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学知识点
- 格式:docx
- 大小:15.67 KB
- 文档页数:4
《房屋建筑学》知识点房屋建筑学是指研究和应用建筑学原理和技术来设计和建造各种类型的房屋的学科。
在房屋建筑学中涉及到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建筑施工等诸多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从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和建筑施工等方面介绍一些房屋建筑学的知识点。
一、建筑设计1.建筑设计是指根据客户需求、建筑用途和环境条件等因素来确定建筑的形式、结构、功能和风格等方面的设计。
建筑设计要考虑到建筑的功能性、美观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等要求。
2.在建筑设计中,建筑师首先要确定建筑的类型和用途,然后进行立面设计、平面设计、空间设计等方面的设计。
建筑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建筑的材料、光线、通风、采光、绿化等各方面的要素。
3.建筑设计要根据建筑所处的环境条件来选择合适的建筑形式和风格。
例如,在炎热的地区可以采用通风良好的建筑形式,而在寒冷的地区可以采用保温性能好的建筑形式。
4.建筑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建筑的功能性和舒适性。
建筑要满足人们的生活、工作和休闲等需求,并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
二、结构设计1.结构设计是指根据建筑设计要求和建筑物的承载要求来确定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和结构材料等方面的设计。
结构设计要考虑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等要求。
2.在结构设计中,结构工程师需要根据建筑设计要求来确定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如框架结构、桁架结构、悬挑结构等。
结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荷载情况、地质条件、环境条件等因素。
3.结构设计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来选择合适的结构材料。
常用的结构材料包括混凝土、钢材、木材等。
结构材料要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4.结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防火、抗震、抗风等方面的要求。
建筑物的结构设计要能满足各种灾害情况下的安全要求。
三、材料选择1.在房屋建筑中,材料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和用途,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需要根据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的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材料。
2.建筑中常用的材料包括混凝土、钢材、木材、玻璃、砖瓦等。
1、房屋建筑学是研究房屋的建筑构造组成、构造原理、构造方法及建筑设计的一般原理的一门课程。
2、建筑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称3、建筑物的构成要素①建筑功能(最重要)②建筑技术③建筑形象4、建筑按使用性质分为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5、建筑按结构分为砌体结构、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板墙机构、特种结构6、建筑按照规模和数量不同分为大型性建筑、大量性建筑7、耐火等级:根据建筑材料和构件的燃烧性能及耐火极限,把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划分四级8、建筑购件按材料的燃烧性分非燃烧体、难燃烧体、燃烧体9、构件的耐火极限指从受到火的作用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破坏,或失去阻火作用是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表示。
10、1M=100mm11、建筑模数协调中尺寸分为标志尺寸、构造尺寸、实际尺寸12、建筑构造设计基本原则:①满足建筑物的各项功能要求②结构坚固、耐久③技术先进④合理降低造价⑤美观大方13、按土层性质分为:天然地基、人工地基14、人工加工地基的方法:压实法、换填法、打桩法、胶结法、强夯法15、深基础:基础埋深>5m、浅基础<5m16、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①地基土质的好坏②地下水位的高低③土的冰冻深度④新旧相邻建筑物的交接关系⑤建筑物上部荷载的大小17、刚性柔性基础区分①砖、毛石、素混凝土基础(刚性)②钢筋混凝土基础(柔性)18、按基础的构造形式分:条形基础、独立基础、井格式基础、筏形基础箱型基础19、墙体作用:①承重②围护③分隔④装修20、墙体分类:①按墙体的承重情况分类②按砌墙材料分类③按墙体所在位置分类④按构造做法分类21、粘土砖240mm*115mm*53mm22、墙体要求:结构要求、热工要求、防火要求、隔声、防震23、防潮层:水平防潮层、垂直防潮层24、窗台要求:窗台可用砖挑出,也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窗台形式。
