化适应,使它们成为地球上适应性最强、构造最完善、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在植物界中占绝对优势的类群。
2.列表说明花药的发育及花粉粒形成过程。
3.列表说明胚珠发育及胚囊形成过程4.指出高等植物各门首先出现的进化特征及其意义所在。
苔藓:明显的世代交替现象。
配子体占优势;孢子体不发达并“寄生”在配子体上,不能独立生活。
蕨类:明显的世代交替现象。
孢子体远比配子体(原叶体)发达,孢子体和配子体都能独立生活。
2013年植物学乙试题一、问答题:1.试述双受精的过程及生物学意义。
过程:花粉管从一个退化的助细胞的丝状体进入胚囊后,其顶端形成小孔,花粉管中的内容物包括2个精细胞与1个营养核等,由小孔释放到卵细胞和中央细胞之间的位置。
随后两个精细胞中的一个与卵细胞的无壁区渐渐接近并相互融合,形成合子(2N),另一个与中央细胞的两个极核接近并相互融合,形成初生胚乳核(3N)。
这种现象称为双受精,是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特有的现象。
生物学意义:1.通过两个染色体单倍的精卵细胞的融合,把父、母本具有的差异遗传物质重新组合,形成了兼有父母本双重遗传性的合子,这样,既恢复了植物体原有的染色体数,保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性,又可能产生新的性状,为产生新变异提供物质基础。
2.双受精形成了三倍体的初生胚乳核,同样兼有父母本的遗传特性,生理上更活跃,由此发育成的胚乳作为营养物质供胚的发育,这样自带的变异性会更大,生理性更强,适应性更广泛。
2.列表说明花药的发育及花粉粒形成过程。
花药的发育:顶端部分发育形成花芽雄蕊原基具四棱外形的花药雏体中央部分——花隔四个棱角角表皮内方——孢原细胞外层平周分裂和垂周分裂药室内壁外周缘细胞中层与表皮构成花粉囊壁绒毡层内内层分裂或直接发育形成减数分裂造孢细胞花粉母细胞花粉粒花药成熟后,花粉囊壁的中层和绒毡层解体消失,最后只剩表皮和花药内壁。
花粉粒的形成:减数分裂分离形成有丝分裂营养细胞花粉母细胞四分体单核花粉粒有丝分裂(小孢子)生殖细胞2个精子3.列表说明胚珠发育及胚囊形成过程胚珠的发育:平周分裂基部珠柄着生在胎座上子房壁表皮下的细胞产生突起形基部外围细胞成胚珠原基前端珠心珠被子房中维管束的分枝由珠柄进入胚珠,为胚珠输送养料顶端留下小孔胚囊的发育:分化平周分裂或直接发育减数分裂靠近珠孔的珠心表皮下孢原细胞胚囊母细胞靠近珠孔端的3个退化线性排列的4个子细胞发育 3次有丝分裂(仅核分裂)远珠孔的1个单相核单核胚囊另3个分化合点端4个核极核胚囊珠孔端4个核 2另3个分化4.指出高等植物各门首先出现的进化特征及其意义所在。
分析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七年级科学教案。
一、花的结构与功能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主要发生在花中。
花是由许多生殖器官和辅助器官组成的。
其中,生殖器官包括雄蕊和雌蕊。
雄蕊由花丝和花药组成,花丝是连接花药和花萼的长细线,花药则是产生花粉的结构。
雌蕊则由柱头和子房组成,柱头是与花药接触并接收花粉粒的结构,子房则是受精后发育成果实的结构。
除生殖器官之外,辅助器官包括花萼和花瓣。
花萼是由苞片组成的结构,其本身并不具备生殖功能,但能够保护和辅助花的生殖器官;花瓣具有吸引传粉者的作用。
二、授粉授粉是被子植物有性生殖过程的第一步。
授粉过程中,花药产生的花粉会落在柱头上。
此时,花粉与柱头之间的相互作用往往是种属特异性的。
插花实验表明,花粉和柱头之间存在某种“配对原则”,即同属植物之间的花粉能够在同属植物的某些柱头上生长授粉,而在其他植物的柱头上则生长受阻。
这种特异性配对是通过花粉与柱头之间的识别分子实现的。
三、受精当花粉成功授粉柱头后,花粉管就会从花粉颈延伸到子房内。
在这个过程中,花粉管继续生长,直至到达花卵细胞。
在此过程中,花粉管细胞会释放出一些物质,使得花卵细胞发生受精作用。
受精作用包括雄核与卵细胞结合和体细胞核与中央细胞结合。
雄核与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又称为合子,它们将遗传信息的一半来自父本花粉,一半来自母本卵细胞。
