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基础知识
- 格式:docx
- 大小:27.94 KB
- 文档页数:14
易经入门基础知识教程第一部分:引言易经,又称《周易》,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被誉为“天地之典范,万物之始终”。
众所周知,易经是一本探讨宇宙变化规律的书籍,也是古代智慧的精髓之一。
本文将为您介绍易经的入门基础知识,帮助您对易经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第二部分:易经的起源与发展据史书记载,易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4500年前的中国大约商朝时期。
它最初是一本预测天文气象的工具书,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探索自然界、人类社会及个人命运的哲学体系。
易经由商朝官员和学者不断演变和注解,直到战国时期,出现了最具影响力的版本,也就是我们现在熟知的《周易》。
第三部分:易经的核心理念易经的核心思想是“天人合一”。
它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无极而生,无极即是宇宙最初的状态,包含着一切可能性。
从无极演化而来的是太极,它包含了阴阳两种相对的力量,这些力量的交互作用产生了衍化的八卦图。
八卦图是易经研究的重要工具,它由八个卦辞和六个爻辞组成。
八个卦分别代表了天、地、雷、风、水、火、山和泽八种自然现象,而六个爻则代表了宇宙万物的六个方面:刚、柔、阴、阳、动、静。
通过分析八卦和爻辞的组合,人们可以推测宇宙万物的演化规律。
第四部分:易经的应用领域易经不仅是一门哲学,还具有许多实际应用价值。
在中国古代,易经被广泛应用于占卜、决策、风水、医学等领域。
例如,人们可以使用易经来预测未来的趋势,为个人和企业的决策提供指导。
另外,易经还可以用来布局房屋和办公室,以营造良好的风水气场。
此外,传统医学中的中药材配方和调理方法,也常常与易经的理念相结合。
第五部分:易经学习的方法与途径如果您对易经感兴趣并且想深入学习,那么以下是一些方法和途径可以帮助您入门:1. 阅读经典:学习易经最直接的方式是阅读经典文本,包括《周易》和相关的注解书籍。
这些书籍将帮助您理解易经的概念和应用。
2. 寻求指导:找一位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师或导师,可以帮助您解答疑惑,并指导您进行实际操作。
3. 参加讲座和研讨会:一些大学和社区机构经常举办关于易经的讲座和研讨会。
易经入门基础知识易经,又称《易经》、《周易》,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
它是一部关于宇宙、人生和变化的书籍,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卜筮文化。
易经通过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变化,揭示了宇宙万物的演化规律和人类处世的智慧。
易经的理论观念深深影响了中国的哲学、文化和思维方式,也逐渐受到世界各地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带您了解易经的入门基础知识。
一、易经的起源和历史背景易经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卜筮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当时的人们通过观察天象、卜筮和祭祀等方式,试图获得对未来的预测和指引。
到了周代(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卜筮渐渐被形式更加完整的《易经》所取代,成为了一部独立的经典著作。
《易经》由周文王和周公所撰写,主要包括《乾卦》、《坤卦》等八卦和通过八卦组合而成的六十四卦。
二、易经的核心概念——八卦八卦是易经的核心概念,它是由爻组成的符号。
爻是由一阳(阳爻)和一阴(阴爻)组成的。
八个爻组合而成的符号称为八卦,分别是乾、坤、震、巽、离、坎、艮、兑。
每个卦都代表着一种状态或者形象,比如乾卦代表天、刚健和领导力,坤卦代表地、柔顺和顺从等。
在易经中,八卦通过变换顺序和组合形成了无数的卦象,揭示了世间万物的无常和变化。
三、易经的思想体系——阴阳五行易经的思想体系主要包括阴阳和五行。
阴阳是二元对立的哲学观念,阐述了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由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构成的。
比如天和地、阳和阴等。
而五行则是指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基本物质形态,也代表着五种不同的能量。
易经认为,这五种物质和能量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转化,构成了世界的运行规律。
阴阳和五行相互作用,形成了易经独特的思想体系和解读方法。
四、易经的应用——卜筮和辅助决策易经不仅仅是一部哲学经典,它还有着实际的应用价值。
在古代,人们通过卜筮来进行决策和预测未来。
卜筮是通过投掷硬币或者竹签,根据所得到的卦象来解读和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而在现代,易经也可以用作辅助决策的工具。
易经基础知识易经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经典,它是华夏文明的瑰宝,对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易经的基础知识不仅包括它的起源和作者,还包括它的内容和主要思想。
易经,全名为《易经》或《周易》,是一部古代中国的典籍,据说是由伏羲和后来的黄帝创作的。
它是中国古代先贤们研究宇宙运行规律和人类行为方式的总结和归纳,涵盖了天、地、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宇宙的变化过程。
《易经》的形式是通过六爻来解卜筮和预测未来,六爻是通过三个阴爻和三个阳爻的组合形成的64种不同的卦象。
易经的核心思想是“道”,即宇宙的运行规律和人类行为的准则。
易经认为宇宙是由阴阳两种对立,但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力量构成的。
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平衡是宇宙万事万物变化的原动力。
人类作为宇宙的一部分,应该遵循阴阳平衡的原则,追求内心的和谐和身心的健康。
易经还提出了宇宙的基本方针:“和则生,不和则死。
”它认为和谐是宇宙的状态,只有在和谐中才能使事物得以生长发展。
相反,如果事物内部或与他物之间出现不和谐的情况,就会出现破坏和死亡的现象。
因此,对于人类来说,要追求和谐的境界,不仅要顺应天地的变化,还要尊重他人的权益,遵循道德的规范。
易经中还有许多其他的重要概念,比如“圣人”、“中庸”和“五行”等。
圣人是指最具智慧和德行的人,他们以智慧和道德的力量引导人们顺应宇宙的变化,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
中庸是指兼顾事物内在矛盾的统一,找到事物的中点和适度,不偏不倚地处理各种事务。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和能量的表征,它们在宇宙中相互作用,形成事物的生成和克制关系。
总的来说,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哲学经典,它通过六爻、64卦的方式揭示了宇宙和人类的运行规律。
易经的基础知识包括它的起源和作者,内容和主要思想,以及一些关键概念。
