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工艺性质
- 格式:docx
- 大小:14.72 KB
- 文档页数:11
煤的工艺性质为了提高煤的综合利用价值,必须了解、研究煤的工艺性质,以满足各方面对煤质的要求。
煤的工艺性质主要包括:粘结性和结焦性、发热量、化学反应性、热稳定性、透光率、机械强度和可选性等。
1.粘结性和结焦性性是指煤在干馏过程中,由于煤中有机质分解,熔融而使煤粒能够相互粘结成块的性能。
结焦性是指煤在干馏时能够结成焦炭的性能。
煤的粘结性是结焦性的必要条件,结焦性好的煤必须具有良好的粘结性,但粘结性好的煤不一定能单独炼出质量好的焦炭。
这就是为什么要进行配煤炼焦的道理。
粘结性是进行煤的工业分类的主要指标,一般用煤中有机质受热分解、软化形成的胶质体的厚度来表示,常称胶质层厚度。
胶质层越厚,粘结性越好。
测定粘结性和结焦性的方法很多,除胶质层测定法外,还有罗加指数法、奥亚膨胀度试验等等。
粘结性受煤化程度、煤岩成分、氧化程度和矿物质含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煤化程度最高和最低的煤,一般都没有粘结性,胶质层厚度也很小。
2.发热量是指单位重量的煤在完全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亦称热值,常用106J/kg表示。
它是评价煤炭质量,尤其是评价动力用煤的重要指标。
国际市场上动力用煤以热值计价。
我国自1985年6月起,改革沿用了几十年的以灰分计价为以热值计价。
发热量主要与煤中的可燃元素含量和煤化程度有关。
为便于比较耗煤量,在工业生产中,常常将实际消耗的煤量折合成发热量为2.930368×107J/kg的标准煤来进行计算。
3.化学反应性又称活性。
是指煤在一定温度下与二氧化碳、氧和水蒸汽相互作用的反应能力。
它是评价气化用煤和动力用煤的一项重要指标。
反应性强弱直接影响到耗煤量和煤气的有效成分。
煤的活性一般随煤化程度加深而减弱。
4.热稳定性又称耐热性。
是指煤在高温作用下保持原来粒度的性能。
它是评价气化用煤和动力用煤的又一项重要指标。
热稳定性的好坏,直接影响炉内能否正常生产以及煤的气化和燃烧效率。
5.透光率指低煤化程度的煤(褐煤、长焰煤等),在规定条件下用硝酸与磷酸的混合液处理后,所得溶液对光的透过率称为透光率。
煤的工艺性煤的工艺性质包括:(1)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指数;(2)煤的发热量和燃点;(3)煤的反应性;(4)煤灰熔融性和结渣性等1、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是两个有联系、有区别,又难以严格区别开来的概念。
煤的粘结性是煤粒(d<0.2mm)在隔绝空气受热后能否粘结其本身或惰性物质(即无粘结力的物质)成焦块的性质;煤的结焦性是煤粒隔绝空气受热后能否生成优质焦炭的性质。
两者都是炼焦煤的重要特性之一。
煤在干馏结焦过程中,一般要经过软化、熔合、膨胀、固化和收缩几个阶段,最后生成品质不同的焦炭。
当温度等于或高于煤的软化点(一般为315~350c)时,煤都软化成胶质体。
当温度等于或高于煤的固化点(一般为420c~450c)时,煤都结成半焦。
从软化到固化的时间愈长,煤就熔化得愈好,焦炭结构愈均匀。
为了了解煤的结焦性,人们设计了许多实验室方法,直接测试模拟工业焦化条件下所得焦炭品质(2200Kg小焦炉试验);或测试上述胶质体的某一性质也有的直接观察实验室所得焦块的性质,表征煤的结焦性。
本节只阐述与我国煤的现行分类有关的几个测试指标。
(1)煤的胶质层指数煤的胶质层指数,又称煤的胶质层最大厚度,或Y值。
它是原苏联、波兰等国家煤的分类指标之一,也是我国煤的现行分类中区分强粘结性的肥煤、气肥煤的一个分类指标。
煤的胶质层指数,是原苏联列.姆.萨保什尼可夫和列.帕.巴齐列维奇提出的。
它的测试要点是根据不同结焦性的煤在干馏过程中胶质层的厚度、收缩情况和膨胀曲线的不同,测试胶质层的最大厚度(Y值)、最终收缩度(X值)和体积曲线,来表征煤的结焦性。
其中,Y值应用的最广。
Y值是通过测试胶质层的上部层面高度和下部层面高度得出的(一般出现在520~630C之间),X值是曲线终点与零点线间的距离。
Y值、X值和体积曲线都是通过胶质层指数测试仪上的记录转筒和记录笔记记录下来的。
胶质层指数测试曲线如图30-11所示。
