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乡土地理
- 格式:docx
- 大小:17.35 KB
- 文档页数:2
区号:0818邮政编码:635000面积:1.66万平方公里人口:615.7万 682.72行政区划:辖通川区、达县、宣汉、开江、大竹、渠县和万源市达州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地处川渝鄂陕接合部,是中国西部四大名城———成都、重庆、西安、武汉交汇辐射的中心地区,辖通川区、达县、大竹县、渠县、宣汉县、开江县,代管省辖万源市,幅员面积1.6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38万,居全省第3位,经济总量位居全省第5位。
达州是中国“汉阙之乡”和“苎麻之乡”,是全省重要的天然气、煤电、化工基地,是全国、全省重要的商品粮油基地,是四川人口大市、农业大市、川东工业重镇、交通枢纽和川渝鄂陕四省市接合部的商贸中心。
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达州上古属巴地,自东汉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设县治所,历为州、郡、府、专署、地区所在地,隋、唐称通州,宋、元、明、清为达州,至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
达州是原达县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93年设立达川地区,1999年撤地成立达州市。
达州曾养育过宋代文学家张思训、清代著名思想家唐甄等一代名流。
达州曾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徐向前、李先念、许世友、王维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浴血奋战,走出了张爱萍、陈伯钧、魏传统、向守志等50多位共和国名将。
交通便捷,商贸活跃。
达州是四川通江达海的东通道,国道210、318线纵横全境;襄渝铁路、达成铁路、达万铁路四通八达;河市机场复航后可直达成都、武汉、西安、广州、深圳、北京等地;达渝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2小时以内就直通重庆,到成都也仅需3个半小时;达陕高速公路也正在规划建设,渠江航运经重庆可直达上海。
今日达州,已建成集水陆空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
良好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加速了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向达州聚集,同时由于达州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很大,达州已成为全省五大二级物流中心之一,商贸流通十分活跃。
概况资源富集,物产丰饶。
全市已探明可开发利用矿产28种,天然气、钾盐、石灰石、煤、石膏、富钾卤水、硫磺矿、锂、锶、锰、钒等,储量十分丰富,特别是天然气储量高达1.5万亿立方,是仅次于新疆、东海的全国第三大气田。
通川区通川区位于四川东北部、达州市中部,东北与宣汉县相邻,西南与达川区毗邻,西北与平昌县接壤,距省会成都375千米,历为州、府所在地,是达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地貌以中低山、丘陵为主,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境内最高海拔1086米,最低海拔265米。
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无霜期285天,四季分明。
辖19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旅游风景区管委会,有行政村192个、社区81个,幅员面积900平方公里,总人口60万(农业人口31万),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和四川省丘陵地区先进区、乡村旅游示范区。
历史悠久。
古属巴地,夏时称作梁州,东汉和帝时分宕渠县之东置宣汉县,西魏改为石城县,隋改为通州县,明为达州,清改为达县。
1950年隶川北行署区达县区,1952年隶四川省达县专区,1968年达县专区改地区,1976年由达县析出设立达县市,1993年更名为达川市,1999年更名为通川区。
历史上有元稹、唐甄、李长祥等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生活和战斗,孕育了张爱萍、魏传统、李中权等共和国著名将军,有“将军故乡”之美称。
交通发达。
素有“川东北门户”之称,是川东北交通枢纽和川、渝、鄂、陕物资集散地。
境内有襄渝铁路、达成铁路、达万、巴达四条铁路和达渝、达陕、达万、巴达四条高速公路,以国道210和省道201、202为主体的国、省、县级公路网络四通八达;河市机场航班直达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昆明等地,州河航运直通重庆、上海。
山川秀美。
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1211毫米,州河、巴河流经境内,森林覆盖率36%。
犀牛山森林公园、千口岭森林公园属省级风景名胜区,神剑园、红军文化陈列馆、红卅军政治部旧址等人文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莲花湖风景区、金石五彩梯田、青宁空中草原等生态景点星罗棋布,“将军故里、山水通川”旅游品牌闻名遐迩。
达州地理达州概况达州市位于东北部,南麓。
地处东经107°29 至108°22,北纬30°22至32°20之间。
北与安康市接壤,南与四川的相连,东与相连,西与四川的、相邻。
