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电影叙事形式的确立
- 格式:ppt
- 大小:890.00 KB
- 文档页数:26
如何评价格里菲斯的短片《党同伐异》格里菲斯用四个截然不同的故事表达偏执这一主题,影片使用了史无前例的剪辑手段,四个故事之间,不是讲完一个再讲一个而是被分割成细小的片段,在经过重新排列后交替出现,丰富了电影在默片时代的叙事空间的构想,艺术上的探索性使之成为非线性剪辑的第一个吃螃蟹者。
同时他注重电影叙事节奏的表现,这种过于先进的电影理念超越了他所处的时代,《党同伐异》成为格里菲斯艺术创造高峰也成为他的艺术终结。
所以说《党同伐异》是先锋派的电影是辉煌的失败。
格里菲斯在《党同伐异》中所进行的空前的探索与实验,出色的体现出了他对于人的价值的理解和对于社会现象的阐释能力,而且党同伐异中远镜头是作为叙事语言中的一种环境、气氛氛围、情绪状态阐释的,体现了格里菲斯的贡献,而且电影开始有了银幕的句法。
党同伐异所揭示的思想主题是具体、鲜明而且尖锐的,使我们人类至今无可回避和为之奋斗的社会现实。
与此同时,格里菲斯在影片中,对于电影时空结构的敏锐的感受能力和卓越的创造能力,对于电影叙事形式的确立,也作为他的观念体系的一部分被充分地体现出来。
梅里爱对于电影发展的主要贡献将戏剧传统引入电影{剧本表演布景}发明电影特技{停机再拍多次曝光叠印高速与低速电影}银幕即舞台的美学观念:将电影印象壮观的戏剧道路爱森斯坦如何在(战舰波将金号)中实践蒙太奇理论倡导的冲突原则《战舰波将金号》的冲突首先体现在它的命题中。
影片由五个部分组成:(一)人和蛆;(二)甲板上的戏剧性场面;(三)死者激发人们;(四)敖德萨阶梯;(五)与舰队相遇。
第一部分是人和蛆的对比;第二部分是镇压与反抗的对比;第三部分是沉思哀悼与愤怒抗议的对比;第四部分是联欢与屠杀的对比以及第五部分中不安的期待与欢庆胜利的对比。
所有这些无一不传达出爱森斯坦将不周性质的“正题”与“反题”相冲突,以建立一个新的概念“合题”所作的设计与努力:“命题(抽象概念)内部的冲突——在字幕的辩证法中阐明自身——在镜头内的自身运动中形成自己的空间形式——在蒙太奇中越来越强烈的爆发——在不同镜头之间发生冲突。
绪论 (2)参考答案 (23)第一章电影的起源和形成 (3)参考答案 (23)第二章电影叙事形式的确立 (5)参考答案 (28)第三章欧洲先锋派的贡献 (7)参考答案 (32)第四章 好莱坞经典电影风格和原则的形成与确立 (9)参考答案 (34)第五章现实主义电影的发展与蜕变 (10)参考答案 (34)第六章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与思潮 (13)参考答案《世界电影史》题库绪论填空题1. 从〈1895年〉—至今,电影的发展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电影吸收了〈雕塑〉—,文 学,v 音乐〉—,绘画,v 舞蹈〉—, <建筑〉—等人类艺术的各种元素和成果,但仍然以 其独特的语言和方式表达、认识世界。
39 第七章 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与思潮14 参考答案42 第八章 部分亚洲国家的电影演变16 参考答案44 第九章欧洲第二次现代主义电影18 参考答案442.叙事影片就是通常所说的<情节剧〉—,非叙事影片包括<纪录片〉__、v科教片>_ _、v 科学实验纪录>—、v广告片〉—等等。
3.无声电影时期,经过法国的v梅里爱〉—、美国的v格里菲斯〉—、前苏联的v爱森斯坦〉—等人的共同努力,成功地创立和运用了蒙太奇手法。
4.<1895>年<12>月v28>日,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的地下室,第一次放映了自己拍摄的v火车到站〉_______ 、《工厂大门》、v水浇园丁〉_等十余部短片,这一天就成为电影的诞生日。
第一章电影的起源和形成一、填空题1.卢米埃尔兄弟最早拍摄的影片有 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 等。
2.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曾经利用他发明的 ________ 放映机,在纽约公映他的影片。
3.形成电影的三大物质条件是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o4.胶片根据人的“视觉存留”原理,以每秒 _______ 个画格速度匀速向前移动,造岀了一个幻象的世界。