易经的核心思想是追求阴阳平衡和和谐,遵循宇宙的运行规律,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和繁荣。
通过学习易经的基础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和生活品质。
易学必懂的基础知识一、什么是易学?易学,是指对《易经》进行研究和学习的一门学问,也被称为八卦学或卜筮学。
《易经》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经典,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
易学通过对《易经》的解读和研究,探讨人类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预测和解读未来的方法。
二、易学的基础知识有哪些?1. 八卦:八卦是《易经》中的核心概念之一,由三个阴爻和三个阳爻组成。
八卦分别为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每个八卦都代表着不同的象征和含义。
2. 卦象:卦象是由八卦组合而成的图形,每个卦象都有自己独特的含义和解读方法。
通过卦象的变化和组合,可以预测和解读不同的情况和事件。
3. 变爻:变爻是指卦象中的爻线发生变化,由阴爻变为阳爻或由阳爻变为阴爻。
变爻的出现会改变卦象的含义和解读方法,需要特别注意。
4. 卦辞:卦辞是对卦象的解读和说明,通过卦辞可以了解卦象的含义和对应的人生哲理。
卦辞的理解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况和问题进行解读。
5. 三才:三才分别为天、地、人,代表了宇宙、自然和人类。
在易学中,三才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影响着人类的命运和发展。
6. 六十四卦:六十四卦是由八卦组合而成的全部卦象,每个卦象都有自己独特的解读和含义。
六十四卦包含了丰富的人生智慧和哲理,可以指导人们正确面对和应对各种情况和问题。
7. 占卜:占卜是易学中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通过对卦象的排列和解读,可以预测和解读未来的情况和事件。
占卜可以帮助人们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避免错误和困境。
8. 周易学派:周易学派是易学的一支重要派别,强调“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周易学派通过对太极、两仪、四象和八卦的研究,探讨人类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9.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是易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强调宇宙万物的变化都是由阴阳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阴阳学说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和把握事物的变化规律,从而指导人们正确处理问题和把握机遇。
10. 易经学派:易经学派是对《易经》进行系统研究和解读的学派,强调“变通”和“通达”。
易经解读掌握周易基础知识的必备手册易经解读:掌握周易基础知识的必备手册易经,又称《易经》或《周易》,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典籍之一。
它不仅是一部哲学著作,更是一部涵盖了伦理学、政治学、天文学、数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性著作。
本文将探讨易经的基础知识,帮助读者初步理解并应用易经理论。
一、易经的起源与发展易经最早源自中国古代,据传说是中国上古时期的先知伏羲所创。
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如今我们所熟知的《易经》。
《易经》共分为六十四卦,每卦由六个爻组成,每个爻是由阴爻和阳爻组合而成的。
卦象既是一种图像符号,也是描述了宇宙万物发展变化规律的理论。
二、易经的核心思想易经的核心思想贯穿了“阴阳”、“五行”和“变动”。
阴阳是易经理论的基本概念,代表了宇宙万物的对立统一。
阳具有刚健、积极的属性,而阴则表现为柔弱、消极的特性。
五行则是对自然界各种事物进行分类的概念,包括木、火、土、金、水。
易经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通过这种相互作用来解释事物的变化。
而变动则指的是宇宙万物不断变化的状态,易经通过六十四卦的组合,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原则和规律。
三、易经的应用易经不仅仅是一本理论著作,更是一种可以应用于生活的智慧。
它被广泛应用于决策、风水、命理等众多领域。
在决策方面,易经提供了一种思考问题、预测未来的方法。
通过卜筮,我们可以了解某种问题的发展趋势,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在风水学中,易经被用来评估和优化环境,以获得好的风水气场。
同时,易经也被应用于命理学中,通过八卦和六十四卦的组合,来解读人的命运和性格特点。
四、易经的局限性与争议尽管易经有着广泛的应用和深厚的历史渊源,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争议。
首先,易经的解读和应用需要一定的学识和经验。
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易经的理论和运用方法可能会有一定难度。
其次,易经的预测性质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缺乏科学性。
此外,易经的某些理论和观点也引起了争议,许多学者对其真实性提出了质疑。
周易基础知识大全背诵一、周易简介周易,亦称《易经》或《变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占卜哲学著作,据传源于周朝,后经孔子等人的注解和解读,逐渐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
它以阴阳二元对立和五行相生相克为核心思想,通过对卦象的解读,阐述宇宙万物的发展变化和人生哲理。
二、八卦基本概念八卦是周易的基本构成单位,代表了天、地、水、火、风、雷、山、泽八种自然现象。
每个卦象由三爻组成,其中阳爻代表阳,阴爻代表阴。
八卦的顺序为乾、坤、坎、离、震、巽、艮、兑,各卦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
三、六十四卦及其象征意义六十四卦是由两个八卦上下组合而成的,共有六十四种不同的组合方式。
每卦都有卦名、卦象、卦辞和爻辞,其中卦辞和爻辞是对卦象和爻的解读和诠释。
六十四卦各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涵盖了宇宙万物和人生百态。
四、卦辞的含义与解读卦辞是对卦象的解读和诠释,通过对卦象的解析,阐述事物的发展变化和人生哲理。
卦辞的含义深远,需要深入思考和体会。
解读卦辞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自己的理解,才能领悟其中的深意。
五、占卜的方法与实践占卜是周易应用的重要方面,通过占卜可以预测未来、决策吉凶。
占卜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金钱卦、时间卦、爻签等。
在进行占卜时,需要保持心静神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操作,才能获得准确的结果。
六、易经与道家思想的关系易经与道家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
