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比较与改进
- 格式:pdf
- 大小:279.27 KB
- 文档页数:3
DNA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
DNA提取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步,目
前在DNA提取方法方面有一些研究进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提取方式改进:研究人员对传统的DNA提取方法进行改进,以提高提取效率和纯度。
例如,使用化学试剂和酶解剂的组合,可以有效地去除细胞质和蛋白质等干扰物质,从而提高DNA
的纯度。
2. 高通量提取方法: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需要提供足够的DNA样本量来进行测序。
因此,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高
通量的DNA提取方法,可以同时处理多个样本,并提高提取
效率。
3. 无细菌DNA污染方法:细菌DNA在DNA提取过程中常常
会污染目标DNA,影响后续分析。
现在有研究人员针对这个
问题进行研究,开发了一些方法来去除细菌DNA的污染,例
如使用特定的酶解剂或改良DNA提取试剂。
4. 小样本DNA提取方法:例如从微生物、稀有细胞或胎儿等
低样本量来源提取DNA。
这些样本通常含量较少,提取DNA
的难度相对较大。
研究人员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提出了一些针对小样本DNA提取的方法,以尽可能提高提取效率和
纯度。
DNA提取方法的研究一直在不断进展,致力于提高提取效率
和纯度,以满足越来越复杂的分析需求,并应用于新兴的领域和技术。
不同物种的DNA提取方法摘要DNA作为遗传微粒,为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复制和传递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1953年J.Watson和F.Crick提出的双螺旋结构模型不仅解释了有关DNA 的性质,而且也清楚地解释了DNA的各种生物功能,进而使DNA的研究进入到了分子水平。
然而DNA是如何具体在生物体内发挥其作用的,到现在还是一个热门课题,为了研究其作用,就需要从各种物种中提取DNA,由于不同物种结构的复杂性不同,导致提取DNA的方法也是各不相同,为此,我整理了一些物种的DNA提取方法。
关键词:物种、DNA提取1、月季DNA的提取方法:之所以提取高质量的月季DNA有难度,是因为其体内富含多糖及多酚类的物质,在一般的DNA提取方法中,很难被分离,这就严重干扰了提取月季DNA的纯度以及完整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采取五种提取方法,在其最后的实验结果表明:Draper法提取月季DNA的纯度最高,完整性最好。
2、大麦小孢子DNA的提取方法:要想分离提取小孢子的DNA,就需要降解小孢子壁,而小孢子壁由外壁和内壁组成,内壁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这类物质能够被相应的酶所水解,而外壁的主要成分是类胡萝卜素和类胡萝卜酯的氧化多聚化的衍生物,化学物质非常稳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相应的酶可以水解。
因此外壁便成为提取高质量的大麦小孢子DNA的一个“拦路虎”。
对此,莱阳农学院展开了研究,他们通过“收集大麦的花药”、“分离小孢子”、“分离小孢子”。
最后“DNA的提取”等一系列的步骤,在最后的统计结果中,发现CTAB法和微量快速提取法取得不错的效果,而且DNA的得率和质量几乎一样。
这也证明了上述两种方法是有效而可行的,当然在这个研究过程,首次采用超声波法进行破壁,收到出乎意料的效果,也为CTAB法和微量快速提取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所谓的CTAB,其中文名是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是一种阳离子去污剂,具有从低离子强度溶液中沉淀核酸与酸性多聚糖的特性。
四川泡菜盐卤中微生物总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比较蒋云露;杨建涛;王猛;罗军;蒋倩;姜露熙;张琴;饶瑜;马力【摘要】了得到较高质量的基因组脱氧核糖核酸(DNA),本实验采取了5种方法对四川泡菜盐卤总基因组进行提取,对其提取的浓度、纯度进行分析比较,并以此为模版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体外扩增.结果表明,F1所得的基因组DNA纯度及浓度最高,F4方法提取的基因组DNA浓度较高,但受到蛋白或酚类物质的污染,F2以及F5两种方法得到的基因组DNA浓度较低,F3所得的基因组DNA浓度低并且含有较多RNA杂质.因此,本研究采用的5种对四川泡菜盐卤进行总基因组提取方法中,方法F1最合理、高效.