影视赏析电影艺术欣赏电影的制作过程准备阶段前期准备阶段:影⽚的构思通常由书⾯形式开始发展。
在此阶段,⼯作⼈员还必须开始筹募电影的制作、宣传及发⾏资⾦。
⼀、制⽚⼈制⽚⼈的⼯作包括由剧本发展出整个制作计划、筹募资⾦、安排⼈事等。
制⽚⼈的职务主要与财务及组织有关。
⼆、电影⽂学剧本⽂学部——电影导演1、⾃编⾃导式2、介⼊式3、接⼒棒式三、分镜头剧本:对未来的影⽚拍摄作出详尽的总体设计,为各部门创作提供依据。
四、选择外景与演员1、景外景的选择,往往会对导演的形象思维产⽣决定性的影响。
2、演员“明星制”“本⾊演员”、“性格演员”群众演员拍摄阶段拍摄阶段:在此阶段,就进⼊影像及声⾳的制作。
更明确地说,⼯作⼈员此时即开始拍摄“镜头”。
⼀个镜头是⼀系列连续拍摄的画格组成。
同时,摄制⼈员还记录或制造声⾳。
⼀、各项准备阶段美⼯布景:内景、外景⼆、实拍按场景分次,颠倒情节流程。
场记:写下每个镜头的场次编号、记录细节、“拍板”耗⽚⽐、抢拍、偷拍后期制作⼀、剪辑1、“化整为零”、“聚零为整”2、粗剪:依顺序将影⽚串接起来,不含任何声⾳效果或⾳乐。
定剪3、三度创作a、减法b、加法c、挪位《⿊炮事件》4、节奏⼆、混录1、录⾳⽅式:a、先期录⾳b、后期配⾳c、同期录⾳2、混录是最末⼀道⼯序:三条声带——⼀条声带——双⽚(审查)——拷贝电影的历史外国电影史电影的诞⽣第⼀节卢⽶埃尔兄弟的“活动电影”⼀、电影诞⽣的基本原理:“视觉滞留”——“⼼理认同”⼆、电影诞⽣⽇:1895年12⽉28⽇卢⽶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路14号⼤咖啡馆⾥,⽤他们的“活动电影机”⾸次售票公映影⽚——《⽕车到站》、《⼯⼚⼤门》第⼆节乔治?梅⾥爱的“银幕戏剧”⼀、创造了戏剧电影:固定摄影机⼆、创造了特技摄影:停机再拍特效电影的“开⼭⿐祖” ——《⽉球旅⾏记》1902 年特技摄影和镜头的组合全⽚分30场,共15分钟不同的风格:卢⽶埃尔:“再现⽣活”,⾃然、模拟现实的现实主义风格,是记录⽚的先驱。
《中外电影史论—世界电影史》题库(答案版)-填空绪论一、填空1. 从<1895年> 至今,电影的发展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电影吸收了<雕塑>,文学,<音乐>,绘画,<舞蹈> ,<建筑> 等人类艺术的各种元素和成果,但仍然以其独特的语言和方式表达、认识世界。
2. 叙事影片就是通常所说的<情节剧>,非叙事影片包括<纪录片>,<科学实验纪录>,<广告片> 等。
3. 麦克卢汉认为人类文明史经历了<口头文化> ,<印刷文化> ,<电子文化>三个发展阶段。
4. 电子文化具有具像性,<直观性>,<质感性>,<整和性>的特点。
5. 无声电影时期,经过法国的<梅里爱> 、美国的<格里菲斯>,前苏联的<爱森斯坦> 等人的共同努力,成功地创立和运用了蒙太奇手法。
6. 成熟期奥森•威尔斯的<公民凯恩> 的出现,标志着电影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7. 电影发展期是电影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过程中,电影出现了两条发展道路:一条是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 、法国的<新浪潮>、<政治电影> 等,另一条是以安东尼奥尼、费里尼、伯格曼为代表的第二次现代电影思潮。
8. 发展期还出现了许多电影新手法,如<意识流> 、闪回、<闪前手提摄影> 等等,出现了众多流派、风格景象争艳的现象。
9. 电影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好莱坞现代工业化的整和> ,建立了现代电影工业,从而使电影工业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
10. <1895> 年<12> 月<28> 日,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的地下室,第一次放映了自己拍摄的<火车到站> 、《工厂大门》、<水浇园丁>等十余部短片,这一天就成为电影的诞生日。
电影叙事艺术的起源与发展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生动的影像语言,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观众。
电影叙事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电影开始呈现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本文将探讨电影叙事艺术的起源与发展,并探讨其对当代电影审美的影响。