胶质层曲线类型如图30-12所示。
工艺技术一.煤的性质1.煤的元素组成煤的组成以有机质为主题。
煤的工艺用途只要是以煤中有机质的性质来决定的。
煤中有机质主要由:碳(C)、氢(H)、氧(O)、氮(N)、硫(S)五类元素组成,另外一些数量很少的元素如::磷(P)、氯(CL)、和砷(AS)等一般不列入有机质元素组成之内,其中C.H.O 元素占煤中有机质的95%以上。
2.煤的工业分析按国家标准GB212的规定,煤中的工业分析是煤的水分(Mad)、灰分(Aad)、按发分(Vad)和固定碳(FCad)四个分析项目的总称。
利用工业分析结果可初步判断煤的质量,特别是作为燃烧的质量,利用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及焦渣特征可以大致确定煤的牌号。
另外,从工业分析数据还可以计算煤的发热量和焦化产品的产率等。
但是为了在工业生产中使用方便,通常还会加上全硫(Sta)和低发热值(Qnet).(1).水分根据水分的结合状态可分为游离水和结晶水两大类,前者又可分为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两种。
矿物质所含的结晶水或化合水,在煤的工业中不考虑。
煤的水分测定方法多种,我国国家标准采用两种测定发发分别为(1)通氮干燥法,适用于所有煤种;(2)空气干燥法仅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
其重点为:秤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置于105-110℃干燥箱中干燥到恒重。
然后根据煤样的质量损失计算出水分的质量分数(空气干燥基)。
(2)灰分煤的灰分不是煤的一种固有性质,因为煤中并不含灰,灰分是煤在一定条件下完全燃烧后得到的残渣。
在焦化过程中,煤中的有机质部分分解出大量挥发物,故焦炭中的灰分无疑就高于装炉煤的灰分,且焦炭的灰分与培育炉煤的灰分成正比,并可由煤中的灰分及挥发分产率计算出来。
灰分按其存在的形态可分为内在灰分和外在灰分。
内在灰分源于原生矿物质和次生矿物质,很难用洗选法去除。
外在灰分源于外来物质比较容易洗选去除。
灰分的去除方法有缓慢和快速灰化法。
其重点是秤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放入马弗炉中,一定温度下灼烧到质量恒定,以残留物的质量占煤样质量的百分数作为煤样灰分的测定值(空气干燥基)。
煤的灰熔点和煤的燃点、煤的工艺性煤的工艺性(一)煤的粘结性和煤的燃点及煤灰熔点[煤的工艺性质]煤的工艺性质包括:(1)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指数;(2)煤的发热量和煤的燃点;(3)煤的反应活性;(4)煤灰熔融性(煤的灰熔点)和结渣性等1、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是两个有联系、有区别,又难以严格区别开来的概念。
煤的粘结性是煤粒(d<0.2mm)在隔绝空气受热后能否粘结其本身或惰性物质(即无粘结力的物质)成焦块的性质;煤的结焦性是煤粒隔绝空气受热后能否生成优质焦炭的性质。
两者都是炼焦煤的重要特性之一。
煤在干馏结焦过程中,一般要经过软化、熔合、膨胀、固化和收缩几个阶段,最后生成品质不同的焦炭。
当温度等于或高于煤的软化点(一般为315~350c)时,煤都软化成胶质体。
当温度等于或高于煤的固化点(一般为420c~450c)时,煤都结成半焦。
从软化到固化的时间愈长,煤就熔化得愈好,焦炭结构愈均匀。
为了了解煤的结焦性,人们设计了许多实验室方法,直接测试模拟工业焦化条件下所得焦炭品质(2200Kg小焦炉试验);或测试上述胶质体的某一性质也有的直接观察实验室所得焦块的性质,表征煤的结焦性。
本节只阐述与我国煤的现行分类有关的几个测试指标。
(1)煤的胶质层指数煤的胶质层指数,又称煤的胶质层最大厚度,或Y值。
它是原苏联、波兰等国家煤的分类指标之一,也是我国煤的现行分类中区分强粘结性的肥煤、气肥煤的一个分类指标。
煤的胶质层指数,是原苏联列.姆.萨保什尼可夫和列.帕.巴齐列维奇提出的。
它的测试要点是根据不同结焦性的煤在干馏过程中胶质层的厚度、收缩情况和膨胀曲线的不同,测试胶质层的最大厚度(Y值)、最终收缩度(X值)和体积曲线,来表征煤的结焦性。
其中,Y值应用的最广。
