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组站的作业和设备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9
编组站的设备
编组站是铁路网上办理大量货物列车解体、编组作业,并为此设有比较完善的调车设备的车站。
编组站按列车编组计划的要求解编各种类型的列车,为合理组织车流服务,是一个编组列车的“工厂”。
编组站通常设在几条主要干线的汇合处,也可以设在有大量装卸作业地点的大城市、港口或大工矿企业附近。
1.调车设备
调车设备是编组站的核心设备,主要包括调车驼峰、调车场(线)、牵出线、调车机车、辅助调车场等。
2.行车设备
行车设备是指接、发列车的到发线,如到达场、出发场、到发场等。
3.机务设备
机务设备是指对机车进行各项整备和修理作业的线路与设备。
编组站一般设有机务段,且规模较大。
4.车辆设备
车辆设备是指供到发的车辆进行检查和修理的设备,主要包括列检所、站修所及车辆段。
5.货运设备
货运设备主要包括整倒装设备、加冰设备、牲畜和鱼苗车的上水换水设备、货场。
6.其他设备
其他设备包括客运设备、站内外连接线路设备、信号设备、联锁设备、闭塞设备、通信设备和照明设备等。
编组站的作业根据编组站在路网和枢纽中的作用与所承担的主要任务及其作业对象,编组站主要办理以下几项作业:1.改编中转货物列车作业此项作业主要包括解体列车的到达和解体作业,始发列车的集结、编组和出发作业。
此项作业是编组站最主要的作业,数量多且复杂,作业时间比较长,分别在对应的地点和车场办理。
2.无改编中转货物列车作业此项作业内容少且时间短,相对比较简单,地点仅限于到发场或专门的通过车场,主要进行换挂机车和列车技术检查作业。
3.部分改编中转货物列车作业此项作业除进行无改编中转货物列车的作业外,有时还要变更列车重量、列车运行方向或进行成组甩挂等少量调车作业,一般在到发场或通过车场进行。
4.本站作业车(地方作业车)作业本站作业车是指到达本枢纽或本站货场及工业企业线进行货物装卸或倒装的车辆,其作业过程较有调中转车增加了送车、装卸和取车等内容,其中重点是取送车作业。
本站作业车的取送有编开枢纽小运转列车取送和调车取送两种方式。
一般而言,当本站货运量较小,枢纽内货运站运量较大且卸车作业点多而分散时采取编开枢纽小运转列车取送;当编组站设有货场并有工业企业线连接且货运量较大,固定配属专用调机时采用调车取送。
5.机务作业编组站的机务作业和区段站一样,包括机车出段、入段、段内整备及检修作业。
6.车辆检修作业编组站的车辆作业包括列车技术检查及不摘车的经常维修、轴箱及制动装置的经常保养,这是列车技术作业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在到发线上进行;摘车的经常维修,这是货车的站修,在车辆破损程度较为严重时需摘车倒装后送往站修线或车辆段修理;货车的段修,这是按车辆使用规定期限定期入车辆段进行检修作业,有大修、中修、年修之分。
此外,根据具体情况,编组站有时还需办理以下作业:(1)客运作业,包括旅客乘降及换乘。
(2)货运作业,包括货物装卸、换装,保温车加冰、加盐,牲畜车上水、除粪便,鱼苗车换水,等等。
(3)军运列车供应作业。
编组站和区段站同属于技术站。
编组站一、编组站的作业改变中转货物列车作业;无改编中转货物列车作业;部分改编中转货物列车作业;本站作业车的作业(调机取送和枢纽内开小运转车);机务作业;车辆检修作业;其他二、编组站的编组站的设备调车设备----调车设备是编组站的核心设备,包括调车驼峰、调车场(线)、牵出线、调车机车等几部分。
行车设备 -----行车设备即接发货物列车的到发线。
机务设备 -----编组站一般均设机务段,而且规模较大。
车辆设备-----车辆设备是指供到发的车辆进行检查和修理的设备。
有列检所、站修所、车辆段货运设备-----整倒装设备、加冰设备、牲畜、鱼苗车的上水换水设备、货场其它设备-----客运设备、站内外连接线路设备。
