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平移时必须把握的6大原则介绍

建筑平移时必须把握的6大原则介绍

建筑平移时必须把握的6大原则介绍
建筑平移时必须把握的6大原则介绍

建筑平移时必须把握的6大原则介绍

建筑平移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建筑施工技术,虽然在我国也已经发展多年,不过该技术的应用并不频繁,目前主要是对一些有历史意义的古建筑转移地方时会使用该种方法,现在也有少数的住宅建筑物会使用该种方法,如果是对原有建筑物拆除,将会产生较多的建筑垃圾,污染周边环境,对于一些仍然具有使用价值的建筑物,的确可以利用平移法将其搬运到新的地方,在建筑平移施工时,需要把握以下6大原则,下面的时间,加固博士小编就来给大家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委托给专业的平移单位进行施工

平移技术并不是所有的施工单位都掌握的,客户如果想要保证平移后的建筑物不受到较多的损伤,务必要委托给专业的平移单位进行施工,在对建筑物平移时,需要使用到很多大型的专业性设备,普通的施工单位或许也能承接平移工作,不过,却无法保证最后的施工质

量。

二、将建筑物加固成可移动整体

将建筑物平移时,其实相当于将建筑物看成一个可移动的盒子,不管是远距离平移,还是近距离平移,都要先将待平移的建筑物加固成一个可移动的有机整体,这样在平移的过程中能够尽可能的减轻对建筑物造成的损伤问题。

三、掌握平移技术,确保平移过程中不会对建筑物造成损伤问题

对于施工单位而言,务必要掌握先进的平移技术,我国和西方国家相比,对平移技术的掌握度不高,故而为了确保平移的过程中能够不影响到建筑物内部构件的稳定性,务必要将平移工作委托给有着丰富经验,且掌握行业领先平移技术的施工单位,这样才能保证平移后的建筑物各方面的质量都是达标的,尤其是一些古建筑,一旦平移后导致建筑物出现质量问题,给这些有价值的建筑物所带来的损失也是无法弥补的。

四、尽可能保证建筑物的原貌

在平移的过程中,还需要掌握的一点就是尽可能的保证建筑物的原貌不变,不然将会影响到建筑物后期的正常使用。

五、在建筑物下方安装的行走机构协调性要高

为了确保待平移的建筑物能够方便运输,在建筑物下方会安装行走机构,尤其是需要长距离平移的建筑物,更需要保证其协调性。

六、设计严谨的平移方案,节约平移成本

为了节省平移成本,需要在选择优质平移单位的同时,还需要制定严谨的平移方案,确保平移结束后,所花费的经济费用最低。

虽然我国建筑平移技术起步较晚,直到现在所有的平移案例也是有限的,不过近些年来,我国的平移单位也一直都在努力学习西方先进的平移技术,短短几年时间,我国也掌握了国

际先进的平移技术,在建筑平移的过程中,时刻把握平移原则和要点,确保建筑物在平移的过程中不受到任何损伤。

建筑工程设计资质分级标准

建筑工程设计资质分级标准 一、总则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建设工程勘察和设计单位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第60号令),结合建筑工程设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标准。 (二)本标准中建筑工程设计是指民用建筑和一般工业建筑的总平面设计与单体设计。即建筑用地红线范围内的室外工程设计、建筑物构筑物设计、结合城市建设与民用建筑修建的地下工程设计及住宅区、工厂厂前区、工厂生活区规划设计等,以及上述建筑工程所包含的所有相关专业的设计内容,如总平面、规划布置、竖向设计、各类管线设计、园林绿化设计、室内外环境设计与装修、消防、保安、电信、防雷、建筑智能化设施等设计内容。 (三)建筑工程设计资质分为甲、乙、丙三个级别,边远地区及经济不发达地区如确有必要设置了级设计资质,需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建设部同意后方可批准设置。 二、分级标准 (一)甲级 1、从事建筑设计业务六年以上,独立承担过不少于五项工程等级为一级或特级的工程项目设计并已建成,无设计质量事故。 2、单位有较好的社会信誉并有相适应的经济实力,工商注册资本不少于100万元。 3、单位专职技术骨干中建筑、结构和其他专业人员各不少于8人、10人、10人;其中一级注册建筑师不少于3人,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不少于4人。 4、获得过近四届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评优及以上级别评优的优秀建筑设计三等奖及以上奖项不少于3项,参加过国家或地方建筑工程设计标准、规范及标准设计图集的编制工作或行业的业务建设工作。 5、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技术、经营、人事、财务、档案等管理制度健全。 6、达到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技术装备及应用水平考核标准。 7、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建筑面积不少于专职技术骨干每人15平方米。 (二)乙级 1、从事建筑设计业务四年以上,独立承担过不少于三项工程等级为二级及以上的工程项目设计并已建成,无设计质量事故。 2、单位有社会信誉以及相适应的经济实力,工商注册资本不少于50万元。 3、单位专职技术骨干中建筑、结构和其他专业人员各不少于6人、8人、8人;其中一级注册建筑师不少于1人,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不少于2人。

建筑物平移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建筑物平移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近年来,在大规模城市改造和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常常涉及到一些保护性的文物建筑和近代优秀建筑,由于这些建筑的特殊性及其在地块中的特殊位置,常常使规划设计顾此失彼,矛盾重重。对这些建筑采取何种保护措施直接关系到规划设计的总体布局,影响到城市改造及房地产开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采用建筑物整体迁移技术则可以很好的解决好这一问题:一方面通过平移可能完好无损的将建筑保存下来,另一方面,通过平移可以使整个地块的规划布局更趋科学合理,从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明显提升。下面以两个工程实例来说明建筑物整体迁移技术及其在解决上述问题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工程实例一:愚园路刘长胜故居迁移工程 刘长胜故居位于静安区愚园路81号,是四层砖、木、混凝土混合结构房屋。房屋始建于1916年,是刘长胜1946年在上海时的寓所,也是中共中央上海局和上海市委的秘密机关所在地。1991年公布为上海市革命纪念地点。房屋东西长14.6m,南北长14.69m,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总重约1000吨。 由于要在该地段建造九百城市广场,而故居正处于规划位置的一角,如不将其迁移,不但影响到九百广场的建筑面积和综合效益,且保留下来的故居由于与九百广场太近,其历史价值也无法得到充分的挖掘。有关方面经反复论证后,决定采用建筑物平移技术将故居迁出原址,从而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该工程于2001年4月开工,于2002年3月底结束,累计平移79.5