Y值是通过测试胶质层的上部层面高度和下部层面高度得出的(一般出现在520~630C之间),X值是曲线终点与零点线间的距离。
Y值、X值和体积曲线都是通过胶质层指数测试仪上的记录转筒和记录笔记记录下来的。
chap8 煤的工艺性质概述煤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其工艺性质对于煤的开采、转化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煤的工艺性质包括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燃烧性质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分别介绍煤的工艺性质。
煤的物理性质煤的密度煤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煤的质量,通常用克/立方厘米表示。
煤的密度与煤的成分、结构和孔隙度等因素有关,不同种类的煤具有不同的密度范围。
一般来说,煤的密度越大,其含碳量越高,热值也相应较高。
煤的硬度煤的硬度是指煤的抗压能力和磨损性能,通常用摩氏硬度和洛氏硬度表示。
煤的硬度与煤的组成和构造有关,硬度较大的煤更难磨碎和磨损。
煤的硬度对于煤的选矿和煤磨矿等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
煤的破碎性煤的破碎性是指煤在受力下的破碎性能,通常用强度指标表示。
煤的破碎性与煤的组织结构、含水率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含水率较高的煤更易破碎。
煤的破碎性对于煤的选矿和煤破碎工艺具有重要的影响。
煤的化学性质煤的元素组成煤的主要元素组成为碳、氢、氧、氮、硫等。
其中,碳是煤的主要元素,煤中含碳量越高,煤的能量价值也越高。
氢的含量与煤的热值和燃烧性能有关,氢含量越高,煤的热值越高。
氧、氮和硫的含量会影响煤的燃烧性能和环境影响。
煤的挥发分煤的挥发分是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被加热后从煤中挥发出的物质,主要包括水蒸气、煤油、煤气等。
煤的挥发分含量对煤的燃烧性能和利用方式有重要影响。
高挥发分的煤更适合用于煤气化和液化等过程。
煤的灰分煤的灰分是指煤在燃烧过程中不燃烧的局部,主要由无机物质组成。
煤的灰分含量与煤的纯度和燃烧性能有关,高灰分的煤对环境污染更严重,同时也会影响煤的燃烧效率。
煤的燃烧性质煤的发热量煤的发热量是指单位质量煤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通常用千焦/克表示。
煤的发热量与煤的元素组成和化学键属性有关,发热量越高,煤的能量价值也越高。
煤的燃烧特性煤的燃烧特性主要包括点火温度、燃烧速率、燃尽度等指标。
不同种类的煤具有不同的燃烧特性,这些特性对于煤的燃烧过程和环境污染有重要影响。
选煤厂工艺概述(本讲义涵盖煤的性质与工业分析、工艺性质、原煤可选性分析,选煤厂工艺和设备,以七星选煤厂为代表的炼焦煤选煤厂为例,着重介绍选煤厂工艺流程.)一、煤的成因及性质1、煤的生成与变质程度现代研究成果已经认定,煤是由植物遗体经过生物化学作用,又经过物理化学作用而转变成的沉积有机矿产,是多种高分子化合物和矿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它是极其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
统计表明,在我国的一次能源消耗中,煤炭资源一直占70%左右。
高等植物在泥炭沼泽中持续地生长和死亡,其残骸不断堆积,经长期而复杂的转化,逐渐演化成泥炭、褐煤、烟煤和无烟煤,这个过程通常需要几千万年到几亿年的时间。
简单来说,煤在地下埋藏时间的长短及其受到的作用的不同,也就是变质程度的差别,使其产生了不同的煤种。
七星选煤厂主要入洗1/3焦煤,属于烟煤大类,中等变质程度。
2、煤的工业分析煤的工业分析是确定煤化学组成最基本的方法,分为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分析。
(1)水分水分是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煤炭质量的重要指标。
煤的水分可分为游离水和化合水。
