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园林景观
- 格式:docx
- 大小:2.86 MB
- 文档页数:24
⽇本园林⽇本园林⽇本园林历史悠久,渊源流长。
以其清纯、⾃然的风格闻名于世。
它有别于中国园林“⼈⼯之中见⾃然”,⽽是“⾃然之中见⼈⼯”。
它着重体现和象征⾃然界的景观,避免⼈⼯斧凿的痕迹,创造出⼀种简朴、清宁的致美境界。
在表现⾃然时,⽇本园林更注重对⾃然的提炼、浓缩,并创造出能使⼈⼊静⼊定、超凡脱俗的⼼灵感受,从⽽使⽇本园林具有耐看、耐品、值得细细体会的精巧细腻,含⽽不露的特⾊;具有突出的象征性,能引发观赏者对⼈⽣的思索和领悟......⼀、园林发展史⽇本历史分成古代、中世、近世和现代四个时代,每个时代⼜分成若⼲朝代。
园林历史阶段亦据此⽽分成古代园林、中世园林、近世园林和现代园林四个阶段。
古代园林指⼤和时代、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的园林(⽇本国都经常搬迁,每个朝代都是以国都所在地命名,如奈良时代的京城在奈良),中世园林指镰仓时代、室町时代和南北朝的园林,近世园林指桃⼭时代和江户时代的园林,现代园林指的是明治时代以后的园林,包括明治、⼤正、昭和及平成时代的园林。
(⼀)、⼤和时代园林(公元300年⾄公元592年)在公元五世纪,建⽴⼤和国。
⼤和国亦不断向中国派出使者,向中国学习⽂化,其中园林艺术就是⼀项。
⽇本最早的史书《古事记》成书于公元712年,它与公元720年成书的《⽇本书记》都提到了皇家园林情况,虽然细节不清,但亦可追到⼀丝踪迹,如掖上池⼼宫、矶城瑞篱宫、泊濑列城宫等。
这些皇家园林特点是宫馆环池、环墙或环篱,苑内更有池、泉、游、岛及各种动植物。
穿池起苑池内放养鲤鱼,苑内奔⾛禽兽,天皇在园内⾛狗试马,远⾜⽥猎。
(⼆)、飞鸟时代园林(公元593年⾄公元710年)此期园林亦属于池泉⼭⽔园系列,所有古园今已不存,但是,园林史料还是清楚地记载了这⼀时代的园林,有藤原宫内庭、飞鸟岛宫庭园、⼩垦宫庭园、苏我⽒宅园等。
(三)、奈良时代园林(公元711年⾄794年)此期⽇本全⾯吸取中国⽂化,整个平城京就是仿照当时中国的⾸都长安⽽建,史载园林有平城宫南苑、西池宫、松林苑、鸟池塘和城北苑等,另外还有平城京以外的郊野离宫,如称德天皇(718-770年)在西⼤寺后院的离宫。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特点及代表作世界三园林体系,主要分为东方园林、欧洲园林、阿拉伯园林。
在这三大园林中由于受到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文化也各异,风格特点也有所不同。
一、东方园林:典雅且精致1.中式园林的风格,写意的造景手法。
讲究在依山傍水之地,修建亭台楼阁、水榭、藤架,石凳石桌,红砖碧瓦、小桥人家,或高山流水、或曲径通幽。
园中山石嶙峋,清流萦绕,古木参天,竹影婆娑,水波粼粼,林木森森,以小中见大的格调,塑造着富有“咫尺山林”的意境。
“一步亦景”、“移步易景”、“隔窗望景”。
皇家园林:气势宏伟的总体规划,复杂多样的象征寓意。
代表作:圆明园(图1—1)、承德避暑山庄(图1—2、1—3)、颐和园(图1—4)、北海公园(图1—5)。
私家园林:明秀典雅(江南)、稳重雄伟(北方)、畅朗轻盈(岭南)代表作:苏州园林(图1—6)、沧浪亭(图1—7)、狮子林(图1—8)、拙政园(图1—9)、留园(图1—10)。
寺观园林:置于郊外择于山水胜地,宫殿形式与庭园结合,宏伟壮丽富有神圣感。
代表作:武当山古建筑群(图1—11)、寒山寺(图1—12)、武侯祠(图1—13)灵隐寺(图1—14)、涌泉寺(图1—15)2、日式风格的园林,源自中国秦汉文化,至今中国古典园林的痕迹仍依稀可辩。
善于用质朴的素材、抽象的手法,风格淡雅,表达玄妙深邃的儒、释、道法理,体现出禅宗的意境。
用园林语言来解释“长者诸子,出三界之火宅,坐清凉之露地”的境界。
代表作:枯山水庭院(图1—16 ~ 1—17)、龙安寺(图1—18)、日本横滨三溪园(图1—19)、姫路城(图1—20)二、欧洲园林:规整而有序欧式园林主要均依地势而建,以占地绿化和宏大建筑为主体。
