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叙事结构模式完整版
- 格式:ppt
- 大小:422.00 KB
- 文档页数:30
电影作为一种受欢迎的娱乐形式,在叙事方面有其独特的结构。
电影的叙事结构是指电影中故事内容的组织方式和呈现方法。
在电影叙事结构中,包含了起承转合等基本要素,通过故事情节、角色塑造、表演方式等手段,将观众带入电影的世界中。
首先,电影的叙事结构通常由起承转合四个部分组成。
起是引导观众进入故事的开始,为整个叙事搭建基础。
承是对故事进行展开和发展,通过不同的情节和冲突,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让观众进一步了解故事情节。
转是故事发展到高潮的阶段,故事中的冲突逐渐达到顶点,观众体验到最大的紧张和悬念,为故事落下伏笔。
合是故事的结尾,通常是告诉观众故事的结局,并给观众一个满意的答案。
其次,电影叙事结构中的角色塑造也非常重要。
角色是电影中的核心,他们通过言行举止来展示自己的性格和人物特点。
根据故事的需要,角色的形象和性格可以十分丰富多样。
有的角色是善良、正义的代表,有的是反派角色,甚至也有深受观众喜爱的反派。
通过角色的塑造,电影能够吸引观众的共鸣,让观众在电影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另外,电影叙事结构中的表演方式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从演员的角度来看,电影的表演方式与戏剧有所不同。
在电影中,演员面临的是摄像机的镜头,他们需要通过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传达角色的情感和心理活动。
相比于戏剧,电影的表演更加真实自然,观众可以更深入地感受到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此外,电影的叙事结构还涉及到音乐、场景和镜头等方面的呈现。
音乐是电影中重要的表现力之一,通过音乐的渲染,可以加强观众的感受和体验。
场景是电影的背景,通过场景的布置和选择,可以为电影增加真实感和视觉冲击力。
镜头则是电影叙事的重要手段之一,镜头的选择和运用,能够给观众带来不同的观影体验。
总的来说,电影的叙事结构是一项复杂的艺术活动。
从故事的起承转合、角色塑造、表演方式到音乐、场景和镜头等方面的呈现,都需要电影制作人在创作过程中进行精心设计和处理。
一个优秀的电影叙事结构能够让观众沉浸其中,体验到不同的情感和思考。
一、三段式结构的建置电影剧本结构的定义是:一系列互为关联的事变、情节和事件按线性安排,最后导致戏剧性结局。
这就意味着,故事是从开端向前发展直到结尾,在剧本的前10分钟需要向观众介绍三件事情:谁是主要人物?戏剧性的前提是什么?戏剧性情境是什么?而这些设置就是为了激发观众的好奇心理机制和对人物的移情心理机制.在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中第一个出现在银幕的人物就是主人公安迪,这是好莱坞电影传统的叙事策略,主人公一定是第一个出现在电影中,而不是过了大半个小时才出现。
《肖申克的救赎》是传统的好莱坞剧情片,选择这样的叙事策略,是为了首先把主人公推出来,从而利用观众对主人公的移情作用和对主人公命运的担忧,把观众引入故事。
当然也有像希区柯克的《精神病人》那样的影片,作为主人公的那个精神病人半个小时后才出现银幕上,这样的电影也同样可以成为经典影片,虽然没有遵循好莱坞传统的三段式叙事规律,但是同样获得了名誉。
由此可见,选择合适的叙事策略在创作电影剧本的过程中至关重要.有了主要人物,接下来就是建置戏剧性前提,这部影片的戏剧性前提是:安迪被冤枉入狱,他如何才能逃脱这样的命运?戏剧性前提要为剧本引领出一个方向,主人公所有的行为和动作都是为了走向这个方向。
因此,影片中主人公出场遇到的困境就是被冤枉入狱,能够逃离这种命运便成为安迪所有行为动作努力的方向。
他要逃离的是这种没有自由的命运,而不只是逃离监狱而已,逃离监狱是主人公的外在动作,而逃离这种命运才是主人公的内在欲望。
观众之所以看下去,也是为了看看他能不能最终逃离这种命运,或者不能逃离的话,他会经历些什么。
