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2
- 格式:ppt
- 大小:250.00 KB
- 文档页数:31
《国际经济学》——学位课第一章练习与答案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
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2.仿效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试解释原因。
答案提示: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答案提示: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点。
6.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
对于进口国来讲,贸易条件变化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是相反的。
7.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答案提示: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8.根据上一题的答案,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答案提示:小国。
第二讲标准贸易模型一、生产可能性曲线(边界)PPF●PPF的特点:曲线上各点的切线的斜率边际转换率MRT,为生产两个产品的边际成本之比。
●机会成本递增情况下的PPF的特点:右下方倾斜,凹向原点。
机会成本递增意味着一国为了获得每天多生产单位某商品的资源而必须减少越来越多的另一商品的产量。
边际成本递增使得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一条凹向原点的曲线,而不是一条直线。
生产可能曲线都凹向原点,表明机会成本递增的。
X对Y的边际转换率就是每多生产1单位X而少生产Y的数量。
故边际转换率可用来表示X(横轴上的商品)的边际成本。
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某一点X对Y的边际转换率可用生产可能性曲线在该点的斜率来表示。
机会成本递增的产生是由于生产所需的要素或资源具有以下特征:(1)不是同质的(即同种要素的所有单位并不是完全相同或质量相同的);(2)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中生产要素的比率不是固定不变的。
这意味着一个国家在生产越来越多的某种商品的同时,它必须要利用那些效率较低或并不完全适合生产这种商品的资源或要素。
这就使得一个国家每多生产1单位该种商品,就必须越来越多地放弃另一商品的生产以提供足够的资源。
A国和B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的不同的原因:两国有不同的要素或资源禀赋;两国使用了不同的生产技术。
二、社会无差异曲线(CIC)[来源于个人无差异曲线]●偏好和收入水平既定、效用相同●右下方倾斜●离原点越远的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两两不相交●凸向原点社会无差异曲线反映了能使社会或国家获得同等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
较高的曲线反映较高的满足程度,较低的曲线反映较低的满足程度。
X对Y的边际替代率指的是一国为保持在原来的无差异曲线上,多消费1单位X而必须放弃的Y的数量。
社会无差异曲线上某点X对Y的边际替代率用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并且随着该国的消费组合沿该曲线下移而下降。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递减反映:一国消费X越多,则其消费Y越少。
该国每多消费1单位X,只会放弃越来越少的Y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