襄渝、达成、达万铁路在这里交汇,210、318国道、达渝高速公路、河市机场等,织就了东西对接、南北对流的交通网络。
达州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地处川渝鄂陕接合部,是中国西部四大名城———、、、交汇辐射的中心地区,辖、、、、、,代管省辖,幅员面积1.6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38万,居全省第3位,经济总量位居全省第5位。
达州是中国“汉阙之乡”和“苎麻之乡”,是全省重要的天然气、煤电、化工基地,是全国、全省重要的商品粮油基地,是四川人口大市、农业大市、川东工业重镇、交通枢纽和川渝鄂陕四省市接合部的商贸中心。
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达州上古属巴地,自东汉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设县治所,历为州、郡、府、专署、地区所在地,隋、唐称通州,宋、元、明、清为达州,至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
达州是原达县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93年设立达川地区,1999年撤地成立达州市。
达州曾养育过宋代文学家张思训、清代著名思想家等一代名流。
达州曾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浴血奋战,走出了、、、等50多位共和国名将。
达州交通便捷,商贸活跃。
达州是四川通江达海的东通道,国道210、318线纵横全境;襄渝铁路、达成铁路、达万铁路四通八达;河市机场复航后可直达成都、武汉、西安、广州、深圳、北京等地;达渝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2小时以内就直通重庆,到成都也仅需3个半小时;达陕高速公路也正在规划建设,渠江航运经重庆可直达上海。
今日达州,已建成集水陆空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
良好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加速了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向达州聚集,同时由于达州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很大,达州已成为全省五大二级物流中心之一,商贸流通十分活跃。
达州市达州市,位于中国四川省中部偏北地区,是四川省的地级市之一,是全国重要的农业、能源和交通枢纽。
达州市历史悠久,自古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达州市的地理、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情况。
达州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北缘,地理位置优越,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地形起伏不大。
境内地势总体呈南高北低,山地和丘陵占据大部分地区。
辖区内有巴山、大渡河、黄乐山等著名的山脉和河流。
达州市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14摄氏度,降雨充沛,是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之一。
达州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9000年的新石器时代。
随后,达州成为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秦、汉时期的州县之一,并在宋代建县。
清朝时,达州设立府治,成为地方行政区域,并为云贵川黔四省通衢之地。
达州市文化底蕴深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达州是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这种独特的文化特点在达州的建筑、民俗和风味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达州市有许多历史遗迹,如岳池古城、天台山石窟等,这些遗迹见证了达州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
达州市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产品种类繁多,例如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等。
此外,达州还是中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基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煤炭和天然气资源。
随着能源开发的深入,达州的工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达州市的工业主要集中在煤炭开采、化工、建材等行业。
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达州市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城市建设也得到了飞速发展。
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铁路、公路及航空等交通网络日益完善,为达州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旅游业方面,达州市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吸引着众多游客。
