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4.16 两级放大电路仿真
- 格式:docx
- 大小:83.64 KB
- 文档页数:4
习 题 一1.1 把下列不同进制数写成按权展开形式。
(1) (3) 10) 267.3825 (8) 247.536 ( (2)(4)2) 1011.10101 (16) 24.D87 (A 1.2 将下列二进制数转换为等值的十六进制数和等值的十进制数。
(1) (2) (3)2)110010111(2)1101.0(2)101.1101(1.3 将下列十进制数转换成等效的二进制数和等效的十六进制数。
要求二进制数保留小数点以后4位有效数字。
(1) (2) (3) 10)156(10)39.0(10)67.82(1.4 将下列十六进制数化为等值的二进制数和等值的十进制数。
(1) (2) (3) (4) 16)5(B 16).3(CE B 16).7(FF F 16)00.10(1.5 完成下列二进制表达式的运算。
(1)10111+101.1O1 (3)10.0l ×1.01(2)1100-111.011 (4)1001.0001÷11.1011.6 已知010011.010111.01011010114321-=+=-=+=N N N N ,,,,试分别求出在8位机中它们的原码、反码和补码表示。
1.7 用原码、反码和补码完成如下运算。
(1)0000101-0011010 (2)010110-0.100110 1.8 将下列8421码转换成十进制数和二进制数。
BCD (1)011010000011 (2)01000101.1001 1.9 试用余3码和格雷码分别表示下列各数。
BCD (1) (2)10) 695 (2) 10001101 (习 题 二2.1 试用列真值表的方法证明下列异或运算公式。
1)7()( )6()()( )5(1)4(0 )3(1 )2(0 )1(⊕⊕=⊕=⊕⊕=⊕⊕⊕=⊕⊕=⊕=⊕=⊕=⊕B A B A B A AC AB C B A C B A C B A A A A A A A A A2.2 已知逻辑函数的真值表如表P2.1(a)、(b),试写出对应的逻辑函数式。
两级放大电路仿真研究一、实验目的1、掌握多级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学习多级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整、电压放大倍数的仿真方法。
3、学习掌握Multisim9交流分析 二、虚仪实验仪器及器材双踪示波器 信号发生器 交流毫伏表 数字万用表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启动Multisim9,并画出如下电路47k20kQ1Key = A 680kR1151k40k10uFKey = A 100k 10uF32.调节信号发生器V2的大小,使输入Ui 为0.3mVpk ,调节R7使I C1=1mA ,调节R12使输出端Uo 在开环情况下输出最大且不失真。
测量电路如下图。
记录Ui 、Uo1 、Uo 的数值,填入表3-1。
表3-1静态工作点(V)输入/输出电压(mV)电压放大倍数第1级第2级第1级第2级整体V C1V B1V E1V C2V B2V E2V i V o1V o Av1Av2Av 空载8.97 1.63 1.02 10.2 1.23 0.632 0.3 17.1 912 57 53.3 3040 负载8.97 1.63 1.02 10.1 1.23 0.633 0.3 17.2 476 57.3 27.7 1586.7 3.启动直流工作点分析,测量结果如下图,记录数据,填入表3-14.合上开关,接入负载电阻R L=3KΩ,按上表测量并计算,比较实验内容2,3的结果。
5.测试放大频率特性(1)如图所示,进入交流分析(2)如下所示,输入参数,包括Frequency Parameters和Output两项(3)点击Simulate按钮,出现如下图形图中的箭头是可以移动的,左边框里的数据也随之改变,L f ,H f 是幅频曲线图中最大值的0.707倍,H f —L f 就是带宽,图中带宽近似为109.2KHz 。
四、实验分析或实验结论实验表明,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互相独立,互不影响;直流工作点与负载大小无关;第一级的输出电压只与第二级的输入电阻有关而与第二极的负载电阻无关;第二级的输出电压与所接负载电阻大小有关。