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强调自然法则和天人合一,与易经的阴阳五行理论相呼应。
同时,道家思想也吸收了易经的哲学思想和智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
七、易经与儒家思想的关系易经与儒家思想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儒家思想注重伦理道德和人伦关系,强调君子的品德和修养,与易经的人生哲理相呼应。
同时,儒家思想也吸收了易经的哲学思想和智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
八、易经的现代应用与价值易经虽然源于古代,但其哲学思想和智慧对于现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可以通过学习易经,领悟其中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
易经基础知识
易经是一本有着悠久历史的经典书籍,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一部关于自然、人类和宇宙之间关系的书,被认为是一种哲学和卜筮学,被广泛应用于预测和指导中国古代事物的发展。
易经原本是一种卜筮工具,用来预测未来和解析现状。
它主要由两部分构成:《易经》和《系辞》。
《易经》包含了八十一卦和每一卦的解释,而《系辞》则探讨了易经的哲学思想和其应用。
易经中最基础的元素是卦(gua),卦是由阴爻和阳爻组成的六个线条,每个卦有不同的含义和象征性。
易经中有八个基本卦,也被称为“八卦”,分别是:乾、坤、震、巽、坎、离、艮、坤。
这些基本卦可以组合成更复杂的卦,共有六十四种不同的卦。
易经的基本思想是“变革不居”,即认为世界和万物都在不断变化,而人们应该根据这个变化来做出相应的改变。
易经认为人们应该遵循道德、尊重自然、保持平衡,并通过心灵上的修炼来提高自我水平。
总的来说,易经是一本具有深刻哲学思想的古代书籍,其基本知识包括卦、八卦、卦象的意义以及易经哲学思想的基本思想。
通过学习易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先祖的思想和文化,同时也可以从易经中获得启示和指导来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易经基础知识点总结易经的来源和历史:易经是中国古代先哲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命运规律的概括和总结。
相传易经最早是由伏羲、女娲所创造,后裔传于黄帝、伯禹之手,最终由周文王及其后裔周公所编纂成书传世。
易经一共包括64个卦和384条爻辞,分别总结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些基本规律和道理。
易经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遗产之一。
易经的核心思想:易经的核心思想主要包括“阴阳”、“五行”和“易理”等内容。
其中,“阴阳”是易经思想的根本概念,它代表着世界上的两种基本力量及它们之间的互相作用。
阴阳思想贯穿于易经的方方面面,成为易经思想的核心。
另外,“五行”则是易经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自然哲学的重要理论。
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五种属性,代表了世界上的五种基本物质和运动形式,是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界的一种基本分类和概括。
此外,“易理”是易经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主要包括易经的卦、爻、辞、象等内容,代表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和社会规律的一种理论概括和体系总结。
易经的研究方法:易经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卦象研究”、“爻辞研究”和“易学理论”等方面。
其中,“卦象研究”主要研究易经的卦的图形及其内涵,以揭示易卦的含义和作用。
在卦象研究中,易经学者通常通过卦的形状、构成和变化等来分析和解释易卦的含义和作用。
另外,“爻辞研究”则主要研究易经的爻辞及其内涵,以揭示易爻的含义和作用。
在爻辞研究中,易经学者通常通过爻辞的内容、意义及其变化等来分析和解释易爻的含义和作用。
此外,“易学理论”则是易经研究的基本理论,它主要包括易经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及其逻辑关系。
易经学者通过研究易学理论,可以揭示易经的思想内涵和理论体系,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易经思想。
易经的影响:易经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遗产之一。
易经以其博大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哲学观点,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一。
周易入门50个基础知识1、易经:易经共有三种:夏代的《连山》、商代的《归藏》,周代的《周易》。
其中《连山》、《归藏》已失传,只有《周易》传世。
故今天所说《易经》即指《周易》。
2、易:本义是日月易,阴阳交替。
易在《易经》中有三层意思:变,变;简单,简单;三不易,不变。
但核心意思是变化。
3、经:经典,不变,常则。
4、卦:悬挂之义,把自然现象悬挂起来便于观察,也就是说易经将自然现象和人事变化用符号来表示。
5.犞:交错的意思。
易经借助阴阳形成不同的卦。
6.阴:静、守、降、寒、郁都属于阴。
7、阳: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
8、阴爻:断开的横线,用六表示。
9、阳爻:连续的横线,用九表示。
10.九:13579是阳数,九是最大阳数,所以用九来代表阳。
11.六:一,二,三,四,五是数字,六,七,八,九是数字。
数字六和八属于阴,阴在本质上是萎缩的。
六比八小,八是少阴,六是老阴,所以老阴六代表阴。
12、刚爻:指阳爻。
13、柔爻:指阴爻。
14、彖辞:彖是断,彖辞就是断语,用以判断或概括一卦的含义。
15、爻辞:解释一爻的含义。
16.形象:表示形象的意思,用来模拟形式和事物。
卦像是大象,大象是小象。
17.时间:画卦时,六爻自下而上,称为始、二、三、四、五、末。
据此解释开头和结尾的关系。
18、天道:五、上为三才之天道。
19.人性:三四是三才的人性。
20、地道:初、二为三才之地道。
21.时间:画卦时,六爻自下而上,称为始、二、三、四、五、末。
据此解释开头和结尾的关系。
22、位:画卦时六爻自下向上,依次称为初(下)、二、三、四、五、上。
依此说明上下相对位置。
23、中位:上卦的五与下卦的二为中。
24、正位:阴爻居于阴位,阳爻居于阳位为正。
25、王座:指四与上一之间的第五个。
26、主爻:一卦六爻中有一爻或两爻能代表一卦的总体意义就是主爻。
27.袁: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开端,一个伟大的开端,一个美好的开端。
28.恒:一般认为比较繁华。
易经基础知识大全易经,又称《易经》,是中国古代先贤们创造的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古代哲学的奇葩。
易经是中国古代先贤们对宇宙、自然、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总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易经的研究不仅对中国古代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当今世界的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易经中最为人熟知的是六十四卦,这是易经的核心内容之一。