而体细胞核与中央细胞结合则形成三倍体的胚珠核,其中遗传信息来自母本植物。
四、胚珠发育和成果成功受精后,胚珠开始发育成果实。
在胚珠内,合子发育成为胚珠,中央细胞则发育成为胚乳。
胚珠发育包括胚珠壳和胚发组织的形成。
而胚乳部分则是受精卵发育成熟后依靠体细胞核的三倍体染色体组成的。
成熟的果实是由某些模块化结构所构成的。
果实的形态多样,如可以是坚果、蒴果、肉果及豆荚等。
果实不仅提供种子保护,同时也有助于种子散布和传播,是植物繁殖的关键。
五、结论从花的结构和功能、授粉、受精和胚珠发育和成果四个方面,我们可以深刻认识到被子植物有性生殖过程的精细复杂性。
被子植物的双受精过程及其生物学意义花粉管经过花柱,进入子房,直达胚珠,然后穿过珠孔,进而伸向胚囊。
在珠心组织较薄的胚珠里,花粉管可以立即进入胚囊,但在珠心较厚的胚珠里,花粉管需先通过厚实的珠心组织,才能进入胚囊。
花粉管进入胚囊的途径在不同植物是不一样的,但都与助细胞有一定关系。
有从卵和助细胞之间进入胚囊的,如荞麦;有穿入 1个助细胞中,然后进入胚囊的,如棉;或是破坏1个助细胞作为进入胚囊的通路的,如天竺葵;或是从解体的助细胞进入的,如玉米。
花粉管进入胚囊后,管的末端即行破裂,将精子及其他内容物注入胚囊。
破裂原因,有认为是由于胚囊内的低氧膨胀所致,而助细胞被推测为对花粉管破裂起着直接的作用,当花粉管与助细胞的细胞质接触时,由于压力的突然改变,导致管的末端破裂;也有认为花粉管管壁的溶解,如番茄、胡麻,也是原因之一。
花粉管中的两个精子释放到胚囊中后,接着发生精子和卵细胞以及精子和2极核的融合。
2精子中的1个和卵融合,形成受精卵(或称合子),将来发育为胚。
另1个精子和2个极核(或次生核)融合,形成初生胚乳核,以后发育为胚乳。
卵细胞和极核同时和2个精子分别完成融合的过程,是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的特有现象,称为双受精(见图)。
进入胚囊的2个精子是否在结构、生化特性等方面完全相同?通过电子显微镜的观察研究证明,2精子间是有可察觉的差异存在的。
RUSSell(1980—1983)等人在电子显微镜下研究白花丹花粉时,观察到2个精子中的1个以突起附着在营养细胞的核上,另1个则通过胞间连丝与第一精子相连;此外,附着在营养核上的那个精子含较多数量的线粒体,而另1个精子则含较多的质体,因此,可以认为两个精子可能是二形的。
与卵细胞结合的精子,在进入卵细胞与卵核接近时,精核的染色体贴附在卵核的核膜上,然后断裂分散,同时出现1个小的核仁,后来精核和卵核的染色质相互混杂在一起,雄核的核仁也和雌核的核仁融合在一起,结束这一受精过程。
另1个精子和极核的融合过程与上述两配子的融合是基本相似的,精子初时也呈卷曲的带状,以后松开与极核表面接触,2组染色质和2核仁合并,完成整个过程。
一、名词解释1、不完全花:不全具有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的花。
2、完全花:有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的花。
3、花芽分化:由花原基或花序原基逐渐形成花或花序的过程4、2-细胞花粉:传粉时,仅有生殖细胞和营养细胞组成花粉,称2-花粉5、3-细胞花粉:经一段贴合期,生殖细胞从内壁游离出来,不形成细胞壁,而成为裸细胞。
它再经一次有丝分裂,形成两个精子。
精子也是无壁的裸细胞,核大、质少。
这一类花粉在传粉时包含3个核,称3-细胞花粉6、卵器:卵和助细胞的合称。
7、配子体:植物世代交替过程中具有单倍核相、产生配子进行有性生殖的植物体。
8、受精:雌雄性细胞,即卵细胞和精细胞的相互融合,形成合子的过程称受精。
9、雄性生殖单位:雄配子体中的营养核与一对姊妹精细胞存在物理上的连接或结构上的连接,从而形成一个结构单位。
10、精子异型性:来源于一个生殖细胞的两个姊妹精细胞之间存在形态结构上和遗传上的差异。
11、双受精:花粉管的两个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极核结合的现象12、无融合生殖:将由配子体产生孢子体的不经过配子融合的生殖过程,称无融合生殖。
13、多胚现象:种子内出现多个胚的现象。
可由受精卵形成、胚囊内细胞参与形成、珠心或珠被形成。