他是最终洗刷冤情被放出来?还是自己逃出来?还是在逐渐适应了监狱的生活?……这有种种的可能性,当然这也是吸引观众看下去的关键。
接下来是对戏剧性情境的建置,戏剧性情境是主人公要完成这个任务的最大障碍,那就是逃离这种命运一定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戏剧性情境一定要跟主人公的冲突相矛盾,是主人公一切欲望动作的阻力。
电影中的N种叙事结构下文的关键词的个人解释,完全个人单纯想法。
【1】时间流程,固定的时间线索,抽象的概念,属于因果关系。
【2】空间流程,固定的场景,人物等,物质概念,属于联系关系。
【3】桥段,一段固定的时间流程和空间流程组成的长镜头,一个时空。
1.顺叙:电影线索按照时间流程,空间流程发展的结构。
①单线顺叙:电影线索按照单一的时间流程且空间流程发展的结构。
②多线顺叙:电影线索按照单一的时间流程,多元的空间流程发展的结构。
注:顺序中,不可以打破时间流程。
平行蒙太奇不打破时间流程也即可。
2.插叙:电影在“顺叙”的过程中,插入不同时间流程①过去式插叙:只电影插入的桥段在被插入桥段时间流程之前。
②想象(未来)式插叙:只电影插入的桥段不属于被插入桥段时间流程。
注1:插叙中,插入的空间流程与在被插入桥段的空间流程关联性可忽略,因为时间流程打乱之后,即使空间流程保留连贯性,两组桥段也失去直接关联性。
注2:想象式(未来)插叙,也还是一种有待商榷的概念,这是个自己对“未来”看法,若已经发生的未来,不就是现在么,“想象”不也是现在进行么,当然这里主要提的是“打乱时间顺序”。
3.倒叙:电影在“顺叙”的过程中,插入不同时间流程①单线倒叙:电影线索按照单一的时间流程,空间流程反向发展的结构。
②多线顺叙:电影线索按照单一的时间流程,多元的空间反向流程发展的结构。
注:倒叙属于心理错觉,严格说,没有倒叙这样的手段,是一种插叙和顺序交替产生错觉。
解释:写到这里不知道各位童鞋看明白了吗?我在详细的解释一下,其实我觉得电影真的就只有一种叙事手法就是,“顺叙”。
那么“倒叙”是什么?我从电影的原理说明,电影是由帧为方式,以每秒24帧为单位组成的视听感受,所以严格的来说“倒叙”就是把电影从最后一帧倒着来放映,那你还能看懂电影么?当然按照这个逻辑在往下推理,就算真把电影从最后一帧倒着来放映其实也是“顺序”,原因很简单,想象一下把1/24秒无限的分割下去会怎样?不理解不要紧,理解上一段就好,反正“倒叙”就是一种“顺叙”。
电影的叙事结构和基本故事类型根据市场的需求和观众的心理愿望,好莱坞电影的主创人员形成了一套特色鲜明的叙事谋略:一是讲述一个结构完整、一波三折、通俗易懂、老少皆宜的动人故事.好莱坞的主流电影所叙述的大多是有头有尾、有悬念、有高潮的戏剧化的故事.三个S的叙事原则是好莱坞电影人的发明,也是赢得票房的法宝。
所谓三个S的原则,即:影片的开头,要给观众一个Surprise(惊讶、惊喜),以便吸引观众;影片的展开部,要能设置Suspense(悬疑、延宕),以便留住观众;影片的结尾,要给观众一个Satisfaction(满足、称心),以此来慰藉、回报那些掏了钱买票的观众.二是编造一个似梦非梦、似真似幻的世俗神话。
“黄金时代"的好莱坞电影不太关注现实生活,对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方世界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经济危机、工人失业、法西斯主义的肆虐等等,鲜有正面的反映。
有些影片,即便涉及到上述事件,也是作为背景处理。
好莱坞主流电影所承载的大多是些虚幻的白日梦般的世俗神话。
这与美国人把电影长期点位于商业娱乐行业有关,也与发生在好莱坞的迫害进步人士的“黑名单”事件有所关联.三是套用一个个经过市场验证、深受观众喜爱的叙事模式。
经典好莱坞电影,常常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
从艺术的角度来说,重复和模仿之作很难入流。
但事实也已证明,某种相对固定的电影样式确实能够争取到相对稳定的观众。
结合观众观看的习惯,把某种电影样式和影像特征予以强化并实施局部翻新,是好莱坞电影在叙事方面的又一个谋略。
如果说好莱坞电影人也还是有一些个性和创造精神的,那也只能在类型化电影的总体框架内追求丰富多彩了。
四是展示几个光彩照人、容易引起观众认同感的理想化人物。