电影的叙事艺术起源于19世纪末的幻灯片放映。
通过幻灯片放映,人们可以观看到一系列静态的图像,这些图像通过快速的连续播放制造出了一种运动的错觉。
这种图像的连续播放为电影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将连续运动的图像记录下来,并利用投影仪将这些图像放映给观众。
这样,电影的叙事艺术形式逐渐建立起来。
在电影的早期,电影叙事艺术主要依靠镜头运动、剪辑和配乐等手法来进行叙事。
镜头运动可以通过放大、缩小、拉近或者拉远来创造紧张或者激动的效果。
剪辑则是将不同的图像连续播放在一起,通过快速切换来制造出连贯的叙事效果。
配乐则是通过音乐的加入来增强电影的情感表达。
这些手法为电影叙事艺术提供了更多的表现方式,使得电影成为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影叙事艺术也在不断演变。
电影导演开始尝试使用不同的镜头角度和镜头位置来刻画人物以及展示场景。
例如,低角度能够强调人物的威严或者力量,高角度则可以用来表现人物的弱小或者无助。
这些技巧为电影叙事艺术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并为观众营造出了更加丰富的观影体验。
在电影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些导演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独特的影像语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法国导演让-吕克·戈达尔通过他的作品《呼吸》和《神秘的对象》等,将观众从传统的叙事模式中解放出来,通过各种不同的叙事手法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他的作品不仅影响了许多后来的导演,也为电影的审美标准带来了新的思考。
此外,电影叙事艺术的发展也离不开电影技术的进步。
从最初的黑白无声电影到现在的3D和IMAX技术,电影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电影叙事艺术的进一步创新。
史上最全的电影叙事理论概述它立足于这样的一对假定矛盾,即叙述者和接受者的矛盾。
叙事就是叙述者与接受者作斗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叙述者总是利用各种可能性来控制和影响接受者。
而接受者又总是对叙述者所叙述的一切将信将疑,接受者总是想找出文本背后的叙述者,而叙述者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把接受者缝合在故事当中。
一、电影叙事学自产生到发展1、亚里斯多德在亚里斯多德的《诗学》中就有关于叙事学的古典论述,亚里其多德认为,诗歌的目的就是模仿人类的行为,同时他认为这种模拟是一种创造性的模拟,模拟是虚构,也是对现实的一种再现。
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叙事学才有了发展,福克纳在研究小说时,已经提出要研究小说的叙事人称问题,也就是叙事学上的视角问题,而视角问题是现代叙事学的一个主要研究范畴。
无论亚里斯多德也好,福克纳也好,他们关于叙述的理论都是我们上面所说的经验性的,也是片断性的,而真正系统性地对叙述进行定义和全景研究,是在现代叙事学出现之后。
现代叙事学的理论起源我们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初的俄国形式主义。
2、什克洛夫斯基一般认为,1914年问世的什克洛夫斯基的论文《词语的复活》是俄国形式主义的第一个文献。
什克洛夫斯基在论文中提出了文学的语言性,他认为词语的意义在反复利用后会退化的,词语在日常生活中会逐渐失去原生态的意义,所以为表达意义,必须反复用修饰语来加强。
俄国形式主义强调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认为诗歌要有生命必须改变诗歌的语言形式,他们对文学的科学性进行了论证,反对把文学放在社会科学里进行验证。
他们认为,文学创作应取工艺学的态度。
3、普洛普普洛普(Vladimir Propp)于1928年出版的《民间故事形态学》是形式主义在叙事学研究中的一个胜利,普洛普的叙事研究在形式上指出了意义产生的过程,他象化学家分析化学元素一样把故事当成叙事元素的组合。