着意在讲究人与自然的融合,以起伏开阔的草地、自然曲折的湖岸、成片成丛自然生长的树木为要素构成了一种新的园林,其中水、常绿植物和柱廊都是重要的造园要素。
就是纯粹的走进自然,享受自然中的风,光,空气与阳光。
富士山大石公园案例富士山大石公园是位于日本富士山脚下的一个公园,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其成为游客们热门的旅游目的地。
下面是关于富士山大石公园的十个介绍:1. 富士山大石公园位于富士山的北麓,距离东京市中心约100公里。
这个公园是欣赏壮丽富士山景色的理想地点之一。
2. 公园内有一块巨大的岩石,被称为“大石”。
这块巨石是公园的标志性景点,也是游客们拍照留念的热门地点。
3. 富士山大石公园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溪流和美丽的花卉。
游客可以在公园内漫步,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4. 公园内的步道被精心设计,可以让游客们欣赏到不同角度的富士山美景。
无论是初升的朝阳还是夕阳西下,都能在这里找到最佳的观赏点。
5. 富士山大石公园还设有休闲区域,提供露天烧烤设施和野餐区,游客可以在这里享受户外活动并与家人朋友共度美好时光。
6. 公园内设有观景台,游客可以登上观景台,俯瞰富士山和周围的风景。
观景台高度适中,不仅能欣赏到富士山的壮丽景色,还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7. 富士山大石公园还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在公园内,游客们有机会观察到各种珍稀的鸟类和动物,体验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
8. 公园内有专门的自行车道,游客可以租借自行车,沿着道路骑行,感受富士山脚下的清新空气和宁静环境。
9. 富士山大石公园附近还有一些温泉和旅馆,游客可以在这里享受温泉浴和传统的日式料理,舒缓旅途的疲惫。
10. 富士山大石公园每年都会举办一些特色的活动,如花卉展览、户外音乐会等,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富士山大石公园是一个集自然景观、休闲娱乐和文化活动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无论是追求宁静与放松的旅行者,还是喜欢户外活动和冒险的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园林景观设计风格及元素代表一、国外风格1、东南亚风格:A、泰式风格特征:形成于东南亚风情度假酒店基础之上,具相当高环境品质,空间富于变化,植被茂密丰富,水景穿插其中,小品精致生动,廊亭较多且体量较大,具有显著特征,适用于营造精品、中等以下面积项目。
一般元素:多层屋顶、高耸的塔尖,用木雕、金箔、瓷器、彩色玻璃、珍珠等镶嵌装饰。
宗教题材雕塑、植物题材的花器、泰式凉亭、茂盛的热带植物。
雕刻:泰国的刻集中在佛教人物的表现上,在泰国,佛教人物非常,这些人物是用木材、金属、象牙或稀有石器和灰泥制成。
B、巴厘岛风情风格特征:形成于东南亚风情度假酒店基础之上,具相当高环境品质,空间富于变化、植被茂密丰富,水景穿插其中,小品精致生动,廊亭较多,具有显著热带滨海风情度假特征,相对泰式来说,巴厘岛风格更显自然、朴素及轻松随意,适用于南方沿海区域营造精品、中等以下面积项目。
一般元素:花园水景、游泳池、瀑布、喷泉,还有大大小小的百合花池、莲花池、气势宏大的无边水池。
雕塑花园,种有莲花或百合的水院,或以种植花卉为主的花园、巴厘亭阁,莲花池畔的亭阁、茅草屋顶、木材、大量热带植物以椰子树为主。
2、欧式风格A、北欧(欧洲北部国家挪威、丹麦、瑞典、芬兰及冰岛)风格特征:具有北部欧洲凝炼庄重的厚实感,色调深沉,气势宏大,植被浓密丰富,适用于长江以北地区以打造欧陆风情为主的大面积项目。
