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学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54.0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煤的种类、特征与生成

1、泥炭化作用

泥炭化作用就是植物物质经受生物化学分解及合成的复杂的过程。最终形成泥炭的作用、

属性:泥炭化作用也就是—种植物物质的生物化学分解作用,它与水解作用、氧化与还原作用有关。

条件:泥炭化作用发生于覆水地区的水位以下,即与大气局部沟通的状态下。泥炭化作用的直接产物除了泥炭以外,分解出的气态产物有二氧化碳、水、沼气与少量氮。

泥炭化过程的生物化学变化大致可分儿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植物残骸中的有机化合物经过氧化分解、水解,转化为简单的化学性质活泼的化合物;

第二阶段:分解产物相互作用,进一步合成新的较稳定的有机化合物,如腐植酸、沥青质等。

1、1 凝胶化作用

(一)概念与条件:

1、概念:凝胶化作用:指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泥炭化过程中经过生物化学变化与物理化学变化,形成以腐植酸与沥青质为主的要成分的胶体物质(凝胶与溶胶)的过程。

2、条件:凝胶化作用的条件:①较为停滞的、不太深的覆水条件下,②弱氧化至还原环境,③在厌氧细菌的参与、

植物的木质纤维组织一方面进行生物化学变化,一方面进行胶体化学变化,二者同时发生与进行导致物质成分与物理结构两方面都发生变化。

1、2 丝炭化作用

(1)概念:植物的木质纤维组织在泥炭沼泽的氧化环境中,受到需氧细菌的氧化作用,产生贫氢富碳的腐殖物质,或遭受“森林火灾”而炭化成木炭的过程。产物为丝炭,依成因分为氧化丝质体与火焚丝质体。

2、根据形成煤炭的物质基础划分煤炭的类型称为成因类型。

(1)腐植煤 Humic Coal:由高等植物经过成煤过程中复杂的生化与地质变化作用生成。

(2)腐泥煤 sapropelite:主要由湖沼或浅水海湾中藻类等低等植物形成。储量大大低于腐植煤,工业意义不大。

(3)残植煤 liptobiolite:由高等植物残骸中对生物化学作用最稳定的组分(孢子、角质层、树皮、树脂)富集而成。

(4)腐植腐泥煤humic-sapropelic coal:由高等植物、低等植物共同形成的煤。

煤化作用的因素:1、温度(最重要的影响因素);2、时间;3、压力(压力因素虽阻碍化学反应,但却引起煤的物理结构发生变化。)

3、煤化作用特点:

(1)、煤在连续地系列演化过程中,可明显地显现出增碳化(相对)趋势(特点)

(2)、随着煤化作用进程,煤的有机分子表现为结构单一化趋势

(3)、随着煤化作用进程,煤的有机为分子结构表现为致致密化与定向排列的趋势

(4)、随着煤化作用进程,煤显微组分性质呈现为均一性趋势。

(5)、煤化作用就是一种不可逆的反应。

(6)、煤化作用的发展就是非线性的,表现为煤化作用的跃变,简称煤化跃变。

4、煤的变质作用类型

(1)深成变质作用:①、垂直分带—原始分带 ;②、水平分带—垂直分带的表现(2)岩浆变质作用(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与接触变质作用)、

(3)动力变质作用。

5、希尔特定律;在同一煤田大致相同的构造条件下,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煤的挥发分组逐

渐少,变质程度逐渐增高。大致深度每增加100米,煤的挥发分减少2、3%左右,这个规律称为希尔特定律。

6、煤化作用跃变:

(一)第一次跃变(Ⅰ):发生在长焰煤开始阶段

(Cdaf=75%~80%,Vdaf=43%,镜质体反射率Romax=0、6%),与石油开始形成阶段相当。即与生油阶段相当。

(二)第二次煤化跃变(Ⅱ)出现在肥煤到焦煤阶段

Cdaf=87%,Vdaf=29%,Romax=1、3%。

镜质体发射率Romax=1、3%对应于石油的“死油线” ,煤化台阶

(三)第三次跃变(Ⅲ)发生于烟煤变为无烟煤阶段

C daf=91%,V daf=8%,Ro max=2、5%。煤化作用的第三次跃变以后,就就是有人称为无烟煤化作用与半石墨化作用的阶段,代表了煤化作用的最终阶段,其产物就是无烟煤与变无烟煤的形成。