巴山萌绿、大渡河奔腾的景色,天台山的壮丽石窟和岳池古城的历史遗迹都是旅游的热门景点。
此外,达州还是“中国油菜花之乡”和“中国山地足球之乡”,这些特色旅游资源也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
总的来说,达州市作为中国四川省的一个地级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地质地层达县位于川东地台区。
基底为前震旦系浅变质砂岩、板岩、碳酸盐岩、火山岩;基层以上的盖层为未变质的震旦系至第四系地层。
总厚度8000至12000米。
地层分布以中生代的侏罗系地层最广,其次是中生代的三叠系和新生代的第四系地层。
一、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出露于明月峡背斜轴部,由灰色、浅灰色的厚层石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角砾状灰岩组成。
中统雷口坡组出露于七里峡、明月峡背斜轴部,由薄层灰岩、泥岩、页岩组成,厚度175至246米。
上统须家河组主要出露于铁山、铜锣峡背斜轴部和两翼以及七里峡山和明月山背斜的两翼地段。
以砂岩为主间夹页岩和煤层、菱铁矿层,有明显的三个旋回,厚度168至630米。
二、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出露于铁山、铜锣山、七里峡、明月峡背斜翼部灰华蓥山背斜北部的倾没端,由砂岩、页岩、泥岩组成,厚度131至301米。
下段为灰白色中厚层状石英砂岩,低部含砾石及砂岩夹粉砂质页岩,厚度29至93米;上段为灰黄色粉砂质页岩、第二编自然地理81紫红色页岩夹薄层及中厚层石英砂岩,厚度102至208米。
(基本都是石英砂岩和砂质页岩之间的一层一层的叠加)中统自流井组出露于铁山、铜锣山、七里峡山、明月山背斜两翼(低山中下部)和铜锣山背斜大垭乡地段轴部及华蓥山背斜北段倾没端,呈条带状分布。
岩性以灰黄、灰色、灰绿、紫红色泥岩与灰岩、钙质粉砂岩互层。
分三段:一段,灰黄色泥质粉砂岩,夹蚧壳灰岩,顶部为厚约1.5米石灰岩,厚度28至41米。
二段,灰色、灰黄色含钙质页岩与紫红色砂质页岩夹杂色泥岩、钙质砂岩,厚度32至92米。
三段,灰色页岩、灰黑色页岩、紫红色钙质页岩夹生物碎屑页岩和生物重结晶灰岩,厚度78至204米。
中统新田沟缀出露于县境各背斜两翼(低山下部)和铜锣山背斜北段的轴部及倾没端。
岩性为砂岩与页岩互层。
分四段:一段,杂色页岩含钙质结核,夹薄层与中厚层石英砂岩,底部为块状砂岩,厚度0至42米。
二段,灰、灰绿、灰黄色的页岩夹中厚层长石石英砂岩和少许蚧壳灰岩,厚度68至406米。
达州土地自然资源我的家乡位于达州市的宣汉县,那里人杰地灵,是个好地方。
达州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现辖通川区、达县、大竹县、宣汉县、开江县、渠县,代管万源市,幅员面积1.6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40万。
达州资源富集,交通便捷,发展势头良好,开发潜力巨大,是四川省的人口大市、农业大市、工业重镇和四省市结合部的商贸中心和交枢纽,素有“川东明珠”之美誉。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如今,我们达州随着时代的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生态,绿色为发展主题由于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我们达州现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不断加强道路硬化,改善居民交通。
也有很大的改变,但我们也还是有我们自己的特色的。
:1: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现代农业,如:磐石草莓种植基地、蔬菜基地。
2:坚持生态发展,到处退耕还林,特别是农村地区,以及一些山区,到处封山育林。
3:以绿色发展为主,发展清洁能源。
农村地区使用沼气,城镇使用天然气,减少煤的使用。
4:发展新农村建设,达州多为山区,所以发展新农村为首要前提,提高农村农民的生活质量。
5:发展旅游业,将本地区的自然资源开发发展出去,如:百里峡地质旅游区,观音山,真佛山等等。
6:发展本地区工业,解决就业问题。
不过完善发展本地的工业,减少一些黑煤窑,建正规厂矿。
如:宣汉县普光天然气。
具体介绍一下特色天然气: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分别在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勘探开发天然气,建设天然气净化厂。
据悉,位于宣汉县普光镇一带的普光气田已探明储量超过2500亿立方米,可能于2008年底向上海输送“川气”,也就是说,到时上海市民烧菜做饭有望用上“川气”。
“川气”输沪一事确已在计划过程中。
经过国土资源部能源与矿产资源委员会审核,普光气田天然气探明储量2510.7亿立方米,是国内最大的气田之一,目前已完成钻井7口。
四川省宣汉县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按开发规划,普光气田外输管线到2008年可实现每年商业供气量40亿立方米,2010年实现商业供气量80亿立方米。
四川达州简介
四川达州位于中国西南部,是四川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
达州地处于川东北地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北临陕西省,西邻甘肃省,东接重庆市,南界资阳市,总面积达到1.4万平方公里。
达州地形复杂多样,山地、丘陵、平原交错分布,其中包括了著名的岷江河谷。
岷江是川西地区重要的水系之一,流经达县、宣汉县等地,为达州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