煤中的游离水是指与煤呈物理状态结合的水,它吸附在煤的外表面和内部空隙中。
因此,煤的粒度越细、内部孔隙越发达,煤中吸附的水分就越高。
在煤的工业分析中,水分一般指的是空气干燥基水分。
(2)灰分煤的灰分是指煤在一定条件下完全燃烧后得到的残渣,残渣量的多少与测定条件有关。
在灰皿中称量1g左右的分析煤样,然后在815℃、空气充足的条件下完全燃烧得到的残渣作为煤的灰分,称量残渣并计算其占煤样质量百分数,称为煤的灰分产率,用A表示。
煤的灰分不是煤中的固有组成,而是由煤中的矿物质在高温条件下转化而来的。
灰分分为内在灰分和外在灰分,内在灰分(简称内灰)是指煤在成煤过程中混入的矿物杂质,外在灰分(简称外灰)是指煤在开采、运输、贮存过程中混入的矿物杂质,即矸石,外灰可以用普通的洗选方法出去,而内灰不能,内灰的多少决定了原煤洗选的难易程度。
前言郑州商品交易所发布的公告显示,动力煤期货将于2013年9月挂牌上市。
该品种国内消费量达30亿吨,总价值超过1.5万亿,是目前国内所有上市商品期货品种中规模最大的品种。
煤炭是植物遗体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复杂的生物化学、地球化学和物理化学作用转化而成的一种固体可燃矿产。
我国古代曾称煤炭为石涅,或称石炭。
它不仅是工农业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主要燃料,而且还是冶金、化工、医药等部门的重要原料。
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工艺、新方法的应用,煤炭的用途和综合利用价值将会越来越大。
美国国际能源署(IEA)在《国际能源展望2008》中预测,从2006到2030年,世界煤炭需求年均增长2%,煤炭在全球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例将稳定上升至2030年的29%。
在我国,煤炭始终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能源之一,我国《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4~2020年)》,确定了“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油气和新能源全面发展的战略”。
由此可见,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我国乃至世界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上市交易动力煤期货,对促进国名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动力煤的分类及工艺性质1、中国煤炭分类的国家标准我国现行的煤炭分类国家标准是1986年国家颁布的GB5751—86。
该标准是从褐煤到无烟煤的全面技术分类标准,将自然界中的煤划分为14大类,其中,褐煤和无烟煤又分别划分为2个和3个小类,见下表:表1.1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GB5751-86)总体来说,对无烟煤和烟煤的划分比较简单,只用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其代表符号是Vr)就可以把它们区分开来。
即挥发分小于或等于10%的都是无烟煤,挥发分大于10%的都是烟煤。
但由于烟煤的范围太大,又细分为12个小类煤。
烟煤的各小类煤主要用挥发分和“粘结指数”(代表烟煤的粘结性的一项指标)来划分。
只有到结焦性很强的肥煤阶段,才需要增加一个叫做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的指标(也就是代表烟煤粘结性的指标)来区分肥煤和其它炼焦煤。
[煤的工艺性质]煤的工艺性质包括:(1)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指数;(2)煤的发热量和燃点;(3)煤的反应性;(4)煤灰熔融性和结渣性等1、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是两个有联系、有区别,又难以严格区别开来的概念。