两级放大电路分析仿真实验报告器件参数器件参数 RB1=47.5K RBW=2M RB21=16K RB22=10K RC1=6K RC2=2K RE11=107 RE12=2K RE21=51 RE22=2K RL=3K C5=100 uF C1=10uFC2=10 uF C3=100 uF C4=10 uF T1三极管放大倍数ß1=200T21三极管放大倍数ß2=200电路图如下:电路图如下:电路设计指标分析:电压放大倍数大于等于500; 输入电阻大于等于20K Ώ; 电源电压12V ;最大输出不失真电压:5VP-P; 带宽100HZ~1M ;参数测量:输入电阻的测量:输入电阻的测量: RS=0 V o1=1.630 RS=10 K Ώ V o2=1.603V计算计算Ri=593.7 K Ώ输出电阻的测量:输出电阻的测量:RL 为开路为开路 V oo=1.643vRL=3K Ώ V ol=989.720mv计算计算 R0=1.99k Ώ电压放大倍数的测量:电压放大倍数的测量: 测试条件测试条件第一级放大输出第一级放大输出 第二级放大输出第二级放大输出 RL 为开路,为开路, RS=0,VI=3mVppV o1pp=48.427mV V o21pp=1.383V RL=3 K Ώ V o1pp=5.237 mVV o2=1.708Vp波形如下:波形如下:未加入负载RL 时仿真波形时仿真波形加入负载RL 时仿真波形时仿真波形带宽测量带宽测量静态工作点的测量:静态工作点的测量: VB1=4.013V VC1=4.378V VE1=3.228V VRE1=162.927 V VB2=4.743 V VC2=8.164 V VE2=3.953V VRE2=98.285 m V T1三极管放大倍数ß1=200T21三极管放大倍数ß2=200连接万用表电路如下:连接万用表电路如下:。
DEA技术课程考核报告题目: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设计与仿真专业: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姓名:学号:时间:年级:任课教师: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功能:从输入端输入一个正弦小信号在输出端得到一个被放大的正弦信号。
要求:1 有一定的输出功率2 具有足够的放大倍数3 输出信号失真要小,工作要稳定实验电路图:实验原理:如图所示电路是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
阻容耦合就是利用电容作为耦合隔断直流通交流的电路,其中电路的第一级输出信号通过电容C3和第二级的输入电阻R13加到第二级的输入端。
电路图中V5是直流电源,提供12V的直流电压。
V4是信号源,提供交流正弦小信号。
C2是隔直流电容,C3是耦合电容。
R11、R14、为第一级的三极管Q6提供偏置电流。
,R13、R2为第二级的三极管Q7提供偏置电流。
R3为负载电阻。
通过改变输出电阻R2、R3可以改变信号的放大倍数。
实验步骤:一.新建设计项目1.在启动OrCAD/Capture窗口选择执行File/New/Project子命令,屏幕上将弹出如下图New Project对话框1.在Name下的框中填入项目名如zhouxing,然后选中Analogor Mixed Singal Cricuit 再在Location下的框中填入文件要保存的路径点击OK得到下图4.选中Create a blank pro 后点击OK后得5.点击Place工具按钮的Par后添加元器件符号库二.电路图的绘制1.从元器件库中调元器件如图2.调完器件后连线如图在绘图的过程中把元器件放在适合的位置后按键盘的W键或点击Place工具按钮的Wire后移动鼠标连线。
修改各个器件的参数的到如下原理图。
各支路的电流电压功率如下所示:三.电路分析和仿真1.瞬态特性分析(1).瞬态特性分析参数设置<1>.在原理图见面上方菜单栏点击Pspice后再弹出的窗口中开始设置分析类行,本次分析点电路特性分析的Options一栏选择“Time Domain(Transient)屏幕上将出现瞬态特性分析的参数设置窗口。
实验四 两级放大电路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熟悉Protues 软件的仿真操作。
2、掌握如何合理设置多级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3、进一步学习多级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和交流放大倍数的测量方
法。
如图所示是两级阻容耦合共射级放大电路,采用大电容作级间耦合。
