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淋巴瘤的影像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4.80 MB
- 文档页数:34
肠道淋巴瘤的分类和内镜特点2023摘要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是最常见的结外淋巴瘤,而在消化道恶性B中瘤中却较少见,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病因仍未完全明确,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病理是其诊断金标准。
病理诊断方法主要包括内镜活体组织检查或切除手术后病理。
与胃淋巴瘤相比,肠道淋巴瘤的确诊难度更大。
本文结合病理类型介绍了肠道淋巴瘤的内镜形态,以期帮助临床医师提高对肠道淋巴瘤内镜表现及相应病理类型的认识。
淋巴瘤是一类起源于淋巴细胞的恶性W瘤,可发生于淋巴结及淋巴结以外的组织或器官。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gastrointestinalIymphoma)是最常见的结外淋巴瘤,占结外淋巴瘤的30%~45%°然而,胃肠道淋巴瘤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较为少见,仅占所有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4%。
因此,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断和认知有限。
胃肠道淋巴瘤的病因仍未明确,潜在的危险因素有乳糜泻、免疫抑制剂应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1型人类嗜T细胞病毒感染、EB病毒感染和炎症性肠病病史等。
胃肠道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包括腹痛、黑便、便血、排便习惯改变、梗阻等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可伴随发热、盗汗、消瘦等症状。
病理活体组织检查(以下简称活检)是胃肠道淋巴瘤诊断的金标准,主要手段有内镜活检或切除手术后病理活检。
胃肠道淋巴瘤最常累及的部位是胃,其次是小肠和回盲部,十二指肠和结直肠相对较少受累。
相对胃淋巴瘤而言,肠道淋巴瘤的确诊难度更大,因为部分患者起病时T殳倩况差,难以耐受肠道内镜检查和多块活检;肠道淋巴瘤大多起源于黏膜下层和固有层,深挖活检不足或取材过少,导致病理诊断困难。
此外,不同病理类型的肠道淋巴瘤在内镜下的形态具有高度异质性,易与肠道感染性疾病、炎症性肠病等混淆。
因此,提高临床医师对肠道淋巴瘤内镜下形态及病理类型的识别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结合病理分型归纳了肠道淋巴瘤的一些具有特征性的内镜表现。
一、肠道淋巴瘤病理分型与内镜分型根据病变细胞来源不同,肠道淋巴瘤主要分为B细胞来源和NK/T细胞来源。
胃的CT解剖在临床医学影像学中,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检查方法。
对于很多器官的解剖结构(如肝脏、胰腺、胃等),CT检查可以提供非常准确的图像,有助于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主要介绍胃的CT解剖结构及其相关应用。
胃的概述胃是人体消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器官,位于腹腔中靠上位置。
它起到暂时储存食物、分解食物、吸收营养等多种功能。
胃的外形大致呈扇形,上端与食管相连,下端与小肠相连。
在解剖上,胃可分为贲门、体部、幽门三部分。
贲门贲门是胃的最高部位,与食管相连。
在CT图像上,贲门位于胸腔上中段和下段交界处,通常可见到其环形构造。
一般来说,贲门直径在1.5-2.5厘米之间。
体部体部是胃的最大和最宽的部分,与贲门和幽门相连。
体部的长度和形状因人而异,在CT图像上表现为类似于半月形的结构。
有时候,在CT图像上还可以看到胃的内层粘膜的皱襞和纵横交错的血管。
幽门幽门是胃的下端,连接着小肠。
在CT图像上,幽门与体部之间存在一个弯曲的结构,称为幽门括约肌。
幽门括约肌在正常情况下应该是闭合的,以避免小肠中的内容物逆流进入胃内。
胃的CT解剖图像胃的CT解剖图像可以提供非常详细的信息,包括胃的大小、形状、位置、血管和淋巴结分布、病变等。
一些常见的胃部CT检查如下:普通胃部CT检查普通胃部CT检查一般是用于评估胃部疾病,如胃溃疡、胃癌、胃息肉等。
在这种检查中,患者需要服用口服造影剂,使胃管道填满液体并更容易被检查。
然后在轴位或冠状位上进行扫描,以获得胃的详细图像。
肝门静脉CT造影检查肝门静脉CT造影检查是一种特殊的CT检查方法,通过注射造影剂来突显肝门部位的血管。
对于肝转移、肝癌等肝胆系统疾病的筛查和检测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PET-CT检查PET-CT检查结合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CT技术,可以获得更为准确的胃内肿瘤的信息,尤其是对于早期胃癌和胃溃疡伴肿瘤的定位和分析有很高的精确性。
胃相关疾病的CT检查胃是一个重要的消化器官,许多疾病都可以影响其结构和功能。