三、编组站的分类1)根据编组站在路网中的位置、作用和所承担的作业量分类:①路网性编组站----是位于路网、枢纽地区的重要地点,承担大量中转车流改编作业,编组大量技术直达和直通列车的大型编组站。
一般衔接3 个及以上方向,日均出、入有调中转车达6000辆,设有单向或双向纵列式和混合式的站场,自动或半自动控制的驼峰。
②区域性编组站 ----是位于铁路干线交会的重要地点,承担较多中转车流改编作业,编组较多的直通和技术直达列车的大中型编组站。
一般衔接3 个及以上方向上方向列车,日均出、入有调中转车达4000辆,设有单向混合式、纵列式和双向混合式的站场,半自动或自动控制设备的驼峰。
③地方性编组站----是位于铁路干支线交会点和铁路枢纽地区港口、工业区,承担中转、地方车流改编作业的中小型编组站。
一般为编组两个及以上去向的直通和技术直达列车,日均出、入有调中转车达2500辆,设有单向混合式、横列式布置的站场,半自动驼峰。
2)在一个铁路枢纽内若设有两个或以上的编组站时,根据作业分工和作业量分类:①主要编组站主要担当路网上中转车流的改编任务,以解编直达、直通列车为主的车站。
②辅助编组站协助主要编组站作业,以解编地区小运转车流为主。
第一节概述车站既是铁路办理客、货运输的基地,又是铁路系统的一个基层生产单位。
在车站上,除办理旅客和货物运输的各项作业以外,还办理和列车运行有关的各项工作。
为了完成上述作业,车站上设有客货运输设备及与列车运行有关的各项技术设备,还配备了客运、货运、行车、装卸等方面的工作人员。
一、区间与分界点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和必要的线路通过能力,铁路上每隔一定距离(10 公里左右)需要设置一个车站,车站把每一条铁路线划分成若干个长度不同的段落,每一段落则称为区间,而车站就成为相邻区间之间的分界点,因此,区间和分界点是组成铁路线路的两个基本环节。
由于车站上除了正线以外,还配有其他线路(到发线、牵出线等),所以我们把各种车站称为有配线的分界点。
此外,还有无配线的分界点,它包括非自动闭塞区段的两车站间设置的线路所和自动闭塞区段的两车站间划分为若干个闭塞分区处所设置的通过色灯信号机。
区段通常是指两相邻技术站间的铁路线段,它包含了若干个区间和分界点,区段的长度一般取决于牵引动力的种类或路网状况。
从上述可知,区间也有不同的分类。
车站与车站之间的区间称为站间区间,车站与线路所之间的区间称为所间区间,自动闭塞区段上通过色灯信号机之间的段落称为闭塞分区。
二、车站的作用与分类车站是办理旅客运输与货物运输的基地,旅客的上下车和货物装卸车及其有关作业都是在车站上进行的。
车站通过办理上述业务,使铁路运输生产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联系起来,也是铁路和旅客、货主联系的纽带。
车站还是铁路运输的基层生产单位。
在车站上,除了办理旅客与货物运输的各项作业外,还要办理与列车运行有关的各项作业。
如:列车的接发、会让与越行;车列的解体与编组;机车的换挂与整备;车辆的检查与修理等。
车站不仅是铁路内部各项作业的汇合点,也是提高铁路运输效率和运输安全的保证。
目前,我国铁路上有大小车站几千个。
根据它们所担负的任务量和在国家政治上、经济上的地位,共分为六个等级,即:特等站、一、二、三、四、五等站。
编组站是铁路网上集中办理大量货物列车到达、解体、编组出发、直通和其它列车作业,并为此设有比较完善的调车作业的车站。
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列车编组计划的要求,大量办理货物列车的解体和编组作业。
对货物列车中的车辆进行技术检修和货运检查整理工作,并且按照运行图规定的时刻,正点接发列车。
所以,人们往往称编组站为编组列车的工厂。
成都北编组站、郑州北站、武汉。
通过铁路运输的货物,由装运站运到目的地站所需要的时间和两站的距离相除,叫做货物列车的旅行速度。