普洛普的整个研究,就是试图抽出民间故事中的共性。
他认为在俄国民间故事中,人物的行为是不变的,他把他称为“功能”。
第二章电影叙事形式的发展电影,是美国文化处于上升时期的产物。
作为缺乏传统文化积淀的美国人,恰恰在电影默片时期的视觉形式的表现中,作出了具有独特的、创造性的贡献。
他们紧紧抓住了这一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发展他们的本土文化的同时丰富了电影的视觉语言,确立了电影的叙事形式。
然而,美国电影在爱迪生发明了“电影视镜”之后的10年中,艺术和商业的发展进程都较为缓慢。
这是因为美国电影的先驱者们大都埋头于抄袭欧洲影片的构思,相互间或盗窃机器或为争夺“专利权”而进行争斗。
在世纪初,唯有爱迪生公司的一位摄影师、制作者埃德温·鲍特在进行着富有想象力的、有价值的影片创作。
从而,为美国叙事性电影开辟了道路。
第一节鲍特及影片《火车大劫案》埃德温·鲍特在爱迪生公司曾拍摄过一些类似卢米埃尔作品的短片和新闻报道片,又曾在实验室中仔细地研究过梅里爱影片的处理手段和技巧。
他确信自己可以拍摄出与前者所不同的、具有故事情节的影片。
1902年,他拍摄了《一个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
在这部影片中,他以一个消防队员的梦境,以一个从失火的楼房中救出妇女和儿童的虚构故事,同大量的纪录消防队员扑灭火灾的真实场面的新闻片组接在一起,形成了一部以时空转换的运动关系进行叙事的电影作品。
尽管影片在叙事时空的处理上还很幼稚,还不能以时空交错的方式进行叙事。
但是,鲍特将卢米埃尔式的富有生机的户外实景和梅里爱式的“人工布景”的室内场景结合起来。
这一方式体现出他与他的前人在风格和手法上、在电影的结构观念上的明显不同。
虽然,也曾有人怀疑《一个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是否受到英国“布赖顿学派”的影响,是否抄袭了威廉逊的《火警》(1902年),但因实据不足而未敢断言。
1903年,鲍特以更为独特的电影叙事方式,拍摄出他最著名的影片《火车大劫案》。
进一步发展了他在《一个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一片中对于电影叙事风格和结构观念的尝试。
从而确立了他在美国电影中,以及世界电影中的重要地位。
电影叙事与美学的演变历程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美学呈现,深受全球观众的喜爱。
电影叙事和美学从诞生之初至今经历了长期的演变过程,不断探索和创新,为观众带来了更加丰富多样的电影体验。
一、电影叙事的演变1. 默片时代的叙事风格在电影诞生的早期,因技术条件限制,电影还处于无声的默片时代。
这个时期的电影凭借图像的力量进行叙事,以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和片段文字说明来传递故事情节。
叙事方式简单直接,注重动作和表情的表达,例如《大都会》(1927)和《黄金狂奔》(1924)等默片经典作品。
2. 声音革命:对话和配乐的加入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影开始使用音频技术,实现了对话、音乐和配乐的加入,这对电影叙事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
观众可以通过角色之间的对话更加深入地了解剧情和人物性格,例如《乱世佳人》(1939)和《教父》(1972)等电影通过对话展示了复杂而丰富的故事情节。
3. 结构创新:非线性叙事的崛起随着电影语言的不断发展,一些导演开始尝试以非线性的方式进行叙事,打破传统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例如昆汀·塔伦蒂诺的《低俗小说》(1994)以及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盗梦空间》(2010)都采用了非线性的叙事结构,通过不同时间线的剪辑和交错,营造出独特的观影体验。
4. 科技与叙事:虚拟现实和交互式叙事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虚拟现实(VR)和交互式叙事技术也逐渐应用于电影领域。
观众可以通过佩戴VR设备,身临其境地感受电影场景,并与电影中的角色进行互动。
这种叙事方式在传统电影的基础上注入了更多的参与感,例如VR电影《无限》(2019)。