多层螺旋CT对进展期胃癌与胃淋巴瘤的鉴别价值孟锦;胡子龙;肖艳【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药杂志》【年(卷),期】2022(24)11【摘要】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对进展期胃癌与胃淋巴瘤的鉴别价值。
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1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50例进展期胃癌和50例胃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进展期胃癌组和胃淋巴瘤组。
所有患者入组后均接受多层螺旋CT扫描,统计、比较两组动脉期与静脉期强化均值、影像学检查结果,并采用ROC曲线分析多层螺旋CT对进展期胃癌与胃淋巴瘤的鉴别价值。
结果进展期胃癌组动脉期和静脉期CT强化均值高于胃淋巴瘤组(P<0.05);进展期胃癌组单部位侵犯、侵犯范围<50%、胃腔狭窄、密度不均匀、强化不均匀及黏膜破坏发生率均高于胃淋巴瘤组,多部位侵犯、侵犯范围≥50%、密度均匀及强化均匀占比低于胃淋巴瘤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动脉期及门静脉期CT强化均值鉴别诊断进展期胃癌与胃淋巴瘤的AUC分别为0.615、0.662,两者联合检测的AUC为0.812,分别高于两者单独检测。
结论进展期胃癌与胃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影像扫描结果存在差异,采用多层螺旋CT能从影像特征有效区分进展期胃癌与胃淋巴瘤,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页数】4页(P50-53)【作者】孟锦;胡子龙;肖艳【作者单位】新乡市中心医院新乡医学院第四临床学院CT室;新乡市中心医院新乡医学院第四临床学院血液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胃淋巴瘤与进展期胃癌的对比分析2.原发性胃淋巴瘤和浸润性胃癌的多层螺旋CT鉴别诊断3.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及胃肠道肿瘤标志物对进展期胃癌和原发性胃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价值4.多层螺旋CT在胃淋巴瘤及胃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5.64排螺旋CT在进展期胃癌与胃淋巴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胃淋巴瘤ct影像学表现
一、概述
胃淋巴瘤这种病表现出来的症状是有胃癌非常相似的。
得了病之后病人的腹部会有明显疼痛的感觉,这种症状的发生概率可以高达90%。
而且很多病人就是因为腹部疼痛去医院检查才诊断出来胃淋巴瘤病的。
还有部分病人得了这种病之后体重会迅速下降,大约有60%的胃淋巴瘤患者会发生这种症状。
除此之外某些胃淋巴瘤患者还会有呕吐或者是贫血的症状表现。
二、步骤/方法:
1、胃淋巴瘤这种病通过ct检查可以得出初步的诊断,但是不能明确诊断出是此病。
通过ct检查的时候如果是本病的患者则可发现在胃壁会有节段性的浸润增厚现象,有的病人做ct检查的时候甚至可发现4到5厘米的浸润增厚现象。
2、ct可以发现患者的胃壁的外缘非常不整齐,而且内缘可能因为受到了增厚带来的压力而导致变形。
ct还可以发现患者的胃部在充盈的情况下大小以及形态均有所改变。
ct还可以发现患者的肠系膜以及肝脏、脾脏均均有肿大迹象。
3、不管如何,ct都不能直接检查出胃淋巴瘤,还需要结合x线做进一步的判断。
当病人通过ct检查之后发生了上述现象,并且通过x线检查之后发现有胃部充盈缺损或者是胃部半月后浸润型胃癌的诸多特征才可以判断为是胃部的恶性淋巴瘤。
三、注意事项:
胃部ct检查只能为胃淋巴瘤的检查提供某些方面的证据,不能直接诊断为此病。
另外本病很多时候容易与某些浸润性胃癌相混淆,需要加以区别。
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CT/MRI诊断王守安,吴晶涛,陈文新,孙 骏,董 颖(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影像科 江苏 扬州 225001) 【摘 要】 目的 提高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CT/MRI诊断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CT/MRI平扫+增强表现。
结果 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淋巴瘤均为非霍杰金淋巴瘤,12例为B细胞来源,3例为小淋巴细胞型,1例为T细胞型。
10例为胃壁肿瘤,5例为小肠肿瘤,1例为结肠肿瘤。
13例表现为弥漫增厚型,3例表现为溃疡型。
增强扫描后15例明显均匀强化,1例不均匀强化。