能否让观众对银幕上的人物形象产生认同感,是决定一部饮片成败的关键.在这方面,“黄金时代”的好莱坞深谙个中三味。
好莱坞电影中常见的主要人物,既不是富得流油的金融寡头,也不是一贫如洗、一无所有的劳工或农民,而是不太穷也不太富,知书达理、有点幽默感也有开拓精神的中产阶级。
电影的叙事技巧和叙事结构是什么一、叙事技巧1.线性叙事:线性叙事是最常见和传统的叙事方式,按照时间顺序展现故事情节。
这种叙事方式清晰明了,易于理解,观众可以按照故事的发生顺序跟随剧情的发展。
大多数好莱坞电影采用线性叙事结构,通过将事件按时间先后组织,将故事呈现给观众。
2.非线性叙事:非线性叙事则以打乱时间顺序来组织故事情节,通过回忆、闪回或前瞻等手法来展示故事。
这种叙事方式可以增加悬念和惊喜,提供对故事更深层次的理解。
例如,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盗梦空间》就采用了非线性叙事,创造出了独特而引人入胜的观影体验。
3.故事性叙事:故事性叙事强调呈现一个故事,通过描绘角色的动作、冲突和发展来推动剧情的发展。
这种叙事方式通常注重剧情的连贯性和逻辑性,使观众更容易理解和关注故事。
大多数商业电影都采用故事性叙事方式,以吸引和保持观众的兴趣。
4.视觉叙事:视觉叙事以影像、色彩、布景等视觉元素来传达信息和推动剧情的发展。
电影是一种视觉媒介,通过视觉叙事可以通过图像的构图、摄影技巧和画面的变化来传达情感、气氛和主题。
例如,斯坦利·库布里克的电影《闪灵》通过巧妙运用镜头和剪辑,创造出了紧张恐怖的气氛。
5.音乐叙事:音乐在电影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音乐可以通过节奏、旋律和声音的变化来增强情感和气氛,引导观众的情感回应。
电影中的配乐、歌曲和音效都可以成为叙事的一部分,与影像相辅相成,加深观众对故事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二、叙事结构1.三幕结构:三幕结构是一种常见的电影叙事结构,通常由引子、发展和高潮三个部分组成。
引子部分介绍故事的背景和主要角色,发展部分推动剧情的发展和角色的变化,高潮部分达到故事的高潮和解决冲突的关键时刻。
三幕结构可以使故事更具有张力和逻辑性。
2.树状结构:树状结构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电影叙事结构,通常由多个并行的故事线索组成,类似于树状分支。
每个故事线索都可以有自己的起承转合,但最终都会汇聚到一个共同的结局。
电影叙事结构模式完整版
1. 引子(Exposition):
引子部分主要用来介绍电影的背景和重要角色,让观众了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关系。
这一部分通常会交代故事的起因,并且呈现一些问题或挑战,引发观众的兴趣。
2. 升华(Rising Action):
升华部分是电影的主要发展阶段,通过各种冲突和障碍来发展故事情节。
这一部分通常包括一系列的事件和戏剧性的转折点,以增加故事的紧张感和观众的期待。
3. 高潮(Climax):
高潮部分是故事发展的顶峰和最紧张的时刻。
在这一部分中,角色通常会面临最大的挑战,并且必须做出关键的决策。
高潮部分通常是电影中最紧张和最引人注目的部分。
4. 转折(Falling Action):
转折部分是故事情节逐渐解决的过程。
在高潮后,电影通常会进入转折部分,通过解决冲突和回答观众的问题来逐渐降低紧张感。
5. 策展(Crisis):
策展部分是故事情节最后的转折点,通常会在观众最不预料到的时候出现。
这一部分可以给故事添加深度和复杂性,并使观众对故事有更深入的理解。
6. 分析(Resolution):
分析部分是电影故事的结尾,以及对之前发生事件的总结和解释。
这
一部分的目的是给观众一个满意的结局,并告诉他们角色的命运和故事的
结局。
除了以上主要的故事叙事结构模式,电影还可能包含一些其他的元素,例如回忆、闪回、预示等来增加故事情节的复杂性和吸引力。
通过这些叙
事结构模式,电影可以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故事,并吸引他们的注意
力和情感投入。
电影中的N种叙事结构下文的关键词的个人解释,完全个人单纯想法。
【1】时间流程,固定的时间线索,抽象的概念,属于因果关系。