米,抬升45cm。 目前,九百城市广场主体已经完成,迁移到位的刘长胜故居也已大修改造完毕,重新装修后拟作为党史纪念馆对中外游人开放。 工程实例二:上海音乐厅整体迁移与顶升工程 上海音乐厅(原名南京大戏院)位于延安东路523号,建于1930年。由何挺然等人组织的怡怡股份有限公司所购爱多利亚路(今延安东路)原潮州会馆冢地兴建。1930年3月25日以美国寰球电影公司的新片《百老汇》(Broadway)首映开幕。1951改名为北京电影院。1959年,为举办第一届上海之春音乐会,经改造后更名为上海音乐厅。 上海音乐厅长48.76米,宽27.56米,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为中国著名建筑师范文照设计的西方古典建筑形式的实例之一,1989年市政府公布为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文物保护单位。 上海音乐厅以其特殊的构造特点所产生的音响效果为中外音乐家所称道,但长期以来,由于其狭小的舞台、临近延安路噪音大、周围无法停车、功能设施不全等缺点严重影响了其优势的发挥和经济效益。有关方面急需改变这种状况。随着人民广场综合改造工程的实施,上海音乐厅整体迁移也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规划要求,音乐厅向东南方向平移66.4米,整体抬升3.38米。 音乐厅整体平移到位后,恰处于延中三期新建绿地的中间,就像镶嵌在绿地中间的一颗明珠,不仅使音乐厅可以得到很好的保护,同时使音乐厅获得更大的扩建和发展空间,提高了其艺术品位和人民广场的文化氛围,给上海市人民奉献了一件建筑、文化艺术精品。

建筑艺术欣赏论文:有机建筑的典范——西塔里埃森

建筑艺术欣赏论文:有机建筑的典范——西塔里埃森 【摘要】:有机建筑是赖特的著名理论,但是赖特从未提供过有机建筑的完整定义。1894年,赖特在一篇文章中首次提出有机建筑原则,他认为一幢建筑应当像是从场地上自然生长出来,如果场地环境特征明显,建筑的造型应当与环境保持和谐。1938年,赖特在亚利桑那州的菲尼克斯沙漠中建造了西塔里埃森,它是一所特殊的建筑学校,帐篷式的斜坡顶、未加油漆的红木屋架和倾斜的毛石墙与四周的山形互相呼应。西塔里埃森是按照自然法则建造的,不仅建筑本身是有机的整体而且与环境保持和谐,它把场地、材料、建造方法和建筑师的有机哲学结合在一起,并充分予以展现,是有机建筑的典范。 关键词:西塔里埃森,有机建筑,草原住宅 美国威斯康星州是现代建筑先驱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 1867-1959)的家乡,1909年赖特的母亲在威斯康星州的春绿县(Spring Green)买了一块地,赖特在新购置的土地上创建了家园。赖特的母亲祖籍威尔士,赖特给春绿县的新家起名塔里埃森(Taliesin),用的是威尔士语,意思是“闪亮的山顶边缘”。赖特的住宅没有建在山顶而是山坡的最高处,山顶的边缘相对隐蔽,可俯视山庄全貌。1932年,赖特在塔里埃森创建了一所建筑学校,学校有点像中国早期的私塾,赖特把

这座学校称为“塔里埃森学社”(TaliesinFellowship),把学生称为弟子(Apprentice)。学校与众不同,学生入学无须考试,毕业时也不发文凭,学员在校期间半工半读,有点儿像工厂的学徒工。学校没有正规的教学计划,实行即兴教学,边干边学,学习内容也不局限于建筑。赖特认为,教育不应当在教室内进行,应当在工作中学习,劳动、吃饭、娱乐、闲谈、随时随地都可以获取知识。学社的绘图室、学员宿舍、餐厅和小剧场都是1932年以后逐步扩建的,塔里埃森的建筑每年都要进行修改、扩建,不断完善,学员参加建校劳动,这是赖特重要的教育思想。 赖特夫妇曾于1927年1月访问过亚利桑那州的菲尼克斯(Phoenix),当地的阳光和温暖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而威斯康星州春绿县的冬季则是既阴冷又潮湿,医生劝告赖特夫人,若每年冬季迁居菲尼克斯,避开北方的阴冷,赖特至少会延长生命20年。1936年赖特患了一次肺炎,促使赖特夫妇决定在亚利桑那州的沙漠内建立自己的塔里埃森分校。他们在靠近菲尼克斯的史考茨代尔(Scottsdale)买了800英亩(约324hm2)的荒地,背靠麦克道尔山(McDowell)、遥望天堂谷(ParadiseValley),当时四周几乎荒无人烟,设计图纸是赖特在现场的帐篷中绘制的,沙漠中的阳光强烈,白色绘图纸反射的眩光刺目,不得不改用深色的纸,赖特亲自绘制了设计图,1938年分校建成,命名西塔里埃森,时年赖特已70岁。

有机建筑代表赖特及作品分析

有 机 建 筑 代 表 赖 特 及 作 品 分 析 姓名 学 班级:

在有机建筑领域内,人的想象力可以使粗糙的结构变为相应的高尚形式,而不是去设计毫无生气的立面和炫耀结构骨架,形式的诗意对于伟大的建筑就像绿叶与树木,花朵与植物,肌肉与骨头一样不可缺少。——赖特赖特是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建筑师,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他在居家、商业和公共建筑上不断地创新他的风格,其作品中令人惊奇而变化多端的样貌,对现代建筑的发展方向影响很大,然而他又有着不同于欧洲现代主义建筑师的独到之处,他以提倡“有机建筑论”而闻名于世,强调建筑应与自然相结合,即从属于环境的“自然的建筑”。 他的作品有威利茨住宅(1902年)、拉金公司办公楼(1904年)、罗伯茨住宅(1908年)、东京帝国饭店(1915年-1922年)、流水别墅(1936年)等等。 “有机建筑空间充满着动态,方位诱导,透视和生动明朗的创造,动态是创造性的,因为其目的不在于追求耀眼的视觉效果,而是寻求表现生活在其中的人的活动本身。”布鲁诺·赛维这样评价赖特的贡献。赖特经历建立空间的意义和表达的一生,从由实体转向空间,由静态空间到流动和连续空间,再发展到四度的序列、展开的动态空间,最后达到戏剧性的空间。 罗伯茨住宅是赖特设计的“草原式住宅”中最优美的作品之一,体现了大师那富于田园诗意的创造及“草原式住宅”的特点:在造型上力求新颖,在布局上自由灵活,并与大自然融为整体。他提出“崇尚自然”的建筑观。他的草原式住宅反映了人类活动,目的、技术和

自然的综合使住宅与宅地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花园几乎伸入到了起居室的心脏,内外混为一体,就如同人的生命。这样,起居室就在自然的怀抱中。他还认为:我们的建筑如果有生命力,它就应该反映今天这里的更为生动的人类状况。建筑就是人类受关注之处,人本性更高的表达形式。因此,建筑基本上是人类文献中最伟大的记录,也是时代、地域和人的最忠实的记录。“草原式住宅”对当时欧洲新一代的建筑师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赖特于1936年为富豪考夫曼设计建造了一座别墅,堪称是知名度最高的现代房子,也有人说是世上最漂亮的私人住宅,它就是流水别墅。它以穿插错落的体形组合以及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而著称。别墅坐落在一个具有山石、林木和溪流瀑布的优美环境中。上下两层宽大的阳台,一纵一横,好像从山涧中“长出”的两块巨石。它的建筑材料尽量就地取材,所有的柱子都是用粗犷的岩石做成的,整个别墅看起来就像是悬挂在空中的。而岩石铺就成的地板上隐约出现光影,流布在起居室空间之中。整个起居室空间的气氛,随着光线的明度变化,而显现出多样的风采。它利用地形而悬伸于山林中的瀑布之上,以其形体材料而于自然环境互相渗透、彼此交融,季节的变幻使其达到奇妙的境界,故而被认为是20世纪建筑艺术中的精品之一;别具匠心、构思巧妙的流水别墅充分结合环境的特点,发挥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特性,其强烈的虚实、明暗、材料质感的对比使得这一杰出的作品与他的“有机建筑”理论及大量作品成为美国现代建筑大师的代表。流水别墅实现了赖特的“方山之宅”的梦想,充分体现了赖特的

赖特的设计理念

赖特的设计理念 建筑是一个美妙的东西,建筑反映的不只是建筑本身的造型和内部的空间关系。 从建筑里你能解读到建筑大师的人生观和建筑说蕴涵的文化。从一个建筑看世界,你能从中领略到永恒。 赖特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赖特从小就生长在威斯康星峡谷的大自然环境之中,在农场赖特过起了日出而居,日落而歇的生活。想大自然索取的艰苦劳动中他了解了土地,感悟到蕴藏在四季之中的神秘的力量和潜在的生命流,体会到了自然固有的旋律和节奏。 赖特还认为住宅不仅要合理安排卧室,起居室,餐橱,浴厕和书房使之便利日常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增强家庭的内聚力,他的这一认识使他在新的住宅设计中把火炉置于住宅的核心位置,使它成为必不可少但又十分自然的场所。赖特的观念和方法影响了他的建筑。 赖特的一生经历了一个摸索建立空间意义和它的表达,从由实体转向空间,从静态空间到流动和连续空间,在发展到四度的序列展开的动态空间,最后达到戏剧性的空间。布鲁诺。塞维说如此评价赖特的贡献:“有机建筑空间充满着动态,方位诱导,透视和生动明朗的创造,他的动态是创造性的,因为其目的不在于追求耀眼的视觉效果,而是寻求表现生活在其中人的活动本身。 赖特提出了: 1.崇尚自然的建筑观。 赖特的草原式的住宅反映了人类活动,目的,技术和自然的综合它们使住房与宅地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花园几乎伸人到了起居室的心脏,内外混为一体。就日同人的生命。这样,居室就在自然的怀抱之中。他认为:我们的建筑如果有生命力,它就应该反映今天这里的更为生动的人类状况。建筑就是人类受关注之处,人本性更高的表达形式,因此,建筑基本上是人类文献中最伟大的记录,也是时代,地域和人的最忠实的记录。 2.属于美国的建筑文化。 我们不应该无视后代的要求,但更应该寻求现时的欢乐和丰富的生活,革命不能无视过去的创造,但我们应该努力消化吸收使之进入我们的思想。赖特首先立足于吸收民间传统有价值的东西去创立美国自己的文化,一个例证是住宅的门廊,它最早源于瑞士和帝国的敞廊,后来出现在美国南部种植园主的住宅中,到十九世纪初,美国的住宅普遍采用了门廊作为一个娱乐休息的面积,赖特接受了这一传统构件,但在他的草原式住宅中他不是用门廊围绕住宅内部而是把它用来保持和延长住宅的平面构图,如温斯路住宅。还有一个就是十字行平面的运用,这原来是美国传统住宅的固有形式,这种平面有利于三面采光,赖特继承了这种形式,但他使空间向外伸展,上下穿差,从而产生新的空间效果。 3.活的有机的建筑 建筑师应与自然一样地去创造,一切概念意味着与基地的自然环境相协调,使用木材,石料等天然材料,考虑人的需要和感情。赖特认为“只有当一切都是局部对整