一般元素:木屋、明镜的湖水、木栈道,原石散布的广场、宽阔的草坪、茂密的森林以及湛蓝的天空和清新的空气等等。
园林中的四大要素山石、水、植物、建筑,在北欧的园林甲以最自然、最纯粹的方式展现于人们的视野中,所以现代北欧园林设计中,多是在保持自然风貌的前提下再做人工雕琢。
B、美式风格风格特征:建立在欧洲大陆景观风格基础上,具有简洁明快的特点,与繁复冗长的传统欧洲风格相比,美式更倾向于实用主义特征,在保持一定程度欧洲古典神韵同时,形式上趋于简炼随意、现代自然,适用于温带、亚热带区域力图打造欧陆风格的大中型项目(实用乡村风格)。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特点及代表作世界三园林体系,主要分为东方园林、欧洲园林、阿拉伯园林。
在这三大园林中由于受到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文化也各异,风格特点也有所不同.一、东方园林:典雅且精致1.中式园林的风格,写意的造景手法.讲究在依山傍水之地,修建亭台楼阁、水榭、藤架,石凳石桌,红砖碧瓦、小桥人家,或高山流水、或曲径通幽.园中山石嶙峋,清流萦绕,古木参天,竹影婆娑,水波粼粼,林木森森,以小中见大的格调,塑造着富有“咫尺山林”的意境。
“一步亦景”、“移步易景"、“隔窗望景”.●皇家园林:气势宏伟的总体规划,复杂多样的象征寓意。
代表作:圆明园(图1—1)、承德避暑山庄(图1—2、1—3)、颐和园(图1-4)、北海公园(图1-5)。
●私家园林:明秀典雅(江南)、稳重雄伟(北方)、畅朗轻盈(岭南)代表作:苏州园林(图1—6)、沧浪亭(图1—7)、狮子林(图1—8)、拙政园(图1—9)、留园(图1—10).●寺观园林:置于郊外择于山水胜地,宫殿形式与庭园结合,宏伟壮丽富有神圣感。
代表作:武当山古建筑群(图1—11)、寒山寺(图1—12)、武侯祠(图1—13)灵隐寺(图1—14)、涌泉寺(图1—15)2、日式风格的园林,源自中国秦汉文化,至今中国古典园林的痕迹仍依稀可辩。
善于用质朴的素材、抽象的手法,风格淡雅,表达玄妙深邃的儒、释、道法理,体现出禅宗的意境.用园林语言来解释“长者诸子,出三界之火宅,坐清凉之露地"的境界.代表作:枯山水庭院(图1-16~1-17)、龙安寺(图1—18)、日本横滨三溪园(图1-19)、姫路城(图1—20)二、欧洲园林:规整而有序欧式园林主要均依地势而建,以占地绿化和宏大建筑为主体。
着意在讲究人与自然的融合,以起伏开阔的草地、自然曲折的湖岸、成片成丛自然生长的树木为要素构成了一种新的园林,其中水、常绿植物和柱廊都是重要的造园要素。
就是纯粹的走进自然,享受自然中的风,光,空气与阳光.典型代表是意大利台地园和英国式的风景园。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特点及代表作世界三园林体系,主要分为东方园林、欧洲园林、阿拉伯园林。
在这三大园林中由于受到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文化也各异,风格特点也有所不同。
一、东方园林:典雅且精致1.中式园林的风格,写意的造景手法。
讲究在依山傍水之地,修建亭台楼阁、水榭、藤架,石凳石桌,红砖碧瓦、小桥人家,或高山流水、或曲径通幽。
园中山石嶙峋,清流萦绕,古木参天,竹影婆娑,水波粼粼,林木森森,以小中见大的格调,塑造着富有“咫尺山林”的意境。
“一步亦景”、“移步易景”、“隔窗望景”。
●皇家园林:气势宏伟的总体规划,复杂多样的象征寓意。
代表作:圆明园(图1—1)、承德避暑山庄(图1—2、1—3)、颐和园(图1—4)、北海公园(图1—5)。
●私家园林:明秀典雅(江南)、稳重雄伟(北方)、畅朗轻盈(岭南)代表作:苏州园林(图1—6)、沧浪亭(图1—7)、狮子林(图1—8)、拙政园(图1—9)、留园(图1—10)。
●寺观园林:置于郊外择于山水胜地,宫殿形式与庭园结合,宏伟壮丽富有神圣感。
代表作:武当山古建筑群(图1—11)、寒山寺(图1—12)、武侯祠(图1—13)灵隐寺(图1—14)、涌泉寺(图1—15)2、日式风格的园林,源自中国秦汉文化,至今中国古典园林的痕迹仍依稀可辩。