砖砌窗台的做法是将砖侧立斜砌或平砌,并悬挑出外墙60mm,然后表面抹水泥砂浆,或做贴面处理,或可做成水泥砂浆勾缝的清水窗台,窗台表面应做成一定的排水坡度。
1.建筑是人们为满足生活,生产或其他活动的需要而创造的物质的,有组织的空间环境。
2.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是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建筑形象,通常称为建筑的三要素。
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建筑形象三者是辩证统一的,既不可分割又相互制约。
建筑功能通常起主导作用,满足功能要求是建筑的主要目的,建筑技术是达到建筑目的的手段,对建筑功能和建筑形象有着制约和促进作用,建筑形象则是建筑功能,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的综合表现,但也不完全是被动反映建筑功能和建筑技术,在同样的功能和技术条件下,也可以创造出不同的建筑形象。
3.建筑物按使用性质通常可以分为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三大类民用建筑按使用功能分为居住建筑跟公共建筑两种按层数分类住宅建筑底层住宅:1~3层多层住宅:4~6层中高层住宅:7~9层高层住宅:大于等于10层其他民用建筑单层建筑:1层多层建筑:建筑高度不大于24m的非单层建筑,一般为2~6层高层建筑:建筑高度大于24m的非单层建筑超高层建筑: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高层建筑影响建筑物层数的主要因素:1)建筑物的使用要求2)基地环境和城市规划要求3)建筑结构,材料,施工等技术手段4)建筑防火要求5)经济条件4. 建筑的分级:按设计使用年限跟耐火程度可分为不同建筑等级建筑物的设计使用年限主要依建筑物的重要性和规模来划分等级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根据构件的燃烧性能跟耐火极限来确定的(分四级)5.建筑工程设计的内容: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建筑工程设计一般分为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初步设计的图纸跟文件:设计说明书,建筑总平面图,各层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工程概算书设计阶段包括:初步设计阶段,技术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6.人体尺度及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是确定建筑内部各种空间尺度的主要依据7.家具设备的尺寸及人们使用家具设备时所需的活动空间尺度是确定房间面积和大小的主要依据8.气象资料包括建筑物所在地区的温度,湿度,日照,雨雪,风向和风速等是解决建筑物自然通风,保温隔热,防水防潮等问题的重要依据9.地震烈度表示地面及建筑物遭受地震破坏的程度10.建筑模数:建筑模数是选定的尺寸单位,作为尺度协调中的增值单位基本模数是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本尺寸单位。
《房屋建筑学》知识点房屋建筑学是一门研究房屋建筑的学科,包括了建筑设计、结构、建筑材料、施工工艺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房屋建筑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建筑设计:房屋建筑的设计是整个建筑过程中的第一步,它关系到整个建筑的形式、功能、美观度等。
建筑设计需要考虑建筑的用途、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所在地文化等因素,以确保设计的房屋能够满足需求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2.结构体系:房屋建筑的结构体系包括了房屋的组成部分,如墙体、柱子、梁、楼板等。
结构体系的选择需要考虑房屋的用途、荷载条件、建筑材料的特性等因素,以保证房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建筑材料:房屋建筑中常用的材料有水泥、钢筋、砖块、木材等。
建筑材料的选择需要考虑其性能特点、可持续性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例如,高层建筑常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因为它具有较高的抗震性能和强度;木结构则常用于别墅和低层建筑,因为木材可以提供温暖和环保的感觉。
4.施工工艺:房屋建筑的施工工艺包括了房屋的施工流程、组织管理和施工技术。
其中,施工流程包括了工程清单的编制、人力物力的安排、施工进度的控制等;组织管理指的是施工现场的管理,包括施工团队的组织、安全文明施工的要求等;施工技术包括了施工中的具体操作技巧和工艺要求,如混凝土浇筑、砌筑砖墙、安装门窗等。