煤的粘结性是煤粒(d<0.2mm)在隔绝空气受热后能否粘结其本身或惰性物质(即无粘结力的物质)成焦块的性质;煤的结焦性是煤粒隔绝空气受热后能否生成优质焦炭的性质。
两者都是炼焦煤的重要特性之一。
煤在干馏结焦过程中,一般要经过软化、熔合、膨胀、固化和收缩几个阶段,最后生成品质不同的焦炭。
当温度等于或高于煤的软化点(一般为315~350c)时,煤都软化成胶质体。
当温度等于或高于煤的固化点(一般为420c~450c)时,煤都结成半焦。
从软化到固化的时间愈长,煤就熔化得愈好,焦炭结构愈均匀。
为了了解煤的结焦性,人们设计了许多实验室方法,直接测试模拟工业焦化条件下所得焦炭品质(2200Kg小焦炉试验);或测试上述胶质体的某一性质也有的直接观察实验室所得焦块的性质,表征煤的结焦性。
本节只阐述与我国煤的现行分类有关的几个测试指标。
(1)煤的胶质层指数煤的胶质层指数,又称煤的胶质层最大厚度,或Y值。
它是原苏联、波兰等国家煤的分类指标之一,也是我国煤的现行分类中区分强粘结性的肥煤、气肥煤的一个分类指标。
煤的胶质层指数,是原苏联列.姆.萨保什尼可夫和列.帕.巴齐列维奇提出的。
它的测试要点是根据不同结焦性的煤在干馏过程中胶质层的厚度、收缩情况和膨胀曲线的不同,测试胶质层的最大厚度(Y值)、最终收缩度(X值)和体积曲线,来表征煤的结焦性。
其中,Y值应用的最广。
Y值是通过测试胶质层的上部层面高度和下部层面高度得出的(一般出现在520~630C之间),X值是曲线终点与零点线间的距离。
Y值、X值和体积曲线都是通过胶质层指数测试仪上的记录转筒和记录笔记记录下来的。
胶质层指数测试曲线如图30 -11所示。
胶质层曲线类型如图30-12所示。
250280310340370400430460490520550580610640670700730102030405060708090100110120130140150160图30-11 胶质层指数测试曲线1234胶质层指数测试的允许误差。
同一煤样平行测试结果的允许误差为:Y值≤20mm 误差1mm;Y值〉20mm 误差2mm;X值误差3mm。
胶质层指数报出结果。
应选取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的各结果的平均值。
胶质层指数表征煤的结焦性的最大优点是Y值有可加性。
这种可加性可以从单煤Y值计算到配煤Y值,可以估算配煤炼焦Y值的较佳方案。
在地质勘探中可以通过加权平均计算出几个煤层的综合Y值。
它的缺点一是规范性强,煤样粒度、升温速度、压力、煤杯材料、炉转耐火材料等都能影响测试结果。
所以必须使仪器、制样和操作等都符合严格规定;二是用样量大,一次平行测试需要煤样200克,在地质勘探中常常由于煤芯煤样数量不足而无法测试;三是胶质层指数能反映胶质层的最大厚度,但不能反映出胶质层的质量。
(2)煤的罗加指数罗加指数(R.1),是波兰煤化学家罗加教授1949年提出的测试烟煤粘结力的指标。
现已为国际硬煤分类方案所采用。
我国1985年颁发了烟煤罗加指数测试的国家标准(GB5 549-85),但在我国现行煤的分类中,罗加指数不作为分类指标。
罗加指数的测试要点:将1克煤样和5克标准无烟煤样(宁夏汝箕沟矿专用无烟煤标样,下同)混合均匀,在规定的条件下焦化,然后把所得焦渣在特定的转鼓中转磨3次,测试焦块的耐磨强度,规定为罗加指数。
其计算公式如下:R.1=[(a+d)/2+b+c]/3Q×100式中:a——焦渣过筛,其中大于1mm焦渣的重量,g;b——第一次转鼓试验后过筛,其中大于1mm焦渣的重量,g;c——第二次转鼓试验后过筛,其中大于1mm焦渣的重量,g;d——第三次转鼓试验后过筛,其中大于1mm焦渣的重量,g;Q——焦化后焦渣总量,g;罗加指数是测试的允许误差:每一测试煤样要分别进行二次重复测试。
同一化验室平行测试误差不得超过3,不同化验室测试误差不得超过5。
取平行测试结果的算术平均值(取整数)报出。
罗加指数表征煤的粘结力的优点是煤样量少,方法简便易行。
它的缺点是,规范性也很强,对标准无烟煤的要求很严。
罗加指数区分强粘煤灵敏度不够。
(3)煤的粘结指数煤的粘结指数(G.R.I或G),是我国现行煤的分类国家标准(GB5751-86)中代表烟煤粘结力的主要分类指标之一。
其方法测试要点是:将1克煤样与5克标准无烟煤混合均匀,在规定条件下焦化,然后把所得焦渣在特定的转鼓中转磨两次,测试焦渣的耐磨强度,规定为煤的粘结指数,其计算公式如下:G=10+(30m1+70m2)/m式中:m1——第一次转鼓试验后过筛,其中大于10mm的焦渣重量,g;m2——第二次转鼓试验后过筛,其中大于10mm的焦渣重量,g ;m——焦化后焦渣总重量,g。