六十四卦是由八卦和六十四卦相互组合而成的,八卦是易经的基本符号,代表着宇宙的方位和自然界的各种变化。
六十四卦则是由八卦两两组合而成的,每一卦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象征。
通过六十四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自然界的变化规律,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指导个人修养和社会管理,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易经的核心理念是“变”,易经认为世界万物都在不断地变化发展之中,变化是宇宙的本质特征,也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因此,易经强调了对变化的敏感和应变的能力,提倡顺势而为,顺势而变,以应对各种复杂多变的情况。
在当今社会,变化是永恒不变的主题,而易经所倡导的“顺势而为”、“顺势而变”的理念,对于我们应对当今社会的变化,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除了六十四卦之外,易经中还包含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和思想,如阴阳、五行、卦象等等。
阴阳是易经的基本概念之一,阐述了宇宙万物的对立统一规律。
五行则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阐述了宇宙万物的生克变化规律。
卦象则是易经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卦象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宇宙万物的发展变化规律,指导个人修养和社会管理。
总的来说,易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易经通过对宇宙、自然、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总结,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和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对当今世界的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易经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然界的变化规律,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指导个人修养和社会管理,而且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应对当今社会的复杂多变的情况。
国学基础《易经》核心知识点2023易经,又称《周易》,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典籍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作为国学基础的重要一环,易经涵盖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智慧,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推动个人修养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易经》的核心知识点,帮助读者快速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基础知识。
一、易经的起源和概述易经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可追溯至西周时期。
它由六十四卦组成,每一卦由六个爻组成,爻的阴阳不同,形成不同的卦象。
通过卦象的变化和解释,易经揭示了宇宙的演化规律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二、易经的基本理念1. 阴阳学说:易经的核心理念之一是阴阳学说。
阴阳代表了宇宙中两种相对而对立的力量,阴表示阴暗、柔弱、消极的一面,阳表示明亮、刚强、积极的一面。
阴阳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构成了宇宙和人类世界的基本运行机制。
2. 变化思想:易经中强调“变”与“不变”的哲学思想。
万物皆在变化中,只有具备适应变化的能力,才能生存和发展。
易经通过观察卦象的变化和解读来揭示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提醒人们时刻保持灵活应对的态度。
3. 五行学说:易经中的五行(木、火、土、金、水)是一种能量分类系统。
五行相互生成、相互制约,包含了世间万物的变化和联系。
人们可以通过五行学说来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规律,从而更好地处理问题和把握机遇。
三、易经的应用领域1. 预测卜筮:易经中的卜筮是古代用来预测未来和解答问题的一种方法。
通过卦象的变化和解读,人们可以了解到事物的发展趋势和可能的结果。
易经的卜筮方法不仅在古代广泛应用,现代也有许多人将其作为一种文化娱乐和心灵寄托。
2. 管理决策:易经的思想和方法在管理决策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经营者可以通过运用易经的原理和智慧,预测市场趋势、分析竞争对手、制定战略规划。
同时,易经也提倡顺应自然、顺势而为的经营理念,倡导领导者具备灵活变通的能力。
3. 个人修养:易经不仅在社会层面有应用,对于个人修养和成长也有积极的意义。
易学易经入门知识点总结1. 起源与历史易经,又称《周易》,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的一部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孟子整理而成。
据说,《易经》最早要追溯到周朝的文王时代,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易经作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被视为哲学、占卜、文学等多种学科的重要参考书。
易经内容丰富,涉及哲学、占卜、宇宙观、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内容,被誉为“天下第一经”。
2.易经结构《易经》分为“《易经》”和“《易传》”两部分,共计64卦和384爻。
其中,《易经》占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共计三百八十四爻。
《易传》则是对这六十四卦的详细解释和阐述。
3.易经理论《易经》的核心理论是“阴阳”和“五行”学说。
“阴阳”理论是古代哲学的核心之一,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阴阳这两种相反而又统一的对立面所构成。
而“五行”则是中国传统的一种宇宙观,认为宇宙万物可以分为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
4.易经卦象《易经》的卦象是由上下两重三个爻组成,分别表示阴阳的变化。
《易经》的六十四卦是由这六个爻组成的,每一卦都代表着某种特定的象征和内涵。
在分析问题、预测未来时,可以通过变动的卦象来进行判断和卜卦。
