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4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对糖尿病肾病治疗作用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滋阴清热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中药治疗,对照组予降糖,使用洛汀新治疗,观察血糖、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4h尿蛋白,血清肌酐、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
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结论: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683-02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1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均来自我院糖尿病科门诊和住院患者。
治疗组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30-70岁,病程1-20年;对照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28-68岁,病程2-18年。
两组病例均衡性检验,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 诊断标准符合2011年who糖尿病诊断及分型标准及糖尿病分期标准,排除急性肾炎、尿路感染、结石、心衰、发热及近期使用影响肾功能药物的患者。
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国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学会消渴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消渴病分型辨证标准,为气阴两虚,气滞血瘀型等。
2 治疗方法2.1 对照组接受糖尿病相关知识教育、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同时根据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小时血糖合理使用降糖药物。
合并高血压者使用洛汀新(10-20mg)每天一次,口服。
2.2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中药治疗。
基本方:黄芪30g 党参15g 生地15g 枸杞子15g 泽泻15g 益母草30g 山药20g 丹参30g 牛膝20g 当归15g 山芋15g,阴虚内热者加知母10g 黄柏10g ;兼湿热便结者加大黄5—10g 麻子仁10g;兼水湿者加茯苓15g 白茅根15g 。
每日一剂,水煎服,分两次,治疗4周为1疗程,1疗程后评定疗效。
张琪教授以补气育阴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思路发布时间:2022-11-17T02:28:44.045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6月12期作者:李凤郭力蔡利群[导读]李凤郭力蔡利群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150001摘要:中医认为,造成糖尿病的主要病机是什么呢,就是我们体内瘀血,所以治疗当以活血化瘀之法,方可对症。
在临床工作中﹐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活血化瘀法可以说贯穿始终,有一个经典药方,专治糖尿病肾病,其组成:黄芪、白术、茯苓、麦冬、枸杞子、生地黄、木香、杜仲、桑寄生、丹参、赤芍、当归、石韦、薏苡仁、砂仁。
但是张琪教授以补气育阴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确有较好的方法,同时其思路也非常新颖,本文就此展开分析。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中医;补气育阴化瘀法;张琪教授思路引言: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久病入络、久病必瘀,作为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肾病便以气阴两虚夹瘀证多见。
同时,叶天士于《临证指南医案》中提出疾病迁延日久易"久病入络",并倡导"通络"。
络脉具有运行气血的功能,"肾络"作为络脉的一部分,与瘀血形成相关。
糖尿病肾病患者往往病程较长,可因各种原因导致肾络瘀阻。
故脾肾亏虚、气阴两虚、肾络瘀阻为糖尿病肾病的常见病机[1]。
同时亦当搭配补养气阴,活血通络之品。
现代研究亦表明,活血化瘀类药物可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改善临床症状,进而促进肾脏功能修复,从而促进水液代谢。
一、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床症状糖尿病肾病临床症状复杂多样,虚实寒热错杂,涉及多个脏腑,并非能以固定僵化证型或对其进行疾病分期而分治,当把握疾病病变的实质,理清疾病发生发展的脉络关系,充分发挥中医"圆机活法"、"个体化治疗"的优势。
糖尿病肾脏疾病是以尿白蛋白清除率升高或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为典型表现。
临床表现早期多无明显症状,随病情进展,蛋白漏出,多会伴随小便泡沫、水肿、高血压、贫血等,若控制不良疾病发展到晚期肾衰竭阶段,多会伴随周身浮肿、小便少,甚则心力衰竭、呼吸困难,预后不良,多在糖尿病患病10年左右发生[2]。
益气养阴清热活血中药治疗29例早期糖尿病肾病观察与分析[摘要]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的中医治疗与疗效观察。
方法对近两年我院收治的58例早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口服格列喹酮或二甲双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施治,加用益气养阴清热活血中药治疗。
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采用益气养阴清热活血中药治疗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漏出,从而有效控制糖尿病肾病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消渴;尿蛋白;血糖[中图分类号] r9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1-079-01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并发症中最常见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
也是糖尿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属中医学“肾消”、“尿浊”等范畴。
在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糖尿病肾病占首位,因此,早期是有效控制糖尿病肾病发展至终末期的关键时期。