5.建筑环境与设施:房屋的环境与设施是指将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相连接的部分,如供水系统、排水系统、通风系统、电气系统等。
这些环境与设施的设计需要考虑人们的生活需求、舒适性要求以及能源、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
6.建筑节能:建筑节能是指在房屋建筑中采取措施,减少能源的消耗,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常见的建筑节能措施包括选用节能材料、合理设置建筑型式、优化供暖通风系统、采用太阳能利用系统等。
7.建筑保护与维护: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会遭受各种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因此需要进行建筑保护和维护工作。
建筑保护与维护包括了建筑物的日常保洁、定期检修、外墙防水、防潮等。
1.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是建筑功能、物质技术条件、建筑形象。
建筑功能:房屋的使用要求,它体现建筑物的目的性。
物质技术条件:是实现建筑物的手段,它包括建筑材料、结构与构造、设备、施工技术等有关方面的内容。
建筑形象:是建筑体型、立面处理、室内外空间的组织、建筑色彩与材料质感、细部装修等等综合反映。
2.建筑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方针。
3.建筑的分类:①按使用性质分类:A.民用建筑——供人们居住好进行公共活动的建筑a.居住建筑,供人们居住使用的建筑b.公共建筑,供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B.工业建筑——生产性建筑C.农业建筑——农副业生产建筑②按建筑物层数好高度分类:A.住宅按层高分类:1-3层为低层建筑,4-6层为多层建筑,7-9层为中高层建筑,10层及10层以上为高层建筑。
B.公共建筑按高度划分:不大于24m为单层和多层建筑,大于24m为超高层建筑。
C.无论住宅还是公共建筑,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均为超高层建筑。
③按建筑规模和数量分类:A.大量性建筑B.大型性建筑④按主要承重结构的材料分类:A.木结构B.砖混结构(砌体)C.混凝土结构D.钢结构E.钢、钢筋混凝土结构4.建筑模数是选定的标准尺度单位①基本模数:数值100mm,符号M②扩大模数:基本模数的整数倍③分模数:基本模数除以整数5.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由其组成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来确定的。
6.耐火极限:是指对任一建筑物按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时为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表示。
7.建筑工程设计一般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8.建筑设计的程序: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扩大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
9.建筑平面定位轴线是确定房屋主要结构构件位置和尺寸的基准线,是施工放线的依据。
建筑平面定位轴线有横向轴线和纵向轴线之分。
开间:相邻两横向轴线之间的距离。
第三章房屋建筑学第一节房屋建筑学知识3.1.1 房屋建筑学的基本名词(1)建筑物,广义是指人工建筑而成的所有东西;狭义即指房屋,指有基础、墙、顶、门窗等,能够遮风挡雨。
供人们在内居住、工作、娱乐、储藏物品、纪念或其他活动的空间场所,不包含构作筑物。
(2)构筑物,是指房屋以外的建筑,人们一般不直接在内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如烟囱、水塔、水井、隧道等。
(3)建筑物的分类:房地产行业对于建筑物的分类方式比较多,标准也不尽相同,现仅介绍其中的几种分类方式:1)按使用性质分: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
2)按层数分:低层(1-3层)、多层(4-8层)、小高层(8-12层)、中高层(7-10层)、高层(13层以上)、超高层(建筑总高度超过100m)。
3)按结构分:砖木结构、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分框架、剪力墙等)、钢结构。
(4)民用建筑,是指供人们生活、居住,从事各种文化福利活动的房屋,按其用途不同,有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两类。
(5)居住建筑,是指供人们生活起居用的建筑物,如住宅、宿舍、宾馆、招待所。
(6)公共建筑,是指供人们从事社会性公共活动的建筑和各种福利设施的建筑物,如各类学校、图书馆、歌剧院等。
(7)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的类别(见表3-1)(8)工业建筑,是指供人们从事各种工业生产活动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的总称。
通常将这些生产用的建筑物成为工业厂房,包括车间、变电站、锅炉房、仓库等。
(9)低层房屋,是指高度低于或等于10m的建筑物,一般是1-3层建筑物,包括平房、别墅等。