5.易经的应用《易经》不仅仅是一本古籍,更是一部博大精深、应用广泛的学问。
《易经》不仅可以用来占卜预测,还能够指导人们的生活、工作、处世之道。
在古代,许多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都深受《易经》的启发和影响,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思想、决策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6.易经的研究《易经》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形成了丰富的学术体系和研究方法。
近现代的学者也对《易经》有着深入的研究,通过对《易经》经文的逐字逐句解析,尝试发掘其深层次的意义和内在规律。
7.易经的价值《易经》被誉为“沟通天人之书”,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易经》不仅是一部哲学著作,更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珍宝。
通过学习《易经》,可以领略其深邃的思想和博大精深的内涵,从中汲取智慧,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奋斗。
易经基础知识入门《易经》是中国古代经典之一,也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它是一部由卜筮、六十四卦和卦爻辞组成的书籍。
《易经》的内容极其深奥,涉及天地、人事、自然等众多领域,被誉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瑰宝。
下面将从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应用三个方面介绍《易经》的基础知识。
首先要了解《易经》的基本概念。
《易经》是古代中国哲学家们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总结,形成的一种用卦来卜筮和解读事物变化的理论体系。
其中最核心的概念是“易”和“卦”。
《易经》中,“易”指的是事物的变化和演化规律,“卦”则是对事物变化规律的描述和记录。
《易经》认为天地万物都受到某种“道”的支配和影响,而这种影响体现在不断变化的卦象上。
其次是《易经》的组成部分。
《易经》由三个部分组成:《卦序》、《卦辞》和《爻辞》。
《卦序》是对六十四卦的排序和解释,它将六十四卦按照某种规律排列,形成了卦序。
《卦辞》是对每个卦象的解释和描述,其中包含了卦象的背景、性质和含义等内容,是理解卦象的重要参考。
《爻辞》则是对每个爻的解释和诠释,通过对每个爻的不同组合和排列进行解读,可以预测和分析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最后是《易经》的应用。
《易经》最初是用于占卜和预测的,它通过对卦象和爻辞的解读,可以预测未来的发展和变化。
后来,《易经》的应用逐渐扩大到哲学、政治、军事和商业等领域。
在哲学上,《易经》提出了“阴阳”、“五行”、“道德经营”等重要概念,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政治和军事上,《易经》的理论为统治者和将领提供了指导和观念,帮助他们制定政策和战略。
在商业上,《易经》则用来分析市场和经济的趋势,辅助商人做出正确的决策。
总之,虽然《易经》的内容非常复杂和微妙,但通过了解其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应用,我们可以对《易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它是一本关于事物变化和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在自然、人事和社会等各个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研习《易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世界的变化,从而在生活和事业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易经基础知识易经基础知识一、易经《易经》博大精深,居我国古代诸经典之首。
《易经》之八卦传说为上古太昊伏羲氏所作,伏羲氏上观天文,下观地理,中通万物,以阴阳符号绘制成八卦。
现今存世的《易经》为《周易》。
《三字经》说:“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就是说,在我国古代,《易经》有三部,《连山易》为炎帝所创,传说炎帝将八卦首次演绎为六十四卦,炎帝又号连山氏,以象征山的艮(音gan)卦为首卦,取义为“山之出云,连绵不绝”,故称《连山易》。
《归藏易》为黄帝所作,以坤卦为首卦,取义“地载万物”,黄帝又号归藏氏,故称《归藏易》。
《周易》为周文王所作,文王时封周地,仁德待人,倍受各诸侯推崇。
崇侯虎便向纣王进谗:西伯(即文王姬昌)以德取人,诸侯多有归顺之心,恐对大王不利。
于是纣将文王囚禁于羑(音yǒu)里(在今河南汤阴县北)。
闳(音h?ng)夭等人花重金买来有莘氏美女和骊戎及有熊国出产的宝马,通过纣的宠臣费仲献给纣王,纣见了很高兴,就赦免了文王,并赐给他弓箭斧钺,有权讨伐邻近诸侯。
文王在囚禁狱中演绎六十四卦,并给每卦作了卦辞,以乾卦为首卦,取万物周而复始之义,故称《周易》。
以文字和八卦符号的形式形成《周易》流传至今。
因年代久远,《连山易》和《归藏易》早已失传。
周公潜心演绎文王的八卦,并对六十四卦的每一爻(音yáo)作了爻辞。
孔子五十岁后虔心研习《周易》,撰写了数万言解读《周易》的文字。
有解析卦象和爻象的《象辞传》,有解读乾坤二卦的《文言》,有对卦辞、爻辞断语的《彖(音tuàn)辞传》,有阐释易理的《系辞传》,有说明卦象、卦理的《说卦传》,有说明卦序排列的《序卦传》,以及《杂卦传》,共七种十篇,统称《易传》。
《易传》如《易经》的羽翼,故又称“十翼”。
孔子是研究《周易》承前启后的集大成者。
现今存世的《易经》,是指文王的六十四卦及卦辞、周公为文王六十四卦所作的爻辞以及孔子为研习《周易》所作的《易传》。
初学易经基础知识大全
初学《易经》可以从以下基础知识开始:
1. 阴阳:阴阳是《易经》的核心概念,代表具有阴阳对立与并存性质的两种事物或因素。
在《易经》中,用“—”表示“阳”,叫“阳爻”;用“- -”表示“阴”,叫“阴爻”。
2. 两仪:两仪指阴阳的对立与统一。
在《易经》中,可以用天、地;男、女;昼、夜等事物来理解阴阳的概念。
同时,阴阳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3. 四象:四象是指阴阳消长的四个特征,即老阳、少阴、少阳、老阴。
这四个象限分别代表了阳阴的成长和消减过程。
4. 八卦:八卦是《易经》的基本符号,包括乾、坤、震、巽、离、坎、艮、兑八个卦象。
每个卦象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和象征。
5. 六十四卦:六十四卦是《易经》中的基本卦象,由八卦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形成。
了解六十四卦的推演过程和属性,对于理解《易经》的内容至关重要。
6. 五行: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是构成世间一切事物的要素。
五行之间相生相克,互相制约和依存。
了解五行之间的关系,对于理解《易经》中的事物生克制化有重要作用。
7. 爻位:爻位是指六十四卦中每一卦的六个爻所处的位置,分为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上爻。
每个爻位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和象征。
通过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可以开始深入学习《易经》的卦辞、爻辞以及其在各个方面的应用。