解放初期,我国货物列车的旅行速度很低,制约旅行速度的因素很多,有机车车辆、线路、通信信号设备以及编组站的作业能力。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铁路运输任务日益繁重,为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铁路各部门在不同时期不断采用新技术,对原有技术装备进行技术改造,作业方式、管理模式不断适应新装备,逐步进行改善。
技术装备的不断更新改造,无疑为提高列车运行速度、线路通过能力以及列车牵引重量创造了条件。
五十年代末我国已建复线自闭塞、设计通过能力为144对列车/日。
九十年代末在繁重干线上开行了5000吨级列车,大秦线可以开行6千吨和l万吨单元列车。
货物列车的旅行速度有了较大的提高。
除此外,编组站的技术改造是提高货物列车旅行速度的重要因素。
我国编组站技术改造大约经历了简易驼峰、机械化驼峰、半自动化驼峰以及综合自动化驼峰编组站几个阶段。
编组站平面调车作业方式解放初期我国编组站的作业方式是平面调车作业。
一列货物列车编组站解体时,由机车将该列车牵引至牵出线上,按照车辆去向,由机车分别推送到不同的编组线路上去。
当某一条编组线路存放的车辆满足了一列车规定的车辆数量时,才可能由该编组站驶出。
这样的调车作业方式效率十分低下,分解一个列车大约需要1.5—2小时,一条编组线存放的车辆满足一列车数量要求大约在10个小时以上,因此满载货物的车辆由装运站运到目的地站的时间,几乎有将近一半的时间价停留在各个编组站。
为了提高车辆周转率,缩短货物运输时间,就必须对编组站进行技术改造。
1、编组站的定义:在铁路网中,凡用于办理大量货物列车解体和编组作业的,并为此设置专用调车设备的车站。
编组站设置地点:一般设在有大宗车流集散和需要整理的地方,如大城市,和海港口,几条铁路干线交汇地点。
编组站主要作业:改编货物列车作业,无改编中转列车作业,货物作业车作业,机车整备和检修,车辆检修等。
2、编组站一般设置哪些车场:到达场,调车场,出发场,编发场,到发场,交换场,机务段,车务段编组站按车场数量和配置可分为哪六种:单向横列式、单向纵列式、单向混合式、双向横列式、双向纵列式、双向混合式横列式车场配置有何优缺点:造价低,占地省,便于管理缺点:机车车辆调车走行公里长, 调车效率低纵列式车场配置优缺点:调车效率高,利于实现编组站现代化缺点:占地多,工程投资大 级与场的定义: “场”指车场数;“级”指纵向车场排列形式5、调车驼峰纵断面包括(推送部分,溜放部分,峰顶平台)调车推送部分设置压钩坡的目的是(使车钩压紧,以便提钩)驼峰的推送部分指的(经驼峰解体的车列第一钩车位于峰顶时,车列全长范围内的线路区段) 设置推送部分(得到必要的驼峰高度,并使车钩压紧,以便提钩)峰顶平台指的是(推送部分与溜放部分连接处的一段平坦地段)为什么要设置峰顶平台(连接两个不同方向的反坡竖曲线,并保证不降低驼峰的计算高度差)6、驼峰的溜放部分指由峰顶(峰顶平台与溜放部分的变坡点)到计算点的线路范围7、根据编组站在整个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路网编组站,地区编组站,辅助编组站)8、调车设备按调车场纵断面不同(平面牵出线,特殊断面牵出线,驼峰)9、驼峰为什么要确定一个计算点?便于确定驼峰的计算高度和峰高,以及进行车组的溜放参数计算。
驼峰的峰高(峰顶与难行线计算点之间的高度差)能高(把使车辆溜放的能量和溜放消耗的能量看作假想的高度)10、驼峰解体作业时,为什么有时要进行二次解体(一列或几列车解体完毕后需要对溜错股道的车辆进行纠错,所以要进行二次溜放)11、车辆溜放时,受到的作用力有哪些(车辆本身重力的分力、调车机车的推力、车辆运行阻力、调速工具的调速力)12、什么是溜放车辆的基本阻力(车辆在平直线路上自由溜放时,除风和空气阻力之外所受的阻力)与(车辆类型,重量,轴承结构,线路状态,气象)等有关1、驼峰主体信号是四灯位八显示一个绿稳:准许机车车辆按规定速度向驼峰推进;一个绿闪:准许加速向驼峰推进;一个黄闪:准许减速向驼峰推进;一个红闪:指示机车车辆自驼峰后退;一个月白色闪光:指示机车车辆去禁溜线取送车;一个月白稳定:指示机车到峰下;一个红稳:不准许机车车辆越过该信号机;一个黄稳:准许向驼峰预先推进,但不能越过该信号机。