14、合点受精:花粉管进入子房后,沿子房壁内表皮经合点进入胚囊,叫合点受精。
15、珠孔受精:花粉管进入子房后,直趋珠孔,通过珠孔进入珠心,最后进入胚囊,叫珠孔受精。
16、核型胚乳:初生胚乳核第一次分裂形成胚乳核,以后或形成胚乳细胞或以游离核形态存在,这类型胚乳称核型胚乳17、细胞型胚乳:初生胚乳核第一次分裂就形成两个胚乳细胞,并以胚乳细胞形态存在,这类型胚乳称细胞型胚乳18、沼生目型胚乳:初生胚乳核分裂形成游离核,在细胞化过程中,近珠孔端细胞化,合点端保持游离核状态,这类型胚乳称沼生目型胚乳。
19、真果:植物的果实纯由子房发育而来。
20、假果:植物的果实除了子房外,还有花的其它部分参加发育,和子房一起形成果实。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最大的区别是什么?答: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具有许多显著的特征。
1.绝大多数的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壁。
植物的许多基本生理过程,如生长,发育,形态建成,物质运输,信号传递等都与细胞壁有关。
2.植物的绿色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又具有细胞壁,可能是植物祖先最早产生的有别于其他生物的重要特征。
3.许多植物细胞都有一个相当大的中央大叶泡,这也是植物细胞的重要特征之一。
中央大叶泡在细胞的水分运输,细胞生长,细胞代谢等许多方面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4.再多细胞的高等植物组织中,相邻细胞之间还有胞间连丝相连,使细胞间独特的通信连接结构,有利于细胞间的物质和信息传递。
5.植物分生组织的细胞通常具有无限生长的能力,可以永久保持分裂能力。
但对于植物细胞而言,细胞通常有一定的“寿命”,细胞在若干代后会失去分裂能力。
6.此外,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普遍有一个体积增大与成熟的过程,这一点比动物细胞表现更明显。
如细胞壁的初生壁与次生壁形成,液泡的形成与增大,质体发育等。
受精作用的生物学意义。
答:1.保证了物种遗传的相对稳定性2.丰富了植物的遗传变异性3.具有双亲遗传性的胚乳,可使子代生活力更强4.外界环境条件对传粉,受惊的影响叙述双受精过程和意义。
意义(1)产生二倍体的合子,具有父母本的双重遗传特性,恢复了各种植物原有的染色体数,保持了物种遗传的稳定性。
(2)后代出现新的遗传性状,利于选择优良变异的后代,培育成新的品种。
(3)三倍体的初生胚乳核结合了父母本的遗传性,更适合作为胚发育的养料,使后代变异性得以充分体现,生活力、适应性更强。
叙述有丝分裂的过程和特点。
有丝分裂的过程:一般分为核分裂和胞质分裂,根据核的分裂过程可将有丝分裂过程分为前、中、后、末四个时期。
前期:染色体出现,每个染色体包含两个染色单体,随后核仁、核膜消失,同时纺锤丝出现。
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纺锤丝非常明显。
生物学教学2019年(第44卷)第11期・5・被子植物花粉管生长及双受精作用的分子机理黄紫筠(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100048)摘要双受精是被子植物特有的生殖方式,是指卵细胞和极核同时分别与花粉管中释放出来的两个精子融合的过程%从花粉落到柱头被识别开始,到花粉管萌发并极性生长至珠孔,再到精子释放并分别与胚囊中的卵细胞和中央细胞融合#这一系列精巧、有序、复杂的过程需要众多细胞的相互识别和作用%本文概述双受精过程中雌雄配子体相互作用的机理#为读者准确理解双受精作用提供资料%关键词双受精雌雄配子体花粉管助细胞双受精(double fertilization)是被子植物特有的生殖方式,是区别于裸子植物的重要特征之一。
双受精现象是由俄国植物学家纳瓦兴于1898年发现。
他以头巾百合和细弱贝母为材料,观察到卵细胞和极核同时分别与花粉管中释放出来的两个精子融合的过程,由此发现了被子植物的两个精子都参与受精。
