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病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778.00 KB
- 文档页数:25
葡萄球菌败血症的临床分析葡萄球菌败血症是一种由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严重疾病。
本文将从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对葡萄球菌败血症进行全面分析。
一、病因葡萄球菌败血症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引起。
该细菌存在于鼻腔、皮肤和口腔等部位,并可通过创口、疱疹破溃或手术操作等途径进入血液循环,导致败血症的发生。
二、临床表现1. 发热:葡萄球菌败血症患者常伴有高热,体温可超过39摄氏度。
2. 寒战:体温升高时,患者会出现寒战现象,这是机体对感染反应的一种表现。
3. 皮肤病变:败血症可导致皮肤呈现不同程度的红肿、瘀斑和脓疮等病变。
4. 呼吸系统症状:患者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咳嗽和胸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衰竭。
5. 循环系统症状:败血症可引起低血压、心动过速及心功能不全等循环系统症状。
6. 中毒性休克:葡萄球菌败血症严重者可引起中毒性休克,表现为血流动力学紊乱、多脏器功能衰竭及意识障碍等。
三、诊断诊断葡萄球菌败血症的关键在于收集充足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
1. 临床资料收集:详细询问患者病史、症状及体征变化,了解疾病发生的时间、感染途径等。
2.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培养、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的检测,这些检查能够明确细菌感染的存在和全身炎症反应的程度。
四、治疗治疗葡萄球菌败血症的原则是早期应用有效的抗生素。
通常采用联合应用青霉素类药物和氨基糖苷类药物进行治疗,以覆盖葡萄球菌的不同类型。
在选择抗生素时,应根据细菌的药敏结果做出合理选择,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用药方案。
同时,对于合并循环系统功能不全或中毒性休克的患者,需要及时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和支持治疗。
必要时可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胶体液体、红细胞输注等手段来维护循环稳定。
总之,葡萄球菌败血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感染疾病。
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此外,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和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也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措施。
医院感染监测案例分析一、案例一:某三甲医院外科病房感染事件1. 背景某三甲医院外科病房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了多例术后感染病例。
感染病原体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2. 感染原因分析(1)手术操作不当:部分手术操作不规范,手术时间较长,患者术后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
(2)抗生素使用不当:术后抗生素使用不规范,剂量不足或过度使用,导致菌群失调,使金黄色葡萄球菌得以繁殖。
(3)病房环境因素:病房空气质量不佳,消毒不彻底,患者间交叉感染。
3. 防控措施(1)加强手术操作规范:提高手术团队技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感染风险。
(2)合理使用抗生素:遵循抗生素使用指南,合理选用抗生素,避免过度使用。
(3)改善病房环境:加强病房通风,定期消毒,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二、案例二:某综合医院呼吸科感染事件1. 背景某综合医院呼吸科出现多例病毒性肺炎病例,经调查,感染源为流感病毒。
2. 感染原因分析(1)患者流动性大:呼吸科患者流动性大,容易导致病毒传播。
(2)防护措施不足:医护人员在接诊患者时,个人防护措施不到位,容易感染。
(3)病毒变异:流感病毒变异速度快,疫苗保护效果有限。
3. 防控措施(1)加强患者管理:对疑似感染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降低患者流动性。
(2)提高防护意识: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防护意识,做好个人防护。
(3)疫苗接种:鼓励医护人员和患者接种流感疫苗,降低感染风险。