优点在于静态工作点互不影响,便于设计、分析、调式,但大电容不利于集成化。
二、实验内容 1、静态工作点的测量
⑴按图连接电路,在A 点接入z KH f 1=,mV U s 100=的正弦交流信号,调整工作点,使输出信号不失真。
(Ω=K R p 1551 Ω=K R p 1002)
输出信号波形
⑵去掉
U(即断开输入信号),分别测量两级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s
点,将结果填入下表中。
2、测量电压放大倍数
接入
U,测量i U、1o U、o U,将结果填入下表并计算。
s
输入信号
第一级输出信号(含直流电压)
输出信号/第二级输出信号(负载开路)
3、测量电压放大倍数
接入负载电阻Ω=K R L 3,其他不变,按下表测量并计算,比较实验内容2、3的结果。
输出信号/第二级输出信号(Ω=K R L
3)
对结论无影响。
结论:总的放大倍数等于第一级的放大倍数与第二级放大倍数的乘积。
电子工程基础实验作业——两级负反馈放大器Multisim仿真实验目的:1.了解负反馈放大器的调整和分析方法;2.加深理解负反馈放大器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3.进一步掌握放大器主要性能指标的测量方法。
实验电路:实验原理:放大电路中引入负反馈后的放大倍数称为闭环放大倍数Af,而不存在负反馈的放大电路(又称基本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称为开环放大倍数A,反馈网络的反馈系数为F,负反馈对放大电路的性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输入电阻,输出电阻,频带非线性失真,稳定性这几个方面,而对性能的改善程度是用反馈深度来决定的,本实验电路的反馈深度为(1+AF),它的数值取决于反馈网络的元件参数和基本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
在阻容耦合放大器中,因有电抗元件存在,电压放大倍数将随信号频率而变,在高低频段放大倍数均会随着频率的变化而有所下级,在低频段,下限截止频率由耦合电容和发射极旁路电容决定,在高频段,上限截止频率由极间电容效应决定,通频带BW=f H -f L ,引入负反馈后,可使放大器的通频带得到扩展。
实验内容:1.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整按照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后,测量两个三极管的静态参数,应满足U BEQ1=U BEQ2=0.6~0.8V,调节RW1和RW2使两个三极管的U CEQ1=U CEQ2=(1/4~1/2)V CC ,将放大器静态时测量的数据填入下表。
I CQ1和I CQ2可通过发射极对地电压计算求得。
参数U CEQ1U EQ1U CEQ2U EQ2I CQ1I CQ2测量值942.056mV2.21V4.052V2.52V1.485mA0.995mA三极管静态测量结果2.电压放大倍数及稳定性测量测量条件为:在负反馈放大器输入端输入正弦信号,频率为1kHz,测量到输出的波形不失真即可。
用示波器在输出端监测,若负反馈放大器输出波形出现失真,可适当减小输入电压幅度。
然后分别使电路处于有(接R f )、无(不接R f )反馈状态,分别测出输出电压U 0,并计算A u 和A uf 。
电子技术综合设计实验
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
1.实验任务
用常用电阻电容三极管等器件搭建不失真,通频带宽的二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设计静态工作点和动态特性,测试通频带并用面包板实现。
2.实验目的
掌握用模拟电子技术中放大电路的设计与测试方法,掌握面包板电路基本调试手段
3.实验原理
1)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开环特性测试
电路图如上所示,通过四通道示波器各个引脚可知两级放大倍数,静态工作点等信息:
第一级放大倍数为2.698/4.582=0.588倍,静态工作点为(D通道设置在第一级电容之前)即得11.949V如下图所示
第二级放大倍数由两级放大倍数之积与第一级放大倍数的比值。
如示波器所示,第二级静态工作点为6.613V。
两级放大倍数之积为329.535mV,则放大倍数为总体放大倍数329.535,第二级放大倍数为32.953/0.588=56.04,频率响应如图所示