善于用质朴的素材、抽象的手法,风格淡雅,表达玄妙深邃的儒、释、道法理,体现出禅宗的意境。
用园林语言来解释“长者诸子,出三界之火宅,坐清凉之露地”的境界。
代表作:枯山水庭院(图1—16 ~ 1—17)、龙安寺(图1—18)、日本横滨三溪园(图1—19)、姫路城(图1—20)二、欧洲园林:规整而有序欧式园林主要均依地势而建,以占地绿化和宏大建筑为主体。
着意在讲究人与自然的融合,以起伏开阔的草地、自然曲折的湖岸、成片成丛自然生长的树木为要素构成了一种新的园林,其中水、常绿植物和柱廊都是重要的造园要素。
就是纯粹的走进自然,享受自然中的风,光,空气与阳光。
日本禅宗写意庭园的美学意匠枯山水庭园是源于日本本土的缩微式园林景观,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
在其特有的环境气氛中,细细耙制的白砂石铺地、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就能对人的心境产生神奇的力量。
它同音乐、绘画、文学一样,可表达深沉的哲理,而其中的许多理念便来自禅宗道义,这也与古代大陆文化的传入息息相关。
公元538年的时候,日本开始接受佛教,并派一些学生和工匠到古代中国,学习内陆艺术文化。
13世纪时,源自中国的另一支佛教宗派禅宗在日本流行,为反映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日本园林开始摈弃以往的池泉庭园,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绿树、苔藓、沙、砾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营造枯山水庭园,园内几乎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以期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
因此,禅宗庭院内,树木、岩石、天空、土地等常常是寥寥数笔即蕴涵着极深寓意,在修行者眼里它们就是海洋、山脉、岛屿、瀑布,一沙一世界,这样的园林无异于一种精神园林。
后来,这种园林发展臻与及至——乔灌木、小桥、岛屿甚至园林不可缺少的水体等造园惯用要素均被一一剔除,仅留下岩石、耙制的沙砾和自发生长与荫蔽处的一块块苔地,这便是典型的、流行至今的日本枯山水庭园的主要构成要素。
而这种枯山水庭园对人精神的震撼力也是惊人的。
15世纪建于京都龙安寺的枯山水庭园是日本最有名的园林精品。
它占地呈矩形,面积仅330平方米,庭园地形平坦,由15尊大小不一之石及大片灰色细卵石铺地所构成。
石以二、三或五为一组,共分五组,石组以苔镶边,往外即是耙制而成的同心波纹。
同心波纹可喻雨水溅落池中或鱼儿出水。
看是白砂、绿苔、褐石,但三者均非纯色,从此物的色系深浅变化中可找到与彼物的交相调谐之处。
而砂石的细小与主石的粗犷、植物的“软”与石的“硬”、卧石与立石的不同形态等,又往往于对比中显其呼应。
因其属眺望园,故除耙制细石之人以外,无人可以迈进此园。
而各方游客则会坐在庭园边的深色走廊上——有时会滞留数小时,以在砂、石的形式之外思索龙安寺布道者的深刻涵义。
日本庭院特点,1.总体形象日本庭院为代表的东方园林以自省、含蓄、恬静、淡泊为美,重在情感上的感受和精神上的领悟。
哲学上追求的是一种清净无为和天人合一,与自然之间保持着和谐的,相互依存的融洽关系,反映出返璞归真的自然观。
日本庭院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也可以说是中式庭院的一个精巧的微缩版本,细节上的处理是日式庭院最精彩的地方。
此外由于日本是一个岛国,这一地理特征形成了他独特的自然景观,较为单纯和凝练。
他们的基本共同特征是在有限的范围里再现大自然之美,并用象征的方式来表现自然山水的无限意境。
在空间上追求峰回路转,无穷无尽,以含蓄的“藏”的境界为上。
因此平面构图常采用不对称式设计,道路、水岸、地形等以自然蜿蜒的无线构图。