低层房屋一般建筑结构简单,施工期短,建筑成本低廉,给人以亲切安宁、有天有地的感觉,它的舒适度、方便度和空间尺寸优于高层。
但是,低层房屋占地多,土地利用率低,特别是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难以广泛开发。
(10)多层房屋,是指高于10m、低于或等于24m的建筑物。
多层房屋一般为4-8层,一般采用砖混结构,少数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多层房屋一般规格(方形)整齐,通风采用状况好,空间紧凑而不闭塞。
第一章民用建筑设计建筑: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建筑物:人为创造的生产和生活的环境构筑物:人一般不直接在内部进行生产和生活的建筑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建筑形象建筑分类:按使用性质分类:生产性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非生产性建筑(民用建筑)民用建筑分类:1.按使用功能分类:居住建筑、公用建筑2.按规模大小分类:大量性建筑(量大面广)、大型性建筑(规模宏大)3.居住建筑按层数分类:1-3层为低层住宅;4-6层为多层住宅;7-9层为中高层住宅;10层及以上为高层住宅4.公共建筑按高度分类:普通建筑:高度不大于24m的公共建筑和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高层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超高层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5.按耐火等级分类:分成四级(一级最好,四级最差)耐火等级由两个因素确定: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耐火极限: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从受火作用起到失去稳定性、完整性、隔热性时止的时间燃烧性能:分三类:燃烧体,不燃烧体,难燃烧体6.按设计使用年限分类:1(5年)2(25年)3(50年)4(100年)建筑模数:选定的尺寸单位,作为尺度协调中的增值单位基本模数:数值规定为100mm,符号为M导出模数:分为扩大模数(基本模数的整数倍,基数为3M,6M,12M,15M,30M,60M)和分模数(整数除基本模数数值,基数为M/10,M/5,M/2)建筑工程设计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等几个方面内容建筑设计方针:适用,经济,坚固,美观设计阶段:民用建筑工程一般分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建筑设计要求:满足功能要求,合理技术措施,良好经济效果,考虑美观要求,符合总体规划要求建筑设计依据:使用功能(人体尺度及人体活动所需空间尺度;家具设备尺寸和使用它们所需的必要空间)和自然条件(气象条件;地形,地质及地震烈度;水文条件)第二章建筑平面设计民用建筑组成部分按使用性质分类:使用部分(各类建筑物主要使用房间和辅助使用房间)交通联系部分(建筑物中各房间之间,楼层之间和室外之间联系的空间)建筑平面设计包括:单个房间设计及平面组合设计房间的分类和设计要求:(从主要使用房间的功能要求)分类:生活用房间;工作学习用房间;公共活动房间设计要求:(1)房间面积、形状和尺寸满足室内使用活动和家具、设备合理布置的要求(2)门窗大小位置考虑出入方便,疏散安全,采光通风良好(3)房间构成使结构布置合理,施工方便,利于房间组合,材料符合标准(4)室内空间及顶棚、地面、墙面和构件细部考虑使用和审美要求房间平面尺寸:房间的面宽和进深要求:1.要满足家具设备布置及人们活动要求;2.满足试听要求(第一排距黑板大于2m,垂直视角大于45°;最后排距黑板不超8.5m,水平视角不小于30°)3.良好的天然采光4.经济合理的结构布置5.符合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的要求房间作用:供人出入和各房间交通联系,兼具采光通风窗户功能:采光、通风单股人流通行最小宽度取550mm房间使用人数超50,面积超60m²,至少需要设两个门窗地面积比:窗洞口总面积与房间地面面积比交通联系部分包括:水平交通空间(走道),垂直交通空间(楼梯、电梯、自动扶梯、坡道),交通枢纽空间(门厅、过厅)等民用建筑楼梯位置按使用性质分:主要楼梯、次要楼梯、消防楼梯等楼梯宽度和数量根据:使用性质、使用人数、防火规范确定民用建筑常用结构类型:混合结构、框架结构、空间结构平面组合形式:走道式组合、套间式组合、大厅式组合、单元式组合建筑物的朝向考虑因素:太阳辐射强度、日照时间、主导风向、建筑使用要求及地形条件等综合要素建筑物间距确定:由日照、通风等卫生条件与建筑防火安全要求来确定日照间距计算:L=H/tanh(h为正午太阳高度,L为房屋间距,H为南向前排房屋檐口至后排房屋底层窗台的高度)第三章建筑剖面设计建筑剖面设计包括:剖面造型、层数、层高及各部分高度的确定,建筑空间的组合与利用等房间剖面形状:分为矩形和非矩形(主要根据使用要求和特点确定,同时结合物质技术,经济条件及特定艺术构思效果)窗台高度:与使用要求,人体尺度,家具尺寸,通风要求有关,常取900-1000mm,厕所浴室则取1800左右室内外地面高差确定因素:1.内外联系方便 2.防水防潮要求 3.地形及环境条件 4.建筑物性格特点建筑空间组合:1.重复小空间的组合 2.大小、高低相差悬殊的空间组合(以大空间为主体穿插布置小空间;以小空间布置为主体灵活布置大空间;综合性空间布置) 3.