2)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闭环特性测试(电压串联负反馈)
测试增加反馈对通频带的影响以及放大倍数的影响如下:
如图,闭环放大倍数为32.47,比开环时缩小
2)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开环特性测试(电流并联负反馈)
如图所示,放大倍数为32.89,放大倍数有所下降。
实验四两级放大电路一、实验目的:1.掌握多级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整与测试方法。
2.掌握两级放大电路的失真消除方法及放大倍数测量方法。
3.掌握两级放大器频率特性测量方法.4.进一步掌握两级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参数计算方法。
二、实验仪器示波器数字万用表信号发生器直流电源双踪示波器毫伏表三、预习要求1.复习多级放大电路内容及频率响应特性理论。
2.分析两极交流放大电路,估计测试内容的变化范围。
3.按照实验原理图和基本要求用Multisim进行仿真,并采用DC分析、AC分析和瞬态分析对实验数据和波形进行处理。
四、实验原理实验电路如下图所示,是两级阻容耦合放大器1. 静态工作点的计算测量阻容耦合多级放大器各级的静态工作点相互独立,互不影响。
所以静态工作点的调整与测量与前述的单击放大器一样。
图示的实验电路,静态值可按下式计算。
==β=Vcc-(+)==≈=/β实际测量时,先把静态工作点调到最佳位置,然后只要测出两个晶体管各级对地的电压,经过换算便可得到其静态工作点值的大小。
2.多级放大器放大倍数的测量多级放大电路,不管是采用阻容耦合还是直接耦合,前一级的输出信号即为后级的输入信号,而后级的输入电阻会影响前级的交流负载。
多级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为各级放大倍数的乘机,而每一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的计算,要将后级电路的输入电阻作为前级电路的负载来计算,上图实验电路中Au=Au1Au2=﹒Ri2=R////rbe2≈rbe2实际测量时,可直接测量第一级和第二级输入,输出电压,或两级的输入输出电压,并验证上述结论。
3.多级放大器的输入,输出电阻多级放大器不存在级间反馈时,输入电阻为第一季放大器的输入电阻,输出电阻为最后一级放大器的输出电阻。
本实验电路中,输入电阻:Ri=Ri1=Rb1//(Rbe1+(1+β)Re1)输出电阻: Ro=Ro2=Rc24.多级放大器的幅频特性多级放大器幅频特性的测量原理与单级放大器相同,理论分析与实践验证都表明,多级放大器的通频带小于任一单级放大器的通频带5、实验内容1.按图电路装接电路,注意接线尽可能短。
基本放大电路仿真实验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基本放大电路及静态工作点的认识与理解;2、掌握基本放大电路及静态工作点检测的仿真方法;3、掌握放大电路及性能特征检测的仿真方法;4、探讨电子技术实验电路的设计方法,提高专业素养;5、掌握MULTISIM10.1仿真软件的使用。
二、工作任务及要求一、用MULTISIM10.1仿真软件分析基本放大电路及静态工作点(1)仿真电路图(2)仿真内容及步骤①观查整个电路的波型(输入、输出)按上述要求搭建仿真电路,信号源是幅值为5mVP-P、频率为50Hz的正弦交流电。
②调节Rb(R1+R4)使其电路进入截止失真,观查其波型调不出(下面正常波形,上面为平线)例如:③调节Rb(R1+R4)使其电路进入饱和失真,观查其波型④调节Rb(R1+R4)使其电路不失真,观查其波型⑤在④基础上改变信号源幅值为50mVP-P使其电路进入双向限幅失真,观查其波型二、用MULTISIM10.1仿真软件分析放大电路的性能特征(1)仿真电路图(2)仿真内容及步骤①搭建仿真电路按上述要求搭建仿真电路,信号源是幅值为100mVP-P、频率为50Hz的正弦交流电。
