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 语 》 十 二 章
永远的孔子
孔 子
孔子 (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 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 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 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 弟子七十二人, 他首开私人 讲学之风,主张“ 有教无类” 和“因材施教”, 起到了普 及文化知识的作用。他向往 西周的“太平盛世”,倡导 施行“仁政”。战国时期儒 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孔孟”。
走 一定 在其中 9.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旧的知识 可以凭借 做,成为
翻译: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从中获得新的 见解与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段解:学习方法,强调温故知新。
感到迷茫而无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所适从 ,
思而不学则殆.”
却,表示转折
(《为政》)
就 疑惑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 只是思考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段解: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强 调学思结合。
世人尊称孔子为--------“圣人”、“先师” 人们把到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 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籍 中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世有“半部 《论语》治天下”之说。
相传孔子出生地东曲阜尼山全貌
山东曲阜“三孔”
孔林:孔子墓地
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
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
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有:同“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 加“有”字。 立:独立做事情。 惑:迷惑,疑惑。 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从心所欲:随心所欲。 逾,越过,超过;矩,规矩,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