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延缓肾功能的进行性恶化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对于的早期防治越来越突显出,现将我们的研究汇报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院收治的58例dn患者均符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关于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分期参照mogensen分期方法[1],早期糖尿病肾病,即24 h尿微量白蛋白(uae)达30~300 mg,尿常规检测尿蛋白阴性。
其中男32例,女26例,平均年龄46.23岁,病程平均4.87年。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
实验室检查治疗前58例均检测24 h尿微量白蛋白,连续检测3 d,24 h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平均值为(101.0±13.2)mg;空腹血糖(7.12±2.31)mmol/l,餐后2h血糖(8.97±1.06)mmol/l糖化血红蛋白(6.9±2.6)%;肝肾功能检测均正常。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63例王光明;王志高【摘要】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控制血糖、血压,对症治疗,治疗组配合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治疗.结果:①观察组在治疗后口咽干燥、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及小便短赤等方面有明显的改善(P<0.01),而对照组仅改善患者口咽干燥和小便短赤的症状(P<0.05),并且观察组降低患者症状积分幅度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别.②2组患者在治疗后FBG、P2BG、HbAlc均出现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更明显,两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③2组患者治疗后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尿微量蛋白排泄率等明显改善(观察组P<0.01,对照组P<0.05,其中对照组治疗后对Scr改善不明显P>0.05),且各指标下降幅度观察组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别.结论: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能明显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糖代谢,改善患者的内生肌酐清除率,保护肾功能,延缓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病情.【期刊名称】《西部中医药》【年(卷),期】2009(000)006【总页数】3页(P24-26)【关键词】糖尿病肾病;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症状积分【作者】王光明;王志高【作者单位】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520;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24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又称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为糖尿病(DN)最重要和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慢性肾衰最常见的病因及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据美国1996年统计显示,在终末期肾衰(ES R D)患者中DN占首位,约为1/3,且75%为2型D M[1]。
目前,DN的ES R D患者正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2]。
因而,如何有效地控制DN的发病率与疾病的进展已成为当今医学界一个重要的课题。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汤配合西医基础治疗气阴两虚瘀血阻滞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DN)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5例。
两组均行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汤:山药、黄芪、生地黄、茯苓、山茱萸、五味子、泽泻、丹皮、水蛭等治疗;对照组加羟苯磺酸钙胶囊口服,两组均以30天为1个疗程。
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疗效。
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2%,高于对照组的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患者肾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气阴两虚瘀血阻滞型糖尿病肾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中药;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为肾小球系膜细胞基质增生、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和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是最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一旦发病,会迅速损害肾脏,并出现蛋白尿及肾功能衰竭等,此时肾病已不可逆,可致糖尿病患者死亡。
在我国19%~42.4%的终末期肾病是由DN所致,并有上升的趋势[1]。
临床采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DN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DN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例。
治疗组男37例,女28例,年龄70~39岁,平均年龄(53.38±10.03)岁;病程6~28年,平均病程(10.24±2.8)年。
对照组男42例,女23例,年龄70~40岁,平均年龄(52.29±9.09)岁;病程7~28年,平均病程(10.01±2.91)年。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及各项常规检查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所选患者符合DN西医的诊断标准;(2)符合中医辨证标准;(3)年龄18~70岁;(4)患者表示知情理解,并且同意试验;符合上面所述者,可纳入本试验中。