②调节R2电位器,使集电极上流过的直流电流为2mA左右记录上偏置电阻(R1+R2)的阻值110欧③用直流电压表测极间电压测Vbe、Vce电压值Vbe=474mV Vce=1.96V④用示波器观查输入、输出波型⑤在④基础上计算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读出输入信号、输出信号的幅值(Vp-p),计算电压放大倍数输入:400mV 输出:2V 放大倍数:5倍⑥在④基础上改变输入信号幅值为1vpp,观查双向限幅失真波型⑦在④基础上调节上偏置电阻使其输出出现截止失真记录上偏置电阻(R1+R2)的阻值⑧在④基础上调节上偏置电阻使其输出出现饱和失真记录上偏置电阻(R1+R2)的阻值36V三、用MULTISIM10.1仿真软件分析测量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测量输入电阻——按下图连接电路,在输入端接电位器RW2,输入正弦波信号,电压幅值为100mVP,频率为1KHZ,调节电位器RW2使XSC2示波器B通道波形为A通道波形幅值的一半,则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就等于电位器当前阻值、测量并记录Ri。
课程名称:高频电路原理实验名称:放大电路仿真实验一、实验目的:1.能对单调谐放大电路,双调谐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进行分析。
2.能对高频功率放大电路进行分析其参数。
3.掌握谐振放大器电压增益、通频带、选择性的定义、测试及计算。
4.利用Multisim进行仿真使我们更加进一步的了解各个电路的特性。
二、实验内容:1.单调谐放大器电路的仿真及分析。
2.双调谐放大器电路的仿真及分析。
3.高频功率放大器电路的仿真及分析。
三、实验结果仿真结果以及说明:一:单调谐放大电路设置一个高频小信号单谐振放大电路1结果显示及分析显示结果分析通道A是输出的波形,幅值为1v*1.6=1.6v,通道B是输入波形,幅值为10mv*2=20mv。
由此可以得出电压放大的增益Au=1.6/0.02=80(2)波特图示仪上的显示幅频特性显示结果分析如下信号源的谐振频率为f=11.087MHz,放大的增益为Au=38.416dB,放大倍数折算后约为80倍。
相频特性显示结果分析如下谐振频率为f=10.763MHz,相位角为-137.387°二:双调谐放大器电路设置一个高频小信号双谐振放大电路示波器上的显示如下显示结果分析通道A是输出的波形,幅值为1v*2.2=2.2v,通道B是输入波形,幅值为100mv*2=200mv。
由此可以得出电压放大的增益Au=2.2/0.2=11波特图示仪上的显示幅频特性显示结果分析如下信号源的谐振频率为f=5.446MHz,放大的增益为Au=19.681dB,放大倍数折算后约为11倍。
结果分析如下信号源的谐振频率为f=11.26MHz,放大的增益为Au=22.866dB,放大倍数折算后约为11倍。
相频特性显示结果分析如下谐振频率为f=10.789MHz,相位角为-112.929°三:高频功率放大器电路设置一个高频高频功率放大器二.结果显示及分析示波器上的显示如下四、实验总结:过本次高频仿真实验课,我对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电路及其一些参数有了进一步了解。
图4.1 两级交流放大电路实验四 两级交流放大电路一、实验目的1.掌握如何合理设置静态工作点。
2.学会放大电路频率特性测试方法。
3.了解放大电路的失真及消除方法。
二、实验仪器1.双踪示波器。
2.数字万用表。
3.信号发生器, 三、预习要求1.复习教材多级放大电路内容及频率响应特性测量方法。
上、下截止频率、通频带。
2.分析图4.1两级交流放大电路。
初步估计测试内容的变化范围。
3.模电实验的四个基本步骤。
四、实验内容实验电路见图4.1 1.设置静态工作点(1)根据直流负载线方程估算两级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I CQ1、I CQ2。
直流负载线方程为:U ce =V cc -I CQ ×R C 。
根据V1、V2构成放大电路的外围器件,估算I CQ1MAX =2.4mA 、I CQ2MAX =3mA ,实际较佳静态工作点I CQ 一般取略低于I CQMAX 的二分之一,据此约I CQ1=1mA ,I CQ2=1.2mA 。
(2)按图接线,注意接线尽可能短。
(3)静态工作点设置:第一级为增加信噪比,工作点尽可能低,要求第二级在输出波形不失真的前提下幅值尽量大。
调试时,将V i1接地(V i1=0)、V O1、V i2不短接,分别调整1RP 、2RP ,使得V CQ1=6V 左右、V CQ2=7V 左右即可。
放大电路空载(V O2不接入R L )和带载(V O2接入R L =3K ),按照要求分别填写表4.1静态工作点V e 、V b 、V c 的值。