日本庭院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枯山水“,他以石块象征山峦,用砂石象征湖海,再点缀少量的灌木或苔草。
因为植物覆盖的极少,也没有人造假山,故名为枯山水。
2.色调由于庭院多以白色沙石铺设地面,植物覆盖很少,总体色调区域冷色调。
3.常用景观元素以山石主导庭园风格,日本庭院布置的基本元素无外植物、山石与建筑,常常还设置有禅宗意义的建筑小品。
4.具体设计硬质景观:铺地用大片灰色细暖石铺地,同时点缀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
小品及构筑物水景软质景观:植物园内地面常用细草,小竹类,蔓类,苔藓类等植物。
日本国与中国一衣带水,从古至今一直有着广泛的交流。
日本与中国的关系始于汉代,从汉末开始,日本不断向中国派出汉使,全方位学习中国文化。
其中日本园林艺术就是在中国园林艺术的影响下,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逐渐形成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日本园林。
1 日本园林的溯源日本园林历史悠久,渊源流长。
公元六世纪,中国园林随佛教传入日本。
飞鸟、奈良时代是中国式山水园林舶来期,平安时代是日本式池泉园的“和化”期,镰仓、室町时代是园林佛教化时期,桃山时代是园林的茶道化期,江户时代是佛法、茶道、儒意综合期。
日本园林主景的演变过程为:动植物(大和、飞鸟)———中国式山水(奈良)———寝殿建筑佛化岛石(平安)———池岛、枯山水(镰仓)———纯枯山水石庭(室町)———书院、茶道、枯山水(桃山)———茶道、枯山水与池岛(江户)。
园林风格中常见的花园景观有哪些?一、中式园林景观中式园林景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山水为主题,巧妙地融合了建筑、园艺、诗词、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
中式园林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意境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
1. 古香古色的庭院中式园林的庭院通常由四面环墙的建筑围合而成,形状多为方形或长方形。
庭院内种植着各种绿植和花草,如梅花、兰草、牡丹等,点缀着青砖红墙,散发出浓郁的古韵。
2. 曲桥流水,如画般美景中式园林中常见的景观就是石桥和流水。
曲桥承载着园林中的曲径通幽之意,流水则仿佛画卷中流淌的细流,清澈见底,给人以温润幽远之感。
这种景观常常让人产生联想,仿佛进入了宋代的诗词境界。
3. 园林建筑的精髓中式园林中的建筑形式非常独特,充满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比如亭台楼阁,充满了各种华丽的装饰,如琉璃瓦、彩绘雀替、雕花窗棂等。
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体现了审美追求和对自然的崇拜。
二、日式庭院景观日式庭院以纯净、静谧的氛围而闻名,它融合了日本文化和自然美。
日式庭院的景观常常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
1. 枯山水的雅致枯山水是日式庭院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景观元素。
它通常由细沙、卵石、小石子等构成,利用线条和形状的变化来营造出山石和水的效果。
这种枯山水的布局简洁大方,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抚慰心灵的功效。
2. 藏风聚气的盆景日本人非常擅长盆景艺术,他们将各种树木栽培成小巧玲珑的盆景,摆放在庭院中,给人以净化身心的感受。
盆景的精髓在于模仿自然,追求自然之美,同时又能以有限的空间表达出广阔的意境。
3. 茶室的雅致日式庭院中的茶室是文人雅士追求的精神家园。