铁道知识编组站和区段站同属技术站,编组站的主要作业是大量办理列车的解体和编组,而且其中多数是直达列车和直通列车。
编组站主要设备是调车场和调车设备。
调车作业的效率与安全,除了与调车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有关外,主要取决于车站所采用的调车设备和技术设施。
调车工作按使用的设备不同,分为牵出线调车和驼峰调车两种。
平面牵出线基本设于平道上,调车时,车辆溜放的动力是靠调车机车的推力。
牵出线设于调车场尾部,适合于车列的编组作业。
驼蜂系骆驼的峰背而得名。
调车时,车辆溜放的动力以其本身的重力为主,调车机车的推力为辅。
驼蜂一般设在调车场头部,适合于车列的解体作业。
所有驼峰都应根据需要,选用减速器、减速顶等调速设备。
目前,我国铁路上常用的调速工具有手闸、制动铁鞋和车辆减速器等。
在机械化驼峰上,除调车场内使用铁鞋制动外,在驼峰溜放部分均采用由驼峰值班员操纵的车辆减速器。
而在自动化驼峰上,是根据车辆的走行性能、重量、预定的停车地点以及溜放速度等条件,由自动化装置控制减速器的制动能力。
中国铁路目前采用的减速器,主要有压力式钳形减速器和重力式减速器两种。
压力式钳形减速器利用空气作为动力,由钢轨两侧的制动夹板挤压车轮进行制动。
重力式减速器主要借助于车辆本身的重量使制动夹板产生对车轮的压力而进行制动。
这种减速器类型很多,我国通常使用一种叫做双轨条油压重力式减速器。
减速顶是一种不需要外部能源的、可以自动控制车辆溜放速度的调速工具。
其优点是灵敏度高,性能良好、维修简便,是一种较好的调速工具。
减速顶由外壳、吸能帽、活塞组合件和止冲装置等五部分组成。
车轮经过减速顶时,吸能帽斜对轮缘部分。
减速顶可以安装在线路的钢轨内侧,也可以安装在钢轨外侧。
在某些车型中,行李车和邮政车是合二而一的,是合造车的一种。
另外,在列车编组时,它们通常各挂一头,把旅客乘坐的车厢夹在中间,担负起保护重任,还便利到站时行包和邮件的装卸作业,不和旅客乘降互相干扰。
首批21型行李车是1955年设计制造的;1965年,22型行李车开始生产,其特点是容积大、载重多、自重轻。
车体长23.6m,宽3.106m,行李室容积115m3,自重43.5t,载重18.5t 构造速度120km/h。
采用钢制墙板、顶板和地板,降低了木材用量约2t左右。
全车布局合理,经济使用,深受用户欢迎,成为主型产品。
1838年,英国率先开始实行列车加挂专门邮政车厢。
1900年,英国还开出了世界上第一趟邮政专列。
随后,世界上有火车的国家都相继在火车列车上加挂邮政车厢,建立了铁路与邮政密不可分的关系。
近代中国利用铁路运送邮件,是从1896年大清邮政成立后开始的。
1903年,我国开办火车邮局,随车收寄各种邮件。
当时清政府颁布了《铁路邮政章程》,开始在火车上编挂专用邮政车厢,并由邮局派员押运和收发邮件。
当然,那时的邮政车都是外国制造的。
我国自己设计的首批21型邮政车始于1955年,1956年开始生产。
车体长21.9745m,宽3.0045m,自重48t,载重18t,邮件室容积55m3。
车体为全钢铆焊结构,一端设有密闭式通过台。
1958年,车体改为全钢电焊结构,取消了通过台,自重减轻到45t。
1965年,设计制造22型邮政车,车体长23.6m,宽3.106m,自重减轻到44.2t,载重20t,装载容积扩大为92m3。
车体为全钢薄壁筒体电焊结构,一端有通过台,另一端设淋浴设备和炊事炉。
车两侧各开两扇全钢大拉门。
车内中部设卧室和办公室,两端设两个邮件室。
办公室里有信格架、保险柜和邮政信箱(投信口位于车外侧墙窗户的下方)等。