建筑工程设计资质分级标准

建筑工程设计资质分级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https://www.doczj.com/doc/0c5127917.html, 2006年11月23日 一、总则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建设工程勘察和设计单位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第60号令),结合建筑工程设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标准。 (二)本标准中建筑工程设计是指民用建筑和一般工业建筑的总平面设计与单体设计。即建筑用地红线范围内的室外工程设计、建筑物构筑物设计、结合城市建设与民用建筑修建的地下工程设计及住宅小区、工厂厂前区、工厂生活区设计等,以及上述建筑工程所包含的所有相关专业的设计内容,如总平面布置、竖向设计、各类管网管线设计、园林绿化设计、室内外环境设计与装修、动力、煤气、道路、消防、保安、通信、防雷、建筑智能化设施等设计内容。 (三)建筑工程设计资质分为甲、乙、丙三个级别,边远地区及经济不发达地区如确有必要设置丁级设计资质需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建设部同意后方可批准设置。 二、分级标准 (一)甲级 1、从事建筑设计业务6年以上,独立承担过不少于5项工程等级为一级或特级的工程项目设计并已建成,无设计质量事故。 2、单位有较好的社会信誉并有相适应的经济实力,工商注册资本不少于100万元。 3、单位专职技术骨干中建筑、结构和其他专业人员各不少于8人、8人、10人;其中一级注册建筑师和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均不少于3人。 4、获得过近四届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评优及以上级别评优的优秀建筑设计三等奖及以上奖项不少于3项,参加过国家或地方建筑工程设计标准、规范及标准设计图集的编制工作或行业的业务建设工作。 5、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技术、经营、人事、财务、档案等管理制度健全。 6、达到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技术装备及应用水平考核标准。 7、在固定的工作场所,建筑面积不少于专职技术骨干每人15平方米。 (二)、乙级

既有建筑物平移技术分析

既有建筑物平移技术的分析 摘要: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笔者分析了既有建筑物整体平移中基础的设计、结构的托换、整体移位的连接处理等关键技术,为今后城区改造中的建筑物整体平移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既有建筑物、整体平移、基础设计、结构托换、整体移位的连接处理 abstract: combined with years of experience,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whole building in both translation based design, structure of the whole of shifting the underpinning, connect processing key technologies for the future urban redevelopment i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whole building to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keywords: both buildings, whole translation, the foundation design, structure, the whole shift underpinning the connection of the processing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文 我国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时期,旧城区的改造、道路的扩宽和历史建筑的保护等均遇到建筑物迁移保护与拆除的矛盾,如果对有条件的建筑物采取整体平移,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谓建筑物的整体平移,是指在保持房屋整体性和可用性不

房屋加固的房屋平移、顶升、纠偏

房屋加固的房屋平移、顶升、纠偏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上海)具有结构加固设计与施工资质的专业公司,公司依托总院的人才优势和优良的有形及无形资产,构建完善、先进的研究与开发平台,确保公司产业化的顺利实施和公司的持续发展。作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多种含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设备,拥有各类专业设计人员,技术力量雄厚,能够较好的将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 房屋加固平移建筑物是一项技术含量颇高的技术,它把建筑结构力学与岩土工程技术紧密结合起来,其基本原理与起重搬运中的重物水平移动相似,其主要的技术处理为:将建筑物在某一水平面切断,使其与基础分离变成一个可搬动的“重物”;在建筑物切断处设置托换梁,形成一个可移动托梁;在就位处设置新基础;在新旧基础间设置行走轨道梁;安装行走机构,施加外加动力将建筑物移动;就位后拆除行走机构进行上下结构连接,至此平移完成。 据了解,目前国内外楼房平移的世界纪录是哥伦比亚的波哥大市库德考姆大厦于一九七四年十月六日创下的。该楼房层数为八层,建筑物总重量七千七百吨,平移距离二十八点九五米。相关专家介绍,建筑物移位在国外最早发端于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掌握该项技术的主要是东欧、前苏联及欧美少数几个国家。 中国掌握建筑物移位技术相对较晚,大约是在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但发展迅速,至目前为止,国外开展的建筑物平移数量是三十余栋,中国是一百三十六栋,此项技术在中国发展日臻成熟,并使中国的建筑物平移技术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建筑物平移有哪些重大意义?建筑物平移有很多的好处,不仅保护了环境,也保护了我们的历史风貌或意义重大的建筑。 建筑物平移技术将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因为拆迁而产生的不稳定社会因素和社会矛盾在国内非常突出,充分利用高层建筑物平移技术,不会影响民众的生活和工作秩序,并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及消除上述矛盾; 中国目前每年拆除建筑物的面积高达上亿平方米,大量建筑物被拆除,造成国家固定资产的大量流失,而通过平移所产生的费用,仅占重建的三分之一至六分之一,一年可节约几十亿元人民币。 此外,该项技术在中国目前大规模城市改造中,还能有效保护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和历史文物。我国掌握建筑物移位技术相对较晚,大约是在20世纪的80

工程设计资质标准

工程设计资质标准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根据《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规定》,结合各行业工程设计的特点,制定本标准。 一、总则 (一)本标准包括21个行业的相应工程设计类型、主要专业技术人员配备及规模划分等内容(见附件1: 工程设计行业划分表,附表2:各行业工程设计主要专业技术人员配备表,附件3:各行业建设项目设计规模划分表)。 (二)本标准分为四个序列: 1、工程设计综合资质 工程设计综合资质是指涵盖21个行业的设计资质。 2、工程设计行业资质 工程设计行业资质是指涵盖某个行业资质标准中的全部设计类型的设计资质。 3、工程设计专业资质 工程设计专业资质是指某个行业资质标准中的某一个专业的设计资质。 4、工程设计专项资质