(四)第四次跃变为无烟煤与变无烟煤分界

Cdaf=93、5%,Hdaf=2、5%,Vdaf=4、0%,镜质体反射率Rmax=4%,Rmin=3、5%。

已经不属于煤化作用阶段。

第二章煤的工业分析与元素分析

1、煤的工业分析的定义:在人为规定条件下粗略测定煤化学组成的一种方法,也称为煤的实用分析或技术分析。包括:水分、灰分、挥发分与固定碳。

2、煤中水分分类:外在水分、内在水分、化合水。内在水分与外在水分之与称为全水分(收

到基水分)

煤失去外在水分后所处的状态称为风干状态或空气干燥状态,失去外在水分的煤样称为风干煤样或空气干燥煤样。残留在风干煤中水分占风干煤样质量的百分数称为内在水分。

3、测定煤中水分含量的方法很多: 如蒸馏法、电法、加热法。本课要求掌握加热失重法。

4、加热失重法:通常就是将煤加热到105~110℃并保持恒温,直至煤处于恒重时,煤样的失重即为煤样在干燥中失去的水分。

5、煤的最高内在水分:煤的最高内在水分就是指煤样在30℃,相对湿度达到96%的条件下吸

附水分达到饱与时测得的水分,用符号MHC (moisture holding capacity)表示。这一指标反映了年青煤的煤化程度,用于煤质研究与年青煤的分类。

6、煤的灰分(ash) :煤样在规定条件下(815度)完全燃烧后所得的残渣。该残渣的质量占测

定煤样质量的百分数称为灰分产率,简称为灰分。

7、煤的灰分的产率测定:缓慢灰化法、快速灰化法。

8、挥发分的概念:煤在规定条件下隔绝空气加热(900度+-10度)后挥发性有机物质的产率称为挥发分。

9、煤中的硫主要存在形态就是无机硫与有机硫,两者合称为全硫。

第三章煤的工艺性质

1、煤的粘结性:就是指煤粒(直径小于0、2mm)在隔绝空气受热后能否粘结其本身或惰性物质形成焦块的能力。

2、煤的结焦性:就是指煤粒隔绝空气受热后能否生成优质焦炭(焦炭强度与块度符合冶金焦的要求)的性质。

3、煤的可选性:就是指从原煤中分选出符合质量要求的精煤(浮煤)的难易程度。

4、煤的反应性:又称活性,指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煤与不同气化介质,如二氧化碳、氧、水蒸气相互作用的反应能力。

5、煤的结渣性:实际上就是指煤中矿物质在高温燃烧或气化过程中,煤灰软化、熔融而结渣的性能。

6、煤的热稳定性:就是指煤在高温燃烧或气化过程中保持原来粒度的性能。

7、煤灰粘度:指煤灰在高温熔融状态下流动时的内摩擦系数。

8影响煤发热量的因素:

(1)煤岩成分:同一煤级中,壳质组的发热量最高,其次为镜质组与惰质组。

(2)煤化程度:当煤以镜质组为主时,随煤级升高,煤的发热量逐渐增高,至中煤级的焦煤、瘦煤时达到高峰,以后又稍有下降。

(3)煤中矿物杂质的含量

(4)煤的风氧化程度

第四章煤的岩相组成、性质与应用

1、宏观煤岩成分就是用肉眼可以区分的煤的基本组成单位,包括镜煤、亮煤、暗煤与丝炭。镜煤与丝炭就是简单的煤岩成分,暗煤与亮煤就是复杂的煤岩成分。

2、(1)镜煤的颜色深黑、光泽强,就是煤中颜色最深与光泽最强的成分。

①质地纯净,结构均一,具贝壳状断口与内生裂隙。

②镜煤性脆,易碎成棱角状小块。

③在煤层中,镜煤常呈凸透镜状或条带状,条带厚几毫米至1~2cm,有时呈线理状存在于亮煤与暗煤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