当测得的G<18时,需要重新测试,此时煤样和标准无烟煤样的比例为3:3,即3克煤样和3克无烟煤,其余与上同,计算公式如下:G=(30m1+70m2)/5m煤的粘结指数测试的允许误差:每一测试煤样应分别进行二次重复测试,G≥18时,同一化验室两次平行测试值之差不得超过3;不同化验室间报告值之差不得超过4。
G<18时,同一化验室两次平行测试值之差不得超过1;不同化验室间报告值之差不得超过2。
以平行测试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最终结果。
(4)煤的奥压膨胀度煤的奥压膨胀度(b值,%),是1926~1929年由奥蒂伯尔特创立的,1933年又为亚纽所改进,现在西欧各国广泛采用。
在国标分类中,与葛金焦性并列作为硬煤分亚组的两种方法之一。
我国1985年以国标GB5450-85发布,并与Y值并列作为我国煤炭现行分类中区分肥煤的指标之一。
煤的奥亚膨胀度的测试要点,是将煤样制成一定规格的煤笔,置入一根标准口径的膨胀管内,按规定的升温速度加热,压在煤笔上的压杆纪录煤样在管内的体积变化,以体积曲线膨胀上升的最大距离占煤笔原始长度的百分数,表示煤的膨胀度b值的大小。
奥压膨胀度曲线如图30-14所示。
T1——软化点,体积曲线开始下降达0.5mm时的温度,C;T2——始膨点,体积曲线下降到最低点后开始膨胀上升的温度,C;T3——固化点,体积曲线膨胀上升达最大值时的温度,C;b——最大膨胀度,体积曲线上升的最大距离占煤笔长度的百分数,%;a——最大收缩度,体积曲线收缩下降的最大距离占煤笔长度的百分数,%;2、煤的燃点煤的燃点时将煤加热到开始燃烧时的温度,叫做煤的燃点(也称着火点,临界温度和发火温度)。
测定煤的燃点的方法很多,一般是将氧化剂加入或通入煤中,对煤进行加热,使煤发生爆燃或有明显的升温现象,然后求出煤爆燃或急剧升温的临界温度,作为煤的燃点。
我国测定燃点时采用亚硝酸钠做氧化剂。
在燃点测定仪中进行测定。
煤的燃点随煤化度增加而增高,风化煤的燃点明显下降。
3、煤的反应性煤的反应性又叫反应活性,是指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煤与不同的气体介质(CO2、O2和H2O蒸气)相互作用的反应能力。
反应性强的煤,在气化燃烧过程中,反应速度快、效率高。
我国测定反应性的方法是在高温下煤或焦炭还原二氧化碳的性能,以CO2还原率表示煤或焦炭在燃烧、气化和冶金中的重要指标。
反应性强的煤,在汽化燃烧过程中,反应速度快、效率高。
我国测定反应性的方法是在高温下煤或焦炭还原二氧化碳的性能,以CO2还原率表示煤或胶的反应性。
具体测定方法见GB220-89。
4、煤灰熔融性和结渣性煤灰熔融性是动力和气化用煤的重要指标。
煤灰是由各种矿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没有一个固定的熔点,只有一个熔化温度的范围。
煤灰熔融性又称灰熔点。
煤的矿物质成分不同,煤的灰熔点比其某一单个成分灰熔点低。
灰熔点的测定方法常用角锥法、见GB219-74。
将煤灰与糊精混合塑成三角锥体,放在高温炉中加热,根据灰锥形态变化确定DT(变形温度)、ST(软化温度)和FT(熔化温度)。
一般用ST评定煤灰熔融性。
图 30-13 奥亚膨胀曲线由于煤灰熔融性不能反映煤在气化炉中的结渣性,通常用测定煤的结渣性来判断。
测定方法见GB1572-89。
主要是将煤样送入炉内与空气气化,燃尽后冷却称重,用6mm筛分出大于6mm的渣块占总重量的百分数,称做结渣率。
5.煤的工艺性试验?序号? 术语名称???? 英文名称???????????? 定义????????????? 符号????????? 允许使用1.3.1? 结焦性 Chking property 煤经干馏结成焦炭的性能 mm mm mm1.3.2? 粘结性 Caking property 煤在干馏时粘结其本身或外加惰性物质的能力 mm mm mm1.3.3? 塑性 Plastic property 煤在干馏时形成的胶质体的粘稠、流动、透气等性能 mmmm mm mm1.3.4? 膨胀性 Swelling property 煤在干馏时体积发生膨胀或收缩的性能 mmmm mm mm1.3.5? 胶质层指数 (sapozhnikov)plastometer indices 由勒.姆.