二、电影美学的演变1. 法国新浪潮:艺术与现实的交融法国新浪潮运动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法国兴起的一种电影美学风格。
它通过拍摄手持相机、使用自然光等手法,抛弃了传统电影的制作方式,注重呈现生活的真实和突破常规的艺术表达。
《400击》(1959)和《朱迪》(1961)等法国新浪潮经典作品成为了影响后世的文化现象。
1 《世界电影史》题库参考答案绪论第一章电影的起源和形成一、填空题1《火车进站》《水浇园丁》《工厂大门》其他也可 2维太放映机3连续摄影术胶片活动放映术 424 5法国英国美国 6梅里埃 71897 8布赖顿9运动可选择 10画面的连接二、选择题 1A 2C 三、名词解释 1“视觉存留”是人的生理机能。
英国人法拉第提出视觉转换频率问题他认为外在物体映入视网膜的形象在未消失前瞬间是和以后的映像相连的。
也就是说当人们眼前的物体被移走之后该物体反映在视网膜上的物象并没有立即消失而会继续短暂地滞留一段时间。
这种现象就叫做“视觉存留”。
电影胶片根据人的“视觉存留”原理以每秒24个画格的速度匀速向前移动造出了一个幻象的世界。
2“活动放映术”是形成电影的三大物质条件之一将拍摄好的胶片按一定的速度连续放映以供人观看的技术。
电影诞生早期出现的放映机有卢米埃尔兄弟研制的“活动电影机”和爱迪生的“电影视镜”等前者比后者更具优点。
3“布赖顿学派”是早期英国电影的代表。
它的两位主要人物乔治·阿尔培特·史密斯和詹姆士·威廉逊出生和工作都在英国的海滨城市布赖顿由此得名但该学派并不是学术意义上的一个“学派”而是指他们创作的一种倾向即他们的影片在形式和内容上表现出关注底层社会问题表现“真正生活的片断”的倾向。
代表作品有《俄罗斯战舰的暴动》、《士兵的归来》等。
4法国电影导演梅里埃于1902年摄制完成的作品全长14分钟分30个场景接近现代电影的单本长度影片讲述了一群天文学家到月球上旅行探险的经历。
影片将科学与魔术、梦幻与联想相结合重建了一个想象的世界。
该片的最大价值在于梅里埃验证了电影的叙事力和表现力但导演的叙事观念还是停留在戏剧舞台模式上而且在空间关系的处理上出现了非常生硬的连接。
2 5人们通常认为梅里埃是“停机再拍”的发现者。
在一次放映时发现一辆驿车的画面突然变成了一辆灵车后来发现是由于拍摄中胶片被机器的卷轮卡住了修理好后重新拍摄的结果。
1908年,在欧洲出现“艺术电影运动”的同时,在美国围绕着“专利权”的斗争,最终以爱迪生公司和比沃格拉夫公司各自形成托拉斯系统而宣告结束。
就在这一年,曾在鲍特影片中做过演员的大卫·格里菲斯,进入了比沃格拉夫公司,开始了他电影导演的创作生涯。
有意思的是,格里菲斯与“艺术电影运动”之间不仅是简单的时间上的重叠,而且他们有着共同的目的,即发展电影的叙事功能;他们有着共同的兴趣,即如何对待文学的叙事形式。
然而,出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美学观念,使他们在电影叙事形式的探索中,在叙事语言和叙事形式的表现上,最终产生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
格里菲斯在电影叙事观念上的发展,使“艺术电影运动”望尘莫及。
他将早期电影先驱者们有益的发明与创造融汇贯通于自己的作品之中,真正的走上了一条与“艺术电影”相反的通向电影艺术的道路。
格里菲斯对于电影美学所作出的贡献,在世界电影史的发展中无疑占据了空前首要和显著的地位。
格里菲斯生于美国的肯塔基州,父亲原是南方军队的上校,因南北战争而遭破产。
家境贫困的格里菲斯有着奔波求生的艰难经历。
他富有同情心,是一个人道主义者。
在日后的创作中,他突出地表现了一种温情与和平主义的理想。
他愿人类真诚相待、没有贫困、没有邪恶、没有铁窗、没有战争。
从他的短片到他的长片,在严肃地揭示历史与社会现实的同时,使作品充满了“伤感主义和浪漫精神的天真”。
格里菲斯的早期创作(1908年一1912年),以平均每星期两部影片的速度,为比沃格拉夫公司共拍摄了近450部10分钟以内的短片。
拍摄短片虽然限制着格里菲斯才能的发挥,但却培养了他在很短的篇幅内进行叙事的能力。
格里菲斯喜爱文学、擅长情节剧。
他的大部分短片取自于小说、诗歌及戏剧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题材、样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的善与恶:1909年的《孤独的别墅》和1911年的《隆台尔报务员》等影片中,都是以追逐片的形式,描写了非理性的邪恶势力在向善良天真的人们进攻时,如何得到闻讯赶来的拯救者的英勇回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