错层式空间组合(以踏步或楼梯联系各层楼地面以解决错层高差;以室外台阶解决错层高差) 4.台阶式空间组合建筑空间的利用:1.夹层空间的利用 2.房间上部空间的利用 3.结构空间的利用 4.楼梯间及走道空间的利用第四章建筑体型及立面设计影响体型和立面设计的因素:实用功能,物质技术条件,城市规划及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建筑构图基本法则:1.统一与变化(整齐规划) 2.均衡与对称 3.韵律 4.对比 5.比例 6.尺度体型的组合:1.单一体型2.单元组合体型:特点:组合灵活,没有明显均衡中心和主从关系,因连续重复而具有强烈的韵律感3.复杂体型:两个以上体量组合而成体量的联系与交接:直接连接,咬接,以走廊或连接体相连立面设计注意:立面比例尺度的处理,立面虚实与凹凸处理,立面线条处理,立面色彩与质感处理,立面重点与细部处理第五章建筑构造概论建筑物的构造组成:1.基础 2.墙和柱 3.楼板层和地坪层 4.楼梯和电梯 5.屋顶 6.门窗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1.外界环境的影响:外界作用力的影响,气候条件的影响,人为因素的影响2.建筑技术条件的影响:建筑材料技术,结构技术,施工技术等3.建筑标准的影响:造价标准,建筑装修标准,建筑设备标准建筑构造设计原则:坚固实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美观大方第六章墙体与基础墙体类型:1.按所处位置分:外墙和内墙2.按受力情况分:承重墙和非承重墙3.按构造方式分:实体墙,空心墙和组合墙4.按施工方法分:块材墙,板筑墙及板材墙墙承重方式的墙体承重方案主要有:横墙承重体系,纵墙承重体系,双向承重体系结构及抗震要求:强度要求和刚度要求功能方面要求:1.外墙保温与隔热:减少热损失措施:(1)提高外墙保温能力(1增加外墙厚度,延缓传热过程 2.选用孔隙率高,密度轻的材料做外墙 3.采用多种材料的组合墙,解决保温承重问题)(2)防止外墙出现凝结水(门窗紧闭,设置隔蒸汽层)(3)防止外墙出现空气渗透(选择密实度高的墙体材料,增加抹灰层,加强构件间密缝处理等)2.隔声要求:(1)加强密缝处理(2)增加墙体密实性和厚度(3)采用有空气间层或多孔性材料的夹层墙(4)垂直绿化降噪3.其他方面的要求:(1)防火要求(2)防水防潮要求(3)建筑工业化要求墙角:室内地面以下,基础以上的这段墙体,外墙墙角又称勒脚墙身防潮方法:墙角铺设防潮层,防止土壤和地面水渗入砌体防潮层构造做法:防水砂浆防潮层,细石砂浆防潮层,油毡防潮层,若墙角采用不透水材料(条石或混凝土等)或设有钢筋混凝土地圈梁则可不设防潮层勒脚构造做法:1.勒脚表面抹灰 2.勒脚贴面 3.勒脚用坚固材料外墙周围排水处理:散水或明沟门窗过梁:用来支承洞口上墙体荷载,承重墙上还要承受楼板荷载的承重构件常用过梁:钢筋混凝土过梁,钢筋砖过梁,平拱砖过梁等悬挑窗台出挑60mm,窗台长度每边应超过窗台宽度120mm圈梁截面不小于120mm×240mm分为钢筋混凝土和钢筋砖圈梁作用是:增加房屋整体刚度和稳定性墙身加固措施:门垛和壁柱;圈梁;构造柱;空心砌块墙墙芯柱变形缝分为:温度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伸缩缝:为防止温度变化引起热胀冷缩破坏的破坏设置的缝(墙体楼板屋顶断开)沉降缝:为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破坏设置的缝(从基础到屋顶断开)防震缝:为防止地震造成的横纵破坏而设置的缝隔墙类型:按构造方式分:轻骨架隔墙、块材隔墙、板材隔墙三大类块材隔墙:半砖隔墙、砌块隔墙、框架填充墙轻骨架隔墙:由骨架和面层两部分组成板材隔墙:蒸汽加气混凝土板隔墙、轻质条板隔墙、复合板隔墙幕墙:是以板材形式悬挂于主体结构上的外墙,犹如悬挂的幕而得名幕墙按面板材料分:玻璃幕墙、铝板幕墙、石材幕墙等玻璃幕墙按承重方式分:框支承玻璃幕墙(按安装施工方法分:构件式玻璃幕墙、单元式玻璃幕墙)、全玻璃幕墙(由玻璃肋和玻璃面板构成,固定方式:下部支承式、上部悬挂式)、点支承玻璃幕墙:由玻璃面板、支承装置、支承结构构成(支承结构分杆件体系和索杆体系)墙面装修:外墙面装修和内墙面装修(按位置分);外墙面:抹灰类,贴面类,涂料类,内墙面:抹灰类,贴面类,涂料类,裱糊类(按饰面材料和做法分)抹灰:一般分三层:底灰(层)(刮糙),中灰(层)和面灰(层)抹灰按面层材料及做法分:一般抹灰和装饰抹灰一般抹灰:石灰砂浆抹灰,水泥砂浆抹灰,混合砂浆抹灰,纸筋石灰浆抹灰,麻刀石灰浆抹灰装饰抹灰:水刷石面,水磨石面,斩假石面,干粘石面,弹涂面等地基: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基础:按形式分类:带形基础,独立式基础,联合基础;按基础材料不同分为:砖基础,石基础,混凝土基础,毛石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等;传力情况不同分为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非刚性基础)地下室防水做法:根据防水材料与结构基层的位置关系分:内防水和外防水根据材料不同有各种防水卷材防水,防水混凝土防水(普通防水混凝土和参外加剂防水混凝土),涂料防水(无机防水涂料和有机防水涂料),防水砂浆防水,防水板材防水(防水塑料防水板和金属板防水),膨润土防水材料防水等第七章楼梯楼梯组成:梯段,栏杆扶手,平台楼梯形式:直行单跑,直行多跑,平行双跑,平行双分双合,折行多跑,交叉跑(剪刀),螺旋形,弧形楼梯等楼梯尺度:踏步尺度,梯段尺度,平台宽度,梯井宽度,楼梯尺寸计算,栏杆扶手高度,楼梯净空高度梯段:梁板式梯段和板式梯段楼梯细部构造:踏步面层处理,栏杆与踏步连接方式,扶手与栏杆连接方式等电梯是高层建筑主要交通工具楼梯设计要求:坚固耐用,构造合理,满足安全要求,疏散要求,美观要求第八章楼地层楼地层包括:楼板层和地坪层楼板层的基本组成:面层,楼板,顶棚三部分楼板层设计要求:1.具有足够强度和刚度;2.满足隔声,防火,热工等方面要求;3.满足建筑经济要求楼板根据材料不同分:木楼板,钢筋混凝土楼板,钢楼板等钢筋混凝土楼板按施工方法分:现浇板,装配式和装配整体式三种常用的预制混凝土楼板根据截面形式分为:平板,空心板和槽形板三类地面按材料和做法分为:整体地面,块料地面,塑料地面,木地面整体地面包括:水泥砂浆地面,水泥石屑地面,水磨石地面,等块料地面:粘土砖地面,水泥制品块地面,大理石。