工程设计专项资质是指为适应和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对已形成产业的专项技术独立进行设计以及设计、施工一体化而设立的资质。 (三)工程设计综合资质只设甲级。工程设计行业资质和工程设计专业资质设甲、乙两个级别;根据行业需要,建筑、市政公用、水利、电力(限送变电)、农林和公路行业可设立工程设计丙级资质,建筑工程设计专业资质设丁级。建筑行业根据需要设立建筑工程设计事务所资质。工程设计专项资质可根据行业需要设置等级。 (四)工程设计范围包括本行业建设工程项目的主体工程和配套工程(含厂/矿区内的自备电站、道路、专用铁路、通信、各种管网管线和配套的建筑物等全部配套工程)以及与主体工程、配套工程相关的工艺、土木、建筑、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消防、安全、卫生、节能、防雷、抗震、照明工程等。 建筑工程设计范围包括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范围内的建筑物构筑物设计、室外工程设计、民用建筑修建的地下工程设计及住宅小区、工厂厂前区、工厂生活区、小区规划设计及单体设计等,以及所包含的相关专业的设计内容(总平面布置、竖向设计、各类管网管线设计、景观设计、室内外环境设计及建筑装饰、道路、消防、智能、安保、通信、防雷、人防、供配电、照明、废水治理、空调设施、抗震加固等)。 (五)本标准主要对企业资历和信誉、技术条件、技术装备及管理水平进行考核。其中对技术条件中的主要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内容为: 1、已经实施注册且需配备注册执业人员的专业,对其专业技术人员的注册执业资格及相应专业进行考核。

建筑物整体平移与隔振技术研究

[文章编号] 100228412(2007)0520017204 建筑物整体平移与隔振技术研究 张 鑫1 ,张 青1 ,叶列平 2 (11山东建筑大学工程鉴定加固研究所,山东济南250014;21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北京100084) [摘 要] 因道路拓宽对建筑物进行平移,平移到位后,用于加固的上轨道托盘及滚轴不再取出,同时采用隔振技术,在建筑 物下设计安装隔振橡胶垫,使滚轴与橡胶垫共同承受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并且在地震作用下共同起减震作用。在橡胶垫安装前后,分别对建筑物进行了现场动力测试,表明在平移后的建筑物下安装橡胶垫减振效果明显。 [关键词] 建筑物;隔振;橡胶垫 [中图分类号] T U35211;T U74614 [文献标识码] A Study on Building Moving and Isolation Zhang Xin 1 ,Zhang Qing 1 ,Ye Lie 2ping 2 (1.Research Institute o f Engineering Assessment and Repair ,Shandong Jianzhu Univer sity , Jinan 250014,China ;2.Department o f Civil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 sity ,Beijing 100084,China ) Abstract :Because the path need to be broadened ,the building is m oved ,and the underpinning plate of the cons olidating upward track including rollers will not be taken out after m oving.At the same time ,rubber bearings are placed ,which resist the loads of the superstructure and abs orb the earthquake vibration together with the rollers.The site dynamic test on the building is carried out separately before and after the placing of rubber bearing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nti 2seismic capacity of the building which is placed the rubber bearings after the m ovement is im proved significantly. K eyw ords :building ;is olation ;rubber bearing [收稿日期] 2007203214 1 引言 建筑物平移在国外最早发端于19世纪末,应用较早的欧美、东欧、前苏联等少数几个国家,对于有继续使用和文物价值的建筑物都很珍爱,不惜重金通过移位工程将其移至合适位置予以保护。世界上第一座建筑物整体平移工程是位于新西兰新普利茅 斯市的一所一层农宅,使用蒸汽机作为牵引装置[1] 。1901年美国衣阿华大学科学馆进行了整体平移,而且在移动过程中采用了转向技术将其旋转了45度,此项移位工程采用的是圆木滚轴滚动装置,用螺旋千斤顶将建筑物顶起和提供水平牵引力。在此后100多年的时间里,许多国家都有过平移工程的实例。1999年丹麦哥本哈根飞机场由于扩建需要将候机厅从机场一端移至另一端,平移时将建筑物的荷载均匀地落在60台自推动多轮平板拖车上,用金刚石链条锯将框架柱在地面处切断,采用了多种规 格的自推动多轮平板车来保证平移的速度。总之建 筑物整体平移技术在发达国家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早期的平移工程使用千斤顶(螺旋、液压)牵引较多,有的工程也用卷扬机作为牵引设备,在河道和海上使用船只拖运的工程也有若干例,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平移设备是多轮平板拖车,一般由汽车或挖掘机等进行牵引,最近又出现了一种自身可提供动力的多轮平板车,并在多个工程的应用中获得了理想的效果。中国掌握建筑物移位技术相对较晚,大约是在20世纪的90年代,但发展迅速,此项技术在中国发展日臻成熟,完成的建筑物平移工程也越来越多,且规模越来越大。 建筑物平移时,一般是在基础顶将建筑物断开,然后用刚度很大的托梁结构体系进行托换,到位后再进行连接。建筑物平移到位后的连接方式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传统方法一般是进行整体连接,费工费时,有时候整体性还难以保证。如果采用隔振技术进行连接,问题将会迎刃而解。隔振体系是指   第29卷第5期2007年10月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Earthquake Resistant Engineering and Retrofitting V ol.29,N o 15 Oct.2007