【期刊名称】《中国酿造》【年(卷),期】2015(034)004【总页数】3页(P90-92)【关键词】四川泡菜;基因组;提取;比较【作者】蒋云露;杨建涛;王猛;罗军;蒋倩;姜露熙;张琴;饶瑜;马力【作者单位】西华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39;西华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39;西华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39;西华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39;西华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39;西华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39;西华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39;西华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39;西华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3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55.1四川泡菜是一类以新鲜蔬菜为原料,在一定浓度的盐溶液中,经乳酸菌发酵而成的一种传统食品。
以乳酸菌为主的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产生风味物质,赋予四川泡菜色、香、味及健康因子[1-2]。
研究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种类和动态变化有助于了解四川泡菜的发酵及其风味形成规律。
利用传统的实验室微生物分离培养方法,由于环境的复杂性和培养条件的限制,能用现有技术培养的微生物仅占微生物总数的1%左右[3],不能准确及时的反映出某一生态环境中微生物的构成和变化规律。
从动物、植物。
微生物中提取高质量的基因组DNA基因组DNA的提取概述基因组DNA的提取通常用于构建基因组文库、Southern杂交(包括RFLP)及PCR分离基因等。
利用基因组DNA较长的特性,可以将其与细胞器或质粒等小分子DNA分离。
加入一定量的异丙醇或乙醇,基因组的大分子DNA即沉淀形成纤维状絮团飘浮其中, 可用玻棒将其取出,而小分子DNA则只形成颗粒状沉淀附于壁上及底部, 从而达到提取的目的。
在提取过程中,染色体会发生机械断裂,产生大小不同的片段,因此分离基因组DNA时应尽量在温和的条件下操作,如尽量减少酚/氯仿抽提、混匀过程要轻缓, 以保证得到较长的DNA。
一般来说,构建基因组文库, 初始DNA长度必须在100kb以上,否则酶切后两边都带合适末端的有效片段很少。
而进行RFLP和PCR分析, DNA长度可短至50kb, 在该长度以上,可保证酶切后产生RFLP片段(20kb以下),并可保证包含PCR所扩增的片段(一般2kb以下)。
不同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的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有所不同; 不同种类或同一种类的不同组织因其细胞结构及所含的成分不同,分离方法也有差异。
在提取某种特殊组织的DNA时必须参照文献和经验建立相应的提取方法, 以获得可用的DNA大分子。
尤其是组织中的多糖和酶类物质对随后的酶切、PCR反应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因此用富含这类物质的材料提取基因组DNA时, 应考虑除去多糖和酚类物质。
本实验以水稻幼苗(禾本科)、李(苹果)叶子、动物肌肉组织和大肠杆菌培养物为材料,学习基因组DNA提取的一般方法。
1. 从植物组织提取基因组DNA一、材料水稻幼苗或其它禾本科植物,李(苹果)幼嫩叶子。
二、设备移液器,冷冻高速离心机,台式高速离心机,水浴锅,陶瓷研钵,50ml离心管(有盖)及5ml和1.5ml离心管,弯成钩状的小玻棒。
三、试剂1、提取缓冲液Ⅰ:100mmol/L Tris·Cl, pH8.0, 20mmol/L EDTA, 500mmol/L NaCl, 1.5% SDS。
实验报告DNA提取方法的改进研究实验报告DNA提取方法的改进研究摘要:DNA提取是遗传学研究中的基础操作之一。
本实验旨在改进传统的DNA提取方法,以提高提取纯度和产量的效率。
我们对已有的DNA提取方法进行了改良,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新方法的可行性。
新方法在提取纯度和产量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应用于广泛的遗传学研究领域。
引言:DNA提取是从生物体中分离和纯化DNA的过程,是遗传学研究中的基础实验操作之一。
传统的DNA提取方法通常包括细胞破碎、蛋白溶解、DNA沉淀等步骤。
然而,传统方法在提取纯度和产量方面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受到蛋白质和其他杂质的干扰,使得提取的DNA含量有限。