2.单级及两级放大倍数的测量(空载即V O2不接入R L ) (1)连接V O1V i2,在输入A 端接入频率为1KHz 幅度为50mV 的正弦波信号,经过电阻5K1、51组成的100:1衰减电路,使V i1为0.5mV ,调整工作点使输出信号V O2不失真。
示波器X 轴刻500μs/格,Y 1通道测V O1,刻度为20mV/格,Y2通道测V O2,刻度为1~2V/格,设触发源(同步)为Y 2。
学院: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指导老师:学生:学号:3.16多级放大电路设计及测试一、实验目的1.理解多级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2.学习并熟悉设计高增益的多级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方法。
3.掌握多级放大器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4.掌握在放大电路中引入负反馈的方法。
二、设计要求用给定的三极管2SC1815(NPN),2SA1015(PNP)设计多级放大器,已知VCC=+12V,VEE=-12V,要求设计差分放大器恒流源的射极电流IEQ=2~3mA;差分放大器的单端输入单端输出不失真电压增益至少大于10倍,主放大器的不失真电压增益不少于100倍;三、电路原理.直接耦合式多级放大器的主要设计任务是模仿运行运算放大器op07的等效内部结构,简化部分电路,采用差分放大,共射放大,互补输出等结构形式,设计出一个电压增益足够高的多级放大器,可对小信号进行不失真的放大。
实验原理图如下:各部分原件参数如下:R1=5KΩ;R2=9KΩ;R3=10KΩ;R4=500Ω;R5=10KΩ;R6=10KΩ;R7=1kΩ;R8=1Ω; R9=1Ω;R10=1ΩP1=10KΩ, P2=20KΩV1=1mV,VCC=+12V,VEE=-12V,C1=0.01PF C2=4uF C3=0.01PF晶体管为2SC1815和2SA1015二极管为1N3208四、实验内容:所测得各数据如图性能指标一:IEQ3=1~2mA。
如上图所示,IEQ3=1.143mA符合要求。
性能指标二:IEQ4=2~3mA如上图所示IEQ4=2.209mA,符合要求。
性能指标三:差分放大器的单端输入单端输出不失真电压增益至少大于10倍。
如上图所示,vpp=26.476mV相对于1mV放大约26倍符合要求。
性能指标四:主放大级的不失真电压增益不小于100倍。
如上图所示,vpp=2.809V相对于26.476mV放大了约106倍,符合要求五、实验结论与心得在此电路中差动放大电路,利用PNP管放大电路实现主放大电路,利用互补输出可以有效地抑制零点漂移,消除交越失真,设计多级放大电路得到放大倍数为2756倍,近似符合要求,通过这次仿真,我对仿真软件有了新的认识,也加深了多级放大电路的理解。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报告》实验名称:BJT共射极放大电路仿真组合1、实验名称:BJT共射极放大电路的Pspices实验仿真2、实验设计要求以及内容:对BJT共射极放大电路仿真分析。
包括静态工作点分析Bias point analysis(观测IB、IC、VBE、VCE的值)、瞬态分析Transient analysis(观测输入、输出电压波形,并计算电压增益Av)、交流分析AC sweep analysis(观测幅频响应曲线:中频增益、上限频率和下限频率,观测相频响应曲线,观测输入电阻的频率响应,观测输出电阻的频率响应)。
3、实验具体设计:创建工程项目文件、编辑电路原理图、设置仿真分析类型、生成网表Pspice/Create netlist 、仿真分析、查看仿真输出结果。
实验电路图如下所示。
4、输出仿真波形以及相关数据:4.1、静态工作点分析(Bias point analysis):静态工作点仿真数据如下:(电压单位:V、电流单位:A)Bf 80NAME Q_Q1 MODEL Q2N3904IB 2.52E-05 IC 1.82E-03VBE 6.80E-01 VBC -5.73E+00VCE 6.41E+004.2、瞬态分析(Transient analysis):(具体数据见报告最后)图像由上至下分别为输出电压Vout和输入电压Vin的波形。
电压增益Av=18.75。
4.3、交流分析(AC sweep analysis):(具体数据见报告最后)图像由上至下分别为P(Vout/Vin)和DB(Vout/Vin)的波形。
图像(Vin/ICB)(输入电阻)的波形。
图像为(Vout/IV1)(输出电阻)的波形。
图像为输出电压Vout的波形。
5、仿真结果分析:实验仿真数据与波形图与预期相符。