“春城”号电动车组,长春客车厂为迎接“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发制造的中国首列商业运行电动车组。
动车组为动力分散式,以1动1拖为一个动力单元,一列6节编组,可运用于标准轨距电气化线路上。
车内造型新颖、色调明快,大量地采用了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
车内设施齐全,软座车为新型可调节座椅,硬座车为仿人体工程学座椅,并设有投影电视、信息显示、吧台、食品冷热加工设备、真空集便装置等设施,大大提高了该车的舒适性和实用性。
该电动车组为无污染的环保型绿色交通工具。
具有普通旅客列车所无法比拟的灵活编组、机动开行的优点,又具有公路交通工具无法比拟的速度快、运量大、效率高、投资省、安全性好的优点。
动车组总功率为2160kW,设计速度120km/h。
“先锋”号交流传动电动车组,是南京浦镇车辆厂负责总体研制的我国第一列交流传动动力分散电动车组,首列电动车组命名为“先锋”号。
该电动车组由两个单元计6节车组成,每3节车组成一个单元,其中包含2节动车和1节拖车。
电动车组设有一等软座1节,二等软座车5节。
车内设有司机室、乘务员室、配电室、播音室、洗面室、厕所、洁具室以及小卖部和电话间。
首、尾两节动车的头部采用流线型结构,各车下部采用铝合金制作的裙板装置。
全车设空调装置,并具有空调集中监控功能。
列车运营速度200km/h,最高试验速度250km/h,总定员424人。
“中原之星”交流传动电动车组,适用于中、短途快速旅客运输。
由株洲电力机车厂、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三家单位联合研制生产。
首列动车组于2001年10月生产下线,配属郑州铁路局,于郑武线上运营。
该电动动车组具有先进、可靠、快捷、舒适、环保、节能以及方便维护等特点,同时该动车组还具备较好的动力性能,能为旅客提供较好的旅行环境,方便铁路部门组织运营等一系列优点。
该动车组的编组在考虑确保各车辆重量均衡的前提下,结合国内研制的牵引变流设备的容量,采用动力分散方式,全列车由两个完全相同的动力单元组成,主传动系统采用交—直—交传动方式。
动车组编组方式中MC为带司机室的动车(一等车);TP为带受电弓、变压器的拖车(二等车);M为带空气压缩机的动车(二等车);T1’为带变压器、不带受电弓的拖车(二等车、带商务仓);T2’为带变压器、不带受电弓的拖车(二等车、带车长办公席);M’为不带空气压缩机的动车(二等车);T为不带受电弓、不带变压器的拖车(二等车)。
动车组总功率6400 kW,最高运营速度160km/h,总定员1178人。
中国第一台自己制造的内燃机车是1958年大连机车车辆工厂仿照前苏联ТЭ3型电传动内燃机车试制成功的。
它就是“巨龙”号电传动内燃机车,后经过改进设计定型,命名为东风型并成批生产。
同年,北京二七机车厂试制成功“建设”号电传动内燃机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厂试制成功“先行”号电传动内燃机车,但这两种车都没有批量生产。
四方机车车辆工厂也于1958年开始设计,1959年试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液力传动内燃机车,当时命名为“卫星”号,代号NY1。
后经过长期试验和多次改进,定型为东方红型,于1966年成批生产。
中国设计制造的内燃机车目前已形成“北京”、“东方红”和“东风”三个系列,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北京型和东方红型都是液力传动内燃机车。
北京型是二七机车工厂1970年开始试制,1975年批量生产的四轴干线客运内燃机车。
机车标称功率1500kW,最大速度120km/h,车长mm,轴式B-B。
一、路基路基,顾名思义就是铁路线路的基础,是为了满足轨道铺设和运营条件而修建的土工构筑物。
它承受来自轨道、机车车辆及其荷载的压力,所以必须填筑坚实。