房屋建筑学知识点1.建筑设计:房屋建筑设计是指根据功能需求、环境因素和文化传统等要素来确定建筑物的形式、空间布局和外观等。
建筑设计要考虑到结构、功能、美观和经济等因素,并与环境相协调。
2.结构设计:房屋的结构设计是指确定房屋的结构体系以及各个部分的尺寸、材料和连接方式等。
结构设计要考虑到建筑物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等因素,以保证房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施工工艺:房屋建筑的施工工艺包括土方开挖、桩基施工、混凝土浇筑、砌筑墙体、安装屋面和装饰等。
施工工艺要考虑到操作的顺序、方法和工艺要求,以保证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4.建材选用:房屋建筑中使用的建材包括混凝土、钢材、木材、砖瓦和玻璃等。
建材选用要考虑到材料的性能、成本和环境影响等因素,以满足建筑物的功能和美观的要求。
5.建筑法规:房屋建筑涉及到的法规有建筑设计规范、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和建筑工程施工和验收的基本规定等。
建筑法规的遵守可以保证房屋的安全性和质量,也是建筑师和施工单位的法律责任。
6.特殊建筑:房屋建筑学还包括一些特殊建筑的知识点,如高层建筑、地下建筑、防火安全建筑和节能建筑等。
这些建筑具有特殊的建筑要求和技术难题,需要特别关注。
7.建筑技术:房屋建筑学还涉及到一些建筑技术的知识点,如建筑模型制作、物理实验、建筑信息模型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建筑师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建筑设计。
8.建筑美学:房屋建筑的美学是指建筑物的审美效果和艺术价值。
建筑美学要考虑到空间布局、比例和造型等因素,以及与环境相协调和文化传统的继承。
9.建筑历史:房屋建筑学还包括对建筑历史的研究,了解不同时期和地区的建筑风格和技术发展。
建筑历史的研究可以启发设计创意和提供经验教训。
10.可持续发展:房屋建筑学还关注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包括节能、环保和资源利用等方面。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可以影响建筑设计、建筑材料的选择和施工工艺的改进。
总之,房屋建筑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需要建筑师、结构工程师、施工人员和相关专业人员的多方合作。
房屋建筑学知识要点1.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是房屋建筑的核心内容,包括建筑规划、建筑外观设计和空间布局设计等。
建筑设计需要考虑到建筑的功能需求、使用者的舒适性和建筑的可持续性等方面。
2.结构力学:结构力学是研究建筑结构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的学科。
房屋建筑的结构包括框架结构、壳体结构、悬挑结构等。
结构力学的要点包括荷载分析、结构设计和结构计算等。
3.建筑材料:建筑材料是指用于房屋建筑的各种材料,如钢材、混凝土、砖石、木材等。
建筑材料的要点包括材料的性能、选择和应用等。
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建筑师需要根据建筑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材料。
4.建筑施工:建筑施工是指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建筑的施工工程。
建筑施工的要点包括施工方案的制定、施工工艺的选择和施工质量的控制等。
建筑施工需要考虑到建筑材料的供应、人力资源的调配和施工管理等因素。
5.房屋维护:房屋维护是指对建筑物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以保持建筑物的安全和功能。
房屋维护的要点包括建筑物的定期检查、维修计划和维修方法等。
房屋维护是保持建筑物寿命和使用价值的重要环节。
此外,房屋建筑学还涉及到建筑节能、建筑安全和建筑美学等方面的知识。
建筑节能是指通过科学设计和合理运用节能技术,减少建筑能耗和环境污染。
建筑安全是指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保护使用者的人身安全的能力。
建筑美学是指建筑的审美价值和设计艺术。
这些方面的知识也是房屋建筑学的重要内容。
总之,房屋建筑学涵盖了建筑设计、结构力学、建筑材料、建筑施工和房屋维护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这些要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应用房屋建筑学的理论和实践,为设计和建造安全、美观、高效的房屋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1.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是建筑功能、物质技术条件、建筑形象。