岷江河谷的山峦起伏,河水蜿蜒流淌,景色优美,成为达州旅游的一大亮点。
除了自然风光,达州还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达州曾是商贾云集的贸易中心,留下了许多历史文化遗迹。
例如,达州市区内的临江古城就是当地最为著名的古建筑群之一,保存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此外,达州还有许多古寺庙、古村落等传统文化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达州的地理位置也使得该地区的农产品种类繁多,农业发达。
这里盛产水果、茶叶、中草药等。
其中,达州的苹果产量在四川省内名列前茅,被誉为'中国苹果之乡'。
此外,达州还有丰富的煤矿资源,是四川省重要的能源基地。
近年来,达州注重发展旅游业,不仅加大了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还修建了一系列的旅游基础设施,如高速公路、火车站、旅游景区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达州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为前来观光度假的游客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总的来说,四川达州是一个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文化丰富的地方。
无论是追寻历史,欣赏风景,还是品尝美食,都能在达州找到满足。
未来,达州将继续发展旅游业,努力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达州市达州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是中国西南地区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它地处天府之国,背靠川东山脉,面临川西高原,地势险要,自古以来就是军事要地。
达州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三国时期,达州就已经有了庞涓、庞德等著名将领。
在唐代,达州曾是著名的桐梓县。
宋代时,成都府下辖达州,至今达州仍是四川省的一部分。
达州市自然环境优越,境内山川纵横,河流众多,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这里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自然生态环境的宝地。
因此,达州市被誉为“西南绿色屏障”。
达州市不仅自然生态优美,而且还有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
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达州有着众多的古迹和名胜古镇,如天台山、天台寺、石桌古镇等。
这些古迹和名胜展示了达州市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旅游。
除了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达州市还以其丰富的农产品而闻名。
达州的农业发达,盛产水果、蔬菜、茶叶等农产品。
特别是达州的苹果和柠檬,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
达州市还有着独特的农耕文化,农民们保留了许多传统的种植和养殖技术,保护了农耕文化的传承。
随着时代的发展,达州市的经济也在不断壮大。
目前,达州市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涵盖了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制造、能源开发等多个领域。
达州市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石等。
这些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为达州市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达州市近年来还将旅游业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
通过加强宣传推广和旅游设施建设,达州市逐渐成为了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旅行商前来,为达州市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在城市建设方面,达州市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品质提升。
市内的园林绿化工作扎实,城市环境整洁美观。
同时,达州市还注重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作为一个具有蜀文化特色的城市,达州市的教育事业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市内拥有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吸引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达州市区域发展条件分析一、自然环境状况1、地理位置:达州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南麓。
地理坐标为北纬30°92′-32°20′,东经103°29′-108°23′。