【2】空间流程,固定的场景,人物等,物质概念,属于联系关系。
【3】桥段,一段固定的时间流程和空间流程组成的长镜头,一个时空。
1.顺叙:电影线索按照时间流程,空间流程发展的结构。
①单线顺叙:电影线索按照单一的时间流程且空间流程发展的结构。
②多线顺叙:电影线索按照单一的时间流程,多元的空间流程发展的结构。
注:顺序中,不可以打破时间流程。
平行蒙太奇不打破时间流程也即可。
2.插叙:电影在“顺叙”的过程中,插入不同时间流程①过去式插叙:只电影插入的桥段在被插入桥段时间流程之前。
②想象(未来)式插叙:只电影插入的桥段不属于被插入桥段时间流程。
注1:插叙中,插入的空间流程与在被插入桥段的空间流程关联性可忽略,因为时间流程打乱之后,即使空间流程保留连贯性,两组桥段也失去直接关联性。
注2:想象式(未来)插叙,也还是一种有待商榷的概念,这是个自己对“未来”看法,若已经发生的未来,不就是现在么,“想象”不也是现在进行么,当然这里主要提的是“打乱时间顺序”。
3.倒叙:电影在“顺叙”的过程中,插入不同时间流程①单线倒叙:电影线索按照单一的时间流程,空间流程反向发展的结构。
②多线顺叙:电影线索按照单一的时间流程,多元的空间反向流程发展的结构。
注:倒叙属于心理错觉,严格说,没有倒叙这样的手段,是一种插叙和顺序交替产生错觉。
解释:写到这里不知道各位童鞋看明白了吗?我在详细的解释一下,其实我觉得电影真的就只有一种叙事手法就是,“顺叙”。
那么“倒叙”是什么?我从电影的原理说明,电影是由帧为方式,以每秒24帧为单位组成的视听感受,所以严格的来说“倒叙”就是把电影从最后一帧倒着来放映,那你还能看懂电影么?当然按照这个逻辑在往下推理,就算真把电影从最后一帧倒着来放映其实也是“顺序”,原因很简单,想象一下把1/24秒无限的分割下去会怎样?不理解不要紧,理解上一段就好,反正“倒叙”就是一种“顺叙”。
电影叙事结构:线性与逻辑电影叙事结构:线性与逻辑一、引言电影作为一种视觉媒介,通过影像的变化和声音的引导,以一种特定的叙事结构来传达故事情节和主题。
其中,线性结构和逻辑结构是两种常见的叙事方式。
本文将从电影叙事的定义、线性与逻辑结构的概念入手,探讨两者的特点和应用。
二、电影叙事的基本定义电影叙事是指通过影像和声音等媒介手段,以一系列事件和场景的组织来传达故事情节和主题。
电影叙事通过时间、空间、声音、画面、动作等元素的有机组合,给观众带来情感体验和思考方式的改变。
三、线性结构的特点与应用线性结构是最为常见的叙事模式,它按照时间的前后顺序展现故事情节,呈现一个直线上的逐步发展。
线性结构的特点如下:1. 故事发展的前后顺序直接,易于理解和接受。
2. 观众可以更好地跟随情节的发展,把握故事的脉络。
3. 着重于故事的因果关系,强调情节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线性结构的应用非常广泛,尤其适合讲述简单直接的故事,如传记和历史题材片。
例如,斯皮尔伯格导演的《辛德勒的名单》以线性结构展现一个纳粹战争期间的真实故事,让观众更清晰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
四、逻辑结构的特点与应用与线性结构不同,逻辑结构更注重情节的逻辑性和多层次的叙事呈现。
它以非时间线性的方式,通过回溯、闪回、并列等手法来串联故事情节,突出故事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逻辑结构的特点如下:1. 打破时间的限制,可以自由穿梭于故事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2. 强调人物内心的变化和思维的跳跃,增加观众的思考深度。
3. 通过跨时空的组织方式,展示故事的多个层面和可能性。
逻辑结构适用于较为复杂的故事情节和探索人物内心的叙事。
例如,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的《盗梦空间》就是一个典型的逻辑结构电影,它运用了时间错位和梦境叠加的手法,带领观众穿梭于不同的层次,呈现出一个扣人心弦的悬疑故事。
五、线性与逻辑结构的异同线性结构和逻辑结构在电影叙事中各有特点,但它们并非完全对立。
它们有许多共同点和相互渗透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