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大师 赖特

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赖特 别墅设计 2005-3-21 物,是利用最好的技术完成的艺术品。”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建筑大师赖特的奇思妙想造就出了无数令人惊叹的建筑佳作,其设 计理念是对20世纪建筑和艺术的革新。作为举世公认的建筑大师,尽管 赖特已辞世将近半个世纪,但他在建筑设计领域的影响力迄今犹存,许 多作品都是现代建筑师们争相模仿的不朽之作,不少革新派的建筑作品 也都打上了深深的赖特烙印。 【设计师简历】 赖特(Frank Lloyd Wright)1867年6月8日,在威斯康星州的 建筑大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Richland Center出生;1959年4月9日,在亚利桑那州的Phoenix死去,享年91岁。他的父亲William Cary Wright是一个音乐家、传教士;他的母亲Anna Lloyd Jones来自一个位于威斯康星州的Spring Green附近的威尔士家庭,是一个老师;赖特有两个妹妹,Jane(生于1869年)和Maginel (生于1877年)。 早年,他们一家人过一种游牧式的生活,在1878年来到Madison之前,他们曾经在Rhode Island、Iowa、和Massachusetts住过。从11岁开始,赖特在Madison待了九年,他总是和他的叔叔James Lloyd Jones一起在Taliesin hill附近的农场里度过夏天。其时,他的父亲在Unitarian教堂里当牧师。这段早年在威斯康星州农村的生活经历对赖特的影响非常深刻1885年他的父母离婚了,那之后赖特再也没有见过他的父亲。为了支持这个家庭,赖特开始为Allan Conover工作,此人是威斯康星州立大学工程学院的院长。在威斯康星州立大学,赖特花了两个学期的时间学习土木工程,同时他还为建筑师Joseph Lyman Silsbee画图、监督Unity小教堂的施工。 在芝加哥的日子:1887年赖特离开Madison,到芝加哥和Silsbee一起工作和几个月。在1888年,为自己在 Adler和Sullivan的事务所赢得一分画图的工作,并在Louis Sullivan手下工作了六年。Sullivan是少数对赖特 有影响的人之一。Sullivan提出过一个著名的理论:“形式跟随功能”(或者说是“功能决定形式”),这个理论是来源于他完全基于自然的装修设计观念。后来,赖特对这个理论进行了修正,成为:“功能和形式是一体的”。

建筑物的纠偏方法有哪些

建筑物的纠偏方法有哪些 随着工程改造加固越来越普遍,对既有建筑进行改造时,纠偏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更好地完成纠偏工程任务,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建筑物出现偏差的原因 建筑物出现偏差的原因很多。由于勘察、设计、施工或者使用不当造成既有建筑物的沉降或者沉降差超过有关规定,建筑物出现裂缝、倾斜或破坏,会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甚至危及建筑物的安全。此类又可以分为以下5种情况。 1、上部结构原因包括以下内容: (1)建筑物荷载偏心; (2)建筑体型复杂或荷载过大; (3)施工技术或程序不当; (4)储罐等构筑物使用荷载施加不当;

(5)风力或日照引起高耸结构的倾斜。 2、地基基础原因包括以下内容: (1)地质条件复杂,土层的压缩性等差异较大; (2)地基处理不当; (3)土体在不利条件下产生不均匀沉降; (4)滑坡、坍塌等对地基的影响; (5)地基土受污染侵蚀丧失强度和承载力。 3、建筑物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因环境改变引起的附加沉降,造成建筑物的沉降或沉降差过大。 4、既有建筑物因改变使用功能或使用要求,引起荷载的增加,造成原地基承载力和变形不能满足要求。 5、古建筑加固中,地基或基础需要加强或补充。

纠偏技术的方法分类 纠偏技术应针对不同的偏差情况,需考虑不同的技术方法。既有建筑物的纠偏方法主要有三类。 第一类是对沉降小的一侧采用迫降纠偏技术;用人工或机械的施工方法使建筑物原理沉降较小的一侧掏空其局部地基土或增加土体应力,迫使土体产生新的竖向变形或侧向变形,使建筑物在一定时间内该侧沉降加剧,从而纠正建筑物的倾斜。 第二类是对沉降较大的一侧采取顶升纠偏技术。 第三类是这两种方法混合使用。 纠偏方法分类及优缺点 1 、迫降纠偏技术 迫降纠偏技术包括:堆载纠偏法、掏土纠偏法、降水纠偏法、浸水纠偏法、部分托换调整纠偏法、桩基切断纠偏法等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采用人工或机械的方法迫使沉降小的一侧下沉,消除或减少两侧的沉降差。该方法具有如下特点:

楼房平移原理

楼房平移原理 用形象的比喻解释楼房平移原理:楼房好比一辆汽车,上轨道相当于底盘,下轨道相当于道路,滚轴好比汽车轮子,千斤顶如同汽车动力,楼房移动就像汽车开动。 平移就是利用拖换工程原理及整体拖动技术,在不改变整体结构、不影响其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将建筑无平移至规划预定位置的一种施工方法.它适用于砖混及框架结构的任何建筑物,它与常用的易地新建方法相比较,它有保持原貌、费用抵、工期短(一般仅为2、3个月)... 我国大楼整体平移技术世界领先 我国大楼整体平移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40座大楼被整体“搬家”,超过国外大楼平移的总和。 据专家介绍,建筑物“整体平移”就是将大楼托换到一个托架上,这个托架下部有滚轴,滚轴下部有轨道,然后将建筑物与地基切断,这样建筑物就形成了一个可移动体,然后用牵引设备将其移动到固定的新基础上。以南京江南大酒店为例,这座即将搬家的星级饭店位于南京市中心,总建筑面积约5424平方米,总重量达到8000多吨。这座7层饭店之所以“搬家”,是为饭店前的马路拓宽让路,将平移26米。它的整体平移与拆除重建相比,可以减少费用2/3,时间不会超过3个月。如果这座大酒店拆除重建,则至少需要2年的时间。 采用这一新技术,还可节省大量建筑材料,并减少许多建筑垃圾,是一项经济省时而能保护环境的好办法。 我国的建筑物平移技术从上个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始运用,最早在东北和武汉市应用,随后在全国各地普遍推广。1997年,南京就曾在这次搬家的江南大酒店附近成功地将一座4层办公楼整体平移了60米并转角90度。在平移的过程中,由于采取一些特殊措施,这座办公楼水电供应正常,工作人员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办公。 据了解,目前我国的工程界科技人员还新发明了气垫液垫平移技术,就是将建筑物底部绕上一圈皮管,向里填充气体或液体,形成气裙或液裙,再通过牵引力来完成平移。这种办法,已经为沪宁铁路线上10多个老木桥更换了钢筋混凝土桥,整个施工时间只需1个半小时,这一技术已经通过了专家评审,为世界的大楼整体平移增加了新办法。