同时,要注意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通过实际应用来加深对《易经》的理解。
易经基础知识目录一、易经概述 (2)1.1 易经的起源与发展 (3)1.2 易经的性质与特点 (4)二、易经的基本符号与结构 (5)2.1 易经的符号系统 (6)2.2 易经的基本结构 (7)三、易经的基本卦象 (9)3.1 八卦的基本概念与象征意义 (10)3.2 八卦的占卜与应用 (11)四、易经的基本爻辞 (12)4.1 爻的基本概念与意义 (13)4.2 爻辞的解释与应用 (13)五、易经的基本卦辞 (15)5.1 卦的基本概念与意义 (16)5.2 卦辞的解释与应用 (17)六、易经的基本原理 (18)6.1 变易思想 (20)6.2 阴阳思想 (20)6.3 五行思想 (21)七、易经的基本应用 (22)7.1 易经在决策中的应用 (23)7.2 易经在医学中的应用 (25)7.3 易经在农业中的应用 (26)八、易经的现代解读与应用 (27)8.1 易经在现代心理学中的应用 (29)8.2 易经在现代管理学中的应用 (30)8.3 易经在现代文化研究中的应用 (31)九、易经的学派与争议 (33)9.1 易经的主要学派 (34)9.2 易经的争议与批判 (36)十、易经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37)10.1 易经的学习步骤 (38)10.2 易经的学习技巧与注意事项 (40)一、易经概述又称《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著作,主要研究宇宙、自然、社会和人类生活的规律。
它起源于远古时期,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
易经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指导人们的行为和决策。
易经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卦象、爻辞、彖传、象传等,涉及天文、地理、人文等多个领域。
易经的基本原理是“阴阳五行”,即万物皆由阴阳两种对立统一的力量和五种基本元素(金、木、水、火、土)构成。
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着宇宙的平衡和谐。
五行之间也存在着生克制化的关系,通过调和五行之间的关系,可以达到和谐共生的目的。
易经基础知识入门知识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典籍,它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智慧。
作为一本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易经被誉为“万物之始,变化之道”。
它以六十四卦为基础,通过八卦和六爻的组合变化,来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
易经的基础知识包括八卦和六爻的含义以及其组合形成的卦象。
八卦是易经的核心概念之一,它包括乾、坤、震、艮、坎、离、巽、兑八个卦象,分别代表天、地、雷、山、水、火、风、泽等自然元素。
每个卦象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象征意义,通过对卦象的解读,可以揭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六爻是八卦的组成部分,它由阴爻和阳爻组成。
阴爻表示阴性、柔弱、消极的特征,阳爻则表示阳性、刚强、积极的特征。
通过六爻的组合变化,形成六十四卦,每个卦象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解释。
在占卜和预测方面,六爻也被广泛运用,用于解答人们的问题和指导人们的行动。
易经的基础知识不仅仅是一种哲学思想,它还具有实践价值。
在古代,易经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医学、政治、军事等领域。
通过对易经的研究和运用,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从而指导自己的行动和决策。
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习易经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八卦和六爻的理解和分析,可以逐渐掌握易经的思想和方法。
同时,也需要不断地实践和运用,才能真正领悟易经的深层含义。
虽然易经的学习需要时间和精力,但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提高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挑战。
易经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哲理的经典著作,它的基础知识是我们学习和理解易经的起点。
通过学习八卦和六爻的含义,我们可以逐渐掌握易经的思想和方法,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易经不仅仅是一种哲学思想,更是一种实践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提高思维能力,实现个人的自我完善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让我们一起走进易经的世界,体验其中的智慧和力量!。
易经基础知识易经,又称《易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也是一部独特的典籍。
易经被认为是东方智慧的源泉之一,其内容包含了伦理学、哲学、卜筮、历法、医学等多个领域,并在中国文化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本文将就易经的起源、基本概念和其在现代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起源与历史易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4000年前的中国商朝时期,当时的社会需要一种系统的哲学思想来解释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
《易经》便是在这个背景下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最早的易经由64个六爻组成,这些六爻是由三个爻线(阴或阳)组成的,共有8种可能的组合方式。
基本概念易经的核心概念主要有两个,即变革和阴阳。
变革被视为宇宙中永恒不变的真理,也是描述事物发展和变化的原则。
易经认为变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任何事物都不会永远停滞不动。
阴阳则是易经思想中最重要的对立统一概念。
阴和阳代表了自然界中的两种相对、依存的存在方式,也被用来描述事物的相互关系和对立统一。
易经的作用易经在中国文化中有广泛的应用,它被视为一种预测和指导人类行为的工具。
其主要应用包括卜筮和决策咨询。
在古代,君主和贵族常常利用易经进行卜筮,以决定重要事务的结果。
而在现代,易经被广泛运用于商业和管理领域,用来指导决策和解决问题。
对于个人来说,易经也被用作一种人生指南。
通过解读六爻的变化,人们可以得到有关自身行为和现实处境的洞察。
这种个人咨询的方式在中国文化中非常普遍,很多人将易经视为一个帮助他们生活更有意义和平衡的工具。
易经的哲学思想易经的哲学思想主要包括“道”、“变”和“复归”的概念。
易经认为“道”是宇宙的本质规律,而通过观察其变化,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事物本质并找到合适的应对方式。