因此,改进DNA提取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与方法:本实验使用改进的DNA提取方法,主要步骤包括细胞破碎、蛋白溶解、酚氯仿提取、酒精沉淀、洗涤和溶解等。
具体步骤如下:1. 收集待提取DNA的生物样本,如人体细胞或细菌培养物。
2. 细胞破碎:使用磷酸盐缓冲液将细胞破碎,使得DNA能够被释放。
3. 蛋白溶解:加入蛋白酶K以去除细胞中的蛋白质。
4. 酚氯仿提取:加入等体积的酚氯仿提取剂,使DNA与其他杂质分离。
5. 酒精沉淀:将DNA溶液与等体积的冷酒精混合,DNA会沉淀到底部形成白色沉淀物。
6. 洗涤:使用70%的乙醇洗涤沉淀的DNA,去除残余的盐和其他杂质。
7. 溶解:用去离子水或低盐缓冲液溶解沉淀的DNA。
结果与讨论:通过改进DNA提取方法,我们得到了相对较高纯度和较高产量的DNA。
与传统方法相比,改进后的方法能够更有效地去除蛋白质和其他杂质,从而提高DNA的纯度。
同时,在酒精沉淀和洗涤步骤中我们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使得DNA的产量明显增加。
除了比较纯度和产量之外,我们还对提取的DNA进行了质量分析。
通过凝胶电泳方法,我们观察到改进方法得到的DNA条带较为清晰,而传统方法得到的DNA条带模糊不清。
这表明改进后的DNA提取方法能够获得更完整的DNA片段。
基因组dna提取方法一、基因组DNA提取的重要性1.1 这基因组DNA啊,那可就像是生物的密码本一样。
不管是研究生物的遗传特性,还是探寻疾病的根源,都离不开它。
就好比我们要了解一个宝藏的秘密,这基因组DNA就是那把关键的钥匙。
没有它,很多生物研究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找不到方向。
1.2 从微生物到高等动植物,基因组DNA提取都是基础中的基础。
就像盖房子打地基,要是地基没打好,这房子怎么能稳稳当当盖起来呢?在生物学这个大厦里,基因组DNA提取就是那坚实的地基。
二、常见的基因组DNA提取方法2.1 酚氯仿抽提法这酚氯仿抽提法啊,算是经典的老办法了。
它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工匠的手艺,虽然有点老派,但很可靠。
这个方法呢,是利用酚和氯仿对蛋白质和DNA不同的溶解性。
蛋白质在酚和氯仿里溶解度大,DNA呢,在水相里。
就像是油和水不相溶一样,把它们分开。
不过这方法也有点麻烦,就像走一条弯弯绕绕的小路,要小心操作,不然很容易把DNA搞坏了。
而且酚和氯仿那味道可不好闻,就像走进了一个化学药剂仓库,刺鼻得很。
2.2 离心柱法离心柱法就像是一个高效的小助手。
它有专门的离心柱,就像一个个小筛子。
DNA能被吸附在柱子上,而杂质就被过滤掉了。
这方法简单快捷,就像坐直达电梯一样,能很快得到比较纯净的DNA。
但是呢,这离心柱可不便宜,就像买一件高档的衣服,成本有点高。
对于一些经费紧张的实验室来说,就有点捉襟见肘了。
2.3 磁珠法磁珠法那可是比较新颖的方法。
磁珠就像一个个小磁铁,能特异性地吸附DNA。
操作的时候,就像变魔术一样,通过磁场把磁珠和DNA复合物分离出来。
这个方法自动化程度比较高,就像开着自动驾驶汽车一样轻松。
不过这磁珠的质量参差不齐,要是买到不好的磁珠,那就像买到了假冒伪劣产品,提取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三、提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3.1 样本的选择与处理样本就像原材料,要是原材料不好,那成品肯定也好不到哪里去。
在选择样本的时候,一定要新鲜、完整。
DNA测序技术改进方法建议随着近年来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DNA测序技术已成为生物科学研究和医学诊断领域的重要工具。
然而,目前的DNA测序技术还存在一些挑战和局限,需要改进和完善。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针对当前DNA测序技术面临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改进方法。
首先,现有的DNA测序技术中,尽管高通量测序技术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但其测序错误率仍然较高。
因此,改进测序准确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引入错误校正算法:通过在测序过程中引入错误校正算法,例如使用基于质量值和碱基频率的算法,可以有效降低测序错误率。
此外,结合深度学习技术,可以提高错误校正的准确性和效率。
2. 优化DNA库的构建:当前DNA测序技术中,DNA库的构建对测序准确度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优化DNA库构建的化学反应条件、选择更高质量的DNA样品和适当的文库制备方法等方式来提高测序准确度。
其次,高通量测序技术尽管可以快速获得大量的测序数据,但其对于长DNA片段的测序仍然存在困难。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以提高长DNA片段的测序质量和效率:1. 引入第三代测序技术:第三代测序技术具有快速、高效和长读长等优势,可以克服短读长引起的重叠区域难以拼接的问题。