房屋纠偏

浅析加固纠偏的施工和设计 字体大小:大| 中| 小2010-03-24 11:31 - 阅读:71 - 评论:0 一、工程概况 某办公楼建于1989年,7层,高度为23.1m,天然地基,采用钢筋混凝土柱下条形基础。近年来由于该办公楼附近新盖起了很多高层建筑,而该地基却没有经过特殊处理,另经过勘测发现该区生产及生活用水在建筑物附近的水管渗水较严重,使得地基土软化,最终导致该建筑物发生严重不均匀沉降。 根据建设施工方提供的观测数据,本楼最大沉降差达180mm,最大倾斜率达到 11.5‰,大于《危险房屋鉴定标准》中规定的允许值7‰,局部墙体出现斜向裂缝和水平裂缝,且裂缝呈继续发展的趋势,考虑到将该建筑物拆除重建影响较大,故决定进行纠偏加固处理。 二、不均匀沉降机理分析 (一)地质结构 根据工程勘察资料,场区地基土主要为第四系冲洪积、残坡积黏土,全场分布不稳定、不均匀,在勘探深度范围内地基土从上到下分4层:(1)素填土:以粉质黏土为主,棕色,褐黄色,施工时已挖除;(2)1)粉质黏土:棕色~褐黄色,可塑,中等压缩性,北侧缺失;2)粉质黏土:棕色~褐黄色,可塑~软塑,孔隙比较大,中等压缩性,全场分布;(3)粉质黏土:褐黄色~灰色,可塑~硬塑,含铁锰结核,仅在西南分布;(4)黏土:棕红色~褐黄色,饱和,硬塑,低压缩性,未揭穿。地基土具体物理力学指标见表1: 表1 某办公楼地基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参数 (二)不均匀沉降机理分析 建筑物北侧地基持力层为(2)2)粉质黏土层,该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90KPa,南

侧地基持力层局部为(2)2)层,多数为工程性质相对(2)2)层较好的可塑状(2)1)粉质黏土层,承载力特征值为110KPa,均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50KPa。由此可见,地基持力层承载力不足和土层不均匀是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的根本原因。 三、纠偏加固方案设计与施工 选择处理方案时,考虑到既要对不良地基进行处理,同时还需要纠偏房屋,并且施工空间狭小,不利于布置大型施工机械,故决定采用锚杆静压桩对基础加固后顶升房屋进行纠偏的处理方案,即在原基础周围设置一定数量的锚杆静压桩来强化地基并且托换加固原基础,使得建筑物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并力求基础变形趋于稳定,倾斜不再发展,然后在房屋倾斜侧采用断柱项升来纠偏房屋。 (一)锚杆静压桩基础加固 建筑物地基基础加固的方法有注浆加固法、树根桩法、锚杆静压桩法等,考虑到场地地质条件及建筑物本身特点,本工程采用锚杆静压桩基础托换加固。 锚杆静压桩基础加固是一种新方法,是锚杆和压桩两项技术的有机结合。锚杆静压桩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建(构)筑物白重,先在已建的基础上开凿(预留)出压桩孔和锚杆孔,然后埋设锚杆,借锚杆反力,通过反力架用千斤顶将桩逐段(预制桩段)压入基础中的压桩孔内。当压桩力和压入桩长满足设计要求时,便可将桩与基础迅速连接在一起,该桩就能立即承受上部荷载,从而减少地基土的压力,阻止建(构)筑物继续发生过大的沉降及不均匀沉降,从而达到地基加固的目的。 锚杆静压桩加固方法对提高地基基础承载力效果显著且可直接观测桩的承载力,桩身质量可靠,抗震能力强,且经济有效,施工速度较快,适合在室内施工,对环境影响小,无泥浆污染,加固施工时对建筑物附加沉降小。 1.锚杆静压桩加固基础设计。由于原基础为C20混凝土条基,不能提供足够的锚杆抗拔力,首先对基础进行了加大,增加条基翼板宽度和厚度,如图1所示:新加混凝土为C30微膨胀混凝土,新旧混凝土界面应充分凿毛。新浇混凝土时预留锚

工程设计资质分级标准

工程设计资质分级标准 工程设计资质分级标准 A工程设计综合资质分级标准(另行公布)B工程设计行业资质分级标准一、总则㈠根据《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勘察和设计单位资质管理规定》,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行业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结合工程设计各行业技术工作的特点制A工程设计综合资质 分级标准(另行公布)B工程设计行业资质分级标准一、总则 ㈠根据《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勘察和设计单位资质管理规定》,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行业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结合工程设计各行业技术工作的特点制定本标准(工程设计行业划分见附表1)。 ㈡工程设计范围包括本行业建设工程项目的主体工 程和必要的配套工程(含厂区内的自备电站、道路、铁路专用线、各种管网和配套的建筑物等全部配套工程)以及与主体工程、配套工程相关的工艺、土木、建筑、环境保护、消防、安全、卫生、节能等。 ㈢工程设计行业资质分级标准是核定工程设计单位 工程设计行业资质等级的依据。 ㈣工程设计行业资质设甲、乙、丙三个级别,除建筑

工程、市政公用、水利和公路等行业所设工程设计丙级资质可独立进入工程设计市场外,其他行业工程设计丙级资质设置的对象仅为企业内部所属的非独立法人设计单位。 二、分级标准 ㈠甲级 ⒈资历和信誉 ⑴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15年及以上的工程设计资历,是行业的骨干单位,并具备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在国内外同行业中享有良好的信誉。 ⑵独立承担过行业大型工程设计不少于3项,并已建成投产。其工程设计项目质量合格、效益好。 ⑶单位有良好的社会信誉并有相应的经济实力,工商注册资本金不少于600万元人民币。 ⒉技术力量 ⑴技术力量强,专业配备齐全、合理,单位的专职技术骨干不少于80人(不含返聘人员)。具有同时承担2项大型工程设计任务的能力。 ⑵单位主要技术负责人(或总工程师)应是具有12年及以上的设计经历,且主持或参加过2项(主持至少1项)及以上大型项目工程设计的高级工程师。 ⑶在单位专职技术骨干中: 主持过2项以上行业大型项目的主导工艺或主导专业设