建筑功能:房屋的使用要求,它体现建筑物的目的性。
物质技术条件:是实现建筑物的手段,它包括建筑材料、结构与构造、设备、施工技术等有关方面的内容。
建筑形象:是建筑体型、立面处理、室内外空间的组织、建筑色彩与材料质感、细部装修等等综合反映。
2.建筑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方针。
3.建筑的分类:①按使用性质分类:A.民用建筑——供人们居住好进行公共活动的建筑a.居住建筑,供人们居住使用的建筑b.公共建筑,供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B.工业建筑——生产性建筑C.农业建筑——农副业生产建筑②按建筑物层数好高度分类:A.住宅按层高分类:1-3层为低层建筑,4-6层为多层建筑,7-9层为中高层建筑,10层及10层以上为高层建筑。
B.公共建筑按高度划分:不大于24m为单层和多层建筑,大于24m为超高层建筑。
C.无论住宅还是公共建筑,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均为超高层建筑。
③按建筑规模和数量分类:A.大量性建筑B.大型性建筑④按主要承重结构的材料分类:A.木结构B.砖混结构(砌体)C.混凝土结构D.钢结构E.钢、钢筋混凝土结构4.建筑模数是选定的标准尺度单位①基本模数:数值100mm,符号M②扩大模数:基本模数的整数倍③分模数:基本模数除以整数5.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由其组成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来确定的。
6.耐火极限:是指对任一建筑物按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时为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表示。
7.建筑工程设计一般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8.建筑设计的程序: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扩大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
9.建筑平面定位轴线是确定房屋主要结构构件位置和尺寸的基准线,是施工放线的依据。
建筑平面定位轴线有横向轴线和纵向轴线之分。
开间:相邻两横向轴线之间的距离。
进深:相邻两纵向轴线之间的距离。
10.南北朝向是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广泛采用的,因为南向夏季太阳高度角大,冬季太阳高度角小。
11.净高:楼地面到结构层(梁、板)地面或顶棚下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12.层高:该层楼地面到上一层楼地面之间的距离。
13.建筑物:供人们在其内部生产、生活或者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
构筑物:人们不直接在其内部生产,生活的工程设施。
14.建筑物的组成构件与作用:①基础:基础是房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物地面以下的承重构件。
②墙和柱:墙是建筑物的竖向构件,其作用是承重、围护、分隔及美化室内空间。
柱也是建筑物的竖向构件,主要用作承重构件,作用是承受屋顶和楼板层传来的荷载并传给基础。
③楼地层:楼地层是建筑物的水平分隔构件,也起沉重作用。
④屋顶:屋顶是房屋最顶部起覆盖作用的围护结构,用以防风、雨、雪、日晒等对室内的侵蚀。
⑤楼梯:楼梯是建筑的垂直交通联系设施,其作用是供人们上下楼层和安全疏散,楼梯也有承重作用,但不是基本承重构件。
⑥门与窗:门是建筑物及其房间出入口的启闭构件,主要供人们通行和分隔房间。
窗主要是建筑中的透明构件,起采光、通风以及围护等作用。
15.基础:基础是房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物地面以下的承重构件。
地基:(持力层、下卧层)地基则是支承基础的土体和岩体,它不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
16.基础埋深:由室外设计地面到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叫基础的埋置深度。
17.基础按材料可分为:①刚性基础:(适用于多层民用建筑和轻型厂房)用烧结砖、灰土、混凝土、三合土等受压强度大、而受拉强度小的刚性材料做成,且不需配筋的墙下条形基础或柱下独立基础,也称无筋扩展基础。
②非刚性基础:(普遍应用于单层、多层民用与工业建筑)将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通过向侧边扩展成一定底面积,使作用在基底的压应力等于或小于地基的允许荷载力,而基础内部的应力应同时满足材料本身的强度要求,这种起到压力扩散作用的基础称为扩展基础或非刚性基础。
18.基础按构造形式可分为:①条形基础:当建筑物上部采用框架结构承重时。
②井格基础:当框架结构处在地基条件较差的情况时,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避免各柱之间的不均匀沉降,常将柱下基础沿纵横方向连接起来,做成“十”字交叉的井格基础,又称十字基础。