因此,引入第三代测序技术作为补充,可以有效提高长DNA片段的测序质量。
2. 优化测序反应条件:目前,DNA测序中常使用的链终止法和桥式扩增法在长DNA片段的测序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优化反应条件,例如优化引物和酶的浓度和反应温度等,来提高长DNA片段的测序效率。
此外,DNA测序技术的高昂成本也是制约其广泛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降低测序成本,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措施:1. 提高测序效率:通过优化测序反应条件,例如缩短反应时间和提高反应效率,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测序数据产量,从而降低测序成本。
2. 推广经济实惠的测序平台:当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一些经济实惠的DNA测序平台,如小型台式测序仪等。
有时候提DNA 不是很顺,所以提出来大家讨论一下,因为我是做微生物的,我首先提供一下关于微生物的DNA 提取方法,大家觉的有可以改进的地方,欢迎讨论!!细菌DNA 的提取:(一)(一)试剂:试剂:1. 抽提缓冲液抽提缓冲液2% CTAB (W/V)2% PVP K25 (w/v) (去色素)(去色素)100mM Tris-HCl (pH8.0)25mM EDTA (pH8.0)2.0M NaCl2.10M LiCl3. 2M LiCl4.DEPC-water (抑制RNA 酶活性)酶活性)5. 3M NaAc (pH5.2)6. 96% 乙醇乙醇7. 70% 乙醇乙醇步骤:步骤:1.抽提缓冲液65℃预热;℃预热;2. 加菌体到已经预热的缓冲液(700ul )中混匀,65℃,10min ;3. 加酚/氯仿/异戊醇(25:24:1),振荡,离心12,000rpm ,10min ;4.取上清,加氯仿/异戊醇(24:1)振荡,离心12,000rpm ,10min ;5. 取上清,重复4步骤;步骤;6. 加入1/10体积的3M 醋酸钠和1.5倍体积的乙醇(或加入等体积的异丙醇),-20C 沉淀;沉淀; 11. 离心12,000rpm ,10min ;12. 弃上清,70%乙醇洗,也可以再用100%乙醇洗,然后溶解于100ml 水中。
水中。
(二)(我们常用的方法,但是有时有些细菌特别不好提,就用上面的方法)(我们常用的方法,但是有时有些细菌特别不好提,就用上面的方法)1. 将菌株接种于液体LB 培养基,37℃震荡培养过夜。
℃震荡培养过夜。
2. 取1.5ml 培养物12000rpm 离心2min 。
3. 沉淀物加入567 ul 的TE 缓冲液,反复吹打使之重新悬浮,加入30ul 10%SDS 和15ul 的蛋白酶K ,混匀,于37℃温育1h.4. 加入100ul 5mol/L NaCl, 充分混匀,再加入80ul CTAB/NaCl 溶液,混匀后再65℃温育10min 。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改进作者:韩晓静来源:《中学生物学》2017年第06期“DNA的粗提取与鉴定”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专题五中的一个重要实验。
教材以鸡血作为实验材料,但在实验时存在取材困难,操作繁琐,加入蒸馏水的量难以掌握,成功率较低等问题。
为此,笔者对实验材料、实验条件和过程进行了多次探索,对相关步骤进行简化,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反复试验和总结,解决了教学课堂时间紧张,操作困难,实验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现将实验改进介绍如下。
1 实验材料的选择由于动物材料(如鸡血)取材不便,不易保存,且有可能传播疾病。
因此笔者选择了洋葱、香蕉、菜花等多种植物材料进行了试验。
试验中发现,洋葱刺激性气味太强,研磨过程相对艰难;香蕉黏性较大,不易研磨,而且提取效果不明显;菜花表皮部分细胞分裂旺盛,DNA含量丰富,它的含水量小易分散易研磨,而且材料无色,便于鉴定。
综上所述,选择菜花为实验材料最合适。
2 改进后的实验2.1 实验原理(1) DNA的溶解性:当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大,浓度为0.14 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低;DNA不溶于酒精,而细胞中某些物质溶于酒精。
(2) DNA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但对DNA没有影响;大多数蛋白质在受60~80 ℃的高温时会变性,而DNA在90 ℃以上才会变性;洗涤剂能够瓦解细胞膜,但对DNA没有影响。
(3)显色反应:DNA和二苯胺试剂在沸水浴条件下作用呈现浅蓝色。