建筑物楼房平移应该注意什么

建筑物楼房平移应该注意什么 在实际使用建筑物和楼房的过程当中,可能会因为一些原因而需要做平移处理,有的人表示,自己不知道在进行建筑物平移或者是楼房平移的过程当中到底应该要注意哪些问题,也不知道在这个过程当中是否需要使用到加固公司,所以,下面就来做个简单的了解。 建筑物平移的概念 这种也被称为是建筑物整体平移,简单来讲就是在不让建筑物原本的外观和结构被改变的情况下来对原来的建筑物进行加固处理,当然,也可以做切割和整体顶升处理,还可以将其移动到指定的位置,从而对建筑物进行固定和粘合,确保被移动以后的建筑物能够跟新建的地基实现完美融合,这种施工方法在平时用得比较少,主要被用在文物保护和市政规划方面,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当地得政府,带来得经济和社会效益都是比较好的。 建筑物平移发展历史 它是在上个世纪20年代出现的一项技术,这项技术在欧美国家用得非常多,因为在这些国家队那些有继续使用价值的建筑物和文物都特别的珍爱,所以,他们比较乐意用重金来采用整体平移技术将这些建筑物移动到合适的地方来进行再次利用和做好相关的保护工作,同时,在西方国家本来对环境的要求就非常高,如果在做建筑物拆除的过程当中产生了粉尘、噪音和不可再生的垃圾,那么,势必会影响到环境,所以,而选择建筑物平移或者是楼房平移技术则能够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目前,这种技术在相关国家已经发展得非常好,而且,已经有很多家非常专业得公司,而在国内它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当中。 建筑物平移需要加固公司吗

在进行建筑物平移的过程当中,需要对建筑物进行适当加固处理,所以,加固公司自然也成了必须要用到的公司之一,也因为这样,在进行平移的过程当中一定要选择真正给力的加固公司来对建筑物的相关位置进行加固处理,这样才能够保证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可以更长一些,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经过加固处理以后的建筑物安全性能够得以保证。 建筑物平移注意事项 在做建筑物整体平移的时候要注意:这个本身是一项技术要求非常高的任务,它的风险性也非常大的,需要通过平移和转动来对建筑物实现移动,不仅仅要确保经过移位处理以后的建筑物能够满足规划的需求,还必须要满足市政需求,而且,不能够对建筑物造成损坏,所以,在实际进行平移的时候做补强和加固也是非常重要的,除此以外,还必须要保证工程造价比较低,起到节约成本的效果。 上面就是关于建筑物平移的相关内容,作为平移公司和加固公司在平移的时候一定要做好相关的细节处理,这样才能够确保达到的效果可以更理想。

赖特作品赏析

赖特作品赏析 之——纽约古根汉姆博物馆 一、赖特简介。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 ,1869-1959),于18 69年出生在美国威斯新州,在大学中原学习土木工程,后来转而从事建筑。他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就开始芝加哥从事建筑活动,曾经在当时芝加哥学派建筑师沙利文等众的建筑事务所中工作过。赖特开始工作的时候,正是美国工业蓬勃发展,城市人口急速增加的时期。十九世纪末的芝加哥是现代摩天楼诞生的地点。但是赖特对现代大城市持批判态度,他很少设计大城市里的摩天楼。赖特对于建筑工业化不感兴趣,他一生中设计的最多的建筑类型是别墅和小住宅。 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最初的十年中,他在美国中西部的威斯康新州、伊利诺州和密执安州等地设计了许多小住宅和别墅。这些住宅大都属于中等阶级。坐落在郊外,用地宽阔,环境优美。材料是传统的砖、木和石头,有出檐很大的坡屋顶。在这类建筑中赖特逐渐形成了一些特色的建筑处理手法。 赖特这个时期设计的住宅即将有美国民间建筑的传统,又突破了封闭性。它适合于美国中西部草原地带的气候和地广人稀的特点,赖特这一时期设计的住宅建筑被称为“草原住宅”,虽然他们并不一定建造在大草原上。 在建筑艺术范围内,赖特确有其独特的方面,他比别人更早地解决了盒子式的建筑。他的建筑空间灵活多样,既有内外空间的交融流通,同时又具备有安静隐蔽的特色。他既运用新材料和新结构,又始终重视和发挥传统建筑材料的优点,并善于把两者结合起来。同自然环境的紧密配合则是他的建筑作品的最大特色。赖特的建筑使人觉着亲切而有深度,不象勒.柯布西耶那样严峻而乖张。 赖特是二十世纪建筑界的一个浪漫主义者和田诗人。他的成就不能到处被采用,但却是建筑史上的一笔珍贵财富。 ——摘自《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建筑大师》 二、赖特与古根海姆博物馆。 赖特作为美国建筑大师,对现代建筑影响很大。但他的建筑思想走的是一条独特的道路,与当时欧洲建筑的主流——现代主义崇尚“功能”至上不同。赖特的“有机建筑”打破了方盒子束缚,利用建筑的空间、材料、结构诠释建筑理念。他的作品生动而富有诗意,但同时他也是一个固执而执着的人,于是便有不乏过份执迷于“信仰”的争议之作,古根海姆博物馆便是其一,它大胆的形式就像一个巨大的白色“漩涡”融合着赖特的性情和独特的时间与空间。 该建筑为赖特是晚年的杰作,1947年进行设计,1959年建成后,一直被认为是现代建筑艺术的精品,以至于近四十年来博物馆中的任何展品都无法与之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