测量值与计算的理论值基本相同。
静态工作点分析中,实验设置三极管的β值为80。
仿真结果中得出结果Vbe=0.68V,Vce=6.41V, Vcb=5.73V,Ic=1.82mA。
基本放大电路仿真分析实验目的:(1)通过仿真求分析电路的静态工作点(2)静态工作点对动态范围的影响分析(3)仿真求出电路的输入电阻与输出电阻(4)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及电压增益分析实验内容:1、绘制电路图启动Capture CIS程序,新建工程,利用Capture CIS绘图软件,绘制如下的电路原理图。
选中晶体管,选择Edit | PSpice Model菜单项,打开PSpice Model Edit窗口,将晶体管的放大配数Bf改为50,如下图。
双击VSIN元件,在弹出的Property Editor窗口中,将VSIN元件的AC属性值设置为5mV。
2、分析电路的直流工作点(Q点)。
选择PSpice | New Simulation Profile命令,创建名为Bias的模拟文件,单击Create按钮,打开Simulation Settings-DC-Bias对话框如下图:选择PSpice | Run A/D仿真程序,调出PSpice A/D窗口。
回到Capture CIS绘图区,单击工具栏中的V何I 按钮,即可以在电路图中显示该电路各处电流和电压的静态值,结果如下图:图中晶体管基极输入电流Ib=30.63uA,集电极输出电流Ic=1.432mA,集电极与发射极间电压Vce=Vc-Ve=7.274-1.902=5.372V,就是该电路的直流工作点。
直流工作点的分析结果只有文字输出。
一般放大电路随着温度的变化直流工作点都会有漂移,这是静态工作点不稳定,输出波形产生畸变。
下面利用PSpice分析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温度稳定性。
选择PSpice| New Simulation Profile命令,创建名为DC的模拟文件,单击Create按钮,打开Simulation Settings-DC对话框,如下图进行设置。
选择PSpice | Run菜单命令,启动PSpice A/D仿真程序,调出PSpice A/D窗口。
多级放大电路的设计与测试一、实验目的1.理解多级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与设计方法2.熟悉并熟悉设计高增益的多级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方法3.掌握多级放大器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4.掌握在放大电路中引入负反馈的方法二、实验预习与思考1.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有哪些?分别有什么特点?2.采用直接偶尔方式,每级放大器的工作点会逐渐提高,最终导致电路无法正常工作,如何从电路结构上解决这个问题?3.设计任务和要求基本要求:用给定的三极管2SC1815(NPN),2SA1015(PNP)设计多级放大器,已知VCC=+12V, -VEE=-12V,要求设计差分放大器恒流源的射极电流IEQ3=1~1.5mA,第二级放大射极电流IEQ4=2~3mA;差分放大器的单端输入单端输出不是真电压增益至少大于10倍,主放大器的不失真电压增益不小于100倍;双端输入电阻大于10kΩ,输出电阻小于10Ω,并保证输入级和输出级的直流点位为零。
设计并仿真实现三、实验电路图四、实验步骤输入输出端电压测试:测试差分放大器单端输入单端输出波形如图,输入电压为VPP=4.716mV,输出电压为VPP=48.546mV得到差分放大器放大倍数大约为10.07倍。
放大倍数符合要求。
主放大级输入输出波形如图如图所示输入电压为VPP=48.546mV,输出电压为VPP=5.687V放大倍数为117倍。
整个电路输入输出电压测试如图由图像知输入电压为VPP=4.717mV,输出电压为VPP=4.994V,放大倍数计算得到为1058倍五、实验结论与心得在此电路中利用了差动放大电路,利用PNP管放大级实现主放大电路,利用互补对称输出电路。
可以有效地抑制零点漂移,消除交越失真的影响,设计的多级放大电路,得到放大倍数为1058倍,符合设计要求。
通过这次的仿真,使我对多级放大电路有了深刻地理解,对于差分放大电路有了更深的了解,学习到抑制零点漂移、消除消除交越失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