2.2 材料用具菜花、体积分数为20%的洗洁精、Tris-EDTA-SDS研磨液、二苯胺试剂、预冷的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嫩肉粉、计时器、试管、量筒、玻璃棒、镊子、药勺、大烧杯、小烧杯、研钵、天平、恒温水浴锅、锅、电磁炉。
2.3 实验步骤(1) DNA的粗提取:DNA粗提取的实验过程见表1。
(2) DNA的鉴定:用滤纸将丝状物表面的水分吸干后,将其转移到10 mL的试管中,加入5mL物质量浓度为2 mol/L的NaCl溶液,充分溶解后加入4 mL二苯胺试剂,沸水浴加热5 min,取另一种试管作为空白对照。
“DNA粗提取”实验的改进文献标识码B《生物》(必修)课本中有"DNA的粗提取与鉴定”这一实验,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们发现此实验材料获取困难,操作复杂,而且学生做完后往往比较迷茫,不能理解整个实验的过程及目的。
对此我们教研组的老师进行了讨论和研究,并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对该实验进行了一定的改进,效果较为理想。
1 以鲤鱼鱼白(精巢)为实验材料实验原理与课本相同,具体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鱼白浆状液的制备。
取80 g鲜鱼白(750 g以上的雄鲤鱼2条),洗净,加入1000mL蒸馏水,用搅拌机搅拌1~2min,制成均匀浆状液(可供10个班使用)。
②DNA的溶解。
取5 mL(2人/组用量)鱼白浆状液,加入2 mol/L的氯化钠溶液约40 mL,用玻璃棒向一个方向搅拌,混合均匀。
③析出含DNA的黏稠物:沿烧杯壁缓缓加入蒸馏水,边加边用玻璃棒轻轻搅拌,过滤,得到DNA的黏稠物。
④提取含杂质较少的DNA。
将黏稠物放入小烧杯,加入冰酒精,混匀后可以使DNA沉淀、浓缩,形成含杂质较少的丝状物,利用玻璃棒的吸附作用,缓缓旋转玻璃棒将其卷起。
⑤DNA的鉴定。
采用课本中所述方法。
与课本实验相比,用鲤鱼鱼白做实验材料,1个年级(10个班)只需要2条鲤鱼即可够用。
但由于杭州人不太吃鲤鱼,所以比较难买到。
实验的操作步骤有所减少,仅需加1次蒸馏水和一次过滤。
整个实验操作较课本实验简单,但仍比较多,在学生实验时,一般从步骤④开始,实验的整体性有所欠缺,学生不能清楚地了解实验的整个过程。
就实验结果而言,该方法得到的DNA量较多。
然后用二苯胺试剂鉴定,能够观察到比较理想的实验现象,实验效果比较明显。
2 以洋葱、香蕉为实验材料鉴于以上方法的优缺点,我们设想是否能在植物中寻找一种易得的原材料,操作简便,所用试剂简单易找,得到的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中学都能开展,有利于推广和普及的材料及方法。
我们比较了多种植物染色体的数量,发现洋葱、香蕉中DNA含量较多,且经济实惠。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改进【摘要】本文通过采用新的实验材料和新的实验方法,总结出一种简单易行的DNA粗提取与鉴定的方法,不仅降低了成本,简化了操作步骤,而且较好地达到了实验目的及要求,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
【关键词】实验材料提取方法鉴定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学实验是中学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①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兴趣的学习活动可以促使学生集中精力去获取知识,并创造性地完成任务。
生物学实验直观、形象、生动,有较强的思考性,必然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探索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积极性。
所以,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意味着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就意味着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思维,有了思维,就必然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②实验是学生获取和巩固生物学知识的重要基础。
无论是探索性实验还是验证性实验,都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生物学现象和规律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记忆,两种实验都有获得和巩固知识的功能。
通过实验,既能验证教师讲课内容的正确性,也能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对有关技能的掌握。
③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实验,不仅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知识,而且使学生的观察力、操作技能、科学态度、分析判断及综合能力、探索求新的创造能力都得到同步的提高。