茶室通常由简洁的结构、清雅的装饰和深邃的藏风聚气之意形成。
茶室的建筑风格注重细节和对称,常常运用纹饰、装饰画和棋具等来点缀,以营造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三、欧式花园景观欧式花园透露着浓郁的宫廷风情,它注重线条和景观元素的呼应,给人以宏伟、开阔的视觉效果,是欧洲王室府邸常见的园林风格。
十种园林风格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人们越来越渴望一种回归自然和平静的生活方式,园林成为了人们追求宁静、获得休息的场所。
园林设计风格多种多样,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十种园林风格。
一、中式园林风格中式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其风格特点是富有文化内涵、注重空间序列、讲究水石搭配。
中式园林在疏密有致的布局中融入了人性化的设计,通过盆景、假山、流水等构建出了自然、平和、清幽的环境。
二、日式园林风格日式园林深受自然景观的启发,注重构建有机生态系统。
其风格特点是朴实、简洁、自然。
通过小桥、流水、池塘以及红叶、花卉的搭配,营造出了静谧、舒适的空间氛围。
三、英式园林风格英式园林的风格特点是更多的涉及自然景观和规划布局。
园林设计往往更加宽广,比例如林地、草坪、湖泊等。
同时,园林设计还注重体现主人的尊贵和地位。
四、意式园林风格意式园林的风格特点是注重对纯粹自然的追求和尊重。
意式园林在设计中追求自然、简洁、对称、古朴,并能将园林与建筑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希腊或罗马古典风格的城市风景。
五、巴洛克式园林风格巴洛克式园林在设计上注重对称、线条舒展、多元要素的组合和空间体积的处理。
其特点是表现出奢华、富丽堂皇的气氛,植物的种植往往需要大面积的种植,其景观在空间上有很强的透视感。
六、现代园林风格现代园林风格注重微观尺度和细节的处理,创造出一种清新简约的现代风格。
园林中往往采用现代建筑和流行的艺术元素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给人以前所未有的美感与感受。
七、荒野式园林风格荒野式园林的风格注重自然景观元素,追求一种宁静、原始的自然感。
荒野式园林在设计中强调的是原始的景观和草本植物,大量运用了美国原住民文化和自然主义,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回归自然的体验。
八、地中海式园林风格地中海式园林的氛围与气候条件相协调,同时体现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地中海式园林在设计中主张少工具、一切从自然着手、石头、砂砾和沙子的应用等等,创造了一种灿烂、清新、明亮的视觉效果。
日本从汉代起,就受中国深厚文化的影响。
到公元8世纪的奈良时期,日本开始大量吸收中国的盛唐文化,中国文化也从各方面不断刺激着日本社会。
园林亦是如此,日本深受中国园林尤其是唐宋山水园的影响,因而一直保持着与中国园林相近的自然式风格。
但结合日本的自然条件和文化背景,形成了它的独特风格而自成体系。
日本所特有的山水庭,精巧细致,在再现自然风景方面十分凝炼。
并讲究造园意匠,极富诗意和哲学意味,形成了极端“写意”的艺术风格。
日本是个具有得天独厚自然环境的岛国,气候温暖多雨,四季分明,森林茂密,丰富而秀美的自然景观,孕育了日本民族顺应自然、赞美自然的美学观,甚至连姓名也大多与自然有关,这种审美观奠定了日本民族精神的基础,从而使得在各种不同的作品中都能反映出返璞归真的自然观。
日本园林种类:枯山水
池泉园
是以池泉为中心的园林构成,体现日本园林的本质特征,即岛国性国家的特征。
园中以水池为中心,布置岛、瀑布、土山、溪流、桥、亭、榭等。
筑山庭
是在庭园内堆土筑成假山,缀以石组、树木、飞石、石灯笼的园林构成。
一般要求有较大的规模,以表现开阔的河山,常利用自然地形加以人工美化,达到幽深丰富的景致。