北接陕西省安康市和湖北省十堰市,南与广安市接壤,东、东南与重庆市万州区城口县、开县及重庆市梁平县、垫江县相邻,西抵巴中市和南充市。
是中国西部四大名城——重庆、成都、武汉、西安交汇辐射的中心地带。
2、地形地貌:达州市地势东北高(大巴山区),西南低(盆地丘陵区)。
最高处是宣汉县鸡昌乡大团堡,海拔2458.3米;最低处是渠县望溪乡天关村,海拔222米。
大巴山横直在万源宣汉北部,明月山、铜锣山、华蓥山由北而南,将达州市分割为山区、丘陵、平坝3块。
山地占幅员面积70.70%,丘陵占28.10%,平坝占1.20%。
北部山体切割剧烈,山势陡峭,形成中、低山地貌单元;中南部较为平缓,形成平等谷地地貌单元。
3、水文达州市河流主要属长江支流的嘉陵江水系,发源于大巴山,由北而南呈树枝状分布。
前河、中河、后河汇成州河后与巴河在渠县三汇镇汇合成渠江,南流300公里入长江。
境内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3条,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干流有15条。
共有通航河流9条,分别是渠江、州河、巴河、前河、后河、中河、铁溪河、清溪河、林岗溪,基本形成以渠江、州河、巴河这主干流的水路运输网络,流域覆盖四个县(市)。
各河流可通航里程不等,运载量在100吨以下。
4、气候达州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
由于地形复杂,区域性气候差异大。
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河谷地区气候温和,冬暖、春早、夏热、秋凉,四季分明,无霜期长;海拔800至1000米的低、中山气候温凉、阴湿,回春迟,夏日酷热,秋凉早,冬寒长;海拔1000米以上的中山区,光热资源不足,寒冷期较长,春寒和秋霜十分突出。
热量资源丰富,雨热同期,全年平均气温14.7度-17.6度之间,无霜期300天左右。
通川区通川区位于四川东北部、达州市中部,东北与宣汉县相邻,西南与达川区毗邻,西北与平昌县接壤,距省会成都375千米,历为州、府所在地,是达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地貌以中低山、丘陵为主,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境内最高海拔1086米,最低海拔265米。
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无霜期285天,四季分明。
辖19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旅游风景区管委会,有行政村192个、社区81个,幅员面积900平方公里,总人口60万(农业人口31万),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和四川省丘陵地区先进区、乡村旅游示范区。
历史悠久。
古属巴地,夏时称作梁州,东汉和帝时分宕渠县之东置宣汉县,西魏改为石城县,隋改为通州县,明为达州,清改为达县。
1950年隶川北行署区达县区,1952年隶四川省达县专区,1968年达县专区改地区,1976年由达县析出设立达县市,1993年更名为达川市,1999年更名为通川区。
历史上有元稹、唐甄、李长祥等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生活和战斗,孕育了张爱萍、魏传统、李中权等共和国著名将军,有“将军故乡”之美称。
交通发达。
素有“川东北门户”之称,是川东北交通枢纽和川、渝、鄂、陕物资集散地。
境内有襄渝铁路、达成铁路、达万、巴达四条铁路和达渝、达陕、达万、巴达四条高速公路,以国道210和省道201、202为主体的国、省、县级公路网络四通八达;河市机场航班直达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昆明等地,州河航运直通重庆、上海。
山川秀美。
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1211毫米,州河、巴河流经境内,森林覆盖率36%。
犀牛山森林公园、千口岭森林公园属省级风景名胜区,神剑园、红军文化陈列馆、红卅军政治部旧址等人文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莲花湖风景区、金石五彩梯田、青宁空中草原等生态景点星罗棋布,“将军故里、山水通川”旅游品牌闻名遐迩。
四川达州的城市风貌介绍
四川达州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地处大巴山南麓,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6°39′45″\~108°32′11″,北纬30°19′40″\~32°20′15″之间。
达州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全市地形复杂,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河谷地区气候温和,冬暖、春早、夏热、秋凉,无霜期长;而海拔800至1000米低中山气候温凉、阴湿,回春迟,夏日酷热,秋凉早,冬寒长;海拔1000米以上的中山区,光热资源不足,寒冷期较长,春寒和秋霜十分突出。
达州市古称“通州”,素有“巴人故里、中国气都”之称,有近5000年的考古史和2300余年的建制史。
在历史上,它一直是该地区的县、州、郡、府、道的所在地。
此外,达州市是全国三大气田之一和国家“川气东送”的起点站,也是国家天然气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具有丰富的锂钾卤水储量。
总的来说,达州市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优势。
北达科达州的地理
该州地势由东向西上升,形成三级广阔的台阶。
东半部雷德河谷海拔250-300米,
为第一级,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