易经同时也强调一种“复归”的哲学思想,即万物皆归一,所有事物最终都会回归到宇宙的本源。
易经在现代的影响虽然易经起源于古代,但其思想在现代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在中国,易经被广泛运用于文化研究、社会科学和人类学等学科领域,以及风水学和中医学等实践中。
易经基础知识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典籍,它是关于占卜、哲学、宗教和文学等方面的精髓,被公认为是一部寓意深刻的智慧之书。
易经起源于中国古代,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它的主要思想是以“变化”为核心,通过分析自然界万物变化规律,探究宇宙的演变规律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模式。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易经基础知识。
易经的起源与发展易经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时期,周王朝时期,它被称为《周易》。
《周易》是一部以六十四卦为基础的卜筮书,用于卜卦预言,解决天命、人事、灾祥、福祉等问题。
随着历史的发展,易经被进一步发展成为一种哲学体系和文学形式,即阴阳五行和八卦。
永乐大典中记载了乾隆年间(1733年~1796年)荆溪省人名医卢祖皋(又名卢浮)采集民间文献,增补《周易集解》的传世记述,称《周易》本为古人以太极之数所得,后周公朱熹把它称作“尺书”,之后成为易经。
易经的卜筮与哲学易经是一种卜筮书,人们通过卜卦预测未来并采取行动,相信能够改变命运。
易经同时也是一部哲学经典,易经所讲的是天地之道,宇宙中万物的运行规律,以及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和作用。
易经将宇宙和人类社会两者联系在一起,认为人应当依照天地之道,努力塑造自己的命运,同时也应当关注宇宙的变化和演变,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生活。
易经的核心易经的核心思想是“变化”,即宇宙中万物的不断变化与发展。
这种变化包括外部实物的变化和内心的思想及感觉的变化。
易经认为,宇宙中的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性质,包括“阴阳、五行、八卦”等元素,这些元素相互影响、交融、相变,最终形成宇宙的多样性和变化,人类社会也是如此。
八卦八卦是易经中最基本的元素,它由“乾、坤、震、巽、坎、离、兑、艮”八个卦象组成。
八卦中奇数的称为“阳卦”,偶数的称为“阴卦”。
它们包含了自然界万物的方位、属性、特点和相互关系。
八卦为人们提供了对自然万物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提供了对自身生命和命运的认知。
易经的应用易经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文化、社交、军事、商业等等。
《易经》的基础知识《周易》是我国古代哲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部巨著,历来被尊称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其内涵涉及天文学、气象学、物理学、数学、医学、军事学、气功学等。
1、何谓《周易》?《周易》是我国古代哲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部巨著,历来被尊称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其内涵涉及天文学、气象学、物理学、数学、医学、军事学、气功学等。
千百年来,《周易》对我国的哲学、史学、文学、宗教、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2、何为《三易》?《三易》是指《连山》、《归藏》、《周易》。
《连山》是夏代的易学,《归藏》是殷代的易学,《周易》是周代的易学。
可惜,《连山》、《归藏》已失传。
3、《周易》的组成?《周易》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
《易经》由卦辞及爻辞组成。
共有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共三百八十四爻。
《易传》有十翼即:彖上、彖下、象上、象下、文言、系辞上、系辞下、说卦、序卦、杂卦十篇。
4、《周易》成书于何年?《易经》又称本经,简称《易》,成书于西周初至晚周,距今约三千年前。
《易传》成书于春秋至战国中期,是对易经的注释和发挥。
据称《周易》为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四圣合著,即伏羲画八卦,文王作卦辞,周公著爻辞,孔子撰《易传》。
5、为什么叫《周易》?原因有二:(1)因为《周易》完成的时间在周代,所以,周字应该解释为周代。
(2)周为周匝,意无所不包,无所不备也。
易,《参同契》讲“日月为易”。
《乾凿度》谓:“易者易也,变易也,不易也,变易者,其气也,不易者,其位也。
”是说变化在外表的气,不变是本体的位。
东汉未年的郑康成提出了著名的三易说:“易一名而含三义:简易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
《说文》里有“日月为易”。
另外,笔者发现“周”字为笔画八画;“易”字也为八画;两字相乘八八为六十四。
这里是否暗含《易经》由八宫(八卦)、六十四卦组成。
6、《易传》的基本内容?《易传》有七个题目十篇文章(即十翼):一:《彖》:分上下二篇,解释《易经》的卦象、卦名和卦辞,不解释爻辞。
二:《象》:也分上下二篇,解释卦、爻辞之文,《象》又分《小象》和《大象》,解卦辞的为《大象》,释爻辞的为《小象》。
三:《文言》:为解释乾、坤两卦之文。
四:《系辞》也分上下两篇,为释卦、爻辞之文。
五:《说卦》:为解说卦象及卦文之文。
六:《序卦》:是对六十四卦排列顺序作解释之卦。
七:《杂卦》是对六十四卦中相反卦义作阐释之文。
7、什么是《三易》?《三易》即:简易、变易、不易。
简易:是指世界上的事物再复杂再深奥,一旦人类的智慧达到,就可以把它们转换成人们容易理解和处理的问题,如现在的电脑,就是把复杂的计算程序转换成“0”和“1”这两个简单的符号。
变易:是指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发展着,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如果离开这种变化,宇宙万物就难以形成。
不易:是指在宇宙间万物皆变的前提下,还有唯一不变的东西存在,就是能变出万象之物的东西不变。
或者说万物皆变的规律是不变的。
其实,所谓“不易”,就是基本平衡;“变易”就是发展变化,就是不平衡;“简易”就是世界上所有最复杂的事物,可以用最简单的符号(即阴阳二爻)来概括。
发展变化、不平衡是绝对的、永恒的,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
8、八卦、六十四卦的组成?八卦由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个经卦组成。
六十四卦由乾、姤、遁、否、观、剥、晋、大有、震、豫、解、恒、升、井、大过、随、坎、节、屯、既济、革、丰、明夷、师、艮、贲、大蓄、损、睽、履、中孚、渐、坤、复、临、泰、大壮、夬、需、比、巽、小畜、家人、益、无妄、噬嗑、颐、蛊、离、旅、鼎、未济、蒙、涣、讼、同人、兑、困、萃、咸、蹇、谦、小过、归妹组成。
9、什么是八经卦?八经卦就是八卦,八卦是八经卦的简称。
在《易经》经文中,用“—”表示阳爻,用“——”表示阴爻,由三个阳爻或三个阴爻,或一个阴爻与两个阳爻,或一个阳爻与两个阴爻组成一个单卦,再由八个经卦互相重合,组成六十四别卦。
10、八卦的排列方试是怎样的?《周易.系辞》中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阴阳的变化由太极开始,由太极产生出两仪即阴阳。