③筏形基础:当建筑物上部荷载较大,而建筑基地的承载能力又比较弱,这时采用带形基础不能满足地基变形要求时,常将墙下或柱下基础连成一片,成为一个整板,这种基础称为筏形基础,适用于较弱地基,可减少一定程度的不均匀沉降。
④箱型基础:箱型基础整体空间刚度大,对抵抗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有利,一般适用于高层建筑或在软弱地基上建造的重型建筑,可兼作地下室。
⑤桩基础:(桩和桩顶上承台)多用于高层建筑。
19.普通砖的规格:240mm×115mm×53mm20.墙体在建筑中有承重、围护、分隔、环境四个方面的作用。
21.墙的类型:①按位置:外纵墙、外横墙(山墙)、内纵墙、内横墙、窗下墙、窗间墙。
②按材料:砖墙、石墙、土墙、钢筋混凝土墙、其他墙。
③按受力情况:承重墙、非承重墙。
④按施工方式:叠砌墙、板筑墙、装配式墙。
22.过梁有砖拱过梁、钢筋砖过梁和钢筋混凝土过梁。
23.散水:为便于将地面雨水排至远处,防止雨水对建筑物基础侵蚀,常在外墙四周将地面做成向外倾斜的坡面,这一坡面称为散水。
明沟:为将雨水有组织地导向地下雨水井而在建筑物四周设置的沟称明沟。
勒脚:勒脚是外墙接近室外地面的部分,其高度一般指室内地坪与室外地面的高差部分,它起着保护墙身和增加建筑物立面美观的作用。
垛:当在墙上开设门洞且门洞开在纵横墙交接处时,为了便于门框的安装和保证墙体的稳定性,须在靠墙转角部位一边设置门垛。
壁柱:当墙体的窗间墙上出现集中荷载而墙厚又不足以承受其荷载,或当墙体的长度和高度超过一定限度并影响墙体稳定性,通常在墙身局部适当位置增设凸出墙面的壁柱来提高墙体刚度。
防潮层:为隔绝土中水分对墙身的影响,在靠近室内地面处设防潮层。
24:圈梁是沿外墙四周及部分内墙设置的连续闭合梁。
其作用是配合楼板可提高建筑物的空间刚度及整体性,增强墙体的稳定性,减少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墙身开裂,对地震设防区,设置圈梁与构造柱形成骨架以提高墙身抗震能力。
25.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是从构造角度考虑设置在墙身中毒钢筋混凝土柱。
其作用是与圈梁及墙体紧密连接,形成空间骨架,增强建筑物的刚度,提高墙体的应变能力,使墙体由脆性变为延性较好的结构,做到裂而不倒。
26.幕墙按材料分为:玻璃幕墙、金属幕墙、石材幕墙。
27.楼板层通常由面层、结构层、顶棚三部分组成,根据需要,可增设附加层。
28.现浇钢筋混凝土在楼板按结构布置的分类①板式楼板:在墙体承重建筑中,当房间尺寸较小,楼板上的荷载直接由楼板传递给墙体,这种楼板称为板式楼板。
②梁式楼板:当房间的跨度较大,为使楼板结构的受力与传力更加合理,常在楼板下设梁,以减小板的跨度,使楼板上的荷载先由板传给梁,再由梁传给墙或者柱,这种楼板结构称为梁式楼板。
③无梁楼板:是将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直接支撑在柱上的楼板结构。
29.屋顶:屋顶是房屋最顶部起覆盖作用的围护结构,用以防风、雨、雪、日晒等对室内的侵蚀。
屋顶又是房屋上层的承重结构,用以承受自重和作用在屋顶上的各种荷载,同时对房屋上部还起着水平支撑的作用。
30.房屋的坡度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与屋面材料、地里气候条件、屋顶结构形式、施工方法、构造组合方式、建筑造型要求以及经济等方面因素都有一定的关系。
31.将屋面坡度大于10%的成为坡屋顶、坡度小于等于10%的成为平屋顶。
32.平屋顶排水找坡有:搁置找坡(结构找坡)、垫置找坡(材料找坡)。
33.平屋顶排水方式有:有组织排水、无组织排水。
34.楼梯主要由楼梯梯段、楼梯平台及栏杆扶手三部分组成。
35.现浇钢筋混凝土在楼梯按结构形式的分类①板式楼梯:由梯段板、平台梁和平台板组成。
梯段板是一块带踏步的斜梁,它承受着梯段的全部荷载,并通过平台梁将荷载传给墙体或柱子。
②梁板式楼梯:由踏步板和梯段斜梁组成。
梯段的荷载由踏步板传递给梯段斜梁,梯段斜梁再将荷载传给平台梁,最后,平台梁将荷载传给墙体或柱子。
36.明步楼梯:梯梁在踏步板之下,踏步外漏暗步楼梯:梯梁在踏步板之上,形成反梁,踏步包在里面齐步楼梯:上下楼梯起步和末步踢面对齐错步楼梯:上下楼梯起步和末步踢面不对齐埋步楼梯:最上踏步与平台梁平齐不埋步楼梯:用平台梁代替一步踏步踢面37.门是建筑物及其房间出入口的启闭构件,主要供人们通行和分隔联系空间、兼有采光通风的作用。
窗主要是建筑中的透明构件,起采光、通风、观察、递物。
38.门的分类:①按材料:木门、钢门、铝合金门、塑料门、玻璃门。
②按开启方式:平开门、弹簧门、推拉门、转门、卷帘门。
39.窗的分类:①按材料:木窗、钢窗、铝合金窗、塑料窗、玻璃窗。
②按开启方式:平开窗、固定窗、旋窗、立旋窗、推拉窗、双层窗。
40.变形缝:是保证房屋在温度变化、基础不均匀沉降或地震时有一定的自由伸缩,以防止墙体开裂、结构破坏而预先在建筑上留的竖直缝。
41.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①伸缩缝:从基础表面②沉降缝:从基础底面③防震缝:从基础底面43.地面饰面分类①整体类地面:水泥砂浆、细石混凝土、水磨石及菱苦土地面。
②镶铺类地面:粘土砖、大阶砖、水泥花砖、缸砖、陶瓷锦砖、地砖、人造石板、天然石板、木地板。
③粘贴类地面:油地毡、橡胶地毡、塑料地毡、无纺织地毡。
④涂料类地面:各种高分子合成涂料所形成的地面。
44.建筑物保温性能的影响因素有:热阻和导热系数。
45.屋顶的隔热:①实体材料隔热屋顶:大阶砖或混凝土板实铺屋顶、土堆屋面、砾石层屋面、蓄水屋顶。
②通风隔热屋顶:架空通风隔热、吊顶棚通风隔热。
③反射降温屋顶④蒸发散热降温屋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