冰碛草原
海拔400-500米,为第二级;密苏里高原海拔
550-760米,为第三级,西南部斯洛普县的怀特
峰海拔1069米,为全州最高点。
冰碛草原和密苏里高原之间横亘着一道密苏里陡崖。
全州41%面积属雷德河和苏利斯河流域。
其余部分属密苏里河流域,该河经密西西比河注入墨西哥湾。
南达科达州的地理
该州位于中西部草原和落基山脉之间的过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
纵贯境内的密苏里河把全州分成河东区与河西区大致相等的两个部分。
东部大草原无森林,一望无际,土壤肥沃,盛产小麦和玉米,是富饶的农业地带。
西部是绵延起伏的高平原,有许多水草丰美的大牧场。
沿怀特河和夏延河伸展达160多公里的巴德兰兹地区地势崎岖,地层中有含有十分丰富的史前动物化石。
西南角是布莱克丘陵地区,穹形的山峰高出周围平原1100米,哈尼峰海拔2209米,是北美洲落基山脉以东的最高点。
全州绝大部分地区属密苏里河流域。
东岸主要支流有大苏河、弗米利恩河和詹姆斯河;西岸主要支流有格兰德河、莫罗河、夏延河、巴德河和怀特河。
达县管辖43个乡简介2010-12-08 20:00:58 / 个人分类:乡镇概况★★★达县花红乡简介花红乡居县治东部55公里处,东与开江县接壤,南与檀木乡毗邻,西与大风乡相依,北与宣汉县连界。
幅员面积26平方公里,地貌浅丘。
全乡辖七个行政村、87个村民小组,有供销、医院、信用、兽防、学校等五个单位。
该乡解放前及解放初属檀木乡, 1963年从檀木撤出名为红星公社,81年更名为花红乡。
全乡有人口12275人。
场镇已具雏型。
有耕地面积10312亩,其中田 5876亩,土 4436亩,年平均气温20℃—25℃,无霜期长。
★★★达县黄庭乡简介黄庭,位于达县最南部,1944年从大树、南岳析臵黄庭乡,解放前辖8保73甲,属第二区,乡公所设在东升街口,1947年迁往细屋场吴家祠堂(今春屋村4组),1949年又迁回原地。
解放后划6村,现辖8村67社,总人口9126人,幅员32.19平方公里,耕地7035亩,其中田3295亩,旱地3740亩,竹木面积22976亩,其中白夹竹、慈竹林12438亩,松柏林10538亩。
地理位臵介于北纬30°50′至30°19′,东经107°36′至107°56′,历史上多次从湖南、江西等地移民入境,今多为楚人后裔,全部汉族。
原有小学9所(中心校附初中班),现有小学2所(中心校附设初中班),两所小学设有幼儿班,另一所私立幼儿园(苗苗幼儿园)。
卫生院一所、信用社一个、合作医疗8个、兽防站一个、邮政所一个、电视广播站一个黄庭地处东南高西北低的丘陵地带,境明月山百里槽中段西端,西邻南岳镇,东北与大树镇接址,东南与重庆市梁平县虎城镇大荣村竹山区上安峰乡交界,全乡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南群山环抱,西北为丘陵此起彼伏。
山上,苍松翠柏竹密布、针阔混交、乔灌相间,森林植物1000余种,珍贵树种有银杏、香樟、桂花;经济林木有油桐、漆树、杜仲、厚朴、桑、茶、水果等,林中栖息各种野生动物,山鸡、野兔随时可见,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矿、铁矿、天然气、石灰石、石膏矿、矿泉等。
达州市乡土地理
唐莹斐一、地理概况
达州,是四川省地级市,四川省政府批复确定的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川渝鄂陕四省市结合部交通枢纽、文化商贸中心和生态宜居区域中心城市。
截至2018年,全市下辖达川区、通川区、高新区、开江县、渠县、宣汉县、大竹县,代管万源市(县级市)。
达州地处中国西南地区、四川省东部,是四川省人口大市、农业大市、资源富市、工业重镇、交通枢纽和革命老区;达州是四川巴渠文化的中心地带,境内罗家坝遗址、城坝遗址是长江上游古代巴人和巴文化中心遗址的发源地;是全国三大气田之一和国家“川气东送”的起点站;是国家天然气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是国家重要能源资源战略基地(锂钾卤水储量达20.9亿立方米,其价值估算达3万亿元以上);素有“巴人故里、中国气都”之称。
达州是国家规划定位的成渝经济圈、川东北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是四川对外开放的“东大门”和四川重点建设的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是中国公路运输主枢纽和四川省区域性次级枢纽城市;是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全国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城市;是四川省通江达海的东通道;是建设四川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和川渝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
达州市地势东北高(大巴山区),西南低(盆地丘陵区),河流主要属长江支流的嘉陵江水系,发源于大巴山,由北而南呈树枝状分布。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年降雨充沛,春季多寒潮低温天气,夏季多伏旱和洪涝等气象灾害。
一、交通
铁道线路:达成铁路、襄渝铁路、达万铁路、达巴铁路、成达万高铁(规划)
机场:河市机场
二、资源
矿产资源:煤、铁、铝土、钾盐等,天然气远景储量达3.8万亿立方米,已探明天然气储量6600亿立方米,是全国继新疆塔里木、内蒙古鄂尔多斯气田之后最具开发潜力的大气田。
宣汉普光气田是迄今为止国内探明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的特大型海相整装气田。
旅游资源:真佛山、万源八台山、渠县賨人谷、巴山大峡谷
三、特产
灯影牛肉、巴山雀舌、东汉醪糟、大竹苎麻、渠县黄花
四、民俗文化
元九登高、石桥火龙
达州市市树:香樟树、黄桷树市花:腊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