即有阴阳,使相互感应,阳育阴,阴含阳,于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所以阴阳二气,又分为四,名曰四象。
四象现在一般是指少阳(7)、老阳(9)、少阴(8)、老阴(6)。
根据先天八卦(又称伏羲八卦)图按其数字排列运行为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这就是先天八卦数。
根据先天八卦的次序,我们可以知道人在母腹中,首先开始生头,因为乾为一;次生肺,因为兑为二;再生心,因为离为三;再生肝胆,因为震为四、巽为五;再生肾,因为坎为六;再生肠胃,因为艮为七;再生肌肉,因为坤为八。
后天八卦传说为周文王所制,又称文**卦。
其排列次序为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先天八卦说的是宇宙形成时的状况,后天八卦说的是宇宙以内的变化和运用的法则。
11、什么叫先天?什么叫后天?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没有形成以前的状况,叫先天,有了万事万物,那就是后天了。
换句话说,人在娘胎里是先天,离开娘胎是后天,先天后天是划分阶段范围的一种界说。
12、什么是'三才之道'?三才指天道、地道、人道,即天、地、人。
《易传》里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
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
兼三才而两之,故六。
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在六十四卦中每卦都由六个爻组成,五爻、六爻代表天,三爻、四爻代表人,初爻、二爻代表地。
这说明天、地、人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同时它们又各具不同的特点和规律。
周易,实际上就是讲天、地、人“三才之道”。
13、六爻的爻位是怎样定位的?一卦有六个爻,分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上爻。
(一):初爻、三爻、五爻为阳爻,二爻、四爻、上爻为阴爻。
(二):一卦之中上爻为上位。
上卦之中爻和下卦之中爻为中位,初爻为下位。
(三):五、六爻为天位;三、四爻为人位;初、二爻为地位。
初爻、三爻、五爻为地、人、天之正位。
(四):初爻居内卦之下,四爻居外卦之下位,是为同位。
二爻居内卦之中位,五爻居外卦之中位,是为同在中位。
三爻居内卦之上、上爻居外卦之上,同在上位。
(五):五爻为尊位天位、君主;二爻为低位、大夫,为小人之位。
五爻为天之正位,为君位、为尊位。
阳居五爻,为阳居尊位。
阴居五爻,为阴居尊位。
居尊位,象征人居帝王之位,属旺势。
(六):初、三、五爻为阳位,二、四、上爻为阴位。
阳爻居阳位、阴爻居阴位,为得位,或称当位、正位、位正、在位。
反之,为不得位,或称失位、未当位、位不正。
14、什么是阴爻、阳爻?阴爻、阳爻是组成八八六十四卦的基本符号,下面分别介绍。
阳爻:用(—)表示:象阳、象天、象君、象父、象君子、象大人、象男人、象奇数、象阳性之物、象刚、象键、象动等。
阴爻:用(——)表示:象阴、象地、象民、象母、象小人、象女人、象偶数、象柔之状、象静、象轻、象亡物等。
为了区别阴阳属性,阳爻用“九”表示,阴爻用“六”表示。
阳卦之阳爻,称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
阴卦之阴爻,称为“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
一卦之中,有阴爻有阳爻,按其所居的爻次,分别在数前加一个阳“九”或阴“六”。
乾卦多一个“用九”爻,坤卦多一个“用六”,因此,这两卦各有七个爻数。
其他六十二卦没有这种情况。
15、什么是爻位的刚柔问题?阴爻在阳爻之下,成为柔者顺从刚之象,叫做“阴承阳或阳乘阴”,为佳。
如妇女顺从男人、臣民顺从君主等,叫:柔从刚。
阴爻在阳爻上面,是柔者欺刚之象,叫做“阴乘阳或阳承阴”,不顺。
如女欺男、臣欺君等,叫:柔乘刚。
一卦六个爻,如下面五个爻为刚,上面一个爻为柔,叫:刚胜柔或刚制柔。
反之,叫:柔胜刚,柔制刚。
一卦六个爻,如九五爻为阳爻,为刚,上下五个爻为阴,为柔,叫:五柔应一刚,众从五,是五柔维护一刚之态。
16、什么叫相应和不相应?所谓相应是指阴爻与阳爻相对应,即阴阳对应。
在六爻中初爻与四爻、二爻与五爻、三爻与上爻叫相应。
如果两个阳爻处在初爻和四爻的位置上叫不相应,同样,两个阴爻同时在二爻、五爻的位置上,也不相应,或者叫阴阳不和。
17、爻位的吉凶是怎样的?《系辞》曰“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
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
其用柔中也。
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
其柔危,其刚胜耶?”。
这是说二爻与四爻都处于阴位,有相同的功能,但一个在内卦,一个在外卦,所以为“异位”。
第二爻爻辞多吉利,第四爻爻辞多恐惧,是因为“二”在下卦的中位,远离“五”的君位,受其牵制较小,二爻居内卦之中,在近处,所以多益。
而“四”与“五”离君位接近,容易冒犯得咎,四爻在外卦远处,所以导致时在恐惧之中。
“三”与“五”爻都为阳位,其作用相同,但位置不同,三爻处下卦的上位,表示一事物发展到了顶级,与五爻尊位同性相斥,又与上爻相应,而上爻为卑贱之阴位,表示整个事物的消亡阶段,所以三爻多凶险。
“五”爻处上卦之中位,处尊贵之位,又与处中位的二爻相应,所以多吉利。
18、什么叫作卦?古人说:“卦者挂也。
”他的意思是,卦就是挂起来的现象,它告诉我们宇宙里有八样东西,已经挂在那里,这就是八卦。
现在我们简单看一下八卦都代表什么:乾卦代表天,坤卦是地,离卦代表火、太阳,坎卦代表水、月亮,震卦代表雷,巽卦代表风,艮卦代表山、,兑卦代表沼泽。
这八个大现象,代表着整个宇宙,所有的东西都在这八个现象里了。
19、什么是象?《系辞》的解释是:“易者,象也,象者,像也”。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说的通俗点,“象”就是形象、象征。
象有“八卦之象”、“六画之象”、“爻位之象”、“像形之象”、“反对之象”、“方位之象”、“互体之象”、等七种。
《象》是解释《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周易预测断卦的主要方法。
20、什么是“八卦之象”?《周易概论》根据《说卦》对“八卦之象”作了如下介绍:乾,健也。
坤,顺也。
震,动也。
巽,入也。
坎,陷也。
离,丽也。
艮,止也。
兑,说也。
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
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
乾,天也,故称乎父。
坤,地也,故称乎母。
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
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
坎再索而得男。
故谓之中男。
离谓之中男。
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
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
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
乾为天,为圆,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大赤,为良马,为老马,为瘠马,为驳马,为木果。
坤为地,为母,为布,为釜,为吝啬,为均,为子母牛,为大舆,为文,为众,为柄,其于地也为黑。
震为雷,为龙,为玄黄,为专,为大途,为长子,为决躁,为苍筤竹,为萑苇。