以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为基础,以思维能力为核心,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经过抽象的逻辑思维和辨证思维进而形成概念、规律,使学生的思维力得到提高。
通过设计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④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种种生物现象,这对他们有强烈的吸引力,从而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生物实验的基本技能,受到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训练,提高实验能力;通过实验,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断探求新知识的精神以及团结互助、合作共事的优良品质。
Isolation of genomic DNA from bacteria细菌基因组DNA的提取1. 将培养好的600 ml菌液离心收集在50 ml 离心管中,用灭菌纯水悬洗菌体、离心,共3次。
2. 加入10 ml TE 悬浮,加入溶菌酶至终浓度2 mg/ml,37 ℃水浴2h以上。
3. 加入20% SDS至终浓度2%。
蛋白酶K至终浓度100 μg/ml,55 ℃水浴2h。
(水浴后菌液清澈效果最好)4. 加入等体积(10 ml)的Tris 饱和酚(pH 8.0),轻轻上下颠倒摇动5 min,再加入等体积(10 ml)的氯仿/异戊醇混合液(24∶1,v/v),轻轻上下颠倒摇动5 min,12000 rpm离心10 min,用大口吸头小心吸取(避免吸到水相与有机相之间的蛋白层)上清到干净的离心管中。
重复该步骤1~2次。
5. 加入RNA酶至终浓度50 μg/ml, 蛋白酶K至终浓度100 μg/ml,55℃水浴2h。
6. 加入等体积的氯仿/异戊醇混合液(24∶1,v/v),轻轻上下颠倒摇动5 min,12000 rpm离心10 min,用大口吸头小心吸取上清到干净的离心管中。
7. 加入2倍体积冰冻无水乙醇,用干净、无菌的玻璃棒沿一个方向搅绕DNA 丝,稍微风干,用冰冻70%乙醇浸洗5 min,洗2~3次。
风干。
在冰浴中操作。
8. 将带有DNA丝的玻璃棒置于1 ml 无菌0.1×SSC中, 4 ℃存放至DNA完全溶解,长期保存需置-20 ℃冻存。
溶菌酶配制成100 mg/ml,每次加入200 μlRNA酶配制成5mg/ml,每次加入100 μl蛋白酶K配制成20 mg/ml,每次加入50 μl。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改进通过高中《生物》第二册教材中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教学,我发现教材的实验方案有的地方欠合理,而且按教材方法做,往往观察不到预期的实验现象,导致实验失败。
分析一下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血细胞破裂不完全;②溶解血细胞核内DNP(DNA 核蛋白)时NaCl浓度偏高,DNA不能进入滤液;③处理溶解状态DNA经低渗析出,拆出的DNA使用烦琐的过滤来提取,损失殆尽。
针对这些原因,我通过实验,反复摸索,对相关步骤进行改进,获得了较理想的实验效果。
一、实验原理l.DNA在氯化钠中的溶解度,受氯化钠浓度控制。
当氯化钠浓度为 0. 12~0. 14mol/L时,溶解度最低。
利用这一原理,可使溶解的DNA在NaCl溶液中析出。
2.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细胞中某些物质可溶于酒精溶液,利用这一原理,可进一步提取含杂质较少的DNA。
3.DNA遇二苯胺,加少许乙醛,沸水浴中显蓝色,利用这一原理可对DNA进行鉴定。
二、实验步骤1.鸡血细胞的制备取0.1g/mL柠檬酸钠(抗凝剂)100mL置于500mL烧坏中,加入新鲜鸡血150mL于烧坏中,边加边晃动容器。
然后用 1000~1500r/min离心2—3min,弃上清液。
若无离心机,可将烧杯中血液置于冰箱内静置24h,使血细胞自行沉淀即可。
2.破多血细胞取2mL鸡血细胞,加入18mL蒸馏水,用玻璃棒充分搅拌,使血细胞破裂,然后用四层纱布过滤。
3.溶解血细胞核内 DNP在滤液中加 1. 5mol/L NaCl约40mL充分搅拌,使DNP 全溶解于终浓度为1.2mol/L NaCl中,再用四层纱布过滤上面溶有DNP的溶液。
4.析出含有DNA的粘稠物缓缓加入滤液体积8~9倍的蒸馏水于滤液中,使氯化钠终浓度为0.12~0.14mol/L,这时有絮状物产生,轻轻搅拌。
絮状物缠绕于玻棒上。
搅拦时一定要轻,否则絮状物断裂成碎片,难缠绕于玻棒上。
5.DNA粘稠物再溶解将玻棒上的絮状物溶解于20mL的2mol/L NaCl溶液中,然后用四层纱布过滤到刻度试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