作为植物胚胎学史上的重大里程碑,双受精在生物学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被子植物双受精作用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做一概述,为植物遗传和育种学的相关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1花粉与柱头识别双受精作用的第一步是传粉,即雄蕊中花粉借助风力或昆虫的作用落到同一朵花或另一朵花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花粉落在柱头表面后,随即引起一系列复杂的细胞形态变化和生理生化过程的发生,包括花粉黏附、花粉水合、花粉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在花柱中极性生长并最终进入胚囊,完成双受精。
雄蕊花粉与雌蕊柱头的黏附能力决定着受精作用能否顺利发生,而不同物种由于其柱头形态和生理特征的不同又会影响黏附能否成功。
湿柱头黏性大,干柱头则借由乳突细胞粘附花粉,花粉黏附后释放外壁蛋白与柱头表面的蛋白相互识别并特异性结合,呈现“认可”的亲和识别反应[1]o研究发现芸苔属植物油菜和甘蓝中先后发现的S位点相关蛋白SLR1和SLG通过与花粉包被的A类蛋白PCP-A结合从而影响花粉的黏附作用[2,3]。
第八章被子植物花的构造和发育花是被子植物特有的生殖器官。
植物在完成营养生长后将转而进行生殖生长,这时茎尖顶端分生组织将逐渐形成花原基和花序原基进而分化形成花和花序。
花是形成雌、雄性生殖细胞和进行有性生殖的场所。
一朵完整的花由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等部分组成。
雄蕊是花中雄蕊原基发育而成的,由花丝和花药构成,其中花药由花粉囊和药隔组成,花粉囊内花粉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发育形成花粉粒,花粉粒内最终形成两个精子。
雌蕊由花芽中的雌蕊原基发育而来,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心皮,形态上可区分为柱头、花柱和子房三部分,子房内的胎座上着生胚珠,胚珠由珠心、珠被、珠孔、珠柄等几部分组成,珠心内形成胚囊,胚囊中产生卵细胞和中央极核。
雌、雄蕊发育成熟后,花粉粒从花粉囊中散出,通过不同的传粉方式传至雌蕊柱头,经与柱头识别后萌发形成花粉管,将精子输送至胚囊,两个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极核结合,完成被子植物特有的双受精过程。
一、基本概念1.植物的繁殖(1)繁殖:植物生长到一定阶段时,就要通过一定的方式由旧个体产生新个体,来保持种族的延续,这种现象称为繁殖。
(2)营养繁殖:植物营养体的某一部分与母体分离或暂不分离,而直接形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如扦插、分株、压条、嫁接、组织培养等。
(3)无性繁殖:植物体上产生一类称为孢子的无性生殖细胞,以后由这些孢子直接发育形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4)有性繁殖:植物体上产生称为配子的有性生殖细胞、即雌配子和雄配子,两个配子融合后形成合子或受精卵,再由合子直接发育形成新个体。
它是种子植物主要的繁殖方式。
2,花的概念、组成和发生(1)花的概念:花是一种适应繁殖功能,节间极度缩短、不分枝的变态的短枝,其上着生着变态的叶子,是被子植物特有的繁殖器官。
(2)花的组成:一朵典型的花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花柄:也称花梗,生于花的最下部,支持花位于一定的空间,是茎与花之间的桥梁。
2)花托:花柄顶端部分.花的其他部分着生其上,通常呈膨大状。
农作物、植物种子繁育员题库六1、填空(江南博哥)为了达到防鼠效果,防鼠板高()。
解析:70厘米2、单选根据国家标准中玉米种子发芽条件规定,玉米种子发芽适宜采用的发芽床为()。
A.TP或BPB.BP或SC.TP或SD.TP或BP或S答案:B3、填空按处理方式不同可将破除休眠处理分为()()()()等。