排除标准:(1)患者不符合纳入标准;处于妊娠期、哺乳期,对本试验的药物有过敏反应者;(2)有其它肾脏疾病,如各类肾炎、肾动脉狭窄,泌尿系统严重感染者,尿路阻塞性疾病等病史;(3)患者其它疾病引起的尿蛋白增加,如心力衰竭,酮症酸中毒者;(4)有心血管、肝、肾或造血系统等严重并发症,或有精神障碍和其他疾病者;(5)正在服用与本试验相关的其他中药。
1.2 诊断标准和评分标准
DN诊断标准:(1)有糖尿病病史;(2)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3)UAER>200 μg/min者,尿蛋白排出量>300 mg/24 h,相当于尿蛋白总量>0.5 g/24 h,尿常规蛋白定性为(+~+++)[2]。
中医证候辨证诊断标准:根
据《糖尿病肾病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试行)》中的中医分型标准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的中医辨证标准制定。
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的评分标准。
1.3 疗效判定标准
综合疗效判定标准:参考《糖尿病肾病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试行)》[4]中有关DN疗效评定标准制定,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的标准进行证候疗效判定,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
1.4 方法
西医基础治疗包括体格检查、进行糖尿病宣传教育,控制饮食、适量的运动、并调控血压、血糖等,根据患者病情适当用药。
两组患者均行基础治疗。
对照组加羟苯磺酸钙胶囊,0.5 g/次,3次/d,口服,1个疗程为30天。
治疗组加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汤:山药、黄芪、生地黄、茯苓、山茱萸、五味子、泽泻、丹皮、水蛭等,常规水煎服,1剂/d,分3次服用,30天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
疗效性观测:中医症状观察及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G2 h)、尿微量白蛋白(UAER)、24 h尿蛋白定量、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素氮(BUN)及血肌酐(SCr)。
在试验开始、结束各检测记录1次。
安全性观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一般体检及血、尿、便常规和心、肝、肾等功能检查。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见表1)
2.2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见表2)
2.3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见表3)
2.4 两组患者尿蛋白指标比较(见表4)
2.5 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比较(见表5)
3 讨论
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的范畴,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历史悠久,在糖尿病的治疗上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积累了丰富经验。
DN相当于中医学中“消渴”“关格”等范畴。
对于该病发病机理多数医学家认为是消渴日久传变及肾所致。
《外台秘要》提出“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经谓肾消)”之病名。
对于其治疗,《素问·本藏》篇提出五藏脆者“善病消瘅易伤”此后多数医学家由肾虚论治,明代赵献可力主消渴病肾虚学说,提倡治消渴病当以治肾为本,如《医贯·消渴论》:“故治消之法,无分上中下,先治肾为急。
唯六味,八味及加减八味丸随证而服,降其心火,滋其肾水,则渴自止矣”。
DN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积极控制血糖和及早治疗肾损害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DN早期主要病机为阴虚热结,日久伤阴耗气,而致血脉不通,脉络瘀阻,更因肝肾同源,金水相生,故常表现为肝脾肾同病。
现大多医学家普遍认为病消渴日久而后传变导致DN,主要因阴虚燥热,病延日久,不仅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而且多夹瘀、痰、浊等标证[5]。
本研究采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DN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采用山药、黄芪、生地黄、茯苓、山茱萸、五味子、泽泻、丹皮、水蛭等中药,共奏益气养阴,清热生津,活血化瘀,化浊祛湿,健脾补肾之功,正对消渴病气阴两虚,燥热津伤,瘀血阻滞,湿浊内停之基本病机。
本次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2%,高于对照组的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在中医证候方面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在改善UAER、24 h尿蛋白定量、SCr、BUN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由此可见采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汤治疗,在改善患者尿蛋白、肾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气阴两虚淤血阻滞型糖尿病肾病安全有效,能延缓肾病进展。
DN是一种微血管疾病,控制血糖是延缓DN进展的关键。
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DN的方法。
中医药价格低廉、毒副作用小,可以在DN基础治疗上作为中医药干预DN的可行方案。
本次研究纳入样本量有限,需要更多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的临床研究对本结论进行佐证。
参考文献
[1] 季大玺.终末期糖尿病肾病应选择何种透析方式[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
杂志,2010,11(9):753-754.
[2] 钟学礼.临床糖尿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4] 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糖尿病肾病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7):7-8.
[5] 姜聪娇.糖尿病肾病的中医治疗进展[J].光明中医,2009,2 (2):371-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