日本筑山庭中的园山在中国园林中被称为岗或阜,日本称为“筑山”(较大的岗阜)或“野筋”(坡度较缓的土丘或山腰)。
日本庭院中一般有池泉,但不一定有筑山,即日本以池泉园为主,筑山庭为辅。
茶庭
也叫露庭、露路,是把茶道融入园林之中,为进行茶道的礼仪而创造的一种园林形式。
面积很小,可设在筑山庭和平庭之中,一般是在进入茶室前的一段空间里,布置各种景观。
步石道路按一定的路线,经厕所、洗手钵最后到达目的地。
茶庭犹如中国园林的园中之园,但空间的变化没有中国园林层次丰富。
其园林的气氛是以裸露的步石象征崎岖的山间石径,以地上的松叶暗示茂密森林,以蹲踞式的洗手钵象征圣洁泉水,以寺社的围墙、石灯笼来模仿古刹神社的肃穆清静。
样式
回游式、观赏式、坐观式、舟游式是指在大型庭园中,设有“回游式”的环池设路或可兼作水面游览用的“回游兼舟游式”的环池设路等,一般是舟游、回游、坐观三种方式结合在一起,从而增加园林的趣味性。
有别于中国园林的步移景随,日本园林
是以静观为主。
逐鹿
“逐鹿”为日本园林中一竹制小品名,利用杠杆原理,当竹筒上部注满水后,自然下垂倒空筒中水,而后再翘头,回复原来的平衡,尾部击打在撞石上,发出清脆声响,颇为有趣。
该小品以静制动,宁静致远,是日本庭院中的代表元素之一。
蹲踞
下面的石墩叫“蹲踞”:作为能够清洗身体和内心罪恶的象征物,蹲踞在寺院和神社中是必备品,与石灯一样,原本也是因为茶道而率先设置的。
是日式庭院中常见的一种景观小品,用于茶道等正式仪式前洗手用的道具。
蹲踞通常为石材制作,并摆放有小竹勺和顶部提供水源的竹制水渠。
清纯
日本园林以其清纯、自然的风格闻名于世。
它有别于中国园林“人工之中见自然”,而是“自然之中见人工”。
它着重体现和象征自然界的景观,避免人工斧凿的痕迹,
创造出一种简朴、清宁的致美境界。
自然
在表现自然时,日本园林更注重对自然的提炼、浓缩,并创造出能使人入静入定、超凡脱俗的心灵感受,从而使日本园林具有耐看、耐品、值得细细体会的精巧细腻,含而不露的特色;具有突出的象征性,能引发观赏者对人生的思索和领悟。
小巧
日本园林的精彩之处在于它的小巧而精致,枯寂而玄妙,抽象而深邃。
大者不过一亩余,小者仅几平方米,日本园林就是用这种极少的构成要素达到极大的意韵效果。
日本园林虽早期受中国园林的影响,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尤
其在小庭院方面产生了颇有特色的庭园。
植物
日本园林的四分之三都由植物、山石和水体构成,因此,从种植设计上,日本园林植物配置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同一园中的植物品种不多,常常是以一二种植物作为主景植物,再选用另一二种植物作为点景植物,层次清楚,形式简洁,但十分美观。
选材以常绿树木为主,花卉较少,且多有特别的含义,如松树代表长寿,樱花代表完美,
鸢尾代表纯洁等等。
佛禅印象
公元538年的时候,日本开始接受佛教,并派一些学生和工匠到古代中国,学习内陆艺术文化。
13世纪时,源自中国的另一支佛教宗派禅宗在日本流行,为反映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日本园林开始摈弃以往的池泉庭园,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绿树、苔藓、沙、砾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营造枯山水庭园,园内几乎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以期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
平庭
即在平坦的基地上进行规划和建设的园林,一般在平坦的园地上表现出一个山谷地带或原野的风景,用各种岩石、植物、石灯和溪流配置在一起,组成各种自然景色,多用草地、花坛等。
根据庭内敷材不同而有芝庭、苔庭、砂庭、石庭等。
平
庭和筑山庭都有真、行、草三种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