结论 CT/MRI对胃肠道恶性淋巴瘤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关键词】 胃肠道;恶性淋巴瘤;体曾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中图分类号:R735.2;R814.42;R 4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011(2012)07-1110-03CT/MR diagnosisi of primary gastriointerstinal malignant lymphomaWANG Shou-an,WU Jing-tao,CHEN Wen-xin,SUN Jun,DONG YinDepartment of Medical Imaging,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Yangzhou University,Subei Peoples Hosipital of Jiang-su Province,Yangzhou 225001,P.R.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CT/MR diagnostic level of primary gastrointerstinal malignant lymphoma.Meth-ods Imaging data and pathology or opertative results of 16patients are erview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All patientswere non-hodgkin lymphoma,of whom 12were B cell,3were small cell,1was T cell.10located in stomch,5in intersti-nal,and 1in colon.13patients were well thickening type,and 3were ulceration type.15patients were homogeneously en-hanced after intervenous injection of contrast agent,1patient was heterogensis enhanced.Conclusion CT/MR have highdiagnotic value to the gastrointestinal malignant lymphoma.【Key words】 Gastrointestinal;Malignant lymphoma;CT;MR 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胃肠道肠壁内淋巴细胞的恶性肿瘤,是常见的结外淋巴瘤,约占结外淋巴瘤的30%~45%[1],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5%,临床表现与胃肠道恶性肿瘤类似,但预后却明显优于后者,与节内淋巴瘤相比,预后也比较好。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内镜诊断体会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GML)约占胃恶性淋巴瘤5%,胃恶性淋巴瘤发生在淋巴组织最多部位是胃肠道。
据Danson等人标准,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必需符合下列条件:(1)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即或有肿大但病理不能证实为恶性淋巴瘤;(2)、白细胞总数及分类正常;(3)、胸片表明无肿大胸骨后淋巴结;(4)、手术时证实病变局限于胃肠道及引流区域的淋巴结;(5)、正常的肝、脾。
其胃镜下表现与胃癌、胃溃疡及其相似。
胃镜下活组织检查常出现假阴性,临床漏诊、误诊率较高。
现就我院2010年至2014年胃镜、病理检查、超声内镜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7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1.一般情况本组7例患者,男5例,女2例,最终均经胃镜及病理检查证实为PGML,符合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标准。
临床主要表现:上腹部疼痛4例,黑便2例,呕血1例,其中有1例患者有恶病质表现。
2.胃镜下表现本组患者在胃镜检查时病变发生在胃窦部2例,胃角1例,胃体3例,胃体、窦均累及者1例、侵及胃窦、幽门球部者1例。
溃疡型5例,溃疡在2.0×2.0cm左右1例,呈类圆形,覆黄苔,周边粘膜水肿。
2例不规则溃疡,大小超过2.0×2.0cm,基底不平,呈颗粒样及结节样增生,附白苔,边缘不齐,2例为多发性溃疡,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基底附白苔,部分周边呈堤样隆起,肿块型2例,呈不规则结节状或肿块样,肿物与周边分界不清,触之易出血,表面有糜烂,部分覆黄苔1例。
3.讨论PGML是原发于胃粘膜下层淋巴滤泡的恶性肿瘤,绝大部分为B淋巴细胞来源,T淋巴细胞型PGML较罕见,后者属高度恶性,本组资料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的结果提示7例中仅1例为T淋巴细胞瘤,其余6例均为B淋巴细胞性,CD20(+),LCA(+),与相关报道附合,所有年龄组均可发病,男女比例1.13:1,男性略多于女性,在临床的表现方面该病缺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的胀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反酸,呕血和黑便等等消化道症状,没有明显的规律可循,本组病例的主诉多为以上表现,尚有1例以贫血做为初诊,所占的比例为14%,结合本组相关资料以及文献的报道,认为PGML在内镜下的表现有下述特点:病变的部位多以胃窦部、胃体部最常见,并可侵犯到胃底、胃角、贲门,甚至有跨过幽门侵犯到十二肠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