萨波日尼柯夫提出的一种表征烟煤结焦性的指标,以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最终收缩度X值等表示 mm mm mm1.3.6? 罗加指数 ROGA INDEX 由布.罗加提出的一种表征烟煤粘结无烟煤能力的指标 R.I. mmmm mm1.3.7? 粘结指数 Caking indexG 在规定条件下以烟煤在加热后粘结专用无烟煤的能力表征烟煤粘结性的指标 Gr.i. mmmm G指数1.3.8? 坩埚膨胀序数 Crucible swelling number;free swell-ngindex 以煤在坩埚中加热所得焦块膨胀程度的序号表征煤的膨胀性和粘结性的指标 CSN mm 自由膨胀指数1.3.9? 奥亚膨胀度 Audiberts arnu dilatation 由奥迪勃斯和亚尼二人提出的、以膨胀度(b)和收缩度(a)等参数表征烟煤膨胀性和粘结性的指标?? mm mmmm1.3.10? 基氏流动度 Giseeler fluidity 由基斯勒尔提出的以测得的最大流动度表征烟煤塑性的指标 mm mm mm1.3.11? 葛金干馏试验 Gray-King assay 由葛莱和金二人提出的煤低温干馏试验方法,用以测定热分解产物收率和焦型 mmmm mm mmmm1.3.12? 铅甄干馏试验 Fisher Schrader assay 由费舍尔和史莱德二人提出的低温干馏实验方法,用以测定焦油、半焦、热解水收率 mm mm mm1.3.13? 抗碎强度 Resistance tobreakage 一定粒度的煤样自由落下后抗破碎的能力mmmm mm 机械强度1.3.14? 热稳定性 Thermal stability 一定粒度的煤样受热后保持规定粒度的性能 TS mmmm mm1.3.15? 煤对二氧化碳的反应性 Carboxyre activity 煤将二氧化碳还原为一氧化碳的能力 A mmm mm1.3.16? 结渣性 Clinkering property 在气化或燃烧过程中,煤灰受热、软化、熔融而结渣的性质 Clin mmmmm mm1.3.17? 可磨性 Grindabili-ty 煤研磨成粉的难易程度 mm mm mm1.3.18? 哈氏可磨性指数 Hardgrove grindability 用哈氏仪测定的可磨性表示硬煤被磨细的难易程度 HGI mmmm mm1.3.19? 磨损性 abrasiveness 煤磨碎时对金属件的磨损能力 mmmm mm mm1.3.20? 灰渣融性 Ash fusibility 在规定条件下得到的随加热温度而变化的煤灰变形、软化和流动特征物理状态 mmmm mm 灰熔点1.3.21? 灰粘度 Ash viscosity 灰在熔融状态下的粘度 mmmm mm mm1.3.22? 灰的酸度 Sah acidity 灰中酸性组分(硅、铝、钛等的氧化物)与碱性组分(铁、钙、镁、锰等的氧化物)之比 mmmm mm mm1.3.23? 灰的碱度 ash basicity 灰的碱性组分(铁、钙、镁、锰等的氧化物)与碱性组分(硅、铝、钛等的氧化物)之比 mmmm mm mmmm1.3.24? 透光率 transmittance 褐煤、长焰煤在规定条件下用硝酸与磷酸的混合液处理后所得溶液的透光率 Pm mm mm1.3.25? 酸性基 Acidic groups 煤中呈酸性的含氧官能团的总称,主要为羧基和酚泾基mm 总酸性基 mmmm1.3.26? 腐植酸 Humic acid 煤中能溶于稀苛性碱和焦磷酸钠溶液的一组多种缩合的酸性基的高分子化合物 HAt 总腐植酸 mm1.3.27? 游离腐植酸 Free humic acid 酸性基保持游离状态的腐植酸,在实际测定中包括与钾、钠结合的腐植酸 mm mm mm1.3.28 黑腐植酸 Pyrotomalenic acid 一组分子量较大的腐植酸,一般呈黑色,能溶于稀苛性碱溶液,不溶于稀酸的丙酮 mmmmmm mm mm1.3.29 黄腐植酸 Fulvic acid 组分子量较小的腐植酸,一般呈黄色,能溶于水、稀酸和碱溶液 mmmm mm mm1.3.30 综腐植酸 Hymatomalenic acid 一组分子量中等的腐植酸,一般呈棕色,能溶于稀苛性碱溶液和丙酮,不溶于稀酸 mm mm mm1.3.31 苯萃取物 Benzene extracts;benzene soluble extracts 褐煤中能溶于苯的部分,主要成分为蜡和树脂 Eb 苯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