解析:温度处理;机械损伤处理;化学试剂处理;层积处理4、名称体细胞胚(或称胚状体)解析:由茎、叶等植物营养器官经组织培养产生的一种类似于自然种子胚(合子胚)的结构,具有胚根和胚芽的双极性,也经原胚、心形胚、球胚、鱼雷形胚及子叶期胚等不同阶段发育而成,通常又称为胚状体,实为幼小的植物体。
5、填空指导使用农药需掌握常用农药()及()。
解析:特性;使用方法6、名称不育花解析:雄蕊和雌蕊发育不正常,不能结实的花。
7、填空种子发芽试验时,怀疑种子处于(),无需进行重复试验。
解析:休眠期8、判断甘薯为自花授粉作物。
答案:错9、单选被子植物的种胚是由()通过短期休眠,进行细胞的分裂分化和形态.生理上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
A.极核B.卵细胞C.合点D.合子答案:D10、单选禾谷类作物由于穗子在植株上部,种子的成熟期基本一致,以在()收获为好。
A.乳熟末期到黄熟初B.黄熟末期到腊熟初C.蜡熟末期到完熟初D.完熟末期到黄熟初答案:C11、填空引起机械混杂的原因:晒场()过程中风吹;()过程中操作不当;种子处理过程中操作不当。
解析:干燥;播种12、单选光合有效辐射的波段大体与()的范围一致。
A.紫外线B.可见光C.红外线D.无线电波答案:B13、填空种子堆垛之间沿仓壁四周操作道宽()米。
解析:0.5-0.614、单选()是在不受地下水影响的自然条件下所能保持的土壤水分的最大数量指标。
A.凋萎湿度B.毛管断裂含水量C.田间持水量D.全蓄水量答案:C15、问答植物的繁殖具有哪些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植物的繁殖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各种繁殖类型的特点是什么?解析:植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必然通过一定的方式,以它本身产生新的个体来延续后代,这种现象叫繁殖。
作业二不完全花:缺少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中任何一部分的花。
完全花: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都有的花。
花芽分化:由原基发育成花各个部分的过程。
2—细胞花粉:传粉时,仅由生殖细胞和营养细胞组成的花粉。
3—细胞花粉:在传粉时包含3个核的花粉。
卵器:近珠孔端的3个核,1个卵细胞,2个助细胞的合称。
配子体:有世代交替生物的生活史中以单倍体状态生长的组织或细胞。
受精:卵细胞和精细胞相互结合形成合子的过程。
雄性生殖单位:雄配子体中的营养核与一对姊妹精细胞存在物理上的连接或结构上的连接形成的结构单位。
精子异型性:一个生殖细胞的两个姊妹精细胞之间存在形态结构上和遗传上的差异。
双受精:两个精子分别与卵和极核结合的现象。
无融合生殖:植物不经过受精而产生有胚的种子的现象。
多胚现象:植物里含有2个或2个以上的胚的现象。
合点受精:植物的花粉管进入子房后沿子房壁内表皮经合点进入胚囊的现象。
珠孔受精:花粉管通过珠孔进入珠心最后进入胚囊的现象。
核型胚乳:从胚囊边缘开始逐渐产生细胞壁并进行胞质分裂形成胚乳细胞,并由边缘向中心发展形成的胚乳。
细胞型胚乳:形成初生胚乳核后,每次分裂都随之进行胞质分裂,产生细胞壁,形成多细胞结构的胚乳。
沼生目型胚乳:初生胚乳核把胚囊分成珠孔室和合点室,珠孔室进行游离核分裂后形成胚乳细胞,合点室保持游离状态的胚乳。
真果:植物的果实纯由子房发育而来。
假果:由子房和花的其它部分(花托,花被)参加发育形成的果实。
单性结实:不经过受精子房也会发育成果实的现象。
识别蛋白:雄性不育:花中的雄蕊得不到正常发育,使花药发育畸形或完全退化的现象。
1.叙述被子植物从胞原细胞的产生到成熟花粉粒形成的整个花药发育过程。
未分化的花药分为表皮和孢原细胞。
孢原细胞分化成初生壁细胞和造孢细胞。
造孢细胞分化成小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成为四分体,最后形成花粉粒。
初生壁细胞经垂周分裂和平周分裂形成药室内壁,后发育成纤维层(外层);还形成中层和绒毡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