为使路线平顺,在自然地面低于路基设计标高处要填筑成路堤,路堤通常由路基面、边坡、护道、排水沟等几部分组成。
在自然地面高于路基设计标高处要开挖成路堑,路堑通常由路基面、侧沟、边坡、截水沟等部分组成。
路堤和路堑就是路基的两种基本形式。
路基的状态直接影响线路的质量。
我国铁路正在实施客运提速、货运重载的战略,影响这个战略实施的首要因素就是铁路线路路基的状态。
为了保持路基的状态的良好,铁路部门每一年要对全国所有铁路路基的状态进行一次评定,它是反映路基的重要指标,是安排路基大修、维修计划的主要依据。
评定时以路基延长公里为单位,对路基的缺点进行扣分,每延长公里路基的扣分合计0~15分为优良,15分以上~50分为合格,大于50分为不合格。
对不合格的路基有计划地安排大修和维修,以确保路基始终处于良好状态,以保行车安全。
二、桥隧建筑物桥隧建筑物包括桥梁、涵洞、隧道、明渠等。
1、桥梁。
是由墩台和桥跨两部分组成。
墩台包括桥台和桥墩,两端和路基邻接的叫桥台;中间叫桥墩;两个墩台之间的空间就是桥孔。
桥梁的种类很多:①按照桥跨所用材料不同,一般分为钢桥、钢筋混凝土桥和石桥等;②按照桥跨结构受力的不同,一般分为梁桥和拱桥等。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筑桥大军先后在长江、黄河以及金沙江上架起了许多技术复杂、气势雄伟的桥梁,特别是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标志着我国的建桥技术已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2、涵洞。
是设在路堤下部的填土中,是用以通过水流的一种建筑物。
涵洞主要是由洞身(由若干管节所组成)、基础和端墙所组成。
涵洞按照建筑材料不同,可分石涵、混凝土涵、钢筋混凝土涵、铁涵等。
涵洞的截面有矩形、圆形、拱形等形式。
3、隧道铁路隧道大多建筑在山中,用以避免开挖很深的路堑,或修建很长的迂回线。
我国最长的铁路隧道是西康铁路线上长达18.4公里的秦岭隧道。
青藏铁路上的海拔4905米长的风火山隧道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冻土隧道;全长1686米长的昆仑山隧道,是世界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
4、明渠。
是使水流通过路堤的一种建筑物,明渠只在水量很小而路堤高度不够建筑桥梁或涵洞的情况下才用。
三、轨道轨道包括道床、轨枕、钢轨、联结零件、防爬设备和道岔等。
1、道床。
是铺设在路面上的道碴层。
它承受从轨枕传来的压力,并把它转给路基;同时,它还能缓和车轮对钢轨的冲击,排除轨道中的雨水,阻止轨枕滑移等。
一般来说道床的道碴材料以碎石为最好,道床的断面尺寸,根据铁路的运营条件而定。
现在有一种新型道床,叫整体道床是用水泥浆将道床浇注成一整体,其特点是整齐美观,建筑及维修费用低。
2、轨枕。
是钢轨的支座。
它承受从钢轨传来的压力,并把它转给道床;同时,还起着保持钢轨位置和轨距的作用。
轨枕按照制造材料的不同,有钢筋混凝土枕、木枕(即枕木)和钢轨等几种。
我国铁路上已经大量来用钢筋混凝土轨枕,它不仅可以节约大量木材,而且也是提高轨道稳定性的一项重要措施。
每公里线路上铺设的轨枕数量,根据运量行车速度等运营条件而不同,一般来说,要求线路的强度越大,轨枕铺设的数量越多。
3、钢轨。
在线路上,钢轨是直接承受车轮压力并引导车轮运行方向的。
它应当具有足够的刚硬性和柔韧性。
刚硬性是为了承受车轮的强大压力,同是防止过快地磨耗;柔韧性是为了减轻车轮对钢轨的冲击作用。
钢轨的类型或强度,是用它每一单位长度的重量来表示的,如60公斤/米、50公斤/米、43公斤/米等。
其长度一般有12.5米和25米居多,我们称之为标准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