三、案例三:某儿童医院新生儿感染事件1. 背景某儿童医院新生儿病房出现多例新生儿败血症病例,感染病原体为大肠杆菌。
2. 感染原因分析(1)产房感染:部分新生儿在产房过程中,接触到感染源。
(2)医疗器械污染: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导致新生儿感染。
(3)母乳喂养问题:部分母乳喂养不当,如哺乳器清洁不彻底,导致感染。
3. 防控措施(1)加强产房管理:提高产房卫生标准,严格执行消毒措施。
(2)严格医疗器械消毒:确保医疗器械消毒彻底,降低感染风险。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黄连解毒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味治愈痈肿重症病案:曹某,女,16岁。
主诉及病史:寒战壮热(体温40℃),一日数发,心烦口渴,神志朦胧,全身多发性脓肿,局部红肿热痛,大便秘结。
发病2天后住某医院,经血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血白细胞28000/mm3,中性90%,淋巴10%。
诊断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多发性脓肿。
入院后未加用抗生素治疗,转请中医诊治。
诊查:脉数有力,舌质红苔黄。
辨证:脉证合参,辨证为热毒炽盛,深入营血。
治法: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散血,方选黄连解毒汤和五味消毒饮加减,处方:银花30g 连翘30g 黄芩25g 黄连9g 黄柏12g 丹皮15g 生甘草10g 夏枯草30g 生地20g 赤芍15g 紫花地丁30g 野菊花30g 黄芪30g日服药2剂,分6次服,4小时1次。
上方药连服2剂后,体温逐渐下降,后续用上方加减,血培养转阴,血白细胞正常,症状消失而痊愈出院。
1按语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禁鼓慄,如丧神守,皆属于火”以及温热病“热深厥深”之说,对本例以大苦大寒直折,泻火解毒,佐以凉血散血法,方中加黄芪一味,取其托毒排脓生肌。
同时加大剂量和增加服药次数,因而在未应用抗生素的情况下,单用中草药取得较好的疗效。
编者评注单纯用中医中药治疗热毒深入营血之痈肿重症,且能取得良好效果。
徐老先生用药特点有三:一是用药量重,重症重剂,清热解毒之品均用达30g。
如银花、连翘、紫花地丁、野菊花等。
黄芩、黄连、黄柏等苦燥之品也较一般病症用量大。
二是每日服2剂,分成6次服,使药物作用接续不断以达到控制病情的效果。
三是在一派苦寒清气及凉血之品中加入一味黄芪,用量亦达到30g,既起到托里消痈的作用,又以其性温而防止一派苦寒药的寒凉凝滞之性。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2集,P93-94,徐有玲医案。
男性,20岁,个体。
因头昏、乏力、少尿1月,鼻衄半月于2011年8月25日入院。
患者诉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昏、乏力、恶心、心慌并出现尿量减少,劳累后上述症状加重未予以重视。
半月前患者开始间断性鼻衄,每次流血50ml 左右每天流血3~4次,可自行停止。
5天前鼻衄加重遂至当地某省级医院住院,查血常规RBC ×1012/L,HB 56g/L,PLT 45×109/L↓,肾功能CREA 2700μmol/L,诊断为“1.贫血、血小板减少查因;2.肾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予以利尿及对症等治疗3天后无明显改善遂来我院求诊,予急诊血液透析治疗后收住我院肾内科。
既往有血压升高病史2年。
入院体查T 37.0℃,P 102次/分,R 20次/分,BP 151/100mmHg。
慢性病容,贫血面容,全身皮肤黏膜未见黄染及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双侧呼吸运动度对称,语颤无增强,双肺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心脏、腹部、四肢及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09/L,RBC ×1012/L↓,HB 46g/L↓,PLT76×109/L↓;24小时尿量100mL↓,尿比重↓,蛋白质定性(+++);肾功能BUN L↑,CREA L↑,UA L↑;血沉105mm/h↑;血管炎三项、抗核抗体(ANA)、可提取性核抗原(ENA)14项、免疫球蛋白、补体、C反应蛋白均(-)。
心电图示窦性心律QT间期延长。
心脏、腹部彩超:高血压所致心脏改变、左室壁增厚、左房增大、升主动脉内径增宽、二三尖瓣反流、左心功能测值正常范围,双肾实质弥漫性病变、肾脏缩小、腹腔积液。
胸片示双肺无明显主质病变,心影稍增大。
二、诊治经过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予血液透析、护肾、降压、纠正贫血、及营养支持治疗。
9月3日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咳黄色粘稠痰,最高体温达40℃,5天后血培养回报:金黄色葡萄球菌;复查胸片示双肺广泛渗出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